红旗煤业联合试运转方案(最终版)

合集下载

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总述

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总述

汇报人:2023-11-18CATALOGUE目录•方案目的和背景•联合试运转的总体要求•联合试运转的准备事项•联合试运转的实施过程•联合试运转的风险及应对措施•联合试运转的效果评估及改进建议01方案目的和背景确保煤矿生产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01联合试运转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煤矿生产线的各个设备在运行时能够稳定、安全地工作,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员工和周边社区的安全。

检验煤矿生产线的生产能力02通过联合试运转,可以检验煤矿生产线的生产能力是否达到预期,从而为提高煤矿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提供依据。

优化煤矿生产线的运营效率03联合试运转过程中,可以发现并解决存在的设备性能问题、操作问题或流程问题,从而提高煤矿生产线的运营效率。

中国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提高煤矿的生产能力、安全性和可靠性成为当务之急。

政府对煤矿安全和生产能力的监管政府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生产能力有严格的监管要求,联合试运转是监管部门对煤矿进行验收的重要环节,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

提高煤矿企业竞争力的需要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提高煤矿的生产能力、安全性和可靠性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02联合试运转的总体要求矿井排水系统矿井供电系统采掘工作面矿井运输系统矿井通风系统验证矿井排水系统的有效性验证矿井运输系统的效率验证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性验证矿井供电系统的可靠性验证采掘工作面的安全性《煤矿安全规程》及相关行业标准联合试运转方案及有关技术规范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及有关设备的使用规范试运转遵循的标准和规范03联合试运转的准备事项安全培训针对联合试运转的特殊要求,应组织专业的安全培训,提高参与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制定安全规程在联合试运转前,应制定详细的安全规程,包括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确保参与联合试运转的人员都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

安全设施设置根据联合试运转的需求,应合理设置安全设施,如消防器材、通风设备、应急照明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响应。

联合试运转应急预案及安全措施

联合试运转应急预案及安全措施

联合试运转应急预案及安全措施为预防矿井试运转期间发生顶板、水灾、火灾、瓦斯、提升、供电等各类事故及事故发生后能得到及时处理,特制定应急预案、安全技术措施和成立应急预案领导小组。

(一)矿井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矿井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部设在矿调度调度中心。

1、组织机构总指挥:杨百章副总指挥:杨景荣、杨德章、曹业永成员:其它矿领导、生产部、安技部、经营部、办公室负责人、生产各区队的负责人。

正常情况下,矿值班领导负责矿井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处置一般安全生产问题和隐患(二)事故报告程序1、发生瓦斯、煤尘、水灾、火灾、顶板等重大事故时,现场人员应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矿调度室接到事故汇报后,立即向矿值班领导汇报。

2、矿值班领导接到汇报后,首先对事故进行紧急处理,同时立即向董事长汇报,召集事故应急救援总指挥成员,通知矿山救护队并安排调度员通知指挥部其它成员集合待命。

3、发生重大事故,指挥部必须立即向上级有关单位部门通报。

(三)通迅联络1、矿总指挥部应急救援0913--5559555,县煤炭局事故应急救援0913--5528101,救护大队0913--6781999。

2、井上下通讯由调度总机接转,其分布由调度室汇图标明,确保通讯畅通。

3、主绞、付绞、主扇房、变电所等都有直通调度室的。

4、井下各主要工作地点及场所都有通往调度室的内部。

(四)应急救援队伍1、澄合矿务局救护大队:专业救护队伍,在接到救护命令后,在短时间内会赶来参加救援。

2、辅助救护队:由采煤,掘进队组成,采掘队长负责。

在专业救护队来临之前,负责对通风、瓦斯、煤尘、火灾事故进行救援,专业救护队到达后,协助专业救护队进行工作。

3、辅助区队应急救援队:由通维队、运输队组成,在事故救援过程中协助排水、供风、打钻、供电等工作,对水灾、冒顶、堵人等事故协助救援。

4、采掘应急救援队:由采掘队精壮人员组成,协助进行支护、运输、安装等工作,主要协助处理火灾及爆炸以外的事故。

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

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

县XX乡XX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一、联合试运转系统、范围和期限(一)联合试运转系统为开采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提升运输系统、供电系统、压风系统、防尘供水系统、通讯系统、瓦斯监控系统、后勤保障系统。

(二)、联合试运转范围:1131采煤工作面,1132运输顺槽、1132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

(三)、联合试运转期限:自批复之日起3个月。

二、联合试运转期间各系统及安全设施的测试方法、机构、人员和预期目标和效果。

联合试运转总负责人:法人李洪兴(一)、开采系统1、采掘现状:矿井现有采煤工作面一个:1131采煤工作面;有掘进工作面2个:1132运输巷、1132回风巷。

2、测试机构、人员组长:杜昌钊成员:各科室、队负责人3、测试内容、方法:(1)采掘进度;(2)1131采煤工作面回采率;(3)生产协调、影响时间;(4)安全管理,矿井隐患处理情况及三违现象统计。

4、预期目标、效果:(1)采掘平衡,不失调;(2)工作面回采率达到95%,采区回采率达到85%;(3)安全生产管理模式适应矿井生产,各部门协调较好。

(二)通风系统1、各工作面风流路线(1)1131采煤工作面主斜井→1131运输巷→1131采煤工作面→1131回风巷→矿井总回风巷→地面(2)1132运输、回风巷掘进副斜井→1132运输、回风巷→北翼回风巷→矿井总回风巷→地面2、测试机构、人员组长:肖兴喜成员:矿井通风工、瓦检员3、测试内容和方法:(1)各用风地点的风量、风速,采用风速表测风;(2)测试风流的稳定性、通风构筑物的质量、矿井漏风率;(3)各用风地点是否出现无风、微风作业,瓦斯是否超限,测量瓦斯浓度;4、预期目标和效果(1)风量、风速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2)风流稳定,全矿井不出现无风、微风情况;通风构筑物质量可靠、不漏风。

(3)在用、备用主扇风机风量符合要求。

(三)、排水系统1、各工作面排水路线(1)1131回采工作面:1131采煤工作面自流→1131运输巷排水沟→井底水仓→地面(2)1132运输、回风巷:1132运输、回风巷自流至排水沟→1132运输巷水沟→井底水仓→地面2、测试机构、人员组长:杜昌钊成员:矿井水泵工、电工3、测试内容和方法:(1)矿井正常涌水量(实测);(2)矿井最大涌水量(实测);(3)矿井井底水仓容积(实测);(4)矿井联合排水能力(实测);(5)排水系统的故障率。

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

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

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一、背景煤炭资源是我国能源重要组成部分,煤矿作为煤炭资源的主要采集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贡献具有重要价值。

为增强煤炭资源的开发效益,提高煤矿生产力和安全生产水平,各地煤矿在不断探索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尝试着进行联合试运转,以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效果。

二、目的联合试运转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煤矿在保持独立生产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协调和产权分配的改革,实现煤炭资源的信息共享、生产协同、供销互补、风险共担,以创造更高的效益和降低生产运营成本。

本文旨在提出一份行之有效的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以实现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各个煤矿的互惠发展。

三、方法1.各煤矿要充分了解各自的资源特点和生产条件,通过交流合作,达到资源、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互补和协调;2.各煤矿要在保持独立经营的前提下,推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立信息化数据平台,共享各自的资源信息,实现生产数据和管理信息的无缝对接;3.确定合理的产权分配方法,根据各煤矿的投入产出比例、生产贡献和产权贡献等因素,确定各方收益和责任,建立全方位的监管和管理系统,实现各煤矿的互惠互利;4.构建完善的物流和供销体系,建立联合营销渠道,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反应速度,缩短供销周期,降低运营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四、预期效果1.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生产效益;2.实现各煤矿之间的资源互补和业务协同,降低运营成本;3.加强煤矿在物流和供销环节的合作和竞争力,增强市场适应能力;4.建立全方位的监管和管理系统,实现各煤矿的风险共担和互惠发展。

五、结论煤矿联合试运转是一种值得探索和尝试的煤炭资源开发模式,可以加强煤矿对外合作和内部协作,提高资源利用效果和生产效益,同时也可促进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地开发,实现各煤矿的互惠发展。

但同时也要注意联合试运转过程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和风险预防措施,才能实现这一新型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联合试运转的计划和安排
制定联合试运转方案 明确试运转的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
制定试运转的流程和步骤
联合试运转的计划和安排
确定试运转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进行设备检查和维修
对所有设备和系统进行全面检查
联合试运转的计划和安排
01
02
03
04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维修和 更换
进行人员培训和演练
对参与试运转的人员进行安全 培训
THANKS
感谢观看
在职员工安全培训和教育方案
每年培训
在职员工每年应接受至少一次的 安全培训和教育,了解新的安全 法规、技术和设备,以及应急处 理和自救互救知识。
定期复训
在职员工在晋升或转岗时,应参 加由专业机构或经验丰富的老员 工进行的定期复训,提高安全操 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安全培训和教育计划的实施和管理
01
对火灾区域进行封闭,防止人员进入。
04
安全培训和教育方案
新员工安全培训和教育方案
岗前培训
在新员工上岗前,必须接受由专业机 构或经验丰富的老员工进行的安全培 训,了解煤矿的安全规章制度、应急 处理和自救互救知识。
定期复训
新员工在试用期结束后,应参加由专 业机构或经验丰富的老员工进行的定 期复训,加深对煤矿安全知识的理解 和掌握。
02
03
04
制定计划
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和新员工 、在职员工的培训需求,制定 详细的安全培训和教育计划。
实施计划
按照计划,组织新员工和在职 员工参加培训,确保培训质量
和效果。
考核与评估
对参加培训的员工进行考核和 评估,确保他们已经掌握了必
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持续改进

矿业集团矿井联合试运转方案

矿业集团矿井联合试运转方案

目录1、设计概况1.1 井田位臵及交通 (3)1.2 井田境界 (3)1.3 开采煤层及技术条件 (4)1.4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4)1.5 生产及辅助系统1.5.1 供电系统 (4)1.5.2 给排水系统 (6)1.5.3 “一通三防” (7)1.5.4 主提升系统 (10)1.5.5 生产运输系统 (10)1.5.6 辅助运输系统 (11)1.5.7 压风系统 (12)1.5.8 信息及自动化系统 (12)2、矿井移交标准 (14)3 联合试运转报告3.1 联合试运转标准(见表1) (15)3.2 试运转前的准备工作 (20)3.3 各分系统试运转 (21)3.3.1 供电系统试运转 (21)3.3.2 给排水系统试运转 (23)3.3.3 “一通三防” (24)3.3.4 主提升系统 (26)3.3.5 生产运输系统 (26)3.3.6 辅助运输系统 (28)3.3.7 压风系统 (28)3.3.8 信息及自动化系统 (28)3.3.9 工作面生产系统 (30)3.4 联合试运转 (30)3.4.1 联合试运转领导机构 (30)3.4.2 联合试运转顺序 (32)3.4.3 联合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 (35)...矿业集团...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矿业集团...煤矿2004年9月28日开工建设,目前矿井建设已基本完成初步设计的工程内容。

矿井提升、运输、通风、供电、给排水、消防洒水、注氮、安全监测、束管监测、调度通讯及工业自动化等生产及辅助生产系统已形成或基本形成,具备联合试运转条件。

为保证联合试运转工作安全顺利进行,特编制本方案。

1. 矿井设计概况1.1 井田位臵及交通本井田位于宁夏灵武市东北20 km的毛乌素沙漠的边缘,西隔黄河30 km与银川市相望。

行政区划属灵武市横山乡管辖。

本井田东距黎家新庄中心区约8km。

GZ35银(川)—青(岛)高速公路及与其平行的三级公路从井田东部6km处通过,307国道从井田南部8km处通过。

绮陌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

绮陌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

织金县绮陌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矿长:张兴云编制:金维云编制日期:2011年5月30日目录1、第一章、矿井基本情况 (1)2、第一节、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1)3、第二节、井田面积、煤层赋存条件及储量 (2)4、第三节、矿井开拓方式及地表小窑开采情况…………45、第二章、矿井设计情况…………………………………56、1、开拓方式、采区布置………………………52、开工时间和设计工期………………………67、第三章、联合试运转案…………………………………78、第一节、联合试运转工作领导小组……………………79、第二节、联合试运转方案表……………………………810、第三节、联合试运转的预期目标和效果 (9)11、第四章、应急救援预案……………………………1112、第五章、煤矿试生产期间的安全技术措施…………3013、第一节、联合试运转工作领导小组…………………3014、第二节、顶板管理的安全技术措施………………3015、第三节、“一通三防”管理安全技术措施…………3316、第四节、防治透水的安全技术措施………………5117、第五节、其他安全措施……………………………54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一、地理概况绮陌煤矿为整合矿井,整合后的设计生产能力15万t/a。

绮陌煤矿位于贵州省织金县中北部,绮陌乡南西面,地理座标为:东经105º45′39″~105º46′59″,北纬26º42′27″~26º43′50″。

绮陌煤矿位于贵州省织金县中北部,绮陌乡南西面,行政区划属织金县绮陌乡管辖。

该矿距织金县城约6km,织金至大方省道从矿区东侧通过,矿山主井口有简易公路与主干公路相连,距离约2km,交通较为方便二、地形地貌矿山地势南西高北东低,海拔标高一般1400~1600m,山形总体呈北东向延伸,煤系靠上覆地层一侧(北西方向)地形相对较陡,煤系底部与下伏地层茅口组(南东方向)接触部位多因风化形成平缓的洼地。

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

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

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背景煤矿行业是中国的重点行业之一,但是在矿井生产和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许多煤矿开始了联合试运转,以期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本文将讨论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的实施方法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

实施方法1. 策略规划在试运转前,煤矿需要进行策略规划,包括制定运营方案、工作安排和人员分配等。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联合试运转的目的、范围和期限。

此外,还需要明确责任分工,根据各个矿井的特点确定运营模式,为联合试运转做好充分准备。

2. 组织管理在试运转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机制,指定专人负责对联合试运转的各项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和成果考核。

还需要建立跨部门和跨单位的沟通渠道,确保信息畅通、协作顺畅、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3. 技术支持联合试运转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以实现各矿井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数据流通。

同时,还需要针对不同矿井的实际情况进行技术改造和优化,以保证联合试运转的安全高效进行。

4. 安全管理在联合试运转中,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煤矿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机制,由专业的人员进行负责,以防止出现安全事故。

5. 数据分析和效果评估联合试运转的数据分析和效果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而通过评估联合试运转的效果,则可以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可能遇到的问题煤矿联合试运转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1. 竞争和协作各煤矿之间的竞争关系可能会影响到联合试运转的效果。

同时,如何协调各矿井之间的合作关系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2. 稳定性和可靠性在联合试运转中,各矿井之间的连接需要保持稳定和可靠。

如果网络连接或设备出现问题,就会导致试运转无法进行。

3. 安全和保密由于试运转需要共享数据和信息,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可靠的信息保密机制,以保障联合试运转的安全和保密性。

结论煤矿联合试运转是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长治羊头岭红旗煤业有限公司
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联合试运方案
(建设规模:900kt/a)
矿长:
总工程师:
审核:
编制:
编制日期:二O一二年十二月
附件:
1、采矿许可证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3、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09]37号文“关于长治市长治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
X2陷落柱位于井田西部,该陷落柱被井下揭露,陷落柱呈椭圆形长轴约40m,短轴约35m。
X3陷落柱位于井田西南部,该陷落柱被井下揭露,陷落柱呈椭圆形长轴约125m,短轴约40m。
综上所述,井田为一对背斜、向斜构造,地层产状较平缓,尚未发现断层,发现陷落柱3个,面积小,无岩浆岩侵入,构造类型属简单。
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全组厚度93.80-101.15m,平均97.12m。为本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连续沉积于本溪组之上。岩性由黑色、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和浅灰、灰色砂岩、6层深灰色石灰岩以及9层煤组成。其中15号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井田内无出露。
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全组厚度40.15-66.15m,平均55.07m。为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连续沉积于太原组之上。主要由灰黑-浅灰色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细砂岩、灰白色中、细粒砂岩及煤层组成。底部以K7砂岩与太原组分界。本组所含3号煤层为稳定可采煤层。井田内无出露。
矿井主要开采煤层为9号和15号煤层。由于3号煤层开采时间较长,井田内剩余3号煤层资源/储量为边界、井筒保护煤柱。因此设计开采9#--15号煤层。
9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中部,上距3号煤层约57.67m左右,煤层厚度0.80~1.43m,平均1.16m,ZK1钻孔纯煤厚度0.60m,不可采范围位于井田西北角,煤层结构简单,含0-1层夹矸,为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煤层顶板为泥岩、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
煤层
煤类
资源/储量(Mt)
111b
所占比例(%)
111b+122b
所占比例(%)
111b
122b
333
111b+122b+333
3
PM
2.69
0.08
2.77
97.11
97.11
9
PM
1.87
1.06
1.19
4.12
45.39
71.12
15
PM
11.21
4.55
15.76
71.13
71.13
合计
PM
8、第四系全新统(Q4)
分布于井田中南部漳沟河河床及两侧阶地,主要为河流冲积、洪积层,由砂、砂砾层及卵石等组成,厚度0-5.00m,平均3.00m左右。
二井田构造
井田内总体为一对背斜、向斜构造,背斜轴向、向斜轴向为北东-南西向,两翼倾角一般在4°-9°之间,井田内断层不发育,发育陷落柱3个,分布无明显规律,均为井下揭露,呈椭圆形,长轴在40-130m之间,陷壁角80°-85°。
兼并重组整合后煤矿企业核准名称为山西长治羊头岭红旗煤业有限公司。重组后的生产能力为90万t/a。批准开采3、9、15号煤层,井田面积3.0868km2。
2012年9月7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为本矿颁发了采矿许可证,采矿证有效期2012年9月7日至2022年9月7日。
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于2010年3月编制完成的《山西长治羊头岭红旗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文件晋煤规发[2010]367号文“关于山西长治羊头岭红旗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的批复”进行了批复。
二、邻近矿井情况
山西长治羊头岭红旗煤业有限公司北邻山西长治西山煤业有限公司、山西长治羊头岭北峙峪煤业有限公司,西邻山西长治红山煤业有限公司,南邻山西长治三元晋永泰煤业有限公司,东部无生产矿井(图1-2)。
1、山西长治西山煤业有限公司现开采3号煤层,设计生产能力90万t/a
2、山西长治羊头岭北峙峪煤业有限公司,批采3、15号煤层,设计生产能力90万t/a.
太原理工矿山设计研究所于2010年7月编制完成了《山西长治羊头岭红旗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于2010年9月下发了晋煤办基发【2010】761号“关于山西长治羊头岭红旗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文件。
太原理工矿山设计研究所于2010年9月编制完成《山西长治羊头岭红旗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山西省煤矿安全监察局以晋煤监安二字[2010]454号文“关于山西长治羊头岭红旗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的批复”进行了批复。
5、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为一套河流相沉积岩系。连续沉积于山西组地层之上,主要由灰绿-深灰色细砂岩与灰白色中粒砂岩组成。底部发育一层厚2.20-7.30m的细粒岩屑石英砂岩(K8),风化后成同心圆结构,是与山西组分界的标志层。顶部多为紫红色铁铝质泥岩,具鲕状结构俗称“桃花泥岩”。为地层分界的良好辅助标志层。本组厚度51.70~83.45m,平均厚70.67m。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于2010年10月下发了晋煤办基发【2010】1205号“关于山西长治羊头岭红旗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开工的批复”文件。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基本建设局于2012年7月以晋煤基局发【2012】85号文“关于山西长治羊头岭红旗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延长建设工期的批复”批准矿井建设工期延长至2013年5月31日。
15.77
1.06
5.82
22.65
69.62
74.30
其中3号煤层储量是原矿井剩余坑口压煤,已不可开采。所以本次设计矿井工业资源/储量为1.87+1.06+1.19×90%+11.21+4.55×90% =19.306Mt。其中内蕴经济/资源量(333)计算时按90%考虑。经计算,9号煤层设计可采储量约为294.8万t,15号煤层设计可采储量为1018.5万t,井田可采储量为1313.3万t
3、西邻山西长治红山煤业有限公司批准开采3、15号煤层,现开采3号煤层,生产能力提升为120万t/a。
4、现开采15号煤层,生产能力提升为6
(图1-2)
(图1-1)
第二节
一、井田地质勘探程度
根据矿方提供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文件晋煤规发[2010]367号文《关于山西长治羊头岭红旗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的批复》,由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2010年3月编制完成的《山西长治羊头岭红旗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矿井批采的9号和15号煤层勘探程度达到了勘探阶段的要求,符合《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的要求,可作为矿井设计和建设的地质依据。
7、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办基发[2010]1205号“关于山西长治羊头岭红旗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开工的批复”
8、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基本建设局晋煤基局发[2012]85号文“关于山西长治羊头岭红旗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改造项目延长建设工期的批复”
9、山西省环境保护厅晋环函[2011]938号文“关于山西长治羊头岭红旗煤业有限公司(900k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14、A类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复印件
15、B类安全管理人员花名表
16、特殊工种花名表
前言
山西长治羊头岭红旗煤业有限公司位于长治县荫城镇北漳沟村,行政区划属荫城镇所辖。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5°57′11″~35°58′17″,东经:113°04′01″~113°05′19″。山西长治羊头岭红旗煤业有限公司为股份制企业。
本矿井工业资源/储量为19.306Mt
矿井设计资源/储量为19.306Mt。
矿井可采储量为1313.3万t
矿井服务年限:
矿井服务年限按下式计算:
T= = =10.4a
我公司,在批准的初步设计和安全专篇确定的原则下进行开工建设,井下各大系统均已建设完成,地面土建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现已具备进行联合施工运转条件。
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晋煤重组办发【2009】37号文:《长治市长治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批准长治县羊头岭煤业集团有限公司对山西长治荫城红旗煤业有限公司、长治县荫城镇桑梓二村煤矿(关闭)进行兼并重组整合,新矿井属于重组整合矿井。根据批复文件的要求,兼并重组后企业名称暂定为山西长治荫城红旗煤业有限公司。后经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企业名称由山西长治荫城红旗煤业有限公司变更为山西长治羊头岭红旗煤业有限公司。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于2009年11月29日颁发了山西长治羊头岭红旗煤业有限公司采矿许可证。
4、关于《山西长治羊头岭红旗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的评审意见书(晋煤规发[2010]367号)
5、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办基发[2010]761号文“关于山西长治羊头岭红旗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初步设计的批复”
6、山西省煤矿安全监察局晋煤监安二字[2010]454号文“关于山西长治羊头岭红旗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的批复”
二、地层及地质构造
(一)、地层
本井田位于沁水煤田东南边缘,晋城国家规划矿区高平东区北部。
本井田大部为黄土覆盖,基岩局部出露,井田内出露的地层有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结合区域地层,地层层序由老至新为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下段及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全新统。根据井筒和钻孔资料及王庄详查区资料,将井田地层由老至新叙述如下:
第一章
第一节
一、交通位置
山西长治羊头岭红旗煤业有限公司位于长治县城东南15km的荫城镇北漳沟村,行政区划属荫城镇所辖。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5°57′11″~35°58′17″,东经:113°04′01″~113°05′18″。井田西有207国道与长治县和长治市相通,距长治市30km。井田东北距长(治)—陵(川)公路3km,向西至太(原)—晋(城)公路10km,距太—焦铁路线22km,交通较为便利(图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