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城市雨洪管理的演变:从阴沟暗道到绿色洁净——王虹

合集下载

中美两国城市雨水管理机制对比研究

中美两国城市雨水管理机制对比研究

中美两国城市雨水管理机制对比研究作者:赖寒冯娴慧*来源:《广东园林》 2019年第3期赖寒冯娴慧*摘要:雨水管理是指通过政策、法规所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雨水排放、收集利用措施。

雨水管理机制包含了雨水管理政策和过程控制。

从管理目标、管理工具和管理执行三个维度探讨雨水管理机制,对比中美两国现行的雨水管理机制的差异,分析美国雨水管理机制的可借鉴点,为我国城市雨水管理机制改革提供理论支持,雨水管理制度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风景园林;雨水管理机制;中美对比研究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2641(2019)03-0069-05收稿日期:2019-01-17修回日期:2019-04-291 中美两国城市雨水管理目标对比美国城市雨水管理经历了“由土木工程设施干预控制洪水泛滥→城市社区微观层面的雨水防涝基础设施建设→水量的排放控制→水量排放与水质净化共同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的过程 [1]。

《低影响开发设计策略》(Low Impact DevelopmentDesign Strategies:An IntegratedDesign Approach)提出美国的城市雨水管理目标是模拟流域的自然水文循环,维持径流渗透、储存、地下水补给和蒸发的水平衡 [2]。

我国传统的城市雨水排放系统是单一的“雨水排放”系统,目的是达到雨水水量控制。

随着海绵城市理念的兴起,模拟流域的自然水文循环也成为我国的目标。

中美两国雨水控制目标的提法不同,但基本内涵一致。

2009 年美国制定了《联邦项目暴雨管理技术指南》(Federal Project Storm Management Technical Guide),通过研究分析年降雨场次控制率,对开发前水文条件进行评估,确定径流总量控制目标 [3];2011 年美国制定了《国家雨水标准汇总》(Summery of StateStormwater Standards),分别在 50个州提出基于场次控制率、径流体积控制率及水质控制容积的雨水滞蓄(retention)和水质处理(treatment)体积控制标准 [4]。

美国城市的“大禹式治水”

美国城市的“大禹式治水”

美国城市的“大禹式治水”
周晓舟
【期刊名称】《《宁波经济(财经观点)》》
【年(卷),期】2012(000)012
【摘要】将绿色基础设施理念应用于城市雨洪控制利用领域,通过一系列绿色雨水设施削减城市径流和污染物的排放,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雨洪问题。

近日,一份来自于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简称NRDC)的报告指出,2011年,美国东北部经历了史上最暖的冬季之一,东海岸则遭遇了一系列反常极端天气。

温度上升导致气候失衡,地区降水不均、海平面上升等问题使得城市饮水、农田灌溉复杂化。

【总页数】2页(P51-52)
【作者】周晓舟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大禹治水"式改革 [J], 本刊编辑部
2."大禹治水"式化解就业问题 [J], 李金龙;邓春生;李珊
3.考古学视角的大禹与大禹治水 [J], 高江涛
4.古蜀治水傳統與華夏文明——從大禹治水到李冰治水 [J], 徐亮工;
5.小学语文低学段审辩式阅读教学初探——以《大禹治水》一课为例 [J], 严育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际现代雨洪管理体系的发展及剖析_车伍

国际现代雨洪管理体系的发展及剖析_车伍
Key words: updated stormwater management; stormwater management idea; stormwater management method
基金项目: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2010ZX07320 - 002) ; “北京市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生态技术学 术创新团队”项目( PHR201106124)
·46·
www. watergasheat. com
车 伍,等: 国际现代雨洪管理体系的发展及剖析
第 30 卷 第 18 期
笔者掌握的资料显示,美国环保局已开始越来 越多地采用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2007 年 4 月,美 国环保局发布了“GI 意向声明”,此后又连续发布了 “2008GI 行动策略”及“2011GI 战略议程”,宣传和 推广 GI。但由于并未明确与 LID 的区别,其概念及 一些技术措施又和 LID 相似,极易混淆,甚至有人认 为 GI / GSI 就是 LID 的代名词,最先提出 GSI 的西雅 图公共事务局的官网上,也解释 GSI 是用于以 LID 为基础的雨水管理措施的专用名词。
发展至今,BMPs 已被许多国家借鉴和引用,且 其涵义已不局限于原有非点源污染的末端控制,控 制目标也延伸到水量、水质和生态等多方面[1]。例 如在 2008 年—2009 年年度,“国际 BMP 雨洪管理 数据库工程”将源头 LID 措施也纳入到 BMP 数据库 中。另外,北美一些地方 BMP 手册中甚至也有 LID - BMPs 的提法。由于 BMPs 的定义并不十分明确, 自其概念提出之后,其内涵和措施种类已有不少补 充,因此,现可泛指用于径流水质、水量控制的工程 性和非工程性措施。
关键词: 现代雨洪管理; 雨洪管理理念; 雨洪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 TU9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0 - 4602( 2014) 18 - 0045 - 07

美国如何“管理洪水”

美国如何“管理洪水”

中旬 泛滥 成 灾 , 各次 大 自然 入运 行 时, 是 一系列 有关 调度 的 灾害 中影 响范 围最 广、 时最 规定经 细致的研 究并予 以确定 历
长 的。 经过这场大水, 人们对洪 后 , 轻 易更 改 。 水发 生后 , 不 洪 水 的认识进 一步 加深 , 意识 到 工程管理单 位照章行事 即可, 洪水是 不能完全 控 制 的, 从 调度 工作 非常规 范有 据。 过 应 经 根 治洪 水转 向 “ 管理洪水 ” 研 多年 的苦心 经营, 国建 立起 , 美 究“ 洪水资源化” 在汛期有意 了较高标准 的防洪 工程体系。 。 识地利用田间、 蓄滞洪 区、 湿地 在利用洪 水方面采取 了就 地消 和河道 蓄滞 洪水 , 洪水 转化 化 、 把 在原渠 道化 的河 道上人 为 为地下水。 9 3 从19 年起, 国在 造 滩 、 造 湿地 、 育水生物 美 营 培 人烟 稀 少、 资产密度 较 低 的高 种 以求形成 类似于 自然 状态 的


&DS S E 点专题 I TR热 A I
2 2
21— Ⅸ 与灾害* 3 00 8 生命 2
l &s热 题 。T 点 L E 专 - sR F A E
虑 洪水 资源 的利用 , 是放 弃 但 在现 在美 国的防洪工作中, 了单纯依赖 工程控 制洪水 的观 把 “ 足于防 灾和减 灾, 于 立 轻
泛滥 , 镇 乡村 的建 筑 大部 分被 摧 毁 , 田和 果 园遭 到破 城 农
坏 , 业和 交通几乎全 部瘫痪 。 多人背井离乡, 离失所, 工 许 流 经 济 损 失非 常严 重。l 2 年 美 国政 府 制 定 了全 面整 治 密西 98 西 比河 的防洪 法案 , 在 流域 已收 到 了防洪 、 现 航运 、 电、 水 灌溉 、 鱼等综 合经 济效 益 。 养

发达国家雨水管理机制及政策

发达国家雨水管理机制及政策

发达国家雨水管理机制及政策栏目编辑王雷I国际交流发达国家一理机制及政策一美国雨水管理政策(一)雨水排放许可雨水不仅是造成城市洪涝,而且也是城市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美国联邦,JJ,I,I,郡等积极立法,以实现雨水的科学管理.清洁水法是美国水资源管理的综合法律.清洁水法原名联邦水污染控制法案,颁布于1948年.后来经过几次年修订,其中1987年修订时将重点放在包括暴雨在内的面源污染上.20世纪90年代,制定了国家污染物排放削减制度,即NPDES(NationalPollutantDischargeEliminationSystem)许可制度.对暴雨排放许可,分两个阶段(PHASEI,PHASEII)实施,表1列出了两个阶段许可的发布时间及规定的内容.表1美国NPDES暴雨许可制度发展阶段阶段颁布时间规定内容大,中型分流与暴雨排放有关扰动范围大于等PHASEI1990薤11B制市政暴雨排的工业活动的雨于5英亩的建筑活放系统水径流排放动暴雨排放小型分流制市扩大了PHASEI阶扰动范围为1~5PHASEII1999年12月政暴雨排放段的"不暴露"豁英亩的建筑活动系统免的范围暴雨排放美国雨排放i午研}殳i争iJ1正和个别许百n正两排放场地的特点,工业或建筑活动.暴雨排放i争礅市政分流制暴雨管道系统(MS4s)的所有者必须获取NPDEs许可证,根搦午正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污染源控制措施.Ms4s分类以人口数目作为戈0分示准,服务人口大于于二25万的~Is4s襁j沩大型Ms4s, 服务人口在10~25万之间的Ms4s被称为中_~JMS4s./J",~_MS4s不是以人口数量作为划分标准,而是指包含在城市化地区内的未获得许可的地区.与暴雨排放有关的活动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关原材料的储存,运输,材料的加工,中间产物的堆放,副产物及中引起径流污染的活动,美国环保局(EPA)把与暴雨排放有关的工业活动分为11类.建筑活动是其中之_,建筑活动排放许可的负责人可以是建筑场所的所有者,经营者,承包商或转租商.对建筑活动的排放1午可,在PHASEI阶段,Ⅱ围大于等于5英亩的建筑活动,其管理者必须获得NPDEs雨水排放许可;小于5英亩的建筑活动,如果其是大型建筑活动规划中的一部允也需获得建筑排放许可.PHAsEI觑定扰动范围在1~5英亩的建筑活动必须获得暴雨排放许可_对于,J,于1英亩的建筑活动,如属于规定的小建筑活动规划的一部分也须获得暴雨排放许可;干扰范围/J\=j=l英亩的独立的建筑活动如其暴雨排■李俊奇刘洋车伍保局对其具有指定权,要求其获得暴雨许百墩.(二)雨水排放收费除了制定雨水排放许百丁夕,联邦和各州还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激励手段,如使用总税收,发行义务债券,联邦和州给予补贴,联邦贷款等方式鼓励人们采用新的雨水处理方法.如在一些地区建立了雨水收费机制,以社区为单位规划并进行实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如科罗拉多州1的科林斯堡市,1976年第一;欠提出建立雨漕理计划,目的是通过提供雨水调蓄设施,减少洪灾风险,改善地表水质.1980年以政府第七号文件的形式要求实施雨水排放收费制度.雨水排放费主要由运行维护费和基建投资费两部份组成,每部分费用由占地面积,综合径流系数对应的费率因子和各自的基准费率相乘计算得出.华盛顿州的奥林匹亚市从1986 年开始征收雨水排放费,其收费类型分为居民区和非居民区两类,居民区以2528平方米为一个等效居住单元(ERU),一个等效居住单元(ERU)是指该市住户家庭的平均不透水面积,每月收取$4.50.非居民区的费用由三部份组成:管理费用,径流水量费用和径流水质费用.目前的管理费用为每月$8.44,径流水量费用为$1.49xERU的倍数,径流水质费用为$4.13XERU的倍数. 二,英国雨水管理政策(一)多层次全过程控制英国解决城市雨水问题的政策采用多层次全过程控制的对策.建立可持续排放体系(SUDS)是其核内容.从解决大暴雨管道排放问题,发展为综合的雨洪控制体系.SUDS的思想不只是单纯的体积控制,其综合考虑到土地应用规划,水质,水量和提高水生环境质量等.其方法主要包括污染防治,源头控制,小区控制和区域控制4种.污染防治主要依靠污染源的管理和公众的参与.源头控制是通过减少不渗透区域面积或者建立就地雨水收集和处置设施从而减少雨水排放.而小区控制和区域控制是在末端建立渗透系统,过滤系统,湿地系统等滞留系统以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削减径流量.SUDS~前已经在英国,澳大利亚,瑞典等国的多个城市广泛应用.依据可持续排放体系,从规划到建设,维护与管理的过程可以把与SUDS~关的法律规章分成三个部分:规划阶段相关的规定,建设与维护管理相关的规定,可持续排放体系的监管规定.可持续排放体系,首先必须包括在当地地方发展规划之内,这既可怍为当地规划部门颁发规划许可的条件之一,也是开发商2011—875国际交流l栏目编辑王雷建设可持续排放体系的法律依据之一.在英国,规划分为两个不同层次,《区域空间策略》和《地方发展框架》,可持续排放体系作为雨水管理措施在LDF阶段被提出并保证应用.u)F不会确定可持续排放体系具体的实施地点和方案,它只是规划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分配情况,指出哪个区域用于开发及其程度,是宏观的判断而非严格的条例规定.如果需要地方规划部门还可以提出一个《补充规划文件》,在此可说明可持续排放系统的主要技术,优势,维护等问题,还需提供一份指导书,说明这些技术如何融入到该地区的发展中.在英国,主要有三个韶]负责雨水排放管理:排水工程部,公路局,私有土地所有首先,开发商根据该地区的地形地貌,土壤渗透性,地质及水文地质等特性,确定适宜的可持续排放技术,同时按照环境部门的要求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地下水污染及补偿等问题,对当地的径流特性及地区的限制条件进行评估,以便采用与之相适合的可持续排放技术.其次,要考虑可持续排放系统的长期维护责任,这就需要各部门协商达成—项维护管理协议,明确可持续排放工程在交付使用后的维护责任. (2)行政规制与排放许可当地的环境部门负责地表水,地—F7}(,环境资源的管理,所以环境部门从规划到实施及维护管理对可持续排放体系都有参与.首先,环境部门是当地规划部门在作规划时的法定咨询者,规划部门在做规划时必须征求环境部门的意见.环境部门会对排放体制及洪水控制问题提出建议,还会要求规划部门提出水体(河流,湖泊,水道等)水质改善措施,通过这一要求确保了雨水的适当排放.开发商在提交规划申请时必须要参考环境部门的涝源分布图,地下水保护带分布图和易污染的地下水分布图等.环境部门通过颁发《排放许百n正书》的形式控制雨水径流对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限制条件包括水质,水量等条件.任何直接排人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污染物,排放前必须得到环境部门的授权,否则被看作是违法的.三,德国雨水管理制度(一)政府管制1995~布了第一个欧洲1标准"室外排水沟和排水管道"(EN752-1).EN752—2(1996修订版)中提出通过收集系统尽可能地减少公共地区建筑物底层发生洪水的危险性.1997年颁布了另一个严格的法规EN752—4(1997),其要求在合流制溢流池(CSOs)中,设置隔板,格栅或其他措施对污染物进行处理.2000年欧共『本颁布的水资源政策指导方针(directive2000/60/ EC(2000])指导方针.这个指导方针与美国的清洁水法的作用相同.方针指出:各个或员国在整个规划中,通过各种措施使水『本达到良好状态,并满足共同体的各项指析昙要求;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防止扩散和点源控制)预防污染控制,达到环境的标准和限制值;禁止排放污染物质和有毒物质.这一水资源框架将在其后的76瓣建藏2O年或更长的排水系统.(二)雨水排放费与经济激励为了实现排旨网的径流量零增长的目标,各个城市根据生态法,水法和地方行政费用管理条例的规定,制定了各自的雨水费用征收标准,据此并结合当地降利犬况,业主所拥有的不透水面面积,计算出应缴纳的雨水费(由相应的行政主管部门收取),使用户从经济方面考虑采取雨水利用措施,若用户实施了雨水利用技术,国家将不再对用户征收雨水排放费(德国雨水排放费和污水排放费用一样高,通常是自来水费的1.5倍左右).例如:2001年1月1曰,德国汉诺威市开始征收雨水排放费.汉诺威市规定,如建筑房屋,硬化地面因雨水不能渗入地面而流人城市雨水管网,则要交纳雨7}放费.雨水费按此房屋和硬化地面的面积计算,目前费用为0.63欧元/平方米?年.如果建筑房屋的雨水可以完全渗入地下的话,就可以省去雨水费.在新建的工业,商业及居民小区之前,住宅,厂房,花园等建筑均要设计雨水利用装置.没有雨水利用装置,政府将征收占建筑物造价2%的雨水排放费,此项资金主要用于雨水项目的投资补贴,以鼓励雨水利用项目的建设.对于能主动收集使用雨水的住户,政府每年给予1500欧元的"雨水利用补助".德国废水纳税法中规定,如果来自固定面积的雨水不是由公共排水道排放,固定面积大于1公顷时, 要以每公顷18个有害单位来计算纳税,每个有害单位的年税率为7O马克.雨水排放费(税)的征收有力地促进了雨水处置和利用方式的转变,对雨水管理理念的贯彻有重要意义.四,日本雨水管理政策日本是一个雨水充沛的国家,并不缺水.但是为了保护环境,消减洪峰等,日本采取了一系列雨水利用措施,也制定了雨水相关政策.在日本政策制定涉及到一系列利益相关者:政策的制定(政府),投资者(政府或私人公司),管理者(公众或私人部门)和使用者(社区或社区组织).政府拥有整个雨水及污水管理决策权,许多政府部门都在雨水及污水管理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公众健康部有保护公众健康的职责,其职责是监督,检查,实施和健康有关的措施,提高全国的卫生水平.公共工作部的职责是建立大型的污水和雨水设施,运行和维护雨水及污水的中心处理单元,检查由私人运行的设施.由于雨水及污水管理涉及到许多的利益相关者,所以调解各相关者的利益尤为重要. 日本政府于1992年颁布了"第二代城市排水总体规划",正式将雨水渗沟,渗塘及透水地面作为城市总cj战0的组成部分' 要求新建,改建的大型公共建筑物必须设置雨水下渗设施.雨水利用指南,对雨水利用的工程经济分析,评价方法,投入产出,投资回收期等关键参数进行了分析.此外日还建立卜贝占,基金等经济市0度.(作者单位: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飓风“桑迪”袭击美国

飓风“桑迪”袭击美国

飓风“桑迪”袭击美国
王虹
【期刊名称】《中国防汛抗旱》
【年(卷),期】2012(022)006
【摘要】飓风"桑迪"于2012年10月29日袭击美国东海岸,在纽约、新泽西州几个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大城市造成严重损失,同时也再次检验了美国的气象预报技术、灾害应急措施以及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

美国成功抵御"桑迪",将其人员、经济损失降至最低点,被认为是世界防灾、减灾史上的典范。

【总页数】3页(P74-76)
【作者】王虹
【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659.712
【相关文献】
1.飓风桑迪未登陆已致美国数十万户断电 [J],
2.弹性作为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组织架构——以美国“桑迪”飓风灾后重建竞赛的优胜方案为例 [J], 翟俊
3.从桑迪飓风看美国的卫星应急通信 [J], 朱贵伟
4.美国政府应对“桑迪飓风”的启示 [J], 郭笑晨
5.美国政务微博危机传播的影响因素研究--以纽约市应对飓风桑迪为例 [J], 谢起慧;汤书昆;褚建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城市雨洪管理水文控制指标体系及其借鉴意义

美国城市雨洪管理水文控制指标体系及其借鉴意义
o●J£=l“‘
(3)
式中:尺。为第i种土壤或土地利用类型的体积径流系数;,。为第i种土壤类型或土地利用类型所占 比率。
表l 各种土地利用和土壤类型的径流系数(改编自schueler,2008)。7一
注:A一沙砾土,饱和渗透系数大于140 mm,h;B一沙壤土,饱和渗透系数140~36 mm,h;C一粉质壤土,包和渗透系数36~3.6
理实践中,美国整合出一套水文控制指标体系,包括维持河湖湿地基流与地下水补给的人渗控制指标,减少雨洪 面源污染的水质控制指标,防止河道侵蚀的水土侵蚀控制指标,以及避免小量级洪涝和减轻极端洪涝灾害的洪水 控制指标。在调研美国城市雨洪管理沿革的基础上,对我国目前开展的海绵城市试点T作中的径流控制指标进行 了对比研究;包括指标确定方法比较,指标划分与实施比较,以及指标的涵盖范围与效益分析。在此基础上,提 出了我国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中确定水文控制指标所亟待开展的工作,包括基础科研领先,数据与成果共享,加强 区域及部门间合作以及推行多指标水文控制体系的理念与实践。本文为海绵城市建设中合理确定适合各地具体条 件的水文控制指标体系提供研究思路与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绿色雨洪基础设施;城市雨污管理; 城市水文;径流控制指标;低影响开发 中图分类号:P3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243/j.cn kislxb.20l 50670
发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81(以下简称《指南》)。同年12
月,住建部、财政部和水利部三部委联合启动了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工作;2015年4 月确定了16个城市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目前,海绵城市的理念在我国刚刚兴起,其 基本原则、水文控制指标体系以及配套机制与保障措施尚处于试点探索阶段。本文结合国际实践经 验,从城市水环境安全、河道保护与洪涝防治等角度详细阐述城市雨洪管理中常用的水文控制指标 体系及其控制理念、基本计算方法,区域适用性;并与我国《指南》中提出的径流控制指标做了分析 比较,为我国目前推行的海绵城市试点工作提供参考。

国际现代雨洪管理体系的发展及剖析

国际现代雨洪管理体系的发展及剖析

国际现代雨洪管理体系的发展及剖析城市长期高强度开发、扩张模式带来的自然蓄、排系统和水文循环及生物栖 息地的显著破坏,导致大量灾难性后果,给我国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模式敲 响了警钟。

中国城市雨洪管理正处于关键发展时期, 要汲取民间的传统智慧,仓U 造性地吸纳国际现代雨洪管理经验, 利用后发优势少走弯路,实现跨越发展。

国 际上能列举出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现代雨洪管理体系有美国的最佳管理 措施(BMPs )、低影响开发(LID )、绿色基础设施(GI )、英国的可持续城市排水 系统(SUDS )、澳大利亚的水敏感性城市设计(WSUD )等。

美国雨洪管理体系U 用起M 小柑罔上」t T 评简30 meTO n 马甲i 押韩塩賣出UD -19 I :;配 A ) II 址 仙『I <1 70 U f\ 抽 1 ft 加-I ft?l Hltl 咛〉图1美国雨洪管理的发展历程的典型特征经历30多年的发展,现可泛指用于径流水质、水量控制的工程性和非工程 性措施。

20世纪90年代初,马里兰州乔治王子郡环境资源署首次提出 LID 的理 念,旨在从源头避免城市化或场地开发对水环境的负面影响, 强调利用小型、分 散的生态技术措施来维持或恢复场地开发前水文循环, 更加经济、高效、稳定地 解决雨水系统综合问题。

美国环保局的定义 是在新建或改造项目中,结合生态化 措施在源头管理雨水径流的理念与方法。

实践证明,这些主要针对高频次、小降 雨事件的分散型措施一般有很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弥补了传统灰色措施在径流 减排、利用和污染控制方面的不足。

但它对流域大暴雨事件峰流量控制能力的局 限性也显而易见。

1972野展卯*旳堅桂立 施■正戛首衣创卅W-用陆2一 .……=1ft®H< ? V勺BMPtt 广IIH 捕封' 门前推广CS]美国环保局已开始越来越多地采用绿色基础设施(GSI或GI)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hiladelphia Water Department. (2009). Green City, Clean Water: The City of Philadelphia’s Program for Combined Sewer Overflow Control A Long Term Control Plan Update. Philadelphia, PA.
water supply for 10% population.
Recent Floods
09/2004 04/2005 06/2006
德拉华流域 洪灾顾问委员会
流域人口变化图 流域地面硬化图
重复损失分布图
主要问题
水库满溢 河道侵蚀、河岸坍塌 河滩区非法建筑 洪水风险图年久过时 桥梁、涵洞等涉水建筑物过水断面不足 城市化进展规划欠缺
Major systems: 50- or 100-year return period Rivers or large conducts
1
小系统 vs. 大系统
小系统
1
大系统
大系统
小系统 vs. 大系统
小系统 5-年一遇 Tc=1小时
中小系统 10-年一遇 Tc=2小时
大系统标准:
重要街区、道路 低洼地区、薄弱点
Philadelphia Water Department. (2011). Stormwater Management Guidance Mannual, second edition. Philandelphia, PA.
Surface Slow/infiltration
Municipal Centralized Underground Fast/get out
1850 年—1990年
Earlier Time
分散、地表排水
自行修建管理 就近储、滲、蒸发
Timeline
The first comprehensively planned CSSs in the United
Green Roofs
Rainwater Harvesting
Rainwater Harvesting
Rainwater Reuse
Pervious Surface
Site Control
Located within the proposed development site
Green Conveyances Rain Garden Retention/detention Ponds Infiltration measures
14,057 mi 42 counties, 838 municipalities, 7.3
millions people 5 states, New York, New Jersey,
Pennsylvania, Maryland, Delaware The 33rd largest river in terms of flow,
美国城市雨洪管理
从阴沟暗管到绿色革命
王虹, IWHR 10-2013
A combined sewer construction in Philly,1909
Historical Development
1990 年—Present
Earlier—1850 年
Private Decentralized
Regulations, policies Planning/Design Standards, criteri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utfall analysis Detention analysis, volume Detention outlet structure analysis Storm sewer system design
DRBC. (2007). Delaware River Basin Interstate Flood Mitigation Task Force Action Agenda. Philadelphia, PA.
DRBCFAC. (2009). Recommendations of the DRBC Flood Advisory Committee (FAC) for More Effective Floodplain Regulations in the Delaware River Basin. Philadelphia, PA.
制定子流域管理规划
城市排水系统改造方案
1. 雨污完全分流,两套管道
2. 修建大型地下储水隧道
3. 增建、扩建污水处理能力
4. 绿色化措施+修建大型集水管+增加污水处理 能 力
5. 大型绿色化措施+地下储水隧道+增加局部小型污 水处理设施
城市雨洪系统方案评估
1. 经济可行 2. 分期完成,每期见效,灵活易变 3. 满足雨污溢流控制标准 4. 满足流域综合规划标准 5. 增加就业机会,减少贫困救济 6. 提供、美化娱乐,休闲场所 7. 改善民众生活质量 8. 减少城市热效应 9. 修复生态系统 10. 改善空气质量 11. 节能、弥补气候变化影响 12. 公众支持
Swales
Channels and Rills
Rain Gardens
Bioinfiltration/Retention
Detention/Infiltration Basins
Subsurface Infiltration
Underground Storage
Regional Controls
Individual site
“downstream property line” Detention / Retention Basins
Retention/Detention
Integrated Design
源头控制
小区控制
区域控制
流域控制
流域水体
Source Control
Located within the private properties or highway areas.
小系统 vs. 大系统
Minor systems: 10- or 15-year return period for pipe networks even overflow, not noticeable as the excess flows will utilize the major system.
States were constructed in Chicago and Brooklyn in the late 1850s.
The first separate system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1875 for the small Massachusetts community of Lenox.
中国的结症? 解决方法?
部分参考文献
Adams, J.W. (1880). Sewers and drains for populous districts. D. Van Nostrand, New York, NY.
APWA (American Public Works Association). (1976). History of public works in the United States: 1776-1976. Chicago, IL.
中系统 25-年一遇 Tc=6小时
中大系统 50-年一遇 Tc=12小时
大系统 100-年一遇 Tc=24小时Leabharlann 利用路面、地面的过水、滞水能力
降雨历时
降雨历时分析
1 小时降雨 1 小时排干 vs. 24 小时降雨 24 小时排干
外河水位
选择外河洪水频率 (外边界条件)
Joint Probability
choice for newly urbanized areas.
1972, eliminating all water pollution by 1985 and
authorized expenditures of $24.6 billion in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grants
建于1682年 美国诞生地、第六大城市 人口: 2百万 排水区域: 286 平方英哩 雨污合排区域: 64 平方英哩 管道总长: 3,000+英哩 合流管道: 166 条 大多修建于1850-1950年间 污水溢流严重,多次被罚款 子流域: 7 个
市区排水网络
Purpose: to manage rainfall close to where it falls, not allowing it to become a problem elsewhere.
Green roofs Rainwater harvesting Permeable surfaces
雨污合排区域
子流域调查、水力学模拟,洪水风险图
需要改善的河道
阻水桥梁、涵洞
需要改善的湿地
新建湿地
子流域集水管道
子流域储水隧道
子流域改进建议
工程措施 是否修建堤防 是否提供大型储蓄系统 是否在河口建闸/泵系统 河道治理
非工程措施 河滩区管理法规 城市雨洪管理法规 预警系统
主要改进建议
开发全流域范围的洪水分析模型工具 开发水库联合调度模型工具 各级政府制订完善防洪减灾及水资源管理综合规划 更新洪水风险图 研究、强化河滩区管理法规 建立流域范围内的洪水预警系统
流域水文、水力学、水库调度数值模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