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才城中桃李愁风雨 春在溪头荠菜花

合集下载

春在溪头荠菜花的散文

春在溪头荠菜花的散文

春在溪头荠菜花的散文春寒料峭,乍暖还寒时候,最早不畏严寒、破土而出的野菜当属荠菜了。

古人陆游有诗为证:“残雪初消荠满园,糁羹珍美胜羔汤”。

而辛稼轩更是把荠菜花当成了春天的真正使者,留下了“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名句。

民谚说:“吃了荠菜,百蔬不鲜。

”荠菜的鲜美,非一般菜蔬所能比拟。

然而,童年的我,却对这来自乡野之菜不屑一顾,天真地认为它瘦不拉几的,有什么可吃的?所以,第一次看到母亲挖了满满一篮子荠菜回家,我有些好奇:“娘,你挖这么多野菜干什么啊?喂猪的吧。

”母亲笑笑说:“喂什么猪!喂人。

”“喂人?这个能吃吗?”我满腹狐疑。

“怎么不能?可鲜着啦。

中午给你们做荠菜炒鸡蛋。

”吃午饭时,母亲端上来一盘荠菜炒鸡蛋。

我专拣鸡蛋吃,把荠菜撇在一边。

母亲搛了一筷荠菜放在我碗中,说:“尝尝看,可香了!”望着这鲜嫩翠绿的菜,我有点动心了,挑了一点放在嘴中,嗬,还真有点香气。

嚼一嚼,一缕清香自舌尖上蔓延开来,顷刻满口生津。

我不禁叫道:“真香!”我不再挑鸡蛋了,而是大啖荠菜。

食后三日荠菜的清香仍留芳齿颊间,不绝如缕。

从此,每到早春,我便跟从母亲去河边地头挖荠菜。

熬过了一冬,荠菜迫不及待地返青,叶片碧绿。

母亲能用荠菜做出各种珍馐:荠菜炒肉丝、荠菜豆腐羹、荠菜春卷,荠菜馄饨等等。

荠菜豆腐羹是母亲用荠菜做得最拿手的一道佳肴。

她把豆腐放进油锅里煸,加盐,边煸边用铲子将豆腐压碎。

之后将切得极细的野荠菜,放进滚烫的豆腐里炒,最后勾芡。

一道色青白、味纯香的荠菜豆腐羹,便做成了。

还未及端上桌,就香气扑鼻,入口更是绵软甘香,清新鲜美。

荠菜入馔历史悠久,《诗经》中就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之咏叹。

《尔雅》也称“荠味甘,人取其叶作菹及羹亦佳”。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留下了“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等诗句。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赞美荠菜“虽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

明代戏剧家高濂品尝荠菜之后,更是夸张形容“若知此物,海陆八珍皆可厌也”。

【精品】陆游和辛弃疾的鹧鸪天赏析10

【精品】陆游和辛弃疾的鹧鸪天赏析10

陆游和辛弃疾的鹧鸪天赏析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第一首是辛弃疾在罢官乡居时所做。

第一二句描写了作者在乡间闲游,远看道路两旁的桑树抽出了新芽,近看旁边的蚕卵已经开始孵化。

一个破字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东西下,萌发,膨胀,最终撑破了外膜的这样一种力量和速度。

三四句写小黄牛在牛栏里关了一冬,当在被放牧是看到了细草,高兴的鸣叫起来。

第四句“斜日,寒林、暮鸦”这三个意象初给我们一种衰落残败的感觉,但是一个点字使情调发生了变化,“点”字描绘了乌鸦或飞或栖,犹如一个个黑点,这里只是一种写实,没有感情色彩。

上阙主要写景,一二句是近景,三四句是动景。

5、6句有这样一个意思:对于生活在村里的人,路是山区与山区的纽带,是与外界连接的桥梁,人们会觉得路常常会给他们带来新的东西,所以词人对眼前的山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青旗是这家酒店的标志,也许这家酒店就是这样一个作者发现的新的东西,词人决定以酒助兴。

7、8句是写词人在饮酒时看到外面烂漫的荠菜花,于是联想到城市中的桃李花还在由于担心风雨的催伤,迟迟没有开放,虽然艳丽,又有何用?而荠菜花大胆的接受风雨,拥抱阳光,这才是作者所欣赏和追求的。

表现了词人对农村生活的流连和弟城市生活的鄙弃。

我们来看看古人对这两句的评述。

♈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稼轩以城市繁华难久,不如田野之常得安适。

再推言之,则热心功利之辈,常因失意而愁苦,不如无营·无欲者之长乐,此种思想与道家乐恬退·安淡泊之理相合,盖稼轩出仕之时,历尽尘世忧虑,退居以来,始知田野之乐,故见溪头荠菜而悟及此理也。

陆游的鹧鸪天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同样是隐居田野。

一二句,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点缀自己居处的环境,在第二句中直接点明住在这里与尘事毫不相关,可以一尘不染,安心地过着隐居的生活。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原文、赏析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原文、赏析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原文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创作背景: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冬,41岁的辛弃疾遭遇弹劾,隐居上饶。

作者在罢官乡居期间对乡村生活欣赏流连对上层社会鄙弃故作此词。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春在溪头荠菜花阅读理解

春在溪头荠菜花阅读理解

春在溪头荠菜花张宗子①正月将过,纽约仍在飘雪,然而春天终究来了。

站在窗前向外看,白茫茫的漫天飞絮中,棕红色的玫瑰叶已经快要绽开,而荠菜在这些日子更是随处可见。

看见荠菜,再想起吃荠菜,时令便晚了。

舒展到巴掌大的野荠菜,即使还没老,味道也差了。

②荠菜容易和几种不能吃的野草相混,和常见的车轴草甚至小蒲公英也酷似。

但见多了,无论外形怎么变,还是一眼能认出来,但要告诉别人却不容易。

这大概和生活中看人一样,很多感觉是难以言述的。

③荠菜有不同品种,彼此差别很大。

叶子有绿的,有铁锈红的,还有叶尖棕色或金属般的灰白色的。

叶缘多半呈锯齿状,但有的乖巧妩媚,近乎无齿,有的则天性刁蛮,分裂太深,细长加扭曲,弄得如一团缠丝。

④长在麦田和菜地里的荠菜,地腴水足,借了农人的爱护,免于牲畜的踏踩,养得鲜嫩水灵。

叶子上举,回转成伞形,叶面常趴着亮晶晶的水珠,仿佛女子颈上的珠链。

这种荠菜绿得油亮,长得肥大,然而味道淡,剁碎就出水,没多少筋骨。

荠菜的香主要在根,家养的荠菜植株挺拔,看起来有模有样,根却萎缩得不成比例,又细又短,像阿Q脑后拖着的小辫子。

⑤好吃的荠菜,在房前屋后,菜地外围,以及路边和田埂上。

⑥生在这里的荠菜,天天被践踏。

人践踏,牲畜践踏,鸡鸭啄食,牛羊哨啮,驴车的轮子碾过,荠菜便长得异常瘦小,叶子匍匐下去,紧趴在地面上。

说趴还不够确切,该说紧紧抓着地面。

老叶子在外,新叶子在内,一圈一圈,几乎像个圆,但不整齐,又松散。

颜色也很少是绿色,绿中带点铁灰,很枯干的那种,更多是给人红色感觉的铁锈色和棕色。

因为必得结实才能生存,它们水分少,干硬,撕开叶子见到筋。

麦地里的荠菜伸手便揪起来了,这些荠菜不能,贴地太紧,根特别粗壮,叶子扯碎了,根还扯不出来,要用剪刀往深处剜才行。

那么板结的土里,荠菜的根足有一拃长,粗而不肥,凑近鼻孔,香气四溢。

⑦两种荠菜,两种品质,两种命运。

这是我童年挖荠菜时留下的印象。

⑧曾经读到唐人郭湜的《高力士外传》,里边记录了高力士亲口所说的一件与荠菜有关的故事。

高考第一轮复习系列 专题15古代诗词鉴赏 试题

高考第一轮复习系列 专题15古代诗词鉴赏  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专题15:古代诗词鉴赏【2021高考考纲解读】2021年考试大纲要求: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才能层级为E级,即鉴赏评价。

【高考考点】考点1:鉴赏作品的形象。

【考点讲解】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要擅长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考点2:鉴赏作品的语言。

【考点讲解】一般包括遣词造句、语句含义、韵律格式、语体色彩等,既要可以准确地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又要可以准确地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尤其要注意对诗词中“诗眼〞的分析,还要可以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考点3:鉴赏作品表达技巧。

【考点讲解】包括诗歌所用的修辞技巧和作品的写作表现技巧:修辞技巧主要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大、互文、通感、双关、衬托、比照、反语、反复等;表现技巧主要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比照、映衬衬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要可以体会各种修辞手法和各种写作表现技巧在诗歌中的巧妙运用,并结合写作技巧详细分析诗歌的艺术风格。

考点4: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讲解】本考点属必考内容。

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内容主题方面包括意义的表层深层评价、常识典故传说评价、经历主张志向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思想感情方面包括富有一贯性的意象评价、情感倾向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总之,评价古代诗词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古代诗词主题的社会意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作者对人和事的看法、倾向。

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贬低也不拔高。

春天里,读那些和荠菜有关的古诗词

春天里,读那些和荠菜有关的古诗词

春天⾥,读那些和荠菜有关的古诗词春天⾥,读那些和荠菜有关的古诗词鹧鸪天宋⾟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寒林点暮鸦。

⼭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家。

城中桃李愁风⾬,春在溪头荠菜花。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宋⾟弃疾春⽇平原荠菜花,新耕⾬后落群鸦。

多情⽩,春⽆奈,晚⽇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涯,⽜栏西畔有桑⿇。

青裙缟袂谁家⼥?去趁蚕⽣看外家。

⽟楼春宋严仁春风只在园西畔。

荠菜花繁胡蝶乱。

冰池晴绿照还空,⾹径落红吹已断。

意长翻恨游丝短。

尽⽇相思罗带缓。

春宋范镇春⼊长安百⾥家,湖边⽆⽇不⾹车。

⼀林柳⾊吾⽆分,看杀庭前荠菜花。

丁亥⼗⼀⽉初⼋⽇南⾄⼆⾸宋佚名閒客何庸早起忙,⾼眠懒复问云祥。

宦情不作葭灰动,吟笔宁争绣线长。

逆旅四年逢此节,徒⾏六间⽇吾乡。

冲风踏雪须归去,荠菜肥甜⽩酒⾹。

渔村宋叶茵古柳溪头枕断槎,横篙挂⽹⼏渔家。

得鱼去换红蒸⽶,呼⼦来挑荠菜花。

丙⾠元⽇宋刘克庄免骑朝马趁南衙,五见空村换岁华。

旋遣厨⼈挑荠菜,虚劳座客颂椒花。

豫章客楼宋郑会荠菜花开⾬未晴,章江烟柳正愁⼈。

⽆钱可买东风醉,⾃写唐诗过⼀春。

过苍岭宋楼钥黄云满坞沙⽥稻,⽩雪漫⼭荠菜花。

路⼈缙云频借问,碧⾹酒好是谁家。

次韵游龙门⼗绝宋洪咨夔稻花秋晚蟹洗⼿,荠菜春初餳胶⽛。

筑底空⼭谁办此,留君只有⽯边茶。

元⽇⾬宋⽅岳云泥隔断拜年⼈,天⾃怜予⽼病⾝。

荠菜共挑元⽇⾬,梅花未放去年春。

风烟不尽惟吾⽼,造化⽆他只此仁。

⼩试园林栽接⼿,⼭中亦是⼀洪钧。

幽居宋陆游宿志在⼈外,清⼼游物初。

犹轻天上福,那习世间书。

荠菜挑供饼,槐芽采作葅。

朝晡两摩腹,未可笑幽居。

感巫州荠菜唐⾼⼒⼠两京作⽄卖,五溪⽆⼈采。

夷夏虽有殊,⽓味都不改。

荠菜宋许应龙拨雪挑来叶转青,⾃删⾃煮作杯羹。

宝阶⾹砌何曾识,偏向寒门满地⽣。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意思-赏析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意思-赏析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意思|赏析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译文村头小路边桑树柔软的枝条,刚刚绽放嫩芽。

东面邻居家养的蚕种已经有一些蜕变成了蚕儿。

一脉平缓山岗上,细草间小黄牛犊儿在鸣叫,落日斜照枯寒的树林,树枝间休息着一只只乌鸦。

山有的远些有的近些,路有的横向有的斜向,青布酒旗那边有家小酒铺,可以打一些酒来。

城里的桃花李花把风雨当做折磨,一派愁苦,最明媚的春色,正在溪头一片荠菜花中盛开。

作者:佚名全词从不同视角描绘乡村春意盎然的景象,看上去好象是随意下笔,但细细体会,情味盎然,意蕴深厚。

上阕头二句在描写桑树抽芽、蚕卵开始孵化时,用了一个破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

破字不仅有动态,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

第三句平岗细草鸣黄犊平岗细草和黄犊是相互关联的,黄犊在牛栏里关了一冬,当放牧在平坡上时被乍见春草,欢快无比。

鸣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的悠闲,神态。

第四句中的斜日、寒林、暮鸦按说会构成一片衰飒景象,但由于用了一个动词点字,却使情调发生了变化。

点状乌鸦或飞或栖,有如一团墨点,这是确切的写实,早春的寒林没有树叶,所以黑色的乌鸦,在林中历历可见。

作者却是在欣赏一幅天然的图画。

从表面看,这首词的下半片好象仍然接着上半片在写景。

这里下半片的写景是不同于上半片的,是有波澜的。

首先它是推远一层看,由平冈看到远山,看到横斜的路所通到的酒店,还由乡村推远到城里。

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看来很平常,全词都在写自然风景,只有这句才写到人的活动,这样就打破了一味写景的单调。

这是写景的一个诀窍。

尽管是在写景,却不能一味渲染景致,必须加入一些人的情调,有人的活动,诗才显得有生气。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两句是全词的画龙点睛,它又象是在写景,又象是在发议论。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原文、注释、译文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原文、注释、译文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原文、注释、译文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译文】村头小路边桑树柔软的枝条,刚刚绽放嫩芽。

东面邻居家养的蚕种已经有一些蜕变成了蚕儿。

一脉平缓山岗上,细草间小黄牛犊儿在鸣叫,落日斜照枯寒的树林,树枝间休息着一只只乌鸦。

山有的远些有的近些,路有的横向有的斜向,青布酒旗那边有家小酒铺,可以打一些酒。

城里的桃花李花把风雨当做折磨,一派愁苦,最明媚的春色,正在溪头一片荠菜花中盛开。

【注释】①鹧鸪天:小令词调,双片55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

唐人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调名取于此。

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

②些(sā):句末语助词。

③平冈:平坦的小山坡。

④暮鸦:见王安石《题舫子》诗:“爱此江边好,留连至日斜。

眠分黄犊草,坐占白鸥沙。

”这里隐括其句。

⑤青旗:卖酒的招牌。

⑥荠菜:二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茎叶嫩时可以吃。

【创作背景】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冬,41岁的辛弃疾遭遇弹劾,隐居上饶。

作者在罢官乡居期间对乡村生活欣赏流连对上层社会鄙弃故作此词。

【赏析】全词从不同视角描绘乡村春意盎然的景象,看上去好象是随意下笔,但细细体会,情味盎然,意蕴深厚。

上阕头二句在描写桑树抽芽、蚕卵开始孵化时,用了一个“破”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

“破”字不仅有动态,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

第三句“平岗细草鸣黄犊”“平岗细草”和“黄犊”是相互关联的,黄犊在牛栏里关了一冬,当放牧在平坡上时被乍见春草,欢快无比。

“鸣”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的悠闲,神态。

第四句中的“斜日”、“寒林”、“暮鸦”按说会构成一片衰飒景象,但由于用了一个动词“点”字,却使情调发生了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漫谈如何上好理科政治课
甘肃省古浪三中政史地组王生才窦金梅 733103
理科高考不考政治,导致学生不爱上思想政治课。

但是,思想政治课却要讲到高三,因为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必修课。

这正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在思想政治课上的碰撞。

所以,如何上好思想政治课,特别是如何上好理科思想政治课,是值得每位政治教师认真研究的。

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有如下几点做法,愿与同行切磋。

一、调控距离,融洽关系
高考导向作用,决定政治教师和理科学生的关系可能会不融洽。

如果不及时调控师生距离,融洽师生关系,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就难以实现,甚至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

调控距离,融洽关系,要求教师要做到三要三不要。

1.要积极的情绪,不要消极的情绪
《禅海玢言》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一位哭婆,她雨天哭,晴天也哭,成年累月神情懊丧。

因为,天晴的日子,她想小女儿的伞一定卖不出去,下雨天,她又想大女儿的鞋一定没人买。

后来一位和尚劝她“天晴时,你应该想大女儿的鞋店一定兴隆,下雨时,你应该想小女儿的伞一定好卖。

”哭婆当即醒悟,破涕为笑。

此后,虽然她的生活未改变,但由于观察生活的角度多了,有了积极的情绪,乐观的精神,便由哭婆变为笑婆。

同样,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受教师情绪影响的。

面对理科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教学情绪消极,就看不到积极的一面,结果不仅是学生不愿学的问题,更严重的是教师不爱教。

课堂里要需要教和学两个积极性,这两个积极性都不存在了,还谈什么实现教学目标?其实,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有些理科学生很喜欢学政治的,他们懂得哲学使人聪明,使人睿智。

如果教师有积极的情绪,主动发现、加强培养、努力诱导,再以自己对知识的不懈进取,对业务孜孜以求的精神感化学生,就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拉近师生距离,融洽师生关系,从而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个有积极情绪的教师,能从实际出发,正确对待学生,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自己的所教学科;能以饱满的热情,科学的精神,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能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分析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积极情绪是调控师生距离、融洽师生关系的一剂良药,是创新型教师必备的品质。

2.要尊重学生,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尊重是一把打开心锁的钥匙,谁掌握了它,谁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有的教师或者不懂这个道理,或者自身修养不好,当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做其他科作业时,就挖苦讽刺,甚至没收撕毁。

师生关系因此发生对抗。

如果教师用目光暗示,或一边讲课一边走到他身旁,可能会出现奇异的效果。

尊重是一种情感。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会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德高为师,教师的道德情感是磨练学生各种情感的宝石。

你尊重学生,学生也会尊重你,这是情感的回声。

尊重是一种艺术,一个优秀的教师应懂得这个艺术。

尊重学生就要接近学生,关心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就要经常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答疑解惑,畅谈理想;尊重学生,学生就敢接近你,就不会敬而远之,就愿和你讲心里话。

这样,你就会成为学生的知音、知己,“士为知己者死”,你的课学生怎么不爱听呢?
3.要讲究方法,不要强迫学生
板着面孔讲课,逼着学生硬背,这种方法不利于学生发展,影响师生关系。

调控距离,融洽关系,要讲究方法。

方法是实现目标的手段。

尤·康·巴班斯基说:“从顺利解决教学任务和合理消耗师生时间的观点出发,有科学依据地选择和实施即定条件下最佳的教学方案,就叫做最优化。

”调控距离,融洽关系,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则是最优化的方法。

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启发思考、理论联系实际等方法,使抽象呆板的道理具体活化,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一个有强烈求知欲的学生,就能“亲其师”。

②“授人以鱼,不知授人以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一个讲方法、有窍门、并善于“授人以渔”的教师是会受学生青睐的。

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态度和蔼,语调中听,穿着得体,举止大方,平易近人,循循善诱。

一个性格友善,形象美好的教师,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二、巧引材料,妙趣横生
引入材料论证原理,是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的一个特点,但这些材料必竟是昔时信息,缺乏新鲜感。

而思想政治课又具有时效性,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做教学上的有心人,多读书、多看报、常看新闻联播等有关电视节目,关注时事热点,经济动态和最新科技成果,大量积累材料。

只有教师有渊博的知识和广泛的兴趣,又熟练地把握教材,才能在讲课时巧引材料,妙趣横生。

巧引材料,首先要做到新鲜。

因为学生好奇心强,对新事物敏感,如果在教学中把最新科技成果,新闻人物的事迹引入课堂,就能点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这对于实现教学目标,妙不可言。

其次,要做到典型。

所引材料要有极强的说服力、要有份量、要精炼,不能拖泥带水。

再次,要恰当。

要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调好焦距,准确对焦,恰当切入,做到实而不虚。

第四,要广博。

特别要针对理科学生的爱好,多采撷一些数理化方面的材料和政治嫁接。

也可把语文方面的诗歌、名言警句与政治联姻。

既让学生懂得各学科是互相联系的道理,又激发学生的无穷乐趣。

但要注意教学控制,把握适度原则,不能把思想政治课讲成数理化课,也不能把政治课讲成诗歌欣赏课。

三、开展活动,乐在其中
对于理科学生来说,开展活动不能占时间太多,要减轻学生负担,走内涵发展之路。

所以,活动只能是小型的,最好在课堂就能完成。

例一,“每堂一句”活动。

即每堂课都给学生一两句名言警语,让学生分析政治道理,教师及时评价激励。

例二,课堂小辩论活动。

根据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挑起辩论气氛。

”如“猴子有意识吗?”蚂蚁有社会性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

把这些饶有趣味,容易引起争论的话题引入课堂,让学生辩论。

课堂小辩论不设正反方,让学生自由站队,教师适当插话,控制气氛和时间。

例三,知识接力赛。

把体育运动接力赛嫁接到政治课堂里,开展知识接力赛,这是很有创意的。

具体操作如下:以班级自然行为单位,以每张桌为一棒,第一张桌做完第一题,传给第二张桌做第二题,再传给第三张桌……在规定时间内,看哪行成绩最好。

通过竞赛,巩固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树立了竞争意识,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开展活动,寓教于乐,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在学习中愉快,乐在其中,其乐无穷。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一个创新型政治教师,不能做愁风雨的桃李,而应做溪头盛开的荠菜花,在素质教育的春天里,刻苦学习,努力实践,大胆创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