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号信令系统在GSM中的应用
七号信令系统在专用电话网的应用

中国七号信令系统在专用电话网的应用邢丕真 王太新石家庄铁道学院摘 要 本文针对中国七号信令的功能特点、及该信令的组网原则,对七号信令在交换机中的实施、以及七号信令在专用电话网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主题词 七号信令 专用电话网一、 引言中国七号信令系统是目前国内通用的一种共路信令。
其基本原理是将交换机之间的各种控制信号(寄发器信号和线路信号等)采用PCM数字编码打包后集中传输(信号共路传送),因此中国七号信令具有信号传送速度快、可靠性高、数据容量大等优点,可使系统比以前各种信令系统更快地建立或释放呼叫。
该信令已成功用于公用电话网,现在由于信息的多样化以及对传输的要求增加,在中国公用电话网中已开始采用此信令。
二、 中国七号信令系统的功能特点中国七号信令网是现代通信的三大支撑网(数字同步网、No.7信令网、电信管理网)之一。
它用来在通信网的各种设备之间传输与电路有关的控制信号及其它附加信息。
它不但可以传送传统的中继线路接续信令,还可以传送各种与电路无关的管理、维护、信息查询等消息,而且任何消息都可以在业务通信过程中传输,可支持ISDN、移动通信、智能网等业务的需要,其信令网与通信网分离,便于运行维护和管理,可方便地扩充新的信令规范,适应未来信息技术和各种业务发展的需要。
因此中国七号信令是通信网向综合化、智能化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支撑。
采用七号信令的交换机可以在共路信道中大量传输控制和管理等信息,方便交换机的智能管理,也使得用户出入局的接续速度大大提高,可实现大话务量工作。
另外,不仅用户通话、上网等都可以实现高速度,还可以获得许多增值功能,包括交换机和互联网、局域网(采用七号信令连接)之间实现高速度、宽带组网,高速度、宽带和无线通信设备组网,交换机开通视频会议,计算机和交换机的集成(CTI),以及今后各种各样新功能的增加等等。
七号信令还带给你很多益处,如减少无效话务量(结果信令在一个分开的网络中传递,交换机不会被信息中继上的虚假信号所误导),而且可以更高效地使用消息中继(它们仅仅在呼叫完全建立时才占用)。
浅谈上海铁通七号信令集中监测系统及其应用

魁塑姐,浅谈上海铁通七号信令集中监测系统及其应用陈国萍(铁通上海分公司,上海市200070)f}商要]N07信令集中监测系统是架构在N o.7信令网络基础之上,以分析网络节点的业务对话为基础,面向维护、管理等层面的支撑平台。
随着电信运营企业网络的发展,用仪表进行测试维护已不能实现信令的完整测试和全方位监测。
法i键词]七号454";监测系统;C D R随着我国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及电信体制改革的深化,基础电信业已由过去的分类经营演变为目前由三家基础运营企业全业务经营的相互竞争格局,这种格局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也使运营企业网间互联互通的各种问题目益突出,因此N o.7信令集中监测系统又被赋予新的职能,通过对网间信令链路的监测,分析和发现网间互联互通的质量问题。
铁通公司作为中国移动旗下的全职子公司负责固网业务运营,互联互通问题犹显突出,因此应对网间信令链路进行集中监测。
N o.7信令集中监测系统是架构在N o.7信令网络基础之上,以分析网络节点的业务对话为基础,面向维护、管理等层面的支撑平台。
随着电信运营企业网络的发展,用仪表进行测试维护已不能实王见信令的完整测试和全方位监测。
因此,N o.7信令集中监测系统在企业网络的运维管理中得到应用,通过对七号信令链路的实时、动态监测,及时掌握网络中信令链路的运行状态、效率及各局向的来去话接通率等情况,使维护工作做到集中、自动、实时、高效,并在可能出现危及网络运行的故障时,及早发现隐患,防患于未然,确保N o.7信令网络及系统的高质、高效运行。
1铁通公司集中监测系统方案探讨1.1上海铁通N o.74-言4"集中监测系统原理七号信令集中监测系统采用模块化的体系结构,其系统平台的总体结构由四部分组成:信令数据接入部分、信令数据采集处理部分、数据处理和应用部分、广域网络部分。
信令数据接入部分通过高阻跨接、交换机设备收敛、外部D X C设备收敛等方式对七号信令链路进行采集接入。
软交换与GSM网中七号信令系统互通的设计方案

展, 而且由于七号信令信令速度快 , 具有提供大量信令 的潜力 以及 改变 和增 加 信 令 的灵 活性 , 通 话 时 可 以 在 随意处 理信 令 , 成本低 ; 同时 , 当前 I P网还 做 不 到 电路
交换 网络 的高 Q S 服 务 质 量 ) o( 的特 性 。 因此 , 来 的 未 电信 网向全 I P网络 的演进 将足 一个 循序 渐 进 的过 程 , 未来 软交 换信 令 网在较 长 的一段 时 问 内面 临着攀 于 电 路交 换 的七号 信令 与基 于 I P网的信 令互 通 问题 。
高层 信令 的影 响 。SG R N协 议组 成 见 图 l IT A 。
L号信争的适 配层协议
对的 H T ( S P 高级信令转接点) LT ( 级信令转接 和 SP 低
点) 。使用 的七 号信 令协 议 种类 较 多 , 要 分 为 MT 主 P ( 消息传 输 部分 ) u ( 和 P 川 部分 ) 。 近 来 年 ,P技 术 发 展 迅 速 并 |益 成 熟 , 离 的语 I l 分 音 、 据 、 频 网络将 逐渐 融合 演变 成 为集 多种业 务于 数 视
接 之 问 的一个 交叉 连接 设备 , 图 2 见 。
■…… 一……一…G S …………~菇 葬 ; b一 -
路 、 理控 制 、 管 连接 控制 和信 令互 通 。 未来 的 电信 网足基 于 I P网络 的 , 未来 的 电信 信 令 系统 是基 于软交 换 的。但 是 , 电路 交 换 网络 依 旧在 发
s( P 信令 点) S P 信 令转接点 ) 信令链路 3部分组 、T ( 、
成 , 用 直连和 准直 连 作 方式 ,j 令转 接 点设 有成 采 r信 I
层协议栈都是 S T ( C P 流控制传输协议 ) I , /P 为高层信 令提 供校 验 、 重传 等服 务 , 量减 少 底 层 I 尽 P网络 对 于
SS7入门介绍及应用

第一节:SS7入门介绍;作为一个核心因素,信令伴随着通信网络的发展而发展。
总体而言,信令最主要的功能是在用户和交换机之间,交换机和交换机之间以及交换机和网络管理中心之间交换一些网络管理或与呼叫有关的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状态监控、资源控制、地址信息、呼叫信息和网络管理信息等。
信令有一些不同的分类办法,例如按照信令的功能可以分为:线路信令,路由信令和管理信令;按照工作范围来分,则有用户线信令和局间信令;而根据信令信道,有随路信令(又称为信道内信令)和共路信令之分。
SS7是局间信令,也是共路信令(CCS:common channel signalling)。
共路信令是指在一条高速数据链路上传送数条话务链路信息或网络管理信息的信令系统,换言之,一个单独的信令通道可能为多个用户信道服务。
与其相对的随路信令则是信令和话音共享传输设备。
CCITT1973开始SS7的研究,1980年颁布了SS7黄皮书。
在以后逐步发展起来并一直进行修订的Q.7xx系列规范中,描述和规定了SS7的各层次(传输和应用部分)功能及测试,信令网络结构,信令点编码规则等内容。
整个SS7系统中包含了和电路相关以及和电路无关的信令。
中国的SS7标准在1990年开始实际应用(基于CCITT蓝皮书的规范),起初仅用于固定电话网中,且只采用MTP和TUP部分。
在1994年前后,正好是GSM 和ISDN在中国开始发展的时间,SS7在中国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
许多SS7的重要应用例如SCCP,TC,INAP等的中国规范在1995年前后开始颁布。
现在SS7在PSTN,ISDN,PLMN甚至O&MN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对于七号信令的基础协议请参见ITU-T的Q7系列,而用户线信令是Q.931。
第二节:SS7网络结构和SS7的系统结构对于通信网络(不含终端)来说,通常包括一系列的交换单元,服务控制单元,信令传递单元,维护管理中心以及将这些单元连接起来的链路。
(完整版)七号信令详解

七号信令基础第1章 GSM信令系统简介我们已经知道,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由NSS、BSS、OSS三大子系统和MS组成,但这只是根据功能划分的物理上的组合,大多数功能是分布在不同的设备中的,这样在执行任务时就需要交换信息,协调动作:分散的设备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某项任务,设备或各个子系统之间必须通过各种接口按照规定的协议实现互连。
在通信系统中,我们把协调不同实体所需的信息称为信令。
信令系统指导系统各部分相互配合,协同运行,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GSM系统中,信令消息具体体现在接口的协议和规范上,我们先从子系统互连和接口的分层模式来说明GSM系统中主要协议的结构和相互关系。
1.1 接口和协议接口代表两个相邻实体之间的连接点,而协议是说明连接点上交换信息需要遵守的规则。
两个相邻实体要通过接口传送特定的信息流,这种信息流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约,也就是双方应遵守某种协议,这样信息流才能为双方所理解。
不同的实体所传送的信息流不同,但其中也可能有一些共同性,因此,某些协议可以用在不同的接口上,同一接口会用到多种协议。
图1-1表示了在无线接口(Um接口)上存在的不同协议,其中SS规程用于移动台对HLR设置补充业务的参数;MM和CM用于移动台和MSC/VLR之间交换用户移动性管理信息和通信接续信息;RR用于移动台和BSC之间交换无线资源分配信息。
图1-1通过无线接口的各种协议一种协议在传送过程中可以通过若干个接口,例如上述MM和CM协议在移动台传送到MSC/VLR过程中至少要通过无线接口、Abis接口和A接口。
图1-2表示了GSM 系统的信令结构,横向是根据物理的设备从最左边移动台开始顺次接入系统的各种系统的各种地面设施;纵向对应于各个功能层面,从最低的传输层开始,逐步到各种高层面。
MS BTS BS C MS C/VLR HLR GMS C 传输层RRMMCM图1-2 GSM 系统的信令结构让我们先来看无线接口,它们涉及到GSM 系统中的许多重要协议。
GSM协议讲解

GSM信令系统在网络侧,即MSC、HLR、VLR、EIR之间均采用和OSI 7层结构一致的7号信令系统。
在用户接入侧,即MSC和基站间及空中接口均采用和ISDN用户-网络接口(UNI)一致的三层结构;网络侧信令着眼于系统互连。
由7号信令支持的统一的MAP信令使GSM系统可以容易地实现广域联网和国际漫游;灵活的智能网结构便于系统引入智能业务,实现快速增值;用户侧信令着眼于业务综合接入,便于未来各类ISDN业务的引入,为向个人通信发展奠定基础。
1、层次结构GSM中采用了OSI的分层协议结构。
其中下一层协议为上一层协议提供服务,上一层协议利用下一层所提供的功能,上下层之间通过原语进行通信。
在建立连接之后,对等层之间形成逻辑上的通路。
2、Um接口信令系统Um接口是MS与BTS之间的接口。
从表1可以得知,Um接口的链路层为LAPDm,它是在固定网ISDN的LAPD 协议基础上作少量修改形成的。
修改原则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字段以节省信道资源。
由于TDMA系统提供了定位和信道纠错编码,因此取消了帧定界标志和帧校验序列。
另外,还定义了许多简短的帧格式用于各种特定的情况。
Um接口的网络层是收发和处理信令消息的实体。
它包括了RR(无线资源管理)、MM(移动管理)、CM(呼叫管理)三个子层;其中RR层指的是在无线电接口上的传输进行管理的规约,并提供MS和BSC之间的稳定链路。
BSS实现RR的大部分功能,主要涉及无线接口、Abis接口和A接口,其它功能模块还涉及七号信令接口。
MM层一是管理包括位置数据在内的用户数据库,二是管理鉴权操作,SIM,HLR和AUC。
NSS(主要是MSC)是CM层的一个重要要素。
3、A接口信令系统A接口是BSC与MSC之间的接口。
物理层是数字传输2048KBIT/S的E1线路,具体标准见G.703,G.704。
数据链路层基于7号信令系统MTP2。
网络层为MTP3和SCCP共同组成。
提示使用SCCP的识别负责识别高层消息。
简述七号信令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简述七号信令系统的原理及应用大连工业大学通信102班07号毛逸菲2013年5月20日星期一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七号信令系统的特点、应用范围等七号信令系统的概念,七号信令网的功能和组成等概念,简要分析了七号信令的应用。
关键词:七号信令、七号信令网、七号信令应用一、No.7信令系统信令是通信网的神经系统,是在通信网的各节点(交换机、用户终端、操作中心和数据库等)之间传送控制信息,以便在各设备之间建立和终止连接,达到传送通信信息的目的。
公共信道信令技术的基本特征是将话音信道与信令信道分离,在单独的数据链路上以信令消息单元的形式集中传送若干话路的信令信息。
No.7信令是局间公共信道信令,应用于数字通信网络,它不但适用于电话、数据、移动电话业务,而且适应于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中多种业务的要求。
No.7信令系统是一种国际性的标准化的通用公共信道信令系统,可用于传送电话网、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局间信令,还可支持智能网业务和移动通信业务。
1.1 No.7信令系统的特点a.使用公共信道传送信令,利用分组交换技术,确保信令可靠传输。
b.采用可变信令单元,信令传输速度快,呼叫建立时间短,能满足现在和将来传送呼叫控制、遥控、维护管理信令及处理机之间事务处理信息的要求。
c.信令容量大,且易随需要改变,可适应各种新业务的要求,可提供多种网络集中服务信令。
d.采用功能模块化,使用方便,易扩展。
e.应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种网络的互联。
1.2 No.7信令系统的应用a.电话网的局间信令(国际和国内)。
b.电路交换数据网的局间信令(国际和国内)。
c.传送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局间信令。
d.各种集中维护、管理中心的信息传递业务。
e.智能网业务。
f.传送移动通信网中与用户移动有关的各种控制信息。
1.3 中国No.7信令系统结构七号信令系统由消息传递部分(MTP)和多个不同的用户部分(UP)组成,主要包括电话用户部分(TUP)、数据用户部分(DUP)和其他用户部分等。
GSM基本原理

第一章蜂窝通信原理在MSC,BSS和MS组成的蜂窝系统中,移动用户可以发起呼叫,接收呼叫,系统还会相应的计费,就如同一般的PSTN网络能完成的功能一样。
唯一存在的问题是,MS发起或接收呼叫都只能同其它的MS进行的,所以有必要把GSM网络连到PSTN。
蜂窝网络中的移动台处在“小区”中,这些小区由BSS提供,每个BSS能提供一个或多个小区,这取决于厂商的设备。
小区一般被画作六边形,但实际上小区是不规则形状,这主要是受周围地形干扰的影响或是取决于网络规划者的设计。
一个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ARFCN(Absolute Radio Frequency Number)或RF载频实际是指一对频率,一个用于发射,一个用于接收,这样可以双向的传送信息。
发射、接收频率之间的频率间隔称为双工间隔,GSM900和EGSM900的双工间隔是45MHz,DCS1800的双工间隔是95MHz,PCS1900的双工间隔是80MHz,GSM网络中每个小区至少要分配一个ARFCN,当然也可以分配多个ARFCN用来提供更大的容量。
每个GSM RF载频支持8个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隙,所以理论上说每个RF载频可以同时支持8个电话呼叫,尽管这种理论上的情况是可能实现的,但实际上系统还需要传信令,所以一个RF载频可能同时只能支持六个到七个电话呼叫,减少了能支持的移动台数。
GSM网络不同于PSTN网络,在PSTN网络中,每部电话都是通过一对固定的电话线连到陆地网络,但在GSM网络中,MS通过无线接口连接到网络,所以容易理解:一个RF载频可以支持远多于8个移动用户。
经过统计,一个RF载频可以支持15,20基至25个移动用户。
显然这些移动用户不能同时发起呼叫,而且一般也不会同时发起呼叫,这些移动用户可在不同的时间使用相同的物理资源。
小区的大小GSM最大的小区直径达80km,但这和小区覆盖区域的地形及MS 的功率级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号信令系统在GSM中的应用来源:作者:出处: 2007-08-17 进入论坛∙关键词:∙voip∙移动通信焕义张德民摘要介绍了GSM通信系统中七号信令集中监测德结构及其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根据GSM通信系统的测试接口和协议模型,提出了一种移动七号信令集中监测系统实现方案。
关键词GSM 七号信令数据采集数据处理1引言七号信令系统是现代通信网的关键技术之一,是通信网的神经中枢,在电话网、移动网、智能网等通信网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七号信令网作为现代网络通信的神经中枢,在移动通信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对七号信令网管理和维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何更好地监控七号信令网,提高运营服务质量与运营维护水平,提高电话接通率,监控某些异常呼叫等,成为电信运营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仅靠传统的网管系统、监测仪表等维护手段已不能满足对日益复杂、规模不断发展的七号信令网的维护需求。
七号信令集中检测系统可以准确、有效地获取信令信息,为信令网管理和维护以及业务质量监测和分析提供有效地支撑手段。
2 GSM数字移动系统的监测接口和协议模型GSM数字移动系统由移动台(MS)、基站子系统(BSS)、网络和交换子系统(NSS)、操作维护子系统(OSS)等四个部分组成。
基站子系统(BSS)由基站收发信机(BTS)和基站控制器(BSC)两类设备组成。
网络和交换子系统(NSS)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SC)、拜访位置寄存器(VLR)、归属位置寄存器(HLR)、监控中心(AuC)、MSC网关(GMSC)等功能部分。
Um接口是空中无线电接口,是移动台与基站收发信台(BTS)之间的通信接口,信令传输协议是GSM特有的LAPDm。
Abis接口为基站子系统的两个功能实体,即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信台(BTS)之间的通信接口,信令传输协议是LAPD。
BSS与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之间的接口为A接口,A接口基于2Mbit/s数字接口,采用14位编码的No.7信令方式。
主要传递包括呼叫处理、移动性管理、基站管理、移动台管理等信息。
MSC与拜访位置寄存器VLR之间的接口为B接口,用于MSC向VLR询问有关移动台当前位置信息,或通知VLR有关移动台的位置更新信息等。
MSC与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之间的接口为C接口,用于完成被叫移动客户信息的传递以及获取被叫移动客户的漫游号码。
D 接口是HLR与VLR之间的接口,主要交换位置信息和客户信息。
MSC之间的接口为E 接口,是一个2Mbit/s数字接口,采用24位编码的No.7信令方式,位保持通话连续,而进行局面切换。
3 监测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功能要求*体系结构七号信令集中监测系统采用模块化的体系结构,主要分为中心和远端站两级,它们之间通过广域网(WAN)互联。
中心站和远端站由各自的本地局域网(LAN)构成,采用了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模式,而且系统可以灵活的根据用户的网络需求进行建设和扩展。
数据经各个前端机数据采集模块从七号信令链路2Mbit/s口中采集下来,经预处理,再进入远端站处理系统处理后生成相应数据及呼叫详细记录(CDR)存入远端站数据库;同时,相关数据通过广域网进行中心站数据库,操作终端通过网络可以直接访问数据库。
*功能要求七号信令集中监测系统作为一个网络维护优化的平台应具备一定的功能,主要包括实时应用部分和综合统计分析部分。
3.1实时应用部分3.1.1 信令链路状态和性能的实时监测和管理系统提供对网间信令链路状态和负荷的实时监测,以可闻和可视的方式来实时显示系统采集到的各种链路故障,并通过颜色变化来反映告警的类型和级别。
同时,可以实时显示信令链路的可用状态和负荷,并可对某断时间内的链路负荷进行查询、统计、排序,提供各种图表来对链路性能进行分析,为网络优化提供技术依据。
3.1.2 消息过滤功能过滤决定哪些事件会被存储,允许用户查询有特殊内容的信令消息。
使用序列过滤可组成事件处理的完整序列。
事件识别和序列识别可作为滤波器的条件,用户可以预定义的多个事件和序列识辨中进行选择。
3.1.3 忙户号码关管理系统实时地检测并提供忙户的号码、忙次、用户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使电话营销等业务部门能有针对性地解决用户忙而导致的接通率低的问题。
通过有针对的疏忙管理将能大幅度地提高长途来话和本地网的电话接通率,改善服务质量。
3.1.4 呼叫跟踪功能通过呼叫跟踪功能,对某一呼叫的完整信令过程进行实时跟踪,以便快速确定各实体之间信令配合问题的情况,其中,指定呼叫号码跟踪测试功能实现了对ISDN号码、移动用户IMSI、MSISDN号码的动态实时跟踪;系统应能自动跟踪和指定呼叫相关的信令配合,实时显示跟踪消息或呼叫过程记录,迅速查询呼叫失败原因、用户业务原因、用户位置环境原因等。
系统还有能够同时跟踪多个用户号码呼叫的能力,自动跟踪多段、多协议信令配合流程,保存跟踪过程数据。
3.1.5 协议分析能力七号信令集中监测系统具有针对全网的协议分析功能,提供对MTP、TUP、ISUP、MAP 等的完全解码和协议分析。
该功能可以使局间的信令分析变得非常方便迅速,维护人员可以得心应手地观测网络中任何链路的协议,方便各种交换机之间的兼容性测试以及ISDN和智能网等新业务引入时的问题查找及解决。
3.2 综合统计分析部分综合统计分析部分对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掘和统计,并通过报表、直方图、饼图、曲线图等形式反映。
为网络管理、业务经营分析、网络规划等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数据。
其中包括:3.2.1 故障分析故障分析是对链路、链路组、路由组、子系统等的故障频次和历时的详细统计,以及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对告警记录和查询,支持灵活的查询条件:告警类型、告警级别、告警发生时间、清除时间、告警源等条件的各种组合。
3.3.2 网络性能的统计分析信令链路性能的统计分析是指对指定的链路,再指定的时间范围内,对其性能指标进行综合统计分析。
分析内容包括:----信令链路的完好率(故障率、拥塞时间过长、阻断时过长等)----信令链路的可用性(不可用时长、阻断时长)----信令链路的利用率(收发MSU的数量、链路拥塞的次数等)----信令链路MTP承载业务的性能(MTP承载TUP、ISUP、INAP、MAP等业务的负荷)3.2.3 信令路由性能的统计分析信令路由是由不同的信令链路组组成,信令路由的性能是由各个链路组的性能统计分析得出的。
分析内容包括:----信令链路组的不可用时长----信令链路组故障发生的次数----至某一或某一组DPC的路由组不可用事件的发生次数----至某一或某一组DPC的路由组不可用时长3.2.4 信令点(STP/SP)性能的统计分析信令点性能的统计分析是指对指定的信令点(STP/SP),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对其性能指标进行综合统计分析。
分析内容包括:----信令点的可接入性(信令点的不可接入次数、不可接入时长等)----信令点的负荷状况(收发MSU的数量、配对STP间负荷不平衡差值的情况等)----信令点的业务处理能力(收发的TUP/IUUP/INAP/MAP等业务消息的数量)3.2.5 信令业务(TUP、ISUP、SCCP等)及其对应呼叫的统计分析信令业务(TUP、ISUP、SCCP等)及其对应呼叫的统计分析内容包括:呼叫次数、接通率、占用次数、应答次数、通话时长、呼损分布、超短呼叫次数和超长呼叫次数等。
4 移动七号信令集中监测的实现方案移动七号信令集中监测系统由如下几个子系统组成:(1)信令数据接入部分;(2)信令数据采集处理部分;(3)数据处理和应用部分;(4)广域网部分。
(1)信令数据接入部分。
信令数据接入部分包括两种方式:----高阻跨度接入方式----STP交换机内部收敛终结接入方式对于直联链路(F链),可以采用高阻跨度方式经DXC收敛至集中监测平台。
因为当前现网所有类型的HSTP和LSTP交换机都支持内部的收敛功能,所以对于A链或D链,可以采用STP交换机内部收敛终结接入方式。
STP交换机将各E1上的信令时隙交换到某一E1上,使得该E1的31个时隙都承载了信令数据,然后输出到集中监测系统,此功能可通过STP交换机的人机命令实现。
通过人机命令可以方便地选择被监测的信令链路。
对于信令数据接入部分,每个HSTP(LSTP)可将若干条E1接入到集中监测平台,E1的数据根据监测平台的建设规模确定。
对每条HSTP(LSTP)至少接入4个2M,保证可以监测至少一对组合链路组。
信令数据接入部分应能同时支持64K和2M信令链路。
(2)信令数据采集处理部分。
信令数据采集处理部分是七号信令集中监测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信令监测设备、服务器和局域网构成。
它应能实现信令数据采集、处理和存储,为数据处理和应用部分提供关于信令消息的统计数据、呼叫消息记录(CDR)、事务详细记录(TDR)以及数据处理和应用部分所需要的满足匹配条件的信令消息数据。
同时,信令数据采集处理部分在数量上应支持良好的可扩展性,支持以积木式堆叠方式的扩展,并且系统不存在较大的瓶颈。
(3)数据处理和应用部分。
数据处理和应用部分应实现以下功能:----数据的综合分析与处理----数据的存储----业务逻辑的实现----各种应用其中数据处理层主要是:七号信令消息的处理,CDR/TDR的处理,基础统计数据的处理,告警处理和系统备份;应用层主要包括实时部分和综合统计部分。
实时部分应能够实时、深入细致地监控网络和业务服务质量,综合统计分析部分应能充分合理地使用系统采集到的数据。
(4)广域网部分。
广域网部分实现信令数据采集处理部分的数据处理应用部分的互联,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式组网:----DCN----DDN----X.25----帧中继组网设备可选用路由器。
如今信令数据接入部分全部经过传输网集中到同一物理位置,则信令数据采集处理部分和数据处理应用部分在同一局域网内,广域网可以省略。
其中在采用X.25专线方式时,传输速率为64kb/s、2Mb/s。
同时为去您全安全起见,所有X。
25链路必须置于一个闭合用户群(GUG)下。
为了避免网络拥塞,采用永久虚电路(PVC)方式。
采用DDN专线方式,数据传输速率为64kb/s、2Mb/s。
由于DDN采用的是点对点的方式,如果采集设备较多且分散,这就要求集中监测平台一侧的路由器必须具有多个广域网口。
采用帧中继(Frame Relay)方式,数据传输速率为2Mb/s。
采用DCN方式,10/100M应能自适应。
5 结束语在GSM系统中,随着移动业务的迅速发展和七号信令集中监测系统的完善和推广,电信运营商的维护手段将更加全面,维护能力将大大提高,将使我国的电信通信系统变得更加强大、稳定和坚固,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