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与生命教育

合集下载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开展生命教育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开展生命教育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开展生命教育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开展,学生不仅要德、育、体、美、劳全面发展,生命教育也逐渐提上日程。

素质教育提倡人文观念,所谓人文的真正含义就是生命教育。

现在学生的生活条件比较优越,而且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但对生命的真正含义理解的并不透彻,再加上社会各种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有关学生生命安全的事件接连发生。

初中语文学科的设计有很强的人文性,渗透着人文关怀,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势在必行。

本篇文章就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开展生命教育展开讨论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生命教育引言: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

生命教育是开展其它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学生只有了解生命的真正含义,才能使教育变得有意义。

初中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正是因为这一显著特点,才能使初中语文教学和生命教育充分结合。

一、生命教育的基本概述近几年,经常有学生伤人事件频频曝出,学生因为某种压力跳楼轻生屡见不鲜,由此可见,部分青少年对生命非常轻视,所以,加强青少年对生命的认知和热爱尤为重要[1]。

从根本来说,生命教育包含了从出生到死亡整个过程的所有方面,不单单是人们的生存和生活,还包括人的成长和发展,更深层次的说就是人的本性和价值。

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充满朝气的青少年,开展生命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珍爱生命,更要理解生命的真谛和生命完整的意义,创造生命的积极价值。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课堂有效开展生命教育的探究(一)充分利用语文学科中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德育点”初中语文学科洋溢着一种人文关怀,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富含生命教育意义的主题,突出爱与生命的价值。

第一,充分利用教材,帮助学生感受亲情以及亲情所带来的温暖。

在语文的课程设置中,有很多与亲情相关的文章,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素材,及时做好拓展,使学生认识到亲情的珍贵,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小学三年级健康与生命教育学科教学与学科核心素养融合计划

小学三年级健康与生命教育学科教学与学科核心素养融合计划

小学三年级健康与生命教育学科教学与学科核心素养融合计划一、背景健康与生命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惯、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为了更好地教授健康与生命教育,将其与学科核心素养融合,提出了以下计划。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基本卫生惯,如勤洗手、定期锻炼等;2.培养学生对自己身体状况的关注和管理能力;3.促进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培养他们的生命意识;4.提高学生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和养成良好的饮食惯;5.引导学生通过学科研究了解与健康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策略1.课程融合:将健康与生命教育有机地融入各学科中,通过有趣的学科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健康与生命的重要性。

2.实践体验: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他们对健康与生命教育的认识和体验。

3.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情绪和态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

四、教学内容1.身体卫生:包括勤洗手、保持床铺整洁等;2.健康饮食:教授学生健康饮食的基本原则和技巧;3.运动健身: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4.生命与环保:教育学生珍惜和保护生命,关注环境保护;5.心理健康:帮助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五、评估方式1.平时观察: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卫生惯等进行评估;2.作业考核: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个人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关于健康与生命教育的个人报告,展示他们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和意识提升。

六、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小学三年级教育要求的教材;2.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3.实践活动物品:准备适合实践活动的物品,如洗手液、健康食品等。

七、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影响程度的综合评定,进行教学效果评估。

由教学走向教育——核心素养视角下生命教育课程建设

由教学走向教育——核心素养视角下生命教育课程建设

由教学走向教育———核心素养视角下生命教育课程建设文︳王芬杨晚云主持人:黄珺课题研究·思想E-mail:708839599@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生命教育即人的教育,其目的是使学生认识生命,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学校是润泽生命的圣地,是师生生命智慧涌动的乐土。

只有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等多方面的作用,让生命教育渗透到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才能让学生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

将核心素养和生命教育落实到学校教育上,意义非凡。

核心素养可以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让“教学”升华为“教育”,激发师生的生命潜质。

探索核心素养视角下生命教育特色的课程建设,不仅挑战我们现有的课程设计与评价体系,同时也拷问着校长和教师的教育素养。

笔者研究的学校位于雨花区雅塘村社区。

从生源看,该校大多数学生是进城务工子弟,家长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很少能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和提升学习能力等方面对孩子有所帮助。

家长依赖学校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和教育环境。

近年来,笔者与团队成员以课堂研讨、课程建设、课题研究为突破口进行尝试,努力探讨适合雅塘孩子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特色课程,并希望能够深入挖掘学校特色课程的内涵,实现师生之间思想与思想的交流、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努力让课程助力孩子们的生命成长,让课堂成为生命创造的乐园。

一、让多彩的社团课程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为了落实学校全面育人的目标,我们通过问卷、谈话、走访等多种方式对孩子们进行摸底,了解孩子想学的特长或感兴趣的课程与活动。

在全面了解学生的现状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对社团课程的开发进行一系列的研究。

然后针对学校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自由选择,在学校开设各种活动社团,利用每天下午放学后的时间,让孩子们在学校参加生命课程社团活动。

核心素养与生命教育38页PPT

核心素养与生命教育38页PPT
核心素养与生命教育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从生命教育抓起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从生命教育抓起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从生命教育抓起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让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要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表现在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自我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而中小学生的生命意识、珍爱生命应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之首,只有用心培养中小学生的生命意识,提高珍爱生命的能力,才可以发展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那么怎么才能培养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呢?第一,培育真人,让生命之花之花绽放。

陶行知说“前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国自古以来就视生命教育为本,呵护生命,进而不断强化对生命的尊重和生命意识的认知,也包括珍爱他人的生命。

生命意识,珍爱生命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传统,中小学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人,首先就要注重培养珍爱生命的人。

第二,畅读经典,为生命沉淀知识。

《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我国法律把“生命健康权”定为最根本、最首要的人身权利。

对学生如言,畅读经典,明白生命的意义,培养抗挫折的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不可或缺的基础。

教会学生畅读经典,让学生保持一种通畅、顺畅、舒畅的读书心理状态,让学生从内心需要读书,渴望读书,进而养成终身不弃的读书习惯,为生命沉淀知识。

比如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的精神就会像阳光一样照亮学生的心灵,驱散心中的愁云,凝聚核心素养,哺育学生生命成长,为学生积蓄一生远航的力量。

第三,扎根泥土,家校携手为生命护航。

陶行知先生说过,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生命意识淡漠的问题发生在孩子身上,根子却在家庭。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过度娇惯、保护孩子,是造成孩子生命意识淡漠的主要根源。

家庭对孩子的溺爱,使孩子情感脆弱,自身承受能力差,很难接受压力,这种孩子特别容易两极分化,要么过度以自我为中心,要么过度自卑,在生活中遇到一点现实打击,就会以自杀、自残、报复等过激行为进行自我否定。

以生为本强化核心素养

以生为本强化核心素养

以生为本强化核心素养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同时也是最基本的素养。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与文明的进步,人们更加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往往忽视了对生命本身的关注。

正是因为生命的存在,才赋予了我们一切可能。

以生为本,强化核心素养成为当代人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关注生命,培养生命素养关注生命,首先表现在对自己的身体和心灵的关爱上。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现代人往往因为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纷扰而忽视了对自己生命的照顾。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保持身体的健康,才能有更好的心境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培养健康的生命素养,从自身的生活习惯开始,适当的运动、规律作息、饮食健康等,都是关注生命、照顾生命的表现。

关注他人的生命也是培养生命素养的重要部分。

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常常因为物质利益的分配、矛盾冲突而变得复杂。

正是因为人都有生命,都需要关怀,都需要被尊重。

关爱他人的生命,给予别人理解、帮助,是培养生命素养的必然选择。

二、强化核心素养,凸显生命的尊严强化核心素养,意味着在知识技能的培养之外,关注更为深刻、重要的素养——即生命的尊严。

生命的尊严不仅体现在生命自身的价值,更体现在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和爱护上。

强化核心素养,需要从教育、家庭、社会等多个角度入手,给予生命更多的尊重和爱护。

强化核心素养需要从教育入手。

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而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知识技能的传授。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尊重和爱护生命的意识和习惯。

这需要教育界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增加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

家庭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孩子在家庭中接受的教育往往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家庭教育需要引导孩子尊重生命,关爱他人。

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让他们懂得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社会环境也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

社会是一个群体,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份子。

高中生物课堂对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的培养

高中生物课堂对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的培养

高中生物课堂对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的培养生命观念是人们对生命的认识、态度和价值观念,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之一。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和态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培养良好的生命观念成为当今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高中生物课堂是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主要阵地之一,通过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生物科学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念和价值观念,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人格塑造和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生命尊严生命尊严是生命观念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学生生物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案例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和尊严。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起源、结构、功能、发展及规律的科学,它的基本任务就是尊重生命。

生物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有关生物伦理和生物技术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在生命伦理方面的尊重生命是人类的基本伦理。

在具体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尊重和爱护生命,不得随意伤害或侵犯生物的生存权和生命权。

培养学生的爱护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做到尊重生命,爱护生态,保护环境。

二、生命平等生物课堂是培养学生生命平等观念的重要平台。

生物课堂讲解的内容和案例都能引导学生了解生命平等的重要性。

生物学认为,生命是地球上最伟大的宝藏,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尊重和保护。

在生物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讲解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它们之间的平等性。

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分种族、地域、性别、宗教等因素,尊重和平等对待所有生命的观念。

三、生命与环境生命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在高中生物课堂上,老师可通过案例和实验等形式,指导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念和生态伦理观念,让他们认识到人类的生存、发展与环境息息相关,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

教育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珍惜资源,从小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四、生命与社会生命观念还包括生命与社会的关系。

以生为本强化核心素养

以生为本强化核心素养

以生为本强化核心素养现在社会发展迅猛,知识更新速度快,人们对核心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应对这样的挑战,我们必须以生为本,重视培养和强化核心素养,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要注重生命教育,让人们明白生命的可贵和伟大之处。

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没有生命的存在,一切都是空洞而无意义的。

在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让他们懂得珍惜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要注重身心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抵御能力和自律能力。

生命只有在身心健康的状态下才能充分发挥其能量。

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让他们养成均衡饮食、合理作息和积极锻炼的良好生活方式,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自律能力。

我们要注重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道德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人与人相互联系的桥梁。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观念的淡化导致了很多社会问题的出现。

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行为,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培养出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公民。

第四,我们要注重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和个人成功的重要指标。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通过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意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让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我们要注重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情感是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和应对,会对自己的发展和他人的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智商,让他们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正确处理和应对情绪问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以生为本强化核心素养是当今时代教育的重要任务。

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身心健康、道德素养、创新能力和情感教育,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有用的人才,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种理解:针对生命危急、生命颓废中的问 题、解决生命中的问题而进行的消极生命教育。 诸如自杀干预、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 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等等。
第二种理解:指向生命整全的积极生命教育。 它不是指向生命中的问题,而是指向生命发展 的需要。
第三种理解:把教育定义为生命教育。教育是 直面生命,通过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 而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 教育。
核心素养与生命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冯建军
一、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接受相 应阶段的教育过程中,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 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 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
核心素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关键、最基础的素养, 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 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
• 近年来,自杀已经成为我国15-34岁人群非正常死亡的首 位原因,且自杀的低龄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青少年已成 为自杀的高发人群之一。除了自杀,还有对他人生命的残 害,近年来不断出现的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林天浩 事件,以及日益猖狂的恐怖主义等都为我们敲起警钟,敬 畏他人生命的教育,刻不容缓。
三、对生命教育的三种理解
他的生命教育思想开始得到人们的关注,到1976 年美国有1500所中小学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 20 世纪9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基本普及。
• 全世界第一个以生命教育命名的中心是1979年在 澳大利亚的悉尼(又译“雪梨”)成立的生命教 育中心(LEC),该中心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国际 性机构,属于联合国“非政府组织”(NGO)一员, 工作重点为预防药物滥用、暴力、艾滋病。目前 世界各地每年都有超过350万的儿童接受生命教育 中心所提供的课程。
• 六大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 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二)自主发展——健康生活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 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 理等基本要点。
1、珍爱生命
重点是: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 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 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2、健全人格
重点是: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 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3、自我管理
重点是: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 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 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社会参与——责任担当
1、社会责任
重点是: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 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 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 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 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
四、生命教育的国内外发展
“生命教育”最早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 (J.D.Waiters)提出。1968年,美国知名作家、 演说家杰•唐纳•华特士出版了《生命教育:与孩 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战》一书。并在美国加州北部 创设了“阿南达学校”(Ananda School),以实 践其生命教育的思想。
• 英国的生命教育中心创始于1986年,主旨也在于
防治药物滥用,经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教育工作者 透过流动教室来倡导 。
台湾:自1997年起,民间机构连同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关注生命 教育,次年教育部门开始在中等学校逐步推动。2000年成立 “推动生命教育委员会”,并把2001年定为生命教育年,颁布 “推动生命教育中程计划”。2004年颁布普通高中生命教育类 选修课程纲要,2006年起,生命教育己列入台湾高中正式课程选 修课,共推出八门选修课程,包括生命教育概论、哲学与人生、 宗教与人生、生死关怀、道德思考与抉择、性爱与婚姻伦理、生 命与科技伦理、人格统整与灵性发展等,高中可选开1-2门课程。
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
2.国际理解
重点是: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 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 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二、为什须通过课程来落实,针对“健康生活”素养,
三种生命教育的定义,没有对错,也不矛盾,只是 层次不同。第一种生命教育像西药,第二种生命教 育像中药。第三种生命教育,不是面向生命问题的 西药和中药,而是健康的生活。要使生命健康成长, 就是要使生命教育成为教育生活,所有的教育生活 都应该体现对生命的关怀。所有的教育都应该是生 命教育。
三种教育中,最直接的是生命出现问题,用西药应 对的生命教育(第一种含义),见效快;其次是使 用中药调理的生命教育(第二种含义),见效慢, 但可以使生命更顺应自然;再次,是教育对生命的 关照,教育本身成为生命教育(第三种含义)。第 三种定义看似消失了生命教育的特殊性,实则加强 了生命教育,因为一切的教育都是生命教育。
核素素养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 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 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 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 综合表现为 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 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 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 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虽然体育与健身、心理教育、思想品德等课程可以渗透和 完成部分任务,但容易把健康生活的素养碎片化,因此, 我们认为,还需要生命教育的专设课程,这是以往的课程 体系中所没有的,急需要补充和加强。
• 2.解决中小学生生命发展问题的急切需要
• 生命发展的问题,最严重的表现为对生命的残害,包括自 杀和对其他人生命的残害。广东疾控中心曾对广州市10所 小学的全体五、六年级小学生共3045人进行问卷调查,发 现其中有3.4%的小学生制定过自杀计划,1.3%的学生采取 过自杀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