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多元立体式教学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多元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实践探究

多元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实践探究

多元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实践探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采用多元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实践成为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多元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实践探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多元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多元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能力特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它强调个性化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采用多元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教学内容多样化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软件应用、网络应用和程序设计等方面。

采用多元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多样化,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问题导向教学、项目驱动教学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

2.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在多元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实验、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课程内容的要求进行灵活组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对于计算机程序设计方面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采用讲授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实际操作,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 学习资源丰富多样多元教学模式还可以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实验室设备等各种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

对于网络应用方面的知识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网络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网络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4. 学习评价全面多元在多元教学模式下,教学评价也应该是全面多元的。

多元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实践探究

多元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实践探究

多元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实践探究一、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大学教育中日益受到重视。

这门课程不仅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基础课,也是其他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

由于学生的背景、兴趣和学习方式的差异,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如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引入多元教学模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多元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实践探究,并分析其效果和影响。

二、多元教学模式的意义多元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这种教学模式认为学生是多样化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特有的学习方式和能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学生的差异性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动机和兴趣、学习方式等。

引入多元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1. 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法,通过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媒体形式来传达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展示实际应用案例、动画演示等方式来生动地呈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个性化辅导个性化辅导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水平,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差异很大,有些学生可能对某些知识点已经很熟悉,而有些学生可能还处于初步认识阶段。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3.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共同完成任务和学习。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方式来学习,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指教师将课堂讲授与课后作业相结合,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后深化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多元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实践探究

多元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实践探究

多元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实践探究一、多元教学模式的概念多元教学模式是指通过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和资源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多元教学模式的出现,旨在打破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更好地发挥其个性特点。

多元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多元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实践1.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如讲授和实践结合的方式。

而多元教学模式则提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报告、课外学习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风格,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学习资源的丰富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资源主要来源于教师的讲授和教科书的阅读。

而在多元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多媒体、实验室等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观看相关视频,或者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实际操作,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为主,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而多元教学模式下,评价方式更加多样化,可以采用作业、小组项目、实验报告、综合评价等形式进行评价。

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水平,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三、多元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实践效果多元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得到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多元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了学习效果。

多元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多元教学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多维立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多维立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校计 算机基础课程 多维立体化教 学研 究与实践
刘 越, 李 华, 周 虹, 郭 吉平 , 王 锐, 李殿奎
1 5 4 0 0 7 ) ( 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 学院, 黑龙 江 佳木斯

要: 信息化 的社会对大学生要求不断提 高, 计算机基础课程 改革就势在必行 。 多维立体化教 学改革提 出了与各专业结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 ,以及学生计算机素 质的提高 , 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在计算机知识 、 技能和 应用方面要求不断提高 , 这就需要“ 大学计算机基础” 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 , 教学方式 、 方法不断改 革, 来满足课程的教学 目 ”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作 为高校本 、 专科非计算机专业 的必修课程 , 包括计算 机 文化基础和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两门课程 ,涉及的学 生为大一新生中所有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授课对象 非常多 , 而且学生专业面广 、 基础也不 同, 在以往的授
合、 分类分层次 以及网络化 多个角度出发进行计算机基础教 学的改革 , 并从课程体 系、 教 学手段 、 教 学方法、 教 学评价体 系
等方面阐述 了该教 学模式。 通过对 1 1 级、 1 2 级部分学生进行具体教改的实施 , 教 学效果显著, 提 高了学生的专业计算机 素
养, 为培养能适应新时代 需要的复合型人 才奠定基础 。
Ab s t r a c t : Co mp u t e r b a s i c c o u r s e r e f o r m, t h e mu l t i — d i me n s i o n a l t h r e e — d i me n s i o n a l t e a c h i n g r e f o r m i s p u t f o r wa r d c o mb i n e d wi t h v a i r o u s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h ie r a r c ic h a l c l a s s i i f c a t i o n a n d n e t wo r k mu l t i p l e a n g l e o f b a s i c c o mp u t e r t e a c h i n g r e f o m , r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改革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滞后、僵化的情况。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导致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理解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都较为薄弱。

随着新工科理念的兴起,人才培养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需要对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和升级。

本文将围绕新工科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展开讨论,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改革,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2000字】1.2 问题提出在新工科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体系需要进行改革。

当前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课程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时缺乏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影响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体系必须与时俱进,与新工科理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需要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全面改革,以适应新工科背景下的需求。

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在计算机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2. 正文2.1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分析在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目前很多大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相对陈旧,无法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行业需求。

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实际工作需要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

多元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实践探究

多元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实践探究

多元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实践探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高校计算机类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其内容广泛,涉及到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网络通信等多个方面。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讲授模式,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缺乏提升。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探究了多元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应用。

一、多元教学模式的特点多元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和环节,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模式。

多元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起到指导和引领学生探究知识的作用。

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2.强调育人目标多元化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

3.注重过程性评价多元化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实际行动和情感体验,因此过程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评价标准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风格。

1.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将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电脑编写一份简历,并利用互联网找到一份自己心仪的实习机会。

2.项目式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还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方式,让学生较为深入地掌握技能和知识点。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份网站设计,学生需要在制作网页的过程中掌握HTML语言的编写和CSS样式的使用。

3.讨论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是与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的一种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各组学生会针对某一个话题或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和研讨。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就“网站设计中色彩的运用”这一话题进行讨论,学生可以在互动讨论中了解不同的设计理念和实际应用情况。

1.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多元化教学需要教师心理上认同这一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教育的主体地位,放弃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讲”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诉求。

多元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实践探究

多元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实践探究

多元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实践探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多元教学模式是一种强调学生主体性参与的教学方式,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和资源,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我采用了多元教学模式,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探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注重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实际应用,使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学习有所期待和动力。

我设计了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比如手机APP的制作、网页设计等,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应用中去。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探究和解决问题。

在课堂上,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合作讨论和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

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实践任务,如编写小程序、制作简单的网站等,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我还鼓励学生参加一些编程竞赛和项目实践,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

我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在课堂上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我通过开设一些拓展课程、提供一些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进行额外的学习和研究。

我还鼓励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和总结,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多元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了,他们对计算机应用的兴趣也得到了大大的激发。

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多元教学模式的实施,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效果。

《大学计算机基础》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大学计算机基础》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大学计算机基础》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摘要:《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生接触的第一门大学计算机课程,面对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差距巨大的现实,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教学资源,采用立体化教学模式,在先进的教材体系、考核手段和答疑策略的支持下,使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立体化模式;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188-02《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的核心公共基础课程。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本课程能体现以有效知识为主体,构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以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为重点,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

本课程面向大学一年级的新生开设,由于生源不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有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零基础的“机盲”,也有从初中甚至小学就开始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学生,也有对计算机有浓厚兴趣甚至在某一方面颇有研究的“高手”。

面对如此复杂的学生基础情况,就不能沿用传统的“一刀切”式的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的研究改革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模式,为每一层次的学生设计符合自身需求的同时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模式,我们的目标是构建尊重个体差异、面向主体、突出精英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包括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和立体化的教学方式,教学资源如纸质的教材、多媒体资源、网络课程中的丰富资源等,教学方式包括课堂教学中的理论讲授和集中辅导、实验教学中的讲练结合、网络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三种教学模式互为补充,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传统的课堂延伸到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学习中“点”“面”结合,“广博”与“纵深”相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 7月 Journal of Science of Teachers′College and University Jul. 2019文章编号:1007-9831(2019)07-0075-04新工科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多元立体式教学模式研究吕洪柱,张光妲,王波,刘超(齐齐哈尔大学 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摘要:以促进“新工科”建设为目标,综合考虑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特点,从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角度入手,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提出了多元立体式教学模式.在加强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线上资源,将MOOC、SPOC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作为补充,组织教学活动,使线上线下协调一致.教学实践表明,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整体教学效果.关键词:新工科;MOOC;教学模式;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图分类号:TP39∶G642.0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7-9831.2019.07.018Research on multi-dimensional teaching model of college computer basiccourse with the new engineering backgroundLü Hong-zhu,ZHANG Guang-da,WANG Bo,LIU Chao(School of Computer and Control Engineering,Qiqihar University,Qiqihar 161006,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goal of new engineering,a multi-dimensional teaching mode is put forward for reforming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computer basic 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actual learning situation and tak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 into consideration.On the basis of strengthening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the reasonable use of online resource is made in this teaching mode,and then the MOOC,SPOC,flipped classroom are used as a supplement to coordinate online and offline.The teaching practice shows that students′ability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is cultivated in the multi-dimensional teaching mode,and the overall teaching effect is improved.Key words:new engineering;MOOC;teaching mode;college computer basic course“新工科”建设,以智能化和信息化为基础,备受各高校及教师的关注和研讨.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工科类的基础课程,是培养工科专业学生的信息化、智能化的重要手段和渠道,是工科专业学生学习掌握计算机技术的重要课程.目前,许多高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面临着课程安排进行简化和压缩,甚至直接套用,出现教学与实际应用脱离的现象[1],制约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发展. 近年来“互联网 +”的发展,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动力,传统的教学受到了挑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收稿日期:2019-03-07基金项目:2018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1801123009);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省教育厅规划课题(GJC1316190);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16G246);齐齐哈尔大学教研项目(2017131,2017125,2016012,2015034,2015035)作者简介: 吕洪柱(1971-),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副教授,硕士,从事智能控制、智能信息处理和数据挖掘研究.E-mail:lvhongzhu@习兴趣, 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互联网 +”教学模式被提出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新兴的教学模式贯穿教学过程,将“线上学习”和“线下课堂教学”相融合,利用互联网增加学习时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将“MOOC+SPOC+翻转课堂”进行融合[3].1 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与传统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尤其注重信息通讯、电子控制、软件设计、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等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的紧密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各专业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常用技能与方法,用计算思维的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1.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计算机基础课程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强调“基础性”和“实用性”[4-5],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原理,引导学生将计算机学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为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计算机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属于普及性教育,缺乏“专业针对性”. 在互联网广泛普及和IT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彻底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特别是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能将计算机技术与本专业相结合,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专业领域的相关问题的能力,满足个性化的需求.近年来很多高校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学时的大幅度压缩,教学内容简化,甚至直接套用其它学校的课程指标,更有甚者直接砍掉不学.原因很多,主要因素有:(1)专业结构调整的需要;(2)为了给专业课更多的学时;(3)受社会氛围影响,认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不重要可学可不学;(4)跟风不考虑本校的实际特点.1.2 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在“新工科”背景下,以新工科需求为导向,结合各工科专业需求案例与工科相关企业、行业调查,获取新工科专业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调整完善各工科专业课程体系,适当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比重,合理调整计算机课程的知识结构,引导计算机选修与必修课程的合理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普及性教育,首先,保证基本课程和学时,才能保证实现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核心任务.不仅要熟练掌握信息技能,而且还要求学生深入理解信息技术,为以后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计算机发挥自己的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能有效地运用计算机能力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其次,结合本专业学生的特点设置课程和课程内容.设置课程和课程内容要有专业针对性,同专业也要根据本校情况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的学时.其三,课程的安排上要有灵活性和弹性,在设立计算机基础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基础上,还应设立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计算机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需求进行灵活选择.2 多元立体式教学模式分析2.1 各种教学模式对比分析随着“互联网+教育”的迅猛发展和应用,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动力.新的教学思想改变着教学模式,很多教师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作着新的有意的尝试.2.1.1 传统教学模式 相对于“互联网+教育”而言,传统教学模式是指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有利于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投资成本低,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利教师对课程进程状态的控制[6].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重规范、轻创新,灵活性差,对个体缺乏针对性,不利于个性的发展.2.1.2 慕课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以优质教学资源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兴趣导向,愿意学习者参入的在线网络课程.MOOC具有学员的多样性,更灵活的学习方式,在线互动性,基于学习大数据的个性化服务[7],强调自主学习,学习资源丰富.然而,师生时空分离,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的控制,不能完全颠覆、取代传统教学.第7期 吕洪柱,等:新工科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多元立体式教学模式研究 772.1.3 SPOC课 小规模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是对MOOC的发展和补充,弥补MOOC在学校教学中的不足,将线上学习与线下相结合的一种混合式教学模式.SPOC针对性比较强,对学习者人数有控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一定的控制能力[8].2.1.4 翻转课堂 是“学生前置自主学习”+“师生课堂互动学习”,将学习的决定权由教师转移给学生,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学生自主的基于项目的学习.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2.2 多元立体式教学模式分析所谓多元立体式教学模式是指以传统教学为主,“MOOC+SPOC+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为辅的综合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为主的形式,教师以引导为主,对课程总体把握,教师讲授以强调概念、重点和难点,指出哪些必需掌握,对哪些知识进行扩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启着引领作用.这种教学方式教师要准备大量教学材料,以必需掌握的知识为重点,以扩展知识为辅助,将材料放到网络平台上,利用“线上”的优势为学生提供资源课后交流,充分利用MOOC的优质教学资源,学生遇到问题时指导学生在MOOC上学习.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清楚自己哪些知识必须学,哪些可以学,哪些以后要学,遇到问题去哪找,找什么,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有针对地学习,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要,给学生节约大量的时间.在教学内容和进度上教师可以灵活控制,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对个别学生作有针对性的指导.2018年秋季在大学计算机课程上采用多元立体式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获得了一定的经验.2.2.1 多元立体式教学模式的适用性 大学计算机课程内容的特点多、杂、散,课时少,很多内容只能在课外完成,在线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大学计算机课程针对的学习对象是大一新生,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调查发现60%~70%的学生在中学阶段曾经学习过计算机基础相关的课程,有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所了解,但大多数学生基础很差,有少数学生没有摸过计算机.在本科类别高校都有相似的状况,这为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并且学生习惯传统的教学方式,将“MOOC+SPOC+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直接引入教学,由于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差,没有教师的监督下很难自觉地学习,在线课程学生挂机现象很普遍,很难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以传统教学为基础,教师积极引导逐渐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通过“MOOC+SPOC+翻转课堂”等提供教学资源,实现线下线上相结合,普及性和针对性教育相结合,多元立体式教学模式是一种适用于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2.2.2 多元立体式教学模式实例分析教学过程中与所教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对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要把握一个“度”[9].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3个阶段,(1)“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解重点内容和概念,有意引导学生线上学习;(2)“教师强调,学生学”, 教师强调重点内容,学生自己学习相关知识;(3)“教师问,学生答”, 教师提问题要求,学生完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学习的实际相结合,时间节点的把握要灵活,将启发式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这点非常重要.调查了2018级的实践对象221名学生情况,入学时对计算机基础常识测试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计算机基础知识总体水平比较差,平均分仅为24.1,有少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基本不会,只有个别学生水平还可以,这种水平满足不了“新工科”建设的要求,有必要加强大学计算机的学习.课程兴趣度课前课后对比见表2,开课时学生对开的课程无所谓“你开了我就学”的态度占了一半以上,对这门课程感兴趣的比例也很高达到了35.3%;课程结束时对课程的感兴趣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无所谓的、不感兴趣的下降了33.5%,这些对学生的今后学习都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78 高 师 理 科 学 刊 第39卷课程结束时对知识掌握程度状态进行了调查,学生对基本操作实践性强的满意度高为89.1%,对基础常识概念理论记忆理解的内容满意度差一些,为76.0%,说明学生更喜欢实践性强的内容;学习了课程要求以外的计算机相关知识的比例只有13.6%,只有那些真正感兴趣的学生能够做到;本课程对后续课程学习有什么影响有所了解的比例为39.8%,对学生后面的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2.3 多元立体式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在多元立体式教学模式下进行教学存在的问题:(1)评价体系不适用,以考试为主的评价体系中对哪些能够全面掌握学习内容,并且有能力扩展知识注重学习能力的学生考试成绩可能不会很高;(2)教学资源与学生需求不匹配,网络上的资源很多,学生不可能有时间全面浏览,教师将自己认为适合的资源推荐给学生,但对学生并不一定适合;(3)教学对象不适应性,这种教学模式适合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对于学习主动性差的学生效果并不理想;(4)教学过程3个阶段之间切换的度很难把握,对教师掌控学生的整体状态有很高的要求.3 结束语本文围绕“新工科”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比重,对比了传统教学和新兴的教学模式,给出了一种多元立体式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实践尝试.使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教师监控和学生自由学习相结合,学习时间和地点固定与自由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参考文献:[1] 赵永华,李志慧,贾洪飞.新工科背景下高等教育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8,27(7):254-255[2] 王若宾.学习风格对大学计算机课程 MOOC 学习的影响[J].计算机教育,2016(10):106-108[3] 李艳玲.新工科背景下的混合教学模式探究[J].长治学院学报,2018,35(4):82-84[4] 苏博妮,化希耀.MOOC和计算思维背景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8,34(5):17-20[5] 程军强.基于“MOOC+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7[6] 杨建嘉.关于我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4[7] 吕红,吕海燕,周立军,等.基于MOOC的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6,35(12):37-42[8] 王波,杜晓昕,陶佰睿,等.大数据环境下“互联网 + 教育”现代教育信息化MOOC 课程多元评价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19,3(2):133-134[9] 向伟.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20(2):119-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