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梗死的临床与影像诊断(附39例报告)

合集下载

脑干梗死39例临床探析

脑干梗死39例临床探析

confirmed
by MRI
in

retrospective
study.We
assessed their clinical features and analyze the relation between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tomo黟aphy. Resuits
Only 13 patients were ifentitled
Cerebral infarction;brainstem:symptom:sign:MRI


英文缩略语
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申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 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我校或 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 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日
果 木
39例患者中表现较为典型的脑干综合征症状体征仅有13例(33.33%),交叉性 瘫痪仅3例(7.69%),交叉性感觉障碍仅1例(2.56%)。发现双侧延髓内侧梗死2例 和延髓Avellis综合征1例。梗死病灶位于中脑3例,脑桥23例,延髓11例,中 脑和脑桥同时受累2例。单纯脑干梗死的病例10例,合并丘脑梗死4例,合并小 脑梗死7例。经MRI证实为25例累及脑桥的梗死病灶19例(76%)位于脑桥基 底部旁正中区。
as
having classic brainstem syndrome,3 patients

脑梗病例分析案例报告

脑梗病例分析案例报告

脑梗病例分析案例报告1. 案例概述本次报告针对一名60岁的男性患者进行脑梗病例分析。

患者主要症状包括头痛、疲劳以及面部表情僵硬。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医学影像学检查结果,我们能够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诊断。

2. 临床表现和病史患者作为一名60岁的男性,在近期出现头痛和疲劳的主要症状。

患者还反映自己的面部表情有时会变得僵硬,并伴有言语困难的情况。

根据病史,患者没有明显的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疾病的相关病史。

3. 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评估在体格检查中,我们发现患者的血压正常,并没有明显的眼底异常。

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下降,面部表情有时会呈现僵硬的状态。

此外,其他神经系统检查没有发现明显异常。

4. 辅助检查a) 头颅CT扫描:患者进行头颅CT扫描检查后,结果显示左颞叶出血灶。

b) 脑磁共振成像(MRI):MRI显示左颞叶局限性皮质下梗死灶,与头颅CT扫描结果相符。

c) 血液检查:患者血常规、生化指标等检查结果正常。

5. 诊断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神经系统评估和辅助检查结果,我们最终确诊患者为左颞叶脑梗死。

6. 治疗针对患者的脑梗死,我们立即将其转入神经内科进行治疗。

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以及血脑屏障破坏治疗。

同时,我们也给予患者生活方式干预,帮助其改善饮食、加强体育锻炼等。

7. 疗效和预后目前,患者接受治疗的疗效良好,面部表情和言语能力有所恢复。

患者正在康复中,预后良好。

8. 讨论和结论脑梗死是指脑血管出现阻塞性血栓形成或脑血流缺乏导致的脑组织损伤。

本例中,左颞叶脑梗死导致了患者的面部表情僵硬和言语困难。

患者通过头颅CT扫描和脑MRI等辅助检查进行确诊,并接受了包括抗凝治疗和血脑屏障破坏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

目前患者的疗效良好,预后也比较乐观。

综上所述,本次脑梗病例分析案例报告具体描述了一名60岁男性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以及相关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案。

通过该案例的分析,我们对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临床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脑干梗死CT和MRI临床38例论文

脑干梗死CT和MRI临床38例论文

脑干梗死CT和MRI的临床38例分析【摘要】脑干梗死在内科临床上较为常见,为提高脑干梗死的临床确诊率,以避免漏诊和误诊,借助脑颅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便于临床第一时间抢救治疗。

【关键词】脑干梗死;ct;磁共振成像ct与mri(磁共振)均属于医学影像学诊断技术,由于两者成像原理不一样,故对人体解剖结构及病灶的显示也不完全一样,尤其在脑干及小脑病变方面差异更大,本文收集脑干及小脑梗死患者共38例的ct及mri诊断显示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23例;年龄44-79岁,平均年龄59.5岁;高血压病16例,糖尿病5例,高血脂10例,高粘血症14例,高凝血症10例,冠心病8例,肺心病5例。

1.2临床表现表现四肢瘫痪、意识障碍及高热者6例;表现为一侧动眼神经麻痹合并对侧中枢性轻偏瘫8例;一侧动眼神经麻痹合并对侧肢体不自主运动2例;一侧动动眼神经麻痹合并对侧中枢性舌瘫及面瘫3例;表现为一侧周围性面瘫合并同侧眼球内斜、对侧肢体偏瘫2例;一侧周围性面瘫合并对侧肢体偏瘫4例;面瘫合并共济失调、双眼同向偏盲1例;双侧周围性面瘫合并四肢瘫痪、不能言语及假性球麻痹3例;舌麻及舌瘫合并对侧肢体轻偏瘫2例;表现为延髓麻痹、同侧小脑共济失调及交叉性浅感觉消失3例;延髓麻痹合并对侧中枢性舌面瘫2例;两眼同向偏斜合并肢体轻偏瘫2例。

2结果所有病例经影像学检查,头颅ct检查25例,发现脑干联合丘脑病灶4例,未查出病灶21例,检出率仅为16%。

mri检查34例,全部显示出阳性病灶,包括ct未查出病灶的病例,mri的检出率为100%,mri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1),其中包括中脑梗死8例,脑桥梗死9例,延髓梗死2例,多发性脑梗死15例。

3讨论脑干的解剖结构复杂,当脑干病变时最大特征是同侧颅神经周围性瘫痪合并对侧肢体中枢性偏瘫。

若脑干的被盖部病变则表现颅神经瘫痪为明显,脑干的基底部病变则以肢体瘫痪为明显。

脑梗死的病理及其对应的MRI表现

脑梗死的病理及其对应的MRI表现

脑梗死的病理及其对应的MRI表现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局部脑组织发生软化坏死。

又称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原因是由于脑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是血管变得狭窄或者完全闭塞,导致血液供应障碍。

脑梗死的主要病理改变有以下:(1)急性脑梗死灶的中央区为坏死脑组织,周围为水肿区在梗死的早期脑水肿明显,梗死面积大者水肿也明显,相反梗死面积小者水肿面积相对较小,水肿区脑回变平、脑沟消失当梗死面积大,整个脑半球水肿时,中线结构移位,严重病例可有脑疝形成。

后期病变组织萎缩,坏死组织由格子细胞清除留下有空腔的瘢痕组织。

陈旧的血栓内可见机化和管腔再通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一般为白色梗死少数梗死区的坏死血管可继发性破裂而引起出血称出血性梗死或红色梗死(2)病生理变化:①血管活性物质的含量变化:脑梗死者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明显增高此外NO 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肽Y也均随之增高。

神经肽Y和神经降压素是对心脑血管系统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的神经内分泌多肽。

急性脑血管病发病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一氧化氮、内皮素神经肽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神经降压素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与急性脑血管病的疾病性质病情有密切关系,积极控制这些物质之间的平衡紊乱,将有助于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②下丘脑-垂体激素的释放:神经与内分泌两大系统各有其特点又密切相关共同调控和整合内、外环境的平衡。

脑血管病患者下丘脑-垂体激素的释放增强这种释放可能直接侵犯至下丘脑垂体等组织或与脑水肿压迫血管使有关组织循环障碍有关。

③血浆凝血因子的变化:凝血因子Ⅶ(FⅦ)活性增高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脑梗死危险因子,甚或与心肌梗死及猝死相关。

有人认为通过测定血浆FⅦa水平预估高凝状态并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子更为恰当。

FⅦa的上升,存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各类型之中,能反映高凝状态的实际情况④一氧化氮的变化:一氧化氮(NO)的作用与其产生的时间组织来源及含量等有关内皮细胞上有组织型一氧化氮合成酶(cNOS),在脑梗死早期它依赖于钙/钙调素(Ca2+/CaM)激活引起NO短期释放使血管扩张,产生有益作用另外,在巨噬细胞、胶质细胞上的诱生型NOS(iNOS),它不依赖于Ca2+/CaM,在生理状态下不激活脑梗死后1~2天,iNOS被激活一旦被激活,则不断产生NO。

急性脑干梗死的临床分析

急性脑干梗死的临床分析

急性脑干梗死的临床分析目的通过探讨急性脑干梗死的临床的特点,旨在为临床快速诊断、合理治疗并有效避免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6例,通过对患者临床资料、医学影像资料、治疗方法的疗效评定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急性脑干梗死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病突然、感觉障碍、偏瘫、供音障碍、共济失调,经头部CT、MRI检查梗死灶直径<15 mm患者居多,主要发生在脑桥、延髓、小脑等处,经治疗后患者35例患者基本痊愈出院,有效患者5例,不良反应4例,2例患者死亡。

结论急性脑干梗死临床表现多样,经CT等诊断梗死部位位于脑桥底部、延髓等,应尽早诊断合理治疗能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标签:急性脑干梗死;临床分析;临床意义脑干梗死是由于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患者中脑、脑桥、延髓缺血性坏死,导致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1],急性脑干梗死发生率相对较少,但是急性脑干梗死发病急、梗死部位及面积不同导致病情复杂、临床表现种类多且病情相对严重,救治不及时导致患者临床死亡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2]。

因此,通过患者临床表现及CT扫描等方式快速诊断及时治疗对于急性脑干梗死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总结在我院收治的46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为快速诊断及时治疗急性脑干梗死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干梗死患者46例,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4例,发病年龄为34~81岁,平均年龄为55.39岁,所有患者均诊断为脑血管病,患者有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长期吸烟等病史。

1.2方法1.2.1临床特点分析46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昏迷、嗜睡、意识模糊等意识障碍者14例(30.43%),偏侧肢瘫痪42例(91.30%),四肢瘫痪者3例(6.52%),一侧大脑半球病变患者36例(78.26%),面部核性感觉障碍9例(19.57%),交叉性感觉障碍8例(17.39%),患者出现构音障碍35例(76.09%),中枢性面瘫10例(21.74%),中枢性舌瘫21例(45.65%),真性球麻痹16例(37.78%),平衡障碍17例(39.96%),共济失调患者24例(66.67%),患者基本表现为眩晕、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复视、吞咽障碍、饮水呛咳、平衡障碍等临床症状。

脑干梗塞的临床表现与综合影像诊断

脑干梗塞的临床表现与综合影像诊断

脑干梗塞的临床表现与综合影像诊断摘要】目的为充分了解脑干梗塞的临床与综合影像表现的相关性,对100例脑干梗塞的CT、MRI表现进行系统的分析。

方法所有病例均行CT、MRI检查,少数患者行MRA检查。

结果脑干梗塞患者中具备典型交叉性麻痹者少。

桥脑梗塞则有不同特点,其中交叉性麻痹24例;四肢瘫6例;纯偏身感觉障碍8例,4例伴肢体共济失调;偏瘫并偏身感觉障碍而无明确脑神经麻痹4例。

桥脑梗塞表现的共济失调与病灶同侧,亦可为对侧。

结论诊断脑干梗塞特异性检查是MRI,可发现超急性期的脑干梗塞,阳性率达95.8%,阴性结果与MRI检查时间过早有关。

临床考虑脑干梗塞,应及早做MRI检查;CT检查明显逊色于MRI,随着MRI设备及扫描技术的发展,脑干梗塞MRI检查结果与临床呈现明显的对应性。

【关键词】脑干 CT MRI以往我们认为脑干梗塞较为少见,随着影像设备的更新,使得临床表现与影像表现进一步统一,脑干梗塞已为临床医生所熟知。

脑干包括中脑、桥脑、延髓,是颅神经核团及传导束较密集的部位,发生梗塞后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中脑和延髓血供分别有willis环和脊前动脉沟通两侧,侧枝循环十分丰富,发生梗塞的概率较小。

桥脑由基底动脉分支—桥脑动脉供血,属于终末支,且分支很少,是脑干梗塞最常见的部位,国内报道占80.25%左右。

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的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血管管腔狭窄、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局部脑干组织坏死。

随着CT、MRI进一步普及,脑干梗塞的临床诊断率明显提高。

但对脑干梗塞早期的临床特征及影像表现的对应性尚缺乏系统全面的分析。

我们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0月本院确诊的脑干梗塞100例,对比分析其临床与CT、MRI特点,主要了解临床与影像表现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脑干梗塞100例患者中,男63例,女37例。

年龄41~93岁,平均61.63岁,≥50岁者73例。

其中延髓梗塞22例,脑桥梗塞42例,中脑梗塞32例。

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和X线分析(附40例报告)

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和X线分析(附40例报告)
右江医学 2002 年第 30 卷第 3 期
·183 ·
文章编号 :1003 - 1383 (2002) 03 - 0183 - 02 中国分类号 : R 743. 330. 445 文献标枳码 :A
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和 X 线分析 (附 40 例报告)
江苏省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 (215200) 赵马根 段伯良
4. 缺血性脑梗死的典型表现是脑质出现低密度区 ,其位 置及范围同闭塞血管供应一致 ,呈三角形 ,扇形 ,累及皮质且 呈脑回状强化 (图 1) ,诊断不难 ,但应注意发病 24 小时内检 查可为阴性或少数有早期改变 ,应结合临床日后复查 ,梗死 后 2 周复查 ,可出现模糊效应 ,3 周以后 ,由于模糊效应和占 位表现的消失 ,平扫可无异常发现 ,应进行增强检查 。有时 缺血性脑梗死形状不整 ,低密度区仅限于髓质 ,则应与胶质 瘤 、转移瘤 、脑脓肿及脑脱髓鞘病等低密度病变鉴别 。出血 性脑梗死是在扇形低密度梗死区内出现不规则斑片状或团 块状高密度出血灶 ,占位表现明显 ,增强检查示低密度区出 现脑回状或斑片状强化的典型表现 (图 2) ,易确诊 。
3. 血管闭塞部位不同 ,临床表现不一样 ,颈内动脉 、大脑 中动脉系统梗死 ,主要表现一侧肢体无力 、眼球凝视 、失语 、 病理征阳性 、肢体抽搐 、意识障碍 、瞳孔不等大等幕上病变的 症状 。本组中 1 例由颞顶枕交界区病变 ,主要表现为 Gerst2 mann 综合征 。大脑后动脉梗死 , 主要表现为头晕 、视物模 糊 、偏盲体征 。而小脑供血动脉梗死 ,主要为头晕 、行走不 稳 、头痛 、眼球震颤 、共济运动障碍 。
出血性脑梗死 20 例临床分析
安徽省泾县医院内科 (242500) 洪迎胜
摘要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 、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 。方法 :选择 20 例出血性脑梗死病例 ,均经头颅 CT 确诊为梗死后再出血 ,对其病因 、病理 、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0 例病人中既 脉瓣钙化 3 例 ,合并有心房纤维颤动 14 例 ,病情恶化死亡 3 例 。结论 :出血性脑梗死绝大多数由栓塞引起 ,对风湿性心脏病等心瓣 膜有病变的合并心房纤颤的病人 ,发生脑梗死后 3 天~2 周内出现病情加重 ,需高度怀疑发生脑出血的可能 ,及时诊断和治疗对预 后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出血性脑梗死 脑栓塞 心瓣膜病变

脑干梗死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

脑干梗死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

脑干梗死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目的:探讨脑干梗死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率。

方法:对2006年3月~2010年11月收治的5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脑干梗死部位多位于桥脑,其次为延髓和中脑;CT诊断阳性率明显低于MRI;本组死亡率为6.0%。

结论:脑干梗死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降低病死率和提高预后。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brain stem infarction and to improve diagnostic. Methods: Relevanted clinical data of 50 cases with brain stem infarction were col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06 to November 2010. Results: Brain stem infarction lesions were most frequently found in pons, then in midbrain and medulla oblongata. MRI for the diagnosis of brain stem lesions were superior to CT. The mortality rate was 6.0%. Conclusion: The symptoms of brain stem infarction are complicated. Early diagnosis and prompt treatment can be to reduce mortality and improve prognosis.[Key words] Brain stem infarction; Clinical features; CT; MRI脑干梗死(brain steminfarction)是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脑干结构错综复杂,密布大量神经核团、传导纤维、联系纤维及脑神经,因此脑干梗死临床表现较为复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例 , 湿 性 心 脏 病 合 并 左 心 房 血 栓 2例 , 往 有 脑 风 继 梗 死 史 6例 。 组 3 本 9例 均 符 合 1 9 9 5年全 国脑 血 管 病
的诊 断 标 准 , 中 中 脑 梗 死 9例 , 脑 梗 死 2 其 桥 5例 , 延
髓 梗 死 5例 。
醇 、 尿 , 降 低 颅 内 压 、 轻 脑 水 肿 ; 以 脑 细 胞 保 速 以 减 辅 护 剂 、 纤 酶 、 莫 地 平 及 其 他 对症 治 疗 措 施 等 。 降 尼
疗 效 评 定 标 准 , 果 : 本 痊 愈 ( 床 症 状 、 征 均 正 结 基 临 体 常, 1个 月 内 无 再 次 复 发 ) 1例 ; 著 进 步 ( 痪 肢 体 2 显 瘫 肌 力 提 高 I 度 或 II度 以 上 , T、 电 图 有 明 显 改 V I C 脑
例 , 物 模 糊 8例 , 音 不 清 、 语 5例 , 咽 困难 、 视 构 失 吞 呛 咳 7例 , 识 障 碍 4例 , 体 麻 木 无 力 2 意 肢 4例 , 衡 障 平 碍 8例 。首 发 症 状 出 现 后 , 在 6 1 h相 继 出 现 脑 多 ~ 2 干 体 征 。眼 征 : 球 震 颤 1 眼 2例 , 物 不 清 、 视 8例 , 视 复 Ho n r 7例 。动 眼 神 经 麻 痹 4例 , 叉 神 经 麻 痹 6 re 征 三 例 ( 动 1例 , 觉 5例 ) 外 展 神 经 麻 痹 4例 , 瘫 运 感 , 面 1 7例 ( 中枢 性 1 1例 , 围 性 6例 ) 听 力 减 退 3例 , 周 , 球 麻痹 2 3例 ( 性 球 麻 痹 9例 , 性 1 真 假 4例 ) 长 束 征 : 。 双 侧偏 身感觉 障碍 1 5例 , 交叉 性 感 觉 障 碍 2 4例 , 叉 交 性瘫 2 4例 , 瘫 1 偏 5例 , 四肢 瘫 4例 , 济 失 调 8例 共 ( 侧 6例 , 侧 2例 ) 锥 体束 征 3 同 对 , 2例 。延 髓 和 中脑 梗 死 均 具 备 交 叉 性 麻 痹 , 体共 济 失 调 均 为 同侧 。桥 肢 脑 梗 死 临床 表 现 复 杂 , 叉 性 麻 痹 1 交 O例 , 肢 瘫 6 四 例 , 纯 偏 身 感 觉 障 碍 3例 , 中 2例 伴 对 侧 肢 体 共 单 其 济 失 调 , 瘫 并 偏 身感 觉 障 碍 而无 明 确 脑 神 经 体 征 8 偏
维普资讯
20 0 2年 第 4 2卷 第 1 8期 山 东 医药
脑 干 梗 死 的 临 床 与 影 像 诊 断 ( 例报告) 附3 9
蔡 敏 温 涛 刘 杰 ( 南铁 路 中 心 医院 山 东济 南 2 0 0 ) 济 5 0 1
脑 干 梗 死 起 病 急 , 状 复 杂 , 现 为 交 叉 性 神 经 症 表 体 征 , 着 CT、 随 MRI的 广 泛 应 用 , 断 水 平 显 著 提 诊
善 的证据 ) 7例 ; 步 ( 状 有 所 改 善 , 痪 肢 体 肌 力 进 症 瘫 上升 I I n I度 , 言 障 碍 明 显 改 善 , 未 完 全 恢 复 正 语 但 常者 ) 5例 ; 亡 6例 , 中 3例 为 延 髓 梗 死 , 死 其 2例 为 多
个 梗 死 灶 的桥 脑 梗 死 , 1例 为 中 脑 较 大 范 围 梗 死 合 并
干 梗 死 患者 3 9例 。 现 报 告 如 下 。
1 临 床 资 料
11 一般 资料 .
本组 3 9例 , 2 男 7例 , 1 女 2例 ; 龄 年
3~7 4 6岁 , 均 5 . 平 8 5岁 , 中 8例 为 无 症 状 性 脑 干 其 梗死 。 9 中有高血压病 2 3例 7例 , 尿 病 9例 , 心 病 糖 冠
2 疗 效 评 定 标 准 与 结 果
1 2 临 床 特 征 本 组 3 . 9例 均 急 性 发 病 , 发 症 状 首
为 眩晕 伴 ( 不 伴 ) 心 、 吐 2 或 恶 呕 1例 , 痛 、 昏 1 头 头 8
按 18 9 6年 全 国 第 二 次 脑 血 管 病 学 术 会 议 制 定
并 基 底 结 区 腔 隙 性 脑 梗 死 7例 , 射 冠 区梗 死 2例 , 放 枕 叶 梗 死 2例 , 旧性 小 脑 梗 死 1例 。病 灶 分 布 于 中 陈 脑 6例 , 脑 1 桥 7例 , 髓 5例 。 延 1 4 治 疗 本 组 3 . 9例 凡 在 6 内起 病 者 均 应 用 尿 h万 u , 入 5 葡 常 O 0 加 萄 糖 或 0 9 生 理 盐 水 中 静 滴 , O 1 0 n滴 完 , . 3 ~ 2 mi 应
部 位 、 目不 同 , 起 脑 干梗 死 的 部 位 、 围 不 同 , 数 引 范 加 上 脑 水 肿 的影 响 , 脑 干 梗 死 的 临 床 表 现 多 样 复 杂 , 使
用 1 3 , 量 根 据 患 者 具 体 情 况 确 定 。 溶 栓 治 疗 后 ~ d剂 短 期 应 用 速 避 凝 等 抗 凝 药 物 , 止 血 栓 扩 展 和 新 血 防 栓 形 成 , 意 观 察 凝 血 酶 原 时 问 。同 时交 替 应 用 甘 露 注
高 。 9 6年 6月 ~2 0 19 0 2年 4月 , 院 共 收 治 确 诊 的 脑 我
基 底 结 区 脑梗 死 。
3 讨 论
3 1 脑 干 梗 死 的 临 床 特 征 脑 干 是 维 持 生 命 活 动 . 和 意 识 状 态 的 重 要 中枢 。椎 一 底 动 脉 血 管及 其 分 支 基 狭 窄 或 闭 塞 是 导 致 脑 干梗 死 的 原 因 。 因血 管 闭 塞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