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莹 乳腺癌流行病学及伴随疾病现状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乳腺癌的流行病学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可以在男性中发生,但较为罕见。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研究是为了了解该疾病的分布与影响因素,以便制定预防和管理策略。
本文将详细介绍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相关内容。
一、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乳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女性健康具有重大威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2018年全球共有约276,480例乳腺癌死亡病例,占所有癌症死亡病例的15:0%。
同时,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成为女性健康领域的重要挑战。
二、乳腺癌的风险因素1、年龄: 年龄是乳腺癌发病的主要风险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患乳腺癌的风险也会增加。
2、遗传因素: 乳腺癌的发病与家族史有关。
如果有一级亲属(如母亲、姐妹)患有乳腺癌,个体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3、生殖因素: 早初潮、晚绝经、未生育或晚育、未哺乳等因素均与乳腺癌的风险增加有关。
4、荷尔蒙因素: 长期使用激素替代治疗、激素相关性的疾病以及激素药物的滥用都可能增加乳腺癌发病的风险。
5、生活方式因素: 包括肥胖、饮食结构、酗酒和缺乏体力活动等,这些因素都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
三、乳腺癌的流行趋势1、区域差异: 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高收入国家通常有较高的发病率,而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较低。
2、时间趋势: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这可能与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以及改善的诊断技术有关。
四、乳腺癌的早期筛查与诊断早期筛查和诊断对于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乳腺癌的筛查包括乳腺自检、定期乳腺X线摄影术(乳腺X线摄影术)和乳腺超声。
对于高风险人群,可以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个体患病风险。
五、附件本文档附有以下附件供参考:1、乳腺癌流行病学数据表格2、乳腺癌的早期筛查指南3、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全球地图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乳腺癌:一种恶性肿瘤,发生于乳腺组织,常见于女性。
2、流行病学:研究人群中疾病的分布、发生规律以及与环境、遗传和行为因素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中国乳腺癌现状综述

中国乳腺癌现状(综述)本篇文章综述了目前中国乳腺癌的现状,于2014年6月15日由Fan Lei等发表在Lancet Oncol上。
在中国,癌症的健康负担逐年增长,每年超过160万人诊断为癌症,120万因癌症而死亡。
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一样,乳腺癌也成为了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每年中国乳腺癌新发数量和死亡数量分别占全世界的12.2%和9.6%。
中国对全球的“贡献率”逐步增加,主要归因于中国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和特殊的生育模式。
这篇综述,我们将概述中国目前控制乳腺癌的措施,着重从流行病学和社会经济学方面强调差异,并发现不同人群治疗机会的差距。
我们将描述中国与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学差异,以及人口学在国各个地理行政区域和经济区域中的差异。
中国与高收入国家的差异包括:乳腺癌发病年龄更早;独特的独生子女政策;乳腺癌筛查普及率和接受程度较低;由于延误诊断,致使晚期乳腺癌患者增多;资源不足;民众缺乏乳腺癌的知识。
最后,我们将推荐一些有利于提高中国乳腺癌患者健康结局的关键措施。
1. 前言中国人口数位居世界第一,占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国还是全世界最大的中低收入国家(来自世界银行数据)。
由于近些年城镇化每年以2.3%的速率快速推进,中国已有47%人口住在城市,随之而来的疾病负担重心已从传染性疾病转为非传染性疾病(包括癌症,特别是乳腺癌)。
除了众所周知的社会经济差异,中国还存在大量的区域差异,这些差异造成欠发达地区财政吃紧,基础设施薄弱,医疗服务人员短缺。
图1.每1000人占有的医疗技术人员(数据来自2011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虽然目前中国乳腺癌发病率低,但是从90年代以来,中国的乳腺癌发病率增长速度是全球的两倍多,城市地区尤为显著。
目前,乳腺癌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癌症死亡原因位居第六。
截至2008年,中国总计169452例新发侵润性乳腺癌,44908例死于乳腺癌,分别占到全世界的12.2%和9.6%。
中国乳腺癌全年检出人数是欧洲(2008年共计332000例,总人口四亿九千八百万)的一半,与美国(2008年共计182000例,总人口三亿零四百万)基本相当。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200万人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
尽管近年来乳腺癌的治疗手段得到不断改善,但其流行病学特征仍然引人关注。
本文将从乳腺癌的发病率、性别差异、年龄分布、遗传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乳腺癌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成为世界范围内女性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
据研究显示,乳腺癌的年发病率逐年增长,这主要与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改变、营养结构不平衡以及早期筛查手段的推广等因素有关。
同时,随着乳腺癌筛查技术的不断提升,早期乳腺癌的发现率也在逐渐提高,这也部分解释了发病率的上升现象。
在性别差异方面,乳腺癌主要发生在女性身上,男性乳腺癌的发病率远低于女性。
这可能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长期作用有关,雌激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因子,长时间高水平的雌激素接触容易导致乳腺细胞发生恶变。
此外,女性乳腺组织相比男性更为丰富,乳腺癌的发生概率也随之增加。
关于年龄分布,乳腺癌患者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的女性群体。
尽管有报道称年轻女性罹患乳腺癌的趋势有所上升,但总体而言,乳腺癌在更年期后出现的风险更高。
这可能与女性更年期后卵巢功能逐渐减退,雌激素分泌水平下降有关。
此外,乳腺癌的年龄分布还与遗传因素、生活习惯以及环境因素有关。
乳腺癌的遗传因素也是流行病学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据研究发现,乳腺癌在一些家庭中具有明显的遗传性,这主要与BRCA1和BRCA2基因的突变有关。
这两个基因编码了在DNA修复和乳腺癌抑制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质。
当这些基因发生突变时,会导致蛋白质功能受损,增加乳腺癌的发生风险。
然而,遗传因素并不是乳腺癌的唯一影响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也是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环境因素在乳腺癌流行病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吸烟、饮酒、肥胖以及缺乏锻炼等生活习惯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同时,与工作环境和污染有关的因素,如接触放射线、化学物质等,也被证明与乳腺癌的发病率增加有关。
乳腺癌在中国的流行状况浅析

乳腺癌在中国的流行状况浅析作者:刘中华陈果李孟旸任琴琴来源:《大东方》2016年第08期摘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但近年来呈迅速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农村地区近10年来上升趋势明显。
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年龄和地区分布具有明显特征,总体生存率估计与发展中国家持平,地区和城乡差异明显。
目前,尚缺乏以人群为基础的系统资料以描述女性乳腺癌组织病理学、诊断时期别和分子分型等疾病特征的分布。
我国乳腺癌的防控策略应更多地侧重于疾病监测、病因学和生存研究,并采取措施提高农村地区乳腺癌预防、筛查和临床诊治服务能力,缩小城乡之间乳腺癌的生存率差距,遏制农村死亡率上升势头。
现就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死亡和生存概况,以及乳腺癌疾病特征的分布状况作一综述。
关键词:乳腺癌;流行病学;发病率;死亡率;生存率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统计,2008年全球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达138万,占全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22.9%;46万女性因乳腺癌死亡,占所有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的13.7%,占所有女性死亡的1.7%。
据统计,我国每年女性乳腺癌发病16.9万,是女性第二位最常见恶性肿瘤;我国女性乳腺癌死亡约4.5万,是女性第六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原因。
乳腺癌的发生与环境、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营养干预、减少超重和肥胖已被证实是有效的一级预防措施。
也可以通过人群筛查有效降低乳腺癌死亡率,改善生存。
了解中国妇女乳腺癌的流行状况和疾病特征,对于制定实施预防控制乳腺癌的策略至关重要。
一、中国妇女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特点1.中国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处于世界较低水平从世界范围看,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低。
根据IARC的估计,2008年中国女性乳腺癌标化发病率为21.6/100 000,在全球184个有统计资料的国家中位列第99位,标化死亡率为5.7/100 000,位列第145位,均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乳腺癌,是指乳腺组织中的恶性肿瘤,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乳腺癌的发生和流行病学特征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对流行病学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本文将从乳腺癌的发病率、年龄分布、地域差异以及乳腺癌的风险因素等方面,探讨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
一、乳腺癌的发病率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发达国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乳腺癌每年的新发病例超过200万人。
以中国为例,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位列第一。
二、乳腺癌的年龄分布乳腺癌的发病年龄呈现明显的双峰分布。
一般来说,乳腺癌发生的两个高峰期分别在绝经前和绝经后。
绝经前期在40-49岁之间,绝经后期在50-69岁之间。
不过,在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的年轻化趋势逐渐明显,20-40岁的年轻女性也成为乳腺癌的高危人群。
三、乳腺癌的地域差异乳腺癌的地域差异非常显著,各个国家、地区之间乳腺癌的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
欧美国家的乳腺癌发病率较高,而亚洲和非洲一些地区的乳腺癌发病率较低。
这与地域的发展水平、生活方式、饮食结构、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
四、乳腺癌的风险因素乳腺癌的发病与许多因素有关。
首先,女性的激素水平是乳腺癌的重要影响因素,女性激素水平过高或不平衡可能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其次,家族史也是乳腺癌的重要风险因素,如果有一级亲属患有乳腺癌,那么患病的风险就会大大提高。
此外,生育历史、遗传突变、饮食、肥胖、长期激素替代治疗等也与乳腺癌的发病密切相关。
五、乳腺癌的预防和治疗对于乳腺癌的预防,首先要做到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定期进行乳腺自检和乳腺X线摄影检查,可以尽早发现乳腺癌的异常情况。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也有助于降低乳腺癌的风险。
乳腺癌是女性健康的重大威胁,对其流行病学进行深入研究能够揭示其发病规律和影响因素,为乳腺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乳腺癌在中国的流行状况和疾病特征

乳腺癌在中国的流行状况和疾病特征【摘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处于较低水平,但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生率却在逐年上升,其中农村地区上升趋势更加突出。
在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及地区分布具有明显特征,城乡之间差异明显。
笔者将在本章中就乳腺癌在我国的流行情况和疾病特征进行综述性研究。
【关键词】乳腺癌;死亡率;发病率;疾病特征;1概述在世界范围内,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肿瘤疾病类型,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结果显示,截止到目前位置全球女性乳腺癌每年发病人数可达138万,占据所有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25%-30%,是女性群体中发病率最高的肿瘤疾病[1]。
且每年死于乳腺癌的女性患者可达46-50万,在每年死亡的女性患者中占据1.7%,是受恶性肿瘤影响的女性患者中死亡率较高的肿瘤疾病。
在我国每年有16.9万女性发生乳腺癌,在我国女性肿瘤疾病中发病率处于第二位,同时每年死于乳腺癌的女性患者为4-6万,是我国女性恶性肿瘤死亡原因中第六位。
乳腺癌的发生与生活环境、生活习惯、饮食方式具有密切联系,营养干预、控制体重已成为世界公认的一级预防措施[2]。
同时通过合理有效的人群筛查手段能够有效改善乳腺癌的死亡结果,因此了解我国女性乳腺癌的流行状况和疾病特征,能够深化我国医学界对乳腺癌的认识并强化乳腺癌的筛查工作,对我国预防、控制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2乳腺癌在我国的疾病特征2.1癌组织类型分布乳腺癌多发生于乳腺各级别导管和腺泡上皮,腺上皮不断增生到不典型增生并逐渐发展为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或浸润性癌。
根据最新的医学临床资料统计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女性乳腺癌中,70%的患者为浸润性导管癌,而其他组织类型癌症,如小叶癌、浸润性小叶癌、其他型癌等占比均未超过5%。
2.2乳腺癌诊断时期别乳腺癌诊断时分期是选择治疗手段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价和筛查早期乳腺癌的重要指标,同时诊断时分期能够反映人群癌症筛查的普及程度和我国乳腺癌的防治水平。
乳腺癌的病因学及流行病学

乳腺癌的病因学及流行病学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是指发生在女性乳腺组织中的恶性肿瘤。
病因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乳腺癌的发生机制和预防措施。
本文将从病因学和流行病学两个方面对乳腺癌进行探讨。
一、病因学1.1 遗传因素乳腺癌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据统计,大约5-10%的乳腺癌病例与遗传突变有关,如BRCA1和BRCA2基因的突变。
这些突变使得携带者患上乳腺癌的风险显著提高。
此外,家族史也是乳腺癌发病的重要因素,如果有一位近亲患有乳腺癌,那么患病风险将会增加。
1.2 雌激素和激素替代疗法雌激素在乳腺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早发性月经、晚育、晚绝经等因素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相关。
此外,长期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也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因此,合理使用激素类药物对于乳腺癌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1.3 饮食与生活方式饮食和生活方式也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
高脂肪饮食、高热量摄入、缺乏蔬果和纤维等元素的摄入容易增加乳腺癌的风险。
此外,长期肥胖、缺乏运动、长期暴露于二手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患乳腺癌的可能性。
1.4 放射线和环境污染放射线是一种致癌因素,长期暴露在放射线环境中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此外,环境污染也与乳腺癌的发病有关,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因此,减少放射线暴露和关注环境健康对于乳腺癌的预防十分重要。
二、流行病学2.1 流行病学调查目的流行病学调查是研究特定疾病的分布和传播规律的一种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我们可以了解乳腺癌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族群之间的发生情况,为乳腺癌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2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两种方法。
问卷调查通过向被调查者发放调查问卷,获取与乳腺癌相关的信息,如年龄、性别、家族史、生育史、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等。
实地观察是指调查人员到达研究区域进行实地调查,观察乳腺癌患者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情况等。
2.3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族群之间乳腺癌发生的差异。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解读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解读乳腺癌,作为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高居首位。
这一数据来源于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最新报告。
过去几十年里,乳腺癌的发病率持续攀升,这主要与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诊断技术的进步不无关系。
我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也显示,乳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同样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城市地区。
这一地域性的差异可能与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以及医疗资源的分配密切相关。
从地域分布来看,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乳腺癌的发病率较高,这可能与他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及医疗水平有关。
而在发展中国家,如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增加。
乳腺癌的确切病因尚在研究之中,但已有的研究显示,遗传因素、激素水平、生活环境等都可能是影响乳腺癌发病的因素。
家族遗传史是乳腺癌发病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激素水平的变化,如雌激素水平的升高,也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生活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如放射性污染、化学物质暴露等,也可能对乳腺癌的发病产生影响。
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
乳腺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乳腺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
乳腺X线摄影(钼靶)是筛查乳腺癌的主要方法,对于发现早期乳腺癌具有重要作用。
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成像(MRI)也可以用于乳腺癌的诊断,尤其在判断肿块性质方面有较高的准确性。
确诊乳腺癌后,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
手术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基础,包括乳腺癌根治术、保乳手术等。
化疗和放疗主要用于消灭癌细胞,减轻病情。
内分泌治疗针对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通过抑制雌激素的合成或阻断雌激素的作用,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目的。
靶向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手段,针对乳腺癌细胞的特定靶点,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乳腺癌与美国不一样 更年轻,瘤体更大,淋巴结阳性更多,分期更晚
中国医生遇到的是更复杂的患者…
Oncologist. 2015 Sep;20(9):1044-50. doi: 10.1634/theoncologist.2014-0290. Epub 2015 Aug 3. Breast Cancer Disparities: A Multicenter Comparison of Tumor Diagnosis, Characteristic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in China and the U.S.
中国乳腺癌生存的城乡差异
乳腺癌患者的10年生存
Stage-specific 5- and 10-year overall survival rates (2001–2012, Korean Breast Cancer Society registry data)
美国乳腺癌10年生存率 SEER资料
死亡
发达国家
中国
肺
肺
乳腺(15.4%)
胃
结直肠
肝
胰腺
结直肠
胃
食管
卵巢
乳腺(6.2%)
肝
子宫体
白血病
胰腺
子宫颈
膀胱
子宫体
白血病
中国2015癌症估计
全球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时间趋势 全球乳腺癌发病的差异逐步缩小
Concord-3的中美乳腺癌生存资料
2004-2008年诊断的20272例上海户籍乳腺癌患者
Stage
0 I II III IV Unknown Total
No. of patients
12,285 39,284 40,024 13,774
1,619 2,998 109,988
No. of events
266 1,557 3,951 6,544 1,029
343 10,690
5-Year survival rate
• 早期治愈,提升生存,促进生活质量。
促进乳腺癌 规范治疗
促进饮食及 生活方式改
变
乳腺癌患者全 方位生存提升
提升乳腺癌 依从性及伴 随疾病管理
存在慢性病发疾病影响癌症的发生风险
• 发表在BMJ上面的就研究了1996年到2007年来自宝岛台湾共计405 878 人的 数据,进行随访分析之后,得出了8种影响癌症发生的独立慢性疾病因素
1988-1992 1993-1997 1998-2002 2003-2007 2008-2011 2014-
中国乳腺癌患者数量增长,需求增长
83.2%
中国女性乳腺癌5年生存估计
90.2%
美国5年生存率
VS.
7.3%
2004-2014十年生存率变化
1.1%
死亡率年度变化
3.9%
• 发病率年度变化
• 年新发乳腺癌人数27万+
乳腺癌预防的目标
减少新发病例 推迟发病年龄 降低死亡风险
对乳腺癌预后的认识转变
预后
转移复发
生活质量
并发疾病
第二原发 肿瘤
死亡
抑郁
认知
……
癌症死亡
非癌症死亡
其他疾病的竞争死亡 生存时间延长 诊断时年龄后移
13
乳腺癌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治疗 依从性
治疗 规范性
复发 转移
伴随疾病 生活方式
乳腺癌患者的管理目标
BMJ 2018;360:k134
慢性疾病和标志物以及癌症发生的风险
存在慢性病发疾病影响癌症患者死亡风险
慢性疾病和标志物与癌症死亡率的风险具有统计学显着相关性,并且这些关联性通常 比癌症发病率更强
5年观察生存率 81.64% 5年相对生存率 91.81%
中国乳腺癌生存资料仍不足
CONCORD-3研究显示乳腺癌目前依旧是全 世界发生率最高的女性肿瘤,而在全球数 据中仅登记了中国大陆53791例(美国登记 159976例),对于中国的数据登记完整度 与认识是不足的。 我们需要进一步认识中国乳腺癌的特殊性。
• 年新发病人数超过美国,世界最多
在上海、北京、天津、广州等发达地区乳腺癌的诊治与生存与美国看齐
Allemani C, et al. Lancet. 2018 Jan 30. pii: S0140-6736(17)33326-3. CA CANCER J CLIN 2016;66:115–132. 乳腺癌:基础与临床的转化
(%) 98.3 96.6 91.8 75.8 34.0
91.2
10-Year survival rate
(%) 95.4 92.7 84.8 63.4 22.2
84.81973年诊断 61% Nhomakorabea1993年诊断 83%
中国乳腺癌10年生存率 上海队列资料
观察生存率 80.5% 无病生存率 78.8%
J Breast Cancer. 2017 Mar; 20(1): 1–11. Published online 2017 Mar 24. doi: 10.4048/jbc.2017.20.1.1 PMCID: PMC5378568
Basic Facts of Breast Cancer in Korea in 2014: The 10-Year Overall Survival Progress Eun Hwa Park, Sun Young Min,1 Zisun Kim,2 Chan Seok Yoon,3 Kyu-Won Jung,4 Seok Jin Nam,5 Se Jeong Oh,6 Seeyoun Lee,7 Byeong-Woo Park,8 Woosung Lim,9 Min Hee Hur, 10 and Korean Breast Cancer Society
第二届中国乳腺癌
全方位 全周期
首席专家论坛
乳腺癌及伴随疾病流行 及其人群研究现状 郑莹
女性癌症发病和死亡:发达国家 vs 中国
顺位
发病 发达国家
中国
1
乳腺(27.9%)
肺
2
结直肠
乳腺(15.1%)
3
肺
胃
4
子宫体
结直肠
5
卵巢
肝
6
胃
子宫体
7
甲状腺
食管
8
胰腺
子宫颈
9
皮肤黑色素瘤
甲状腺
10
NHL
卵巢
Globocan 2012
上海女性乳腺癌发病年龄分布的时间趋势
<45
45- 50- 55- 60- >65
10%
10% 20% 20% 10% 30%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