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诊断及分子影像学分型

合集下载

乳腺癌的分子分型

乳腺癌的分子分型

乳腺癌的分⼦分型乳腺癌是⼀种⾼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在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物学⾏为、治疗反应上都存在着极⼤的差异。

因此,随着个体化治疗的要求不断提⾼,传统的肿瘤病理学分型遇到了巨⼤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分⼦⽣物学技术的发展,以乳腺癌基因表达特征为基础的分⼦分型逐渐成熟。

为探讨乳腺癌的异质性、治疗靶点、预后评估及个体化治疗等提供了新的启⽰(1)。

乳腺癌分⼦分型?1999 年美国国⽴癌症研究所提出肿瘤分⼦分型的概念,即通过综合的分⼦分析技术,使肿瘤的分类基础由形态学转向以分⼦特征为基础的新的肿瘤分类系统(2)。

Perou等(3)在2000年提出了乳腺癌的分⼦分型这⼀学说,通过对3种免疫表型ER、PR、Her-2,将乳腺癌分为5型:管腔A型、管腔B型、(Her-2)过表达型、基底细胞样型及正常乳腺样型。

2011年在St.Gallen 会议上专家组达成了共识:可根据IHC对ER、PR、Her-2和低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67(Ki-67)指标的检测结果,将乳腺癌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阳性和三阴性乳腺(TNBC)4个类型,作为⼀种简单的近似替代⽅法,特称为“临床病理分型”(4)。

2013年St.Gallen会议提出了临床病理替代分⼦分型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基底细胞型(三阴型乳腺癌属于此型)4个类型,各分⼦亚型间在基因特征、发病年龄、临床特征、恶性程度、治疗敏感性及预后等⽅⾯均存在差异(5)。

Perou等在2000年提出的分⼦分型概念可作为乳腺癌个体化综合治疗发展史上的⼀个⾥程碑,量化地定义了乳腺癌不是单⼀的疾病,⽽是在发病危险因素、⾃然病程、全⾝治疗和局部治疗反应性等⽅⾯迥异的⼀组异质性疾病。

这个理念的巨⼤变化开启了基于分⼦分型的临床研究及临床治疗的新时代(6)。

乳腺癌4种亚型具体分类1Luminal A型:病理IHC表达情况为:ER/PR阳性,且PR⾼表达(≥20%); HER2阴性;Ki-67低表达,⾼表达CK18、CK8 及AR。

乳腺癌的分类与分期

乳腺癌的分类与分期

乳腺癌的分类与分期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乳腺癌的分类与分期,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精确的诊断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也有助于乳腺癌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及预后。

一、乳腺癌的分类乳腺癌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组织学类型和分子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可分为多个亚型。

以下是常见的乳腺癌分类:1.非浸润性乳腺癌非浸润性乳腺癌是一种发展缓慢的乳腺癌,不会侵犯周围组织。

根据病理形态学特征,非浸润性乳腺癌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原位导管癌:起源于乳腺导管内的癌变细胞,在早期仅限于导管内生长,尚未穿透基底膜。

(2)原位小叶癌:起源于乳腺腔内的小叶上皮细胞,并未穿透基底膜。

2.浸润性乳腺癌浸润性乳腺癌是一种侵袭性较强的癌症,能够向周围组织和淋巴结转移。

根据肿瘤细胞的不同特点以及组织学类型的不同,浸润性乳腺癌可以分为多个亚型:(1)浸润性导管癌:起源于乳腺导管内部的癌变细胞,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

(2)浸润性小叶癌:起源于乳腺腔内的小叶上皮细胞。

(3)乳头状癌:肿瘤细胞形成乳头状突起,可伴有血性或浆液性分泌物。

(4)其他类型:如乳腺间质瘤、黏液性癌等。

二、乳腺癌的分期乳腺癌的分期是指根据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是否存在远处转移等因素,对乳腺癌的进展程度进行评估和归类。

常用的乳腺癌分期系统是根据美国癌症协会(AJCC)和国际癌症联合会(UICC)制定的TNM分期系统,即:T(肿瘤)分期,描述乳腺癌肿瘤的大小和侵犯程度;N(淋巴结)分期,描述乳腺癌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M(远处转移)分期,描述乳腺癌是否存在远处器官的转移。

根据TNM分期系统,乳腺癌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分期:1.0期Tis:原位癌,即乳腺癌尚未侵犯基底膜,局限于导管或小叶。

2.Ⅰ期T1:乳腺癌肿瘤直径≤2cm,并且未侵犯壁或浸润性癌灶≤0.1cm。

3.Ⅱ期T2:乳腺癌肿瘤直径2-5cm,或浸润性癌灶>0.1cm;T3:乳腺癌肿瘤直径>5cm。

乳腺癌分型标准

乳腺癌分型标准

乳腺癌分型标准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为了更好地进行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医学界采用了乳腺癌分型标准。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的分型标准及其意义。

1. 乳腺癌的分类乳腺癌一般可以分为非浸润性和浸润性两类。

非浸润性乳腺癌指肿瘤细胞仅局限于导管或小叶内,未侵犯基底膜。

浸润性乳腺癌则是肿瘤细胞已经侵犯到周围组织。

2. 乳腺癌的分期乳腺癌的分期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患者预后的判断非常重要。

一般根据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将乳腺癌分为0期到Ⅳ期。

3. 分子分型为了预测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确定相应的治疗策略,医学界提出了分子分型的概念。

根据乳腺癌细胞的分子特征,将其分为四种分型:激素受体(HR)阳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型、HR阳性/HER2阳性型、HR阴性/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型。

4. 组织学分级组织学分级是根据乳腺癌细胞的形态特征和核分裂指数来确定肿瘤的恶性程度。

通常分为I级到III级,I级为低度恶性、III级为高度恶性。

5. Ki-67指数和P53蛋白Ki-67指数是衡量细胞增殖活力的指标,P53蛋白则是调节细胞周期和DNA修复的重要蛋白。

这两个指标对于判断乳腺癌的生长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6. 肿瘤标志物除了上述分型标准外,医生们还可以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来辅助诊断乳腺癌。

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包括CA15-3、CA27-29和CEA等。

总结乳腺癌分型标准是对乳腺癌进行分类、分期和评估的重要依据,可以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预测患者的预后。

通过乳腺癌分型标准的应用,可以更好地进行乳腺癌的临床管理,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分型标准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参考相关医学文献。

)。

乳腺癌g1g2g3具体分型标准

乳腺癌g1g2g3具体分型标准

乳腺癌g1g2g3具体分型标准
乳腺癌的分型标准通常采用TNM分期系统。

根据肿瘤大小(T)、淋巴结受累情况(N)和远处转移情况(M)来确定肿瘤的分期。

对于乳腺癌的细胞学分级,常见的分为三个级别:G1、G2和
G3。

具体分型标准如下:
1. G1级别(低分级):这是乳腺癌的最低分级。

在这种分级下,肿瘤细胞形态正常,排列有序,并且与正常的乳腺细胞相似。

这种分级表示肿瘤细胞生长缓慢,细胞分化较好,通常表示预后较好。

2. G2级别(中等分级):在这种分级下,肿瘤细胞的形态和
排列相对较不规则,与正常的乳腺细胞相比,细胞的异质性更大。

这种分级表示肿瘤细胞生长中等速度,细胞分化一般,预后相对较好。

3. G3级别(高分级):这是乳腺癌的最高分级。

在这种分级下,肿瘤细胞的形态和排列非常不规则,与正常的乳腺细胞相差很大。

这种分级表示肿瘤细胞生长较快,细胞分化很差,预后相对较差。

这些分级标准通常以组织学家对乳腺癌患者肿瘤标本的观察和分析为基础确定。

高分级的乳腺癌可能需要更积极的治疗,而低分级的乳腺癌可能需要较少的治疗。

分级标准有助于指导乳腺癌的治疗决策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然而,乳腺癌的分级结果
仅作为辅助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一部分,患者的具体治疗方案和预后仍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来确定。

乳腺癌各种分类汇总之二:乳腺癌分子分型

乳腺癌各种分类汇总之二:乳腺癌分子分型

乳腺癌各种分类汇总之二:乳腺癌分子分型上面介绍了乳腺癌病理分类,主要是国内之前的标准,在国际上也有针对乳腺癌的分类,目前最为有代表性的是乳腺癌分子分型。

乳腺癌分子分型目前已经得到了国际的公认,这个诊断结果各国肿瘤医生都会认可。

主要通过对免疫组化的几个核心指标归类作为划分标准,其中最核心的四个指标用于乳腺癌分型: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HER2(表皮生长因子)和Ki-67(表示肿瘤细胞增殖指数)。

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与治疗的关系Luminal A型,在患者圈中俗称“两阳一阴”参考的指标包括,ER阳性、PR阳性、HER2阴性、Ki-67小于14%。

这类患者主要由于体内的激素表达过高,导致的乳腺癌,由于Ki-67的数值较低,表明且癌细胞的分裂增殖能力不强,治疗效果好。

这类患者在所有乳腺癌分型中发病率超过60%,总体五年生存率超过92%,在一些患者群中,很多患者超过了15年。

Luminal B型,这一分型有两种情况一是ER阳性,PR阴性或者低表达、HER2阴性,Ki-67不低于14%,这类患者的治疗相对比较简单,预后也比较好;总体总生存率仅次于Luminal A型。

二是ER阳性,HER2阳性,Ki-67和PR指标不限,此类患者的治疗比较复杂,需要综合使用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具体的靶向药物包括曲妥珠单抗(赫赛汀)、拉帕替尼(泰立沙)。

治疗效果低于HER2过表达型患者。

HER2过表达型参考指标是ER/PR都是阴性,HER2是过表达,也就是免疫组化检查在3个+以上。

这种类型的患者在没有HER2靶向药物之前的治疗效果较差,随着HER2靶向药物赫赛汀、泰立沙的批准,治疗效果明显加强。

在去年12月,我国又批准了帕妥珠单抗,目前还有T-DM1(Kadcyla)的没有获批准。

治疗效果不错。

基底样型,在患者圈中俗称“三阴性”参考指标是ER/PR、HER2都为阴性。

这种患者的比例不高,约不到20%;但却是目前最为难治,易发生复发和转移的乳腺癌亚型,治疗时以化疗为主;目前也有BRCA基因缺陷的患者,可以使用靶向药物治疗。

演示文稿乳腺癌诊断及分子影像学分型课件

演示文稿乳腺癌诊断及分子影像学分型课件

基底细胞样型 (basal-like)
ER- and/or PR-,HER-2 -,CK5/6+
第24页,共27页。
由于基因芯片技术操作过程复杂、费用昂贵,且无统一
标准,很难在临床上广泛开展,目前只局限于实验室, 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操作简单、便于定位,多数医 院均有开展,因此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免疫组织化 学方法。根据雌激素受体( estrogen receptor,ER) 、孕 激素受体( progesteronereceptor,PR) 和HER-2 的检测 结果,将乳腺癌分为4 种分子亚型: luminal A 型、 luminal B 型、HER-2 过表达型和basal-like型。
第25页,共27页。
第26页,共27页。
谢谢
第27页,共27页。
第11页,共27页。
第12页,共27页。
BRCA1
BRCA1 定位于人类17 号染色体q21。 属于抑癌基因,编码抑癌蛋白,对肿瘤生长起负性调
节作用。 BRCA1 突变或缺陷可导致基因结构不稳定,促进细胞
增殖,阻止细胞正常分化,诱发了肿瘤发生。 其突变与30%-45%的家族性乳腺癌 、卵巢癌有关。 典型的BRCA1 相关乳腺癌家族特点有: ( 1) 家族中既有
机会性筛查是妇女个体主动或自愿到提供乳腺筛查的 医疗机构进行相关检查;
群体普查是社区或单位实体有组织地为适龄妇女提供 乳腺筛查。
第5页,共27页。

乳腺X线:是一种经 典的检查手段,是通 过专门的钼靶X线机 摄片进行实现的。乳 腺癌在X线片中病灶表
现形式常见有较规则或 类圆形肿块、不规则或 模糊肿块、毛刺肿块、 透亮环肿块四类。另外 乳腺钼靶对于细小的钙 化敏感度较高,能够早 期发现一些特征性钙化 (如簇状沙粒样钙化 等)。

乳腺癌等级划分标准5类

乳腺癌等级划分标准5类

乳腺癌等级划分标准5类
乳腺癌可以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HER2表达和激素受体状态等因素进行分级,将其分为5类。

以下是乳腺癌等级划分标准的详细介绍:
一、乳腺癌分级标准
1.低分化乳腺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低,组织结构紊乱,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核大而异型,核分裂象丰富,有明显的核深染、核膜不清等特征。

2.中分化乳腺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中等,组织结构较规则,细胞形态基本正常,核分裂象适中。

3.高分化乳腺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高,组织结构规则,细胞形态正常,核分裂象少。

二、乳腺癌大小分级标准
1.T1: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

2.T2:肿瘤直径大于2厘米且小于5厘米。

3.T3:肿瘤直径大于5厘米。

4.T4:肿瘤侵入皮肤或胸壁。

三、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分级标准
1.N0:淋巴结无转移。

2.N1:有淋巴结转移,但转移数量小于3个。

3.N2:淋巴结转移数量为3-9个。

4.N3:淋巴结转移数量大于等于10个。

四、HER2表达分级标准
1.HER2阳性:HER2基因过度表达或扩增,导致HER2蛋白表达增加。

2.HER2阴性:HER2基因正常表达或缺失。

五、激素受体状态分级标准
1.ER阳性:乳腺癌细胞表达雌激素受体。

2.PR阳性:乳腺癌细胞表达孕激素受体。

3.ER/PR阴性:乳腺癌细胞不表达雌孕激素受体。

以上就是乳腺癌等级划分标准的五个方面。

了解这些标准有助于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出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乳腺癌分子分型及治疗选择

乳腺癌分子分型及治疗选择

乳腺癌分子分型及治疗选择传统的肿瘤解剖病理分期(如TNM分期,包括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远处转移情况)对于预测肿瘤的复发转移价值不可低估,是临床上较成熟的风险评估指标。

但由于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肿瘤,其在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生物学行为及治疗反应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传统病理TNM分期相同的患者对临床治疗的反应及预后可能会有很大差别。

近年来,基于DNA微阵列技术和多基因RT-PCR定量检测的方法对乳腺癌进行的分子分型来预测乳腺癌的复发转移风险及其对治疗的反应,目前常将基因芯片技术的分子亚型和免疫组织化学结合起来,临床上通常应用ER、PR、HER-2 及Ki-67可将乳腺癌划分为4类分子亚型(见附表)。

由于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反应和生存截然不同,研究乳腺癌分子标志及分子分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与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比如临床上比较棘手处理的“三阴乳腺癌”(指ER、PR及HER-2均阴性;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的乳腺癌,相当于分子分型的Basal-like型分子表达(特征为基底上皮分子标志物高表达(CK5/6或17,EGFR)以及ER或ER相关基因及HER-2或HER-2相关基因低表达),约占全部乳腺癌的10%~15%。

三阴乳腺癌5年生存率不到15%,临床上往往作为一种预后差的乳腺癌类型代表。

三阴乳腺癌多见于绝经前年轻患者,内脏转移、脑转移几率较高,病理组织学分级较差,多为3级,细胞增殖比例较高,且多伴p53突变,p53、EGFR表达多为阳性,基底细胞标志物CK5/6、CK17也多为阳性。

三阴乳腺癌预后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状况关系不大,复发迅速,1-3年是复发高峰,5年内是死亡高峰,脑转移发生率高,迅速出现远处转移而导致死亡。

“三阴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和曲妥珠单抗(Herceptin)靶向治疗无效,治疗上依靠化疗为主,化疗敏感性差并容易产生耐药。

表:乳腺癌分子亚型的定义和治疗推荐(2011年St.Gallen共识)分子亚型定义治疗类型注释Luminal (管腔或激素受体阳性)A型ER和(或)PR阳性HER-2阴性Ki-67低表达(小于14%)单纯内分泌治疗Ki-67染色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病学
乳腺癌是女性排名第一的常见恶
性肿瘤。2011年美国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杂 志(2010年影响因子94.262)公布 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美国2011 年预计将有230480例女性罹患乳 腺癌,占女性新发恶性肿瘤的 30%,排名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 第一位。在我国北京、上海、天 津等大城市的统计显示乳腺癌同 样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ER- and/or PR-,HER-2 -,CK5/6+
由于基因芯片技术操作过程复杂、费用昂贵,且
无统一标准,很难在临床上广泛开展,目前只局 限于实验室,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操作简单、便 于定位,多数医院均有开展,因此目前临床上主 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根据雌激素受体 ( estrogen receptor,ER) 、孕激素受体 ( progesteronereceptor,PR) 和HER-2 的检测结果, 将乳腺癌分为4 种分子亚型: luminal A 型、 luminal B 型、HER-2 过表达型和basal-like型。
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核磁检查是软组织分辨率最高的
影像检查手段,较X线和B超有很多优势,如:对多中 心性病灶的诊断可靠;敏感性、特异性均达90%以上。 可作为乳腺X线检查、乳腺临床体检或乳腺超声检查 发现的疑似病例的补充检查措施。 可与乳腺X线联合用于某些乳腺癌高危人群的乳腺癌 筛查。
乳腺B超:B超扫描能够鉴别
乳腺的囊性与实性病变。乳 腺癌B超扫描多表现为形态不 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的低 回声肿块,彩色超声可显示 肿块内部及周边的血流信号。 目前,国际公认乳腺钼靶X线 摄像是最有效的乳腺普查手 段。但是钼靶X线摄像诊断乳 腺疾病的准确性会受乳腺致 密程度影响。年轻女性因为 腺体致密、纤维组织丰富, 常表现为整个乳房呈致密性 阴影,缺乏层次对比。因此 35岁以下的年轻女性,可将 乳房B超当成首选的普查方法。 另外,B超扫描对观察腋窝淋 巴结方面具有优势。
节作用。 BRCA1 突变或缺陷可导致基因结构不稳定,促进细胞 增殖,阻止细胞正常分化,诱发了肿瘤发生。 其突变与30%-45%的家族性乳腺癌 、卵巢癌有关。 典型的BRCA1 相关乳腺癌家族特点有: ( 1) 家族中既有 多名乳腺癌( 至少3 名) ,又有卵巢癌患者( 至少1 名) , 但没有男性乳腺癌患者; ( 2) 癌症的发病年龄往往比较 低( 一般小于45 岁) 。
免疫组化
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
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 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 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 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immunohistochemistry,IHC)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immunocytochemistry)。
和群体普查(mass screening)2种。
机会性筛查是妇女个体主动或自愿到提供乳腺筛查的
医疗机构进行相关检查;
群体普查是社区或单位实体有组织地为适龄妇女提供
乳腺筛查。
乳腺X线:是一种经 典的检查手段,是 通过专门的钼靶X线 机摄片进行实现的。 乳腺癌在X线片中病 灶表现形式常见有 较规则或类圆形肿 块、不规则或模糊 肿块、毛刺肿块、 透亮环肿块四类。 另外乳腺钼靶对于 细小的钙化敏感度 较高,能够早期发 现一些特征性 ⑴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者。 ⑵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
位癌患者。 ⑶既往行胸部放疗的淋巴瘤患者。
乳腺癌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ER、PR HER-2 VEGFR P53 BRCA1/BRCA2
BRCA1
BRCA1 定位于人类17 号染色体q21。 属于抑癌基因,编码抑癌蛋白,对肿瘤生长起负性调
分型
腔型A (luminal A) 腔型B (luminal B) HER-2 过表达型 正常乳腺样型 (normal breast-like) 基底细胞样型 (basal-like)
分子表达
ER+ and/or PR+,HER-2 ER+ and/or PR+,HER-2 + ER- , PR-,HER-2 +
乳腺癌的高危因素
乳腺癌家族史; 乳腺良性肿瘤史; 未育; 第一胎足月妊娠> 30 岁; 月经初潮< 12 岁或绝经> 55 岁; 进食过量动物来源食物; 绝经后超重; 长期应用雌激素。
关于乳腺癌的筛查
筛查分为机会性筛查( o p p o r t u n i s t i c screening)
BRCA2
BRCA2 定位于13 号染色体q12。 目前,BRCA2 的确切功能尚不清楚,仅知道BRCA2能
够与断裂的DNA 结合, 通过同源重组的过程进行 DNA“双链”断裂的修复。 在男性乳腺癌家族中,BRCA2 突变率高达80% , BRCA2 基因突变携带者发生前列腺癌、喉癌、胰腺癌等一些 癌瘤危险性增加。
乳腺癌发病的年龄分布在东西方国家有所不同, 在高发区如北欧、北美等国家,乳腺癌从20岁左 右开始出现,在绝经期即45-50岁之前保持快速上
升势头,大约年龄每增长10-20岁发病率上升1倍, 绝经期后上升相对缓慢,75-85岁达到最高。而在 亚洲等低发地区,乳腺癌的发病率在绝经后会略 下降,一般乳腺癌的发病高峰在45-55岁之间,亚 洲人移居西方国家后仍保持这种年龄分布特征。
大体原理
ER (IHC,SP法)
PR(IHC,SP法)
Ki67 (IHC)
关于HER-2的检测
FISH 原理
乳腺癌的分子分型
肿瘤分子分型最早是在1999 年由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
提出,通过综合的分子分析技术使肿瘤的分类基础由 形态学转向以分子特征为基础的新的肿瘤分类系统。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Perou 等在2000 年最先报道了乳腺 癌的分子分型,包括: 管腔型( luminal subtype) 、基 底细胞样型( basal-like subtype)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 体2过表达型( HER-2 over-expression subtype) 和正常 乳腺样型( normal breast-like subtype) 。 Sorlie 等又将管腔型分为A 型和B 型/C 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