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以至向牧业地区推进,由于萨赫勒地区所处的位置可以断定,越往北气候越干旱,越不利于发展旱作农业.若在这些沙区边缘发展旱作农业,在缺少防护林的情况下,土壤极易遭受风蚀,形成流沙.
解析答案
答案 名称:甲为黄土塬、乙为黄土梁、丙为黄土峁。演变过程:由于黄土结构疏松,加之黄土高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雨主要集中在7、8、9月,多暴雨,易于形成冲沟,原始地表被破坏,形成黄土塬;黄土塬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原有的及新形成的冲沟进一步发展、深切、变宽,顶部面积减小,变为长条形的黄土梁;黄土梁被后来形成的沟壑横向切割,逐渐破碎,演变为黄土峁。
P17活动
天山中部降水量随高度的变化
问题:降水量最多的出现在 坡,海拔约为 米。北坡降水与南坡降水有何差异?
2000米
北
北坡位于迎风坡,水汽主要来源于大西洋和北冰洋。
北坡降水多
荒漠化
人为因素
人口激增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西北地区
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
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
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
沙化
(1)许多村庄、交通线、水库等受到风沙的威胁。(2)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3)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4)使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
荒漠化的
危害与治理
全球性行动
防治方针
防治措施
荒漠化的危害
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
2.“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必修3练习题: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选择题1.下列不能用以指示荒漠化迹象的是()A.气候干旱少雨 B.地表反射率增加 C.生物生产力下降 D.土壤紧实度增加2.我国西北地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原因是()①远离海洋,身居内陆②高原山地阻挡,水汽难以到达③受高压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④植被破坏严重,蒸发作用强烈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西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是()A.以山地、盆地为主,三山夹两盆B.东部是高原,西部是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C.贺兰山是最高大的山脉,南北走向且位于中部D.内蒙古高原跨半干旱、干旱区,横贯本区东西4.下列关于西北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本区自东向西降水递减是因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B.干旱是本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C.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沙质土壤D.塔里木盆地多属于干旱和极端干旱区,分布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5.关于西北地区的绿洲农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灌溉水源充足 B.呈带状分布C.本区的宁夏平原是我国商品粮食基地之一 D.本区盛产温带水果6.2001年3月我国以楼兰古城及罗布泊的考古和科学考察表明()A.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过B.荒漠化完全是有战争、瘟疫等人为原因造成的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D.荒漠化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7—8题。
7.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A.过度开采地下水而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植物不能生存C.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8.荒漠化的治理不仅是科学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因此治沙战略应A.以工程措施为核心 B.以消除贫困为核心C.以生物工程为核心 D.以跨流域调水为核心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回答25~27题9.对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B、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C、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纬度地域分异规律D、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主,径流年际变化大10.图中A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北冰洋④印度洋A、①③B、②④C、①②D、②③11.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最有利的自然区位条件是A、光照B、水源C、地形D、土壤右图是我国某盆地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练习含解析3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考点1荒漠化的含义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不同,使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不同。
据此完成1~3题.1.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主要表现为()A.沙漠化B.石漠化C.盐渍化D.寒漠化答案A解析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沙漠广布,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沙漠化。
2.下列地区中,土壤次生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四川盆地答案B解析降水少,蒸发旺盛,再加上人类不合理灌溉,易出现次生盐渍化。
我国华北地区降水较少,蒸发旺盛,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B项正确;东北平原蒸发较少,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地区降水量大,不易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A、C、D三项错误.3.下列地区中,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是()A.云贵高原B.江南丘陵C.内蒙古高原D.青藏高原答案A解析云贵高原地区石灰岩广布,多喀斯特地貌,土层浅薄,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地表土层流失,导致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是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考点2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新疆荒漠化问题突出。
据此完成1~3题.1.新疆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干旱,其成因是()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③植被稀少④山地、高原对水汽具有阻隔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D解析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四周的山地、高原对海洋水汽具有阻隔作用;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植被稀少是干旱的表现。
2.新疆荒漠化形成的物质条件是()A.气候干旱少雨B.地面疏松,多沙质沉积物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D.地表水贫乏,流水作用微弱答案B解析新疆气候干旱,地表物质松散,多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提供了物质条件,故B项正确。
3.荒漠化形成的基本条件是()A.草原、荒漠为主的植被B.干旱的气候C.疏松的沙质沉积物D.气候变异答案B解析干旱的气候条件是荒漠化形成的基本条件。
考点3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希拉穆仁草原,位居包头市达茂旗的东南部,是蜚声海内外的旅游避暑胜地.多年来,草原地区土地沙化严重.据此完成1~2题.1.希拉穆仁草原土地沙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①过度开垦②过度放牧③旅游开发④过度樵采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D解析草原地区主要农业生产类型为畜牧业,过度放牧造成土地沙化;据材料可知,该地是旅游避暑胜地,旅游开发也会造成土地沙化。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Geography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 行政范围: 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
Geography
2.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地理 身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位置
Geography
地形 以高原、盆地为主,周围有高大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进入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降水稀少,蒸发 强,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季。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温、降 水变率大 持续干旱
多雨年
抑制风沙活动
小结:
加剧荒漠化进程
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
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Geography
干旱的气候特征 + 气候异常
?
Geography
0.7%工程施工
9.6%
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源利用不当
32.7%
26.9%
过度农垦 过度樵采
30.1%
中国荒漠化问题区域分布示意图
Geography
土地沙漠化
发生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次生盐渍化
主要发生在华北平原地区
石质荒漠化
主要发生在西南喀斯特地区
二、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Geography
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
1.西北地区的范围
经纬度范围: 大部分位于73°E至123°E, 37°N至50°N 自然界线:
荒
漠 化
形成原因 人为原因 本质 表现形式 类型
土地退化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石质荒漠化
Geography 石灰岩地区水土流失,致使岩石 裸露,土地生产力极低
2011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二、综合题
8.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
境内。下图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 问 题。
(1)该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
西北干旱与半干旱
区。
解析:由材料中信息“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可知,弱水
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条内陆河,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
(2)弱水年总径流量为43亿立方米,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径流量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较丰富的冰雪融水补给 解析:水水量较为丰富的原因是祁连山冰雪面积广,冰雪融水 量大。
)
解析:图示区域城镇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用水不当,植被 破坏等,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严重。 答案:B
探究二:我国荒漠化的成因及治理
读影响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的因素统计图,回答问题。
(1)图中显示导致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的各因素中,影响程
度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度放牧 城市交通建设
命题视角
考查目标:荒漠化的分布、成因及治理
【例】 结合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在2008年1月24日于北京
召开的防治荒漠化国际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说,全国已有20%的 荒漠化土地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 材料二
(1)A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主体位于 内蒙古自治区 (
省区),从自然区来看,该山脉以东是
绿洲农业为 主
过度樵采,破坏固定沙丘 的植被,造成沙丘活化
内陆河流和 山麓冲积扇 地区
城镇、工矿 区、交通线 附近
荒漠化的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地形 位置
西北 地区
山脉和盆地 相间分布
湿润气流 难进入
干旱
山岭重重 阻隔
②自然环境的经度差异
②自然环境的经度差异
西部
东部
降水 少
以下 200mm以上
多
海陆位置 距海远
近
载畜量 小
大
自然景观 沙漠、戈壁 荒漠草原、草原
干旱地区
干旱和极端干 旱地区
半干旱地区
农业特色 绿洲农牧业 草原牧业、灌溉农业
A、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 B、大风日数多,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 C、河流水量大,流水作用显著 D、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形成大片戈壁和
沙漠
b工程措施——流沙地区——设置沙障
宁夏毛乌素沙地草方格固沙
一方面增加 地表粗糙度 削减风力; 另一方面截 流水分,提 高沙层含水 量,有利于 固沙植被生 存。
设置沙障——草方格
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现有林地——作为防护林 绿洲边缘的灌草地带——发展林业、牧业 已荒漠化的地方——退耕还林、还牧
严重破 坏草场
过度樵采
加速荒 漠化
樵采天 然植被
破坏固 沙植物
过 短期的经 度 济利益
放
超载
牧
放牧
草场载蓄 量降低
土地 沙化
加速草原退化、 沙化过程
牧草生长 能力、土壤
结构破坏
过度开垦
• 1、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区 • 2、绿洲地区
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 人口和农业规模
次生盐渍化
灌溉不当
蒸发旺盛
⑤控制人口
5.我国治理沙漠成功的措施和经验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共34张PPT)(推荐课件)

沙障一般由柴草或作物秸秆做成 网状(方格)沙障
设置沙障——草方格
沙坡头位于宁夏中卫县境内,当地多流动沙丘。人们 为了保护包兰铁路不受腾格里沙漠的侵袭,在沿线设 置沙障。
40%
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 天津、北京、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
1、改善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 C )
D 原因有( )
①距海远,得不到充足的水汽 ②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④纬度位置高,得不到丰富的光照条件 A. ①② B.②④ C. ③④ D.①③
9、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 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
直接经济损失大540多亿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防治
2.1荒漠化的防治 ——以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防治
思考: 1、荒漠化的概念(分布区、实质、成因、 表现形式); 2、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类型、 特点、植被、水文; 3、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荒漠化的原因; 4、荒漠化的防治(内容、原则、措施); 5、案例: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防
C、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治
2、防治原则:
A、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B、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3、有效措施和治理重点:
重点: 治理已遭沙丘入侵、 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有效措施: 恢复天然植被
沙枣
胡杨
柽柳
锦鸡
木麻黄
狼尾草
4、对策、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1、干旱的气候 Nhomakorabea使生态脆弱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习题及答案

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基础题组20世纪70年代以前孔雀河流域胡杨林郁郁葱葱,而目前却有上百万亩胡杨林枯死。
下图为“新疆孔雀河下游枯死的胡杨林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该地目前胡杨林大片枯死的主要原因有( )①土地退化②降水稀少③过度开垦④不合理用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改善该地胡杨林生长环境的措施有( )①退耕还草还林②统筹安排流域用水量③实施人工降雨④人口迁移至上游地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沙产业是指积极利用沙漠、戈壁的土地和景观资源,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变“沙害”为“沙利”, 向沙漠要效益的新兴产业。
下图是宁夏沙坡头地区草方格沙障景观图。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3.(2017云南曲靖一中月考)构筑草方格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①保护铁路线②削减风力③改变气候类型④增加旅游景观⑤提高沙层含水量A.②③⑤B.①②③C.①②⑤D.①④⑤4.(2017云南曲靖一中月考)下列不适合在该地区发展的沙产业是( )A.建材产业B.沙漠旅游休闲业C.光伏发电产业D.沙生中药材产业下表反映了兰陵溪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特征。
该流域4—10月的降水量为924.6 mm, 占全年降水量的84%。
[注:地表径流系数指的是同一时间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mm)与降水量(mm) 的比值,用小数或百分比表示。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2017安徽宣城调研二)该流域最有可能位于( )A.长江三峡B.大兴安岭C.长江三角洲D.太行山区6.(2017安徽宣城调研二)下列四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水土保持效果最好的是( )A.茶园B.柑橘C.板栗D.乔木林提升题组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超过了临界水位和强烈的自然蒸发作用,使得含有盐分的地下水沿土壤毛细管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滞留在土壤表层。
随着地上生物量的增加(绿色覆盖的密度增加),土壤表层的可溶性盐分逐渐减小。
下图为甘肃秦王川地区不同绿色覆盖下土壤盐分垂直分布示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能源
的途径
e.控制人口增长
利 于 防 治 荒 漠 化
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人口素质
建立人口、 资源、环境 协调发展的生 态系统
胡杨
沙拐枣
猪毛菜
干刺
七、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现状
次生盐渍化
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 的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多发生在气候干旱、 蒸发量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在我国 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因受人为不合理灌溉 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 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
红漠化
多雨年
降水变率大
持续干旱
抑制风沙活动
加剧荒漠化进程
小结: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 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四、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荒漠化的发展过程 自然条件
分 散 的 土 地 退 化
最终连接
人类活动
加剧加 速发展
荒 漠 般 景 观
2、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人口压力
2)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回顾)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划分依据: 800mm以上 ——湿润区 400~800mm ——半湿润区 200~400mm ——半干旱区 200mm以下 ——干旱区
秦岭—淮河
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降水递减贺兰山以西 降 水 少 小 沙漠、戈壁 干 旱 以下200mm以上
草原上挖发菜
(2)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沙质土壤极易遭受风蚀,土壤肥力下降,作物产量减少,牧民便弃 耕;弃耕地上植被难以恢复,在风蚀中变成流沙地.
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绿洲地区
读图观察:
现代绿洲和废弃绿洲分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使植被生长衰退,导致荒漠化
水资源利用不 当
西北地区的沙漠化、江南丘陵红漠化、
云贵高原石漠化、华北平原盐碱化
西
北
地
区
华 北 平 原
云贵高原
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是指单纯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 漠化。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另外在 藏北高原、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北部也 有较大面积分布
石质荒漠化
石质荒漠化是指在原来的岩石地带的植物被破坏, 可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最终成为岩石裸露的地 表,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石质荒漠化在我国西南喀 斯特地貌区(贵州、云南、广西)表现尤为明显。
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地段
(二)具体措施 a.合理利用水资源 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
生物 措施
绿 洲 地 区
外围沙漠边缘 前沿地带 内部
封沙育草 营造防沙林带 农田防护林网
缺 工程 水 措施 源 地 区
流沙地区
设置沙障工程
半固定沙包
沙丘上生长着荒漠植物。这些植物基本上是旱生的、 叶退化的小乔木、灌木或半灌木。它们以各种不同的生理 、生态机制适应干荒漠严酷的生境条件。
贺兰山以东 多 大
载 畜 量 自然景观 干湿状况
农业特色
荒漠草原、草原
半干旱 草原畜牧业、 灌溉农业
绿洲农牧业
(山地降水、冰雪融水)
问题探究:
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是什么? 每逢干旱,西北绿洲地区的人们不盼阴天 盼晴天,这是为什么? 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 高山冰雪融水是西北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 晴天,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冰雪融水多,
返回
三 山
b.气候: 干旱
位 置
深居内陆
水汽难以到达
干 旱
地 形
山地、高原阻隔
问题探究: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成因和撒哈拉 沙漠气候干旱的成因是否一样?
不一样 我国西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距海遥 远,再加上重重山岭阻隔,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气候干旱。 撒哈拉沙漠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 高气压或信风控制,气候干旱。
地表水缺乏,河流少 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 大风天多,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
三、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1.干旱的气候 ——潜在因素
干旱 的气候
基本条件 物质基础
植被稀少,平地多沙质 沉积物(物质疏松)
动力条件
大风日数 多,且集中在 冬、春两季
物理风化和风力强
戈壁与沙漠
三、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2.气候异常
温带大陆性气候
缺 工程 水 措施 源 地 区
流沙地区
设置沙障工程
c.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现有林地 绿洲边缘的 灌草林带 已荒漠化的地方 作为防护林 发展林业、牧业
退耕还林 退耕还牧
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d.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 营造薪炭林 开源 新建沼气池 利用风能、太阳能 节流 推广省柴灶
六、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一) 荒漠化的防治可以概括为:
“三项内容、两条原则和一个重点”
1.荒漠化防治的“三项内容”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沙漠(荒漠) 过度带 农耕(牧)区
2.“两条原则”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3.“一个重点”
呼伦贝尔、锡林郭勒
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斑点状土地荒漠化
月均温230C以上,最高达 330C,说明其全年高温, 蒸发量大;
其降水量不足500mm,且 集中在7、8月份
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地荒 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是: ①全年高温、蒸发量大 ②降水少并且集中
五、荒漠化的危害
• • • • • 危害:对以下四方面的危害: 1、农业生产(流动沙丘淹没农田) 2、村镇、交通、水库、灌渠(流动沙丘淹没) 3、生态环境(沙尘暴频发) 4、植被和地表形态(引发饥荒)
(二)具体措施 a.合理利用水资源 海陆 西 位置
东
改善灌溉技术
干旱内陆区 牧区草原 农作区
合理分配河 流水资源 少
减少水井数量
推广节水农业
降水量 多
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
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
生物 措施
绿 洲 地 区
外围沙漠边缘 前沿地带 内部
封沙育草 营造防沙林带 农田防护林网
干 旱 为 主 的 自 然 特 征
位置: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
一线以北(相对位置) 欧大陆内部(海陆位置)
地形:东部:内蒙古高原(辽阔坦荡) 西部:山脉盆地相间分布(三山夹两盆) 气候:深居内陆 干旱 山岭阻隔 植被:草原、 荒漠为主 生态环 境: 脆弱
东部:草原 西部:沙漠、戈壁 荒漠化的 潜在威胁
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人为因素 过度樵采
典型地区
能源缺乏地区
半干旱草原牧 区,干旱绿洲 边缘
主要危害
植被遭到破坏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 沙化进程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农恳区周围及荒 漠绿洲
使土壤风蚀沙化及 次生盐渍化
(1)过度樵采
新疆的一个薪柴市场
在西北农村地区,由于缺乏能源,人们樵采天然植被作燃料;另外,有的地方为增 加经济收入,大量采挖药材、发菜等,更严重破坏草场。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广水市文华高级中学 万俊宏
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 生态破坏
工业三废(废水、 废气、废渣) 光、噪声、电磁波、 辐射等 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森林面积减少 生物多样性锐减
不同区域,主要的生态问题是不同的(区域性)
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具体主要 环节和程序如下图:
明确区域地理位置和范围 分析存在的环境问题的潜在因素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 为主的地区,当地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 山,土地丧失了生产力,所以被称为红漠化。
“地球的癌症”
目前世界约¼ 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 胁。荒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荒漠化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二、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
西北地区的范围
a. 自然界线: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b.行政范围: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 c.气候区:非季风区(年降水量<400mm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2.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a.地形 贺兰山为界,东部为高原,西部为高大的
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
两 盆
新疆“三山夹两盆”
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 自然 原因
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重点分析人为因素)
人为 原因 制定综合治理的措施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的概念
• 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 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 原因:它是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异)与人为因素 (如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 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 形式有: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 由于耕作技术落后, 灌溉措施不当,加 上干旱气候条件下 蒸发旺盛,盐分极 易在地表聚集,出 现另一种荒漠化现 象——次生盐渍化。
根本原因
人口激增的压力
主要 原因
人类活动不当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用水不当
直 接 原 因
荒漠化
潜在原因
气候干旱、半干旱的严酷性
阅读(课本P19)
半干旱草原区(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井泉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