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知识点梳理与训练试题-声现象教程

合集下载

2014年中考物理 第2讲 声现象复习专用课件

2014年中考物理 第2讲 声现象复习专用课件

解析:老师的讲课声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A选项错
误;声音传播的介质是空气,B选项正确;音量旋钮调 节的是声音的响度,C选项错误;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 程中减弱噪声,D选项错误. 答案:B
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越洪亮,在空气中传播得越快

B.超声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C.女生发出的声音比男生发出的声音传播得快 D.声波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声,C选项不符合题意;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
弱噪声,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B
13.(2013· 资阳)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2.音调是指声音的_____ 高低 ,音调由发声体的_____ 频率 来决定.
决定,还与距离_______ 发声体 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
___ 大 ;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___. 小
4.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相同,也能
分辨它们,这是因为它们的_____ 音色 不同.不同发声体的
答案:C
5. 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 有禁止鸣喇叭的标志(如图所示).这种控制噪声的方 法是( ) A.防止噪声产生
B.阻断噪声的传播
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D.采用了上述三种方法
解析:噪声的防止有三种方法:①在声源处,②在传 这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本题应选A. 答案:A
综上所述,故选B.
答案:B
例 5(2013· 威海 ) 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
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
制噪声的是( )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2014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声音现象

2014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声音现象

第一单元声现象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_m/s合1_224_km/h,在真空中不能传播.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_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_m.5.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了声音.考点二声音的特性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音调: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 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3.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20_Hz~20_000_Hz,低于20 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 000 Hz的叫超声波.4.响度: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5.音色: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6.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考点三声的利用1.声可以传递信息.(1)回声定位:利用声呐可探测海洋深度、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等.(2)利用超声波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B超.2.声可以传播能量.(1)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引起的强烈振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2)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结石.考点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_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_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_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_dB.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1.(2013·深圳中考)“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C.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米/秒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解析:选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该选项说法正确;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B选项说法不正确;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C选项说法不正确;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响度很大,和振幅有关,D选项说法不正确.(2013·龙岩中考)201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歌手们美妙的“高音”、“低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中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振幅【审题指导】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解析】选A.歌手们美妙的“高音”、“低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高”“低”指声音的音调高低不同,是各选手的声带振动快慢不同所致.(2012·南京中考)噪声是由发声体的_____产生的.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噪声也是一种能源,最近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T恤衫,它能在噪声环境下发电,把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为随身携带的小电器及时充电.【审题指导】(1)从物理学角度来说,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等的一切声音,都是噪声;(3)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4)噪声也是一种能源,利用能量的转化可以将声能转化为电能.【解析】振动声源处声电一切声音都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说噪声也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噪声也是一种能源,一种T恤衫,它能在噪声环境下发电,把声能转化为电能,为随身携带的小电器及时充电.【错误案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不一定大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B.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C.声音在不同温度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不同,温度越高,声速越大D.计算打雷处距我们有多远时,要用空气中的声速乘以从看到闪电到听到雷声时间间隔的一半【正确分析】并不是所有固体传声的速度一定大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A对;经实验研究液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快,B对;声速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C对.故选D.2.审题不清,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混淆【错误案例】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喳”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正确分析】选C.我们分别能听到雨伞上的“嗒嗒”声、树枝上小鸟的“唧喳”声、小溪边“哗哗”的流水声,这都是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结果;而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则说明水(液体)能传播声音.1.(2013·泰州中考)将钢锯条以如图所示方式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锯条由于______而发出声音.改变钢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再次拨动、发出声音的______会改变(选填“响度”或“音调”).2.(2013·锦州)“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琴声是通过______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________减弱噪声.3.(2012·随州中考)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不能在液体中传播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与温度无关C.音调是由振动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D.超声波不是声波4.(2012·凉州中考)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中.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震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C.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音,主要是通过音调辨别D.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5.(2013·黑河中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种草,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D.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6.(2013·长沙中考)长沙橘子洲头是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到周末的夜晚,橘子洲的上空就会燃起璀璨夺目的烟花.这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同时为长沙休闲旅游增添了一张新的名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燃放礼花时,我们是先看到礼花后听到声音B.礼花爆炸时,内能和机械能没有相互转化C.礼花爆炸时,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响声,是因为其音调高D.礼花爆炸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爆炸而产生的,与振动无关7.(2013·衡阳中考)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8.(2013·扬州中考)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A.不能传播声音B.吸收了声波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9.(2013·日照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宇航员能在太空中对话,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声音的响度C.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超声波传递的信息第一单元声现象答案:1:振动音调2:音调空气声源处3:C.4:B. 5:D.6:A. 7:C. 8:D. 9:D.。

201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二章声现象

201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二章声现象
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除跟发声体发声时的响度 有关外;还跟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 ★应用举例:高声交谈,低声说话,万籁俱静,鼓 声震天,调节音量,轻手轻脚
返回目录
中考考点清单
(3)音色:声音的品质 ★影响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发声体的发 声方式 2.频率、超声波和次声波 (1)频率及其单位 频率:每秒内物体① 振动 的次数. 频率的单位为② 赫兹 ,简称③ 赫 ,符号为Hz. (2)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 Hz到 20 000 Hz. (3)超声波:人们把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叫做超 声波. (4)次声波:人们把频率低于20 Hz的声叫做次声波.
第二章 声现象
课标解读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考点二 声音的特性 考点三 声的利用 考点四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常考类型剖析
课标解读(2011修订版)
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 用.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返回目录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二 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个要素是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 ★影响因素:发声体的频率,频率越大,则音调 越高;频率越小,则音调越低 ★应用举例:男低音、声音低沉,女高音、声音 尖细;拉二胡时,用手按住不同的琴弦
返回目录
中考考点清单
(2)响度:声音的强弱,常用分贝(dB)表示
★影响因素:发声体的振幅,振幅越大,则响度 越大;振幅越小,则响度越小
返回目录
中考考点清单
3.声速
(1)声速
声音传播的⑤ 快慢 ,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 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快慢不同, 一般来说,声音在⑥ 固体 中传播最快,在 ⑦ 液体 中传播较快,在⑧气体 中最慢.声速的大小 跟⑨介质的种类 有关,还跟⑩ 介质的温度 有关,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11 340 m/s.

2014中考物理复习方案 第2课时 声现象课件(包考解读+考点聚焦+包考探究+以2013年真题为例)

2014中考物理复习方案 第2课时 声现象课件(包考解读+考点聚焦+包考探究+以2013年真题为例)

2013
单选第1题
考点聚焦 包考探究
2

声音的产生及特性、 噪声及其防治 声音的产生及特性 声音的产生及传播
包考解读
第2课时┃声现象
2014年中考可能会以声音的特性及噪声防治为主 来命题,题目较容易;本知识点的考查常以生活中 预测 的现象、事件为背景,体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 2014 用,故对生活现象应予以关注。预计此部分考查仍 会出现在第1题
包考探究
包考解读
考点聚焦
第2课时┃声现象
日常 描述
相关 说明
①俗称音量的 ①俗称声音的 “闻其声知 “大”、“小”; “粗”、“细”; 其人”、 ②“震耳欲 ②同一音阶中的 “区分乐器” 聋”、“引吭高 1、2、3、4、5、6、 都是利用音 歌”、“声音洪 7音调逐个升高 色这一特性 亮”均指响度大 频率 来表示,单位是 ①物体振动的快慢用________ 赫兹( Hz) ________ 。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 20Hz 的次声波,高于 20000Hz 低于________ ________的超声波, 人耳都不能听见; ②音调变高,响度不一定变大;音色只与发声体 本身有关,不受音调、响度的影响
图2-3
包考解读 考点聚焦 包考探究
第2课时┃声现象
2.控制变量法在声现象中的应用 当一个物理量与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有关时,控制其 他量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量,依次分别研究这个物理量 与这些因素的关系,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如研究音调 与吸管长短的关系时,要控制吹管的力的大小不变。
包考解读
考点聚焦
介质 ,一切固体、液体、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 条件 真空 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________ 不能传声 传播 波 的形式向周围传播, 声音在介质中以________ 形式 声波 称为________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的障碍物而被 反射 回来,形成回声 ________ 温度 种类 及________ 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________ 有 关。①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 影响 气体 传声最慢,________ 固体 传声 般情况下,________ 因素 最快;②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 ________ 回声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知识点及习题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知识点及习题

声现象复习题 基本知识整理: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 ,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

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运动会上进行百M 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2014中考物理总复习全套PPT课件(北师大版共34课时)之专题复习26-34课时

2014中考物理总复习全套PPT课件(北师大版共34课时)之专题复习26-34课时
专题一 声现象和光现象 专题二 简单电路与欧姆定律 专题三 电功 电功率 电 热 专题四 电学综合 专题五 运动和力 专题六 密度 压强 浮力 专题七 简单机械 功和机 械能 专题八 力学综合 专题九 热学
专题一┃ Leabharlann 现象与光现象专题一┃ 要点聚焦
要点聚焦
要点一 声现象的实验探究 探究课题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传播
倒立、缩小、实 像,成像在视网膜 凸 后,用________ 透 镜矫正
专题一┃ 要点聚焦
光学作图注意事项 ①光的反射、折射作图也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作图时需注意法线 和反向延长线要用虚线画出,光线要标箭头且定向准确,法线与镜 面或界面垂直。 ②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作图是中考命题的又一热点,利用特殊光 线作图可以画出凸透镜成像光路图,帮助记忆凸透镜成像规律,具 体如下:
A.L1灯丝断了
C.L2灯丝断了
B.L1短路
D.L2短路 图TZ2-3
专题二┃ 要点聚焦
[解析] 分析题图知,两灯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灯L1两 端电压;由题意知,发生故障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说明电路中出现了断 路,电压表的示数为零,说明干路断开,可能是L2灯丝断了,故选C。 两种方法找断点
专题一┃ 要点聚焦
探究课题 实验示意 图 ①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音 叉发声响度不同,小球被弹起 的高度不同; ②将发声响度不同的同一音叉 放入水中,水面水花溅起高度 不同; ③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鼓 声响度不同,纸片跳起高度不 同 响度与________有关,且振 振幅 ________ 幅越大,响度越 大 ①将同一把尺子按在桌边,拨 动尺子,使其发声,保持其振 幅不变,不断改变伸出桌边的 长度,可听到声音音调改变; ②在木棒一端绑上棉花并蘸水, 将其放入吸管,吹吸管一端使 其发声,推拉木棒,音调改变; ③用力吹一细管,并将其不 断剪短,音调改变 音调与________有关,且频 频率 ________ 率越高,音调越 高 响度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声现象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声现象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源:振动的发声物体。

2.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鞭炮爆炸、气球爆炸、雷声、笛子声等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传播: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多数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v气<v液<v固。

4.声速: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5.听觉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播)→听觉神经传递信号→大脑产生听觉。

6.骨传导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演员进行《千手观音》的排练、贝多芬听钢琴声、使用助听器听声音都利用了骨传导。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①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频率的符号为f,单位为Hz。

1Hz的物理意义:物体在1s内振动1次。

②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频率。

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越高。

③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

④超声波是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低于20Hz的声音。

这两种声人都听不到。

蝙蝠、海豚能发出超声波。

海豚、猫、狗能听到超声波,狗还能听到次声波。

⑤演示实验: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设计实验】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

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现象】在使用同种材料的情况下,伸出桌边越短,音调越高;伸出桌面越长,音调越高。

【结论】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着音调的高低。

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越高。

【注意】a. 使钢尺两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b. 不要听桌面被拍打的声音。

2014年中考物理单元复习之一《声现象》

2014年中考物理单元复习之一《声现象》

赣考解读
考点聚焦
赣考探究
第1课时┃ 声现象
类型四 声的利用
例 6 法国医生雷奈克正为病人 看病而犯愁的时候,他看到窗外有 小朋友在玩跷跷板,当一头的小朋 友拍打跷跷板,这拍打声却能传到 另一头,这使他得到了很大启发, 他就用了根木棒,中间钻了孔,底 部削成漏斗状,就这样最早的听诊 器产生了(如图 1-3 所示)。听诊器 传递信息 运用了声音____________( 选填 “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 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听诊器传送到医生的耳朵, 这样可以提高声 响度 选填“音调”或“响度”)。 音到达人耳的________(
赣考解读 考点聚焦 赣考探究
第1课时┃ 声现象
类型三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例 5 阅读以下笑话,并从声学角度评价房客。 房客:楼上那些人真莫名其妙,半夜两点钟疯狂地敲 我房门。 房东:是吗?他们把你吵醒了吗? 房客:没有,当时我正练习吹喇叭。
答案 房客自己制造了噪声,却不觉得。
解析
吹喇叭和敲门都属于制造噪声。
噪声主要来源于工业、交通和生活
赣考解读
考点聚焦
赣考探究
第1课时┃ 声现象
等级划分
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人们以______ 符号是_____ dB 。0 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 声音;________dB 30~40 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________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不能 50 超过________dB ;长期生活在________dB 以 70 90 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第1课时┃ 声现象
①物体振动的快慢用_____ 。 赫兹(Hz) 频率来表示,单位是_________ 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低于________ 20Hz 的 相关 20000Hz 的超声波,人耳都不能听见; 次声波,高于________ 说明 ②音调变高,响度不一定变大;音色只与发声体本身有 关,不受音调、响度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知识点梳理与训练试题--声现象要点辨析1 .声音产生的条件( l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其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就分别是由气体、液体、固体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2 )有很多同学误认为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的是嘴,蚊子的嗡嗡声也是靠嘴,实质上它们是翅膀振动产生的.( 3 )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传播并存在.2 .声音传播的条件( l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靠无线电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2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例如:某人在一根较长的有水的自来水管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人在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声音?对于这类问题,一般同学认为可以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为自来水管传来的,第二次为水传来的,实际上还有第三次,是由空气传来的.( 3 )声音在空气中(15℃)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应该作为常数记住,平常我们讲的音速,指的就是此值大小.3 .对发声的理解( l )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正在振动,但是物体正在振动,人们未必一定能听到.只有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即20 一200000次/秒)才能被人耳感受,引起听觉.( 2 )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但是声音会在介质中传播一段时间,稍后消失.4 .声音的传播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声波类似于投石激起的水波.但声波是以发声体为中心,向周围各个方向传播的,在传播过程中,声音逐渐分散,声波逐渐减弱.5 .正确认识音调( l )音调的高低是指声音的粗细,不是指声音的响与不响,也不是指声音的大小.例如:在音乐中,同一音阶中1、2 、3 、4 、5 、6 、7 音调逐渐升高。

( 2 )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声音的振动频率无关,在同一介质中,频率不同的声音传播速度都相同.( 3 )人耳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每秒20 次到20000次.人耳听觉的这个范围决定了人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蚊子疑点辨析1 .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l )响度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振幅和距发声体远近有关.( 2 )声音是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所以大庭广众中讲话时,用一个喇叭形的传声筒,能传得远.( 3 )音调和响度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征,音调高的声音不一定响度大,响度大的声音也不一定音调高.例如:蚊子发出的声音虽然响度小,但它的音调却比老牛的叫声高得多,而老牛的叫声的响度却比蚊子高得多.2 .发声体振动快慢与声速有什么关系在声现象中,同学们遇到两种快慢:一是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它是发声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即频率;二是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即声音的传播速度,大家要注意区分清楚.这两个快慢之间没有简单的直接关系,也就是说,不要错误地认为振动得快(音调高)传播也就快.在同一种传播介质中,不同音调的声音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3 .如何才能听到回声( l )当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及其以上时,人耳才能把这两次声音区分开来,也就才能听到回声.( 2 )低于0 .15s 时,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使得原声听起来更加深厚、有力,这就是所说的“拢音”效果好,因此,在音乐厅中演唱比在野外效果好得多.( 3 )利用回声和速度公式可以测距离,即“回声测距”,后面有专门讲解.4 .噪声与乐音的区别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和噪声是有根本区别的.乐音即好听、悦耳的声音,如乐器、歌唱家等发出的声音,它是由发声体做有规律振动发出的声音.噪声即嘈杂、刺耳的声音,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由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但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物理学的噪声指不规则、杂乱无章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环保角度的噪声泛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例题选讲例1 电视台在转播大剧场中音乐会的实况,坐在剧场内的观众和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谁先听到演出的音乐?例2 信息1 :据说,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后,为了“聆听”语写的乐曲,用硬捧的一端抵住琴板,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就这样语写了不少传世之作.信息2 :有经验的土著居民在打猎时,经常伏身贴地,他能听到一般人站立时不易觉察的动静,并且能及早发现猎物.请综合1 、2 所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声音传播的特点 ( )A .只有固体才能传声B .固体能将声音放大C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空气中更快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例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生的B .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也能传声C .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D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例4 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A .一定是大钟的回声B .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C .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D .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例5 在雷雨来临之前,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因为()A .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B .双耳效应C .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D .雷声传播速度比电光慢例6 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 ( l ) " " ruai(2 ) " " mi ( 3 ) " " fa ( 4 ) ”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序号是思路点拨贴着瓶口吹气,水面位里不同,听到的音调也不一样.这里振动发出声音的声源并不是液彬,主要是振动的气体柱.水面越高,空气柱长度越短,因而振动的频率相应会快一点,音调也要高一点.所以瓶子序号是丙、乙、甲、丁.例7 从捕鱼指挥船向某一个方向定向发出超声波,经过1.5 秒接收到鱼群的反射波,求鱼群距捕鱼船多远?(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 531 米/秒)例8.假定有前后两次声音传到人的耳朵里,如果这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0.1s ,人耳就能够把这两次声音分隔开.也就是说,如果两次声音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不足0.1s,人耳就只能听到一次声音.某农村中学8 年级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现象,他们请一位同学在输送水的直铁管道(充满水)上敲击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其余同学沿铁管分别在不同位置耳朵帖近铁管听声.实验结束以后,A 同学说自己只听到了一次响声;B 同学说自己听到了两次响声;C 同学说自己听到了三次响声.已知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700m/s ,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5100m/s.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在铁管上某处敲响一次,A 、B 、C 三位同学的位置到敲击点的距离各是什么范围?(请写出计算过程和对结论的分析过程)例9.一列火车以20 m/s 的速度前进,在距某一隧道口500m 处鸣笛.问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头距隧道口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例10.对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甲的裁判看到发令枪的烟开始计时,乙的裁判听到发令枪的声音开始计时,结果测得甲、乙两位同学的百米时间一样,实际上甲和乙相比较,的百米速度较快.例1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体质量的好坏(优劣),以下做法能达到这一目的的是( )A .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铁坯B .瓜农用手拍西瓜C .顾客用手轻轻敲瓷器D .瓦匠砌墙时用瓦刀敲打红砖例12 .用茶壶给热水瓶加水,因为水雾很大看不见水加至何处,经常会加满溢出.有经验的人是边加水边听声音来控制加水的速度.请你说出其中的道理.(条件开放)练习:1 .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1)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大.(2)韦唯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韦唯的歌声的好.(3)晶晶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晶晶说话声的高.2 .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 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 531 m/s),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为什么?3 .城市主要路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

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51 . 10 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若此时有一辆大卡车路过此地,显示屏上显示的数据将(填“增大”或“减小”)。

4 .针对下列几个实例,请同学思考并回答.( l )据说,著名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将硬棒的一端咬在牙齿间,通过硬棒来听钢琴的弹奏.说明可以传声音.( 2 )鱼能被它喜欢的声音吸引过来,有的渔民就是利用诱鱼器(一种电子发声器)把鱼吸引到网里的.诱鱼器发出的声音是以作为传声介质的.5 .在家里看书,突然屋外有人大声叫他,他一听便知道是同学小明,正所谓“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依据声音的不同来判断的.小明说话“声音洪亮”,反映他说话声音的大.6 .下列哪一种现象是不会发生的( )A .声音可以在一切气体、液体中传播B .声音可以传播到其他星球C .声速是由传递声音的物质决定的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7 .在月球的表面主要有岩石和尘埃,有人说飞来的流星打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上,像上演无声电影一样,在其附近听不到一点声响,这是因为( )A .月球表面的岩石受到流星撞击不发声B .流星撞击岩石的声音太小,人耳无法听到C .月球表面附近空间没有空气,缺少传播声音的介质D .撞击声全部被尘埃封闭,没有声音传出8 .在窗户关闭的室内,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正在发声的扬声器前,可观察到烛焰的摇晃,这是因为( )A .肯定被风吹动B .人的一种错觉C .扬声器的纸盒振动,带动空气振动D .其作用原理目前尚未学到9 .小汽车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为了( )A .造型美观B .减少外界噪音干扰C .增大采光面积D .排除因平面镜成像造成的不安全因素10 .王为吹的是笛子,芳芳拉的是手风琴.在实际演奏的过程中,笛子和风琴所发出声音的什么特性肯定是不相同的()A .响度B .音调C .音色D .可能都相同11 .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使人们对宇航员的生活和工作更为关注,宇航员们在飞船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工作时,必须借助通讯设备对话,其原因是( )A .太空中噪声太大B .有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C .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D .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12 .小王在高处用望远镜眺望.他看到了远处有一位铁匠在工作.若铁匠以每秒一次的快慢节奏锻打铁块.在他看到铁匠最后一次锻打铁块的同时听到了打击声.随后还听到了两次打击声.则铁匠与小王的距离约是( )A . 280 mB . 480mC . 680 mD . 1 020m13 .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人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