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8单元《综合实践怎样滚得远》课件

合集下载

综合实践怎样滚得远ppt课件

综合实践怎样滚得远ppt课件

第2次
实验记录:斜坡与地面成60º角
第1次 滚动距离/cm
第2次
第3次 第3次
平均数 平均数
7
实验 讨 论
各小组自己选择一个角度试一试,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记录:斜坡与地面成( )º角
第1次 滚动距离/cm
第2次
第3次
平均数
比较每次求得的平均数,你发现了什么?
8
回顾 反 思
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怎样滚得远
1
提出 问 题
这里利用木板斜坡和山的斜 斜坡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 坡来运东西,即省钱又省力。 物体滚得远一些呢?
2
实验 要 求
1.每个组的组员要分工明确,组长安排组员分别进行搭斜面、 放圆柱(胶带纸)、测距离、记数据。
2.放圆柱的人要注意:一个角度2个人完成,每人玩2次;测 量过程中,放胶带时要顶端轻放、自由下滑,如果不符合要求 就重来。
斜坡与地面的角 做几次同样的实验, 度不同,物体滚 再求平均数,得到 的距离也不同。 的结论更可靠。
很多生活现象 都可以用数学 知识来解释。
9
谢谢!
赣榆区小学数学四年级学科中心组提供
10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5
实验 讨 论
反复做几次这样的实验,测量并记录每次滚动的距离, 再求出它们的平均数。
实验记录第3次 平均数
把木板分别搭成与地面成45º和60º角的斜坡,进行同样的 实验,并记录实验的结果。
6
实验 讨 论
实验记录:斜坡与地面成45º角
第1次 滚动距离/cm
3.测量时,按规定进行测量,结果取整厘米数。 4.做实验时,大家都要说悄悄话,不要影响其他组;活动结 束,快速回位置计算平均数。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 垂线与平行线《怎样滚得远》优质课件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 垂线与平行线《怎样滚得远》优质课件
怎样滚得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参与探索斜面与地面成怎样的角度 时物体滚得最远的实验活动,进行收集数 据、求平均数、角的测量等数学知识和方 法的综合运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让学生感受做实验是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一步激 发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 教学准备:平滑的木板,圆柱形物体,卷
尺,量角器,实验报告单。
利用木板斜坡和山的斜坡 来运东西,既省钱又省力。
你能举一些像上面的例子吗?
你知道斜坡和地面形成 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动得远 一些吗?
用木板搭一个斜坡,使 斜坡与地面成30°角。
将圆柱形物体放在斜坡 的顶上。
轻轻松开手,让物体自 动往下滚。
等物体停止滚动后,量出 它在地面上滚动的距离。
实验
⑴搭一搭 用30~50厘米的木板搭出一个与地面成 30°角的斜坡。
⑵滚一滚 圆形物体在轻轻放在斜坡顶上,让它自动 往下滑落。
⑶量一量 从木板底部量出物体在地面上滚动的距离。
Hale Waihona Puke 木板与地面的角度:30°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数
物体滚动 距离
是不是每次滚动距离都一样长?
学生每8人一组,按刚才师生合作的方 法和步骤进行,边实验边填写实验报告单上 的表格。 木板与地面的角度:45°、60°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数
物体滚动 距离
总结
1、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 收获? 2、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怎样滚得远1-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怎样滚得远1-苏教版

你知道斜面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动得远 一些吗?猜一猜,并说说理由。
思考:斜面与地面所成的角的范围
范围:0度~90度之间
注意事项
1.每一个组的组员要分工明确,组长安排组员分别进行搭斜面、放圆 筒、测距离、记数据、算平均数的工作。
一搭、二放、三测、四记、五算 2.测量过程中,放圆筒时要轻拿轻放,不要用力推圆筒,并且圆筒要 水平放置。 3.每个角度都要测三次,然后求出这三次的平均数。 4.测量时,请勿大声喧哗。
● 怎样滚得远
看到了什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斜面
斜坡上有个斜面,斜面是 最简单的机械之一,人们常 用它来达到省力的目的。
思考:在这个滚动过程中,哪些因 素会影响滚的距离?
斜面的角度、斜面的长度、斜面 的光滑程度、地面的光滑程度等 等都会影响物体滚动的距离。我 们今天主要研究斜面的角度对滚 的距离的影响。
与地面所成角度:30度 单位:厘米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滚动的距离
与地面所成角度:45度
滚动的距离
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与地面所成角度:60度
平均数
滚动的距离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与地面所成角度: 度
滚动的距离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这节课你有什么 收获?
谢谢

(精选)四年级数学上册实践活动怎样滚得远PPT课件1苏教版

(精选)四年级数学上册实践活动怎样滚得远PPT课件1苏教版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物体滚动 的长度
是不是每次滚动的长度都一样长?
阅读“你知道吗” 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阅读Βιβλιοθήκη •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40.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32.心如镜,虽外景不断变化,镜面却不会转动,这就是一颗平常心,能够景转而心不转。 84.在现实生活中,做事情不要一味地模仿别人,而是要去探索其中的原因,懂得创新。简单地模仿只能使自己陷入困境。 35.如果你能成功地选择劳动,并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灌注到它里面去,那么幸福本身就会找到你。 63.我们最先衰老的不是容貌,而是不顾一切的闯劲。有时候,要敢于背上超出自己预料的包袱,真的努力后,你会发现自己要比想象的优秀很多。 8.无论现在的你处于什么状态,是时候对自己说: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 16.敢于梦想,勇于梦想,这个世界永远属于追梦的人。 54.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30.一切事无法追求完美,唯有追求尽力而为。这样心无压力,出来的结果反而会更好。——方海权 30.人类心灵深处,有许多沉睡的力量。唤醒这些人们从未梦想过的力量,巧妙运用,便能彻底改变一生。 26.生活累,来源于生存压力大,心里烦,来源于总是钻牛角,感到苦,来源于总是去攀比,凡事想太多,就会心生烦恼,总是想不开,自然心情烦躁。不要去羡慕别人的一路坦途,你看不到别
• 教学准备:平滑的木板,圆柱形物体,卷
尺,量角器,实验报告单。
• (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这里利用木板斜坡和山的斜坡来运东西, 即省钱又省力。
你能举一些像上面的例子吗?
你知道斜坡和地面成什么角度时, 物体滚动得远一些吗?

苏教版怎样滚的远(实践活动课件)

苏教版怎样滚的远(实践活动课件)

实验中每组成员任务安排 小组组长:1人,负责组员任务分工和记录实验数据 设计能手:2人,负责搭建本组实验斜坡的度数 操作能据的测量 木板与地面的角度:( ) 物体滚动距离 第一次 单位(厘米)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怎样滚得远
东关小学 陈斌
实验器材:三角板、硬纸板、纸圆柱、软尺、 实验记录表、计算器
实验操作过程可以归纳为:一搭二放三滚四测五记六算 (斜面搭平稳、位置要一致、滚动莫去推、 测量成直线、记录须真实、计算要准确)
注意事项: 1.搭斜坡:用三角板上的某个角去搭成一定度数的斜坡 2.放纸筒的位置要一致,且无助力推动自由下滚 3.实验中如果纸筒下滚的轨迹有明显倾斜弯曲,则本次轨 迹不算,从新开始 4.量距离:量的时候应该从木板的底部开始测量,四舍五 入取整厘米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_第7课时 怎样滚得远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_第7课时 怎样滚得远
第8单元 垂线与平行线 7 怎样滚得远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参与探索斜面与地面成怎样的角度时 物体滚得最远的实验活动,进行收集数据、求 平均数,角的测量等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综合运 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让学生感受做实验是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一步激发学 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教学准备:平滑的木板,圆柱形物体,卷尺,量 角器,实验报告单。
情景导入
你能举一些像上面的例子吗?
你知道斜坡和地面成什么角度时, 物体滚动得远一些吗?
填写下表:
第1次 滚动距离/cm
第2次
第3次
平均数
是不是每次滚动的长度都一样长?
学生每8人一组,按刚才师生合作的 方法和步骤进行,边实验边填写实验 报告单上的表格。
木板与地面的角度:45° 60°
第1次 滚动距离/cmFra bibliotek第2次
第3次
平均数
阅读“你知道吗” 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精选)四年级数学上册实践活动怎样滚得远PPT课件2苏教版

(精选)四年级数学上册实践活动怎样滚得远PPT课件2苏教版
72.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2.要铭记在心:每天都是最美好的日子。 3.你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 86.成功者绝不放弃,放弃者绝不会成功。 78.成功六机:危机——转机——生机——识机——握机——用机。 98.人生,就是人们渴求幸福和享受幸福的过程。渴求幸福,驱赶着人们去奋斗;享受幸福,就是在甜美之中品尝到奋斗的结果。 59.我不敢休息,因为没有存款。不敢说累,因为没有依靠。不敢偷懒,因为还要生活。坚强,独立,拼搏是唯一的选择,寂寞的时侯听听歌,伤心的时候看看天,困的时候眯眯眼,时刻提醒自 己不认输,要坚强,要拼搏!
61.做决定之前仔细考虑,一旦作了决定就要勇往直前、坚持到底。 22.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 19.旧时光就是本流水账,有些事情,没法回忆。 62.人生的路,难与易都得走。世间的情,冷与暖总会有。如果有些事无法回避,那我们能做的,就是把自己变得更强大,强大到能够应对这一次挑战。智慧的人不徘徊பைடு நூலகம்过去,豁达的人不忧患 于未来,聪明的人懂得把握现在!
68.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 ,永远是个观众;平台再好,自己不参与,永远是局外人;能力再大,自己不行动,只能看别人成功。只有参与、实干、拼搏的人才会收获! 82.努力是成功之母。——塞万提斯 87.在你身边的每一秒我都珍惜,我怕我再也见不到你。
10.如果你坚信自己最优秀,那么你就最聪明。 65.我们总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 42.光说不干,事事落空;又说又干,马到成功。 31.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 41.起点可以相同,但是选择了不同的拐点,终点就会大大不同! 30.曾经的拼搏,收获总是寥寥;坚韧与执着,结局未必称心。我们可以坦然接受失败,但无法面对心灵的懦弱,拒绝了奋斗和坚持,又怎能保持完整的自我?我们扭转不了世界,但只要努力,我们 总可以改变自己。

四年级上册数学习题课件-8 怎样滚得远|苏教版(共10张PPT)

四年级上册数学习题课件-8 怎样滚得远|苏教版(共10张PPT)

)滚得
3.实验记录: (1)木板与地面的角度是30°。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A物体滚动距离 B物体滚动距离
(2)木板与地面的角度是60°。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A物体滚动距离
B物体滚动距离
4.实验结ຫໍສະໝຸດ 论:。四、1.下面的选项中,木板与地面的夹角为( C )度时,物体从木板上自 由滚下的距离最远。
数学 四年级 上册 SJ
八 垂线与平行线
怎样滚得远
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物体在斜坡上滚动。会有哪些现象 发生? 有的滚动得远,有的滚动得近。
二、操作实践。 怎样使物体滚得远呢?我们可以通过动手实践进行研究。( 略 ) 1.实验器材: ( )厘米长的木板、滚动的物体( )。 2.实验记录: (1)木板与地面的角度是( )。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物体滚动距离
(2)木板与地面的角度是( )。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物体滚动距离 (3)木板与地面的角度是( )。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物体滚动距离 3.实验结论:
三、做实验。 1.猜想:在同一个斜面上,较重的物体与较轻的物体相比,( 远。( 略 ) 2.实验器材: ( )厘米的木板 滚动的物体:A( )和B( )。
A.30
B.45
C.60
2.要使物体从斜面上向下滚动时尽可能地慢,下面的选项中,木板与地面
的夹角是( A )度时最符合要求。
A.30
B.45
C.60
五、物体从斜面上自由向下滚动,滚得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
1. 同样长的斜面,角度越大,滚得越远

2. 斜面角度相同,斜面越长,滚得越远

谢谢观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等物体( 停止 )滚动后,量出它在地面上( 滚动的距离 )。
要求:( 反复做几次 )这样的实验,测量并记录每次滚动的距 离,再求出它们的 ( 平均数 )。
(2)活动记录: 华华选了30厘米长的木板和36克的固体胶做实验器材,
记录了本次实验活动情况如下:
①斜坡与地面成30°角
262
②斜坡与地面成45°角
实验记录:斜坡与地面成(
) °角
第1次 滚动距离 /cm
第2次
第3次 平均数
比较每次求得的平均数,你发现了什么?
小试牛刀
1.实验活动:斜面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得远一些?
(1)活动步骤及要求: ①用木板搭一个( 斜坡 ),使斜坡与地面成一定度数的角。 ②将( 圆柱形 )物体放在斜坡的( 顶上 )。 ③轻轻松开手,让物体( 自动往下 )滚。
314
③斜坡与地面成60°角
246
④斜坡与地面成75°角
160
(3)得出实验结果:
①算出每种角度滚动距离的平均数,再比较每次求得的平均 数,这样得到的结论( 更可靠 )。 ②我们发现: a.斜坡与地面的角度不同,物体滚动的距离( 也不同 )。 b.选一选:木板与地面的夹角为( B )度时,物体从木板上 自由滚下的距离最远。想使物体从斜面上向下滚动时尽可
第1次 滚动距离 /cm
第2次
第3次 平均数
把木板分别搭成与地面成45 °和60 °角的斜坡,进行 同样的实验,并记录实验的结果。
实验记录:斜坡与地面成45 °角
第1次 滚动距离 /cm
第2次
第3次 平均数
实验记录:斜坡与地面成60 °角
第1次 滚动距离 /cm
,并记录实验结果。
能地慢,木板与地面的夹角是( A )度时最符合要求。
A.30 B.45 C.60
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斜坡与地面的 角度不同,物 体滚的距离也 不同。 做几次同样的实验, 再求平均数,得到 的结论更可靠。 很多生活现象 都可以用数学 知识来解释。
斜坡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 物体滚得远一些呢?
用木板搭一个斜坡,使斜 坡与地面成30 °角。
将圆柱形物体放在斜坡的 顶上。
轻轻松开手,让物体自动
往下滚。
等物体停止滚动后,量出
它在地面上滚动的距离。
反复做几次这样的实验,测量并记录每次滚动的距离,
再求出它们的平均数。 实验记录:斜坡与地面成30 °角

垂线与平行线
怎样滚的远
(活动课)
1
活动目的
1.综合应用有关角的度量、统计和计算的知识,体验 物体在多少度的斜坡上滚得更远一些。积累数学与 生活的广泛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发挥想象能力,培养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激发学 习数学的兴趣。
2
活动过程
提出 问题
实验 讨论
汇总 分析
回顾 反思
你在生活中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