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环境中激素参与体温调节吗?
通过激素的调节

D.c、d代表正常人血糖 含量变化
5、模拟尿糖的检测
斐林试剂或尿糖试纸
实验原理:
(1)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在水浴中加热,会 生成砖红色沉淀。
(2)尿糖试纸是一种酶试纸,由葡萄糖氧化酶、过氧 化氢酶和某种无色的化合物固定于滤纸上制成。
练习10、(2014年北京卷)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 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 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特定激素作用于特定的器官和细胞(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有关)
例如: 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甲状腺细胞 胰岛素的靶细胞: 几乎是全身细胞
该图说明细胞膜具有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功能。
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 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 变化。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散热保持动态平衡,机体产热增多,散热 增多 。
体温恒定的意义: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保证新陈代 谢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想一想:人体通过什么途径产生热量?通过什么途径散 失热量?
产热途径: 主要来源于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散热途径: 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毛细血管的散热。
人体体温调节机制
《名师金典》P160
⑵ 人体长期缺碘将会导致甲状腺增生(俗称大脖子病),
这是图中过程 ③ 减弱,过程 ④、⑤、①和② 增强
的结果。
完成《名师金典》 P159 考点一 考题引领 P160 考点一 [考向预测1] P161 考点二 [考向预测1] P163 高效训练 5 道题 第 3 题
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__摄__取__、_利__用__和_储__存__葡萄糖, 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胰_非__高糖__血物__糖质__素转:糖化能类为促葡进消萄化_糖_肝_C,_糖6_H从_原_12而_O_6使_分血解糖成升葡高萄。糖,并促进一些
炎热环境中激素参与体温调节吗?

炎热环境中激素参与体温调节吗?(2008年广东文科基础第74题)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A.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机体产热加强,散热停止B.机体是以反馈调控方式维持体温稳定的C.低温环境中激素参与体温调节,神经不参与D.高温环境中神经参与体温调节,激素不参与答案:B现行的大纲版教材在讲高温环境下的体温调节时,只讲了通过神经调节增加散热来防止体温升高,给中学师生的印象就是在高温环境下的体温调节没有激素参与。
因此,不少中学生物老师认为上面这道选择题正确答案应该是B、D。
新课标教材《高中生物?必修3》中“人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是作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的实例以“资料分析”的形式出现的,它用简图概括地说明了体温调节的过程。
从图解中可以看出,当体温高于正常体温时,下丘脑感受到变化,通过神经-体液发送信息,使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同时,肌肉和肝脏等产热减少,体温下降,维持正常体温。
这就说明,在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节,不仅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江教版<生物3>P14:在炎热环境中,皮肤里的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也将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调节,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多,散热量增加。
人体就是这样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来维持不同环境中体温的恒定的。
这句话也暗示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有激素的参与。
那么高温环境中激素是怎样参与体温体温调节的呢?杨秀平主编的《动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明确指出:“动物最主要和最直接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二者分别通过甲状腺和肾上腺髓质分泌活动的改变来调节代谢产热过程。
如果动物被暴露在寒冷之中,它将随意或不随意地颤抖,以增强产热。
此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产热增加,同时增加摄食量。
如果动物长期在寒冷环境中,会通过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而提高基础代谢率使体温升高。
若动物长期处于热紧张状态,会通过降低甲状腺的功能,使基础代谢下降,此时摄食量下降、嗜睡以减少产热。
2021版高考生物(苏教版)复习: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调节、血糖调节含答案

(3)给狗注射20%的葡萄糖溶液10mL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过滤到肾小囊后、超过了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能力、使肾小管腔内溶液渗透压升高、妨碍水的重吸收、因此尿量增加。
4.模拟尿糖的检测
(1)实验原理
尿液中的葡萄糖是一种还原性糖、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2)实验流程
实验组:糖尿病患者尿液2mL+斐林试剂2mL 蓝色 砖红色沉淀。
对照组:正常人尿液2mL+斐林试剂2mL 蓝色 无变化。
[知识拓展]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
(1)Ⅰ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
[答案](1)血浆渗透压 下丘脑 抗利尿 脑垂体后叶 (2)120~210分钟(或120~180分钟) (3)血糖浓度升高、过滤到肾小囊后、超过了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能力、使肾小管腔内溶液渗透压升高、妨碍水的重吸收
血糖平衡调节 模拟尿糖的检测
1.血糖的概念和含量
(1)概念:血浆中葡萄糖称为血糖。
(2)含量:正常人空腹时的血糖浓度为3.9~6.1mmol/L、在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h后血糖浓度低于7.8mmol/L。
(1)分析该实验过程、提前1天将小鼠放入温度梯度箱内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醇可能通过影响体温调节中枢所在的部位——_________的活动来降低小鼠的体温。一段时间后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乙组小鼠活动区域的温度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甲组小鼠的活动区域。
(3)5-羟色胺能抑制战栗产热和引起外周神经舒张、从而使体温降低、该实验小组认为乙醇可能通过促进5-羟色胺的合成进而导致小鼠体温下降、并利用上述提供的实验试剂、用具及5-羟色胺受体阻断剂、在上述实验的操作基础上增设一组实验丙、丙组小鼠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体温调定点”例说下丘脑的四大功能-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解题策略
(2)关于发烧时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关系 部分考生仅凭“发烧”一词误认为此时产热量散热量,这是体温调节中的一个常见误区。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大小关系对体温变化的影响可以用下图表示。
①无论体温是否偏离正常范围,只要体温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即不再继续升高或降低(如 、 、 段),机体的产热量=散热量。所以,高烧持续在一定温度时,机体的产热量=散热量。
(1)抗利尿激素在________合成,并运输到垂体储存。一般情况下,促进其合成和释放增多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升高。
下丘脑
细胞外液渗透压
[解析] 抗利尿激素在下丘脑合成和分泌,运输到垂体储存。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进下丘脑合成并通过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同时,大脑皮层会产生渴觉,机体主动饮水补充水分。
[解析] 当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时,会使含水通道蛋白的囊泡减少,含水通道蛋白的囊泡与管腔侧细胞膜融合减少;同时,管腔侧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在细胞膜内凹处集中,最后形成吞饮小泡进入细胞。通过这两个过程减少了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来源,增加了水通道蛋白的去路,最终导致上皮细胞膜水通道蛋白数量减少,降低了管腔侧细胞膜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增加。
情境导入
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为 。一旦体温偏离这个数值,就会通过反馈系统将信息传回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此中枢会整合这些信息并与调定点比较,相应地调节散热机制或产热机制,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体温调定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正常人体因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过程有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发热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
对点练2 (2022·梅州二模)水盐平衡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生物 3.1.2.3、4水盐调节 体温调节课时提能演练 中图版必修3

高中生物 3.1.2.3、4水盐调节体温调节课时提能演练中图版必修3(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哪项不属于下丘脑的功能( )A.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内分泌腺的活动B.能调节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C.感受血糖浓度的变化并通过神经调节内分泌腺的活动D.感受渗透压的变化并产生渴觉2.(2012·延安模拟)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多D.细胞外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3.(2012·济南模拟)在下列①~④中,A、B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所给模型表示的是( )①A-胰高血糖素, B-胰岛素②A-甲状腺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③A-细胞外液渗透压,B-抗利尿激素分泌量④A-皮肤血流量,B-体温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C.只有②③④ D.都可以4.(易错题)冬泳运动能强身健体,被誉为“勇敢者的运动”。
在严寒的冬季,冬泳运动员刚开始训练时在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①体温下降②机体耗氧量降低③皮肤血管收缩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⑤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5.(易错题)在外界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人体仍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从而使体内的细胞具有稳定而适宜的存活条件。
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0 ℃升到35 ℃时,体温、甲状腺激素、尿液量的变化依次为( )A.升高、增加、减少B.不变、减少、减少C.升高、减少、增加D.不变、增加、减少6.(预测题)研究人员在室温条件下对实验小白鼠进行以下处理:切除甲鼠大脑皮层,破坏乙鼠下丘脑,其他结构保持完整。
再把甲、乙两只小鼠放到-5℃的环境后,则( )A.甲不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乙能B.甲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乙不能C.甲、乙都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D.甲、乙都不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7.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中正确的是(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③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④摄水量增加⑤减少尿的排出A.①→②→④和①→③→⑤B.①→②→③→④→⑤C.②→①→④→③→⑤D.①→②→④或②→①→③→⑤8.(2012·西安模拟)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环境温度为25℃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当环境温度从25℃下降到10℃时,从时间t1到时间t2,散热量增加是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C.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D.时间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9.下列关于生物体稳态调节的描述,符合如图曲线走势的是( )A.若横轴代表甲状腺激素浓度,则纵轴代表促甲状腺激素浓度B.若横轴代表血糖浓度,则纵轴代表胰岛素浓度C.若横轴代表抗利尿激素的浓度,则纵轴不能代表尿量D.若横轴代表环境温度,则纵轴代表恒温动物体内细胞中酶活性的变化10.(2012·德州模拟)地震中被困在废墟中的人,体内需进行多项生理调节活动。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题:体液调节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题:体液调节一、单项选择题(共6小题)1.正常机体在寒冷环境和炎热环境中都可以通过调节保持体温恒定。
下列有关两种环境下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种环境下人体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都处于兴奋状态B.两种环境下机体通过实现产热和散热的平衡维持体温正常C.两种环境下都可促进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释放D.两种环境下都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调节血管及汗腺的分泌2.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的现象。
以往研究显示,未知应激因素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可导致补偿性高胰岛素血症。
某团队新发现,APT1酶功能的丧失亦可导致高胰岛素血症,具体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胰岛素受体功能缺失或表达量下降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B.胰岛素抵抗引起高胰岛素血症时,机体血糖含量可能正常C.APT1酶也通过引起胰岛素抵抗进而诱发高胰岛素血症D.APT1酶可通过影响Scamp1的功能减少胰岛素的释放量3.侏儒症患者生长迟缓,身材矮小,病因是患者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呆小症患者不但身材矮小,而且智力低下,病因是患者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下列关于两类疾病及两种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类疾病患者都可在幼年时口服相应的激素来缓解症状B.呆小症患者可以说明激素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C.两种激素的分泌都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D.两种激素分泌后都只能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4.人体抗利尿激素的水平取决于血浆渗透压,而醛固酮的水平与血钠含量有关,同时两种激素的分泌也受到循环血量的调控,当血量减少时,两种激素的分泌量都增加。
下图为一次饮1000mL清水和1000mL生理盐水的甲、乙个体内排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
下列关于甲乙个体的生理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甲个体内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而乙恒定不变B.乙个体肾小管集合管受体与醛固酮结合而甲不需要C.甲乙个体都需通过调节尿量及尿的成分实现水盐平衡D.甲乙个体的血浆渗透压在a操作后半小时内保持不变5.正常成年人空腹血糖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时为正常血糖浓度。
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课时作业《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含答案解析)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1.恒温动物之所以能够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其原因是( )A.机体产热大于散热B.机体产热小于散热C.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D.体内物质代谢速率比变温动物快2.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机体产热加强,散热停止B.机体是以反馈调控方式维持体温稳定的C.低温环境中激素参与体温调节,神经不参与D.高温环境中神经参与体温调节,激素不参与3.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时,相应的反应是( )A.温觉感受器兴奋,皮肤血流量增加B.皮肤血管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C.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D.酶活性降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4.下图表示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上图可知,人体在炎热和寒冷条件下均靠体液调节维持体温B.从甲到乙是机体散热的唯一途径,从丙到丁表示机体产热途径C.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甲和丙表示在寒冷环境中,此时人体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少于乙和丁5.当人主要依靠出汗维持体温稳定的时候( )A.外环境温度一定较高B.外环境湿度较大,温度高C.此刻体内产热一定多于散热D.体温一定会升高较多6.下图是健康人由温暖环境突然进入寒冷环境时的体温调节模型。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B.图中①→③→④→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X”代表的主要生理变化是细胞呼吸增强D.最初的一段时间内,人体产热速率明显大于散热速率7.水盐平衡调节对于维持内环境渗透压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正常情况下,内环境渗透压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中B.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中C.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释放的D.人体主要通过改变摄水量和排水量来维持渗透压的动态平衡8.下列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会导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B.抗利尿激素能促进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C.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D.肾脏是机体调节水分平衡的唯一器官9.下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 L清水、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
体温稳定的调节(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同步精品课堂(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炎热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 B.当外界温度较低时,机体代谢加快,产热增加 C.在低温环境中,激素参与体温调节,神经不参与 D.在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主要以神经调节为主
L·h-1 ℃
出
直
汗
肠
率
温
(
度
(
)
未热习服 )
已热习服
未热习服 已热习服
A.运动过程中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都会增多
运动时间(h) 图1
B.未热习服的人运动时直肠温度快速上升与出汗较少关系不大
运动时间(h) 图1
C.已热习服的人运动时汗腺分泌加快,有利于降低体温
D.经热习服训练后,大脑皮层调节体温恒定的能力会增强
和蒸发 行为性散热 减少衣物等
产热和散热平衡示意图
(二)人体的产热
1. 人体内的热量主要是由糖类、脂肪 和蛋白质等有机物在细胞代谢时产生 的。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 代谢,它能满足所有器官生命活动时 的最低能量需求。
2. 人体的产热器官 从基础状态看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肌肉和脑等。 从影响体温看主要是肝和骨骼肌。
7.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流的相对流量,在时
刻A,室内温度由15 ℃突升至40 ℃,在时刻B,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 ℃,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 )
单
位
时
间
血
流
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炎热环境中激素参与体温调节吗?
(2008年广东文科基础第74题)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机体产热加强,散热停止
B.机体是以反馈调控方式维持体温稳定的
C.低温环境中激素参与体温调节,神经不参与
D.高温环境中神经参与体温调节,激素不参与
答案:B
现行的大纲版教材在讲高温环境下的体温调节时,只讲了通过神经调节增加散热来防止体温升高,给中学师生的印象就是在高温环境下的体温调节没有激素参与。
因此,不少中学生物老师认为上面这道选择题正确答案应该是B、D。
新课标教材《高中生物?必修3》中“人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是作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的实例以“资料分析”的形式出现的,它用简图概括地说明了体温调节的过程。
从图解中可以看出,当体温高于正常体温时,下丘脑感受到变化,通过神经-体液发送信息,使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同时,肌肉和肝脏等产热减少,体温下降,维持正常体温。
这就说明,在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节,不仅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江教版<生物3>P14:在炎热环境中,皮肤里的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也将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调节,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多,散热量增加。
人体就是这样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来维持不同环境中体温的恒定的。
这句话也暗示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有激素的参与。
那么高温环境中激素是怎样参与体温体温调节的呢?
杨秀平主编的《动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明确指出:“动物最主要和最直接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二者分别通过甲状腺和肾上腺髓质分泌活动的改变来调节代谢产热过程。
如果动物被暴露在寒冷之中,它将随意或不随意地颤抖,以增强产热。
此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产热增加,同时增加摄食量。
如果动物长期在寒冷环境中,会通过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而提高基础代谢率使体温升高。
若动物长期处于热紧张状态,会通过降低甲状腺的功能,使基础代谢下降,此时摄食量下降、嗜睡以减少产热。
”由此可以得出,在高温环境中,甲状腺激素等激素还是参与体温调节的,只是通过分泌量的减少来减少产热。
因此,在高温环境中,机体一方面通过神经调节以增加散热;一方面通过减少甲状腺激素等激素的分泌量以减少产热,二者共同维持体温的相对平衡。
因此,在高温环境下,散热的调节方式以神经调节为主,同时也有体液调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