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二年级-五 2~5的乘法口诀-课间活动V7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

2.填一填。
(教材P31 T2)
15 20 25 30 35 40 45
3.对口令。
(教材P31 T3)
两人一组试一试。
(教材P31 T4)
4.填一填。
两组结果有 什么不同?
5
15
10
25 35
20 30
45
40
积的个位上的 数字都是5
积的个位上的 数字都是0
3×2= 6 5 × 4 = 20 6 × 5 = 30
7 × 2 =14 2 × 8 =16 5 × 5 =25
探究新知
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树上有3组小鸟,每组有5只。 地上有2组花,每组有5朵。
有2只松鼠,每只松鼠前放了7颗松果。 小猴骑车回家,每组2只,共有6组。
桥上有2队小狐狸,每队6只。 船上有4排小猫,每排4只。
5×2=10
6×5= 30 5×9= 45 5×4= 20
5×6= 30 5×8= 40 5×3= 15
7×5= 35 2×5=10
(教材P35 T3)
3.在 里填上“>”“<”或“=”。
5×7 < 36 30 = 5×6
35
30
6×2 > 10 2×8 >3×5
12
16 15
9×5 = 5×9 5×5 > 5+5 45 45 25 10
想一想,怎样记住2的乘法口诀?
后一句口诀中的 结果,总比前一 句多2。
一二得二 二二得四 二三得六 二四得八 二五一十
知道了二五一十, 再加一个2,就知 道了二六十二。
二六十二 二七十四 二八十六
二九十八
快乐应用
1.画一画。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2~5的乘法口诀---第3课时《课间活动》PPT课堂课件

2×5= 10
3. 在○里填上“>”“<”或“=”。
5×7 < 36 30 = 5×6
35
30
9×5 = 5×9 5×5 > 5+5
45
45 25
10
6×2 > 10 2×8 >3×5 4×5 > 9×2 9×2 = 9+9
12
16
15
20
18 18
18
4. 他们各需付多少元? 3×5=15(元)
答:一共有18盆花。
❀在你的课间活动中找一找,有没有能用乘法解 决的问题?
你还能只想要出是求其几他个不几同的的和问是多题少,, 并解答都吗可?以用乘法解答。
例:有2组同学跳绳,每组有4名同学, 求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在跳绳?
4×2=8(名) 或 2×4=8(名)
答:一共有8名同学在跳绳。
课堂练习
1. 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 每组2人,有7组。 舞蹈队有多少人?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2~5的乘法口诀--第3课时《课间活动》PPT课堂课件
情境导入
下课铃响了,课间一起去操场活动身体, 为下节课做准备吧!
新课究
观察图片,你都获取到哪些信息呢?
操场的4角分别有5棵树。 2组男生在拔河,每组5个。 3组学生在套圈,每组5人。 3组学生在打乒乓球,每组2人。 5个学生在做操。 操场左右两侧各有5面旗。
方法一
用圆代替花盆摆一摆。
3×5或5×3
少算了3盆
3 × 5=15(盆) 或 5 × 3=15(盆) 加上少算的3盆。 15 + 3=18(盆)
答:一共有18盆花。
❀一共有多少盆花?
方法二
4×5或5×4
多算了2盆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五 2~5的乘法口诀 课间活动》_7

课间活动--------巩固2,5的乘法口诀学习目标:1、结合课间活动的具体场景,进一步巩固2和5的乘法口诀,通过图和式的对应,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熟练使用口诀实行计算,提升灵活使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3、发展问题意识,体验口诀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重点:巩固2和5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熟练的使用口诀实行计算。
学习难点:使用2和5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数形结合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学习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知道我们掌握得怎么样?敢展示吗?师:哇,都这么自信,老师真高兴!首先我们来个口诀对口令。
1、一十(得六、十二、二十、三十五) …… 师:口诀背的真熟练,接下来让淘气看看我们的口算水平怎么样。
(课件出示口算我最棒)2、口算我最棒2×9=7×5=5×3=5×2= 6×5=3×2=8×5=2×4=师:淘气看到同学们的口算水平这么牛,想邀请我们到他们的课间活动中玩一玩,想知道他们在课间活动中都做些什么吗?生:想。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到淘气学校的课间活动中玩一玩,看一看吧!(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情境图,板书:课间活动)【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背口诀、利用口诀解决相关的乘法口算问题,在由易到难逐步提升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同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入新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师:瞧,他们在操场上玩得多高兴呀!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具体的数学信息?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吧。
师:谁来交流一下?【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发现有价值的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水平。
北师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五 2~5的乘法口诀 课间活动》_13

《课间活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结合课间活动的具体场景,进一步巩固2和5的乘法口诀,通过图与式的对比,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熟练运用口诀进行计算,提高灵活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发展问题意识,体验口诀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利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难点:根据题意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同学们喜欢做哪些活动呢?(二)探索研究,学习新知1.提出问题。
同学们,看到主题图,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这节课我们来共同研究一下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2.说一说,5×2能解决操场上的什么问题?可以表示一共有多少面红旗。
可以表示有多少人拔河。
操场后面一共有多少棵树。
请你算一算:一共有多少面红旗。
这个算式为什么还能计算有多少人拔河,为什么也能计算操场后面一共有多少棵树呢?3.说一说图中表示的意思,你能试着计算吗?学生说图意,列出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含义,为什么能用2×3,也能用3×2表示一共有多少个打乒乓球的人呢?计算玩套圈的小朋友为什么能用3×5,也能用5×3呢?4.一共有多少盆花?先在图中找一找哪里摆着花,这些花都是怎样摆放的?再进行计算。
5.在你的课间活动或者学习活动中找一找,有没有能用2或者5的乘法口诀解决的问题?和你的小伙伴一起说说,并列出算式解答,说说算式的含义。
教师小结: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生活中,学习中有许多运用乘法来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能熟练的运用口诀,就会又快又好的解决问题。
(三)巩固新知,拓展迁移1.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
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列算式?(1)独立完成。
师:那我们就试试看,(课件显示: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情境图)请打开书第35页,看练一练第1题,自己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交流。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五 2~5的乘法口诀 课间活动》PPT课件

探究新知
有2组同学参加拔河比赛, 每组5人,一共有多少人?
二五一十 2x5=10
探究新知
2×3=6(人) 3×2=6(
一共有多少盆花?
5×3=15(盆) 15+3=18(盆)
5×4=20(盆) 20-2=18(盆)
巩固练习
2×7=14(人) 7×2=14(人)
课时目标
1.结合“课间活动”具体情境,进一步巩固2、 5的乘法口诀,熟练进行乘法口算。 2. 会用2、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发展在实际情境中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5 2-5的乘法口诀
第三课时 课间活动
探究新知
说一说,5×2能解决操场上的什么问题
探究新知
可以表示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在 进行拔河比赛 可以表示一共有多少面红旗
5×3=15(人) 3×2=6(人) 3×5=15(人) 2×3=6(人)
6+2=8(人)
巩固练习
5×5= 25 8×5= 40 9×5= 45 1×5= 5 5×7= 35 3×5= 15 4×5= 20 5×2= 10
6×5= 30 5×9= 45 5×4= 20 5×6= 30
5×8= 40 5×3= 15 7×5= 35
2×5= 10
巩固练习
在 里填上“>”、“<”或“=”。
<
=
=
>
>
>
>
=
巩固练习
他们各需付多少元?
小姑娘:3×5=15(元) 或5×3=15(元)
叔叔:5×7=35(元) 或7×5=35(元)
巩固练习
2×5=10(元) 或5×2=10(元)
10+3=13(元)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利用2、5的乘
北师大新课标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五 2~5的乘法口诀 课间活动》_0

师:同学们在发现这么多的数学信息之后,能说说5×2这个乘法算式可以解决操场上的哪些问题吗?
生1:可以表示操场两边一共有多少面红旗。
生2:也可以表示有多少名同学在拔河。
2.说一说,算一算。
师:这是其中的一部分,你能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吗?怎样解决呢?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运用2和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并掌握乘加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
交流、讨论、探讨、总结。
学案设计
合作
探究案
一、情境导入。
师:课间活动时操场上真热闹!老师拍了一张照片给大家,说说从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情境图。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打乒乓球图。
生:我知道了图中有3组同学在打乒乓球,每组有2人。这样我们就可以解决“一共有多少人在打乒乓球?”的问题。2×3=6(人),有6人在打乒乓球。
师:思路很清晰,说得很完整。下面的这幅图呢?
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套圈图。
生:图中有3组同学在做套圈的游戏,每组有5人。根据这两个条件,我们可以计算出一共有多少人在做套圈游戏。列式是5×3=15(人)。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 间 活 动
5×2:表示操场两边一共有多少面红旗。
表示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在拔河。
5+5+5+3=18(盆)
5×3+3=18(盆")"
师:从图中你还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怎么解答?
生:一共有多少棵树?充分的交流。教师要及时地给予点评、鼓励。
北师大新课标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五 2~5的乘法口诀 课间活动》_7

《课间活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节《课间活动》。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对2和5的乘法口诀进行复习和巩固,在上两节课学习了2和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材首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然后设计了“课间活动”这一内容,进一步复习巩固了2、5的乘法口诀。
然后再练一练中设计了不同形式的题目,进一步加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初步的灵活运用到生活情境中,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结合课间活动的具体场景,进一步巩固2和5的乘法口诀,通过图和式的对应,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熟练运用口诀进行计算,提高灵活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发展问题意识,体验口诀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巩固2和5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熟练的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2和5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前两节课初步学习了2和5的乘法口诀,97%左右的学生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基本上掌握了运用口诀进行计算的方法,90%左右的学生能用2和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80%左右的学生对乘法口诀有了一定的兴趣,但65%左右的学生运用熟练程度还不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提高学生对2和5的乘法口诀的理解与掌握,也能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数形结合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2和5的乘法口诀,淘气特别想知道我们掌握得怎么样?敢展示吗?首先我们来个口诀对口令。
1、口诀对口令。
教师随机出口决,学生对答。
同学们的口诀背的真熟练,接下来让淘气想看看我们的口算能力怎么样。
(课件出示口算我最棒)2、口算我最棒。
2×9= 7×5= 5×3=5×2=6×5=3×2= 8×5=2×4=淘气看到同学们的口算能力这么牛,想邀请我们到他们的课间活动中玩一玩,想知道他们在课间活动中都做些什么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到淘气学校的课间活动中玩一玩,看一看吧!(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情境图,板书:课间活动)【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背口诀、利用口诀解决相关的乘法口算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同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入新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大单元优秀教学案例)

4.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相互合作、共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学生能够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口诀记忆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时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往往对于乘法口诀的记忆不够熟练,导致在实际运算中出现错误。针对这一问题,我制定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2~5的乘法口诀,提高他们的乘法运算能力。
本教学案例结合了学科特点和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口诀游戏、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巩固乘法口诀的记忆。同时,我还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确保他们能够在这一单元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适量的学习任务,引导他们通过讨论、实验、观察等方式,共同解决问题。例如,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一个有趣的乘法口诀应用题,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3.教师对小组合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个人特长。例如,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大单元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2~5的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口诀计算简单的乘法运算。这一单元的内容为基础性数学知识,对于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二)问题导向
1.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例如,提问:“为什么乘法口诀能够帮助我们快速计算乘法运算?”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