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知识点整理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魏晋)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译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因为他的住宅旁边种着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
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
喜欢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贫穷常常不能得到满足。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
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风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
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
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这话大概说的就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乐。
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注释何许人:何处人。
也可解作哪里人。
许,处所。
详:知道。
姓字:姓名。
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
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
以为,以之为。
焉,语气助词。
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
会意:指对书中的有所体会。
会:体会、领会。
欣然:高兴的样子。
嗜:喜好。
亲旧:亲戚朋友。
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如此:像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中考语文 第20篇 五柳先生传复习素材

第20篇 五柳先生传❶重点词语解释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 ②亦不详.其姓字(知道) ③因以为..号焉(把……作为) ④不求甚解....(文中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⑤每有会意..(文中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⑥亲旧.知其如此(文中指旧交、旧友) ⑦或.置酒而招之(有时) ⑧造.饮辄.尽(造,往、到。
辄,就) ⑨期.在必醉(期望) ⑩曾.不吝情去留(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 ⑪环堵萧然..(空寂) ⑫短褐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⑬箪瓢屡.空(经常) ⑭晏.如(安然自若) ⑮不戚戚..于贫贱(忧愁的样子) ⑯不汲汲..于富贵(心情急切的样子) ⑰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 ⑱衔觞.赋诗(酒杯) ⑲以乐.其志(以……为乐) ❷一词多义①以⎩⎪⎨⎪⎧因以.为号焉(介词,把)以.此自终(介词,凭借) ②如⎩⎪⎨⎪⎧晏如.也(……的样子)亲旧知其如.此(像) ③其⎩⎪⎨⎪⎧亦不详其.姓字(代词,他的)亲旧知其.如此(代词,他)其.言兹若人之俦乎(句首语气词,表推测) ④之⎩⎪⎨⎪⎧或置酒而招之.(代词,他)葛天氏之.民欤(助词,的)❸古今异义①造.饮辄尽 造⎩⎪⎨⎪⎧古义:往、到今义:制造、创造②赞.曰 赞⎩⎪⎨⎪⎧古义: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今义:称赞、赞美 ③亲旧.知其如此 旧⎩⎪⎨⎪⎧古义:旧交、旧友今义:过去的、过时的 ④亦不详其姓字.字⎩⎪⎨⎪⎧古义:人的表字,相当于别名今义:文字 ⑤每有会意..会意⎩⎪⎨⎪⎧古义: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今义: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示的意思 ⑥因以为..号焉 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当作今义:认为 ❹词类活用①以乐.其志(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作动词,知道) ③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作名词,亲戚朋友) ④性嗜酒.(名词作动词,喝酒)。
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传》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传》知识点梳理《五柳先生传》一、古今异义1、每有会意古义: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今义: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确指出的意思2、亲旧知其如此古义:旧交,旧友今义:过去的,过时的3、造饮辄尽古义:到,往今义:制造4、或置酒而招之古义:有时今义:或者、赞曰:黔娄之妻有言古义:常用于传记体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今义:夸奖,夸赞二、一词多义1、以:(1)因以为号焉(介词,把、用)(2)以此自终(凭借或连词,不翻译)2、之:(1)或置酒而招之(代词,他)(2)葛天氏之民欤(助词,的)3、言:(1)闲静少言(说,说话)(2)黔娄之妻有言(言语,话)4、如:(1)晏如也(的样子)(2)亲旧知其如此(像)、许:(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表示估计、左右)6、其:(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2)亲旧知其如此(代词,他)三、词类活用1、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知道。
2、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3、以乐其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4、性嗜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四、翻译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翻译:(他)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翻译: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
翻译: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他安然自若!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翻译:不为贫贱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五、理解内容1、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好读书,性嗜酒,著。
2、简要概括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爱好及其生活状况,并分析其分别写出了一个怎样的五柳先生。
(1)读书,刻画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2)喝酒,刻画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3)写,刻画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4)生活状况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刻画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五柳先生传》知识点整理

《五柳先生传》知识点整理
一、人物介绍:
1.五柳先生:本名刘基,字言和,是一位贫穷而品德高尚的学者,一生清贞疏懒,拒绝附和权贵,宁愿过贫穷而清廉的生活。
2.黄金富:兵科给事中,官员背后操纵者,而他本人却堕落成吸血鬼般的恶人。
3.倪子纯:五柳先生的好友,与其同德,同辛劳,共同守节,做到了为朋友走火入魔都做到忍耐,举止言谈都非常谦卑。
4.杨胜:为政之人,谋求求真贞洁,宁愿自己的患难,也拒绝妥协道德准则。
5.丘长恭:淮安县知县,廉洁为官,秉公执法。
6.戴恩:淮安县尉,识见睿智,很有鉴赏能力。
二、作品主旨:
1.批判官场腐败:通过描述黄金富等官员的堕落和败坏,揭露明代官场腐败现象,对权贵进行批判。
2.值得追求的美德:通过描写五柳先生、倪子纯等人高尚的品德和行为,强调道德修养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
三、作品风格:
1.精练的文笔:冯梦龙以简短、精练的文字表达思想,语言流畅,结构紧凑,富有感染力。
3.轻松幽默的语言调调:作品运用了大量的幽默元素,拉近了作品与读者的距离,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四、作品价值:
1.道德教育:《五柳先生传》是一本道德课本,通过描写五柳先生的高尚品德和他的朋友们的友情互助等,教育人们追求道德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2.哲学思考: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具有象征意义,作品背后蕴含着诸多哲学思考,引人深思。
3.社会批判:通过揭露和批判官场腐败现象,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具有重要的社会批判意义。
总之,《五柳先生传》作为明代优秀的散文作品,以其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对于道德教育和社会批判都有重要指导意义,可以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作品。
五柳先生传文言知识点,五柳先生传知识点整理言知识点整理

五柳先生传文言知识点,五柳先生传知识点整理言知识点整理五柳先生传文言知识点五柳先生传知识点整理五柳先生传文言知识点五柳先生传知识点整理五柳先生传文言知识点整理:主旨归纳通过对五柳先生这一假想人物的描述来用以自况的文章,抒发了陶渊明的志趣。
文中描述了一个爱好读书、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率真自然的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形象。
五柳先生传文言知识点整理:一词多义1.以:(1)因以为号焉以:把。
以为,以之为。
(2)以此自终以:凭借。
2.之:(1)或置酒而招之之:代词,他(2)葛天氏之民欤之:助词,的3.言:(1)闲静少言言:说,说话(动词) (2)黔娄之妻有言言:言语,话(名词) 4.如:(1)晏如也如:……的样子(2)亲旧知其如此如:像5.其:(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其:句首语气词,表推测(2)亲旧知其如此其:代词,指五柳先生五柳先生传文言知识点整理:古今异义1.每有会意:古: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今: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确指出的意思。
2.亲旧知其如:古:名旧交,旧友。
今:形过去的,过时的。
3.不求甚解:古: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今: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4.或置酒而招之:古:有时。
今:或者。
5.赞曰:古: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今:称赞,赞美。
6.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古:处所。
今:允许,许可。
7.造饮辄尽:古:往,到。
今:制造。
8.颇示己志:古:稍微。
今:很;相当地。
五柳先生传文言知识点整理:五柳先生传赏析“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他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
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他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他是一位隐士。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
他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名者,实之宾也”,本就无关紧要。
但为什么看中五柳树呢也许他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
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词语注释整理

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词语注释整理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词语注释整理1、无怀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2、何许:何处,哪里。
许、处所3、不详:不知道。
详:清楚的知道。
4、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所以,就。
以,用。
为,作为。
焉,语气助词,相当与“唉”。
号,别号)5、不慕荣利:不爱慕功名利禄(慕,爱慕;荣利,功名利禄)6、不求甚解:指对所读的书只求理解含义,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7、会意:指对书中的意义有所领会。
会,体会、领会。
8、性:生性,生来就。
9、嗜:特别喜欢,酷爱。
10、亲旧:亲戚朋友。
亲,亲戚。
旧,这里指旧交、旧友,老朋友。
11、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12、或:有时13、置酒:摆酒。
14、招之:邀请他。
15、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
造,往、到,到……去。
辄,就;尽,指喝完。
16、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
期,期望,希望。
17、既:……之后18、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曾不,竟不。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
吝情,舍不得。
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19、环堵(dǔ)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
环堵,四周墙壁,指房屋。
萧然:凄凉、破败的样子。
20、短褐(hè)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上了补丁。
短褐,用粗麻布衣做成的短上衣。
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穿、洞。
结、补丁、21、晏(yàn)如:安然自乐的样子。
晏,平静,安逸。
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22、箪(dān)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瓢,饮水用具。
屡空,经常是空的。
23、自娱:自娱自乐24、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
25、自终:自己过完一生。
终,终了,结束。
26、赞:古人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27、黔(qián前)娄:春秋时鲁国人,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
《五柳先生传》知识点总结

一、文学常识: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
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人、隐逸诗人。
二、注释2、何许:何处,哪里。
许、处所3、不详:不知道。
详:清楚的知道。
4、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所以,就。
以,用。
为,作为。
焉,语气助词,相当与“唉”。
号,别号)5、不慕荣利:不爱慕功名利禄(慕,爱慕;荣利,功名利禄)6、不求甚解:指对所读的书只求理解含义,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7、会意:指对书中的意义有所领会。
会,体会、领会。
8、性:生性,生来就。
9嗜:特别喜欢,酷爱。
10亲旧:亲戚朋友。
亲,亲戚。
旧,这里指旧交、旧友,老朋友。
11、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12)或:有时13、置酒:摆酒。
14、招之:邀请他。
15、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
造,往、到,到……去。
辄,就;尽,指喝完。
16、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
期,期望,希望。
17、既:……之后18、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曾不,竟不。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
吝情,舍不得。
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19、环堵(dǔ)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
环堵,四周墙壁,指房屋。
萧然:凄凉、破败的样子。
20、短褐(hè)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上了补丁。
短褐,用粗麻布衣做成的短上衣。
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穿、洞。
结、补丁、21、晏(yàn)如:安然自乐的样子。
晏,平静,安逸。
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22、箪(dān)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瓢,饮水用具。
屡空,经常是空的。
23、自娱:自娱自乐24、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
25)自终:自己过完一生。
终,终了,结束。
26、赞:古人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22.五柳先生传》知识点

《五柳先生传》知识点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东晋文学家,著名诗人。
他的诗歌多描绘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充满了对污浊社会的厌恶和对纯净自然的热爱。
他是山水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二、课文先生不知何许.(◆1)人也,亦不详.(▲1)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1)以.(★2-1)(之)为号焉.(★3)。
闲静少(◆2)言.(◆3-1),不慕荣利。
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2),....(※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shì酒.(▲3),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3)知其如此,或.(※3)置酒而招之;造.(※4)饮辄zhé(*1)尽,期.(◆4)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céng(◆5)不吝lìn情(*2)去留..(*3)。
环堵萧然,不蔽bì风日;短褐hè穿结,箪.dān瓢.piáo屡.lǚ..(*4)空,晏.yàn如.(*6)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pō(※5)示己志.(◆6-1)。
忘怀得失.(*5),以.(★2-2)此自终。
赞.(※6)曰:黔娄qián lóu之妻有言.(◆3-2):“不戚qī戚于.(★4)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
”其言.(◆3-3)兹zī若.(◆7)人之俦chóu乎?衔xián觞shāng赋诗fù,以乐.(▲4)其志.(◆6-2)。
无怀氏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yú?(*重要实词★重要虚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三、通假字(⊙)本课无通假字四、重要实词(*)*1辄(zhé):就;*2吝lìn情:舍不得;*3去留:去,离开;*4屡(lǚ):经常,常常;*5得失:失,不如意;*6晏(yàn)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柳先生传》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著名诗人。
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
二、重点字词注音及解释。
1、注音。
(1)好.读书(hào)(2)性嗜.酒(shì)(3)造饮辄.尽(zhã)(4)吝.情(lìn)(5)短褐.(hâ)(6)箪.瓢屡空(dān)(7)黔.娄(qián)(8)俦.乎(chóu)(9)衔觞.赋诗(shāng)(10)欤.(yú)
2、解释。
(1)何许:何处,哪里。
许,处所。
(2)详:知道。
(3)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4)会意:指对书中的意义有所领会。
会,体会、领会。
(5)亲旧:亲戚朋友。
亲,亲戚。
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6)或:有时。
(7)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
造,往、到。
辄,就。
(8)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
期,期望。
(9)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曾不,竟不。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预期。
吝情,舍不得。
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10)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
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
萧然:空寂。
(11)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
屡空,经常是空的。
(12)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13)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14)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15)戚戚,忧虑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16)俦,辈,同类。
(17)觞,酒杯。
3、古今异义词。
①造饮辄尽【造】古:往、到。
今:常用于“制造”、“创造”等。
②赞曰【赞】古: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今:常用于“赞美”、“夸赞”等。
4、一词多义。
(1)以:①因以为号焉(介词,把、用)②以此自终(介词,凭借)
(2)之:①或置酒而招之(代词,他)②葛天氏之民欤(助词,的)
(3)言:①闲静少言(说,说话)②黔娄之妻有言(话,言语)
(4)其:①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语气词,表示揣测“大概”)②亲旧知其如此(代词,他)(5)如:①晏如也(......的样子)②亲旧知其如此(像)
5、流传下来的成语及名句。
(1)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褒)
现多指学习不认真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贬)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意思: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3、好读书,不求甚解:他喜欢读书,只求领会书中的要旨,不过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的,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水瓢经常是空的,可他却总是一副安然自若的样子。
5、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
6、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5、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四、理解背诵。
1、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2、文中引用前人之言,赞扬五柳先生的高洁人格并且与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
3、“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答:因为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这与他“不慕荣利”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
4、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答:不和别人虚情客套。
这说明了五柳先生不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世礼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节之人。
5、(1)交代五柳先生性格的句子: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交代五柳先生生活的句子: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3)交代五柳先生志趣的句子: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期在必醉;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6、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7、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自画像。
他不慕荣利,厌恶官场的追名逐利,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是值得肯定的。
可令另一方面他逃避现实,隐居起来,不去撞击社会矛盾的思想是消极的。
8、文中多用否定句,,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双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9、这是陶渊明的自传,为什么开头却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答:作者故意隐去传主的家世、生平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而着重表现他的性格志趣与精神气质。
10、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答: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人们过上淳朴无争、怡然自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