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农历阳历日历表

合集下载

2000年日历

2000年日历
2
3
4
5
6
7
国庆节
初五
初六
初七
初八
重阳节
初十
8
9
10
11
12
13
14
寒露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15
16
17
18
19
20
21
十八
十九
二十
廿一
廿二
廿三
廿四
22
23
24
25
26
27
28
廿五
霜降
廿七
廿八
廿九
10月大
初二
29
30
31
初三
初四
万圣节







1
2
3
4
初六
初七
初八
初九
5
6
7
8
9
10
11
初十
十一
23
24
25
26
27
28
29
廿二
廿三
廿四
廿五
廿六
廿七
廿八
30
31
廿九
7月小
10月







1
2
3
4
5
建军节
初三
初四
初五
初六
6
7
8
9
10
11
12
七夕
立秋
初九
初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13

2007年日历农历阳历表对照表

2007年日历农历阳历表对照表

2007年1月
阳历:1月1日,1月2日,1月3日,1月4日,1月5日,1月6日,1月7日,1月8日,1月9日,1月10日,1月11日,1月12日,1月13日,1月14日,1月15日,1月16日,1月17日,1月18日,1月19日,1月20日,1月21日,1月22日,1月23日,1
月24日,1月25日,1月26日,1月27日,1月28日,1月29日,1月30日,1月31

农历:十二月初三,十二月初四,十二月初五,十二月初六,十二月初七,十二月初八,十二月初九,十二月初十,十二月十一,十二月十二,十二月十三,十二月十四,十二月
十五,正月初一,正月初二,正月初三,正月初四,正月初五,正月初六,正月初七,正
月初八,正月初九,正月初十,正月十一,正月十二,正月十三,正月十四,正月十五,
正月十六,正月十七,正月十八,正月十九,正月二十,正月廿一,正月廿二,正月廿三。

中国日历(公历+农历)算法

中国日历(公历+农历)算法

中国公历算法中国公历算法不是太难,关键是星期值的确定。

这里给出了简单算法:public static int dayOfWeek(int y, int m, int d) {int w = 1; // 公历一年一月一日是星期一,所以起始值为星期日y = (y-1)%400 + 1; // 公历星期值分部 400 年循环一次int ly = (y-1)/4; // 闰年次数ly = ly - (y-1)/100;ly = ly + (y-1)/400;int ry = y - 1 - ly; // 常年次数w = w + ry; // 常年星期值增一w = w + 2*ly; // 闰年星期值增二w = w + dayOfYear(y,m,d);w = (w-1)%7 + 1;return w;}中国农历算法根公历相比,中国农历的算法相当复杂。

我在网上找的算法之中, 的算法是最好的一个。

这个算法使用了大量的数据来确定农历月份和节气的分部,它仅实用于公历 1901 年到 2100 年之间的 200 年。

中国农历计算程式跟据 提供的算法,我写了下面这个程式:[HTML]/*** ChineseCalendarGB.java* Copyright (c) 1997-2002 by Dr. Herong Yang./* 中国农历算法 - 实用于公历 1901 年至 2100 年之间的 200 年*/import java.text.*;import java.util.*;class ChineseCalendarGB {private int gregorianYear;private int gregorianMonth;private int gregorianDate;private boolean isGregorianLeap;private int dayOfYear;private int dayOfWeek; // 周日一星期的第一天private int chineseYear;private int chineseMonth; // 负数表示闰月private int chineseDate;private int sectionalTerm;private int principleTerm;private static char[] daysInGregorianMonth ={31,28,31,30,31,30,31,31,30,31,30,31};private static String[] stemNames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private static String[] branchNames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private static String[] animalNames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 {ChineseCalendarGB c = new ChineseCalendarGB();String cmd = "day";int y = 1901;int m = 1;int d = 1;if (arg.length>0) cmd = arg[0];if (arg.length>1) y = Integer.parseInt(arg[1]);if (arg.length>2) m = Integer.parseInt(arg);if (arg.length>3) d = Integer.parseInt(arg);c.setGregorian(y,m,d);puteChineseFields();puteSolarTerms();if (cmd.equalsIgnoreCase("year")) {String[] t = c.getYearTable();for (int i=0; i< FONT>} else if (cmd.equalsIgnoreCase("month")) {String[] t = c.getMonthTable();for (int i=0; i< FONT>} else {System.out.println(c.toString());}}public ChineseCalendarGB() {setGregorian(1901,1,1);}public void setGregorian(int y, int m, int d) {gregorianYear = y;gregorianMonth = m;gregorianDate = d;isGregorianLeap = isGregorianLeapYear(y);dayOfYear = dayOfYear(y,m,d);dayOfWeek = dayOfWeek(y,m,d);chineseYear = 0;chineseMonth = 0;chineseDate = 0;sectionalTerm = 0;principleTerm = 0;}public static boolean isGregorianLeapYear(int year) { boolean isLeap = false;if (year%4==0) isLeap = true;if (year%100==0) isLeap = false;if (year%400==0) isLeap = true;return isLeap;}public static int daysInGregorianMonth(int y, int m) {int d = daysInGregorianMonth[m-1];if (m==2 && isGregorianLeapYear(y)) d++; // 公历闰年二月多一天return d;}public static int dayOfYear(int y, int m, int d) {int c = 0;for (int i=1; i<>c = c + daysInGregorianMonth(y,i);}c = c + d;return c;}public static int dayOfWeek(int y, int m, int d) {int w = 1; // 公历一年一月一日是星期一,所以起始值为星期日y = (y-1)%400 + 1; // 公历星期值分部 400 年循环一次int ly = (y-1)/4; // 闰年次数ly = ly - (y-1)/100;ly = ly + (y-1)/400;int ry = y - 1 - ly; // 常年次数w = w + ry; // 常年星期值增一w = w + 2*ly; // 闰年星期值增二w = w + dayOfYear(y,m,d);w = (w-1)%7 + 1;return w;}private static char[] chineseMonths = {// 农历月份大小压缩表,两个字节表示一年。

公元前1300-2100年公历、农历、属相对照表

公元前1300-2100年公历、农历、属相对照表

前1468年 癸巳年 蛇 前1469年 壬辰年 龙 前1470年 辛卯年 兔 前1471年 庚寅年 虎 前1472年 己丑年 牛 前1473年 戊子年 鼠 前1474年 丁亥年 猪 前1475年 丙午年 狗 前1476年 乙酉年 鸡 前1477年 甲申年 猴 前1478年 癸未年 羊 前1479年 壬午年 马 前1480年 辛巳年 蛇 前1481年 庚辰年 龙 前1482年 己卯年 兔 前1483年 戊寅年 虎 前1484年 丁丑年 牛 前1485年 丙子年 鼠 前1486年 乙亥年 猪 前1487年 甲戌年 狗 前1488年 癸酉年 鸡 前1489年 壬申年 猴 前1490年 辛未年 羊 前1491年 庚午年 马 前1492年 己巳年 蛇 前1493年 戊辰年 龙 前1494年 丁卯年 兔 前1495年 丙寅年 虎 前1496年 乙丑年 牛 前1497年 甲子年 鼠 前1498年 癸亥年 猪 前1499年 壬戌年 狗 前1500年 辛酉年 鸡 前1501年 庚申年 猴 前1502年 己未年 羊 前1503年 戊午年 马
前1360年 辛巳年 蛇 前1361年 庚辰年 龙 前1362年 己卯年 兔 前1363年 戊寅年 虎 前1364年 丁丑年 牛 前1365年 丙子年 鼠 前1366年 乙亥年 猪 前1367年 甲戌年 狗 前1368年 癸酉年 鸡 前1369年 壬申年 猴 前1370年 辛未年 羊 前1371年 庚午年 马 前1372年 己巳年 蛇 前1373年 戊辰年 龙 前1374年 丁卯年 兔 前1375年 丙寅年 虎 前1376年 乙丑年 牛 前1377年 甲子年 鼠 前1378年 癸亥年 猪 前1379年 壬戌年 狗 前1380年 辛酉年 鸡 前1381年 庚申年 猴 前1382年 己未年 羊 前1383年 戊午年 马 前1384年 丁巳年 蛇 前1385年 丙辰年 龙 前1386年 乙卯年 兔 前1387年 甲寅年 虎 前1388年 癸丑年 牛 前1389年 壬子年 鼠 前1390年 辛亥年 猪 前1391年 庚戌年 狗 前1392年 己酉年 鸡 前1393年 戊申年 猴 前1394年 丁未年 羊 前1395年 97年 甲辰年 龙 前1398年 癸卯年 兔 前1399年 壬寅年 虎 前1400年 辛丑年 牛 前1401年 庚子年 鼠 前1402年 己亥年 猪 前1403年 戊戌年 狗 前1404年 丁酉年 鸡 前1405年 丙申年 猴 前1406年 乙未年 羊 前1407年 甲午年 马 前1408年 癸巳年 蛇 前1409年 壬辰年 龙 前1410年 辛卯年 兔 前1411年 庚寅年 虎 前1412年 己丑年 牛 前1413年 戊子年 鼠 前1414年 丁亥年 猪 前1415年 丙午年 狗 前1416年 乙酉年 鸡 前1417年 甲申年 猴 前1418年 癸未年 羊 前1419年 壬午年 马 前1420年 辛巳年 蛇 前1421年 庚辰年 龙 前1422年 己卯年 兔 前1423年 戊寅年 虎 前1424年 丁丑年 牛 前1425年 丙子年 鼠 前1426年 乙亥年 猪 前1427年 甲戌年 狗 前1428年 癸酉年 鸡 前1429年 壬申年 猴 前1430年 辛未年 羊 前1431年 庚午年 马

2000年日历表(A4一页、带农历、直接打印)

2000年日历表(A4一页、带农历、直接打印)

6 初二 13 初九 20 谷雨 27 廿三
7 初三 14 初十 21 十七 28 廿四
8 初四 15 十一 22 十八 29 廿五
7 8 初四 初五 14 15 母亲节 十二 21 22 小满 十九 28 29 廿五 廿六
二 2 廿八 9 初六 1 5 6 廿九 青年节 立夏 初三 10 11 12 13 初七 初八 护士节 初十 17 18 19 20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24 25 26 27 廿一 廿二 廿三 廿四 31
2000年日历
日 一 六 1 元旦 4 5 6 7 8 廿八 廿九 小寒 腊月 初二 11 12 13 14 15 腊八节 初五 初六 初七 初九 18 19 20 21 22 十二 十三 十四 大寒 十六 25 26 27 28 29 十九 二十 廿一 廿二 小年 二 一月 三 四 五 二 1 廿六 6 7 8 初二 初三 初四 13 14 15 情人节 初九 十一 20 21 22 十六 十七 十八 27 28 29 廿三 廿四 廿五 日 一 二月 三 2 廿七 9 初五 16 十二 23 十九 四 五 六 3 4 5 廿八 立春·除夕 春节 10 11 12 初六 初七 初八 17 18 19 雨水·元宵 十三 十四 24 25 26 二十 廿一 廿二 三月 三 四 1 2 廿六 廿七 5 6 7 8 9 惊蛰 二月 龙抬头 妇女节 初四 12 13 14 15 16 植树节 初八 初九 初十 十一 19 20 21 22 23 十四 春分 十六 十七 十八 26 27 28 29 30 廿一 廿二 廿三 廿四 廿五 日 一 二 五 3 廿八 10 初五 17 十二 24 十九 31 廿六 六 4 廿九 11 初六 18 十三 25 二十 日 一 二 四月 三 四 五 六 1

回历、公历、农历的换算

回历、公历、农历的换算

回历、公历、农历的换算2002-2-10 22:02:19 马肇曾阅读9061次研究世界伊斯兰教历史,免不了要对以回历所记载的历史事实换算为公历,或将所载的公历换算为回历。

《回历纲要》、《历法丛谈》、《万年历谱》以及《回回天文学史研究》[1--4]等专著都载有自回历换算为公历的算式,并称两历因闰年的时间不同,故换算结果常有一日之差,惟均未讨论一日之差的简易订正方法。

1998年《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载文讨论了中国农历与公历、回历的换算问题[5]。

惟笔者依上列著作中所列算式推算结果;发现与实际所载日期误差常大于一日,最高可达十日之多。

因此有必要对计算中误差的来源及计算公式的改进进行探讨,特撰此文。

二、国历换算为公历1.换算公式的导出公历每年365.242 199074075 日(简化为365.2422日),而回历每年为354.367074375日(简化为354.36707日),所以回历一年只相当354.36707/365.2422=0.970223或0.970224个公历年。

又回历元年元旦定在公元622年7月16日,由于当时历法在推算上的误差,致当时的7月16日,按现代的公历应改为7月19日,自公元某年元旦至该年7月19日已达200日.相200/365.2422=0.5476公历年;又因到回历二年元旦才达到0.970224个公历年,故自回历纪年元旦换算为公历的算式即为:(回历纪年一1)× 0.970224+622.5476年=所求公历年月日 (1)或回历纪年× 0.970224+621.5774年=所求公历年月日 (2)式中621.5774来自622.5476-0.970224。

如所求某一历史事实不在回历元旦时,可将事实经过本年的总日数化为回历年,加人回历纪年总数中即可。

然而上列公历一年的总日数,实际上是一回归年的实测数,因现用公历每年的日数实为365.2425日,它与一回归年的日数只能是基本相符,到公元四千多年后会再出现一日之差。

2000~2005年日历

2000~2005年日历
1月
日一二三四五六 1
234567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2000年
2月
3月
日一二三四五六
1234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日一二三四五六
12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4月
日一二三四五六 123456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7月
日一二三四五六 12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8月
日一二三四五六 123456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9月
日一二三四五六 123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0月
日一二三四五六 12
345678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1893年日历农历阳历表对照表

1893年日历农历阳历表对照表

1893年日历农历阳历表对照表
1893年阳历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1893年农历月份: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冬月、腊月
1893年农历朔月节气: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
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
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
1893年1月1日 ~ 1893年12月31日:
1月:正月小寒大寒立春
2月:二月雨水惊蛰春分
3月:三月清明谷雨立夏
4月:四月小满芒种夏至
5月:五月小暑大暑立秋
6月:六月处暑白露秋分
7月:七月寒露霜降立冬
8月:八月小雪大雪冬至
9月:九月正月小寒大寒
10月:十月二月雨水惊蛰
11月:冬月三月清明谷雨
12月:腊月四月小满芒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