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20万吨铅锌金银矿采矿方法课程设计(附图)

合集下载

矿山铅锌矿采矿毕业设计

矿山铅锌矿采矿毕业设计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采矿开采学》毕业设计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完成时间:目录1.绪论 (1)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1研究目的 (1)1.2.2研究意义 (1)1.2 本文的框架结构 (4)2. 井田概况、井田及其附近的地质特征、矿层及矿质特征 (5)2.1井田境界及储量 (5)2.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6)2.3井田开拓包括井田开拓方式,井口位置,井筒形式,开采水平设计,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开采水平与井底车场形式的选择,开拓巷道布置,开拓系统综述。

2.3.1井下运输包括主要运输大巷设备选型,井下辅助运输设备选型 (8)2.3.2矿井提升包括主副井提升 (11)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绪论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1研究目的赵官能源针对矿层薄、开采难度大、万吨掘进率高的实际,依靠科技创新,优化生产系统,完善生产工艺,实现了薄矿层安全高效生产。

结合矿井开采的实际,赵官能源创新采矿工艺,提高工作面单产水平。

通过优化工作面布置方式,加大面长,实施沿空留巷、Y型通风技术,采用倾斜长壁开采工艺等技术创新,不但解决了工作面瓦斯和水患威胁,平均单产3.5万吨。

3701工作面更是创出了月产49583吨的最好记录,保持了集团公司薄煤层生产最好水平。

根据万吨掘进率高的实际,该公司完善运输系统和皮带排矸系统,应用大功率综掘机,提高了运输效率,保证了快速掘进,矿井掘进平均单进达到160米。

-600延深回风井下段19.7㎡大断面巷道月进达到216米,创造了集团公司同类巷道施工的最好水平。

作为薄煤层、高瓦斯、大水矿井,赵官能源以安全管理制度化、灾害治理体系化、调度管理数字化、辅助运输网络化“四化”建设为为重点,建立健全了26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推行安全诚信保证金制度,取消了管理人员抓“三违”指标,以安全诚信为载体,正向激励,正面引导,今年前七个月,停止作业次数同比下降21%;查处违章人次同比下降17%。

釆矿学课程设计

釆矿学课程设计

釆矿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矿石的形成、分类及性质;2. 学生能了解采矿方法、设备及其在矿产资源开采中的应用;3. 学生能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分布及开发状况。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采矿学知识,分析矿石样品,进行简单矿石鉴定;2. 学生能运用采矿方法,设计简单的采矿方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能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采矿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采矿学,培养对我国矿产资源的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增强对自然资源的敬畏之心;3. 学生能关注采矿行业的发展,激发对地质、采矿等相关专业的兴趣和热爱。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采矿学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采矿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矿产资源的认识和责任感。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探究精神,但可能对采矿学知识了解较少。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矿石与矿物:矿石的形成过程、矿物的分类及性质、矿石的识别方法;教材章节:第一章 矿石与矿物2. 采矿方法与设备:概述各种采矿方法(如露天开采、地下开采等)及其适用条件,介绍常见采矿设备的功能与结构;教材章节:第二章 采矿方法与设备3. 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开发: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分布规律,矿产资源开发的政策与法规;教材章节:第三章 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开发4. 采矿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采矿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教材章节:第四章 采矿工程对环境的影响5. 实践活动:矿石样品鉴定、采矿方法设计与分析、矿山实地考察等。

采矿专业毕业设计方案(铅锌银矿)

采矿专业毕业设计方案(铅锌银矿)

involving the area of its northern explore lines ranged from 154 to197 and from altitude of -30m
upwards, its has an anticipant capability of 0.4million t/a.
The design used in the some
parameters used is similar to mine data, and to" mining design manual", cooperate with other
reference way design. The whole desig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sign standards, and adopt AutoCAD
硐竖井联合开拓,采矿方法采用向上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矿井的通风方式为两翼抽出式,采用集中通风,保
证井下通风安全。设计中对井下运输和矿井提升部分,考虑了井下和地面运输功最小原则。设计中所用到的某
些参数是采用类似矿山的数据,并以《采矿设计手册》为主,配合其它参考资料的方式进行设计。整个设计均
按照了设计标准执行,并采用 AutoCAD计算机绘图,满足了规范设计的要求。
第 2 章 矿山地质 4
2.1 矿区地形特征 ............................................................................ 4 2.2 矿区地质 ................................................................................ 4 2.3 矿床地质 ................................................................................ 7 2.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 ......................................................... 10 2.5 矿区勘探与储量计算 ..................................................................... 10 2.6 生产地质工作 ........................................................................... 12 2.7 地质资料评价 ........................................................................... 13

《金属矿床露天开采》课程设计指导书2014

《金属矿床露天开采》课程设计指导书2014

《金属矿床露天开采》课程设计指导书矿物资源工程教研室2014年4月目录第一部分:课程设计的内容及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设计题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主要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设计步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审核地质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按地质部门提供的图纸圈定采场境界和布置开拓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部分:课程设计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部分:露天开采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采场境界圈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采场境界圈定的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境界圈定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境界圈定的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圈定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开拓运输 (详见教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开拓运输的设计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开拓方案设计的影响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公路-汽车开拓方案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铁路运输方案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年产量20万吨煤矿采矿设计

年产量20万吨煤矿采矿设计

年产量20万吨煤矿采矿设计摘要近年来,煤炭行业的发展势头一直很好,越来越多的人力和资金投入到了煤矿的建设和生产中。

本设计就是在这样的的前提下对河南集团鹤壁六矿进行实地考察和实习后,经过认真而详细的分析,计算后撰写的。

本设计的井田面积为11.4万平方千米,年产量120万吨。

井田内煤层赋存比较稳定,煤层平均倾斜角度为20°,平均煤厚7.5m,整体地质条件比较简单,在井田范围中部有断层发育,矿井瓦斯和二氧化碳含量相对不高,涌水量也不大。

根据实际的地质资料情况主要对矿井开拓方式、准备方式和采煤方法进行了初步设计,该矿井设计采用立井两水平的开拓方式,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回采工艺,走向长壁采煤法,用全部跨落法处理采空区。

矿井采用对角式通风,井底车场为刀把式环行车场,并对矿井运输、矿井提升、矿井排水和矿井通风等各个生产系统进行设备选型计算。

设计时根据现有经济技术条件,尽可能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和设备,以及对矿井安全技术措施和环境保护提出要求,完成整个矿井的初步设计。

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采用先进技术和借鉴已实现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的经验,实现一矿一面高产高效矿井从而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立井采区式走向长壁放顶煤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coal industry has gooddevelopment momentum, then more and more human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into the mine's construction and production. This design is the premise of this group of Henan Hebi Coal Mine six field visits and internship after careful and detailed analysis, written by calculation.The design of the mine covers an area of 114,000 sq km, annual output of 1,200,000 tons. Occurrence within the coal mine is relatively stable, the average tilt angle of coal seam 20 °, the average coal thickness 7.5m, the overall relatively simple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e mine development of the scope of central fault, mine gas and relatively low carbon dioxide, water, not Chung . Geological data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main ways to develop the mine, mining methods and methods to prepare a preliminary design, design of the mine shaft to open up the way the two-level, integrated mechanized top coal caving mining technology, to longwall mining method, using All cross-charged goaf treatment. Mine the use of diagonal ventilation, shaft ring road for Dao field, mine and transport, mine hoist, mine drainage and mine ventilation systems and other production equipment selection calculation. Design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xist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as far as possible the use of advanced min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as well as mine safety 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required to complete the preliminary design of the entire mine. All mine mechanization, us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high production and high efficiency have been achieved from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experience of mine, to achieve a high yield and efficiency of a mine shaft so as to achieve good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Key word: The vertical shaft picks the area type to move towards the long wall Puts goes against the coal.本次毕业设计是据在河南煤化集团鹤壁六矿进行的毕业实习中所收集的矿井生产图纸和资料,并作了一些改动以后,对矿井进行的初步设计。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应用的采矿方法PPT学习教案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应用的采矿方法PPT学习教案
粗晶灰岩、白云质灰岩,高丽山组 (C12)粉砂岩、和州组(C13)泥灰 岩、钙质页岩,南东盘为弱矿化黄龙组 (C22)灰岩。
第14页/共38页
矿块储量
矿块铅锌矿储量表
面积
储量 Pb Zn S Ag
(米2) (吨) (﹪) (﹪) (﹪) (g/t)
425m水 平
531
6.82
8.92
27.2 1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应用的采矿方法
会计学
1
一、矿山开采现状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是一个多金属矿床,主要金属 有铅、锌、伴生硫、银,矿区北距长江1.5公里,九 乡河流经矿区中部进入长江,著各的南京栖霞山风景 区中的栖霞寺、千佛岩位于矿山附近。栖霞镇有部分 居民住在矿体上部。矿山北靠长江,西邻南京新生圩 外贸港口、长江二桥,沪宁高速公路、沪宁铁路自矿 区南侧穿过,交通运输十分方便。
第5页/共38页
△1984年开始与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 合作进行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的试验,试验矿 段为3#矿体-75米中段的301、302采场。
1986~1987年与马鞍山矿山研究院合作在 301、302采场进行了“破碎矿体顶板加固综合 技术研究”。
△1990~1994年进行了铅锌银矿20万吨/年 扩建工程施工,设计单位是北京有色冶金设计 研究总院,设计的采矿方法为上向水平分层充 填法。
⑴标准采矿方法介绍
矿块沿矿体走向布置,长50m,中 段高50m,宽为矿体水平厚度,矿 块间留4m的矿壁作为间柱,底柱高
2
5m,顶柱高3m,采场内根据矿岩 条件不规则地留有点柱,点柱尺寸 4×4m,点柱中第8页心/共3距8页 16~20m,每 个点柱分担面积300~400m。
采准为下盘及脉内联合采准,布置有下盘中段 运输道及脉内平巷,穿脉间距为50m,每个采 场内至少布置一个充填井,2个顺路人行井及2 个顺路溜矿井,顺路井均用厚12mm或10mm 钢板焊接而成,直径为1.6m。

采矿方法课程设计全套

采矿方法课程设计全套

采矿方法课程设计全套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采矿方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各种采矿方法的特点、优缺点以及适用条件,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掌握露天采矿、地下采矿、井下采矿等基本采矿方法。

2.了解矿床分布、矿体形态、矿石质量等因素对采矿方法选择的影响。

3.理解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原则。

4.能够运用采矿原理和公式进行简单的采矿设计和计算。

5.能够分析矿床特征,选择合适的采矿方法。

6.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采矿作业的监测和管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培养学生对矿山安全的重视和对生命的尊重。

3.培养学生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采矿方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露天采矿:介绍露天采矿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包括开采工艺、矿床开拓、矿石运输和废石处理等。

2.地下采矿:介绍地下采矿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包括井筒开拓、采场设计、矿柱留设和地下运输等。

3.井下采矿:介绍井下采矿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包括钻探、爆破、采矿机械和井下安全等。

4.采矿方法的选择:分析矿床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条件,选择合适的采矿方法。

5.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介绍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和资源利用原则。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传授采矿方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采矿方法的具体实施和操作技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采矿方法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铅锌多金属矿预查项目设计书

铅锌多金属矿预查项目设计书

铅锌多金属矿预查项目设计书目录第1章概况 (1)1.1项目概况 (1)1.2目的任务 (1)1.3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1.4矿权设置情况 (3)第2章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4)2.1以往区域地质调查和科研工作情况 (4)2.2以往矿产勘查工作 (6)2.3对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10)第3章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特征 (13)3.1区域地质背景 (13)3.2区域成矿地质条件 (35)3.3勘查区地质特征 (44)3.4勘查区矿产地质特征 (58)第4章工作部署 (59)4.1总体工作部署 (59)4.2年度工作安排 (61)4.3实物工作量 (62)第5章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63)5.1测量工作 (63)5.2地质测量 (63)5.3化探测量 (65)5.4槽探工程 (67)5.5样品采集及测试分析 (67)5.6编录、室资料整理工作 (69)第6章经费预算 (71)6.1项目概况及工作区基本条件 (71)6.2预算编制依据 (73)6.3采用的费用标准和计算方法 (73)6.4经费预算结果 (82)第7章组织管理和保障措施 (99)7.1组织管理 (99)7.2项目人员组成及分工 (99)7.3质量保障措施 (99)7.4安全及劳动保障措施 (101)第8章预期成果 (102)附件目录第1章概况1.1 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某地区铅锌多金属矿预查(2)项目来源某地区铅锌多金属矿预查项目,属某省2015年第二批地质勘查基金项目。

(3)项目编号:(4)项目性质:新开(空白区)(5)工作阶段:预查(6)项目主管部门:某省国土资源厅、某省财政厅(7)勘查投资方式及年度经费:该项目由某省地勘基金全额投资,项目经费129万元(8)工作起止时间:2016年3月-2017年2月(9)承担单位:中陕核工业集团公司(10)勘查单位:中陕核工业集团二一一大队1.2 目的任务(1)目标任务充分收集以往地、物、化、遥成果资料,以新的成矿理论为指导,分析研究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赋矿规律,指导本区找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矿方法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上向分层充填法说明书院系: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采矿方法课程设计命题书根据下列地质条件进行采矿方法课程设计矿井年产量: 20 万吨;矿石名称:铅锌金银矿;矿床成因和类型:中温热液;矿体平均厚度: 15m ;矿体平均倾角: 55°;矿体走向长度: 500m ;矿体埋藏深度: 159~-590m ;矿石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1.品位:Pb6.53%、Zn6.13%、Au4.7g/t、Ag171.67g/t、S25.77%;2.容重:矿石 3.14t/m3;围岩 2.72t/m3;3.围岩名称:上盘灰岩;下盘灰岩;4.稳固性:矿石稳固;上盘围岩稳固;下盘围岩稳固;5.坚固性系数:矿石 12;上盘围岩 18~24;下盘围岩18~24;6.松散系数:矿石 1.6;上盘围岩 1.5;下盘围岩 1.5;7.自燃性:有;8.粘结性:无;9.地质破坏及水文条件:矿体上部有两含水层、两含水层之间无水力联系;10.其它附加条件:地表有溪流。

参考文献:1.凿眼爆破2.矿井通风3.井巷工程4.金属矿山地下开采5.采矿设计手册。

目录第一章采矿地质条件 (5)第二章采矿方法的选择 (5)2.1采矿方法的选择 (5)2.2上向分层充填法 (8)2.3分段凿岩阶段出矿嗣后充填法 (11)2.4采矿技术经济比较 (13)2.5采矿方法的终定 (14)2.6结构和参数 (14)第三章矿块的采准和切割工作 (15)3.1采准巷道的布置 (15)3.2切割巷道的布置 (18)3.3主要运输设备 (18)3.4阶段运输平巷的断面尺寸和规格 (19)3.5采准与切割工艺 (21)第四章回采计算 (24)4.1凿岩爆破 (24)4.2通风 (26)4.3顶板的地压管理 (26)4.4出矿 (27)4.5充填 (28)第五章矿房回采和采空区处理 (30)5.1矿房回采 (30)5.2采空区处理 (30)第六章采矿方法技术经济指标 (31)参考文献 (32)第一章采矿地质条件矿山设计年产量为30万吨,属于中小型地下矿山,矿体开采技术条件如下:矿体平均厚度为15m,走向长度为500m,埋藏深度为-590—159m,为有初露的矿体,矿体倾角在55°,是急倾斜的矿体赋存,矿体上不有两个含水层、两个含水层之间无水力联系,同时在矿体的地表有河流,不允许有塌落。

矿石和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如下:矿石品位高,价值大,其中Pb为6.53%;Zn为6.13%;Au为4.7g/t;Ag为171.67g/t;S为25.77%。

矿石容重为3.14t/m3,围岩容重为2.72t/m3。

矿体上下盘围岩为灰岩,稳固,坚固性系数f=18-24,松散系数1.5,矿石稳固,坚固性系数f=12,松散系数1.6,矿石有自燃性但无粘结性。

第二章采矿方法的选择2.1采矿方法的选择2.1.1采矿方法选择的基本要求1)安全。

选择的采矿方法必须保证工人在采矿过程中能够安全生产,有良好的作业条件,能使繁重的作业实现机械化;同时也要保证矿山能够安全持续生产,防止采矿引起的地质灾害。

2)矿石贫化小。

选择的采矿方法要贫化小,矿石质量高,有利于配矿和矿石质量控制,满足加工部门对矿石质量的要求。

3)矿石回采率高。

矿产资源是有限且不能再生的,因此要选择高回采率的采矿方法,以充分利用地下资源。

4)生产效率高。

要尽可能选择生产能力大和劳动生产率高的采矿方法。

5)经济效益高。

6)遵守有关法规的要求。

采矿方法选择必须遵守矿山安全、环境保护和矿产资源保护等法规的有关规定。

2.1.2采矿方法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2.1.2.1矿体地质条件主要包括矿石和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矿体产状、矿石的品味和价值、矿物在矿体和围岩中的分布情况、矿体赋存深度、矿石和围岩的自燃性与结块性等。

2.1.2.2开采技术经济条件主要有下列影响因素有下列各项:地表是否允许陷落;加工部门对产品的技术要求;技术装备与材料供应;采矿方法所需求的技术管理水平等。

2.1.3采矿方法初选2.1.3.1地质法初选根据矿体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采矿方法,见采矿方法初选表采矿方法初选表一采矿方法初选表二根据采矿方法初选表一及采矿方法初选表二的初步分析,可以初选出二种采矿方法:(1)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2)分段凿岩阶段出矿嗣后充填法。

2.2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2.2.1方案特点该方法适用于开采矿体上下盘岩石中等稳固以上或稳固性稍差,矿石中等稳固或中等稳固以上的倾斜至急倾斜的中厚至极厚矿的高品位或贵重金属的矿体,方法特点是将矿块划分为矿房和矿柱进行回采,先采矿柱,后采矿房,矿房或矿柱自下而上分层回采,依次按比例进行充填以维护上下盘围岩,并创造不断上采的作业条件,矿房回采到最后一个分层时,进行接顶充填。

该方法一般适用于矿石稳固、围岩不稳固的倾斜和急倾斜矿体,能适应形态不规则、分枝复合变化大的矿体。

此方法工作面循环作业,凿岩爆破、出矿、充填和护顶完成一个循环后,进行下一分层的循环;回采空间和范围可以控制,人员、设备在暴露的顶板下工作,需要有效的控制顶板。

在矿石稳固、围岩也稳固的倾斜和急倾斜矿体中可以减少或者不用护顶的工作。

2.2.2矿块布置和结构参数矿块垂直于矿体走向布置,长度为矿体水平厚度,阶段高度60m;矿房、矿柱交替布置,矿房宽度为12m,矿柱宽度 8m;将阶段划分为分段,分段高度9m,每个分段负责3个分层,分层高度3m;先采矿柱,后采矿房,矿块底部构筑5m厚的人工混凝土假底,以保证下阶段的回采安全;回采过程中,最小控顶高度2m,最大控顶高度5m,矿柱采用较高灰沙比进行充填,矿房采用较低灰沙比进行充填,各分层待充填体渗水平场完毕厚后,铺设0.3m厚的砼地板,以利上分层回采时无轨设备的行走。

2.2.3采准切割采准系统分为脉外采准系统和脉内采准系统。

脉内采准系统通常从脉外运输巷道掘进穿脉巷道,在脉内靠近矿体上边界处布置充填回风天井,联通上下阶段运输平巷,作为充填和通风的通道。

脉外采准系统主要采用阶段斜坡道采准方式。

阶段和各分段间由采准斜坡道连通,自采准斜坡道掘进分段平巷,由分段平巷在采场中央位置掘进下向采场联络道,随回采工作进行,中间分层联络道和上向联络道分别由下向联络道和中间分层联络道上挑完成。

阶段内设置下盘分段溜井,底端布设振动出矿机,用装矿横巷与阶段运输平巷联通。

在相邻矿房与矿柱中间掘进穿脉到达矿体下盘边界,从穿脉开始进行拉底工作。

断面3.5 3m,斜坡道的坡度为1:5~1:7,斜坡道与分段平巷连接,分段运输平巷与采场分层进路连接。

一个分段负责3个分层。

2.2.4回采分层回采高度3m,采用YSP-45型气腿式凿岩机挑采2.0m,不出矿,炮孔倾角75°,炮孔直径40mm,工人站在矿堆上打水平孔压顶回采到设计高度。

每次爆破后通风时间不少于40min,工作面炮烟排净后,安全工进入采场检查顶板,清除浮石。

采用铲运机将崩落的矿石卸入溜井,由电机车经阶段运输平巷运往主溜井。

崩落矿石出完后,按照配比要求,进行胶结充填。

充填渗水通过预先布设的脱滤水管导出采场。

2.2.5方案评价该方案仅设溜井,运矿汽车在装矿平巷内装车,既简化采准工程,又提高运矿效率;采用先挑采、后压采的方式,有效地提高凿岩效率,也便于采场顶板的安全管理;使用无轨设备出矿,回采作业机械化程度高;采场布置灵活,便于不同矿种分采;采场形成贯穿风流,通风效果好。

但是,压顶回采,凿岩效率相对较低,作业循环较多;无轨设备运行频繁,满足无轨设备通行要求的采准切割工程断面大。

类似的矿山的生产能力接近160t/d;回采率高达98%以上而且贫化和损失也都低于8%。

如下图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图样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2.3分段凿岩阶段出矿嗣后充填法2.3.1方案特点该采矿法适用于开采矿石与围岩稳固急倾斜(较缓)倾斜和缓倾斜的高品位或贵重金属的矿体;特点是将阶段内矿体沿走向划分成矿块,矿块划分为分段,每个分段内划分为矿房和矿柱,每个矿房都有独立的崩矿和出矿巷道,可视为单独的回采单元。

沿走向掘进分段运输平巷和凿岩平巷,沿分段运输每隔距离掘进装矿进路。

回采过程中,采用扇形中深孔在凿岩平巷进行凿岩爆破,崩落的矿石自装矿进路在分段底部的V型堑沟进行出矿,为了防止充填体坍塌引起较大的贫化,分段内留3m斜顶柱。

矿块分段回采结束后按充填比例进行充填,密闭充填进路,回采上一分段。

2.3.2矿块布置和结构参数矿块沿矿体走向布置,矿块长度40m,间柱宽度6m,矿房长度34m,阶段高60m,矿块宽度为矿体水平厚度,分段高度15m,斜顶柱3m,底部形成V型受矿堑沟,堑沟在矿体内的斜面倾角为45°,装矿进路间距11m。

分段回采完毕后,从上分段进行一次充填,充填尽量接顶。

2.3.3采准切割采用下盘脉外阶段斜坡道采准方式。

阶段和各分段间由采准斜坡道联通,斜坡道的坡度为21%。

自采准斜坡道掘进分段运输平巷、充填回风平巷,自充填回风平巷每隔11-12m掘进装矿进路到矿体下盘,在矿体下盘与围岩边界处由装矿进路掘进“V”型堑沟拉底平巷联通所有装矿进路,靠近矿快间柱位置,向上掘进切割天井,再由分段运输平巷,靠近间柱位置,掘进切割横巷达矿体上盘边界处,自切割横巷靠近矿体上盘掘进脉内凿岩平巷;在拉底平巷和切割横巷内分别打上向扇形和平行中深孔,以切割天井为自由面爆破切槽,进行多排同次爆破,爆破后形成立槽2.3.4回采全部采准切割工作完成后,矿房回采以切割槽为自由面,由矿房一直向另一侧回采崩矿。

在分段凿岩巷道中钻凿扇形中深孔,崩矿孔与开沟孔同时起爆,一次崩落3-5排炮孔,每次爆破后通风时间不少于40min,工作面炮烟排净后,安全工进入采场检查顶板,清除浮石。

崩落矿石用铲运机将崩落的矿石卸入分段溜井,由电机车经阶段运输平巷运往主溜井。

崩落矿石出完后,按照配比要求,进行胶结充填。

充填渗水通过预先布设的脱滤水管导出采场。

2.3.5方案评价工人在小断面巷道中工作,回采工作比较安全;回采强度比较大,在一个采场内,工作面比较多,因此,用这种采矿方法开采时,采场可以相对少一些;工作循环,比较简单,通风条件好;使用无轨设备出矿,生产能力大;但是采准工作量大,在分段巷道内,不易实现巷道掘进的机械化;矿柱所占矿量比较大,且回采矿柱损失,贫化又比较大;采用中深孔落矿,大块率高,二次破坏作量大。

类似的矿山的生产能力接近170t/d;回采率高达87.5%以上而且贫化率约8.55%,损失率介于8%-9%之间。

如下图分段凿岩阶段出矿嗣后充填法图样图例:1.阶段运输平巷 8.切割横巷2.斜坡道 9.切割天井3.分段运输巷道 10.卸矿横巷4.回风充填平巷 11.溜井5.分段出矿进路 12.穿脉6.堑沟拉底平巷 13.斜顶柱7.凿岩平巷 14.间柱ⅡⅢⅢ分段凿岩阶段出矿嗣后充填法2.4采矿技术经济比较根据以上初步设计计算并结合类似国内外矿山,对所选采矿方法的技术经济比较,详见下表2.5采矿方法终定通过对以上两种方案的详细技术经济比较,可以看出两种方案的采矿成本相差不是很大,都能够比较安全的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