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欣赏复习课初稿 ——体味诗人情感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诗人情感

如果把诗歌当成诗人发的朋友圈——高考诗歌鉴赏题之把握诗人情感(教案)学习目标:1.明晰古代诗人在诗歌中表情达意的方式,感悟诗人情感;2.联系高考题,把握考点,构建知识体系,提升鉴赏诗歌的能力;3.克服鉴赏古诗词的畏难心理,掌握古代诗歌思想情感类题目的赏析方法和答题技巧。
重难点:重点:明晰古代诗人在诗歌中表情达意的方式,感悟诗人情感难点:掌握古代诗歌思想情感类题目的赏析方法和答题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上课前老师先问大家一个小问题:同学们平时会不会发朋友圈?朋友圈内容包含了哪些元素?先来看看这条现代人发的朋友圈,找一下有哪些元素,我们为什么要发朋友圈呢?表达了什么情感?我们是如何得知朋友圈要表达的情感内容的?我们现代人的娱乐方式很多,电视、电脑、手机、游戏、微信、微博等让人不亦乐乎,而相比之下,古人要寂寞得多,只有唱歌、跳舞、读书、抚琴等为数不多的娱乐方式。
于是写诗作词就成了他们抒发情感、排解情绪的方式。
问:假如古代诗人也有了自己的朋友圈,他们又会如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二、知识建构诗歌的构成要素:文字朋友圈的构成要素:文字+图片+表情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知识搭建:诗歌中诗人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任务一:解读诗歌情感可以找到朋友圈的“表情”要素,即直接抒情的要素诗歌中自带的“表情”=诗歌中的显性情感关键词,显性情感关键词是指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愁”“恨”“怨”“怜”“泪”“悲”“怆”“怅”等字眼的字词,这些字词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
请找出下列诗句中的“情感词”:(1)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4)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温馨提示:关注“情感关键词”表达的特殊性:正常情况下,诗人用什么情语,就表达出什么情感,但有时会用隐晦、曲折、反语的方式表达,如用了“喜”字,不一定真的表达“喜悦”之情,可能是反语。
复习鉴赏必修四所选诗词的情感

复习鉴赏必修四所选诗词的情感教学目标: 1:完成对语文教材必修四之宋词鉴赏的第一轮课本复习2:体味古代诗词的思想情感3:探寻把握诗词情感的方法教学重点:掌握并利用所学方法准确把握诗词情感教学难点:准确并全面把握诗歌的复杂情感、情感变化、情感思路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起立)老师好!师:今天我们接着复习语文教材第四册,大家翻开课本看到第二单元。
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宋词,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
同学们,看看这个单元都选取了哪几位大家的名作?生:(不约而同的回答)有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
师:大家说的很对,这里选取的几位大家的作品,兼顾了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词的句式错落有致,长短悬殊。
这节复习课我们再次重点赏析他们的代表作,体会其声律之美,更关键的是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二:整体感知,重点复习:柳永《雨霖铃》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师:首先我们复习的《雨霖铃》这首词,可以说是柳永婉约风格的集中体现。
《雨霖铃》这一词调,本来是唐代教坊大曲,一作“雨淋铃”。
相传唐玄宗入蜀,到了斜口的时候,霖雨连日。
他经过秦岭栈道,耳闻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
大家可以想见这一词调悲怆低回、凄楚欲绝的情味。
那么请大家复习回忆一下这首词写作的背景是什么?生:当时的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
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与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是觉得痛苦万状。
这首词就反映了柳永当时的这种复杂心情。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
而苏轼这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派词的发轫之作,整首词如挟天风海雨,横溢斜出,使我想起贝多芬洋溢着英雄气概的交响乐;想起米开朗基罗充满力与美的雕塑。
苏轼在四十七岁时写下这首词,这也是他被贬黄州的第二年,此时作者心情如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师:下面全班分男生和女生两组齐读这两首词,比较是男生读的好,还是女生读的好?生:女生齐读《雨霖铃》师:女生声调细婉,挺符合整首词的格调,但是稍微有些快。
2020届高三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分析诗歌思想感情》

鉴赏“思想感情型”题的答题步骤
根据高考的评分要点,鉴赏诗歌思想感情通常分三 步走。其答题步骤:
①先点出作者的感情(什么感情?用四个字或两个字 的词)
②通过什么来表达感情(联系诗歌的事物、景物来 回答,也可以理解为对于诗歌内容的概括或翻译)
③表达感情的特点、方法(直抒胸臆、委婉含蓄、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衬托等)
如阮籍《咏怀诗》、鲍照《拟行路难》。
看序注
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 品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思想情感。
姜夔《扬州慢》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 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小序对词作表达的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作了明确 的概括。
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 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看 淡人生风雨,旷达的形象跃然纸上。
昭君生于名邦,殁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 因此,本诗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上。作者既同 情昭君,也感慨自己的怀才不遇。
看关键词句
找名词,锁定意象 找形容词,锁定修饰语,体 悟意境 找副词,确定情感倾向 找动词,锁定人物举止,联 想情感 认真读题,逐字推敲
答题格式
表述要注意因题而异: 概括:情感产生的原因(概括)+情感关键词 分析:简析诗句内容(“翻译”)+思想情感 (原因+关键词) 【常见情感关键词】 留恋 思念 怀念 忧愁 辛酸 哀痛 寂寞 悲愤 激愤 闲适 喜悦 喜爱 向往 同情 关怀 控诉 讽刺 担忧 惆怅 苦闷 感伤 迷恋 恬淡 愉悦 闲适 热爱 哀怨 憎恶
导
一草一木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对 于诗人来说,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鉴赏 诗歌的思想感情,是诗歌阅读过程中最重要的环 节。但此种题型,很多学生的得分并不是很理想, 究其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的读懂诗歌,所以鉴赏、 评价根本无从谈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分 析诗歌中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深刻意 义。
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复习课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读懂诗歌 2、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 规范作答
思想感情鉴赏题的一般提问方式
1、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 感情。 一元情感式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词)的主旨。 2、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 情感丰富式 3、这首诗(词)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 妙的情感变化?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说 明。 情感变化式
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1、2题
练习 提升: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重庆卷) 渡江 [明]张 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加以概括。
“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
1、从“人意静”、“寒雾生”等语 可以看 出作者喜爱幽静; 2、“临水”、“稍见初日开”等词 句则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之意; 3、而从“安得学野凫”、“逐清景” 又可看出作者向往自由以及对自由暂不可得 的惆怅之情。
情感丰富式题型做题点拨:
1、答题要全面,结合诗句描写 的内容,划分诗歌的内容层次, 逐层概括表现出来的情感,尤 其要注意直抒胸臆的词语或句 子。
问:词的上下阙各写了哪 些意象?有什么特点?抒 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1、“莺初解语,最是一年 诗人感叹时光易逝, 自己已经人老珠黄。 春好处”表明了作者认为 早春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 诗中写出了作者对 应倍加珍惜。“休辞醉倒, 春天的热爱,要节 花不看开人易老”,要在 约春天的时光,不 这时“醉倒”,体现了作 要等春天过去后悔, 者对早春的喜爱。“莫待 因而不要浪费时光; 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表达出要及时行乐,不要 把握青春年华,不 等待春天过去再后悔的思 要虚度时光;同时 想。 也表达出一种及时 行乐不要到年老后 2、全词表达了作者对早春 的喜爱,感叹时光易逝, 悔无所作为的思想 抒发要及时行乐,不要年 感情。 老后悔,无所作为的情感。
诗词鉴赏复习课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语言赏析及情感把握薛城区舜耕中学九年级语文董雨辰一、导入:一首首诗词,陶冶了我们的情操,一曲曲乐章,升华了我们的灵魂。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诗词鉴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今天我们就诗词鉴赏进行专题复习。
二、复习授课:(一)、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对诗词鉴赏的要求:一是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过渡:基于这两点,中考命题趋势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多媒体)1、所选古诗词曲课内外基本各占50%,但是课外的比例在逐年增加。
2、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情感把握、情景描述、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
3、题型以主观题居多,近几年特别是2008年、2009年的中考更加偏重对语言品析和情感把握的考查。
4、这类试题在中考试卷中一般占2~5分。
过渡:而中考题型大概有以下几种:(多媒体)1、赏析古诗词中的形象、意境2、体味古诗词的语言3、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4、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过渡:因此,本节课我们的复习目标是:(多媒体)掌握古诗词语言品味和诗人情感把握的答题方法,熟悉题型,学会正确规范的答题技巧。
过渡:首先我们一起来初探两道语言品味型的中考题:(多媒体)例一、(2009淄博) 古诗文阅读(一)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第5题。
(2分)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本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历来为人称道,句中的五个形容词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个加以赏析。
例二、(2008淄博)(一)阅读李清照的《武陵春》,完成第6题。
(2分)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6. 这首词的最后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要求: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这两道题,3分钟以后请说说你的理解。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课堂实录:把握情感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之把握情感课堂实录一、激趣导入师:我国是诗歌的国度,古典诗歌是我们汉语言的精华,诗歌精炼含蓄,表达出诗人的真情实感。
中考中古诗词的赏析是必考题,其中对古诗词情感的考查更是常见题型。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究把握诗歌情感的方法。
二、复习目标【屏显】1.鉴赏古诗词,把握古诗词的情感。
2.掌握并灵活运用分析古诗词情感的方法。
三、考题回顾【屏显】1.(2018盐城)宿牛群头①胡助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拙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②供晚厨。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2.(2019盐城)长寿山居元夕①元好问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
三十九年何限事②,只留孤影伴黄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3. (2020盐城)咏牡丹(其二)卞元亨①草堂松菊晚凋残,独有西园旧牡丹。
自是枯枝②存劲节,依依唯恋故人还③。
联系诗人经历,概括诗歌的三、四两句所表达的情感。
(3分)师:大家可以发现近三年中考题中都有把握古诗词情感的考题,因此掌握判断诗人情感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同学们,你们有哪些判断诗歌情感的方法呢?生:找诗中表达情感的字词或诗句。
生:找诗中景物描写的句子,一切景语皆情语。
生:看题目,因为题目很多时候交代了写作的背景等,可以帮助理解情感。
生:看作者是不是我们熟悉的。
师:看来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中能够用心体会、注意方法,接着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总结把握诗歌情感的方法。
四、方法探究【屏显】(一)读标题,辨类别,明情感倾向师:标题是诗歌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回顾一些我们学过的古诗词,选择一个。
说说你从题目中读出了哪些信息,哪些信息对你把握诗歌情感有帮助。
【屏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行路难》、《望岳》、《卜算子·咏梅》、《贾生》、《卖炭翁》、《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钱塘湖春行》、《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咸阳城东楼》、《题破山寺后禅院》、《送友人》生:我从《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思”还有“故园”中看出应该是思念家乡的,还有行军九日看出诗人是在军中,表现军旅生活的。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词鉴赏——体会作者情感

★赠友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情况的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思乡怀人诗: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发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就特别多:
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建画面。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二是分析诗歌的意象。几千年古诗写作传统的沿承,使很多意象的意义指向都已固定、明确,如杨柳、孤蓬、浮云用来表达离愁别绪,明月、鸿雁、杜鹃用来表达思乡怀人之情。
例一《村晚》里出现了青草、池塘、远山、落日、牧童、短笛等意象,尤其牧童是“横坐”牛背,短笛是“无腔”“信口”吹,这些都描绘出乡村生活的悠然宁静,作者如此描绘乡村晚景,他的喜爱、欣赏之情自然是蕴藏其中的。
(3)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4)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咏物言志诗: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内容特点:
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者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初三语文复习教案古代词曲的情感表达与审美欣赏

初三语文复习教案古代词曲的情感表达与审美欣赏古代词曲的情感表达与审美欣赏古代词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通过词曲的艺术形式,古人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初三语文复习阶段,我们需要对古代词曲的情感表达与审美欣赏进行深入学习。
本教案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古代词曲的内涵,并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
一、古代词曲情感表达的特点1. 十分细腻的情感描写:古代词曲以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而著称。
通过对细节的描摹,古代词曲可以将人物的情感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2. 焦虑不安与寄托情感的并存:在古代词曲当中,焦虑不安与寄托情感并存,相互映衬,使词曲更具魅力。
古人在描写自己内心情感时,既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不安,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未来的渴望与期待。
3. 心灵寄托与情感追求:古代词曲是古人表达心灵寄托与情感追求的载体。
通过对生活琐事、爱情、友情等进行感悟和反思,古人从中寻找存在的意义和情感的张力,进一步探索人生的真谛。
二、古代词曲的审美欣赏1. 感知语言之美:古代词曲中的语言是一种艺术,通过语言的音韵、意象、修辞等手法来吸引读者的眼球。
我们要学会欣赏和感知古代词曲中的语言之美,体会其中的韵律与节奏。
2. 品味情感之美:古代词曲所传递的情感是一种美,通过对情感的细腻描写与流露,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心灵与情感的共鸣。
我们应该用心去品味其中的情感之美,感受古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
3. 欣赏文化之美:古代词曲承载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其中蕴含了许多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通过欣赏古代词曲,我们能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神,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三、古代词曲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a. 理解古代词曲情感表达的特点;b.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词曲的能力;c.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2. 教学重点:a. 分析古代词曲的情感表达手法;b. 进行古代词曲的欣赏与赏析;c. 探索古代词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欣赏复习课初稿
——体味诗人情感
复习目标:
1.总结八年级下册所学古诗词中常见的情感主题。
2.总结体味诗人情感的方法并学会运用。
复习流程:
1.八下所学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古人说,“诗言志”、“诗言情”。
在我们本学期学过的
古典诗词中,哪些情感主题是诗歌中最为常见的呢?
屏显:
①思乡怀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明月楼
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亭送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情深意长的勉励),“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依依不舍的留恋)
功立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④寄情自然:“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
伤时:“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先出示诗句,读读,学生说,再小结类别,记笔记小结类别。
)
3.体味诗词中的情感:
每个诗人由于人生经历与情感体验的不同,他们的诗歌往往也呈现出不同的主题。
例如:
屏显:
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陶渊明:田园归隐之乐
李白:对未来的豪情自信
王维:隐居时的悠闲自得
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进退皆忧
苏轼:处世的乐观旷达
(先出示作者,学生根据所学诗歌说作品及主题。
)方法①知作者,明主题(板书)知悉作者
对作者的风格有初步的了解,能给我们带来一定方便,但这里有一点要强调的是,所谓风格是指诗人写作的主调,不同阶段,诗人的风格也会有所不同,例如杜甫的《望岳》与《春望》,因此,在诗歌赏析中还是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交流第二种方法:②看提示,定基调板书:看清提示我们在欣赏诗歌时,切不可忽略一些重要提示。
提示从何而来?
屏显:关注诗中的标题、注释、背景提示等。
这常常会给我们理解诗词情感以重要提示。
所学诗歌标题举例,学生说。
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练习:
屏显: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思考:从标题中找到诗人感情提示的一个字?
《春夜喜雨》——“喜”字,已暗示了诗人对春雨到来的欣喜、赞叹之情。
屏显:
《春日》
宋晁冲之
阴阴溪曲绿交加,
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
争随流水趁桃花。
【注释】①阴阴:草木阴阴
②趁:追逐。
思考:三四句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小溪中鹅鸭逐春的情景,流露了作者爱春(或惜春)之情。
屏显: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明)李攀龙
青风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①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②,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释】①楚:楚地。
②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思考: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友人怎样的情感?
对友人的同情和依依不舍之情。
前面两点还只是把握情感的辅助手段,体会诗中情感更重要的还是应从诗句本身出发,细加品味。
方法③品语句,悟感情板书:细品语句
屏显:
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最后两句: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
一个“岂”字一个“奈”字就表达了作者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与无奈。
屏显:抓住文中直接抒情的关键词句来把握诗歌的情感主题。
古人作诗往往又追求含蓄美,诗人之情常常是“藏于山,隐于水”。
除了直抒胸臆外,诗人通常还会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方法抒情。
我们做题时就要仔细去品味诗中之景所包含着的情感。
)
屏显: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中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哪些词中可见?
愁情:对美好春光消逝的感伤。
“雨疏风骤”“绿肥红瘦”
——细雨、落花都是古典诗语中传达伤春之情的两个常用意象。
在古诗词中,还有很多景象身上都含有固定的情感内涵。
这些意象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又有一定的固定性,识记一些意象的特定含义对准确概括诗歌的主旨是非常有帮助的。
本学期所学诗歌中有没有这么一些意象呢?学生
举例交流。
《苏幕遮》范仲淹“芳草”常暗指故乡。
《相见欢》“梧桐”:凄凉悲伤。
月:离愁别苦,悲寂氛围。
《无题》李商隐“蜡泪”隐喻相思泪水。
《赠从弟》(其二)刘桢“松柏”:高洁正直。
《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圆月”:思念。
以下常见的意象供各位同学参考:
屏显:
1.柳。
古诗中常用柳来表示依依不舍之情,游子思乡之情。
2.子规、杜鹃、鹧鸪。
常表达思乡,思念故国之情。
3.日暮、残照、残月、落花、浮萍。
常表示哀愁、感伤之情。
4.鸿雁。
常表示游子怀乡之情及羁旅伤感。
5.燕子。
常表示惜春之情。
6.春风。
常表示欢愉、希望之情。
7.鸿鹄。
常表示理想与追求。
8.吹笛、笙箫。
常表示离别之苦,思乡之情。
······
(学生齐读,选择自己不熟悉的意象含义积累,记笔记。
)
把握诗歌中常见意象及其所定的情感内涵,有利于解题。
板书设计:
古诗词欣赏
——体味诗人情感
知悉作者
看清提示
细品语句
揣摩意象
3.结语:
古诗欣赏口诀——情感篇
桃花潭水深千尺,离愁别绪话情丝。
佳节思乡身为客,明月千里归渐迫。
但使龙城飞将在,报国情怀入梦来。
采菊东篱入南山,把酒桑麻意恬然。
穷愁潦倒人沦落,忧国忧民长夜多。
诗歌是语言与情感堆筑而成的艺术宫殿,愿大家能通过体味诗人情感。
慢慢走,欣赏啊!
一路歌咏,一路吟唱,一首首,一篇篇,在吟诵中,在品悟中,在美读中,让我们去感受祖国文字语言的美,感受诗人的情怀,感受古诗词所蕴含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