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合集下载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布、洋纱、洋袜、洋巾入国,而女红失业;煤 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 不材;洋铁、洋针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 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 这段话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经济结构的变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经济结构
1843—1844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的五处 通商口岸相继开放,洋货涌入中国市场。1845年福 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纱、洋布、 洋棉“其质即美,其价复廉”,因此,“江浙之布 不复畅销”“闵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中心,素 有“衣被天下”的盛名。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 畅销,“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东南沿海许多以纺 织业为业的乡村,已无棉可纺,无布可织。民间之 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思考:鸦片战争给中国的棉纺织业带来什么影响?
一方面带来了灾难 另一方面又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一)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原因
明 清 时 期
资本 主义 萌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鸦外 片国 战资 争本 后主 义 入 侵
洋务运动
诱导
b外商企 业的刺激
(二).早期民族工业兴起的概况
年代 地点 产生途径 投资人 著名 企业 概况 19世纪60、70年代 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两条途径 官僚、地主、商人 (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 上海发昌机器厂、 南海继昌隆 缫丝厂等 投资资本额;主要分布的部门

历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历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材料2:“洋布、洋棉、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 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 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 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 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生活出现了什么新情况?
这表明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近代民族工业的第一次高潮
(甲午战争到一战爆发)
时 间 新 设 厂 矿 总 数 投资总 额(万 元) 平均 每年 新设 厂矿 数 每年 投资 额 (万 元)
19世纪70
年代-甲午
战争前
50
470
2
30-31
20
63.31
1 8 9 5—1 9 1 3年民族工业分布图
1895 — 1913
549 1202.95
民用工业 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好高的利润, 比经商强!
张之洞开办的汉阳铁厂
自己投资,这 利润不就是 自己的了!
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的发展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破坏 外商企业的刺激 洋务运动的诱导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地点:
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途径:
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 办商人华侨投资 部分手工工场转变为 近代企业
材料二:民族工业轻重工业 比重图
材 料 四:
10.8%
材料三:民族工业在国民经济 中比重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内地 很少。 ②绝大部分是轻工业,重工业很少。 ③民族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小。
④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必修二专题二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复习)

必修二专题二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复习)

结论:受到挤压,
比重小
抗战前,近代工业大约占10%左右, 农业和手工业大约占90%左右。
材料6:洋商见我工商业竞用新法,,百计阻 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 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 商者。
外国资本主义阻挠民族工业
材料7:祝大春办公益纱厂,“为营业起见,利 用怡和洋行推广销路,让一部分之股份给英人, 改为中英合办。”
×
张謇(1853—1926) 江苏南通人
专题三第二节 四、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短暂春天(民国初年) 2、较快发展(国民党统治前期) 3、陷入困境(国民党统治后期)
1911年36岁的牛振 国,刚刚接受了革命 洗礼,生意非常红火, 进入了“黄金时期”。
1912年荣宗敬、荣德生在上海创 办的福新面粉厂
材料10:上海商人和银行家还须酬劳蒋介石。4 月25日,他们再给蒋介石700 万元。但是,这笔款 项仅仅提起了蒋介石的财政胃口,因为他的军费每 月约达2000万元。他派出专人逐店逐厂要求捐款。 例如,命令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捐款50万元;华商电 气公司捐款30万元;先施公司捐款25万元。当资本 家回避时,蒋介石的代理人就采取恐吓、敲诈,甚 至绑架的手段。欧文·查普曼报道,“富有的中国 人会在家中被捕,或神秘地失踪于街头„„百万富 翁以‘共产党’的罪名被逮捕。
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图片体现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是什么?其主 要特点是什么?解体原因? 表现?影响?
传统经济结构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特点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门户,成为列强侵华的 开端,中国在外力作用下进入近代的发展历 史,产生“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材料一: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 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 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 浙之棉布不复畅销” „„洋商还从中国收购大 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

必修二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必修二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著名实业家和企业
创办人 地址 企业
张謇 荣宗敬 荣德生 周学熙 刘懋赏 冯济川
江苏南通 大生纱厂 江苏无锡 保兴面粉厂
河北唐山 新洋灰公司
山西
保晋矿务公司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第一次发展的高潮)
特点:
沿海多、内地少 轻工多、重工少
纺织业 面粉业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和20世 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办商人华侨投资 部分手工工场转变为 近代企业
方举赞、孙英德
发昌机器厂
概况:
投资资本额; 主要分布的部门
陈启源 南海县继昌隆缫丝厂
三、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第一个高潮; 1、时间: 甲午战争到一战爆发 ;
2、原因:
新增资本和厂矿数、 3、概况: 著名的实业家和企业
4、特点:
5、影响: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的原因:
3、海禁政策的影响
积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抵制西方国家的侵略 消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阻碍了资本主 义萌芽的发展,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 代 中 国 资 本 主 义 的 曲 折 发 展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在沿海地区出现;
甲午战争后
初步的发展;
辛亥革命到一战期间 短暂的春天;


1、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2、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 主要原因:“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国内市场狭 小、缺乏资本和自由劳动力等 前期:有利于维护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 展,巩固封建统治 后期: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缓慢的重要原因

2.1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2.1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3.根本目的:
在不改变传统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技术自强求富,维护清
政府统治

4.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


二、中国近代工业兴起——手工工场到近代机器工业
(一)官办企业——洋务运动 5.代表人物
(1)中央:恭亲王奕诉、军机大臣文祥。 (2)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恭亲王奕诉
军机大臣文祥
④与世界的联系: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加 强了与世界的联系,有利于西方先进技术、思想的传入。
二、中国近代工业兴起——手工工场到近代机器工业
兴办近代民族工业两大主体:官方、私人(有资产者投资兴办、原手工工场转变)
(一)官办企业——洋务运动 1.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传统文化
国 / 潮 / 新 / 文 /化
NEW CULTURE OF NATIONAL TIDE
贰零壹玖
国 / 潮 / 新 / 文 /化
NEW CULTURE OF NATIONAL TIDE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
2.表现 ①企业数量增多,规模扩大,投资数额增大;
:
②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较快;
③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企业
创办人
时间 地点
大生纱厂
张謇
1895年 南通
茂新面粉厂 荣宗敬、荣德生
1901年无锡
启新洋灰公司
周学熙
1889年天津
主办 棉纺织 面粉生产 水泥生产
民国时期的 民族工业

近代工业:用机器生产的新型企业 相对手工工场而言
民族工业:本民族自己创办的工业 相对外商而言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课标要求】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教学重点】民族工业兴起的历史背景;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发展第一个高潮概况。

【教学难点】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知识点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加速解体知识点拨:了解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经济结构的变化情况,就要看它原有哪些经济形式,新增哪些经济形式,各占什么地位,其发展变化的原因有哪些?一、基础知识1、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生产相结合的,一直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2、自然经济解体过程(1),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但是农村中“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2),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加速。

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从,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4)以后,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3、自然经济解体原因:内部原因: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有入侵4、表现:(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城市手工业受沉重打击(3)洋行、外资企业大量增加(4)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出现(5)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5、自然经济解体,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影响: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①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②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二、思考:(1)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成分是________( 3)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经济结构有没有变化?(4)这种变化明不明显,为什么?(5)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请思考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知识链接】买办”,从本质上讲是经纪人,是我国经纪人和经纪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的阶层。

“买办”一词是葡萄牙语(Comprador“康白度”)的义译,原意是采买人员,中文翻译为“买办”。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一课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课时目标】【问题导学】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2、 大致情况如何?3、 他的兴起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自主学案】知识点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表现——自然经济解体(1)背景:① 与 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一直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据 地位。

②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有了 ,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但是中“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2)解体原因: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 ,私自设立 ,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3)解体过程:①鸦片战争以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标志: ,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从 起,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2、影响:(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对 起了很大的瓦解作用,削弱了 的基础,破坏了 ,沉重打击了 。

另一方面又促进了 。

中国农产品的 程度有了一定发展,同时一部分农产品的生产开始受到 的影响。

(2)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的变动,尤其是 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 ,促进了 的兴起。

知识点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近代民族工业产生(1)产生时间:(2)产生地区: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在 、 、 等 地区出现。

(3)产生途径:一部分 、 、 、 、 等 ,投资于 ;另一种是部分 开始采用 ,转变为 。

(4)产生原因: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 逐渐解体。

② (时期)洋务派创办的 ,也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5)代表企业:时间 创办人地点 工厂2、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 、 、 、 、 、 、 、 、等几个行业部门。

课时标准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以及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

2.知道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3.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与初步发展的基本史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及意义教学难点: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与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关系知识点三、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第一次高潮)1、初步发展的时间:从到,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是指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开始兴起自己的民族工业,这一过程经历了长期的摸索和实践,为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从政治背景、外部压力和内部发展等方面探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首先,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受到了政治背景的巨大影响。

19世纪末,中国封建专制社会的政治形势愈发危机四伏,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使得中国人民深感民族危机。

为了摆脱这一困境,中国开始转变政治观念,兴起了民族主义思潮。

中国人民开始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强不息、振兴工业才能解决民族危机。

因此,民族工业的兴起成为政治背景下的迫切需求。

其次,外部压力也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重要原因。

19世纪以来,西方列强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技术,对中国进行了侵略和压迫。

中国受到了沉重的屈辱和经济掠夺,这促使中国人意识到发展工业是摆脱外部压力的必由之路。

毕竟,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和自主的军事实力,中国无法有效地抵抗列强的侵略。

因此,迫切发展工业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最后,内部发展也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起到了关键作用。

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为民族工业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首先,晚清末年改革开放的推动使国内局势有了转机,对外开放的逐渐推进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工业技术的引入。

其次,近代中国的经济改革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自由贸易政策的出现,使得中国的内外贸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这为国内工业生产提供了庞大的市场需求,因此激励了民族工业的兴起。

此外,中国近代的社会转型也为民族工业的兴起提供了助力。

传统的封建社会逐渐解体,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们的生产观念和社会观念发生了转变,他们开始认识到工业发展对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性,并开始支持和投身于工业发展。

这种社会变革为民族工业的兴起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综上所述,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是在政治背景、外部压力和内部发展的共同推动下实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阶段 1.初步发展的历史背景 初步发展的历史背景: 1.初步发展的历史背景 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①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扩大 实业家的爱国热情: ②实业家的爱国热情 实业救国 挽救危机 清政府的政策调整: ③清政府的政策调整 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1913年 2.时间 1895年 甲午战争后)--1913 一战之前) 时间: 2.时间 1895年(甲午战争后)--1913年(一战之前) 3.著名的企业 著名的企业: 3.著名的企业 张謇 江苏南通大生沙场 荣氏兄弟 江苏无锡保兴面粉厂 周学熙 河北唐山启新洋灰公司 刘懋赏 冯济川 山西保晋矿务公司
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阶段 4.初步发展时的特点 初步发展时的特点: 4.初步发展时的特点 ①企业分布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企业数量、资本总额增加、 ②企业数量、资本总额增加、规模扩大 ③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依旧很小 5.初步发展的历史意义 5.初步发展的历史意义: 初步发展的历史意义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戊戌变法、 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辛结构的变动 经济形态方面: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经济形态方面: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 土地制度方面: 土地制度方面: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体 传统经济成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成分、 传统经济成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成分、 经济成分方面: 经济成分方面: 本国资本主义经济成分 ②买办、官僚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的含义 买办、官僚资本主义、 买办:受外国资本家的雇用,替外国资本家推销商品、 买办:受外国资本家的雇用,替外国资本家推销商品、 掠夺资源的中间人和经理人。 掠夺资源的中间人和经理人。 官僚资本主义:与国家政权、 官僚资本主义:与国家政权、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相 结合的一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结合的一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民族资本主义: 私人资本、新的进步的生产方式、 民族资本主义: 私人资本、新的进步的生产方式、受外国 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资金少、 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资金少、 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 5.兴起时的特点 兴起时的特点: 5.兴起时的特点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资本少 规模小 技术力量薄弱 6.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的历史意义 6.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的历史意义 ①新的经济因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新的经济因素: 新的阶级因素: ②新的阶级因素: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逐步成长 中国无产阶级的逐步壮大和走向成熟 新的救亡图存: ③新的救亡图存: 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兴起及其初步发展
课标要求 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了解19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 了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 工业兴起的史实 了解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民族工业初步 发展的主要史实
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 1.兴起的历史背景: 1.兴起的历史背景: 兴起的历史背景 自然经济的解体: ①自然经济的解体: 提供商品市场和自由劳动力 洋务运动的诱导: ②洋务运动的诱导: 引进的西方机器生产方式的诱导 外商企业的刺激: ③外商企业的刺激: 丰厚利润和民族危机的刺激 2.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甲午战争(1894年 时间: 世纪六七十年代--甲午战争(1894 2.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甲午战争(1894年)前 3.兴起的途径 兴起的途径: 3.兴起的途径: 官僚、地主、 ①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原有手工工场转化为近代企业(使用机器、雇用工人) ②原有手工工场转化为近代企业(使用机器、雇用工人) 4.著名的企业 著名的企业: 4.著名的企业: 1866年 1866年 方举赞 孙英德 上海发昌机器厂 1873年 1873年 陈启源 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