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传读后感

合集下载

《梵高传》读后感

《梵高传》读后感

《梵高传》读后感《梵高传》读后感1梵高,一个用生命和孤独燃烧自己的旷世天才。

聂杨笔下的梵高,他的一生挫折、希望,彼来此去。

给人们带来什么,又带走什么,无人能一笔包揽。

今天我聊聊影响着梵高一生的人或事。

从小梵高就对大自然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大自然对他来说就像是天然的课堂,向梵高展示了最朴质的美。

翻开梵高的画集,里面绝大部分都是以花朵、植物为背景的,但是,大自然的馈赠并没有带给梵高名利和财富,反而让他在艺术道路上走向毁灭。

他才华横溢,却在当时得不到人们的认可,困顿潦倒,以至于他患了严重的忧郁症,最后这位旷世天才用生命和孤独燃烧了自己璀璨而耀眼的一生。

梵高没有进过科班,通过自学和不断的探索,在艺术追求的.道路上创造了自己的画风。

他脑海里关注的是生活的真实、艺术的真实,他要通过素描和色彩去探索人物的内心、去表现别人看不见的精神和情感,他要描写的是“神”而不仅仅是“形”。

所以他看到的别人看不到,他画的别人感觉不到、理解不了,没人欣赏他的画。

除了他的弟弟,没人买他的画,更没人收藏他的画。

他不与周围的世俗妥协,不为生活的穷困潦倒放弃,从不改变自己,始终坚持自己的追求和探索,因此他成了别人眼中的疯子,被送到了疯人院,但他最有名的作品几乎都是在疯人院里完成的。

梵高日日夜夜承受着来自不同行业的人的嘲讽,可他依然保持初衷,梦想不动摇一丝一毫。

这并非自满,这是对自己的能力与才华的肯定,这是王者的风范,只有弱者才去否定自己的未来和他人的未来!每当我梦想着“清华北大”的时候,总有人去撕破我的梦想,可是我不甘,“当你自己都还没有踏上金字塔的顶峰,就没有任何资格去否定一个人的未来”我从不在乎他人的冷讽,同梵高一样,坚持自我,保持初衷,上帝永远不会亏待有准备的人!《梵高传》读后感2孟子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这样的话用在梵高身上,再也合适不过了。

读梵高的传记以前,我对他的印象一直都是一个拥有绘画天分的疯子,可是读过之后,才发现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心思缜密的,才华斐然的,悲天悯人的天才。

艺术家读《梵高传》有感

艺术家读《梵高传》有感

艺术家读《梵高传》有感> 文档作者:xxx一、引言《梵高传》是一本描写荷兰后印象主义画家梵高生平的传记,凭借其深刻的心灵描写和艺术理念的探索,吸引了无数艺术家的关注。

作为一位艺术家,我读完这本书后产生了很多感悟和思考,下面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二、艺术家的孤独与痛苦梵高这位卓越的艺术家一生都在追求美与真理,但同时也背负着巨大的孤独和痛苦。

书中深入剖析了梵高内心的挣扎和折磨,使我深刻认识到艺术家创作的背后常常是一种孤独的存在。

正是这种孤独和痛苦的折磨,催生了他伟大的艺术作品。

三、梵高的创作理念梵高的绘画风格独特,他追求的是表现内心情感,通过色彩的运用和形式的放大,使作品充满强烈的表现力。

我在读完《梵高传》后,对其创作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敏锐地捕捉到了生活中细微的美,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将这种美展现给观者。

梵高的作品饱含着对自然和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这激发了我对艺术创作的思考和追求。

四、梵高的艺术影响梵高的创作方式以及对色彩的运用对现代绘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作品中所展示的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手法,对许多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毕加索等。

作为当代艺术家,我被他的作品所打动,从中汲取了灵感,并且在自己的创作中尝试运用了一些梵高风格的表现手法。

五、艺术家的责任和使命通过《梵高传》这本书,我更加理解了作为一位艺术家的责任和使命。

艺术不仅是表现美的一种形式,更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梵高坚持着自己的艺术信念,透过他的作品,我们看到了他在为社会呐喊、为人民发声。

这让我认识到,作为艺术家,我们应该关注社会问题,反映人们的内心世界,用艺术的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

六、结论《梵高传》不仅仅是描写一位艺术家的传记,更是呈现了梵高一生的奋斗和心灵的成长。

作为一位艺术家,通过读这本书,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艺术的意义和影响力。

梵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去追寻自己的艺术梦想,而他的作品将永远在艺术史上闪耀。

通过阅读和研究,我希望能够在自己的创作中融入他的精神和意愿,并致力于创造出具有深度和情感的艺术作品,为社会作出贡献。

梵高传观后感

梵高传观后感

三一文库()〔梵高传观后感〕梵高的一生是艰辛的。

但他却并没有为此放弃自己的目标。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梵高传观后感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梵高传观后感(一)尽可能抽下班与休息的时间,在五天内读完了《渴望生活——梵高传》。

总觉得要写点什么,可不知从何说起。

整本书的基调和梵高的画一样,在我印象中是偏褐色、黄色与金色,那是大地与太阳的颜色,让人感觉温暖与安全。

可是主角文森特·梵高的整个人生却是波涛汹涌的墨蓝色,在冰冷中沉浮。

先是遭受失恋的打击,梵高的爱认真、执拗、非常具有爆发力,甚至不顾一切。

为了见到心爱的女子,他可以忍受饥饿与疲劳,徒步几昼夜只为远远望上一眼;他可以藐视的罪孽,将手心放在烛火之上以示坚决。

可是飞蛾扑火,这样的爱情终将化为灰烬,而文森特一生都无幸得到自己的爱情。

接着是事业的挫折,明知不喜欢不合适,梵高一开始也曾很努力的成为一名牧师,只可惜身处人间地狱似的矿地,看着采矿人家的痛苦、挣扎和死亡,他虽尽其所能的行施布道,都只是精神上的欺骗,信仰与上帝并没有带来救赎,梵高的努力甚至被教会毫不留情的予以了否定与批判,这让他情何以堪,最后连自己都迷失了。

幸好在绝望之时,他找到了一生的事业与追求——绘画。

在绘画中,梵高认识到,所有的痛苦都是为了做铺垫,所有的不幸都是灵感的源泉,他可以把痛苦当做观察生活的放大镜,去捕捉那平凡而真挚的幸福。

是的,他的模特儿是“丑陋”的,矿工、农妇、邮差、等等,那些个皮肤粗糙,身形佝偻,都是在生活中苟延残喘之人,梵高将之捕捉到了画中,并没有同情与修饰,也没有虚伪的伤痛与呻吟,梵高只是一个记录者,用最深刻的笔触,最真诚的颜色将他们记录下来——这就是生活的真实一面,没有雕栏玉栋,没有宝马香车,大多数有的只是辛苦劳作了一天,在昏暗的灯光下吃着土豆的人。

由于起步较晚,梵高开始拼命拼命的冲刺,他不停得画不停的画。

为了某一处风景,他可以在海边坐上一天,任凭风吹雨打;他可以在烈日下之下,晒到红斑秃顶。

人物传记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人物传记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人物传记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物传记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物传记读后感1这个寒假,看了一本书:《梵高传》,使我受益匪浅。

梵高这个人本身长得奇丑无比呢!他长着一双呆滞的大眼睛,深深地往下陷,一些鱼尾纹在他眼睛旁,目光显得很忧郁,并长着一对粗眉,它们让人觉得不搭配;还有一双小耳朵,小到像洋娃娃的耳朵,一个鹰钩鼻,鼻子向下塌,并且是秃顶呢!他的行动也很笨拙,呆头呆脑的。

梵高一生清贫,但他不在乎,一心作画。

梵高对画画简直着了迷,别人以为他疯了,叫他“伏热”,“伏热”的意思是“红胡子的疯子”!梵高不管它。

他太热爱大自然了。

你可知道?梵高活的时候一幅画都没卖出去!但他死后他的画卖了大概有九千万的法郎!我给你举个例子:梵高在世的时候一幅《红色的葡萄园》只有四百法郎,可他死后这幅画是四千万多的法郎!梵高为了绘画奉献了很多甚至生命,他把自己的右耳朵给割了下来,并且让自己神志不清,神经受到破坏,以至后来,去世了……这是多么不幸呀。

我看完了这本书,觉得梵高做事十分认真,全力以赴地画画,他把全身精力投入到绘画中。

我想我们应该像他学习,全力以赴、全神贯注。

每当我们做完事后,应该首先问问自己:“我全力以赴了吗?我全神贯注的做这件事了吗?”请让我们记住这位伟人——温森特·梵高!更让我们记住,做事要:全神贯注!全力以赴!人物传记读后感2今天妈妈给我买了《小牛顿科学馆》,因为曹老师和其他同学都说这本书很好看,所以我也买来看了。

到了家我就马上拿起书本坐在沙发上认认真真得看起来了,哇,里面得图片,漫画非常精美,还有很多有趣得故事,马上就被吸引住了。

这套书真是内容丰富,生动有趣。

其中,我最喜欢得一本是《恐龙大追踪》。

它主要讲得是从两亿一千万年前到六千五百万年前当时地球得霸主—恐龙。

梵高传读后感样本(3篇)

梵高传读后感样本(3篇)

梵高传读后感样本《梵高传》是一本深入介绍梵高一生的传记,通过详细描述梵高的成长经历、艺术追求和内心独白,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位伟大艺术家。

在读完《梵高传》后,我深深地被梵高的独特的艺术观念和坚持不懈的追求所震撼。

梵高是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艺术家,他对色彩的运用和形象的表现有着独树一帜的见解。

通过阅读本书,我了解到梵高是一个非常努力和执着的艺术家,他不断地试验不同的绘画技巧和风格,将自己对世界和内心的感受表达在画布上。

他热爱自然,通过描绘大自然中的景色和生活中的人物,表达了自己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类的关怀。

他用饱满的色彩和浓烈的笔触,展现了他内心的激情和对艺术的热爱。

梵高在绘画的道路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他不仅在艺术上孤军奋战,也在生活上遭遇了很多困难与痛苦。

但是,正是这些挫折和磨难,让梵高的艺术更加深刻和真实。

除了对梵高的个人成长和艺术追求的描述,本书也详细地介绍了他与其他艺术家和朋友的关系,展示了他在艺术世界中的社交圈子和影响。

通过与其他画家的交流和切磋,梵高不断地改善和发展自己的绘画技巧,也受到了其他艺术家的启发。

他与著名画家高更的友谊尤为令人钦佩,两人在互相交流和观摩中形成了深厚的友谊和艺术上的默契。

这种友谊和艺术上的合作,对梵高的绘画风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通过阅读《梵高传》,我还了解到梵高的艺术成就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梵高一生中有很长时间是在贫苦的环境中度过的,他曾经为了艺术放弃了其他的职业机会,过着和难以为继的生活。

但是,他从不放弃自己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他坚信自己的绘画必将得到认可和赞赏。

梵高最终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赞赏和认同,他的绘画作品成为了世界艺术史上的重要财富。

《梵高传》通过详细的描述和描绘,让我对梵高的艺术和个人生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通过知道梵高的一生,我深刻地领悟到了一个艺术家所需付出的努力和坚持。

梵高的一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困难的过程,但是他从不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和对自己才能的信心。

梵高传个人读后感作文精选

梵高传个人读后感作文精选

梵高传读书心得体会1说实话,我从不愿意看一本五百多页的书,即便这个人我是这么感兴趣,有很长一段时间,它就和被我弃置一旁,散乱堆积的画册,一起安静的呼吸,并且不断被新的尘埃或阳光覆盖。

然而某天,一个阴雨绵绵的午后,难得悠闲的周末,我站在书架前,迫于一些奇怪固执的念头,我整理那些我曾经喜爱的东西,在其中,拿出了这本梵高传。

事实上,对于梵高,我从不厌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我对他怀有一种近乎变态的尊崇,掺杂了只有新入教会的虔诚教徒才有的那种忘我的狂热。

早在小学一年级时我就从美术老师认识梵高,对于这一点我一直自鸣得意。

当然,如果没有当天晚上回家和家人说起“今天老师说了梵高〞的话,一切会更加完美。

在这之后,我开始零星的从其他人的作品之中少许的认识了梵高:在正式绘画前干过不同职业,但最终都失败了。

一生未曾娶妻,更没有孩子。

只活了三十几岁,在世时,画只卖出一幅画,因和高更在绘画上意见不合,割掉了自己的右耳,是精神病患者等等。

虽然梵高的乖僻令我感到好奇,但是梵高和提奥的兄弟友情令我着实感动,他们死时也葬在一起。

当然,梵高的成功使世界文学的改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但是有些人并不理解梵高,认为梵高并没什么太大的成就,梵高却被美国人看的如此重要。

那是因为梵高的悲惨而成就辉煌震撼着读者,追求名人的辉煌并不是追求名人的成就,而是追求名人成功的经历。

感谢你成为我的光。

梵高传读书心得体会2翻开文学史就会发现,大多数艺术家都经历过苦难的人生。

梵高也不例梵高有四位对他有影响的人,他第一爱的是乌苏拉,然而乌苏拉的结婚却是他无法接受的。

这使心灵脆弱的梵高变的阴沉抑郁沉默寡言。

直到他遇见凯,他才知道现在的爱情是多么的深邃丰富,而凯的“不,永远办不到,永远办不到〞使我们又一次看到,他疯狂的爱被无情地拒绝了。

在这,我不得不想到梵高为了凯,把手放在蜡烛上这事——这是多么真诚的爱,多么执着的爱,多么深沉的爱!无法想象,能有什么事重要得也能让我们忍受那火烧的灼痛后来他与茜恩的结合,或许已经没有爱情了,但是这次的经历让他感到天底下还是有使生命值得下去的事,可是茜恩的种种要求使他明白自己的无能。

《渴望生活:梵高传》的读后感(通用7篇)

《渴望生活:梵高传》的读后感(通用7篇)

《渴望生活:梵高传》的读后感(通用7篇)《渴望生活:梵高传》的读后感(通用7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渴望生活:梵高传》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渴望生活:梵高传》的读后感篇1还记得在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里读到的保罗。

高更,就是一个很著名的画家,最近看的这本《渴望生活》,写的竟正是和他最为要好的朋友,同样也是画家的梵高,当然,梵高要比高更在世界上有名得多。

梵高的名字可能是童叟皆知,但在正式读过他的传记前,我道听途说来的信息一直是传闻他是一个疯子一样的人物,只要一有人提到梵高,可能马上就会有人开口蹦出一句:"梵高就是那个割掉自己耳朵的艺术家疯子"!对这样的人我深不以为然,无奈自己对梵高了解也很有限,不能为他澄清些什么,只能沉默。

但我一直觉得,这么伟大的一个画家,绝不仅仅只是普通人嘴里的一个疯子,他一定有很多不为普通人所知的伟大之处,于是乎在书店偶尔看到《梵高传》这三个字的时候,我知道这是一本不能错过的书,它必须随我回家,带我去了解一个为世人传颂却依旧神秘的真实的梵高。

他为什么如此伟大?又为什么会被人说成是一个疯子?这一切,只有走进这本书里才知道。

如果说保罗。

高更寻找月亮的精神让人感动,那梵高的精神简直让人震撼。

“一个因善良受苦的天使,一个用色彩享乐的天才”,这是周国平对他的评价。

可是我觉得与其说他是天使,倒不如把他说成是为善良受苦的上帝本身,也不为过。

在梵高的青年时期,离开优越的家族行业,自愿到比利时的矿井里和矿工们一起受苦,明明可以袖手旁观,却选择和矿工们坚守,过着与死神同在的日子,这样的人除了梵高,找不到第二个。

读到这里时,我犀利的眼神就告诉我,梵高的伟大无可阻挡,那时候他还没有开始作画呢。

其实,一个人的伟大,绝不仅仅因为他是干什么的,他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精神决定了他终将伟大。

《梵高传》读后感(精选5篇)

《梵高传》读后感(精选5篇)

《梵高传》读后感(精选5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梵高传》读后感(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梵高传》读后感1读一本好书,就像是与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做一次交谈。

——题记梵高,一位举世闻名的画家。

现在,人们争相购买他的画。

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惊人画作背后的故事呢?他的画家之路上充满荆棘,在19世纪,印象派画家是不太为人们所认可的。

但梵高似乎天生就是一个印象派画家,于是,他走上了这条荆棘之路。

一、体验·懂得他当画家的第一站是在博里纳日。

在这里,他为了更好的了解旷工们,得到矿工们的信任。

他租了那里最差的一间房,他和矿工过着一样的生活。

他用他的工资去帮助矿工,他和矿工们一样穷。

这样他才懂得矿工们,他才能成为一个能把所有的矿工画在一张画上的一个人身上的印象派。

所以,只有体验过,才会懂得。

二、艰苦·坚强痛在他生活路上有很多,人们嫌弃他和议论他但是他依旧坚强的活了下来。

他被嫌弃过,被人议论,但是,这有算什么呢?他爱的是画画;他经历过许多次失败,但是,失败并不代表什么,只要坚持下去的一定会成功;他过的是艰苦的生活,他生活在人们的议论中。

他生活在只有一点点钱这种艰苦的生活。

所以,不要因为一点点困难就退缩,我们要坚强三、爱·恨在他的一生中,经历过三爱三别。

第一次,是在巴黎。

他爱上了一个叫乌苏拉的小姑娘,但是她并不爱他,她已经有了一个未婚夫了。

本来被爱改变得活泼的小伙子,又变回来原先那个沉默寡言的人。

第二次,是在海牙。

他爱上了一个叫克里斯汀的女人。

在他的朋友们和他的亲戚们中,只有一个人支持着他,其它人都反对他。

慢慢的她也不爱他啦。

于是他就离开了海牙。

第三次是在纽恩南。

一个叫玛高特的女人爱上了他,他也爱她。

但是,人们认为梵高是一个无所事事的人,认为梵高配不上玛高特,玛高特的姐姐们和母亲也不同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因善良而受苦的天使,一个因色彩而享乐的天才近些天,断断续续地读完了一本书,有些感触。

《渴望生活—梵高传》,作者欧文-斯通被誉为传记小说之父,一生写了二十余部名人传记,其中最为有名,发行量最大的就是这本《梵高传》,在我看来,欧文-斯通本人就是一本需要书写的传记,他青少年时期生活艰难,先后做过报童、推销员、牧童等,后通过努力自学,考取南加州大学的经济学硕士。

《梵高传》是欧文斯通年仅26岁时的作品,在作者自己为该书写的序言中,他写道:“在书写成时,只有一家老出版社的小分社曼格林出版社同意出版,出版即日,我曾试向该社负责人表示谢意,他神情阴郁地回答:‘我们印了五千册,我们还在求神保佑。

’”,到目前为止,这本书大约已经售出三千余万册,伴随着销量的不断增长,梵高这颗绘画艺术天空中璀璨夺目的明星也越来越熠熠生辉、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理解。

生前梦想着能卖掉出油画的梵高,一生却只卖出一幅油画,在其死后,他那被时间审判的才华终得以被人们所认可,其作品《向日葵》后来卖到3900万美元,“鸢尾花”卖到5300万美元,而“加歇医生像”卖到了截止目前艺术品拍卖的最高价8250万美元。

套用一句老话:若梵高和他的弟弟提奥——梵高一生的知己地下有知,当能欣慰了。

欧文-斯通认为,最能打动读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成就和辉煌,而是他们追求和探索的过程。

《梵高传》正是这种理念指导下的产物,可以看出,作者是用心来写这本书的,全书倾注了作者充溢的情感,结合自己的生存体验和对梵高的深深的理解,最终描绘出一个我们深信不疑的梵高的活生生的像来,也许正是作者情感的注入,令我在读这本书时并不轻松,我时刻担心梵高这个善良而富有激情的人又会遭到怎样一种打击,这种打击更多地来自于他自身的性格因素,而不是如我们所见过的很多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他们所受到的打击多来自外部环境,因而,从世俗的角度来看,在整体上呈现灰暗的底色下,梵高的生命之河将经过什么坎坷曲折充满了不可预料的变数。

当我读完全书,我仿佛有了些许的轻松。

在伦敦,温森特-梵高是古比尔画廊的一名销售员,但却是一名被其他店员羡慕的销售员,因为古比尔画廊连同欧洲其它许多大城市的连锁店都属于梵高家族,正常情况下,不久的将来,温森特-梵高将成为这些连锁店中某一个分店的经理。

温森特喜欢上了房东太太的女儿乌苏拉,他和乌苏拉成为了朋友,他为了见到乌苏拉,经常旷工,直到有一天,他突如其来的激动的爱情表白吓坏了乌苏拉,乌苏拉拒绝了他,因为乌苏拉已经有了未婚夫,这种拒绝使他受到了震动,但他不会轻易接受这种否定的答复,他要把另一个人从乌苏拉的心中赶走,可是,乌苏拉全家都不欢迎他,不再让他在房子中继续租住下去。

长期的旷工使他在画店也成了一个吊儿郎当不被欢迎的员工。

温森特回到家,在从事牧师一职的父亲的规劝下,他开始尝试做一名传教士,“温森特登上讲坛,紧张的直哆嗦。

他的脸涨的通红,手也不知搁在哪儿才好。

他声音嘶哑而又结巴。

他只得凭着记忆把自己仔细修饰过的、在纸上又那么工整地抄下来的句子背出来。

但是,通过这些断断续续的话语和笨拙的手势,他觉得自己心中的热情迸发了。

”没过多时,当温森特再一次想到伦敦去见乌苏拉一面时,看到的却是乌苏拉的婚礼,时值大雨,站在教堂的大门外,雨水像一道道小溪,顺着他的红头发流到脸上,冒着大雨,温森特收拾行李,离开了英国。

博里纳日是一个煤矿区,这里的矿工用每天超过16小时的劳动换取一些仅可维生的黑面包,矿井恶劣的生产环境使这些骨瘦如柴且大多患有热病的矿工随时都有被埋在地下失去生命的可能,温森特-梵高作为一名传教士来到博里纳日,他的使命是为这些在穷困和厄运中挣扎的人们带来上帝的福音,他把这项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人们从一开始的不接纳到后来都爱戴地称他为“温森特先生”,就在福音传道委员会将要把终身委任书发放到他手中的时候,温森特-梵高想要成为一名福音传教士的努力遭遇到了失败。

对工人们贫困生活的长期亲历使他感到了羞耻,他醒悟到自己其实是个骗子和懦夫。

他向矿工们宣扬贫困的好处,自己却过着不愁吃穿的安逸生活。

他觉得自己不过是个说大话的伪善者。

几乎是天然的善良让温森特感到了极度的愧疚,他觉得自己的安逸生活戳穿了自己的谎言,于是,他拒绝了丹尼尔太太的好意,毅然找了一间废置的破旧房子,过起了和所有工人一样的生活,他觉得只有这样,他才有资格借传递上帝的福音带给博里纳日的穷人们生活的信心。

无边无际痛苦的现实生活开始了,由于吃不饱饭,温森特整体头脑发昏,热病时常发作,他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但他仍然以自己对上帝的一腔忠诚,到处竭尽全力帮助那些工人度过每一次难关,给孩子们看病,帮助家庭妇女们到矸石山去捡用来生火的石头,拼尽全力救助那些矿难中受伤的人,试图去帮工人们争取更好的生产条件,……但是,无边无际的痛苦生活和毫无希望的悲惨日子最终使他对上帝产生了怀疑,一样的子民,上帝对矿工们的苦难怎么会如此地置若罔闻呢?于是,他突然明白了自己长期以来隐隐知道的事情。

他明白了,有关上帝的那些话,其实全是孩子气的借口和托词,是一个吓坏了的孤独的人在寒冷、漫长的黑夜中由于绝望而编造、散布的谎言。

温森特-梵高的上帝死了。

他失去了世界,成了孤零零的一个人,他感到自己成了一具行尸,在荒漠的世界上徘徊。

疲惫的温森特-梵高一蹶不振了,他的生活失去了方向,直到一年多以后,偶然的机会,他随手用一截铅笔在信封背面画出了一个那一刻打动了他的矿工的背影,从此以后,温森特-梵高的绘画热情像在地底下酝酿已久的熔岩一样开始迸发,并一发不可收拾。

尽管,在穷困潦倒的现实生活中,在艺术追求的过程中,像任何一个普通人一样,他也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产生过怀疑,对自己所选择的生活产生过怀疑,但是,无论是极度的饥饿,众人的不理解,还是爱情的被拒绝,都不曾动摇他绘画的丝毫热忱,任何不利于他从事绘画的念头一旦出现,便会即刻淹没在他那与生俱来的汹涌澎湃的热情中。

正当他生病卧床的时候,他的弟弟提奥来到了博里纳日,提奥是梵高家族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他为人沉稳,办事干练,深得人们尊敬。

提奥是带着父母的嘱托来看望并劝说温森特的,父母希望温森特能够稳定下来过正常的生活。

当他听温森特说完自己的内心想法后,提奥说:“没关系的,温森特。

以你的精力和决心,是能够取得比任何别的初学者都要强一千倍的成就的!而且,往后你愿意住在哪儿都行,巴黎、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或者海牙,全都可以,你自己挑吧,我会按月寄给你生活费,即使你需要花费许多年时间,我也不在乎,只要你不丧失信心,我也永远不会。

”,从此以后,无论提奥自己遇到多大的困难,正如他所说,他按月寄给温森特-梵高生活费,这成了温森特-梵高一生中唯一的生活来源。

之后,提奥去了巴黎,温森特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埃顿。

在埃顿,起初的日子,家里人都回避谈及温森特穷愁潦倒的情况,只是用食物和亲情使他在身体和精神上得到恢复,埃顿美丽的乡村风光使温森特很受用,他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逐渐好了起来,父母开始和他讨论他将来的生活,他们一致认为他应该结束以前无所事事、糊里糊涂的日子,父亲希望通过家族的关系为他重新谋到一份在画廊的工作,母亲则试图使温森特通过参加乡村的舞会能找到一个自己中意的姑娘,成家立业。

但温森特拒绝了,一盏遥远但是清晰的灯在远处召唤着他,他很清醒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在温森特-梵高的世界里,似乎从来就没有什么外界环境的压力一说,但是我想,他所遭遇到的生活压力如果压在了其它任何一个常人的身上,这个常人早就崩溃了,然而,他是温森特-梵高,他内心熊熊燃烧的火焰似乎永远可以把饥饿、病痛和他人的轻蔑等等一切外界加以他的苦痛焚烧,绘画成了他此刻心中唯一的欲求,他一头扎入到田间村头,绘出树木花草,绘出在土地上耕耘的老牛,绘出弯腰挖地的农民,无论在家里,还是在乡村,他都寡言少语,在村人眼中,他是个怪人,是个异类,他们认为背个画架到处东逛西游写写画画对这个年龄的人来讲无异于不务正业,在父母眼中,他所画出的那些东西无论如何也不能使他们相信温森特-梵高能成为一个艺术家,他不止一次地反驳父亲把绘画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的逻辑:“如果不了解一个人的思想和灵魂是怎样的,也就无法画好那个人的头,为了描绘生活,就不仅应当懂得解剖学,而且必须了解人们对他们所生活的那个世界的感受与看法,一个只懂得他自己那套技巧而别无所知的画家,只能算个非常浅薄的艺术家。

”父母终于发现了儿子虽然不可说服,但是跟从前相比还是有了一些进步,他明白自己将要做什么,虽然他们始终不认可他的想法,他们介绍温森特到他们的一个远方亲戚-名叫毛威的画家那儿去学习,因为毛威靠着绘画过着非常富足的日子,在父母看来,过日子才是最为重要的,温森特到海牙去找他的画家亲戚学习绘画技巧,毛威非常欢迎他,应毛威的要求,温森特给他看了一些自己的习作,碍于第一次见面,毛威并没说出他对这些习作的看法,双方约好秋季后温森特定居海牙,正式开始教授。

回家没过几天,温森特的表妹——凯来到埃顿,凯的丈夫由于一次意外事故死了,留下一个小孩——简,为了忘掉丈夫去世带来的伤痛和对他的思念,凯从伦敦来到这个小乡村。

凯年轻美丽又敏感体贴,温森特跟她很说得来,凯和她的儿子简一起陪他到野外画画,凯站在离温森特画架不远的地方,看着简在那里胡跑乱叫的玩耍。

她总是沉默着,温森特并不想勉强他做什么,因为只要凯能站在身旁陪着他,他就感到非常快活了,他从来不知道作画时身边有个女人竟令人如此愉快。

一天下午,回家路上,温森特终于抑制不住自己对凯的喜欢,第二次向他喜欢的女人开始倾诉衷肠,他匆匆忙忙、语无伦次地表达着自己的爱,随着他的热情不断升温,他的话也说得越来越快,而凯要跟上他就很困难。

当他沉浸在对事物的体会之中时,他就失去了自我控制,又恢复了第一次那种激动不安、癫狂可笑的举止,下午那个彬彬有礼的绅士不见了。

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情况,凯有点手足无措,只觉得他的感情的迸发是那样缺乏教养,那样幼稚可笑。

第二天早晨,在温森特醒来之前,凯就离开埃顿,回自己的父母亲那里去了。

温森特的父亲严厉斥责了他的行为,他的职业使他无论如何也不允许家族内的这种婚姻,父亲甚至说如果不能听从他的话,从此不再为他的生活提供任何帮助,但温森特觉得自被乌苏拉拒绝后,自己一直干涸的万千柔情终于找到了真正的雨露和甘霖,这就是凯,他相信自己可以说服凯,可以用热情感化凯。

在给弟弟提奥写了一封信后,他徒步走了100多公里路到阿姆斯特丹,温森特的哀求得到的却是凯的父亲的咒骂和污蔑,他决然地把手放在正在燃烧的蜡烛下面,起泡的皮肤爆裂开来,但他的手却抖都没抖一下,他只想等凯的一句话,他等来了,这句话是:“不,绝不,绝不!”。

最终,梵高开枪自杀,结束了自己年仅37岁的生命,六个月后,几乎就在梵高去世的同一个日子,提奥也辞世而去。

正如在梵高的葬礼上,伽赛讲的:“温森特没有死,他永远不会死,他的爱,他的才华,他所创造的非凡的美,将千古长存,并为这个世界增添光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