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石堆场初步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建筑垃圾废石项目方案

建筑垃圾废石项目方案

建筑垃圾废石项目方案建筑垃圾废石项目是针对城市建筑垃圾中的废石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和处理的项目。

建筑垃圾中的废石往往占据较大比例,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资源浪费。

因此,建筑垃圾废石项目的出现具有重要的环境和经济意义。

一、项目背景和目的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其中废石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传统上,这些废石大多被填埋或者堆放在露天垃圾场,严重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造成了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因此,建筑垃圾废石项目的目的是通过综合利用和处理这些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并且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项目实施方案1. 建立废石回收系统建筑垃圾中的废石可以通过先进的处理技术进行回收利用。

因此,建筑垃圾废石项目需要建立废石回收系统,通过专门的设备和工艺,将废石进行分类、破碎、筛分等处理,将可回收的废石分离出来,以便进一步利用。

2. 废石的再利用回收出来的废石可以作为再生骨料用于混凝土制造、路基建设等领域。

通过科学的研发和技术改造,废石可以重新被利用,避免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同时也减少了对原材料的需求。

3. 废石制品的生产除了作为骨料用于建筑工程中,废石还可以通过石材加工设备进行加工,制成各种建筑材料。

例如,利用废石加工制造砖块、墙板等建筑材料,可以为建筑行业提供丰富的选择,同时也降低了建筑材料的成本。

4. 废石的清洁利用建筑垃圾中的废石中可能含有一些有害物质,因此,在进行利用之前,需要对废石进行清洁处理。

通过采用环保的清洁技术,可以有效去除废石中的有害成分,确保废石的再利用安全可靠。

三、项目成果及效益建筑垃圾废石项目的实施将会带来丰厚的成果和良好的效益。

1. 资源利用效率提高通过废石回收和再利用,大量的废石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2. 环境污染减少废石回收处理可以减少填埋垃圾的数量,避免了废石对环境的污染,缓解了土地资源的压力,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

二道沟矿废石堆场简介

二道沟矿废石堆场简介

二道沟矿废石堆场简介二道沟矿现有二座废石堆场,分别位于二道沟区和金岭区。

一、区域位置、面积及交通1、二道沟区废石堆场位于平硐口北侧,废石的主要来源是基建工程掘进产生的废石,沿地形等高线自然堆积,东西走向。

面积为0.12平方公里。

分别距离其南部矿部办公楼?米,东部运矿公路?米,西部夹皮沟河?米,西部夹桦公路?米。

2、金岭区废石堆场位于明竖井井口东南侧,废石的主要来源是基建工程掘进产生的废石,沿地形等高线自然堆积,面积为0.07平方公里,分别距离其东部办公楼?米,南部运矿公路?米。

二、自然地质条件及计算内容1、地形、地貌:这二座废石堆场均依山而建,地形呈倒梯形,地貌以剥蚀型,地表植被为低矮灌木丛为主。

2、气候条件:二道沟矿矿区处于北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最高气温+35 ℃,最低气温-39 ℃。

年平均气温+4.1℃左右。

年平均降雨量825mm,每年集中在7、8、9月。

冰冻期11月到翌年4月,冻土深度1.75m。

3、二道沟区废石堆场汇水面积0.12平方公里,金岭区废石堆场0.07平方公里。

4、废石场整体边坡稳定性分析:二道沟区废石堆场最低底线至最高填埋平面垂直高差30米,纵向长度80米,坡度?°堆积场整体计算时,内摩擦角按10°考虑,不计粘聚力,则稳定系数为:F s=tan10°/tan坡度角=?。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废石堆场的整体稳定性是符合要求的。

5、金岭区废石堆场最低底线至最高填埋平面垂直高差30米,纵向长度80米,坡度?°堆积场整体计算时,内摩擦角按10°考虑,不计粘聚力,则稳定系数为:F s=tan?/tan?=?。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废石堆场的整体稳定性是符合要求的。

二道沟矿。

废石场可行性研究勘察

废石场可行性研究勘察

废石场可行性研究勘察废石场是指矿石开采中产生的废石堆放场所。

在矿石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石无法利用,需要进行堆放处理。

废石场可行性研究勘察旨在评估和分析废石场的可行性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从废石场的选址、建设以及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选址方面:废石场的选址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选择距离矿山较近的区域,以减少废石运输距离和成本。

其次,选址应远离人口密集区,以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此外,选址还应考虑地质条件、水资源、交通条件等因素,以确保选址的可行性和环境保护。

二、建设方面:废石场的建设包括场地平整、围护设施建设、水源供应等。

首先,废石场应进行场地平整,确保废石的稳定堆放和运输。

其次,建设围护设施,如围墙、护坡等,以避免废石倒塌和泥石流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此外,废石场还需要水源供应保障,以保持废石场的环境湿度和稳定性。

三、环境影响评估:废石场对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

环境影响评估应包括对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的评估。

其中,大气影响主要包括废石场产生的尘埃、颗粒物等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水体影响主要体现在废石场周边地下水、地表水的污染和降水的排放;土壤影响主要包括废石对土壤的覆盖和压实,以及土壤养分的流失等。

四、运营管理:废石场的运营管理是废石场可行性的重要考虑因素。

包括废石的堆放、运输、处理等。

堆放方面,应遵循科学的堆放原则,确保废石的稳定和安全;运输方面,应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和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处理方面,应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如封存、填埋等,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综上所述,废石场可行性研究勘察是评估废石场可行性和对环境影响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选址、科学建设、环境影响评估以及有效的运营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废石场对环境的影响,确保废石场的可持续发展。

矸石堆场改造

矸石堆场改造

矸石堆场生态恢复综合治理规划概述:屯留井田位于太行山中段西侧,长治盆地西部,在潞矿集团西南23 km处的屯留县余吾镇后庄村北,距长治市约35 km,距常村矿约11 km,行政区划分属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和襄垣县所辖,由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设。

井田地质储量1528.28 Mt,其中矿井设计储量为926.88 Mt,设计可采储量为680.63 Mt。

排矸场位于后河村与东邓村之间的自然冲沟内,占地面积103亩,距工业场地0.5km,可堆放矸石280万吨左右。

为了减少对周围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需要,特对我矿排矸场进行综合治理。

一、排矸路治理:1、道路概况:该工程南起工业广场,北迄排矸场,全长约0.5km,按双车道规划标准实施,路旁为当地居民与外围队组生活区,环境条件差,矸石煤尘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大。

2、景观设计:为发挥道路绿化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丰富排矸路景观中的作用,避免绿化影响交通安全,保证绿化植物的生存环境,使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规范化,提高道路绿化规划设计水平,在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①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②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③绿化树木与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并应保证树木有需要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④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同时积极改善土壤进行绿化;⑤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⑥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

3、具体规划:⑴近期规划:①路面硬化:在排水沟上铺设水泥盖板,沟内铺设双道给水钢管(70mm)和暖气管道(70mm),从工业广场至排矸场内,其上人行道路为混凝土方格砖路面,边沿铺置路缘石;在排矸路与后河至余吾路段的相交的十字路口处设置人行横道,便于来往行人通行;同时注意在人行道路上铺设盲道,体现出人性化服务的本质;在人行道路边上,每间隔20米设路灯等照明方式,为行人提供方便。

废石堆场初步设计说明书

废石堆场初步设计说明书

目录第一章概述 (1)1.1设计依据 (1)1.2建设单位概况 (2)1.3区域位置及交通 (3)1.4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4)1.5设计目的 (5)1.6设计范围 (5)第二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6)2.1工程地质条件 (6)2.2地震效应 (10)2.3场地岩土分析评价 (10)2.4废石堆场整体及局部边坡稳定性分析 (11)2.5地基基础分析及处理意见 (12)2.6基坑开挖 (12)2.7结论与建议 (12)第三章废石堆场设计方案 (15)3.1废石、废渣及干尾砂的相关资料 (15)3.2废石堆场场址 (16)3.3汇水面积计算 (16)3.4废石堆场设计库容 (17)3.5废石堆场的设计等级 (18)3.6废石堆场排洪设施设计频率 (19)3.7拦挡坝设计 (19)3.8废石堆场堆筑设计 (21)3.9废石堆场防洪、排水设计 (27)3.10废石堆场的安全防护 (35)3.11运输方案的确定 (36)3.12废石堆场照明、道路 (38)3.13废石堆场观测设施 (39)3.14废石堆场关闭及复垦 (39)第四章施工要求 (40)4.1坝基开挖及岸坡的处理 (40)4.2坝料的开采运输 (41)4.3拦挡坝筑坝材料 (41)4.4拦挡坝的砌石体指标 (42)4.5排水设施施工 (43)第五章安全专篇 (44)5.1场址安全可靠性分析 (44)5.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 (45)5.3废石堆场防洪、排水系统安全可靠性分析 (51)5.4拦挡坝坝体稳定性分析 (52)5.5废石堆场边坡稳定性分析 (53)第六章应急预案 (55)6.1编制目的 (55)6.2工作原则 (55)6.3应急预案的种类、内容 (56)第七章废石堆场日常观测 (59)7.1废石堆场日常观测的必要性 (59)7.2日常观测设施的总体布置 (59)7.3日常观测要求 (59)7.4观测数据处理及变形分析 (60)第八章废石堆场安全管理 (61)8.1安全机构的设置及人员配备 (61)8.2安全管理制度 (62)8.3废石堆场日常运行安全管理 (63)8.4防洪安全管理 (65)8.5防震与抗震 (65)8.6地质灾害防治 (66)8.7应急措施 (67)8.8其它防范措施 (67)第九章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70)9.1环境保护 (70)9.2水土保持 (70)第十章工程量与费用概算 (72)10.1主要设施及工程 (72)10.2编制依据 (72)10.3定额及指标 (72)10.4工程量及投资 (73)10.5建设期 (75)第十一章结论 (76)附件(1)委托书(2)土地荒山荒沟租赁协议书附图第一章概述1.1设计依据1.1.1设计依据的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11.1);(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3.5.1);(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5)《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6)《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394号,2004.3.1)。

弃土场治理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弃土场治理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市土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市炳三区公园后山弃土场治理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四川科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二O一O年六月市土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市炳三区公园后山弃土场治理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总经理:刘运朝高级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刘运朝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黄惠勇高级工程师四川科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二O一O年六月参与设计人员黄惠勇高级工程师高航工程师牟文瑜工程师关于公司名称变更的说明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工程设计资质证书更换新证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市函[2009]331号)要求,我公司已于2010年5月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审查核准完成了设计资质的换证工作,并取得了新的工程设计资质证书。

同时公司名称进行了变更。

变更前公司名称为:四川科力建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工程设计资质证书编号221299-sy),变更后公司名称为:四川科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设计资质证书编号A251002074)。

特此说明。

四川科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5月26日目录1、概述11.1 工程概况11.2 设计依据 (2)1.3 设计内容 (3)1.4 设计原则 (3)2、弃土场现状分析52.1 弃土场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条件 (5)2.2 弃土场现状 (8)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9)2.4 结论 (10)3、方案设计113.1 弃土场现状及治理措施 (11)3.2 治理后弃土场概况 (12)3.3 排土工艺 (13)3.4 排土场等别 (16)3.5 稳定性计算 (18)4 排水系统234.1 排水系统 (23)4.2 水文计算 (23)4.3 排洪设施 (26)5、弃土场安全设施设置与管理335.1 值班室 (33)5.2 供电和通讯 (33)5.3 弃土场的安全设施 (33)6、安全、环境保护及卫生356.1 弃土场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 (35)6.2 环境保护 (36)6.3 职业安全与卫生 (38)7、工程概算387.1 编制依据 (38)7.2 投资概算 (39)8、结论、建议及存在的问题428.1 结论 (42)8.2 建议 (42)8.3 存在的问题 (42)附件1 A—A′剖面正常情况下稳定性分析42附件2 A—A′剖面水饱情况下稳定性分析47附件3 A—A′剖面水饱、地震情况下稳定性分析52附件附件1 A—A′剖面正常情况下稳定性分析附件2 A—A′剖面水饱情况下稳定性分析附件3 A—A′剖面水饱、地震情况下稳定性分析附件4 设计委托书附件5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附图(1)图纸目录(2)弃土场地形图(3)弃土场总平面布置图(4)弃土场终了平面图(5)弃土场A—A‘剖面图(6)坝底水沟线路图及排水系统结构图(7)弃土场现浇混凝土格构设计图(8)弃土场容量曲线图1、概述1.1 工程概况1.1.1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市土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市炳三区公园后山弃土场治理工程。

定稿户县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第一卷初步设计说明书1208

定稿户县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第一卷初步设计说明书1208

定稿户县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第一卷初步设计说明书1208西安市户县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工程初步设计第一册: 设计说明书第二册:主要设备材料表XXX有限责任公司XXX有限公司二○一○年十一月西安市户县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工程初步设计处理能力: 330t/d工程号:8440-2010第一册:设计说明书技术总监:项目负责人:XXX有限责任公司XXX有限公司二○一○年十一月院长:XXX (高级工程师)技术总监:XXX(教授级高工)项目负责人: XXX (教授级高工)参加设计人员: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论 (3)1.1设计概况 (3)1.2设计依据 (5)1.3设计内容 (7)1.4户县概况 (8)1.6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1)1.7初步设计执行可研情况 (12)1.8环境影响报告落实情况 (14)第二章工程规模及处理方案 (15)2.1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 (15)2.2生活垃圾成分预测 (16)2.3工程规模 (17)2.4处理方案 (17)第三章场址选择 (20)3.1填埋场所需的最小容积 (20)3.2填埋场需要的最小面积 (20)3.3场址情况 (21)3.4选址结论 (22)第四章气象及水文地质条件 (23)4.1地形地貌条件 (23)4.2气象条件 (23)4.3工程地质条件 (24)4.4地下水 (26)4.5场地地震效应 (26)第五章设计库容及服务年限 (27)5.1填埋场库区方案 (27)5.3设计服务年限 (28)第六章垃圾清运车辆设置 (29)6.1 遵循的规范及设计原则 (29)6.2 垃圾收集清运原则及指导思想 (29) 第七章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 (31)7.1设计原则 (31)7.2填埋场工艺设计 (31)7.3填埋场工程设计 (41)7.4填埋场设备配置 (67)第八章渗滤液处理站工艺工程设计 (68) 8.1设计原则 (68)8.2污水处理设计水量、水质的确定 (68) 8.3污水处理排放标准 (69)8.4工艺设计 (69)第九章总图运输工程 (80)9.1厂址概况 (80)9.2总图设计遵循的主要设计规范 (80) 9.3总平面布置 (80)第十章土建工程 (85)10.1建筑设计 (85)10.2结构设计 (88)第十一章公用工程 (94)11.1给排水及消防设计 (94)11.2电气及通讯设计 (98)11.3自动控制测量仪表 (104)11.4采暖通风空气调节 (111)11.5机修 (113)12.1执行标准 (115)12.2环境监测项目 (115)12.3地面水污染监测 (115)12.4地下水污染监测 (115)12.5场区大气监测 (116)12.6作业过程中及封场后监测 (117) 12.7土壤监测 (117)12.8噪声监测 (118)12.9环境质量监测计划 (118)12.10环境监测仪器设置 (118)第十三章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121)13.1编制依据 (121)13.2环境保护 (121)13.3环境监测 (124)13.4跟踪维护与跟踪监测 (124) 13.5水土保持管理措施 (125) 13.6劳动安全与卫生 (125)第十四章资源节约 (129)14.1设计原则 (129)14.2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 (129) 14.3材料节约利用 (130)14.4资源综合利用 (130)第十五章节能设计 (131)15.1设计依据 (131)15.2能耗分析 (131)15.3主要节能措施 (131)第十六章人员编制及运营管理 (133) 16.1人员编制 (133)16.2建设及运营管理 (134)第十七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136) 17.1项目实施进度 (136)17.2项目建设制度 (136)17.3 工程管理 (136)第十八章财务分析 (139)18.1编制依据 (139)18.2参数选取的说明 (139)18.3垃圾处理规模及收费标准 (140) 18.4年运行(收费)收入估算 (140) 18.5单位功能投资 (140)18.6年运行费用估算 (141)18.7借款偿还期计算 (142)18.8结论及建议 (142)第十九章建议 (149)19.1建议 (149)19.2下阶段要求 (149)附件:附件一:《户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市发改投发[2008]851号)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8年11月19日附件二:《户县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建设工程变更地址的报告》批准文件(市发改投发[2010]61号)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0年9月8日附件三:《西安市户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建设用地规划定点的批复》(县建审发[2010]82号)户县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2010年9月29日第二册:主要设备材料表第三册:概算书第四册:初设图纸前言户县属西安市郊县,地处关中平原中部。

废旧物资回收处理中心初步设计

废旧物资回收处理中心初步设计

废旧物资回收处理中心初步设计目录第一章总论第二章建筑设计说明第三章结构设计说明及计算成果表第四章给排水设计说明第五章电气设计说明第六章消防设计说明第七章节能设计说明第八章环境保护设计说明附件:设计图纸工程概算书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况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阿拉乡,320国道西侧,粮食四库和三瓦村之间的黄龙山西侧册山坡,交通极为便利,地理位置优越,规划地块周边道路通畅。

规划总用地面积200亩(133339.26平方米),净用地面积183.98亩(122653.88平方米)。

该项目用地内共有10幢建筑:单层厂房4栋,多层厂房2栋,仓库1栋,办公及附属设施为3栋。

二、设计依据1、建设单位提供的地形图及相关资料;2、规划部门提供的用地红线图及甲方认可的总体布局方案;3、地质勘探报告及相关设计基础资料。

三、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及规定: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2、《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3、《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 36—2005;4、《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 64—89;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7、《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8、《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9、《西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通用图》;10、《民用建筑工程建筑初步设计深度图样》;11、《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12、《昆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4、《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9315、其他相关国家、地方法规、规范。

四、设计范围及标准1、设计范围:此次初步设计包含: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及工程经济。

2、设计标准建筑使用年限:3类建筑,使用年限50年;耐火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烈度:八度;屋面防水等级:Ⅱ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概述 (1)1.1设计依据 (1)1.2建设单位概况 (2)1.3区域位置及交通 (3)1.4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4)1.5设计目的 (5)1.6设计范围 (5)第二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6)2.1工程地质条件 (6)2.2地震效应 (10)2.3场地岩土分析评价 (10)2.4废石堆场整体及局部边坡稳定性分析 (11)2.5地基基础分析及处理意见 (12)2.6基坑开挖 (12)2.7结论与建议 (12)第三章废石堆场设计方案 (15)3.1废石、废渣及干尾砂的相关资料 (15)3.2废石堆场场址 (16)3.3汇水面积计算 (16)3.4废石堆场设计库容 (17)3.5废石堆场的设计等级 (18)3.6废石堆场排洪设施设计频率 (19)3.7拦挡坝设计 (19)3.8废石堆场堆筑设计 (21)3.9废石堆场防洪、排水设计 (27)3.10废石堆场的安全防护 (35)3.11运输方案的确定 (36)3.12废石堆场照明、道路 (38)3.13废石堆场观测设施 (39)3.14废石堆场关闭及复垦 (39)第四章施工要求 (40)4.1坝基开挖及岸坡的处理 (40)4.2坝料的开采运输 (41)4.3拦挡坝筑坝材料 (41)4.4拦挡坝的砌石体指标 (42)4.5排水设施施工 (43)第五章安全专篇 (44)5.1场址安全可靠性分析 (44)5.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 (45)5.3废石堆场防洪、排水系统安全可靠性分析 (51)5.4拦挡坝坝体稳定性分析 (52)5.5废石堆场边坡稳定性分析 (53)第六章应急预案 (55)6.1编制目的 (55)6.2工作原则 (55)6.3应急预案的种类、内容 (56)第七章废石堆场日常观测 (59)7.1废石堆场日常观测的必要性 (59)7.2日常观测设施的总体布置 (59)7.3日常观测要求 (59)7.4观测数据处理及变形分析 (60)第八章废石堆场安全管理 (61)8.1安全机构的设置及人员配备 (61)8.2安全管理制度 (62)8.3废石堆场日常运行安全管理 (63)8.4防洪安全管理 (65)8.5防震与抗震 (65)8.6地质灾害防治 (66)8.7应急措施 (67)8.8其它防范措施 (67)第九章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70)9.1环境保护 (70)9.2水土保持 (70)第十章工程量与费用概算 (72)10.1主要设施及工程 (72)10.2编制依据 (72)10.3定额及指标 (72)10.4工程量及投资 (73)10.5建设期 (75)第十一章结论 (76)附件(1)委托书(2)土地荒山荒沟租赁协议书附图第一章概述1.1设计依据1.1.1设计依据的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11.1);(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3.5.1);(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5)《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6)《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394号,2004.3.1)。

1.1.2设计依据的主要规程、规范(1)《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AQ2005-2005);(2)《有色金属矿山排土场设计规范》(GB50421-2007);(3)《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5)《砌石坝设计规范》(SL25-2006);(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1.1.3设计依据的基础资料(1)《****矿山有限公司一矿路村沟废石堆场初步设计技术服务合同书》;(2)委托书;(3)废石堆场现状地形图(1:1000)、废石堆场所在沟的1:5000的地形图(***冶金矿山有限公司提供);(4)《*******冶金矿山有限公司一矿排土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太原市辉海岩土工程勘察检测有限公司,2011.7);(5)*******冶金矿山有限公司概况(***冶金矿山有限公司提供);(6)尾矿脱水及尾矿水回收利用技术方案概述(***冶金矿山有限公司提供);(7)土地荒山荒沟租赁协议书;(8)《山西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1991.6)。

1.2建设单位概况*******冶金矿山有限公司的前身成立于1976年,1985年的***县铁矿和***县后南冶铁矿。

1985年5月首次改制联合组建为***冶金矿山有限公司。

2001年再次改制进一步理顺产权关系,2003年12月一次性出资收购濒临破产的原县铁厂,2004年10月更名为*******冶金矿山有限公司。

2007年11月响应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的号召,公司与香港俊安公司——深圳满孚实业有限公司优势互补,股权重组,成为国有参股的多元化股份制企业。

重组后注册资本5000万元;现有资产总额6809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8947万元;总占地面积29.64万平方米(445亩)。

产品主要有铁精矿粉。

目前正在实施选矿改扩建项目,恢复超纯粉生产线,待条件成熟后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公司内设总经理办公室、安全生产技术部、工程管理部、供应销售部、计划财务部、矿井管理部、行政管理部、保卫部等8个部门。

现有员工1137人,其中一矿630人,二矿210人。

公司下属一矿、二矿、铸业公司和粉末冶金公司。

铸业公司由于产业政策限制,于2010年6月关闭;粉末公司由于市场等原因于2009年3月停产至今。

一矿为资源整合矿山,整合后的矿区面积为8.9平方公里,矿产资源储量3954.81万吨,有11个矿井(其中直属矿5个),直接组织生产的矿井系统6个,选矿厂1个。

矿井生产系统分别为连麻沟、嵩场4#、嵩场5#、小北岔、西峧980、路村斜井;设计生产能力共30万吨,实际生产能力可达46万吨,改造后的生产能力可达60万吨。

由于资源整合,采矿证作废,安全生产许可证上收,整改复工未批复,停产放假。

现正组织实施坑口工业广场改造。

磨选生产系统原设计矿石处理能力为30万吨,技改完成后可达90万吨,超纯粉生产能力4万吨。

二矿资源整合中为单独保留矿山,矿区面积2.7963平方公里,资源储量708万吨,有矿井生产系统3个,选矿厂1个,矿井生产系统分别是1#矿体斜井、国峧斜井和武家峧斜井,设计生产能力14万吨,实际生产能力可达20万吨,改造后生产能力可达24万吨,磨矿生产系统原设计矿石处理能力20万吨,实际生产能力高于设计能力,二矿于5月份重新领取了采矿证。

武家峧斜井于1月28日领取了安全生产许可证,1#矿体斜井、武家峧斜井已通过验收,进入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程序。

1.3区域位置及交通*******冶金矿山有限公司是一家冶金矿产的企业,是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注册的企业。

主营精矿粉,公司位于***县粟城乡故驿村。

***县地处山西省中部,太行山西麓,清漳河上游。

北邻和顺县,西接榆社县,南邻武乡、黎城县,东与河北省邢台市、武安市和涉县接壤。

距省会太原市144km。

面积2029km2,辖15个乡镇,379个行政村。

公路四通八达,形成以“大”字型国省道为骨架、7条县公路、15条乡公路辐射全县的公路网络。

阳涉铁路纵贯***境内。

拟建一矿路村沟废石堆场为*******冶金矿山有限公司的配套安全设施,拟建场址位于路村村的一个荒沟内。

废石堆场的区域位置见下图。

废石堆场位置图1-1 废石堆场区域位置图1.4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县水资源丰富。

全县水资源总量2.31亿立方米。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452.83立方米,相当于全省的3.12倍;土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827.9立方米,为全省的4.3倍。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境内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北国雄风和江南秀色于一体,具有华山之险、黄山之美、桂林之秀、庐山之峻、延安之称,以宏、险、奇、惊、峻、幽、秀等特色在太行山区独树一帜。

工业有以煤炭、冶金、建材为龙头,包括电力、化工、机械制造、印刷等13个行业的工业结构体系,主要工业产品发展到20余种。

已探明的矿藏有煤、铁、铬铁、钛铁矿、锰铁矿、铝矾土矿、石英、云母等20余种,其中煤的地质储量为49亿吨,铁矿储量为8500万吨。

农业方面西北部山区宜种耐寒作物莜麦、荞麦、马铃薯。

东南部多种稻、麦、红薯等。

1.5设计目的拟建一矿路村沟废石堆场为*******冶金矿山有限公司的配套安全设施,拟建废石堆场主要堆积*******冶金矿山有限公司一矿采矿排弃的废石、风化岩土及选矿厂干选后的废渣和尾矿脱水后的干尾砂。

1.6设计范围根据*******冶金矿山有限公司委托要求和国家对废石堆场设计及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设计标准,结合工程组现场踏勘和甲方提供的各种基础资料,我院对该公司所属的废石堆场工程设施进行工程设计。

设计内容包括废石堆场场址选择、废石堆场等级,拦挡坝、防洪排水系统设计、排弃方式、排弃要求、安全防护、照明、废石堆场观测、关闭及复垦等;坝体及边坡稳定性计算;废石堆场安全运行管理及应急预案等(不包括运输车辆、装载机等设备、供电、外部道路)。

第二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参照《*******冶金矿山有限公司一矿排土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太原市辉海岩土工程勘察检测有限公司,2011.7)可知废石堆场的工程地质条件如下。

2.1工程地质条件2.1.1地形、地貌*******冶金矿山有限公司拟新建一处废石堆场,该废石堆场地处矿区北部的一条名为狼窝掌的荒沟内。

排土场所占荒沟大致呈东西走向,沟的轴线略呈圆弧形,沟口位于东端。

沟的横断面为“V”字形,坡度为25~35°。

沟的纵向长度为1432.7m,两侧山顶距离为491.8~583.7m,场地地形起伏较大。

建设场地地处*******冶金矿山有限公司一矿北部,其地貌单元属剥蚀中山区。

沟口附近的沟底处为荒草地,山坡高处为岩石裸砾地,沟谷内树木稀少,杂草丛生。

2.1.2气象与气候***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宜人,冬季气候寒冷。

多年平均气温为7.4℃,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8.6℃,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1.3℃。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589.7mm。

多年平均风速1.8m/s,一般4月份平均风速最大,为2.7m/s;最大冻土深度1.04m。

据***县气象站1959~2008年降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20.8mm,年最大降水量863.4mm(1971年),年最小降水量318.0mm(1965年),相差2.7倍;1963年8月1日~10日连降暴雨,降水量达235.1mm;日最大降水量97.2mm(1996 年8月4日),时最大降水量46.6mm(1963年),10分钟最大降水量15.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