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2章-第2节-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探讨1: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季节移动怎样影响热带草原景观?
【提示】
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林木
茂盛;冬季在信风带的控制下,降水稀少,草木枯黄。
探讨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有什么规律?
【提示】 气压带和风带以二分日为基准,春秋分时,所有风带、气压带
的位置关于赤道对称。北半球夏半年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各个风带、 气压带的位置都比春秋分日偏北;北半球冬半年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各个风带、气压带的位置都比春秋分日偏南。从夏至日开始,各个风带、气压 带向南移动;从冬至日开始,各个风带、气压带向北移动。最后得出结论:气 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引起的。
探讨3:科考船行至南纬 40° ~60° 海域,往往会遇狂风巨浪的海域环境,为 什么会这样?
【提示】
此纬度地带位于温带地区,常年以西风为主,风速较大,且西
风带中雨雪天气变化频繁,气旋活动较多,常会出现狂风巨浪的情况,此处被 称为“咆哮的西风带”。
1.七个气压带 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2 个) 副极地低气压 带(2 个) 分布 成因 热力原因(冷却收缩下 沉) 动力原因(暖轻气流爬 升到冷重气流之上) 特性 气流 影响 气候 冷干
带的形成是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的具体表现。 (2)× 南北半球的西风带的风向不同,北半球的西风带的盛行风是西南风, 南半球的西风带的盛行风是西北风。 (3)× 赤道地区终年接受太阳辐射量多,大气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因
此赤道低气压带是因热力原因而形成的。
[质疑· 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 1: 解惑: 疑问 2: 解惑: 疑问 3: 解惑: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4.图中的①和③分别是指( )
A.极地东风带、东北信风带 B.西风带、东南信风带 C.西风带、东北信风带 D.东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 解析 第3题,从图中的风向可知,此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第4 题,根据风向可判断①为西南风,故为西风带;③为东北风,故为东北
信风带。
答案
探究
当堂检测
5.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 正确的是( )
探究
当堂检测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a为东南信风带,b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为西风 带,d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第2题,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在南北纬60° 附近相遇抬升,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是空气冷却下 沉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 答案
探究
当堂检测
下图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第3~4题。 3.图中的②是指(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副极地高气压带
3.绘制全球气压带、风 而死去,只好抛入大海给鱼吃。人们因此
带分布示意图
给这个令人苦恼的无风带起了一个非常
4.说出气压带、风带的 古怪的名字——“马纬度”。
移动规律及形成的相应 你知道为什么南、北纬30°附近的海面上
气候类型
经常无风吗?
新知预习
自主检测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1)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 的平均状态。 (2)形成: 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大气不断地运 动⇒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3)意义:影响全球的天气和气候。
极地东风带(2个)
东北风 东南风 冷干
地高气压带之间
西风带(2个)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栏 目 链
的气流还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
接
第三十页,共30页。
带高气压带是高空气流聚集被迫下沉形成的,属于动力原因;极地
目 链
高气压带是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的,属于热力成因。,
接
另外,低纬环流和高纬环流都是热力因素形成的环流,所以从 成因上说属于热力环流;中纬环流是因动力因素形成的,所以属于 动力环流。
第二十二页,共30页。
方法(fāngfǎ) 突破
1.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方向
链 接
区冷而重的D气流后向上(xiàngshàng)爬升 副极地低气压带
第二十八页,共30页。
栏 目 链 接
第二十九页,共30页。
教材P33活动 点拨:(1)赤道处气流上升,两极处气流下沉,近地面气流由两
极流向赤道,高空气流由赤道流向两极。近地面处赤道气压低,两
极气压高。
(2)热力环流是不能维持的。因为大气一旦产生水平运动,就不 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还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近地面
栏 目 链 接
其中,上方代表(dàibiǎo)高空,下方代表(dàibiǎo)地球表 面,左侧为南,右侧为北。
第二十四页,共30页。
学以
致用
1.读大气(dàqì)环流示意图,完成(1)~(3)题。
栏 目 链 接
第二十五页,共30页。
学以
致用
(1)图中箭头表示大气运动方向。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季时 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lǐyóu)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 目
爬升。C与D之间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链 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第二章 第二节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共34张PPT)

极地高气压带
爬 升 60°N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N
上 升
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 向
0°
二、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的概念、成因和意义 2、单圈环流的形成——全球性的热力环流 (大气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
3、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思考:在热力环流的原理中,引起近地面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是什么?
大气环流的概念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它反映了大气运动 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大气环流会驱使大气不断运动、输送和交换热量。
一、单圈环流
低压
假设:
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地球不自转 太阳始终直射赤道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三、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 (春分日-夏至日)
90 极地高压带 °
二、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应用闯一关]
3、读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正确反映c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D)
二、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应用闯一关]
右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图例所示的气 压带名称是( B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掌握气压带、 风带在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目录
1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第二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配套课件

性质
寒冷干燥
极地东风带
寒冷干燥
副极地低气压带 南、北纬 60°附近
西风带 中纬度地区
东风的动力抬升
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 动力原因形成的热高压 由副热带高压吹向赤道 终年空气受热上升
多锋面,多雨带
温暖湿润 炎热干燥 一般较干燥 高温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 南、北回归线附近 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低纬度地区 赤道附近
(2)画出风带 C 的风向。
(3)图中气压带 A 与气压带 B 控制下的大陆西岸相比,降水 A 空气对流运动强烈 较多的是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盛行上升气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直射点 (4)气压带、风带随______________南北移动而移动;以北
(2)图 2-2-6 中四组箭头,能正确表示 D 处风带风向的是 ( B )
图 2-2-6 A.① B.② C.③ D.④
(1)D所处纬度为40°S~60°S;(2)图2-2-6 显示:①图为西南风、②图为西北风、③图为东南风和④图为 东北风。
判断 D 处风带风向 → 根据 D 所处纬度为
40°S~60°S→D 处为南半球盛行西北风→B 选项符合。
下图是以极地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箭
头表示风向),读图回答 4~5 题。
4.图中风带⑥是( A )
A.北半球西风带
C.北半球信风带
B.南半球西风带 D.南半球信风带
5.当①气压带在此半球分布面积最小时,可能发生的地理 现象是( C ) 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上海昼长大于广州
C.广州昼短夜长
北 半球为例,夏季向________(方向)移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1

课时1
)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解析 第 2 题,图中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是由于赤道 向极地运动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不能北上堆积下沉 形成的。 第 3 题, 地球上共有 7 个气压带和 6 个风带, 其中 3 个低
气压带,4 个高气压带;气压带中有的是由于空气的运动 形成的, 有的是由热力因素形成的, 但在其中的低气压带 地区多阴雨天气,而高气压区多为晴朗天气。 3.C 答案 2.B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热量
自主学习区
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课时1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自主学习区
(1)三圈环流 均匀的地球表面 a.形成条件 高低纬度之间受热③ 不均 受④ 地转偏向力 影响 低纬环流:a、d b.类型 中纬环流:⑤ b、e 高纬环流:⑥ c、f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赤道低气压带:⑦ A a.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⑧ B、E 副极地低气压带:⑨ C、F 极地高气压带:⑩ D、G 信风带:⑪ H、K b.风带 西风带:⑫ I、L 极地东风带:⑬ J、M
互动探究区
课时1
特别提醒
气压带的成因归为两类:一类是由于地面的
冷热不均而引起的(热力原因); 另一类是由于气流被迫上 升或堆积下沉而引起的(动力原因)。在全球气压带中,赤 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热力原因形成,而副热带 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为动力原因形成。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互动探究区
互动探究区
课时1
探究点 探究活动
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互动探究区
课时1
(1)从赤道吹向两极的高空气流,为什么没有形成如下图 所示的单圈环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共72张PPT)

副极低地压低气压带
亚洲高压
低压 60°N
大西洋
亚欧大陆
太平洋 30°N
一月 Q2:根据冬季陆地空气垂直运动方向,判断近地
面形成什么气压?空气柱处于哪个气压带上?
30
亚洲高压(西伯利 亚—蒙古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31
大西洋
副热带高气压带
高压
亚欧大陆 亚洲低压
__北_半_球_冬_半_年_,_气_压_带__、__风__带__往__南__移__动_________ (2)A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26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课时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27
假设条件:地表均匀一
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Q2:请你结合教材 分析北半球大气( 三圈)环流形成过 程; (1)低纬度环流 (2)中纬度环流 (3)高纬度环流
9
北半球低纬环流立体图
高空北上气流右 偏成西南风
到北纬30度上空偏 转成西风,气流无 法北上在此堆积
南风
被 迫
下
沉
近地面气流右 偏成东北风
30°N (副热带高气压带)
0°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
65
参考答案: (1)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西部的分布范围较广,并 且向内陆延伸; 而在北美洲它只分布在其西部太平洋沿岸地区,呈南北 狭长状分布。 (2)原因:地形和洋流 虽然两地都受到盛行西风带的影响,但欧洲西部有广阔 的平原,有利于暖湿的西风延伸至内陆地区; 而在北美洲,西风带受到其西部落基山脉的地形阻挡, 加之洋流的影响,使该气候呈南北狭长状分布。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第一课时)(共22张PPT)(优质版)

(3)北半球夏季时,南半球 赤道,转变成__西__南___季 亚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4)暑期,当北京出现持续
天气时,控制北京的气
_低__压___,此时气压带A大
(1)写出气压带名称: C____副__热__带___高__气__压__带_____;
(5)赤道地区全年雨量充沛 _盛__行___上__升__气__流__,___多__对__流_
地球近地面大气将如何运动?
北半球低纬环流立体图
高空北上气流右偏 成西南风
到北纬30度 风,气流无 积
南风
北纬30度形成高压
近地面气流右偏成东 北风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 面形成低压
赤道
被 迫 下 沉
北纬3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1. 大气环流是指 A. 高低纬度间的大气运动 C. 海陆间的大气运动
B. 全球性有规律 D. 大规模的热力
读“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回答2~3题。
2. 图中气压带甲的成因是
A.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
C. 空气受热上升
D
3. 关于气压带的正确叙述是 A. 地球上共有4个低气压带, B. 高气压带都是由热力原因 C. 低气压带控制地区都是地 D. 由极地高气压吹出来的风
(2)各气压带中,少雨的是_极__ _副__热__带__高___气__压__带___。极锋是 _极__地__东___风___带的气流交汇而
(3)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将 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 移动
课堂小结
气
的 形 成
压 带 和 风
带
大气环流的概念、作用 三圈环流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