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调查课程设计解剖

合集下载

交通调查课程设计

交通调查课程设计

交通调查报告班级: 12级交通1班*名:**学号: ********** 指导老师:**2015. 6. 211. 概述在制定交通规划时,为分析交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建立交通需求预测模型并预测交通需求,分析交通的供求平衡以及交通供求关系的发展趋势,通常要进行大规模的交通调查,这一部分工作在制定交通规划的过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因此,进行合理而有效的交通调查,是交通规划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规划成败的关键。

交通调查是一种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以及与其有关现象的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与掌握交通流的规律。

交通调查的对象主要是交通流现象,而与交通流有关的诸如国民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运输状况、城乡规划、道路等交通设施、交通环境、汽车的行驶特性、地形、气候、气象及其他安全设施和措施等等均可作专项调查。

主要调查有交通量、行车速度、密度、延误、OD调查、停车、行人、自行车调查、交通事故、交通环境、交通流调查等。

2.调查对象2.1清凉门交叉口交通量调查(1)清凉门交叉口的地形和通行条件。

(2)清凉门交叉口控制信号调查。

(3)清凉门交叉口分车型流量流向调查。

(4)清凉门交叉口延误调查。

(5)清凉门交叉口公交车延误调查。

2.2城西干道交通流量车速调查(1)虎踞路基本段交通流调查,包括车流量调查、车速分布调查。

3. 调查目的通过学生独立组织设计交通调查项目,加深学生对城市交通特性及交调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及其创新能力。

4.调查地点时间本次调查分两部分,一是清凉门交叉口交通调查,二是虎踞路基本段交通流调查,根据实际情况,调查的时间地点分列如下:(1)地点:清凉门交叉口;时间:6月18日上午8:30~11:00。

(2)地点:虎踞路路段;时间:6月19日下午7:30~10:30。

5.调查设计方案5.1交叉口调查由五名成员组成,调查时,四个交叉口进口道分别有四名同学进行各类型车种的流量统计然后汇总,另外一名同学调查交叉口信号配时情况。

交通查询课程设计思路

交通查询课程设计思路

交通查询课程设计思路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交通查询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交通查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交通查询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常用工具;掌握交通查询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交通查询工具获取信息的能力;训练学生对交通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运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交通查询的兴趣,使其认识到交通查询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交通查询的基本概念:介绍交通查询的定义、类型和作用。

2.交通查询的方法和工具:讲解常用的交通查询方法(如搜索引擎、在线地图、交通信息台等)和工具(如手机APP、电脑软件等)。

3.交通查询的步骤和技巧:教授交通查询的基本步骤(如确定查询目标、选择工具、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等)和技巧(如关键词搜索、信息筛选、数据整理等)。

4.交通查询实践:进行实际操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交通查询。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交通查询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的交通查询案例,让学生了解交通查询在生活中的应用。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交通查询的经验和心得。

4.实验法:进行实际操作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适合学生的交通查询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知识学习。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交通查询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交通查询的相关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电脑、手机等实验设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课程设计报告—交通调查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交通调查报告

交通调查报告班级:交通工程2班姓名:金鑫学号:0903030229§1调查目的调查草场门交叉口和虎踞路基本段高峰时段的交通流量信息,运用交通流理论分析交叉口和路段的通行能力情况,提出解决方案,优化交叉口组织情况。

通过自己的分析理解,对所学理论进行初步的运用,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上,同时在应用中深化自身的理论认识。

将调查所得数据作为资料积累,以便为后期的交通仿真、交通规划等试验提供真实数据。

§2调查内容(1)草场门交叉口的地形和通行条件。

(2)草场门交叉口控制信号调查。

(3)草场门交叉口分车型流量流向调查。

(4)草场门交叉口延误调查。

(5)草场门交叉口公交车延误调查。

(6)虎踞路基本段交通流调查,包括车速分布调查、车头时距分布调查。

三、调查地点时间1、地点:草场门交叉口;时间:6月21日上午9:00~10:00。

高峰小时交通量2、地点:虎踞路天桥;时间:6月21日下午15:30~16:30。

车头时距3、地点:草场门交叉口;时间:6月21日下午18:45~19:00 行车延误§3调查方案选取一、草场门交叉口的地形和通行条件。

调查地点:草场门交叉口。

调查时间:2012年6月20日下午18:00~19:00。

调查内容:草场门交叉口的地形和通行条件调查方法:通过实地考察,草绘出交叉口的形状,每个进口和出口的车道数,交叉口引道上的车道变化情况,用脚步粗略丈量距离。

调查工具:调查板、绘图纸、笔人员安排:共计4个进口,每2个同学一个小组,每个小组测绘2个进口。

二、草场门交叉口控制信号调查。

调查地点:草场门交叉口调查内容:信号灯的相位时间、周期时间、绿信比等。

调查方法:采用人工“读-记数”法;调查时,一人观察交通灯相位,用秒表记录每个相位的时间,同时读出时间,另一人做记录。

分早、晚高峰调查共2次,每次持续调查1小时。

调查工具:秒表、调查表、调查板、笔、纸。

人员安排:包括2个小组组,2人一组,一人负责读数,一人负责记录,共计4人。

交通勘察课程设计

交通勘察课程设计

交通勘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交通勘察的基本概念、目的和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掌握交通勘察的主要步骤、方法以及相关技术。

3. 学生能够了解交通勘察中涉及的各类数据和资料,并明白其含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交通场景进行简单的勘察和数据分析。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交通勘察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交通勘察结果,提出改善交通状况的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交通勘察对于解决交通问题的重要性,培养对交通行业的责任感。

2.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沟通协调能力。

3. 学生能够关注交通领域的最新动态,树立创新意识和持续学习的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活动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交通勘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操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交通勘察基本概念:介绍交通勘察的定义、目的和意义,以及其在交通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一章 交通勘察概述2. 交通勘察步骤与方法:详细讲解交通勘察的流程、方法和技术要点,包括数据收集、处理与分析等。

- 教材章节:第二章 交通勘察步骤与方法3. 数据收集与处理:学习如何收集交通数据,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并运用图表展示。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数据收集与处理4. 交通勘察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勘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交通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 教材章节:第四章 交通勘察实践5.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交通勘察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 教材章节:第五章 案例分析6. 交通勘察报告撰写:教授学生如何撰写交通勘察报告,包括报告结构、内容要求和注意事项。

交通调查课程设计——深圳大学

交通调查课程设计——深圳大学

1.后海大道-海德一道交叉口的现场描述该交叉口位于深圳大学的南边,后海大道向北连着滨海大道(城市快速路),海德一道向西连接着南海大道,加上周边有众多的住宅区和像海岸城这样的购物中心,因此,交通量也较大,一直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从百度地图上截的图,显示了该交叉口的具体位置和周边的建筑。

现场的cad图在附录。

(1)车道划分情况(2)交叉口渠化和导流岛情况交叉口各个方向都设有一个导流岛,位于各引道停车线右侧,将各方向进行道的右转车辆单独导流,也可供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过交叉口。

(3)公交站情况该交叉口附近有四个公交站点,分别位于后海大道北进口路段,海德一道西进口路段,海德一道东进口路段和海德一道东出口路段。

另外,在后海大道的南进口路段上有一个自行车租赁点。

(4)信号灯和信号控制情况该交叉口的信号灯周期一共为180秒,分为5个相位。

后海大道的南北方向为箭头灯,海德一道的东西方向为圆饼灯,信号灯变换方式都是绿—绿闪—黄—红。

下面是具体的相位配置和配时。

2.选定交叉口交通参数特征分析(1)交通量1.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一般为往返两个方向,如特指时可为某一方向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

2.调查目的:了解交通量在后海大道-海德一道交叉口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为了解全面的交通情况提供数据。

3.调查方法:人工计数法。

通过几位同学分别负责观察交叉口各个方向,以5min 为间隔记录数据,在高峰小时期间连续获得了120min即24个5min和在平峰期间的连续60min的观测数据。

之后,再由个位同学分别观察交叉口各个方向,各个方向分别统计200辆车,并得到大车和小车的数量,再通过数据处理和统计,得出了流量流向图和进口道交通时变图。

由于该交叉口位于南山中心区,大型的货车几乎没有,我们所统计的大车以中型货车和中小型的公共汽车居多,因此大车的换算系数选用2.5,小车为1.0。

下面是车型统计表。

大车小车合计大车比列后海大道18 182 200 9%北进口后海大道16 184 200 8%南进口海德一道27 173 200 13.50%东进口海德一道21 176 200 10.50%西进口根据车型换算得出标准车流量:通过excel的求和公式,可以得到在7:45-8:45的交通量是最大的,数值为4380。

交通量调查与分析教材(PPT77页)

交通量调查与分析教材(PPT77页)

交通量调查与分析教材(PPT77页)
二 交通量的基本概念
最高小时交通量
高峰小时交通量(PHT或VPH):一天24h内交通 量最高的某一小时的交通量。一般还分为上午高 峰(早高峰)和下午高峰(晚高峰)小时交通量。其 时间的区划一般从n点到n十1点整数区划。为研 究分析目的亦可寻找连续60min最高交通量(非 整点到非整点)。
交通量调查与分析教材(PPT77页)
三 交通量的变化特性
交通量调查与分析教材(PPT77页)
交通量调查与分析教材(PPT77页)
三 交通量的变化特性
(3)交通量在一周内的逐日变化 (周变化或日变化) 指一年中各周日交通量的变化。可以使用日变图来衡
量,横坐标为各周日(即周一到周七),纵坐标为各 周日的平均日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值 (ADT/AADT) 某周日的平均日交通量ADT=全年所有该周日的交通量 之和/全年所有该周日的天数(多为52天) 周变系数(日变系数) D=AADT/ADT 例题3-2
交通量调查与分析教材(PPT77页)
交通量调查与分析教材(PPT77页)
三 交通量的变化特性
交通量调查与分析教材(PPT77页)
交通量调查与分析教材(PPT77页)
三 交通量的变化特性
根据某地区交通量的月变系数和日变系数,以 在观测到某月某日的实际交通量后,大致可以 预测当年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预测公式 AADT=Qij M I Dj
常常把第30位小时 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交通量调查与分析教材(PPT77页)
交通量调查与分析教材(PPT77页)
三 交通量的变化特性
1.交通量的时间分布特性 (1)年变化
交通量的逐年变化,简称作年变。交通量的年变化可 以用年变图来反应。

交通调查与分析教学大纲

交通调查与分析教学大纲

《交通调查与分析》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交通调查与分析》英文名称:Traffic Survey and Analysis学分:3 学时:48 (实验学时:10学时)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交通工程学。

一、目的与任务《交通调查与分析》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是交通工程专业必修课。

交通调查是为交通流理论、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安全、通行能力、交通环境等研究提供准确数据信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交通调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重视交通调查的作用,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中要结合我校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原则”,在授课过程中,强调基本概念,强化原理分析,突出分析应用,讲清概念、原理、基本分析方法,注意理论和实验密切结合,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大纲只安排了讲授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授课教师在执行教学大纲时,针对教学对象,在内容取舍、讲授顺序、教学时数的分配等方面做适度的调整。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一)理论教学(38学时)第一章绪论(2学时)简介:本章主要介绍交通调查的定义和对象;交通调查的分类;交通调查概况。

第二章交通量调查(8学时)简介:本章主要介绍交通量调查的目的和意义用途;交通量调查的计数方法;交通量调查方法;交通量资料整理与分析。

(1)概述(2)交通量计数方法(3)交通量调查方法(4)交通量资料整理分析第三章车速调查(8学时)简介:本章主要介绍车速调查的方法及车速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地点车速调查与分析;区间车速和平均车速调查与分析。

具体内容:(1)概述(2)地点车速调查(3)区间车速和平均车速调查第四章密度调查(4学时)简介:本章主要介绍密度的特性与密度调查的意义;密度调查方法(重点掌握出入量法的原理和分析方法)。

具体内容:(1)概述(2)密度调查方法第五章通行能力调查(4学时)简介:本章主要介绍通行能力调查方法(连续通行路段的通行能力分析;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合流区向);通行能力资料整理与分析。

《交通调查与分析》课件

《交通调查与分析》课件

公共交通规划与管理
公共交通规划与管理是制定公共交通方案,提高城市客运服务水平,更好地 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非机动车交通规划与管理
非机动车交通规划与管理是制定非机动车交通方案,通过非机动车交通提高 城市交通状况和环境状况。
新型城市交通解决方案的研究 与应用
新型城市交通解决方案的研究与应用是一种创新性的思维,将现代科学技术 融入交通设计,以实现城市交通状况的提升和城市的现代化。
交通安全分析
交通安全分析是通过对城市客运、货运交通的安全状况分析评估,掌握其安全情况和发展趋势,为交通安全管理和 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提供依据。
交通模式选择
交通模式选择是为了根据调查数据,选出最有效的交通方式,如公交、地铁、 轮渡等方式,以及交通模式的设计、实施以及推广。
交通规划与设计
交通规划与设计是通过对交通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行交通规划、交通方案设计、交通工程建设等,从而为 城市出行提供优质的服务。
交通调查与分析
通过交通调查了解城市交通现状及其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是现代 城市规划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交通调查的概述
交通调查是指对城市交通状况进行研究的过程。调查的内容包括交通设施、 交通状况、出行方式、出行时间与地点等方面,并且得出科学准确的数据, 以为后续交通规划设计提供相关数据。
交通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交通调查的肇始是为了获取交通状况数据,以确保交通规划的准确性。交通调查的意义在于,能够在规划和设计阶 段,从数据维度为城市提供良好的交通服务以及优化出行体验,同时避免因数据失误给后期交通工程造成难以弥补 的损失。
交通调查的方法和流程
详实全面的交通调查是优化城市交通状况的关键。调查通常采用多种手段,包括交通观察、问卷调查、流量观测以 及出行轨迹等方式。流程包括确定目标和方法、编制调查计划、执行调查、分析数据等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调查报告
班级: 12级交通1班
姓名:刘飞
学号: 1204090125 指导老师:吴中
2015. 6. 21
1. 概述
在制定交通规划时,为分析交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建立交通需求预测模型并预测交通需求,分析交通的供求平衡以及交通供求关系的发展趋势,通常要进行大规模的交通调查,这一部分工作在制定交通规划的过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因此,进行合理而有效的交通调查,是交通规划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规划成败的关键。

交通调查是一种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以及与其有关现象的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与掌握交通流的规律。

交通调查的对象主要是交通流现象,而与交通流有关的诸如国民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运输状况、城乡规划、道路等交通设施、交通环境、汽车的行驶特性、地形、气候、气象及其他安全设施和措施等等均可作专项调查。

主要调查有交通量、行车速度、密度、延误、OD调查、停车、行人、自行车调查、交通事故、交通环境、交通流调查等。

2.调查对象
2.1清凉门交叉口交通量调查
(1)清凉门交叉口的地形和通行条件。

(2)清凉门交叉口控制信号调查。

(3)清凉门交叉口分车型流量流向调查。

(4)清凉门交叉口延误调查。

(5)清凉门交叉口公交车延误调查。

2.2城西干道交通流量车速调查
(1)虎踞路基本段交通流调查,包括车流量调查、车速分布调查。

3. 调查目的
通过学生独立组织设计交通调查项目,加深学生对城市交通特性及交调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及其创新能力。

4.调查地点时间
本次调查分两部分,一是清凉门交叉口交通调查,二是虎踞路基本段交通流调查,根据实际情况,调查的时间地点分列如下:
(1)地点:清凉门交叉口;时间:6月18日上午8:30~11:00。

(2)地点:虎踞路路段;时间:6月19日下午7:30~10:30。

5.调查设计方案
5.1交叉口调查
由五名成员组成,调查时,四个交叉口进口道分别有四名同学进行各类型车种的流量统计然后汇总,另外一名同学调查交叉口信号配时情况。

接着小组成员一起进行西进口和东进口的延误情况。

大概十一点完成整个交叉口调查工作。

5.2路段调查
由五名成员完成,路段两个行驶方向(总共四段)分别有四名同学进行一个小时的对不种车种的流量的统计;另外一名同学拿着仪器测车头时距。

接着选定一段距离并测量其长度,然后通过记录车辆通过这段距离的时间,经过计算得到此路段车辆的车速。

6.调查原始数据数据计算及分析
6.1交叉口数据调查和计算分析
6.1.1交叉口地形与通行条件调查
图一:清凉山交叉口
(1)地理位置:清凉门交叉口为南北向和东西向交叉的不规则交叉口,即
异型交叉口,南北向是虎踞路,东西方向是广州路和清凉门大街。

即该交叉口是快速路与主干道的异型交叉口。

(2)道路状况:南北向虎踞路为四块板道路,东西向广州路为三块板路,清凉门大街为一块板。

每条路都是机非分离。

南进口道右转车道物理分离。

(3)交通状况:南北向直行交通流组成以公交车和大型车为主,左转和右转以小汽车为主,电动车较多,行人交通量不大。

东西向交通流以小汽车为主,电动车交通量较大,行人交通量很小。

(4)交叉口控制方式:采用多相位的定时信号控制。

(5)交叉口车道数以及分布如图一:
清凉门交叉口示意图
图二:清凉门交叉口示意图
6.1.2交叉口控制信号调查
清凉门交叉口在早晚交通高峰时会使用一套与其他时间不同的交通灯配时方案,由于调查的只是早晚高峰时的交通流,所以平峰时期的配时方案这
里就不与考虑了。

运用已有数据,只考虑高峰时间的信号配时如图二:
图三:清凉门交叉口各信号配时图
6.1.3交叉口交通调查
考虑到清凉门在高峰时间时各类交通类型和流量都较大,对车型分为大型车(公交车等),中型车(7客以上19客以下的车辆,小货车),小型车(在这里指小轿车以及其他7客以下的车辆)。

对1高峰小时内的车流量进行调查,得到如下数据:
清凉门交叉口北进口道交通流量调差记录:单位:辆调查人:刘飞时间:2015-6-18 天气:晴起始时间:9:00 终止时间:10:00 方向左转直行右转
时间\车种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9:00-9:05 2 1 24 2 3 24 2 22 9:05-9:10 4 1 19 5 1 37 21 9:10-9:15 3 33 2 33 3 26 9:15-9:20 2 1 32 3 1 35 2 21 9:20-9:25 2 28 5 2 30 2 26 9:25-9:30 1 1 32 5 3 55 1 1 30 9:30-9:35 3 3 20 4 3 43 20 9:35-9:40 4 2 40 4 1 37 24 9:40-9:45 1 27 1 4 43 2 1 39
清凉门交叉口南进口道交通流量调差记录:单位:辆调查人:杨淑茜时间:2015-6-18 天气:晴起始时间:9:00 终止时间:10:00
清凉门交叉口西进口道交通流量调差记录:单位:辆调查人:李康
清凉门交叉口东进口道交通流量调差记录:单位:辆调查人:无春燕
图四:高峰小时交通流向流量示意图
为使结果更加直观,可用图表表示为:
89
547
390
1066
370 172 221
1243
326
472
131
1157
240 527 373 392

1140
1026 929
763
从各个进口到的交通量的变化情况来看,车流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是波动。

东进口道的左转车辆的波动最大,相对平稳的的是东进口道右转车辆。

6.1.4交叉口车辆延误调查
延误是指由于交通摩阻与交通管制引起的行驶时间损失。

影响延误的主要因素有驾驶员、车辆、道路、转向车比例、交通负荷、服务水平、交通控制、环境等。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测的是10:00-10:35的车辆延误数据,误差可能会较大。

(1)调查方案
根据以上的各进口道流量及实际拥堵情况,我们选择东进口和西进口道进行延误调查。

并采用点样本法,由四个人完成调查。

其中一人持秒表,按预先选定的时间间隔通知另外三人。

第二个人每到一个预定的时间间隔清点
一次停在停车线后面的车数,第三个人清点经过停车通过停车线的车辆数,第四个人清点不经停车通过停车线的车辆数。

(2)交叉口车辆延误调查相关数据
西进口:
东进口:
10:32 7 4 4 2 3 12 10:33 6 3 6 0 18 6 10:34 1 4 8 6 17 8
(3)、数据处理及分析
由交叉口的延误数据计算得到下列结果:
西进口总延误=观测到的停驶车辆总数×观测时间间隔=170×15s=255辆·s 每辆停车的平均延误=总延误/停车数量=2550/124=20.56s
交叉口引道上每辆车的平均延误=总延误/引道上总交通量=2550/183=13.93s 停车百分数=124/183=67.8%
取置信度为96%,查得K2=3.84
则停车百分比的容许误差=9.8%
东进口总延误=观测到的停驶车辆总数×观测时间间隔=204×15s=3060s
每辆停车的平均延误=总延误/停车数量=3060/100=30.6s
交叉口引道上每辆车的平均延误=总延误/引道上总交通量=3060/191=16.02s 停车百分数=停车数量/引道上交通量=100/191=52.4%
取置信度为96%,查得K2=3.84
则停车百分比的容许误差=13.5%
6.2路段数据调查和统计分析
图五路段图
6.1.1流量调查
路段交通流量调查(由北向南:外侧两车道)单位:辆调查人:吴春燕
路段交通流量调查(由北向南:内侧三车道)单位:辆调查人:李康
路段交通流量调查(由南向北:内侧三车道)单位:辆调查人:赵冰心
路段交通流量调查(由南向北:外侧两车道)单位:辆调查人:杨淑茜时间:2015-6-19 天气:晴起始时间:8:00 终止时间:9:00
从统计的四个方向的数据来看,内环西线的由南向北的交通流量较大,虎踞路南
北向的车流基本相等。

6.1.2车速分布调查
日期:2015年6月18日时间:8:15---8:45 虎踞路
7.调查结果分析
经以上调查数据分析可得出一下结论:高峰小时段,虎踞路和清凉门大街交叉口车辆到达呈现波动状态,车辆的到达收到上一个交叉口的影响,易形成车队,当两个车队堆积到一起等红灯时,会出现拥堵情况。

车辆的通过交叉口的速度受到公交车的数量的影响,当几辆公交车参与时,车流速度明显减缓。

虎踞路的速度平均值在50KM/h,从速度方差和标准方差可以看出车辆行驶的属于稳定流。

不过通过观察当车流较大的时候车辆分流会产生堵塞。

另外数据偏少对结果影响较大。

由于仪器只能记录整数车头时距致使数据连续性不强,并且数据不能导出,于是车头时距的测量无结果。

没有多次测量,没有消除偶然误差的影响。

还需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