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诊治体会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23例诊治体会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23例诊治体会外伤性硬膜下积液(EDH)是指外伤性血管损伤或脑组织损伤导致硬膜下血肿,但无法形成明显的血肿囊肿,血液呈液态状态聚集在硬膜下。
在临床上,外伤性硬膜下积液(EDH)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并非常见,处理难度也较大。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遇到了一些病例,通过对这些病例的诊治体会,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警惕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对于患者出现外伤后头痛、呕吐等症状,应当高度警惕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
尤其是在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或神经系统症状加重时,更应当及时进行头部CT或MRI检查,以排除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可能。
有时候患者可能会出现一开始头痛轻微,但是逐渐加重,这也是一个警示信号,应当及时给予重视。
二、及时明确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当患者确诊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并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时,应当及时明确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对于合并严重颅内压增高或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应及时行颅内压监测,必要时给予脑室引流或者颅内压管理药物治疗。
对于较小的血肿,可考虑局部穿刺引流术,以减轻颅内压力。
三、合理用药,避免并发症在治疗过程中,药物的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常常需要应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但这些药物的使用也会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
在用药中应当慎重,避免使用过量的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以免加重出血并发症。
四、密切观察病情,定期复查在治疗过程中,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期复查头部CT或MRI,评估病情的变化。
尤其是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应当加强定期复查的力度,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以保证患者的康复。
通过对以上病例的诊治体会,我们深切认识到了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和处理方法。
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相关知识,不断提高应对此类疾病的能力,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也希望读者在面对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时,能够更加谨慎和重视,及时明确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26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治疗体会

2 6例 外 伤 性硬 膜 下积 液治 疗 体 会
刘 红 章
河 南 西 平 县 人 民 医院 神 经 外 科 西 平 4 6 3 9 0 0
【 关键词】 颅脑损伤 ; 外伤 性 硬 膜 下 积 液 【 中 图分 类号 】 R 6 5 1 . 1 5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6 7 3 — 5 1 1 0 ( 2 0 1 3 ) 1 1 — 0 0 7 2 — 0 2 2 O ~1 2 0 mI ( 平均 3 0 mI ) , 5例 出 现 占 位 效 应 。 积 液 部 位 :
・
7 2 ・
中 国实 用 神 经 疾 病 杂 志 2 0 1 3年 6月第 l 6卷 第 l 1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c t i c a l Ne r v o u s D i s e a s e s J o n 2 0 1 3 , Vo 1 . 1 6 No . 1 1
国小儿急救医学 , 2 0 0 7 , 1 4 ( 4 ) : 3 3 5 — 3 3 6 .
( 收稿 2 o 1 危 重 症 的 主要 构 成疾 病 , 主要特 点是起病 急 , 进 展快 , 病 情 凶险 , 病 死 率 及 致 残 率 高 。这 也 是 该 类 疾 病 转 诊 数 量 多 的
现 状 良莠 不 一 , 因 此 国 内 难 以 统 一 急 救 模 式 。郑 州 模 式 为 依
托型模式 , 急 救体 系 由 郑 州 市 紧 急 医 疗 救 援 中心 和 协 作 医 院 组 成 。我 院 积 极 参 与 郑 州 市 院前 急 救 工 作 , 是 郑 州 市 唯 一 一 家儿童 1 2 0急 救 站 , 开 展儿 科全科 接诊 , 在接 到 1 2 0出 诊 指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35例诊治体会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35例诊治体会
陈永胜
【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9(038)009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结果: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以车祸伤多见(24例,占60%),临床表现以昏迷、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征多见,积液量以15~30ml多见,占82%.保守治疗30例,手术5例,其中痊愈33例,死亡2例.结论:硬膜下积液患者治疗应以保守治疗为主,症状性积液则需行钻孔引流术,复发患者可行骨瓣开颅切除包膜或行积液腔-腹腔分流术.
【总页数】2页(P1157-1158)
【作者】陈永胜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榆林,719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1.15
【相关文献】
1.外伤性硬膜下积液59例诊治体会 [J], 肖哲;王长平
2.外伤性硬膜下积液85例的诊治体会 [J], 伍全安
3.外伤性硬膜下积液56例诊治体会 [J], 李震
4.老年外伤性硬膜下积液50例诊治体会 [J], 蒋永顺
5.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23例诊治体会 [J], 袁洁锋; 黄常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47例治疗体会

【 中图分类号】 R6 11 5. 1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7 — 26. 0 )1 03 0 64 39 (09 0 — 002 1 2
外伤性硬膜下积 液在基层 医院是一种 常见 的疾病 , 临床
积液 , 以保 守 治疗 后减 少 或无 明显 增 多 ;2例积 液完 全 消 辅 1
萎缩 , 脑顺应性不 良, 有时复位 不理想 。本组有 5例拔 管后存 在少量 积液 , 为预 防感染 拔除 引流管后 予 以治疗 , 2月后 复查
12 临床表现 ,
现小便失禁 。 I3 影像检查 .
原发 昏迷 3 0例 , 时间 2 mn~ 0 i 2月 ;5例表现 3
为头痛 , 恶心呕吐 , 四肢 乏力 , 行走不 稳 ; 出现癫 痫 ; 4例 2例 出 头部 C T或 头部 MR 检查 ,7例 均是颅 骨 内 I 4
的影响 , 作为术 中用药 , 可以预防和纠正胆系手术中因迷走神经
杨以均 , 陈为国 .阿曲库铵恢复期应用琥 珀胆 碱的肌松效应观 颤_ , 】 因此笔者选用 该药 来观 察显 效 时间 。阿 托品 属于抗 胆 2 王祥 , 察[ ] 基层医学论坛 , 0 , :3 13 J. 2 6 2 12— 3 . 0
・
3 0・
l 合理用药 20 年 1 缶 床 09 月第 2 卷第 1 期
C i J f l i l a oa Du s , n a 0 . o N . h o Ci c t n r U e J ur 2 9 V L o 1 n n aR i l g a y0 2
失。
上可保守观察治疗 , 制脑脊液分泌 , 抑 促进脑积液吸收治愈 , 当 积液进行性加重并有 占位效应时 , 应选择手术治疗治愈 。
46例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的临床治疗体会

46例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的临床治疗体会黄勇【摘要】目的:通过观察TSE(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病症,分析TSE(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发病原理,研究TSE(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最佳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就诊于本院的46例TSE(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46例TSE(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中,非手术治疗22例,行手术治疗24例,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非手术治疗的22例患者中,6例痊愈,12例显效,4例无效,总治疗有效率约为81.82%;行手术治疗的24例患者中,11例痊愈,9例显效,4例无效,总治疗有效率约为83.33%,数据结果显示,对TSE(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与非手术治疗的相差不大。
结论根据TSE(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提高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治疗推广的意义。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5(000)034【总页数】1页(P120-120)【关键词】颅脑损伤;硬脑膜下积液;硬脑膜下血肿;治疗;体会【作者】黄勇【作者单位】新疆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医院,新疆阿拉尔 843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5具相关报道统计显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raumatic subdural effusion,TSE)患者的数量正在逐年增长,目前,TSE治疗的方法共有两种,一种是手术治疗,一种是非手术治疗,有的患者会自行吸收外伤硬膜下的积液,有的患者不能自行吸收积液,需要依靠手术或药物进行干预治疗,医师要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本次研究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神经外科接治的46例TSE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病例治疗进行回顾分析,具体的分析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神经外科接治的46例TSE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脑颅CT和MRI检查,检查结果显示,46例患者均确诊为TSE(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23例诊治体会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23例诊治体会【摘要】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本研究总结了23例患者的诊治体会。
患者多为中年男性,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影像学表现为硬膜下低密度影,伴有不同程度的脑受压症状。
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术后需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
研究发现,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术后管理至关重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及时明确诊断和有效手术治疗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23例患者的研究,总结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效果,并探讨术后管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慢性硬膜下血肿,诊治体会,患者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治疗,术后管理,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效果,术后管理重要性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常见的颅内外伤并发症,临床上常见于头部外伤后出现硬膜下积液,经过一段时间后,硬膜下积液可发生血性变化,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
该病病因复杂,可能与外伤后血管破裂、积血增多、红细胞溶解等因素有关。
文献报道显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在临床上常常具有复杂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对诊断和治疗提出了挑战。
在临床实践中,对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研究和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旨在总结分析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23例诊治体会,探讨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手术治疗方法及术后管理策略,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指导,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中所述的概念和目的在理解该病症的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更好地对该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1.2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23例诊治体会,并总结经验教训,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诊治体会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诊治体会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常见的继发性颅脑损伤,因其等同于硬膜下血肿的占位性损害,逐渐受到临床上的重视,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是引起颅脑损伤后遗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院自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该病病例68例。
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52例,女性16例。
各年龄段均可出现,其中50岁以上46例。
车祸伤54例,其他损伤14例。
1.2合并症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合并硬膜外血肿18例,合并颅骨凹陷性骨折10例,合并脑挫裂伤12例,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13例,合并其他情况9例。
1.3硬膜下积液出现时间受伤24小时内头颅CT检查阳性率为零,大多数在受伤后7天内出现。
1.4发生部位单纯额部9例,单纯颞部20例,额颞顶部39例。
1.5治疗方式保守治疗49例,手术治疗19例。
1.6治疗效果一月内治愈率50%,三月内治愈率78%,半年内治愈率94%。
2 诊断2.1 头部外伤史。
2.2 头部CT检查提示硬膜下新月状低密度影。
3 鉴别诊断3.1 与慢性硬膜下血肿鉴别3.1.1 发现时间硬膜下积液多在受伤24小时至1周出现,慢性硬膜下血肿多在伤后3周以上出现。
3.1.2 头颅CT检查硬膜下积液发现时为新月状低密度影,与脑组织密度有明显差别,占位效应有CT值递增的特点。
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现时多为新月状等密度影。
少数混杂有高密度或低密度影,发现时占位效应即很明显。
3.2 与脑萎缩鉴别3.2.1 症状脑萎缩多无明显临床症状,有症状时多为智力下降或精神障碍,硬膜下积液有颅内高压症状。
3.2.2 头颅CT检查脑萎缩脑沟脑回双侧对称,硬膜下积液双侧不对称且有占位效应。
4 临床分析4.1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发生机制大多数认为是外伤使脑组织在颅腔内强烈移动撕破蛛网膜,致使脑脊液经裂孔流至硬膜下腔聚集而成。
笔者认为除此之外,硬膜下腔与蛛网膜下腔之间的压力差也是形成硬膜下积液的重要因素。
本组病例硬膜下积液发生时间相对较晚,是因为严重的颅脑损伤致颅内压增高,硬膜下腔与蛛网膜下腔严重受压,脑脊液不能通过破口流入硬膜下腔。
创伤性硬膜下积液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诊疗体会

de t e c t i o n o f i n d u c i b l e n i t r i c o x c i d e s y n t h a s e, n i t r o t y r o s i n e a nd
・5 2 5・
3 - 4 应激性高 血糖 的处理 : 急性脑 血管意外患者发病后血 糖 水平的 高低是影 响预后 的重要 因素 , 出现应激性 高血糖者 预 后差 。因此 , 在临床实践 中, 对出现应激 性高血糖 的脑 血管 意
( 1) :2 5 5 .
[ 3 j 王 忠诚.神经外科学[ Ml 武汉 :湖北科学技术 出版 社 ,1 9 9 8:
来 的研究表 明 , 胰 岛素除能迅速 有效地降低血糖 且剂量容 易
掌握外 , 还具有神 经保 护作用 , 能改善脑缺血性损害。但应 用 胰 岛素过程 中 , 及 时监 测血糖 , 应特别 注意减小血糖 变异性 , 防止治疗 中的低血糖对脑组织 的进一步损伤 。
参 考 文 献
【 l 】 秦龙 , 刘大为. 应激性 高血糖 及胰岛素强化 治疗 Ⅲ.中国临床
[ 4 】史 洪涧 , 杨 玉庆 , 孟 昭水 , 等. 高血糖 时红细胞聚集与急性脑 梗塞关系 的研究f J ]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 1 9 9 9 , 1 6 ( 3 ) : 1 5 9 .
【 5 ]T y s o n R L,S u t h e r l a n d G R,P e e l i n g J ,e t a 1 . 2 3 N a n u c l e a r ma g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诊治体会
发表时间:2010-11-03T13:36:17.0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7期供稿作者:李太明熊宗伟潘海燕骆斌周祥军[导读]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发生机制大多数认为是外伤使脑组织在颅腔内强烈移动撕破蛛网膜,致使脑脊液经裂孔流至硬膜下腔聚集而成李太明熊宗伟潘海燕骆斌周祥军(湖北省当阳市长坂坡医院湖北当阳 444100)【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7-0199-02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常见的继发性颅脑损伤,因其等同于硬膜下血肿的占位性损害,逐渐受到临床上的重视,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是引起颅脑损伤后遗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院自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该病病例68例。
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男性52例,女性16例。
各年龄段均可出现,其中50岁以上46例。
车祸伤54例,其他损伤14例。
1.2合并症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合并硬膜外血肿18例,合并颅骨凹陷性骨折10例,合并脑挫裂伤12例,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13例,合并其他情况9例。
1.3硬膜下积液出现时间受伤24小时内头颅CT检查阳性率为零,大多数在受伤后7天内出现。
1.4发生部位单纯额部9例,单纯颞部20例,额颞顶部39例。
1.5治疗方式保守治疗49例,手术治疗19例。
1.6治疗效果一月内治愈率50%,三月内治愈率78%,半年内治愈率94%。
2 诊断
2.1 头部外伤史。
2.2 头部CT检查提示硬膜下新月状低密度影。
3 鉴别诊断
3.1 与慢性硬膜下血肿鉴别
3.1.1 发现时间硬膜下积液多在受伤24小时至1周出现,慢性硬膜下血肿多在伤后3周以上出现。
3.1.2 头颅CT检查硬膜下积液发现时为新月状低密度影,与脑组织密度有明显差别,占位效应有CT值递增的特点。
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现时多为新月状等密度影。
少数混杂有高密度或低密度影,发现时占位效应即很明显。
3.2 与脑萎缩鉴别
3.2.1 症状脑萎缩多无明显临床症状,有症状时多为智力下降或精神障碍,硬膜下积液有颅内高压症状。
3.2.2 头颅CT检查脑萎缩脑沟脑回双侧对称,硬膜下积液双侧不对称且有占位效应。
4 临床分析
4.1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发生机制大多数认为是外伤使脑组织在颅腔内强烈移动撕破蛛网膜,致使脑脊液经裂孔流至硬膜下腔聚集而成。
笔者认为除此之外,硬膜下腔与蛛网膜下腔之间的压力差也是形成硬膜下积液的重要因素。
本组病例硬膜下积液发生时间相对较晚,是因为严重的颅脑损伤致颅内压增高,硬膜下腔与蛛网膜下腔严重受压,脑脊液不能通过破口流入硬膜下腔。
此时蛛网膜破口也因内外压力相等而相对关闭。
随着降颅压的治疗,硬膜下腔因距脑组织相对较远其压力降低较快,从而形成了蛛网膜下腔与硬膜下腔的压力差。
蛛网膜破口开放,脑脊液流出。
因此,蛛网膜的撕裂是前提,蛛网膜下腔与硬膜下腔的压力差是基础,二者相辅才能形成硬膜下积液。
4.2 基于上述理论,在保守治疗时应避免强力脱水,因强力脱水可导致蛛网膜下腔与硬膜下腔的压力差增大,结果上一方面可加重硬膜下积液,另一方面也影响硬膜下积液的吸收。
保守治疗时还可应用生理盐水适当增加颅内压力,让脑组织回填压迫硬膜下腔。
4.3 手术指征
4.3.1 积液量超过30毫升,CT上有明显占位效应者。
4.3.2 长期保守治疗无效,且CT有渐进性加重者。
4.4 此病例多见于中老年,是因为中老年人多有脑萎缩,硬膜下间隙增大,其压力降低,所以容易引起积液。
这是形成该病的脑解剖特点。
部分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后可出现积液,并长期存在,也是因为此解剖特点。
4.5 合并其他严重损伤而手术的病人,因为清除血肿或者凹陷性骨折,降低了硬膜下腔的压力,术后容易出现硬膜下积液,所以在不需打开硬脑膜的情况下应把硬脑膜剪一小口,使积液溢出硬脑膜外吸收,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4.6 临床上要重视硬膜下积液的治疗,长期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出现积液腐蚀蛛网膜血管或桥静脉出血而引起慢性硬膜下血肿,还可以长期存留成为颅脑损伤后遗症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