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转归与处理策略

合集下载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S u b d u r a l H y d r o ma ,T S H) ,是 指硬膜下腔 在受到 外伤后形成 大量 的
液 体潴 留,主要是 因为颅脑 在受到 损伤后 ,导致 脑组织强 烈移动 ,脑 脊液 流到硬脑膜 下间隙积聚 而成 _ l j 。该 病 占颅脑外伤 的0 . 5 %~l %,占 外伤 性颅 内血 肿的 1 0 %,常发生于 一侧或 两侧 额颞部 ,以双侧额 部为 多见 。外伤性硬 膜下积液可 以分为急性和 慢性两种类 型 ,一般急性 型 在临 床上较为少见 ,在数小 时内即可形成 。主要表现 为颅 内压升 高与
除积液 的脑 受压 ;②消除积液产 生的原 因 ;③消 除积 液囊腔 】 。该 方 案具体包括 :在硬 膜下积液腔位置 相对较低 的地 方 ,放上手术用 的引
流管 ,外面接上 封闭的引流袋或 引流瓶 。钻孔引流术后2 - 3 d ,在 患者 的脑 水肿还没有 完全的消退之前 ,拔掉手术用 的引流管 ,从而避免 复
1 . 3 C T 表 现
①活瓣学说 :T S H 是因患者受 到颅脑外伤 以后 ,其脑组 织发生移
动 ,且较为强烈,迅速导致颅 内分压失去平衡 ,继而脑表面的蛛网膜就
被大量撕破 , 这样脑脊液就随着 患者的用力性动作流到硬脑膜下腔间隙
发生积聚 ,从而导 致硬膜下产生积液。②渗透学说 :T S H 是在机械力的 作用下 , 导 致硬膜 内出现剥离,继而形成裂隙,产生的新膜通透性痹原 来增加,血浆渗 出流到裂隙中,形成大量 的积液 ,而且积液的渗透压较 高 ,周围的水分不断渗入 ,逐渐增多后产生硬膜下积液。③压力学说 :
颅脑 外伤后 ,可以出现休克 ,与此同时,颅 内压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
【 关键 词 】 外伤性 ;硬 膜 下积 液 ;临床 治疗 效果

慢性硬膜下积液

慢性硬膜下积液
慢性硬膜下积液
定义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指头部外伤时蛛网膜撕 破,脑脊液在硬膜下腔积聚
形成机理
1、 “活瓣”学说:颅脑损伤后,引起脑蛛网膜 发生小的破裂,形成单向渗到硬膜下腔,结果 形成硬膜下积液。
2、渗透学说:颅脑损伤后,破坏了血脑屏障,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成分大量渗出, 其蛋白含量增高,渗透压高,将周围脑组织, 水分蛛网膜下腔水分渗入积液内,积液不断 增大而形成。
^ Yilmaz N, Kiymaz N, Yilmaz C, Bay A (2006). "Surgical treatment outcomes in subdural effusion: a clinical study". Pediatr Neurosurg 42 (1): 1–3. doi:10.1159/000089502. PMID .
3、压力学说:颅脑损伤时因外伤瞬间产生的颅 内各腔的压力平衡失调,导致蛛网膜破裂, 脑脊液向低压区聚集,形成硬膜下积液。
病情特点
1、积液多发生于枕部着地,入院时GCS3-12分的原发 性颅脑损伤患者。
2、大部分患者合并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尤其 以额颞叶脑挫裂伤为多见。
3、积液部位多在幕上额颞区或波及邻近部位,多发 生受力的对冲部位,发生于幕下者极少见。
诊断
1、头部外伤史。 2、有神经系统的症状或体征。 3、影像学检查可确诊。
鉴别诊断
慢性硬膜下血肿: 血肿T1和T2一般为高信号,积液与脑脊液信 号一致,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即可 鉴别。
硬膜下积液
慢性硬膜下血肿
治疗
㈠非手术治疗: 1、慎用或不用脱水剂,以免颅压过低导致积液增多。 2、应用神经营养药、脑血管扩张剂、抑制脑脊液分泌的药物、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33例临床分析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33例临床分析

分 泌 等 处 理 。手 术 治 疗 1 8例 ( 定 型 3 ,进 展 型 1 稳 例 5例 ) , 其 中 单 纯 钻 孔 外 引流 1 5例 ,平 均 3 5d拔 除 引 流 管 ,包 括 ~ 夹 管 观 察 2 ,硬 膜 下一 腔 分 流 术 3例 。 4h 腹
2 结 果
异 。笔 者 建 议 针 对 临床 分 型 ,分 别 予 以诊 治 。对 于 稳 定 型 未
引 起 明显 压 迫 症 状 和 颅 内压 增 高 的 患 者 ,可 行 非 手 术 治 疗 , 反 之 行 手 术 治 疗 ;对 于 消 退 型 的患 者 可 自行 消 退 ,无 需 手 术
非手术治疗 1 5例 ,其 中 l 3例 痊 愈 或 好 转 ,影 像 学 表 现 为 积 液 消 失 或 积 液 腔 明 显 缩 小 ;1例 死 于 进 展 型 积 液 , 因 处 理 不 及 时 ,导致 颅 内 压 急 剧 升 高 , 出现 颅 高 压 危 象 ;1例 死
重 型 颅 脑 损 伤 预 后 较 差 。文 献 报 道 ,重 型 颅 脑 损 伤 死 亡 率 达
9 ~ 1 .5 r] .7 2 2

本 组 资 料 中 2例 死 于 原 发 性 重 型 颅 脑 损
伤 ,1例 死 于 术 后 感 染 ,1例 死 于 处 理 不 及 时 。 因 此 ,笔 者 认 为 外 伤 性 硬 膜 下 积 液 的 预 后 还 与 诊 疗 时 机 、 术后 并 发 症 等
时 ,脑 水 肿 、脑 肿 胀 、颅 内 血 肿 等 压 迫 挤 压 硬 膜 下 腔 ,不 易 发生积液有关 。 临 床 上 ,外 伤性 硬 膜 下 积 液 通 常 为 亚 急 性 或 慢 性 过 程 ,
外 伤 性 硬 膜 下 积 液 临 床 少 见 。我 科 2 0 0 7年 1月 至 2 1 01 年 6月 来 共 收 治 外 伤 性 硬 膜 下 积 液 3 3例 , 临 床 表 现 复 杂 ,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临床观察及治疗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临床观察及治疗

232鱼!i d!Q££h!!i丛14堡!!刍S!Q!!堂堕2Q Q8,№!§,堕Q:12主垦匡苎i i壹2Q Q§:生2旦星§鲞差12塑小理想,甚至死亡。

这除与手术时机、出血部位、出血量、术后处理、并发症的处理等闪素有关系,还与脑出血后的病理变化有关。

参考文献[1]罗秀忠,董俊峰.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死亡原因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病杂志.2002;5(4):35[2]H enon H,G o dgr oy0,L e ys D.e t.a1.E a r ly Pr edi ct or s of deat ha nd di subi l it y aft er acut cer ebr a i sche m i c ev ent,S t r ok e,1995;26:392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临床观察及治疗金永信【摘要】为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移{液的发病特点、形成机制、诊断和治疗,对外伤性硬膜F腔积液204例的发生时问,部位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病灶均在天幕上,一侧或双侧额颞部50例钻孔引流术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9例行硬膜下腔一腹腔分流术,恢复良好。

蛛网膜裂孔的单向活瓣作用是导致其发生的主要机制。

连续C T检查动态观察病情,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钻孔引流术是比较常用的简便方式,硬膜下腔一腹腔分流术值得推荐。

中图分类号:R6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7-0232-02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自2002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外伤性硬膜下积液204例,其中男163例,女41例;年龄3个月~89岁,平均43岁。

外伤发现积液时间:3天内73例,3天~3周110例,超过三周2l例。

均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症状。

积液均位于幕上,其中单侧128例,双侧76例;额颞部多见,额顶部及颞项部次之。

积液量20~260m l,其中少于60m l189例,60---100m l86例,超过100m l29例。

颅脑外伤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特点

颅脑外伤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特点

颅脑外伤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特点发表时间:2016-05-12T10:26:05.590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18期供稿作者:代宏彬[导读]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医院内蒙古通辽 028400)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难治性颅骨高压[1]。

在治疗难治性颅骨高压,神经外科医生常采用去骨瓣减压术。

代宏彬(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医院内蒙古通辽 028400)【摘要】目的:研究颅脑外伤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我院外科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例由于颅骨损伤行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并在术后检查为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影像资料。

结果:10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恢复良好,有3例患者处于中残,有2例患者处于重残,有1例患者处于植物生存状态。

结论:对于颅骨损伤行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并在术后检查为硬膜下积液患者进行定期监测,并给予适当的处理,防止其发展为脑积水。

【关键词】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硬膜下积液【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8-0065-02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难治性颅骨高压[1]。

在治疗难治性颅骨高压,神经外科医生常采用去骨瓣减压术。

该手术的机制为除去患者患病侧大脑半球的大片骨瓣,并剪开患者的硬脑膜,已达到减轻脑组织压力的作用。

虽然临床医学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显示去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具有有益作用,但普遍认为该手术对部分特定患者具有救治其生命的作用。

相关研究显示,该手术虽然过程简单,但患者在术后易出现各种并发症。

其中的硬膜下积液是比较少见的并发症之一,而且对该症状的临床报道也十分少见[2]。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0例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患者临床影像资料,为临床治疗和分析该疾病提供证据,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我院外科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例由于颅骨损伤行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并在术后检查为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影像资料。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32例治疗分析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32例治疗分析

3 讨论
脑梗死 已成 为我 国患病率最 高的疾 病之一 , 每年约 有 4 % 1 %的患者 复发 , 4 早期复发率 可达 3 % 1 0 J 。老年 期是 复发的 高峰 。本组资料表明老年 R I J C 与高血 压 、 屎病 、 糖 高血脂 、 心 律失常、 缺血性 心 脏病等危 险因素 有关 , 第一 年复发 的 比例 最 高 , 7 8 3种 以上危险 因素井存 患者 占 6 .7 而且 舍 占 7o %, 66 %, 井危 险 因素越多 , 复发率及复发的次数越高 , 与对照组 比较 , 统 计学上有显 著性差异。 高血压是脑梗死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8例 R I 4 c 患者 3 9例 患有高血压 , 8 5 , 占 12 % 而首次脑梗死患者仅有 4 .3 12 %的高血 压。随着我 国老 龄人 1的增加 , 2 I 生活方式 的改变 , 老年糖尿病 的 发病率 在 逐 年增 多。本 文 R I患者 有 1 C 6例 患 有 糖尿 病 , 占 3 3 , 33 % 而对照组仅 占 1. %。R I 03 0 C 的高血 脂症 、 血性心 脏 缺 病明显高 于对照组 , 明 R I 说 C 与之有 关; 近年来 国内外 学者 认 为, 感染与中风有着 内在的联系 , 特别是梗死前有系统性感染 的 患者 容易 产 生 过 多 的 纤 维 蛋 白及 纤 维 蛋 白 原 , 加 了梗 死 的危 增 险性 , 两 组 比较 无差 异 性 。 但 综上所述 , 复发性脑梗死是多危 险因素疾病 , 积极治疗脑梗 死存 活者 的危险 因素 , 对预 防脑 梗死复发及提 高老年人 的生 活 质量 有着非 常重要 的意义 。因此 , 要加强高血压的管理, 将血 压 稳定 在理想水平 。有 效控制高血 糖。监 测血液流变学 变化 . 降 低血 液粘稠度 , 注意保护和改善心脏功能 , 尽量避免和及早消除 体 内 各种 感 染 病 灶 。

头部外伤所致硬膜下积液的治疗体会

头部外伤所致硬膜下积液的治疗体会

【 s at O j c ie T 1C S h rp o m ng ru a i u d r 1e fs o .M t o s T e ew r i c ssf o a ,0 I Abt c 】b e tv :o d SUSt ea y t a ae t a m t csb u a f u 11 e h d :h r ee 5 a e r m J n 2 0 r
t e , 01I, I ft e u d w n r 1 r i a e, 0 c s su d r en o s r a i n t er p .R s t Th e a e i h dr 1 r i a e o D c 2 2 o h m n er e t d i ]d a n g 3 a e n e w t c n e v t o h a y e uls: r e c s sw t i1d a n g g u e n h s ia1o h r e e u c r d w e ] a i g h s i a .I otc r d 1 o p t 。 t e sw r n u e h n e v n o p t 1 n 6mon h , a e e1- c r d:2 f3 a e t on e v t o t s i6c s ss f ue 5 0 0 c s sw1 hc s r a i n t er p er u e n 6 mo t s, c s s u de we t r ni t my an t cu e a te mo t s pO t e a 1e1 .Co c1s on: h ayw ecrd n h 2 a e n r n c a o o d go r d f r 6 n h s 0p r t v y n ui Mos t
后蛛 网膜 撕裂 , 脑脊液积 累在硬膜下 腔。 很 多脑 外 伤患者 会 出现硬 膜下 积液 , 外伤 陛硬膜 下积 液 占文献 报道 的3 7 而 . %一1 .%…一 般认为 , 脑外伤这 一并 发症 的主要 手段 是钻孔 引流 , 00 。 治疗 但 通过 临床 观察我们 发现 , 外伤性 硬膜下 积液患者 钻孔 后积液 的量 没有 多数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43例临床分析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43例临床分析

参 考 文 献
E 3 中 华 医学 会神 经 科 学 会 .各类 脑 血 管 疾 病 诊 断要 点 [] 1 J.中华 神 经 科 杂 志 ,9 6 2 ( ) 3 93 1 19 ,9 6 :7—8 . [] 全 国第 四 届 脑血 管 学 术 会 议 .卒 中患 者 l 神 经 功 能 缺损 程 2 临床
[] 童 绥 君 , 志 强 , 江 河 , .侧 脑 室体 旁 放 射 冠 梗 塞 表现 为 进 9 苏 康 等
展 性 卒 中的 C T与 临 床 特 征 [ .中风 与 神 经 疾 病 杂 志 ,9 5 刀 19 ,
1 ( :1 . 2 4) 2 2
所 以, 注和研 究 SP发生 的相关危 险 因素 , 关 I 在脑 梗
死 发生后 , 取 及 时正 确 的 干 预 措 施 , 制或 减 少 采 控 S P的发 生 及 进展 , 降低 SP患 者 的致 残 率 和 病 I 对 I 死率有 重要而 积极 的意 义 。
[ O 陈黔 妹 , 扬 , 东 升 .颈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与进 展 性 卒 中 的相 关 1] 沈 樊 因素 研 究 E] J.中 国 康 复理 论 与实 践 ,0 4 1 (2 :3—3 . 2 0 ,0 1) 7 172
更 容易 引起进 展性脑 梗死 的发生 。
E3 孟 家 眉 主 编 神 经 内科 临 床新 进 展 [ ] 3 M .北 京 : 京 出 版 社 , 北
1 9 8 . 9 4: 6
[] Her I 4 ni S ,Hi fmi OtoR,e a. f c f lo rsue k r u o N, t t 1Ef t odpesr e ob

2 ・ 2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 0 0 9年 3 月第 1 2卷第 5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转归与处理策略发表时间:2015-12-09T14:07:57.463Z 来源:《中医学报》2015年8月作者:刘丰年姚志浩吴越宋丽明王建君[导读] 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 TSE保守治疗过程中动态CT观察,积液存留时间最短14天,最长达1203天。

刘丰年姚志浩吴越宋丽明王建君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江苏苏州 215221【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SE)的临床转归及处理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TSE的动态CT及临床表现,将TSE 分为:消退型、稳定型、进展型和演变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结果:15例消退型和7例稳定型保守治愈;稳定型、进展型各1例和9例演变型采取钻孔引流术,1例演变型术后复发,再次钻孔治愈。

2例演变型因慢性硬膜下血肿小于30ml而行保守治疗吸收;1例进展型因拒绝手术,自动出院后死亡。

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可根据积液量和质的变化,以及其临床表现而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大多预后良好。

【关键词】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临床转归;处理策略【中图分类号】R6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269-02Traumatic subdural effusion of the clinical outcome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Liu Feng nian Yao Zhi hao WuYue Song Li ming Wang Jian jun(Suzhou wujiang distric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ang Su,Su Zhou,215221)【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raumatic subdural effusion (TSE) clinical outcome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36 cases of TSE dynamic CT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the TSE is divided into: fade, stability,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the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measures. Results: 15 cases of fading and 7 cases of stable conservative cure; Stability, progress each 1 case and 9 cases of evolving model for drilling drainage, 1 case of evolving model of postoperative relapse, borehole cure again. Evolution type 2 cases with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is less than 30 ml and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absorption; Type 1 case progress for refusing to surgery, automatic discharge after death. Conclusion: traumatic subdural effusion can according to the fluid volume and qualitative change, and i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take different treatment strategies, most prognosis is good.【Key words】 traumatic subdural effusion; Clinical outcomes; Handling strategy颅脑损伤后引起脑脊液积聚在硬脑膜下隙,称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或损伤性硬膜下积液 (traumatic subdural effusion,TSE),最早由Mayo于1894年报告,多发生在伤后数小时至1周[1],在颅脑损伤中占3.7%~5.4%,多见于幕上[2]。

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收治外伤性硬膜下积液44例,占同期颅脑外伤病人的2.4%,其中随访资料较完整的有36例,现将其临床转归与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29例,女7例,年龄46~91岁,平均68岁。

均有明确外伤史,致伤原因:车祸伤11例,走路跌伤13例,骑车摔伤7例,高处坠落伤3例,硬物击伤2例;GCS10~15分,平均14.3分。

1.2 TSE的诊断标准[3]:(1)CT值<20Hu;(2)与脑脊液类似的均匀低密度区;(3)没有硬膜的强化;(4)检查都在伤后l0天以内。

1.3临床表现:TSE伤后有昏迷史8例,头痛23例,头晕15例,恶心8例,呕吐5例,肢体乏力5例,言语不利1例,癫痫1例,烦躁伴精神症状1例。

1.4 CT检查:本组全部病例均行3次以上CT检查。

CT示头颅内板下方新月形低密度影,近似脑脊液密度,CT值为4~20Hu,平均为8Hu。

伤后至首次CT检查发现积液的时间:6小时内13例,6小时~1天10例,1~7天9例,7~10天4例。

积液部位:双侧积液25例,单侧积液11例。

左额颞区6例,左额颞顶区3例,右额颞区2例,右额颞顶区2例,双额颞区14例,双额颞顶区8例,左额区2例,右额区1例,左枕部1例。

积液量8~130ml,平均42ml。

单纯性硬膜下积液12例,复合性硬膜下积液24例,其中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脑挫伤11例,硬膜下血肿5例,硬膜外血肿2例,颅骨骨折3例,气颅1例。

合并脑萎缩9例。

1.5治疗方法:对所有病例先采取非手术对症治疗,并根据动态CT跟踪监测所见积液量的变化,以及是否转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将TSE分为四型:消退型(15例)、稳定型(8例)、进展型(2例)、演变型(11例)[4]。

对全部消退型继续临床观察;对1例有明显脑压迫症状的稳定型采取钻孔引流术,余保守治疗;对进展型、演变型原则上应积极手术治疗,症状不明显的则保守治疗。

2 结果TSE保守治疗过程中动态CT观察,积液存留时间最短14天,最长达1203天。

观察积液逐渐减少或吸收15例(消退型);伤后积液缓慢增加到一定量后,4周内无明显变化8例(稳定型);积液逐渐演变为CSDH 11例(演变型);积液逐渐增加并出现脑受压临床症状加重2例(进展型)。

稳定型、进展型各1例和8例演变型经钻孔引流术痊愈,1例演变型术后1月复发,再次行钻孔引流术治愈。

另2例演变型因CSDH小于30ml且无明显临床症状而行保守治疗吸收;1例进展型因家属拒绝手术,自动出院后死亡。

3 讨论关于TSE发生的原因目前众说不一,可能跟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外伤造成蛛网膜破裂并形成活瓣,使脑脊液经蛛网膜破口容易流入硬膜下隙,但不能回流[5];另外,大脑中动脉搏动及病人的挣扎、摒气、咳嗽等用力动作可成为脑脊液经蛛网膜裂孔进入硬膜下隙的推动力;2、颅脑损伤后破坏了血脑屏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成分大量渗出,形成积液聚集于硬膜下隙[2];3、老年性脑萎缩是TSE的有利发病因素,脑萎缩的存在,使颅内游离间隙增大,脑脊液易于积聚在蛛网膜下隙,因此,双侧TSE在老年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生率。

本组双侧TSE占69.4%(25/36),与本组病例老年人占比高有关,65岁以上占75.0%(27/36),其中9例明确诊断为脑萎缩。

TSE好发于额颞区,多为减速性损伤引起侧裂或视交叉区与骨嵴粘着紧密的蛛网膜撕裂所致[1]。

在临床上容易发生漏诊,据黄花开等报道,CT上第一次出现l0ml以下的少量复合性硬膜下积液征象时漏诊率高达20.5%[6]。

与临床医生、影像医生只关注原发性颅脑损伤情况而忽视了TSE的存在有关,重症颅脑损伤更是如此,这也是本组病例GCS评分较高的原因。

单纯性TSE的临床表现常常轻微而不典型,以头痛、头晕为主;复合性TSE较单纯性多见,本组占66.7%(24/36),其临床表现常与原发颅脑损伤的症状相似,如癫痫、精神障碍等。

TSE如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及局部脑组织受压的症状,可发生偏瘫、昏迷、瞳孔散大等小脑幕后切迹疝的征象。

CT对检查TSE有特征性表现: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额颞顶部颅骨内板下呈新月形低密度阴影,CT值为4~20Hu,密度比脑组织低,与脑脊液相似。

积液存留的时间多在3个月内,但也有例外,本组有一例约15ml的左侧额颞部TSE,伤后四年余积液一直稳定,后因第二次外伤积液又逐渐增多,一月后演变为CSDH。

因此,对临床诊断为TSE者,尤其是老年人,要定期复查CT,即使发现硬膜下积液已减少,亦有可能发展成CSDH。

通过CT追踪观察发现,经保守治疗的TSE有不同的转归,根据积液量和性质的变化,分为消退型、稳定型、进展型和演变型。

主要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1、年龄因素,年龄越轻,吸收越快;年长者则吸收慢,积液量大并持续较长时间,而且发生双侧积液病例增多,与脑萎缩有关;2、积液量的大小,积液量越少越容易吸收,说明蛛网膜破口较小易愈合,也可能年轻者脑组织饱满,给积液存留的空间有限;3、复合性较单纯性易吸收,本组两例进展型TSE均是单纯性TSE,最后需手术治疗的单纯性TSE占66.7%(8/12,其中1例进展型TSE 拒绝手术);而需手术治疗的复合性TSE占16.7%(4/24)。

此外,其转归可能与两者的发病机制不同有关,复合性TSE因颅脑损伤后破坏了血脑屏障,蛛网膜通透性增高,脑脊液逐渐渗入硬膜下腔,而蛛网膜并无真正的撕裂,此种积液数月内可自行吸收[6]。

4、临床处治因素,高渗性脱水剂如甘露醇的不恰当使用可致医源性颅内压失衡,是硬膜下积液形成的促进因素[7];TSE经手术治疗后多能消失,手术治疗可以减少TSE移行为CSDH[8]。

对于TSE演变成CSDH的发病机制,Yamada认为硬膜下积液就是引起CSDH的原因之一。

有作者认为这种演变发生机制可能为[9-10]:(1) 高龄引起的生理性脑萎缩,致蛛网膜下腔扩大,为TSE量的增多进而发展为 CSDH提供了空间条件;(2)积液量的增多使桥静脉受牵拉而撕裂出血,血与脑脊液混合刺激硬脑膜增生,形成的膜新生血管因凝血及纤溶异常有又不断少量出血,并和积液混合增大,使积液演变成CSD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