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

合集下载

乌梅副作用

乌梅副作用

乌梅副作用乌梅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水果,因其酸味独特而被广泛使用于中药中。

乌梅有很多好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乌梅的副作用。

1. 产生胃不适:乌梅含有大量的有机酸,如苹果酸、酒石酸等,这些酸物质在进入胃中后容易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部不适,如胀气、胃痛等症状。

因此,有消化系统问题的人最好不要过量食用乌梅。

2. 导致口腔问题:乌梅中的酸物质容易与牙齿表面的矿物质反应,形成酸性物质,使牙齿脱矿,导致牙齿龋坏。

长期过量食用乌梅可能会导致牙齿变黄、腐蚀,甚至引发牙龈出血等口腔问题。

因此,食用乌梅后应及时漱口清洁口腔,保护牙齿健康。

3. 影响药效:乌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多种矿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很多好处。

但同时,乌梅也具有稍微收敛的特性,这种收敛作用会影响药物的吸收。

因此,正在服用药物的人最好在食用乌梅之前咨询医生,以避免乌梅影响药效。

4. 引发过敏:乌梅属于凉性水果,对于体质偏寒的人来说,过量食用乌梅可能会导致腹泻、腹痛等消化问题。

此外,乌梅中的某些成分还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等。

因此,在食用乌梅之前要了解自己的过敏史,并根据个体情况来断定是否适合食用乌梅。

5. 影响血糖:乌梅中的糖分含量较高,凡是有糖尿病、高血糖的人应谨慎食用乌梅,以免导致血糖更进一步升高。

虽然乌梅自身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过量也可能导致血糖波动。

总结起来,乌梅虽然有积极的药用价值,但也有一些副作用。

特别是对于消化系统较为敏感的人,过量食用乌梅可能会导致胃不适等问题。

同时,乌梅也存在一些与口腔、药效、过敏、血糖相关的副作用。

因此,在食用乌梅之前应该根据自身体质和健康状况来判断适宜的食用量,同时也可以向医生咨询以获得更准确的建议。

乌 梅

乌 梅

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 (Sieb.) Sieb. et Zucc. 的未成熟果实(青梅)的加工熏制品。

亦名梅实(《本经》)等。

味酸,性温。

入肝、脾、肺、大肠经。

功能:敛肺、生津、涩肠、安蛔驱虫。

主治: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牛皮癣、胬肉。

内服:煎汤,3~10g(大剂量可用至 30g);或入丸、散。

外用:煅研干撒或调敷。

【现代研究】主要成分:乌梅含柠檬酸19%、苹果酸15%、琥珀酸、碳水化合物、谷甾醇、蜡样物质及齐墩果酸样物质。

在成熟时期含氢氰酸。

经加工而成的乌梅干含柠檬酸50%、苹果酸20%,亦含有强杀菌性及提高肝脏功能的成分苦味酸及具有热镇痛作用的苦扁桃甙。

乌梅果肉中尚含有较高活性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新鲜乌梅果实含果胶。

乌梅种子含苦杏仁甙。

药理作用: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体外实验表明:乌梅水煎液(1:1)对炭疽杆菌、白喉和类白喉杆菌、枯草杆菌、葡萄球菌(金黄色、柠檬色、白色)、肺炎球菌皆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宋内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等肠内致病菌也有效,而对甲或乙种链球菌无作用。

50%煎液(纸片法)对百日咳杆菌和脑膜炎球菌作用最强,对肺炎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作用中等,对牛型布杆菌和白喉杆菌也有作用,而对流感杆菌和绿色链球菌无作用。

10%煎液(平板法)对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乌梅乙醇浸液对一些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以及人型结核杆菌皆有显著抗菌作用。

乌梅粉在平皿上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及伤寒杆菌有较强作用。

水浸液1:80(2倍稀释法)能抑制巴氏杆菌的生长。

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等的作用也有不同的报告,可能与药物的产地、制备方法、菌株不同有关。

乌梅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乌梅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乌梅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乌梅(学名:Prunus mume)是一种植物,属于蔷薇科李属的落叶乔木或灌木。

乌梅的果实被广泛用于食用和药用。

它在中国和日本被广泛种植,并被人们用来制作成各种食品和药品。

乌梅的功效与作用非常丰富,并且在中医和传统药物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乌梅具有较高的酸性,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应当避免或谨慎使用。

乌梅的功效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抗菌消炎:乌梅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细菌、病毒和真菌的生长,对于感染和发炎有一定的疗效。

乌梅的果实中含有丰富的鞣质,可以收敛组织、止血和消炎。

2. 健胃消食:乌梅具有健胃消食的作用,可以增加胃液分泌,促进消化功能。

乌梅中的有机酸可以刺激胃酸的分泌,增强食欲,并且有助于消化脂肪和蛋白质。

3. 排毒养颜:乌梅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防止自由基的产生和累积,有助于延缓衰老和美容,提高皮肤的光泽度。

4. 健脾开胃:乌梅可以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有助于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

乌梅中的有机酸可以促进胃液分泌,增加食欲,同时还有助于肠道的蠕动,帮助排便。

5. 止咳化痰:乌梅具有一定的止咳和化痰作用,对于阴虚肺热型的咳嗽有一定的疗效。

乌梅中的鞣酸可以收敛组织,抑制炎症,减少咳嗽的发作次数。

此外,乌梅还可以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胃酸过多、肌肉酸痛、口腔溃疡等症状。

在传统草药中,乌梅被认为具有补中益气、润燥通便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痔疮、便秘等疾病。

然而,乌梅也存在一些禁忌症,需要谨慎使用:1. 脾胃虚寒者:乌梅具有健胃益气的作用,但是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说,乌梅的酸性会更加刺激胃黏膜,容易导致胃痛、腹泻等症状。

2. 上火症状明显者:乌梅具有一定的酸性,容易导致上火症状,例如口舌生疮、痰多口渴等,因此上火症状明显的人应慎用。

3.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乌梅中的鞣酸容易刺激肠黏膜,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来说,容易引起病情加重,因此不适合食用。

乌梅种植技术

乌梅种植技术

乌梅种植技术乌梅是一种常见的果树,其果实酸甜可口,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钾、钙等营养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乌梅种植技术是指如何科学地种植乌梅树,以获得丰收的果实。

本文将详细介绍乌梅种植的方法和技巧。

一、选择合适的土壤和地点乌梅树对土壤的要求比较宽松,但最好选择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

土壤的pH值应在5.5-6.5之间,过酸或过碱的土壤都不适合乌梅生长。

同时,乌梅树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选择种植地点时应避免阴暗潮湿的地方。

二、繁殖乌梅树乌梅的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和嫁接繁殖两种。

种子繁殖是将乌梅果实中的种子取出,清洗干净后,放在湿润的纸巾上发芽。

发芽后,将幼苗移植到小盆中进行培育。

嫁接繁殖则是将乌梅的嫩枝嫁接到其他果树的幼苗上,待嫁接处愈合后,将其移植到固定地点进行生长。

三、栽植乌梅树乌梅树的栽植时机一般选择在春季或秋季。

栽植前,先将种植孔挖掘好,孔的深度和宽度应适中,以容纳乌梅树的根系。

将乌梅树移植到孔中,填充土壤并轻轻拍实,确保乌梅树稳固生根。

栽植后,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四、施肥和修剪乌梅树生长期间需要适量施肥,一般每年春季和秋季各施一次有机肥。

施肥时要注意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导致根系烂根。

乌梅树在生长过程中,枝条会逐渐变长,需要定期进行修剪。

修剪的目的是保持树形美观,促进果实的生长和发育。

五、病虫害防治乌梅树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如蚜虫、红蜘蛛等。

为了防治病虫害,可以定期检查乌梅树的叶片和枝条,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喷洒杀虫剂、清除受害部位等。

六、果实采摘和保鲜乌梅果实一般在夏季成熟,果实表面呈深紫色。

当果实变软、变黑时即可采摘。

采摘后的乌梅应及时清洗,晾干后储存或加工。

乌梅可以用来制作果酱、蜜饯等,也可以晾晒后食用。

总结起来,乌梅种植技术包括选择合适的土壤和地点、繁殖乌梅树、栽植乌梅树、施肥和修剪、病虫害防治以及果实采摘和保鲜等方面。

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可以培育出健康茁壮的乌梅树,获得丰收的果实。

乌梅的副作用

乌梅的副作用

乌梅的副作用乌梅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能够增进食欲、促进消化、杀虫驱蛔、止咳化痰等。

然而,虽然乌梅有很多益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首先,乌梅具有收敛作用。

在药理作用方面,乌梅能够收敛肠道,减少肠胃蠕动,从而对解除腹泻有一定的作用。

然而,这种收敛作用也可能导致便秘。

乌梅过量食用或长期服用,会引起肠道蠕动过慢,造成大便秘结,甚至出现严重便秘的情况。

其次,乌梅中的鞣酸会对胃黏膜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

乌梅中含有大量的鞣酸,过量摄入会增加胃液的分泌,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酸过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消化功能。

此外,乌梅也可能导致胃酸逆流,加重胃酸倒流、胃灼热等胃部不适的症状。

另外,乌梅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乌梅中含有一些过敏原物质,对某些人来说,摄入乌梅后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皮疹等过敏反应。

因此,对于有过敏体质的人来说,食用乌梅时需要格外小心。

值得注意的是,乌梅虽然有很多药用价值,但也不能盲目食用。

乌梅具有收敛作用,因此对于本来就属于肠道蠕动过慢的人来说,不宜过量食用乌梅,以免加重便秘问题。

此外,乌梅中含有鞣酸,容易刺激胃部,因此胃酸过多、胃肠道敏感等人群也应避免食用。

对于有过敏体质的人群来说,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选择药材,避免对乌梅产生过敏反应。

总的来说,乌梅作为一种中药材,虽然有很多益处,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在食用乌梅时,我们应该注意适量,并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是否食用。

同时,对于有慢性疾病、过敏体质的人群来说,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乌梅,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只有正确使用乌梅,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到它的药用功能。

乌梅制作方法

乌梅制作方法

乌梅制作方法
乌梅是一种口感酸甜,具有独特风味的水果,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还可以用来制作各种美味的食品。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乌梅的制作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新鲜的乌梅。

选择外观饱满、果实饱满、没有破损的乌梅,这样制作出来的乌梅口感会更好。

接着,将乌梅洗净,去掉果梗,然后将乌梅放入盐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这样可以去除果表的杂质和杀菌消毒。

然后,将浸泡好的乌梅捞出,沥干水分,然后晾晒到七成干燥,这样可以保持乌梅的口感和风味。

接下来,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添加适量的食盐和白糖,然后将乌梅放入密封容器中,再加入适量的酒精或者白酒,盖上盖子,放置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醃制一段时间,让乌梅充分吸收盐、糖和酒的味道。

最后,将醃制好的乌梅晾干,可以选择直接食用,也可以用来制作乌梅酱、乌梅酒、乌梅糖蜜等美食。

总的来说,乌梅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只要掌握好每一个步骤,就可以制作出口感酸甜、风味独特的乌梅美食。

希望大家可以尝试制作,享受乌梅带来的美味和健康。

本草纲目对乌梅的解释

本草纲目对乌梅的解释

本草纲目对乌梅的解释
《本草纲目》是我国明代著名中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的一部药物学巨著。

它对各种药物的性质、功效、用法等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本文将根据《本草纲目》的记载,为您详细解释乌梅的相关信息。

一、乌梅的来源与性状
乌梅,又名酸梅、熏梅,来源于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成熟果实。

其性状为圆形或扁圆形,表面乌黑色,皱缩不平,有细小的白色斑点。

乌梅味酸、涩,性平,归肝、脾、肺、大肠经。

二、乌梅的功效与应用
1.敛肺止咳:乌梅具有收敛肺气、止咳平喘的作用,适用于肺虚久咳、干咳少痰等症状。

2.涩肠止泻:乌梅能涩肠止泻,适用于久泻久痢、大便稀溏等症状。

3.生津止渴:乌梅能生津液、止口渴,适用于消渴、口干舌燥等症状。

4.安蛔止痛:乌梅具有安蛔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蛔虫引起的腹痛、呕吐等症状。

5.健脾消食:乌梅能健脾开胃、消食化积,适用于食积、消化不良等症状。

6.解酒毒:乌梅能解酒毒,适用于酒后不适、头痛、恶心等症状。

三、乌梅的用法与用量
乌梅可煎汤内服,用量一般为5~10克。

也可制作成乌梅丸、乌梅汤等剂型使用。

四、注意事项
1.乌梅性酸涩,内有实热、积滞、蛔虫者不宜使用。

2.孕妇慎用。

3.服用乌梅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综上所述,《本草纲目》对乌梅的解释涵盖了来源、性状、功效、应用、用法与用量等方面,为我们了解和运用乌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中药乌梅的功能主治

中药乌梅的功能主治

中药乌梅的功能主治1. 乌梅的概述乌梅,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其名称来源于乌梅树的果实。

乌梅外形墨黑,质硬酸涩,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药用价值。

乌梅在中医领域中广泛应用,被誉为“东方葡萄”,被列为食疗中的良品。

2. 乌梅的功能主治乌梅具有多种功能,主要用于以下方面的治疗和调理:• 2.1. 润肺止咳乌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矿物质,能够清热润肺,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咳痰黄稠等症状。

• 2.2. 益胃消食乌梅具有酸涩收敛的特性,能够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功能。

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

• 2.3. 缓解便秘乌梅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增加排便次数。

对于因便秘引起的腹胀、大便干燥等问题有良好的缓解效果。

• 2.4. 补血生发乌梅具有滋补作用,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贫血状况。

同时,乌梅还具有滋养毛囊,促进头发生长的功效。

• 2.5. 抗氧化乌梅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能够中和体内自由基,提高机体免疫力,延缓细胞老化。

• 2.6. 调节肠道菌群乌梅中的植物纤维有助于增殖有益菌群,抑制有害菌群的生长,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

• 2.7. 镇定安神乌梅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能够减少焦虑和失眠。

适用于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等症状。

3. 乌梅的用法与注意事项• 3.1. 乌梅可以直接食用,或者泡水饮用。

也可以作为药材,制成乌梅素、乌梅酒等药物。

• 3.2. 食用乌梅时,要适量食用,避免食用过多导致胃肠不适。

• 3.3. 孕妇、儿童和体质虚寒、脾胃寒凉的人群应慎用乌梅。

• 3.4. 存放乌梅时,应置于干燥通风处,避免受潮变质。

4. 结语乌梅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能和药用价值。

通过润肺止咳、益胃消食、缓解便秘、补血生发、抗氧化、调节肠道菌群和镇定安神等作用,乌梅在中医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在使用乌梅时,要注意合理用量,遵循医嘱,并了解自身的体质特点,以免出现不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建立乌梅成品的质量标准,以确保其质量。

2.范围:本厂所生产的乌梅成品。

3.责任:质量部经理、QC负责人、检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4.引用标准:《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全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1988年版。

5.内容:
5.1包装:内包装采用塑料袋包装,外包装为编织袋,每袋均附有产品合格证。

包装规格及装量差异范围如下:
5.2乌梅:
5.2.1性状:本品呈类球形或扁球形。

表面乌黑色或棕黑色,皱缩不平,大小不等。

基部有圆形果梗痕。

果核坚硬,椭圆形,棕黄色,表面有凹点;种子扁卵形,淡黄色。

气微,味极酸。

5.2.2鉴别:
(1)本品粉末红棕色。

内果皮石细胞极多,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几无色或淡绿黄色,类多角形、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10~72μm,壁厚,孔沟细密,常内含红棕色物。

非腺毛单细胞,稍弯曲或作钩状,胞腔多含黄棕色物。

种皮石细胞棕黄色或棕红色,侧面观呈贝壳形、盔帽形或类长方形,底部较宽,外壁呈半月形或圆拱形,层纹细密。

果皮表皮细胞淡黄棕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壁稍厚,非腺毛或毛茸脱落后的痕迹多见。

(2)取本品粉末5g,加甲醇3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加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用石油醚(30~60℃)浸泡2次,每次
15ml(浸泡约2分钟),倾去石油醚,残渣加无水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乌梅对照药材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熊果酸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 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 (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2μ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酸(20:5:8: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5.2.3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不得少于24.0%。

5.2.4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5%磷酸二氢铵溶液(3:97)(用磷酸调节pH值至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

理论板数按枸橼酸峰计算应不低于7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枸橼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水制成每1m l含0.5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最粗粉约0.2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水5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水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离心,取上清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1与供试品溶液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枸橼酸(C6H8 O7)不得少于12.0%。

5.3乌梅炭
5.3.1性状:本品形如乌梅,皮肉鼓起,表面焦黑色。

味酸略有苦味。

5.3.2鉴别:取本品粉末5g,加甲醇3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 使溶解,加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用石油醚(30~60℃)浸泡2次,每次15ml(浸泡约2分钟),倾去石油醚,残渣加无水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乌梅对照药材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熊果酸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 (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2μ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酸(20:5:8: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5.3.3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不得少于18.0%。

5.3.4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5%磷酸二氢铵溶液(3:97)(用磷酸调节pH值至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

理论板数按枸橼酸峰计算应不低于7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枸橼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水制成每1m l含0.5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最粗粉约0.2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水5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水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离心,取上清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1与供试品溶液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枸橼酸(C6H8 O7)不得少于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