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灰雀》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优秀课件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
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
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微笑”表明列宁知道男孩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 以他没有去问男孩。列宁对灰雀说的话既化解了男孩 的尴尬,也表现了他对男孩知错就改品质的喜爱。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 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 孩是诚实的。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婉转】 【可惜】 【诚实】 【自言自语】 【欢蹦乱跳】
形容健康、活泼、生命力旺盛。 言行和内心思想一致,不虚假。 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令人惋惜。
第三步:知内容
再读课文,选一选,填一填。 对于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 A.列宁不问男孩,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因为列宁想保护孩子的
读第1自然段,思考:灰雀是什 么样的?
惹人喜欢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 公园散步。
交代了时间、地 点、人物等记叙要素。
通过描写灰雀胸脯的颜 色来表现它们的美丽。
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
人喜爱。
“婉转”写出了灰雀声音的 好听,表现了灰雀的可爱。
积累练笔:
“自言自语”指自己跟自己说话,关于说话的四字词 语还有哪些? _____吞__吞__吐__吐_____滔__滔__不__绝_____东__拉__西__扯_____出__口__成__章_______
“会飞回来?”
“一定会”表明男孩下 定决心要改正错误,把 灰雀送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
肯定
通过描写灰雀的动作和 声音,表现它们的可爱。
惹人喜爱的三只灰雀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 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灰雀三年级课文讲解

灰雀三年级课文讲解
《灰雀》是一篇三年级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公园里,列宁经常来这里看三只欢快的灰雀。
一天,列宁发现其中一只灰雀不见了,他怀疑是某个孩子捉走了这只鸟。
他遇到一个男孩,男孩起初说没看见灰雀,后来被列宁的真诚打动,承认了灰雀在自己手中。
男孩最终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把灰雀放回了树林。
课文通过列宁和男孩的对话,体现了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也赞美了男孩诚实的品质。
同时,课文也展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关心,以及他内心的惋惜和无奈。
在教学上,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朗读、理解、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形式,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人物情感,同时也可以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诚信、尊重、善良等品质的价值和意义。
灰雀听课记录与评课

灰雀听课记录与评课灰雀听课记录与评课1、《灰雀》听课记录今天周一,我盼望的周一。
我跟着刘老师有一段时间了,听她的课也听了不少。
但仅靠听或者“我认为”,是不足以发现自身短板的。
上周末,我设计了三年级第二单元的课文《灰雀》的教案。
待刘老师周一上到这课,我就能对比发现自己需改进的地方。
第二单元的课文是讲述名人故事的。
灰雀是此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讲述列宁发现捉走灰雀的男孩,通过循循善诱使之醒悟放归灰雀。
刘老师对于这课的处理大致如下:联系以前学过的有关列宁的课文《蜜蜂引路》,使学生回忆起列宁善于观察与思考的品质,并由此导入新课。
在刘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课题“灰雀”产生疑问,随后便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
在词语方面,刘老师也有加拼音去拼音然后各种朗读的模式。
我较为欣赏的是刘老师对于学生理解词语这块的处理。
像“白桦树”这个词,她以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
“婉转”这个词,则利用形声字与相近字。
至于“胸脯”这个词,就联系人体部位并延伸到与身体有关的“月”字部。
学生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巩固了所学字词。
对于课文的处理,刘老师紧扣年段教学目标与课后练习。
学生对课文有了大致了解后,默读课文部分段落并按要求找到描写灰雀的句子与列宁爱灰雀的句子。
找到句子不代表就完成任务了,学生还需要点明句中的关键词,阐述自己的理由。
接着,是分角色朗读、小组合作、品味句子我就不多加赘言了。
对比自己的教案设计,我发现有两个方面我做得不够。
一是词语解读。
我的想法很简单:学生读读读,老师指点一下注意事项。
至于词语的意思我倒没怎么考虑,只觉得是查字典可以解决的事。
二是朗读训练。
在我的教案设计里朗读也有,但像刘老师那样品析句子后再细读的较少。
我在朗读部分的处理相比之下较为粗糙。
《灰雀》是一个名人故事,主要突出的是列宁对儿童的尊重爱护。
刘老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上,着重的就是这点。
我的处理则稍有不同。
名人故事,自然要对名人的精神进行一番传播。
但名人离我们还是太远了我的设计是点明列宁尊重爱护男孩后,着重谈及男孩知错能改的精神,然后再联系现实生活中学生会犯的错误,让他们明白错后能改也是进步的道理。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灰雀》教案

【导语】《灰雀》⼀课主要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个⼩男孩之间的故事。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教版:⼩学三年级上册语⽂第5课《灰雀》教案),希望帮助到您。
【篇⼀】 教学⽬的 1、会认5个⽣字,会写12个⽣字。
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包渣、或者、严寒、⾃⾔⾃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
2、分⾓⾊有感情地朗读课⽂,了解课⽂的主要内容。
3、通过⼈物的对话描写,体会⼈物的⼼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意、循循善诱和对⼉童的保护,懂得知错就改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如何透过⼈物的⾔语和神态来领会⼈物的⼼理活动。
教学难点如何透过⼈物的⾔语和神态来领会⼈物的⼼理活动。
教学⽤具⽣字卡⽚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预习探究 1、(出⽰列宁图⽚) 师:简介列宁的资料。
(你了解列宁吗?列宁是苏联的领导⼈,是他创建了俄国共产党,领导⼗⽉⾰命取得胜利,建⽴了第⼀个社会主义国家。
关于列宁的故事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讲述的是其中⼀个。
这是什么故事呢?(板书:灰雀) 2、学⽣⾃读课⽂,找出课⽂中要求认读的⽣字,⾃读。
⼆、合作交流 1、出⽰⽣字卡⽚,学⽣认读。
(1)教师范读、学⽣跟读、⼩组轮流读。
(2)学⽣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拼读以上⽣字。
2、教师讲解重要的⽣字,学⽣书写。
(1)⽼师讲解重要的⽣字,帮助学⽣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
如:散、胸、脯、惜。
(2)学⽣书写,教师巡视。
(3)让学⽣到⿊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板批改。
3、范读或朗读课⽂ (1)播放媒体资源范读课⽂,学⽣思考:课⽂提到了哪些⼈,写了⼀件什么事? (2)学⽣朗读,边读边领悟课⽂如何通过⼈物的⾔语和神态来表现⼈物的⼼理活动。
三、品读体验 1、学⽣朗读第⼀⾃然段 师:这⼀段说了⼀件事情,是什么事情? (提⽰:列宁在公园⾥散步,看到了三只灰雀,他很喜欢灰雀。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灰雀》拓展阅读列宁吃墨水瓶素材 鲁教版

列宁吃墨水瓶1895年12月,列宁和其他一些革命同志被捕了,关在彼得堡的监狱里。
列宁在这所监狱里足足呆了14个月。
列宁被关在一间又狭小又肮脏的单人牢房。
里面黑洞洞的,只有高处一个小小的窗口可以透进一点微弱的光。
地上放有一张铁床,还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
此外,就再也没有别的什么东西了。
有的人处在这样境遇里可能会整天的愁闷和痛苦,可是列宁却整天在工作。
列宁决定要写一本书。
怎么办呢?监狱里只准看书不准写书,而且写书也没有纸张,没有铅笔,更没有钢笔和墨水——什么都没有!有一天,他正站在那里思索这件事,家里人送书来了。
他把书本拿到手里,突然想起来了:就往这本书上写不是很好吗!但是又想:不行!监狱里规定在书还给家人的时候要做详细的检查,如果发现书里有字,就要把书籍烧掉,这不就等于没有写吗?想着想着,他一下想出了办法:用牛奶写!因为牛奶写在书上什么也看不出来,当你要读它的时候,把书往灯上或者蜡烛上一烤,那用牛奶写的字就现出了茶色,所写的文章也就清楚了。
找到了办法,列宁就装起病来,因为病人是要供应一点牛奶的。
看守见列宁病了,便答应供给列宁一点牛奶。
牛奶送来了,他就用笔沾着牛奶往书本上写起来。
他在书本的上下空白处写;上下空白写完了,就在字里行间的白地上写。
家里人知道了他在书上写作,所以在把书籍取回来的时候,就把每一页都放在灯上烤,然后把它誊写下来。
这样的创作是必须非常小心的。
因为一不小心被看守发现,就不再把你当病人看待了,这样,不但牛奶要停发,而且还要受到狠狠的责罚。
那时候,看守的监视是非常勤的,他们经常从门上的小窗口往里看,看犯人在做些什么。
为了遮住看守的眼睛,列宁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
他把一个面包的当心儿抠一个圆坑,当成一个小墨水瓶;把牛奶往里一倒,就可以用钢笔蘸着来写作了。
有一次,看守悄悄地走到牢房门前,从小窗口往里一看。
只见列宁正在写字。
看守立即把门一推,走进房里厉声厉色地说:“这下子可抓住你了!你在写东西?”列宁说:“没有墨水怎么写!”说着,他就把那个用面包做的墨水瓶放到嘴里吃起来。
2023年灰雀教学设计一等奖名师教学设计灰雀教案一等奖(5篇)

2023年灰雀教学设计一等奖名师教学设计灰雀教案一等奖(5篇)2023年灰雀教学设计一等奖名师教学设计灰雀优秀教案一等奖篇一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共性化行为。
因此,在第一课时中,我就力求表达这一理念,读懂文意。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充分接触文本,鼓舞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
学习语文的方法千变万化,思维方法亦然。
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文的词语。
2.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恳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宠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熟悉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爱护鸟类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
四、三、教学时间:两课时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1、出示列宁照片,请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简洁地介绍一以下宁的事。
2、学生沟通后,教师简介列宁。
3、(多媒体: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师:瞧!灰雀来为我们叙述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了,让我们热忱地和它们打声招呼吧!----揭题。
1).读题,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怎样的灰雀吗?为了这得意的灰雀,列宁和一位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好玩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地读一读吧。
二、初读感悟1、让学生充分地、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学习生字新词:读准“胸脯”、“白桦树”、“漫步”,留意“诚”、“蹦”等后鼻音。
3、指名分自然段读,先小组沟通,再个别沟通。
理清课文脉络。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三只灰雀的呢?找出句子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相机理解“动听”、“来回跳动”、“惹人宠爱”。
3、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用来度的方式体会列宁的感受。
《灰雀》语文教学PPT课件(5篇)

羽色多样,鸣声悦耳,喜欢群栖在河谷、溪流、树林中,也可以笼养观赏。 喜欢吃烨树、榆树、柳树的嫩叶和种子。 本文中说的灰雀是红腹灰雀。在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乌苏里江一带和辽宁、河北等部分地区都能见到。
灰 雀
列宁(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是苏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的主要缔造者、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即苏联总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写法点拨: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方法。这里的对话突出了男孩的心理变化,表现了男孩的矛盾心理和改正错误的决心。
写法巧借鉴
学习了上面的写作方法,你能运用到写作中去吗?
6.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列宁察觉到此前是男孩捉走了灰雀,但不想使他难堪。这一方面表明了列宁见到灰雀之后的惊喜,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护。
本文记叙了一件发生在列宁、小男孩和 之间的事,赞扬了列宁 、 、 的品质,以及小男孩 、 的品格。
(4)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 《周易》
解读: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使衣帽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
字词学习
灰雀 郊外 养病 粉红 谷粒 男孩 或者 防冻 可惜 肯定 诚实 安宁胸脯 惹事 仰望 面包渣
què
jiāo
yǎng
fěn
lì
nán
huò zhě
dòng
灰雀 【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灰雀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朗读课文《灰雀》
2.理解课文的基本意义和情感色彩
3.学会欣赏并模仿灰雀的声音和飞行
教学重点
1.灰雀的形态、声音和飞行
2.识别和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常用词语
3.把握课文中的主旨和情感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灰雀形态、习性和行为的描述
2.体会课文中的情感,并通过语音语调表达出来
3.学会欣赏并模仿灰雀的声音和飞行
预设时间
本教案预计用时为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步骤1:导入新课(10分钟)
1.让学生听一段灰雀叫声和飞行音,并带领学生猜测是什么鸟儿发出的声音和飞行声。
2.引导学生思考:鸟儿飞得越高,角度会变大还是变小?为什么?
步骤2:朗读课文(20分钟)
1.教师模仿灰雀的叫声,营造课文中的场景氛围。
2.逐段朗读课文,带领学生一起跟读。
1 /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灰雀》导学案
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
学科: 语文年级组: 三年级主备人: 代光凤
教材位置第二单元5课《灰雀》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目标:1、认识“桦、胸、脯、婉、渣” 5个生字。
会写“郊、散、郊、胸、脯、渣”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可惜、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词语。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3、通过人物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学习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学习难点: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学具准备:图片
课前热身
一、走近列宁,导入课文
1、我读了本单元导语后知道这个单元写的都是名人故事,我知道的名人是()、(),今天将要认识的第一个名人是前苏联领袖()。
2、“雀”一共()笔,它的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展示
一、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我要用我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课文读一遍,把生字的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我要正确认读下列词语:
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或者、肯定、
面包渣、欢蹦乱跳、可惜、惹人喜爱、自言自语
3、我要用喜欢的办法理解以上这些词语的意思,还会用带点词语造句呢!
4、我要边认真看老师范写边书空下列生字,并能在练习本上写几遍。
尽我的努力写正确,写美观!
胸脯或惜
二、熟读课文
1、我要再读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我要和同桌互相听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小提示:我要认真地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
1、我要再次默读全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时间是一年冬天,列宁在公园里看见了_____________,他很_______。
经常给_______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一天,列宁发现______________,他很______________,一个小男孩说灰雀一定______________。
第二天,列宁果然_________。
2、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还有一些不明白的问题想和大家交流:
一课一练
达标检测:
1、读拼音、写汉字。
(我能把课文生字写正确)
jiāo sàn huòxiōng pú
( )外()步()者()
huàn kuài yán hán zhā chéng
()()面包()真()
2、加上不同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交____ ( ) 支____( ) 印____( )
查____ ( ) 昔____( ) 成____( )
3、组词。
(我是区别形近字的小高手)
迎( ) 脯( ) 郊( ) 惜( ) 寒( )
仰( ) 捕( ) 校( ) 借( ) 寨( )
拓展延伸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如果现在你就是树枝上那只唱歌的灰雀,你会对(列宁或男孩)说些什么呢?
我想对列宁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想对小男孩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春暖花开之际,芍药盛开,一位中年妇女正准备摘芍药花。
请你用委婉、得体的语言劝说她不要摘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