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复习1(想北平、我与地坛、荷塘月色)ppt课件

合集下载

《荷塘月色》优秀课件ppt

《荷塘月色》优秀课件ppt

2024/1/29
26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2024/1/29
27
2024/1/29
14
04
意境营造与审美体验
2024/1/29
15
荷塘月色中意境的营造过程
2024/1/29
描绘荷塘的自然景色
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勾勒出荷塘的轮廓,描绘荷叶、荷 花、荷箭的形态和色彩,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荷塘之中。
烘托月色的朦胧美
运用光与影的交织,营造出月色的朦胧美感,将荷塘与月 色融为一体,形成一幅幽美、静谧的画面。
会。
18
05
知识拓展:中国传统文化中 的自然观念
2024/1/29
19
中国古代自然观念概述
尊重自然
中国古代哲学强调“天人合一” 思想,认为人类应顺应自然规律
,与自然和谐相处。
2024/1/29
崇尚自然美
古代文人墨客常寄情于山水之间, 通过诗歌、绘画等方式表达对自然 美的热爱和追求。
感悟自然
古代士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象,抒发 内心情感,寻求人生真谛。
12
独特句式结构和表达效果探讨
句式结构特点
《荷塘月色》中运用了多种句式结构,如并列句、复合句、长短句结合等。课件中可以选取典型的句 子进行句式结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句式的构造和表达效果。
表达效果探讨
通过分析句子中的语气、语调和情感色彩等因素,探讨句式结构在表达作者情感和描绘景物方面的作 用。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中,作者运用通感修 辞手法将嗅觉感受转化为听觉感受,增强了句子的意境和感染力。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带给读者审美愉悦,《荷塘 月色》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吸引了无数 读者。

老舍想北平PPT课件

老舍想北平PPT课件

茫茫何处话桑麻?破碎山河破碎家;
一代文章千古事,余年心愿半庭花!
西风碧海珊瑚冷,北岳霜天羚角斜;
无限乡思秋日晚,夕阳白发待归鸦!
第36页/共37页
《望北平 》
感谢您的观看!
第37页/共37页
第4页/共37页
前门
第5页/共37页
居庸关
第6页/共37页
老北京
老北京
第7页/共37页
芦沟桥
勿忘国耻
第8页/共37页
1928年国民党北伐成功重新确立南京 的首都地位,将北京改为“北平特别 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 定于北平,北平改名北京.
第9页/共37页
老舍
本文写于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 中国的侵略,中国政府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 的签订,“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 华北危急、北平危急。由于国家的动荡不安, 许多国人颠沛流离、居无定所,老舍也无法幸 免。这时的他离开了生活二十几年的北平辗转 于青岛、武汉、济南等地。作为一个爱国的知 识分子,老舍思念家乡,忧心如焚,此篇文章 就是他在青岛所作。
第18页/共37页
因此,老舍决定写出“我的北平”, 把对北平的感情上升到爱母亲的地位, 他抛开一切美好的词语,用最通俗质 朴的言辞,用最能引人共鸣的表达方 式,通过与巴黎等城市的比较突出北 平的特点,表明北平与老舍是“你” 中有“我”,“我”中有“你”,融 为一体的关系,表达“我的每一思念 中有个北平”。
第14页/共37页

乡 作者为什么不用“写”,而用了
思 》
“想”? (在原文中寻找答案 )
第15页/共37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带有浓烈的 主观情感。
“写”可能只是客观的描写,“想”表明作者 不仅要告诉读者北平是什么样,而且还要人们分 享他对北平的爱。

高考语文复习课件:表现手法(共40张PPT)

高考语文复习课件:表现手法(共40张PPT)
作用:①突出荷塘四周环境的寂静、 朦胧。写出作者淡淡的忧伤。 ② 最后一 句“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直 接点明作者的孤独和寂寞。(手法2分, 作用1分)
方法导航: 判断表现手法的角度:
修辞手法 描写手法 语言特色
(一)修辞手法:
修辞: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 偶、排比、设问、反问。
(二)描写手法:
因为我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 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 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 平。
(节选自老舍《想北平》)
乙 向来不恋故乡的我,想到这里,觉得故乡可爱极 了。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起这么深浓的情绪 ?再一思索,实在很浅显:因为在故乡有所恋,而 所恋又只在故乡有,就萦系着不能割舍了。譬如亲 密的家人在那里,知心的朋友在那里,怎得不恋恋 ?怎得不怀念?但是仅仅为了爱故乡么?不是的, 不过在故乡的几个人把我们牵系着罢了。若无所牵 系,更何所恋念?像我现在,偶然被藕与莼菜所牵 系,所以就怀念起故乡来了。

多情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
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美丽身之病。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体动弱多处病似弱 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节选自《林黛玉进贾府》
赏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3分)
参考答案:
①比喻、对偶(手法)
②比作“花”,结构工整,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林黛玉的美丽多情、多愁善感、弱不禁 风的特征。(分析和效果)(2分,手法1 分,作用1分)
人物描写(肖像、动作、神态、心理、 语言、细节)
景物描写(动静、感官、点面结合、虚 实结合)
(三)语言特色:
(1)词的角度: 叠词,拟声词,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

现代文复习1(想北平、我与地坛、荷塘月色)资料38页PPT

现代文复习1(想北平、我与地坛、荷塘月色)资料38页PPT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现代文复习1(想北平、我与地坛、荷塘
月色)资料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浙江高中语文学考现代文复习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浙江高中语文学考现代文复习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 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 张。那管世人诽谤!
似贬实褒
正文反作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奈凄凉。可怜辜负好韶 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 梁:莫效此儿形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贾宝玉形象
了解《西江月》所体现旳思想内容。
3、分析作品构造。
要体现手法。
4、概括作品主题,对作
品体现旳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评价。
《雷雨》
(一)阅读课文第一层“鲁侍萍和周朴园相认”(开头至“鲁侍萍 朴 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完成下面的问题。
1.说说下面舞台说明中“自然地”和“慢慢地”的作用。 周朴园 (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鲁侍萍 哦。(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周朴园 (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 明确:“自然地”,这是鲁侍萍30年前的习惯性动作,暗示了 侍萍的身份;“慢慢地”显示了侍萍看到熟悉的摆设后内心的痛苦
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

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
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
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
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

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黛玉眼中旳宝玉: 一种眉清目秀、 英俊多情旳年轻公子,非常眼熟,
产生亲切感。
林黛玉 惊 贾宝玉 笑
宝 黛 初 会
心有灵犀一点通
《西江月》二词

旳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旳孙女。”
继而拭泪(提到黛玉母亲,想到贾母定会为女

儿逝世而掉泪,抢先“以巾拭泪”)
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

《想北平》 课件ppt(24张PPT)

《想北平》 课件ppt(24张PPT)
处处有空儿。”
理解全文
思考: 哪几段直接写到了北平的特点?
愧杀
美国包着纸的橘子→北平带着霜儿的玉李
从里面说,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 从外面说,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
理解全文
二、运用“细节”描写,大处着眼,小处落笔
• 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积水滩,水中的小蝌蚪,苇叶上的嫩蜻蜓,温和 的香片茶 北京的胡同,四合院 花草,蔬菜,水果
字词学习
廿七岁(niàn) 黏合(nián )
什刹海(shí chà) 浸( jìn )
血(xuè)
堪斯坦丁堡(kLeabharlann n)匀调(tiáo )理解全文
• 一、运用“对比、衬托”的修辞手法
巴黎
北平
太热闹
也有热闹,但动 中有静
太空旷
复杂而有个 边际
寂苦 、疲 乏
(咖啡与酒)
舒适、踏实、 安全
(温和的香 片茶)
我的每一个思念中有个北平 第三节:我心中有个北平
理解全文
(1—3)文中直接表达老舍对北平爱和思念的句子?
• “真”非“真假”之“真”,它所表达的是爱的程度。情到深处,脱口而出,无需修 饰
• 每一个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与北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肉相连,情感 相同!
• 大爱无言,爱到极致往往难以表达,说不出来是为了强调对北平的爱之深,爱之切!
霜儿的玉李,愧杀(shà),呀
知识拓展
《老舍自传》有一篇《望北平》,其中有一段:
八年流浪到处为家,反正到哪里我也还是写作。干嘛去挤车挤船的受 罪呢?我很想念家乡,这是当然的。可是我既没钱去买黑票,又没有衣锦 还乡的光荣。那么就教北平先等一等我吧。写了一首“乡思”的七律
知识拓展

《我与地坛》优秀PPT课件

《我与地坛》优秀PPT课件
我 与 地坛
让历史铁一样 地生着,借助 蹒跚的脚印不 断看那写作着 的心魂。
——史铁生
“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 常觉得这是我的名字的昭示,让历史铁 一样地生着,以便不断的去看它,不是 不断的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踌 躇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着的灵 魂,看这灵魂的可能与大向”
——史铁生解释他的名字
1.从总体上看,一、二部分作者所写的对象及特点 是什么?
2.这样写有何作用?
对象 (一)地坛
(二)母亲
特点 荒芜但并不衰败
坚忍、毫不张扬
生命感悟 作用
生存启发
小结
史铁生从腿开始思想,体察心 灵,在地坛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 园,使躁动的心走向宁静;在一次 一次地寻求中,终于体悟到母亲的 苦难与伟大,自己的车辙与母亲的 足迹在这个荒芜而又充满生机的园 子中融为一体,成为永恒。
问题1:文中写了母亲的哪些行动,体现了母亲对 儿子怎样的感情?
每次我要去地坛时,她无言地帮我备,帮助我上车… 母亲对儿子的理解
送我出门,经常去找儿子……
母亲对儿子的担忧



心理矛盾
冷静 清醒
回(悄悄转身)
冷静 清醒
理智而深沉的母爱
地坛
母亲
精自
亲精
神然 我 情神




读最后一段,仔细品味最后一句话的深情和作用:“多少年来, 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 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仅仅是表现母亲为担心我而 找寻我走了很多路吗?
落日的灿烂 雨燕高歌
孩子的脚印 苍黑的古柏 草木泥土的气味 落叶的味道
生命的永恒 生活的信心
第七节感悟

《我与地坛》ppt课件43张

《我与地坛》ppt课件43张
史铁生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母爱的深沉伟大,理解母亲的关爱。 2、把握文章主旨。 3、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历程,敬重生命。
阅读第二节,说说作者一共回忆了与母亲之间的哪几个故事?


母亲在家中等“我”


3 2
1
母亲送“我”出门
母亲去园中找“我”
自学指导一 (5分钟)
1.作者以前的行为给母亲到底出了一个什么“难题”?母亲 又是怎样对待这个“难题”? 2.从母亲解决难题的态度上,我们可以看出这是怎样的一 位母亲?(提示:作答时先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再结合课文内容解释) 3.为什么说“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亘(gèn)古不变 熨(yù)帖 猝(cù)然 倔强(jué)(jiàng) 恪(kè)守 窸窣(xī)(sū)
我与地坛
①(1-4段) “我”与地坛的缘分。 ②(5-7段) “我”在地坛的人生感悟
我与母亲
①(8-10段) 写“我”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②(11-17段) 写“我”的创作取得了成功,母亲却不能分享 “我”的快乐。
(1)“我”家与地坛很近。
(2)“我”与地坛有着相同的命运。(“园子”荒芜, “我”残疾),是“我”的一个宁静的逃避所。 (3)地坛顽强的生命力给了“我”重新生活的勇气, 让“我”领悟到生命的内涵。
当堂训练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概括史铁生散文的四个特点。
翻开史铁生的散文,你会不知不觉地被他那平实的文字吸引,更会情不
地坛向“我"展示了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世界,荒芜但并
不衰败,宁静而充满活力,使“我"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了生命的
律动,唤醒了我强烈的生命意识。
找到第三、五段的景物描写,分析各有何特点?有何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视对比阅读! 重视课内理解选择题!
(考过《祝福》《雷雨》《沁园春•长沙》)
整理各模拟卷周练等已考已做现代文篇目!
2
2015级高二学考课内现代文专题复习一
散文篇章
《想北平》《我与地坛》《荷塘月色》
3
《想北平》
一、文学常识忆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北京人,满族。
代表作品: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中篇小说:《月牙儿》 短篇小说:《断魂枪》 话剧: 《龙须沟》、《茶馆》等
13
二、课文内容回顾
1.第一部分:地坛有什么特点?
雕栏玉砌不复在
苍松翠 柏树幽
四壁朱颜改
野草荒藤乐悠悠
残阳 废园
正红 沉静
蜂飞 蚁动 瓢虫升空 金蝉脱壳 露珠滚动 满园草木竞相荣
古旧 荒芜
特点
生生不息
荒芜但并不衰败
14
六个譬如?
落日的灿烂 雨燕高歌
孩子的脚印 苍黑的古柏 草木泥土的气味 落叶的味道
12
《我与地坛》用充满冥思、忏悔、内省、 梦想、悲悯、祈祷的文字讲述了一个从生命的 虚无出发、纵深切入、盘旋上升的立体的灵魂 的故事,通过对自我在世的反复观照和深切领 悟以及在苦难与虚无的人本困境中对自我意义 的实践和建构,展示了一个“诗性生命存在” 如何“存在起来”并趋向神性的过程,从而向世 人昭示了一条永恒的灵魂救赎之道。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与1951年12月由北京 市人民政府授与老舍先生 “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4
二、课文内容回顾
1.“我真爱北平”? 大爱无言 至爱无声
“我的北平” “爱我的母亲”一样,说不出。只是“微笑”或“落 泪”。(类比) “真愿成为诗人”,把好听好看的字都献给北平。 一种想说而说不出的爱。(反复,四次提到)
日常平凡的点滴事物反映他与北平的亲密,对北平 感情的深厚,作者真正融入了北平生活,深入到了它 的血肉肌肤之中。 作者出身贫寒,更加熟悉这一切,也有更深的感情。 有一颗平常心,追求平淡、恬静,有浓厚的平民意 识。
“人民艺术家”
8
5.赏析文章结尾。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不再说”,其实是说不完。把想北平的情感推到高 潮又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表达了一位深爱北平和祖国的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 念家乡的情感。 结构上,点题“想北平”,呼应前文第二段。
它们都在展示缤纷的生命世界,无言地诉说着生命 的美丽。 不管这样微弱纤细的生命,都有自身的价值,都有 属于它的欢乐、悲伤及情趣。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 的节日。
17
身体残废
颓废
被社会遗弃
荒芜 废弃 古旧 荒野
不衰败
死活
古柏 野草 蜂飞 蚁动 ……生生不息
被肆意雕琢
思路总结
3
瞬间与永恒 荒芜与生机 宁静与涌动 细致与博大
生命的永恒 生活的信心 15
荒芜冷落 并不衰败
一座废弃的古园
肆意雕琢 不能改变
失魂落魄 珍爱生命
一个残废的青年
双腿残废 精神不变
地坛:一个客观存在的地方,也是一个
自在自足之所,是安放“我”的灵魂、寄托
“我”的精神的理想之所。
16
地坛(景、物)给予“我”的启示:
6
3. 我的北平有怎样的特点?主要手法?
巴黎、伦敦 对比 爱 北平
衬托
太热闹
环境动中有静
太空旷比起北平 生 布局匀调合理
差点儿,挤

生 活
寂 果蔬新鲜丰富

包着纸的橘子
苦 接近自然

冒烟的工厂
7
4.北平有那么多的名胜古迹,作者为什么不写,却只写 了一些平凡的点滴事物和平民的日常生活呢?
9
6.老舍语言特点?
幽默诙谐,鲜明生动 通俗明白,京腔十足 自然真挚 质朴简洁
如“差点事儿”,“挤得慌”,“带霜的玉 李儿”,“还不愧杀”等蕴含极其深刻思想的话 语经老舍说出,却是极平常普通,通俗易懂,显 示了语言大师举重若轻的功力。
老舍论语言: “我的文章写得那样白,那样俗,
好像毫不费力,实际上,那不定改了多少遍。”
痛苦、伟大、无私、坚忍……
19
“我”对母亲的情感: 痛悔的自责 刻骨的思念 深沉的理解
现在我才想到…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我才有余暇设 想…现在我可以断定…我已经长大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反复(回环往复)的语言形式
20
“我”、地坛、母亲:
地坛是我获得生存信念的地方,也是我感受母爱最 深的地方。 地坛使我平和豁达地对待生死,解决了为什么生的 问题; 母亲使我找到了生存的意义,解决了怎么活的问题。
2015级高二学考现代文复习
浙江省新学考现代文已考篇目 2015.10 课外小说《女狙击手》 2016.04 《想北平》和《藕与莼菜》(课外,叶圣陶) 2016.10 《最后的常春藤叶》和《品质》
2017.04 ?
1
重视课内,好好复习必考篇目!
(《我与地坛》《荷塘月色》,《祝福》《林黛玉》,《雷雨》《物种起源》)
10
11
《我与地坛》(节选)
一、文学常识记忆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18岁去延安 插队。21岁时,因腿疾住进医院,从此再没站起来。
史铁生:“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 后陆续发表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 《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小说与散文。
5
2.真爱(思念)北平的原因?
“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 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 “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 “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 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
温州模拟考:18.简要说明作者思念北平的原因。 (1)老舍:①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 史,②它融在我血里,赐予我脾气和性格。 (2)叶圣陶:因为故乡有我牵挂的亲人、朋友,藕 和莼菜。
豁达 残废但不颓废
劫难
不改变
身残志不残 顽强
落日 雨燕 脚印 古 柏 气味……生命律动
死是
活着
必然降临
是一种
的节日
幸福
18
2.第二部分:关注细节
她是一个_________的母亲。
帮“我”上地坛:无言目送 在家担忧“我”:坐卧难安
到地坛找“我”:悄悄缓缓
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 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 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 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