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书声朗朗教学设计《声律启蒙》3
《声律启蒙》教案课件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声律启蒙》教材的第三章“平水韵”,具体内容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的辨析,以及平水韵的押韵规律。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汉语音韵的基本知识,提高诗词吟诵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声母、韵母、声调的辨析方法,理解平水韵的押韵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诗词吟诵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母、韵母、声调的辨析,平水韵押韵规律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掌握声韵辨析方法,运用平水韵进行诗词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古典诗词吟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 新课导入:讲解声母、韵母、声调的概念,引导学生进行辨析练习。
3. 例题讲解:以具体诗词为例,讲解平水韵的押韵规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声韵辨析和诗词创作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声律启蒙》第三章平水韵2. 内容:声母、韵母、声调辨析平水韵押韵规律诗词创作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声韵知识,创作一首五言绝句。
请举例说明平水韵的押韵规律。
2. 答案:示例五言绝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平水韵押韵规律:同一韵部的字在诗词中押韵,如《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的“光”和“霜”押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声韵辨析和平水韵押韵规律。
但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声律启蒙》的其他章节,了解更多的音韵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诗词创作比赛,提高诗词创作能力。
声律启蒙第三课三江教案

声律启蒙第三课三江教案
第三课三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对子歌,争取背诵下来。
2、初步了解对联中对仗的特点。
3、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
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对子歌: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蓉裳对
蕙帐,玉斝对银缸。
2、教师边打节奏边读对子歌。
(××××)
师:对子歌是不是很有意思?今天,就和老师一起来学习对子歌吧。
二、新课教学
(一)读课文
1、教师带学生一边打节奏,一边读课文。
2、学生对照拼音自由读。
3、同桌互读。
4、分组比赛诵读。
(二)找对子
1、同学们,课文里藏了很多的对子,你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小组合作)看看哪组找的多。
2、学生汇报。
3、找到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三)背课文
师:读了这么多,你们会背吗?
1、老师读前一句,学生接后一句。
2、分组背。
(四)找韵味
师:你们知道对子歌为什么这么有意思吗?找一找,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回答,师总结。
(五)听故事
教师讲故事《庄周活鲋》。
三、教师小结
四、家庭作业
把故事讲给父母听,再背背课文。
班级教案分享:二年级语文声律启蒙

班级教案分享:二年级语文声律启蒙作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育者,我们相信大家都知道音乐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作用。
而二年级的语文声律启蒙正是一门以感受语音美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语文课程。
如何让学生在这样的课程中感受到美,学习到语言的艺术,是我们每位老师都需要注意的问题。
今天,我将分享一份教案,希望对广大教师同胞有所启发。
I.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声音美、什么是韵律美。
2. 培养学生对于语言的感受与表达能力,让他们自觉地去发现,去欣赏语言中的美。
3. 通过翻译、填词、句式变换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感。
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创作出富有个性和美感的诗歌作品。
II. 教学内容1. 什么是声音美?通过播放戴望舒的《声律启蒙》朗诵,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声音美。
引导学生讨论声音美的概念和作用。
通过比较不同的声音,指导学生感知声音的高低、长短、尖细等特征。
2. 什么是韵律美?播放《声律启蒙》,让学生感受其中的韵律美。
引导学生发现其中重复的音节和韵母,学习韵词的基本构成。
通过配对游戏、填空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对于韵律美的感受和运用能力。
3. 诗句翻译选择苏轼的《江城子》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古诗中的语言表达,并进行翻译。
通过讨论、了解注释,让学生了解作者意图,从而更好地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4. 填词游戏以《庐山谣》为例,设计填词活动,让学生填入合适的词语,从而体会押韵、对仗和意境的联系。
同时,让学生掌握词语的基本用法,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5. 句式变换选择经典句子,如《鹅鹅鹅》等,让学生尝试将其变换成不同句式,如倒装句、反问句等,锻炼学生的语感,并促进对于语言的感性思考。
6. 诗歌创作在引导学生了解诗歌形式,如五绝、七绝等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创作一首诗歌。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在表现上尽量符合语言美学的要求。
III. 教学方法1. 情感教育法让学生通过理解和表达语言美来体味它的美。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声律启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声律启蒙》。
-学生能够理解《声律启蒙》的基本内容和含义。
- 学生能够掌握《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
- 学生能够运用《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进行诗词创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背诵、讲解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声律启蒙》的基本内容和含义。
- 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
- 通过模仿、创作等方式,让学生运用《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进行诗词创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声律启蒙》的基本内容和含义。
- 掌握《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
- 运用《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进行诗词创作。
2. 教学难点 - 理解《声律启蒙》中的一些生僻字和典故。
- 掌握《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
- 运用《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进行诗词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三、教学方法 1. 朗读法 - 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声律启蒙》的韵律和节奏。
- 通过朗读,让学生理解《声律启蒙》的基本内容和含义。
2. 讲解法 -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声律启蒙》中的一些生僻字和典故。
- 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
3. 分析法 - 通过分析,让学生理解《声律启蒙》中的一些诗句的含义和意境。
- 通过分析,让学生掌握《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
4. 比较法 - 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声律启蒙》与其他诗词的异同。
- 通过比较,让学生掌握《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
5. 归纳法 - 通过归纳,让学生总结《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
教案:二年级语文声律启蒙案例

优秀教案推荐:二年级语文声律启蒙经典案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尤其是语文教育,更是人类文明的脉络。
而教学中,教案的作用绝不可小视。
一个好的教案可以指导教学、规范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一份优秀的教案——二年级语文声律启蒙经典案例。
一、教学目标语言能力目标:1.能听懂、会说、能写和能正确朗读课文;2.能根据音律及韵律区分声韵母;3.能用课文中的声韵母演唱诗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喜欢诗歌的兴趣和爱好;2.通过教授诗歌,引导学生爱美、敬文、知诗、悦耳,培养良好的审美趣味和修养;3.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培养美好情感和高尚品德。
二、教学内容1.意义:懂得声韵母的意义和作用。
2.听辨:听押韵的诗句,分辨其中的韵律和声韵母。
3.掌握:学习掌握声韵母。
4.表演:用歌曲的形式演唱学过的诗歌。
三、教学流程1.导入(5分钟)通过背诵唐诗《咏鹅》,引导学生感受韵律美、情感意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引入(10分钟)教师通过配合动作,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声韵母的表示和发音,并把学过的声韵母记录在黑板上,方便学生记忆。
3.课文讲解(20分钟)教师以押韵的《蝴蝶》,作为课文,讲解韵律和声韵母,并引导学生分辨韵律和声韵母。
4.巩固练习(2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主完成练习,检验掌握声母的能力。
5.评价概括(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简单的评价,并进行阶段性总结。
四、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学生们通过自主完成课堂练习,提高了识字和发音的能力。
在声律启蒙课上,教师以音律为准,引导学生培养感悟韵律的能力,增强审美的观念和素养,同时也能出现其他必要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
良好的教案对于教学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这份优秀教案——二年级语文声律启蒙经典案例,则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教师可以通过这份教案,辅助幼儿对声韵母的学习,同时也能为幼儿文学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幼儿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教师备课范本:二年级语文声律启蒙教案

二年级语文课程的教学很重要,尤其是关于声律启蒙的教学,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教师需要为教学备课,下面是一份关于二年级语文声律启蒙的教案备课范本。
一、教学内容二年级语文声律启蒙二、教学目标1. 通过声律启蒙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发音和音节;2. 调动学生对汉字发音和音节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3. 通过声律启蒙的教学,让学生提高汉字的写字和组词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声律启蒙歌谣,并且能够根据歌谣的模板写出自己喜欢的歌谣。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正确理解发音和音节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取说唱教学法,利用专业的教学视频和多媒体教材引导学生学习歌谣,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加深对声律启蒙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提高学生的写字和组词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学前准备准备一些教学视频和多媒体教材,提前准备好纸笔等教学工具。
2. 歌谣学习通过教学视频和多媒体教材播放声律启蒙歌谣,让学生跟随歌谣学习汉字的发音和音节。
3. 组词练习采用玩猜谜游戏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或多个音节,让学生根据音节拼出相应的汉字,并自由组合成自己喜欢的词语。
4. 写字练习将学生喜欢的歌词模板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根据歌词模板进行填空,并根据歌词进行画表现。
5. 交流分享将学生写出的歌谣展示出来,让他们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互相学习和评价。
六、课堂效果评估本次教学的评估分为学生口头表述和书面评价两部分。
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学生可以在不断地实践中逐渐熟练运用声律启蒙,同时根据汉字的音节去写诗歌并进行表达。
教师也可以通过上课的批评和鼓励来调整教学步骤,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详细评估。
七、教学总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专业教学视频和多媒体教材的配合,学生能够更全面的学习声律启蒙,并且根据课的学习,能够更自如地运用声律启蒙,从而提高他们汉字发音、音节、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声律启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云、雨、雪、风、花、鸟、虫、鱼”等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讲解、讨论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描写自然现象和动物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字词、课文内容等。
2.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情感。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欣赏法:让学生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视频等,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的自然现象和动物。
提问学生: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这些自然现象和动物有什么特点?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叫做《声律启蒙》。
2. 讲授新课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认读。
教师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3. 深入探究教师提问:作者是怎样描写自然现象和动物的?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描写自然现象和动物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师提问: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然环境和动物?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树立保护自然环境和动物的意识。
4. 拓展延伸教师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视频等,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师提问:我们应该怎样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树立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
5. 课堂小结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声律启蒙》教案设计

《声律启蒙》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声律启蒙》教材第三章“平水韵”,详细内容包括对平水韵的介绍、读音、韵脚分类及特点,并结合具体诗词案例,让学生感受平水韵在古典诗词中的韵律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平水韵的基本知识,能正确辨别和运用平水韵。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3. 提高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平水韵的分类和特点,以及在实际诗词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平水韵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典诗词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水韵。
2. 新课内容讲解:(1)介绍平水韵的基本概念、读音及韵脚分类。
(2)分析平水韵在古典诗词中的运用,以具体诗词为例进行讲解。
3. 实践环节:(1)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探讨平水韵在诗词中的作用。
(2)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并进行点评。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含有平水韵的古典诗词,引导学生从韵律、意境等方面进行赏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首含有平水韵的诗词。
六、板书设计1. 《声律启蒙》——平水韵2. 内容:(1)平水韵基本概念、读音、韵脚分类(2)平水韵在古典诗词中的作用(3)诗词赏析:一首含有平水韵的古典诗词(4)学生创作:一首含有平水韵的诗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春”为主题,创作一首含有平水韵的诗词。
2. 答案示例:春风拂面水云间,绿柳垂丝绕画船。
红梅傲雪争春早,白鹭轻飞入远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程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含有平水韵的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同时,关注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引导他们深入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昌区中山路小学《书声朗朗》诵读课教学设计教学篇目《声律启蒙》教学章节节选(三)
诵读目标1.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本诗,并能熟读成诵。
2.充分理解诗句含义,感受文化底蕴之深厚,并受其熏陶.
3.在准确诵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得有韵味有情感,通过多形式诵读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资料补充【词语注释】:
颉:仓颉,原姓侯冈,名颉,俗称仓颉先师,又史皇氏。
《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
据史书记载,仓颉有双瞳四个眼睛,天生睿德,观察星宿的运动趋势、鸟兽的足迹,依照其形象首创文字,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文明之基,因而被尊奉为“文祖仓颉”。
菡萏,荷花的别称。
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
又称莲花,古称芙蓉、菡萏、芙蕖。
荼蘼:又名酴醾、悬钩子蔷薇。
落叶或半常绿蔓生灌木。
小枝被钩刺。
羽壮复叶,小叶5-7枚,卵壮
椭园形或倒卵形,背面被柔毛,托叶与叶柄贴生,全缘。
伞房花序。
花白色,有芳香。
果近球形,深红色。
花期4-5月,果熟期9-10月。
本篇目节选自上卷《支》篇。
教学流程1.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
2.学生自由读,根据拼音读准字音,词语连读,断句准确;
3.逐句介绍意思及相关背景,强调重点字义、词义。
4.同桌合作再读句子。
5.小组或男女生比赛读;
6.师生合作朗读句子;
7.生再次自由读,并尝试背诵句子。
同桌互相检查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