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孩子进城记
“村妞”进城上学记

。
已经黄 昏了
一
,
姥爷 也 醒 了 叫我
,
一
此 我 特地 跟 姥 爷 去 了 地 干 活 我在
,
一
趟地 里 姥 爷 在 地 里 辛 苦
, ,
块 回 家。
“
一
路上 我
,
直 没 告 诉 姥 爷 我 在 他 身上 的
,
旁 采 花 捉 蝴 蝶 。 等我 玩 累 了 姥 爷 我们爷 孙俩躺在 田 埂上 开 始休 息。
妈 妈 带着 我 走 到 学 校 门 口
看 天
,
,
我往 里
I
一
我 绕 着 学校 走 来 走 去 上 楼 梯 下 楼 梯 可
,
,
,
1
这 比村 里 的 学 校 漂 亮 好 几 倍
。
在这
还 是 找不 到教 室。 我干脆坐 下 来 从 教 室 跑 出来 的 路 线 , 终 于
,
,
回想我
样 的学 校 读书
我
一
上坐 下 来。 过 了
一
又在
个座 位
“
过 着 封 闭 而 平 淡 的 日 子 倒 也 很惬 意
这样平 淡的 日子 终于要 结束 了 那年
,
会
一
,
位 年轻 漂 亮 的 女
:
,
六岁
老 师走 进 来 笑 眯 眯地 对 我 们 说
,
同学们
I
”
爸爸 接我去 城里 读 书。 我得 到这 个
,
好
l
”
其他 同学都高声 回 答
好像
只 丑 小鸭
,
,
来城 之 前 的 激 动 心 情 荡 然 无
乡下父母进城记

乡下父母进城记作者:成小晟来源:《幸福·婚姻版》2019年第01期1.爸妈住最久的一次昨晚临睡前,我妈问我:我和你爸来你这里有一个月了吧?我准确地告诉她:24天。
我妈慨叹:怎么感觉好久了呢?然后又絮叨着:不知道老家下雨没有?地里的麦子怎样了?你奶奶还好吗?无疑,这是爸妈来我这里居住时间最久的一次。
之前,在我来武汉生活的十多年里,他们住最长的时间是两周。
生活日常是每天帮我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等我回家,然后无事就找各种理由嚷嚷着要回去。
我结婚后,他们更很少来了。
这次,是他们主动提出要陪我定居的。
国庆节,我回去接他们,当时他们是下定决心住到年底的,当然出发前,我的车上装满了他们认为需要的东西,比如面粉,院子里种的各种瓜果蔬菜,当然还有他们准备天冷时穿的衣服。
最后,连一床厚棉被都要带上,说我冬天盖得薄。
只是,车厢空间有限,实在装不下了。
我一贯不喜欢从老家带大包小裹的东西,每次他们给我往车上塞,我都随后拿下去,对他们说:吃不了那么多,不吃也放坏,很多东西买就行了。
可这次,他们要带什么,我帮忙往车厢里塞。
因为他们要和我长住的缘故,我从没有如此乖巧地服从。
他们是下定决心要来武汉陪我生活的,特别是我又开始一个人生活后,他们总担心我,一个人冷了热了,没人说话,无人照顾。
本来是要接奶奶一起来住的,可85岁的她说什么也不愿意出远门,但又催促着爸妈去陪我。
奶奶是我最亲的人,从小到大对她的感情爸妈都尚不可比,我开车回主要是为了带她,可我又实在无法勉强85岁高龄的她,离开熟悉的乡村到陌生的城市。
我知道奶奶怕给我添麻烦,我上班去了,家里三个老人独坐发呆,还不如她一个人在家里找乡邻四舍闲聊自在。
安排好一切,叮嘱了奶奶一遍又一遍,还是要走了。
看着奶奶站在门口,泪水忍不住狂涌。
对于年过六十的爸妈来说,我无比理解他們的无奈和纠结,一边是母亲,一边是儿子,这次,他们选择了我。
2.说是来享福,实际更操心他们来的第一周,一如往常,买菜做饭,打扫卫生,小区里逛逛,然后等我下班。
概括郭杏儿进城的主要内容

概括郭杏儿进城的主要内容
小说截取的是北京钟鼓楼下一个四合院里九户居民,在1982年12月12日晨5时到下午5时一天里的日常生活,却贯串了三、四十个人物几十年的遭遇变化,写出了古老京华的历史积淀和80年代的现实变革,使我们听到了改革时代的足音。
这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历史,构成了北京市民社会生态群落图。
薛永全过去当过喇嘛社会地位低下,现在翻了身给小儿子办喜事,就一直处在既想排场又捉襟见肘的尴尬中。
他的儿媳潘秀娅家境贫困自己是营业员,爱好虚荣又精打细算,办嫁妆“宁要小羊头,不要大牛尾”。
她的雷达牌小坤表在喜宴中不翼而飞,引起了一场风波,大家怀疑是“丐帮”后人卢宝桑所为,其实是小流氓姚向东偷去了。
善良的厨师路喜纯虽刚受了卢宝桑的气,卢揭底说路的父亲过去在妓院帮工,但路喜纯临走时还为卢说了好话。
农村姑娘郭杏儿家当了专业户,有钱了,进城来寻找父辈为自己订下的亲事,不料小伙子荀磊已有了对象,杏儿慷慨解囊要为秀娅买表。
婚礼中还有令人厌烦的热心人詹丽颖,她曾被错划为“右派”,受过许多不公正的打击,但她惊惊咋咋同情她的人很少。
女演员澹台智珠临时来客不能迎亲,詹丽颖偏要自己去迎。
四合院里还居住着其他没有参加婚礼的住户,如忠于职守的老编辑韩一潭,耿直自重的修鞋匠苟师傅,安于平凡工作“不拣高枝”的海西宾,以及这个院里的“大干部”张奇林局长,和他那害单相思的女儿张秀藻,等等。
这里有着历史与现实、传统与革新的诸多矛盾,但又有着下层人民在艰难困苦中的忍耐力和意志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互相关照扶持的团聚力,以及他们在各种困境中缓慢发展的生命力。
乡村教师进城记

z o s 年 月 c / 2 0
激 动
首的中 巴车赶 往州府 , 顺利 到点报 到。 9 月 8日晚上 7点 , 我在宾馆 门 口不远 的街 道上
9月 2日, 秋季 开学第 一天。 中午时分 , 我的电话 碰到 了张顺畅副局长 。看到我很紧张 , 张顺畅副局长
突然响起 , 州、 县教育基金会 以及学 区进国校 长接连给 很和蔼地说 : “ 龙老 师 , 你把发言稿 多看几遍 , 熟 悉熟
赶 稿
直 到倒 背如流 了才安稳地 睡去。
第二 天早上 六点 , 我便起 了床 , 收拾 了行李 , 简
顺畅副局 长一起坐 车出发 了。一路 上 ,同顺畅 副局 长、 小吴司机聊 了很多 自己路上的所见所 闻。车子一
家 山寨 小小学 堂里的老师 ,默 默工作 了 3 8 个 年头 , 单 早餐后 , 便 来到州教育 局等候 。不 到 8点 , 我 和张
篱笆做拐杖 , 匆匆赶 回家 。
上 路
村学校 教师 的福利 待遇 、 政 治待遇 , 给偏 远农村学校
教 师发放特殊 津贴 ,对表现 突 出的教 师在职称评级
说 实话 ,我这个 在大 山里搞 了一辈子 的乡村教 上优先考虑 ;二是请求进一 步加大偏 远农村学校 发 增加 建设 资金投入 , 教育教学设施 改 师, 从未 出过远 门 , 就连 州府吉 首也 未到过 一 次 , 更 展的扶持力 度 , 善 的投 入 ,提高办学 条件 ,缩小城 乡教育条件 的差 不用说 去省城 了。 为 了避免路上 延误 时间带来 的麻 烦 ,我 9月 7 距, 让孩子们 同在一片蓝天下健康 、 快乐成长 。 日凌晨 3 点 打着手 电上 路 ,带着爱人 帮我整理 出来 发完 言后 ,我现 场放开歌 喉给大家 即兴来 了首 的两套最好 的衣服 , 步行两个多小 时赶到 山脚尧 洞 , 土家 山歌 。山歌 唱完 , 顿时 , 全场响起 了雷鸣般 的掌 换掉泥 糊糊 的高筒鞋 ,搭上尧洞 进城 的唯一一 趟班 声 , 我心 中一颗石头终 于落地 。
乡村学生走进城市作文(通用19篇)

乡村学生走进城市作文(通用1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讲话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sentence summari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乡村学生走进城市作文(通用19篇)乡村学生走进城市作文第一篇乡村,是城市人眼中的淳朴乐园;城市,是乡村人心里的生活天堂。
一名农家子弟的进城路——读《官墙里:一个人的乡村与都市》

54READING悦读一名农家子弟的进城路——读《官墙里:一个人的乡村与都市》作 者:阎海军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简 介:一段农家子弟的进城路,一部底层视角的浮世汇。
书写一个出生于农村的基层媒体人十年间往返于城市和乡村所经历的裂变与浮沉,既有对个人进城史的记述,也有对激进城市化的文化反思。
马尔克斯说:“只有当你远离家乡,来到某个陌生的地方,‘家乡’的面目才会变得清晰起来。
阎海军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他的家乡叫崖边村,位于甘肃通渭。
他供职于电视台,长期从事“三农”问题调查,曾著有《崖边报告》。
人文学者钱理群曾发现一个现象,尽管他身边的农村学生都很朴实、勤学、善良,对农村生活也有很深的体验,但是这些学生在学术上所做的题目、他们的研究方向,几乎没有一个与农村有关。
他将这个问题抛给了一个来自农村的学生,那个学生当时没能回答,后来反思道:“一个人内心最沉重的东西总是不想去面对,既然没有力气抚平自己内心那惨痛的伤痛,除了回避还能有什么别的办法?我们这些从农村考学出来的人,回到村里相聚的时候,一般不会谈论乡间的事情,因为我们对这些无能为力,除了痛苦只有无奈。
我们宁愿将这痛苦和无奈压在各自的心底,而不愿意老在嘘唏感叹中互相感染。
”这位学生还对自己在农村当老师时的所作所为做了反思,“现在想来,为什么不可以为我自己讲课的那个教室装上几块玻璃,至少可以让我班上的学生少挨点冻。
可是在那样的环境里,我只想着怎样改变自己的命运,根本没有心思考虑如何帮助学生。
”我觉得,这位学生的反思,颇有些道理。
我也是农村人,可是在多年的写作生涯中,一直缺乏对农村的书写,或许亦有无能为力的隐衷。
所以,像阎海军这样为农村鼓与呼者,我是甚为敬重的。
正如一位作者所言:“当下不少非农民家庭出身的贤达人士正在为改变农民的境遇而竭力呼吁,我一听见他们的声文 夏学杰杭州 2017.855音就恨不得向他们脱帽致敬。
”本书不是神圣的乡土叙事,也不是清新的文艺,只是关于民生的记录。
爹娘进城记

龙源期刊网
爹娘进城记
作者:江子
来源:《37°女人》2014年第01期
爹打电话说他和娘已经到了,正在火车站出口等我。
火车站人流如潮,爹娘坐在台阶上,显得十分拘束,仿佛两块唯恐被潮水冲走的石头。
他们身边的包裹里是从老家带来的米酒、花生,还拎着一只活蹦乱跳的鸭子。
早在电话里说了啥都不要带,他们还是带来了。
需要置办一些爹娘用的生活用品,便领着他们去超市逛。
在偌大的超市里,他们紧紧跟在我和妻子的身后,那些包装得花花绿绿的商品让他们目不暇接,不时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直到来到卖大米的地方,他们才放轻松,情不自禁地各自抓起一把,在灯光下看米的成色,还把几颗放进嘴里嚼。
回到家,领着爹娘在屋里转,告诉他们淋浴莲蓬的水阀左打是热水,右打是冷水,煤气灶阀门下压后左旋是开,右旋是关。
娘转动着煤气灶的阀门,火啪的一声响,把她吓了一跳。
清早被一阵流水的声音吵醒,原来是娘在卫生间里洗衣服。
娘就是闲不住,来到省城儿子的家里,依然不肯闲着。
趁着我们还在睡觉,把一家5口人的衣服全洗了。
周末,我和妻子商量带爹娘去动物园转转,之所以选择动物园,是我想,作为农民,爹娘对动物天生就有感情,不会感到局促、陌生。
看到各种各样的飞禽走兽,他们果然高兴,会不由自主地在栅栏前驻足,用老家的、与它们的学名不一样的称呼唤着它们,挥舞着双手逗弄它们,嘴里还不忘轻轻模仿它们的声音。
村小的孩子主要内容

村小的孩子主要内容《村小的孩子》是一部描写中国农村儿童生活的小说,该小说的作者是庄重。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小明的孩子,他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
小明的父母都是农民,家里的经济条件非常困难。
小明家里有两个兄弟姐妹,他是家中的老大,他的父母和两个弟妹都非常依赖他。
小明虽然年纪还很小,但他却已经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每天都要帮父母干活,照顾弟妹,还要上学。
小明的学校在村庄的中心,离他家有一段距离,每天早上他都要走很远的路去上学。
他的学校很简陋,没有什么设施,教室里只有一些破旧的桌椅和黑板。
但是小明很喜欢学校,他认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小明的同学们也都是农村孩子,他们的家庭情况也都非常困难。
他们的父母都是农民,每天都要辛苦劳作,但是他们还是很努力地学习,希望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他们和小明一样,都知道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小说中还描写了小明的一些好朋友,他们都是非常善良、勤奋的孩子。
他们经常一起玩耍,互相帮助。
他们之间没有什么嫉妒和争斗,他们都非常团结。
他们的友谊也让小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认为只有通过努力和团结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小说中还描写了小明的一些老师,他们都是非常敬业、负责任的人。
他们虽然工作条件很艰苦,但是他们仍然尽力为学生们提供最好的教育。
小明的老师们教他们知识,也教他们做人。
他们让小明明白,只有通过努力、诚实、善良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通过这部小说,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农村儿童的生活非常艰苦,但是他们仍然充满了希望和勇气。
他们知道只有通过努力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也知道只有通过团结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他们的坚韧和勇气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孩子进城记
对于一个出生在80年代的农村孩子来说,进城是一件很新鲜的事。
习惯了乡村自然间肆无忌惮的狂野和玩耍,进城,变成了一件很重大的事情。
带着恐惧、好奇,还有对那不知名的新鲜事的猜想,心中有几分窃喜和好奇。
我童年时候的生活,大抵和大多数孩子一样,都觉得自己生活的圈子很狭小。
班上只有20位同学,还划分男生女生,再细化成自己的朋友圈,几乎所有外来的消息都是从同学们的口中得知,那时的我们,就算是外界一件极其普通的事都会在我们心中被无限放大、且完美无缺。
就连我这个在同学们眼中还算是有点见识的人,也认为城里的孩子手指是应该是没有我手上那略显沧桑而深刻的纹理。
第一次见到瑶瑶是我五年级时,那是我最早一次出门旅游,也是第一次和城里的孩子亲密地接触,并交上朋友,共同许下誓言。
瑶瑶是个从小就生活在宜昌的孩子,只比我低一个年级,矮矮胖胖地,特别白。
我们一起比赛跑步,等她气喘吁吁地停下来时,整个脸袋红扑扑地,把小脸映衬得更白了,我第一次觉得这世间还有如此可爱的女孩,活泼、亲切,不生分。
我们一行很多个孩子,都是爸爸同学的小孩,年龄上也相仿。
其中就我和瑶瑶似乎是一见如故的前世好友,一见面就有聊不完的话题,拉不够的手。
冲在一群孩子的前头,坐木马,大声唱歌,牵手逛动物园,吃冰淇淋,还一起约定将来要考一所大学,长大了要做最好的朋友。
两个人相视对笑,我有四颗虎牙,她有两颗,她羡慕我瘦,我嫉妒她白,我们俩就绞在一起胡搅蛮缠地要和对方换这换那,期盼两个人能更接近对方,只至满意方肯罢休。
其实也许不是满意,只是朋友间的一种契约,一种难舍难分的情节。
大抵上我第一次知道大队委,中队会,也是从瑶瑶口中得知的。
对于我来说,生活的空间就是自然间的一切,爬树、摘野果、钓鱼、抓虾,或是去菜地或者果园里偷点瓜果蔬菜解解馋,和朋友闹闹别扭,这就是我生活的一切。
但这一切,当我对着一个城市孩子的时候,我没办法去跟她分享,我害怕,胆怯,担心她会嘲笑,会不屑一顾,甚至摒弃我这个朋友。
我只能倾听,听她给我讲述她是如果担任大队会,学校的老师如何地器重她,她又是怎样严格地要求自己,勤奋读书,并做上三峡日报的校园小记者的。
这一切的一切对我来说,是那样的新鲜,又是那么地不可思议,一个只比我小一岁的妹妹,她完全是另外的一种生存方式,却也活得自在,活得满足,活得精彩。
现在再隐隐约约地回忆,可能当时就因为对文学的这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热爱,对书的好奇和解读,连系着我和瑶瑶之间的这根相识的纽带,这是我这个农村孩子与一个城市孩子唯一兴趣相投的地方。
临行前,像一个大孩子一样,她一再嘱咐我,回家了一定要写一篇游记寄到三峡日报社,让我俩的文章能同时刊登,这是我俩美好梦想的开端。
带着沉重,带着留恋,重归以后的我不知道写了多少次的三峡游记,但都归于自己的自卑和不满,终究这份嘱托都被我一次次地遗弃在了废纸篓中,没有成功。
后来每每想起瑶瑶,想起我们的约定,心中都暗存愧疚,却无处宣泄。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也慢慢地融入了城市的生活,每当看到自己班上那群可爱的孩子,都不禁揭起自己内心最深处的苦楚。
再后来,隐隐约约地从爸爸口中得知瑶瑶第一年高考并不顺利,复读再考,终于考取了一所重点本科。
而我,却因为一些无知,害怕,投机取巧,并没有交自己送往这条成功的道路。
于是只能与瑶瑶越走越远,终究在心底去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