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原

合集下载

统编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重难点整理,知识点整理,阅读、写作方法点拨

统编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重难点整理,知识点整理,阅读、写作方法点拨

第1课草原备课资料一、积累美词美句美词清鲜明朗一碧千里茫茫洒脱柔美渲染勾勒翠色欲流流入云际久立四望低吟洒脱迂回群马疾驰襟飘带舞会心羞涩美句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着不放,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明亮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多音字蒙méng蒙昧蒙住Mēng蒙人瞎蒙Měng蒙古同音字骏马俊俏竣工严峻二、背景资料资料一:老舍其人(来自百科,以前介绍老舍的时候只介绍了姓、字,称号,代表作品,这样的介绍就把一个人物简单化了,对于重要的作家,需要多给学生点信息。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

因为老舍生于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1966年8月24日,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1.草原(第一课时)

1.草原(第一课时)

shào(稍息)
注意加点字的 读音!
我看到大哥哥们正在练习稍. (shào)息的动作,其中有 个大哥哥在做的时候总比别人稍. (shāo)微慢了一点儿。
多音字:辨析

读shāo的时候,是“略微”的意思。如:稍许。 读shào的时候,意思是“[稍息]军事或体操的口 令,命令队伍从立正姿势变为休息的姿势”的。
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第1自然段: 草原美景 第2自然段: 喜迎远客 第3自然段: 友好相见 第4自然段: 盛情款待 第5自然段: 依依惜别
运用:婴儿嘹亮的啼哭声,让马不停蹄奔进医院的叔叔高 兴不已,嘴里念念有词:“谢天谢地,赶上儿子出生了!”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这时. 候,鄂温克族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
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多音字
稍 shāo(稍微)(稍许)(稍纵即逝)
【翠色欲流】 【渲染】 【洒脱】 【迂回】 【羞涩】 【勾勒】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涂染画 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 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淌下来似的。 回旋,环绕。 行动自然,无拘无束。 用线条画出轮廓。 有点难为情的样子。
词语解释
A.拘束
B.洒脱
1.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
huí wèi
回味
lè qù mù dì dì sǎ tuō yī shɑnɡ cǎi hónɡ
乐趣 目的地 洒脱 衣裳 彩虹
mǎ tí rè hū hū lǐ mào jū shù jǔ bēi
马蹄 热乎乎 礼貌 拘束 举杯
ɡǎn rén huì xīn wēi xiào

1《草原》课件(共56张PPT)

1《草原》课件(共56张PPT)
思考课文分为哪几部分,根据每一部分的意 思,小组讨论全文的层次划分。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草原美景。 第二部分(第 2 自然段):喜迎远客。 第三部分(第 3 自然段):友好相见。 第四部分(第 4 自然段):盛情款待。 第五部分(第 5 自然段):依依惜别。
课文讲解
美丽的自然风光
草原的自然风光 给作者留下了怎 样的感慨?







返回目录
二、 看拼音,写词语。 1. 只要shāo wēi( 稍微 )留心一些,你就会有很多惊喜的发现。 2. 远方朋友的到来,使得静寂的草原顿时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mǎ tí( 马蹄 )声,响成一片。 3. 草原上的姑娘穿着美丽的yī shanɡ( 衣裳 ),为我们倒好奶茶, 摆上了奶dòu fu( 豆腐 ),唱起了热情的歌曲,跳起了sǎ tuō ( 洒脱 )的舞蹈。
巧记生字
易错提示
shang

不要少写 “点、 横”
裳:古指裙子。
巧记生字
一碧千里
指一片碧绿的颜色,十分宽广。
翠色欲流 奇丽
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 形容绿到了极致。
奇特美丽,多形容自然风光。
课文讲解
作者老舍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
内蒙古草原美丽的 自然风光和蒙古人民的 热情好客。
课文讲解
怎样的画面?
课文讲解
“茫茫”什么意思?同 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 说“天苍苍,野茫茫” 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 里,而并不茫茫”呢?
没有边 际,看不 清楚。
站在草原上,放眼 望去,从脚下到云际,全 被绿色主宰着,是那么 辽阔,又是那么清晰,一 切都尽收眼底。
课文讲解

六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1课《草原》课件(共37张PPT)

六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1课《草原》课件(共37张PPT)
用在课文结尾的作用是什么? (这两句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总结课文:
从全文看,前面两段主要是写什么?后面三段主要是写什么?
课文前两段主要讲草原景物的美,后三段主要讲草原人民的美,说明蒙 汉两族人民感情深厚。
主题思想:
回顾全文,说说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本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 及受到蒙古族社员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 厚情谊。
研读第一部分: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 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①想一想,“更可爱”的原因是什么? ②“那么……那么……”能换成“非常、很”等词语吗?
研读第一部分: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体会草原的碧绿 和辽阔。
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边读边想 象画面。
当我们领略了草原的羊群、小丘、天空之美后,再读这句话, 我们读出了什么?
这一句不仅写出了老舍先生是第一次到草原,更写出老舍先生的 欣喜、愉悦之情。
研读第一部分:
句子1: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 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这种境界,既
,又

研读第一部分:
句子2: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 草原的无限乐趣。
学习词语:
勾勒 境界 洒脱 鞭子 疾驰 彩虹 马蹄 豆腐 拘束 羞涩 摔跤 襟飘带舞
理解词义:
渲染:画国画时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勾勒:用线条描画出轮廓。 回味:在回忆中细细体会。 疾驰:飞快地奔跑。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随风舞动。 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 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 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涯,水边。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草原》精美PPT课件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草原》精美PPT课件

总结概括
这篇文章要多读,有感情地读,读出其中的美感和情感。在 读的过程中,我们仿佛置身于老舍先生笔下的大草原中,那里的 美无处不在,天美、地美、牛羊美,人美、歌美、舞蹈美……但 是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写于五六十年前,今天的大草原又是怎样 的呢?如果有机会,希望同学们能亲自去大草原看一看!
能力提升
小练笔:写一写家乡的某处景物。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中心句:高度评价蒙汉两个民族的友谊天长地久。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者老舍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
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 风光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者是怎样安排这篇文章的行文线索的,与同学交流。
草原是蒙古族同胞的家园,课文前面写了草原的风光美,后面写 了人情美。风光美和人情美都表现了作者对草原的赞美和依恋,整篇 课文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因此以“草原”为题。
总结概括
《草原》这篇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 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风光美和 蒙古族人民迎客待客的人情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草原上 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 感动。民族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同学们,让我们为中华 民族团结大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比喻:把河和穿着各色的衣裳的男女老少分别比作带子、彩虹。
品读课文,感受热情
小讨论:和原句对比读,哪句话给你印象更为深刻?
走了许久,远 远地望见了一条河。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 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突出了河的特点
品读课文,感受热情
为什么说“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这次我去了草原,那里的天空比其他地方更加美丽,空气清新,天空明亮,让我想高歌一曲,表达我的快乐心情。

草原一片碧绿,四周都是XXX,羊群在XXX上下来走去,就像在无边的绿毯上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小丘的线条很柔美,就像一幅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到处翠绿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景象令人惊叹,又让人感到舒适,想要久久地站着欣赏,也想坐下来吟唱一首美丽的小诗。

在这样的环境中,连骏马和大牛也会静静地站着,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去的是XXX虎旗,汽车行驶了150公里才到达目的地。

整个路程都是草原,行车非常自由,只要方向正确,怎么走都可以。

刚进入草原,听不到任何声音,也看不到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快速飞行的小鸟。

走了一段时间,远处出现了一条弯曲的明亮的带子——河流!牛羊和XXX开始出现,隐隐约约可以听到鞭子的轻响声。

很快,一群马出现在远处的小山上,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种颜色的衣服,群马奔跑,衣袂飘扬,像一条彩虹飞向我们。

这是主人来欢迎远方的客人。

他们见到我们后,立即转向,欢呼着,飞快地跑来,在汽车左右和前面引路。

原本寂静的草原变得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我们跟着马过了小山,看到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面有很多马和车,很多人从几十公里外骑马或坐车来看我们。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我们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热闹闹地握着,握住不放。

虽然我们的语言不同,但我们的心是一样的。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要民族团结互助。

本文介绍了著名作家XXX和他的写作背景。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检测预情况,包括指名认读生字新词和书写指导。

最后,学生再次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概括出文章的行文线索为“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文章描绘了草原的美景、草原人的好客和欢乐的联欢场面,以及离别时的深情告别。

课文第一自然段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光,XXX先生通过怎样的手法展现出来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草原的美景。

1 草原【教案】

1 草原【教案】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以“触摸自然”为主题,编排了《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

《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丁香结》描写了北京城内外丁香的美丽姿态,记述了由“丁香结”生发的联想;《古诗词三首》分别描述了月夜下的建德江、夏雨中的西湖以及上饶乡村的景色;《花之歌》则从花的视角描画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谢的现象。

四篇文章题材不同,景色各异,作者在描述景色时均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内容教学要点字词识写◎会写26个字,会写38个词语。

语言积累◎能积累并抄写优美的词句,背诵相关段落。

◎能正确朗读并背诵《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过故人庄》四首古诗词。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阅读理解◎能想象课文所描述的景色,体会表达的情感,读出自己的感受。

◎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由此想到的人、事或人生思考等。

◎感受文中丰富的想象,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书面表达◎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了解分号的用法。

◎联系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有条理地记叙变形后的经历、生活,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1 草原【教学目标】1.会写“毯、玻”等9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

背诵第1自然段。

3.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4.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1.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2.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查找草原风光和蒙古族风情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毯、玻”等9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草原》课件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草原》课件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 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 无边无际的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 1.从全文看,前一段写什么?后四段段写什么?
• 总结
草原的美丽景色
• 这篇课文着重写了作者见到的

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情景
赞美了 蒙古,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助的深情厚谊
他赶忙竖起耳朵听讲。
和人一样的感情
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了和。动作。
拟人修辞手法答题格式: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 某物人格化,赋予人的动作和情 感,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 xx特点,表达了......的感情。极 为传神,富有表现力。
<2>拟物:把 人当作物来写, 使人具有物的动 作或情态。
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 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老舍先生又是怎样描
亲切相见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
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也不知道是谁的
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大家的语言不同,
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
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心情激动


民族团结互助
情谊深厚
热情款待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 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 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 来大盘子的手抓羊肉和奶酒。干部们向我们敬酒,七 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 们再回敬。
小丘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
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读句子想象:一个“流”字给你怎样的感觉? 翠色欲流:颜色非常苍翠郁郁葱葱像水一样要流出 来一般.(也称“翠色欲滴”) 欲:想要;几乎;好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1、草原计划教学时间:年月日
教具学具:1、生字卡片2、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3、学生搜集描写草原的诗词或文章
学习活动流程
一、歌曲导入
1、那辽阔的草原是景色迷人、令人神往的地方。

你想去欣赏吗?请让我带领同学们去领略那美丽的草原风光。

(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草原留给大家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老舍先生笔下所描绘的内蒙古草原又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草原》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活动
活动一、草原印象:1、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活动流程: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头脑风暴)
2、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独立思考2分钟——组内交流——全班分享)
美丽的蒙古人
4、检查生字、新词的认知情况(根据学生认知情况,提示学生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连接语:老舍笔下的草原不仅景美、而且人也美。

那么作者是如何展现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原。

活动二、走进草原:作者是如何展现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
活动流程:1、小组合作读课文,读完后独自从文中找出描写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句子。

2、在组内交流所找到的相关句子,并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3、全班分享
4、归纳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并板书)景:天空——清鲜明朗草地——一碧千里
人:热情迎客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
5、让我们用最优美的语言读出草原的洒脱之美,读出蒙古人的热情好客。

活力游戏
连接语:作者通过一幅幅画面,展示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最后却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来总结全文。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体会蒙汉情深。

活动三、体会蒙汉情深:联系课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的?
活动流程:1、默读2至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并想想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的理解?
2、把你的想法在组内交流,形成统一意见后全班分享。

3、归纳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并板书:蒙汉情深民族团结)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4、学习游戏。

分角色表演蒙汉深情话别
连接语:在老舍笔下的大草原上,景美人也美。

那么,作者是用什么
写作手法来向我们展现一幅幅画面的?
活动四、探讨写作手法:结合文中相关语句想想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抒情?
活动流程:1、品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文中相关语句想想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抒情?(教师提示所学过的抒情方法)
2、小组合作交流,达成共识,全班分享。

3、归纳总结(草原风光的美好,是在借景抒情,抒发自己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这些表达情感的句子,是由描写草原的天空、平地和小丘等景物的静态之美引发出来的。

这种情景交融的写法,我们应通过朗读来品味。


三、小结: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

我们真心希望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永存,也祝愿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永远团结和睦。

让我们齐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作为我们这堂课的结束语。

(有时间的话可以全篇朗读)
2、仿写句子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
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3、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