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 国 家 三 、四 等 水 准 测量

合集下载

一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精度适用道路等级

一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精度适用道路等级

一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精度适用道路等级水准测量是指利用水准测量仪器,将水准测量仪器设置在已知水准测量控制网范围内,通过观测各水准点之间、水准点与地物之间水平距离的方法。

水准测量对保证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水准测量主要应用于水准点、高程控制网以及其他一些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测量。

水准测量精度较高,在水准点水平距离与高程控制网误差范围内能够满足基本城市建设及相关工程测量所需精度要求,对城乡规划、水利水电、交通运输等工程和地形测量以及国防、科学研究等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水准测量在城市建设工程中使用的具体情况,我国在施工建设中采用了各种类型、不同技术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施工建设、道路施工以及各种工程设施建设,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已经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在测绘工作中要经常进行水准测量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水平控制网数据准确完整,而且成果也较高。

如果水准测量工作没有做好,不仅会影响到测量结果的精度,而且还可能导致数据误报,给后续工作造成麻烦或者浪费经费。

1、水准测量必须由测绘单位领导组织,并指定专人负责。

必须严格执行测绘技术规程和测量规范,不得随意变更、增减。

有条件的单位,必须设置统一的标高,测量人员必须严格按标高布设测量仪器、架设测量网。

凡标高高差超过20 m时,必须加密测量,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应注意不能超出标高范围。

否则须重新设置标高;水准点间距小于50 m时应采用复测方式进行测距;水准点间距大于150 m时应用观测方法予以测量;精度达不到要求时,不得重新进行测距和复测。

水准测量必须及时做好记录。

对不按要求或数据错误应及时查找原因并处理,保证水准测量工作质量。

水准测量工作完成后,应及时完成测量仪器校准、资料分析等工作,将测量成果资料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并及时进行成果录入管理系统。

2、测量前要进行仪器的检修。

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三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三等、四等水准测量常用于小地区测绘地形图和施工测量的高程基本控制。

1、观测程序以DS3型水准仪及双面水准尺在一个测站上的观测步骤为例:(1)瞄准后视水准尺黑面,精平,读取上、下视距丝和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2-2中(1)、(2)、(3);(5)、(6);(3)瞄准前视水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7);(4)瞄准后视水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8)。

这样的观测顺序简称为“后-前-前-后”,其优点是可以减弱仪器下沉误差的影响。

概括起来,每个测站共需读取8个读数,并立即进行测站计算与检核,满足三等、四等水准测量的有关限差要求后方可迁站。

2、测站的计算与校核(1)视距部分视距等于下丝读数与上丝读数的差乘以100。

后视距:(9)=100×[(1)-(2)]前视距:(10)=100×[(4)-(5)]计算前、后视距差(11):(11)=(9)-(10),对于四等水准测量,(11)不得超过5m。

计算前、后视距离累积差(12):(12)=上站(12)+本站(11),对于四等水准测量,(12)不得超过10m。

(2)水准尺读数检核同一水准尺黑面与红面读数差的检核:K1=(13)=(7)-(6)K1=(14)=(8)-(3)Ki为双面水准尺的红面分划与黑面分划的零点差(常数,为4.687m或4.787m)。

三等水准测量不得大于2mm,四等水准测量不得大于3mm。

(3)高差计算与校核按前、后视水准尺红、黑面中丝读数分别计算该站高差:黑面高差:(15)=(3)-(6)红面高差:(16)=(8)-(7)红黑面高差之差:(17)=(15)-(16)=(14)-(13)(17)应为100mm(原因是:使用配对的水准尺,尺常数相差100mm)。

如果观测没有误差,对于四等水准测量,(17)与100mm的误差不得超过5mm。

红黑面高差之差在容许范围以内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站的观测高差:(18)={(15)+[(16)±100mm]}/2上式计算时,当(15)>(16),100mm前取正号计算;当(15)<(16),100mm前取负号计算。

三、四等水准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

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的技术要求1、高程系统: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国家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

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

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

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一个测区一般至少埋设三个以上的水准点。

4、三、四等及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

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黑-黑-红-红)(1)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

(2)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

(3)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4)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8)这四步观测,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黑一黑一红一红)”,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减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允许采用“后一后一前一前(黑一红一黑一红)”的观测步骤。

2、一个测站的计算与检核:观测记录参看书本表7-11。

①视距的计算与检核后视距 (9)=[(1)—(2)]X100m前视距 (10)=[(4)—(5)]Xl00m 三等≯75m,四等≯l00m前、后视距差 (11)=(9)—(10) 三等≯3m,四等≯5m前、后视距差累积 (12)=本站(11)+上站(12) 三等≯6m,四等≯l0rn②水准尺读数的检核同一根水准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前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3)=(6)十K—(7)后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4)=(3)十K—(8) 三等≯2mm,四等≯3mm(上式中的K为红面尺的起点数,为4.687m或4.787m)③高差的计算与检核黑面测得的高差 (15)=(3)—(6)红面测得的高差(16)=(8)—(7)校核:黑、红面高差之差 (17)=(15)—[(16)±0.100]或 (17)=(14)—(13) 三等≯3mm,四等≯5mm高差的平均值(18)= [(15)+(16)±0.100]/2在测站上,当后尺红面起点为4.687m,前尺红面起点为4.787m时,取十0.100,反之,取—0.100。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一、引言三四等水准测量是国家测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地球形状和地球重力场的测量。

其精度和精密度要求高,对全国测绘工作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国家对三四等水准测量工作的规范十分重视,制定了相关的测量规范,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定义和目的三四等水准测量是指对地球表面高程的测量,通常在大地测量网中进行。

其目的是确定地表上任意点的高程数值,为工程测量、地质勘探、测绘建设等提供高程控制,为国家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三、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分类和特点1.三等水准测量三等水准测量是对地球表面高程的高精度测量,其精度要求高,通常用于巨细地貌、测量较高精度的建筑工程等需要高精度高程控制的领域。

2.四等水准测量四等水准测量是对地球表面高程的中等精度测量,其精度要求适中,通常用于一般地貌、普通建筑工程等需要一般精度高程控制的领域。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特点包括:(1)精度高: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高,是国家有关部门对测绘工作的严格要求;(2)数据量大:由于测量需要覆盖较大范围的地域,因此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数据量较大;(3)工作量大:三四等水准测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定数量的测量人员及设备;(4)成本高: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成本较高,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

四、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1.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是一个理想的参考曲面,它与地球的真实形状比较接近。

大地水准面是地球的等势面,它控制着地球表面上任意点的高程。

2.高程测量高程测量是对地球表面上任意点的高程数值进行测量。

常见的高程测量方法包括水准测量、高程传感器测量等。

水准测量是通过在不同地点设立水准点,用水准仪观测两个水准点之间的高程差,从而确定各个水准点的高程。

3.大地水准面的建立大地水准面的建立是通过连接各个水准点,确定它们之间的高程差,为地球表面上任意点的高程提供基准。

同时,大地水准面的建立还需要考虑地球的形状、重力场、潮汐等因素。

三四等水准测量教学的测站图示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教学的测站图示法
实验教学・
10.3969/j.issn.1671-489X.2016.22.147
三四等水准测量教学的测站图示法 *
◆谢小魁 周清 方武生 樊志军

要 三、四等水准测量步骤严谨、数据繁多、计算复杂。
和平差计算经验的学生而言,其内容非常抽象。经过理论 讲解和实验演示后,学生在动手初次操作仪器时,往往理 不清头绪,不明白当前的操作步骤,导致出现“测量员边 观测边问记录员,记录员边记录边翻书”的情况,影响了 教学效果和测量效率。 一些非测绘专业的学生, 如农业资源、 草业等专业,即使有一次水准测量实验,但经过若干年后, 基本难以记清水准测量的操作步骤。 采取相关技术,如利用智能移动设备辅助数据记录和 限差检核 [2-3],开发内外业一体化系统 [4],可以提高测量效 率,是实际工程实践的重要技术手段。但如何提高学生对 水准测量的直观认识,深化对水准测量基本原理的理解, 增强教学效果,是水准测量实验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 [5]。 本文提出利用测站图示模型用以辅助三、四等水准测量教 学。本图示模型利用直观的线型( 原文为“图示颜色”) 和符号表示观测量的意义和顺序以及数据间的关系,可以 形象表示水准测量的观测、计算和校核顺序、过程和结果, 形象地演示实际的测量工作,提高对水准测量本质的理解, 从而加深记忆。
为了使观测过程形象化、具体化,提出测站图示法,用模型表 示前后视,用数字表示操作顺序,用位置表示变量意义,用线 型(原文为“颜色”)或上标表示数据关系,因此把仪器操作、 原始数据、检核数据及记录表格联系起来。测站模型可做成教 科书插图、教学挂图、交互动画,便于教师讲解和交互测验。 关键词 水准测量;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测站图示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2-0147-03 Station Pictorial Method for Third and Fourth Order Leveling Teaching//XIE Xiaokui, ZHOU Qing, FANG Wusheng, FAN Zhijun Abstract The third and fourth order leveling has strict theory basis and strong operational requirements. In order to make the measure procedures more visual and concrete, a station pictorial model was presented. Simple models were used to denote foresight and back sight, digitals were adopted to show the observation and calculation sequence and the locations of these numbers could indicate the significances and the concepts of the measuring and calculating variables, line types or superscript represented the mathematical relationship of these data. So the pictorial model can link measure steps, original measure variable, checking data and recording table. The pictorial model can be made into a textbook illustration, teaching charts and interaction animation which is easy for teaching and interactive training. Key words leveling; teaching reform; practical teaching; station pictorial method

测绘分级分类标准

测绘分级分类标准

测绘分级分类标准《测绘分级分类标准》前言嘿,朋友们!你知道测绘吗?简单来说,测绘就像是给地球表面或者某个特定区域“画像”,把各种地理信息记录下来呢。

那为什么要有测绘分级分类标准呢?这就好比画画也有不同的风格和难度等级一样,测绘面对不同的任务、区域和精度要求,也得有个标准来规范一下呀。

这个标准能让测绘工作更加有序、准确,就像交通规则能让道路更畅通一样。

适用范围这个测绘分级分类标准适用的范围可广啦。

比如说城市建设方面,当我们要规划一个新的小区或者改造一条街道的时候,就需要用到这个标准。

你想啊,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同的测绘团队测出来的数据五花八门,那这个小区的楼间距、街道的宽度可能就会乱套,到时候楼与楼之间可能挤得像罐头里的沙丁鱼一样。

在自然资源勘探方面也同样适用。

例如在勘探一片森林资源的时候,我们需要准确地测绘出森林的面积、地形地貌等信息,这样才能合理地规划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要是没有标准,那可能就会出现数据偏差,导致过度开发或者保护不足的情况。

还有就是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构建中,这一标准也起着关键的作用。

GIS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地理信息宝库,它里面的数据来自各种各样的测绘成果。

如果测绘没有分级分类标准,那这个宝库就会变得混乱不堪,就像你家衣柜没有分类整理一样,找个东西都费劲。

术语定义1. 测绘比例尺- 简单说呢,测绘比例尺就是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地面距离的比例关系。

比如说比例尺是1:1000,就是说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地面的1000厘米(也就是10米)。

这就像你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一个模型一样,通过这个比例,我们就能从地图上算出实际的距离啦。

2. 精度等级- 精度等级就是用来衡量测绘成果准确性的一个指标。

就好比你射箭,离靶心越近,精度就越高。

在测绘里,精度等级高的成果误差就小,更接近真实的地理情况。

比如说,对于一些重要的建筑工程,就需要高精度等级的测绘成果,就像盖高楼大厦,地基得打得特别准才行。

测绘资质分级标准doc-测绘资质分级标准

测绘资质分级标准doc-测绘资质分级标准

测绘资质分级标准doc-测绘资质分级标准测绘资质分级标准前言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测绘资质管理规定》,结合测绘行业发展实际,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测绘资质审查的基本依据。

二、本标准划分为通用标准、专业标准两部分。

通用标准是指对申请不同专业测绘资质统一适用的标准。

专业标准是根据不同测绘专业的特殊需要制定的专项标准,包括大地测量、测绘航空摄影、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地籍测绘、房产测绘、行政区域界线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海洋测绘、地图编制、导航电子地图制作、互联网地图服务等专业。

由于测绘科技的发展或者其他特殊需要,国家测绘局可以作出特别规定。

三、凡申请《测绘资质证书》的单位,必须同时达到通用标准和相应的专业标准要求。

丙级测绘资质的业务范围仅限于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籍测绘、房产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海洋测绘,且不超过上述范围内的四项业务。

丁级测绘资质的业务范围仅限于工程测量、地籍测绘、房产测绘、海洋测绘,且不超过上述范围内的三项业务。

四、本标准中的测绘专业技术人员和测绘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是指取得测绘及相关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人员。

五、本标准中的作业限额,是指承担测绘项目的最高限量。

六、本标准中各等级测绘资质的定量考核标准是指最低限量。

七、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乙、丙、丁级考核标准,调整后的标准,不得高于上一级标准或者不得低于下一级标准。

调整后的标准应报国家测绘局备案。

八、本标准自二〇〇九年六月一日起施行。

国家测绘局二〇〇四年二月十六日印发的《测绘资质分级标准》同时废止。

通用标准一、主体资格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企业法人中的甲级测绘单位注册资金不低于500万元;乙级测绘单位注册资金不低于200万元;丙级测绘单位注册资金不低于100万元;丁级测绘单位注册资金不低于50万元。

申请导航电子地图制作资质的企业注册资金不低于6000万元。

四等水准测量高差闭合差容许值

四等水准测量高差闭合差容许值

四等水准测量高差闭合差容许值水准测量是地理测量中的一种重要测量方法,它是确定地球表面高度的基本方法之一。

根据国家测绘标准,水准测量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和四等四个级别。

其中,四等水准测量是最常见的一种,适用于城市、乡村和一些简单的工程测量任务。

本文将介绍四等水准测量中的高差闭合差容许值。

一、高差闭合差的概念在水准测量中,高差闭合差是指测量过程中所得高差与理论高差之间的差值。

理论高差是根据测站间距离和高程差计算出来的预期高差值。

高差闭合差是评价水准测量精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的大小反映了测量误差的大小。

二、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为了保证水准测量的精度,国家测绘标准规定了四等水准测量的高差闭合差容许值。

根据规定,四等水准测量的高差闭合差容许值为±(2mm+2ppm×L),其中L为测站间距离(单位:km)。

这个公式表明,高差闭合差容许值随着测站间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很小,因为ppm(百万分之一)的值很小。

三、高差闭合差容许值的意义高差闭合差容许值是水准测量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测量精度:高差闭合差容许值是评价水准测量精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的大小反映了测量误差的大小。

2. 判断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如果高差闭合差超过容许值,说明测量结果存在误差,需要重新测量或者调整。

3. 保证测量质量:高差闭合差容许值的设定,可以保证水准测量的质量,避免因误差过大而导致的不必要的测量错误。

四、高差闭合差容许值的影响因素高差闭合差容许值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测站间距离:高差闭合差容许值随着测站间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很小。

2. 测量仪器:测量仪器的精度、稳定性和使用方法等因素都会影响高差闭合差的大小。

3. 环境因素:气象条件、地形地貌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高差闭合差的大小。

五、高差闭合差容许值的应用高差闭合差容许值的应用是水准测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需要在测量前、测量中和测量后进行严格的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16:43
12
3.仪器技术指标
16:43
13
六、水准观测
1.观测方法 三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往返测。
当使用有光学测微器的水准仪和线条式因瓦水 准标尺观测时,也可进行单程双转点观测。
四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单程观测。 支线必须往返测或单程双转点观测。
16:43
14
2.设置测站的要求
a.易受水淹、潮湿或地下水位较高处; b.易发生土崩、滑坡、沉陷的地点; c.距铁路50m 、距公路30m 以内(特殊情况可
酌情处理); d.短期内由于建设发展,可能毁坏标石或阻碍观
测的地点。
16:43
8
2.标石类型
16:43
9
五、仪器的技术要求
1.仪器的选用
16:43
10
2.仪器检验
16:43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 2898-91) 要点说明
16:43
1
一、布设原则
1.三、四等水准网是在一、二等水准网的基础上 布设符合路线、环线或结点网,直接提供地形 测图和各种工程建设所必需的高程控制点。
2. 三等水准附合路线,长度应不超过150 km; 环线周长应不超过200 km;同级网中结点间距
16:43
15
3.间歇与检测
工作间歇时,最好能在水准点上结束观测。否 则,应选择两个坚稳可靠、光滑突出、便于放置 标尺的固定点,作为间歇点。间歇后,应进行检 测,检测结果符合限差要求即可起测。如无固定 点可选择,则间歇前最后两测站的转点处打入带 有帽钉的木桩作间歇点。间歇后进行检测,比较 任意两转点间歇前后所测高差,若符合限差要求, 即可由此起测。否则,须从前一水准点起测。
16:43
4
三、水准测量的精度
测量等级 每公里偶然中
误差

四等 5.0 10.0
5
每公里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
每 公里 水 准测量全中误差:
16:43
6
16:43
7
四、选点与埋石
1.水 准点 应 选在土质坚实、安全僻静、观测 方便和利于长期保存的地点。下列地点不应选 设水准点:
离应不超过70 km。
16:43
2
3.四等水准附合路线,长度应不超过80 km;环线周 长应不超过100 km;同级网中结点间距离应不超 过30 km;山地可适当放宽。
16:43
3
二、水准点的布设密度
三 、四 等 水准路线上,每隔4~8k m须埋 设普通水准标石一座;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地区可缩短为2~4 km;荒漠地区及水准支线 可增长至10 km左右。支线长度在15 km以内可 不埋石。
检测高差不予采用。
16:43
16
4.测站观测限差
16:43
17
5.观测中应遵守的事项 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的三脚架时,应使
其中两脚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平行,第三脚轮换置 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
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一般不得两次调焦。仅当 视线长度小于10 m,且前后视距差小于1m时,可 在观测前后标尺时调整焦距。
16:43
20
16:43
21
16:43
22
每一测段的往测与返测,其测站数均应为偶数, 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支标尺须互换位置,并应 重新整置仪器。
16:43
18
七、外业计算的数值取位
16:43
19
八、上交资料
a.技术设计书 ; b.着墨的原始水准点之记; c.水准路线图及结点接测图; d.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两份); e.水准仪、经纬仪、测距仪、水准标尺检验资料; f. 观测手簿; 9.外业高差及概略高程表(两份); H.外业高差改正数计算资料; i.外业技术总结; J. 验收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