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复习纲要沪粤版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2022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1机械运动常考点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3.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单位:m/s、km/h;关系:1m/s=3.6km/h;1km/h=1/3.6m/s6.匀速直线运动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公式:v=s/t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7.描述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v=s/t8.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v=s/t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2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常考点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沪科粤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1Km=10的三次方 m=10 m=10 dm=10 cm=10 mm=10的三次方um=10的三次方 nm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3、正确使用刻度尺(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2)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二、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间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间2、声间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声间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4、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019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基础知识复习提纲(沪粤版) -打印版

2019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基础知识复习提纲(沪粤版)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1、物理学就是研究声、光、力、热、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秒表是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
3、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米 ,符号是m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秒 ,符号是s ;4、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看。
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是否破损,认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放。
零刻线对准被测物的边缘,尺面要紧贴被测物体,且沿着被测长度的方向。
(3)读。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视线要垂直于尺面。
(4)记。
记录的数据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即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并注明单位。
5、误差:(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2)减小误差....:应该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是可以避免....。
.6、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方法: ①先用刻度尺测量出一沓纸的厚度为D ,②数出这沓纸的张数为n (注:张数不等于页数,一张纸等于两页),③一张纸的厚度d=D/n 。
7、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的方法: 用两把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配合可直接测量出硬币直径(图1-1) ( 图1-2)8、测量细铜丝直径的方法:①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 圈,②用刻度尺量出N 圈细铜丝的长度为L ,③细铜丝的直径为d=L/N9、钟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重和摆角的大小无关..。
摆长越长,摆动一次所..,只与摆长有关需的时间越长。
在探究钟摆摆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利用了控制变量法。
10、正确估读三法:如图1-3,图中物体的长度为2.32cm,其中的0.02cm即为估读值。
(2)如图1-4,图中物体的长度为1.70cm。
(3)图中物体的长度记为2.00cm。
(图1-3)(图1-4)(图1-5)第二章声音与环境1.声音的产生:(1)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八年级物理(粤泸版)上册期中复习(1-3单元)

二)时间
1.定义:两时刻之差。 2.时间单位 1)国际单位:秒(s) 2)常用单位:时(h)、分(min)、毫秒(ms) 3)换算关系: 1h=60min 1min=60s 1h=3600s 1day=24h=1440min=86400s 3.测量工具:钟表
三)误差
1.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不可避免的差异
f<u<2f
f<v<2f v=2f
v>2f / /
倒小实 倒等实
倒大实 平行光 正大虚
照相机
/ 缩小像和放大 像的转折点
幻灯机
/ 实像和虚像的 转折点 /
u=f u<f
u>f 时 , 物距变 大 , 像距变 小 , 像变小。
放大镜
噪声:从环保的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 工作、学习、生活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 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减弱噪声的途径: ①在声源处减弱 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③在人耳处减弱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20Hz到 20000Hz。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超声波: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波。 特点:频率高、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 应用:超声雷达(声纳);超声诊断仪(B超); 金属探伤仪。
八年级物理(粤泸版)上册期中 复习(1-3单元)
科学探索之路一
著名科学家
哥白尼: 天文学家 自然科学先驱 否定“地心说” 建立“日心 说”
人的天职在于勇敢探索真理
伽利略 经典力学、实验物理学的先驱 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 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牛顿 构建经典物理学体系 “牛顿三定律”
若果说我比别人看的更远的话,那是因 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4.三根特殊光线
F F
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粤版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粤版提纲课堂是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阵地,只有把握课堂,抓牢“双基”,学习必要的方法,才会有拓展、提高的可能。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粤版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粤版提纲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重点定义: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振动可以发声要点: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疑点: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2 “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
1/ 11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重点定义: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要点:1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2 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3 真空不能传声重点: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三:声速和回声重点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1 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2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2/ 113 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
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4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拓展:1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2 回声的作用: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3 回声测距离:2s=vt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怎样听到声音重点定义: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期中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期中试题(满分70分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30分,共有10小题,每小题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电影《地道战》中的日军指挥官让人在地下埋几口水缸,并时不时把头探进缸里,以下有几种解释,你认为哪种说法正确?()A.甲说:“从水缸中能看见地道里游击队员的像,判断有无游击队员.”B.乙说:“从水缸中能听见地面下传来的声音,判断有无游击队员挖地道.”C.丙说:“防止自己的讲话被游击队员偷听.”D.丁说:“是为了藏匿物品.”2. 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 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A.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B.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D.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4.植树时.要想判断这行树直不直,采用的方法是:人站在第一棵树前面,如果后面的树都被第一棵树挡住,说明这行树栽直了,其理由是()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现象C.光的反射现象 D.光的漫反射现象5.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在颐和园内昆明湖的水中可看到十七孔桥的倒影B.注满水的游泳池,池底看起来变浅了C.人在阳光下,地面上出现影子D.筷子斜插入水中,水下的部分看起来上折了6. 下列事例中,能看到物体实像的是()A.在岸边看到水中游动的鱼B.在水中通过潜望镜看到水面上的景物C.在电影院看到银幕上的画面D.7 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时,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粤版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粤版提纲八班级上册物理沪粤版提纲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重点定义: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 振动可以发声要点: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 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疑点:1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2 “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逝”。
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连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重点定义: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要点:1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2 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3 真空不能传声重点: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由于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三:声速和回声重点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1 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2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3 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
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4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拓展:1 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条件: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2 回声的作用: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3 回声测距离:2s=vt其次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怎样听到声音重点定义: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但是假如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方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惊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要点:1 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2 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难点:假如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连续听到声音;假如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丢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行治愈。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一、机械运动1.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3.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4.等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5.自由落体运动6.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二、光的传播1.光的概念2.光的直线传播3.光的反射4.光的折射5.水准仪的工作原理6.可见光谱的组成三、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概念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3.声音的传播速度4.声音的反射5.声音的吸收和衍射6.声音的共鸣和噪声的防治四、电学基础1.电荷和电流的概念2.静电场和静电力3.电流的产生和测量4.电阻和电阻的测量5.串联和并联电路6.电流、电压、电阻和功率的关系五、电磁感应1.磁场和磁力的概念2.磁场的作用和判断3.电流通过导线时产生的磁场4.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5.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6.汽车发电机和发电原理六、热学基础1.温度和热量的概念2.热量的传递方式3.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4.物质的热膨胀性质5.热传导的方程式6.热量和热功的关系七、能量与能量转化1.功和机械能的概念2.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化3.动能和势能的守恒定律4.能量守恒定律5.能量转化的效率6.能量与环境的关系八、物质的组成与性质1.物质的基本组成2.常见物质的分类和性质3.固态、液态和气态4.极端温度下的物质状态5.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6.物质的变化和守恒性质以上是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通过对各个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可以帮助同学们进行系统的复习和巩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复习纲要(沪粤版)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是研究声、光、力、热、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是m。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1m = 10 dm= 100 cm= 1000 mm= 106 um= 109 nm
4、在实验室常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物体的体积。
1升(L)=1000毫升(mL) 1L=1 dm3 1 mL=1 cm3
1瓶水大约有500毫升。
5、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符号是s。
1h=60min 1min=60s
6、刻度尺上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表示的量值叫做分度值,某同学身高1.68m,测量该同学所用是一把分米刻度尺。
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m(1 dm),准确值是1.6 m,估计值是0.08 m。
7、在测量长度时,
(1)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一端;
(2)尺的位置要放正;
(3)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
(4)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5)对测量结果,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还要注明单位。
8、物理学中把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测量误差,我们常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
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5、乐音的三要素是指音调、音色和响度。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它跟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声音的品质叫做音色,它跟发声体材料等有关。
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它跟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7、人耳可以听到声音的范围是20—20000Hz。
低于20 Hz的叫做次声,超过20000Hz的叫做超声。
8、减少噪声的方法有消声、吸声、隔声。
第三章光和眼睛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排队、小孔成像、日食等都利用了小孔成像来解释。
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2、光在真空和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0×108m/s。
3、光的反射定律:
(1)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平滑表面能将平行射入的光线沿某一相同方向反射出去。
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这种反
射叫做镜面反射。
粗糙不平的表面将平行入射的光线向各个方向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我们从各个角度都可以看到电影,是因为电影的银幕发生了漫反射。
而用久了的黑板会“反光”而看不清上面的字,则是因为这是黑板的“反光”部分发生了镜面反射。
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像与物大小相等;
(3)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4)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是虚像。
6、光在1年里传播的距离叫做光年,光年是长度单位而不是时间单位。
7、在弦乐器中,音调的变化跟弦的长短、粗细以及松紧程度有关。
弦越短、越细、越紧则音调越高。
弦越长、越短、越松则音调越低。
8、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选择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的原因是:玻璃板透光,可以透过玻璃板找到像的位置。
使用两根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大小的关系。
9、做出点光源s的光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