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及特点
中国的民族构成和分布特点

中国的民族构成和分布特点我国的人口占世界第一位,约为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我国的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第三位。
一、民族人口构成1、人口特点:中国各民族的人口数量很不平衡,不仅汉族和少数民族十分悬殊,各少数民族之间相差也很大。
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其中以汉族人口最多,共12.6583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9%,其余55个少数民族的人口共1.0643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41%,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提高了0.40个百分点。
由于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其他民族的人口所占的比例很小。
所以在中国习惯上把汉族以外的各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
(民族人口数量见下表)从各民族人口时期增长率看,20世纪90年代,全国总人口增长率为9.92%,55个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率为15.37%,比全国高5.45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之间的人口增长幅度呈现出较大差异。
55个少数民族中,有31个民族人口增长高于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平均幅度。
其中,有5个民族的人口高速增长,分别是:高山族、羌族、毛南族、保安族和土家族,增长幅度分别达到55.06%、54.35%、48.08%、41.27%和40.23%。
有9个民族的人口增长低于全国平均幅度,分别是锡伯族、达斡尔族、满族、怒族、赫哲族、壮族、朝鲜族、塔塔尔族和乌兹别克族。
其中塔塔尔族(-3.44)和乌兹别克族(-16.21)呈现负增长趋势。
2、分布特点:(1)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局面。
一方面是汉族遍布全国各地,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内,都有或多或少的汉族居民;另一方面,各少数民族又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聚居区,在汉族集中的地区又聚居或散居有少数民族,和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交错杂居。
即使在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内,除有汉族居民外,也有其他少数民族居住。
全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均有少数民族居住,全国90%以上的县、市、区,都有或多或少的少数民族分布,只有西藏比较单纯,基本居民是藏族,整个自治区藏族241.11万人,占总人口的92.2%;汉族占5.9%,其他门巴、珞巴、回等各族占1.9%。
分布特点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一、地域广大,人口稀少。
许多少数民族住在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区。
二、物产资源丰富。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三、大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属于国防要冲。
由于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屯田,移民戍边,朝代更迭等原因,而引起的人口变动,使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各民族又杂居又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状况。
有些少数民族既有一块或几块聚居区,又散居在全国各地。
大约有一千多万人口散居在全国各省、市的大小乡镇和乡村。
各少数民族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方面,不仅相互影响,而且都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国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边疆,担负着保卫边疆和建设边疆的双重任务。
少数民族地区在政治上、国防上、经济上和对外关系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们说少数民族主要聚居边疆地区,并把那里称为少数民族地区。
但是,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的居民并非全是少数民族,还杂居着很多汉族人口。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大都是与汉族杂居或交错聚居。
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在内蒙古、广西、宁夏3个自治区,汉族人口都超过少数民族人口。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汉族人口虽未超过少数民族人口,但也接近全区人口的40%。
而且,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也不是当地主要少数民族仅与汉族杂居,还与其他一些少数民族杂居。
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除维吾尔族和汉族外,还有十几个少数民族杂居其中。
云南省更是多民族交错杂居,全省共有20多个民族。
西藏自治区民族成份较少,但仍有汉、回、门巴、珞巴等族与藏族杂居。
同样,在汉族集中地区也杂居着许多少数民族人口,例如上海市虽以汉族为主,但是也有37个少数民族的居民。
就全国而言,我国几乎没有一个市或县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
所以,我国民族分布的显著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富于创造性的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对东方文化曾发挥过重大作用,对全人类的文明有过巨大贡献的民族。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团结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大家庭。
有五十六个民族,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族除外,全国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我国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少,约亿,但分布地区很广,居住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湖南、河北、湖北、福建、台湾等省区。
我国边境线约有万公里在少数民族地区,涉及到123个边境县,有约30个少数民族与境外的相同民族毗邻而居,这些民族是,朝鲜、赫哲、鄂温克、蒙古、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俄罗斯、藏、门巴、珞巴、仡佬、水、壮、傣、布依、苗、瑶、彝、哈尼、拉祜、傈僳、景颇、阿昌、怒、独龙、佤、德昂、布朗、京族等。
许多在国界线两侧的同一民族往来密切,进出频繁,包括探亲访友、通婚、互市、朝庙拜佛、节日聚会,甚至过境耕种放牧。
近年来,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少数民族地区与邻国的边境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我国人口最多的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虽然相对人口较少,但是居住地区广阔,主要聚居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5个自治区和一些省的部分地区。
以内蒙古为主要聚居地的少数民族是蒙古族,新疆是维吾尔族等,西藏是藏族,广西是壮族,宁夏是回族。
云南、贵州、青海、甘肃、吉林、四川等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面积较大。
其中,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数量最多。
以云南省为主要聚居地的少数民族,如白、哈尼、傣等族就达15个;如果加上不是主要聚居,但又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民族,如藏、壮等族,数量达到20几个。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

总体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分布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
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一、地域广大,人口稀少。
许多少数民族住在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区。
二、物产资源丰富。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三、大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属于国防要冲。
由于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屯田,移民戍边,朝代更迭等原因,而引起的人口变动,使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各民族又杂居又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状况。
有些少数民族既有一块或几块聚居区,又散居在全国各地。
大约有一千多万人口散居在全国各省、市的大小乡镇和乡村。
各少数民族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方面,不仅相互影响,而且都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国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边疆,担负着保卫边疆和建设边疆的双重任务。
少数民族地区在政治上、国防上、经济上和对外关系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们说少数民族主要聚居边疆地区,并把那里称为少数民族地区。
但是,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的居民并非全是少数民族,还杂居着很多汉族人口。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大都是与汉族杂居或交错聚居。
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在内蒙古、广西、宁夏3个自治区,汉族人口都超过少数民族人口。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汉族人口虽未超过少数民族人口,但也接近全区人口的40%。
而且,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也不是当地主要少数民族仅与汉族杂居,还与其他一些少数民族杂居。
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除维吾尔族和汉族外,还有十几个少数民族杂居其中。
云南省更是多民族交错杂居,全省共有20多个民族。
西藏自治区民族成份较少,但仍有汉、回、门巴、珞巴等族与藏族杂居。
同样,在汉族集中地区也杂居着许多少数民族人口,例如上海市虽以汉族为主,但是也有37个少数民族的居民。
就全国而言,我国几乎没有一个市或县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问题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问题研究【摘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人口在中国的人口总数中占比较大。
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国少数民族人口问题,探讨了少数民族人口的总体情况、人口结构特点、人口增长趋势、人口政策与影响,以及人口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通过对相关数据和文献的分析,提出了一些人口政策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研究表明,少数民族人口在中国的人口结构中呈现出一些特殊的特点,其人口增长趋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相关人口政策对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也对社会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和关注中国少数民族人口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国少数民族,人口问题,人口总体情况,人口结构特点,人口增长趋势,人口政策,社会经济影响,人口政策建议,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成果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中国少数民族人口问题备受关注,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少数民族人口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越来越多。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据绝大多数,而其他55个少数民族的人口相对较少。
这些少数民族在人口数量上虽然较少,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代表着中国丰富多元的文化和传统。
研究少数民族人口问题的背景,首先在于了解他们的人口总体情况和结构特点,包括人口数量、分布情况、人口构成等。
研究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趋势,探讨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要深入分析少数民族人口政策对其人口发展的影响,以及人口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少数民族人口问题,可以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对中国少数民族人口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为实现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益的参考。
1.2 研究意义少数民族人口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少数民族人口问题关乎国家政治稳定和民族团结。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结构和政策都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统一和和谐。
少数民族分布地图高清8则

少数民族分布地图高清8则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少数民族分布地图高清的资料8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我国的少数民族分布图※(一)※我国的少数民族分布图※2011-7-29 17:30阅读(2)转载自平安幸福我国的少数民族分布图我国现有少数民族共55个,人口约1.08亿,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500万,人口在100万以上的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儿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傣族等18个民族,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只有2000人。
此外,我国还有75万多人的民族成份尚未最后确定。
人口(万人)分布地区阿昌族白族保安族布朗族布依族朝鲜族达斡尔族傣族德昂族侗族东乡族独龙族鄂伦春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高山族仡佬族哈尼族哈萨克族赫哲族回族基诺族京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拉祜族黎族傈僳族珞巴族满族毛南族门巴族蒙古族苗族仫佬族纳西族怒族普米族羌族撒拉族畲族水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土族土家族佤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锡伯族瑶族彝族裕固族藏族壮族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二)我国是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除汉族外,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6.6%,分布在我国总面积50—60% 的土地上。
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区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青海省,河北省,河南省,甘肃省,云南省。
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河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云南省,河北省,山东省,安徽省,辽宁省,北京市,黑龙江省,天津市,吉林省,陕西省。
藏族西藏自治区,四川省,青海省,甘肃省,云南省。
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湖南省。
苗族贵州省,云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广东省,湖北省。
彝族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
布依族贵州省。
朝鲜族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
满族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河北省,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
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汉族分布最广。
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
(1)总的特点: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2)具体的说:汉族遍及全国,东部、中部最集中。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
中国少数民族如何分布
我国是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除汉族外,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分布在我国总面积 50—60% 的土地上。
在1990年,中国的少数民族人口在100万以上的有壮、蒙古、回等18个民族;人口在10万以上的有傈僳、佤、畲等15个民族;其他不足10万。
中国少数民族居住的区域广阔,主要分布在广西、内蒙古、新疆、西藏、宁夏等省区。
许多少数民族居住在山林、高原、草原等陲边地区。
我国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汉族分布最广。
56个民族简介及服饰特点

五十六个民族简介1、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
有自己的语言。
——采茶2、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3、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
——羊皮袄、保安刀4、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弹唱5、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
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6、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
——跳板、长鼓舞7、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
——剪纸,打曲棍球8、傣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
——象脚鼓舞10、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浸泡芦笙,拦路迎宾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
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
绝少发生盗窃现象。
有自己的语言。
——织独龙毯,烤烙饼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
有自己的语言。
——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14、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及特点
(1)回族人口最多
在上海的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数在2万人以上的有回族(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28.3%)、土家族(12.2%)、苗族(11.4%)、满族(9.1%)和朝鲜族(8.1%)。
人口数在20000人以下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壮族、蒙古族、侗族、彝族、布依族和维吾尔族。
其他民族人口都在5000人以下,有的民族甚至只有几个人(见表2)。
表2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数变化单位:人
(2)少数民族人口从中心区向郊区扩散
从区域分布来看,除黄浦区、卢湾区和静安区少数民族人口有所下降外,其他区县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与中心城区相比,郊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更加明显。
与2000年相比,少数民族人口增量超过1万人的区有浦东新区、闵行区、嘉定区、松江区和青浦区,其中增量最大的是浦东新区,增加了4.3万人,目前浦东新区是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比重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21.2%。
增幅最大的区是松江区,增长了16倍以上。
不包括浦东新
区在内的郊区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为49.7%,比2000年提高23.4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向郊区扩散的趋势十分明显(见图1)。
图1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分布
二、少数民族人口构成概况
1、性别比相对均衡
2010年,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0.58,比全市人口性别比低5.61,比“五普”时少数民族人口性别比高4.34。
2、少数民族年龄结构相对年轻
少数民族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两降一升”的趋势,即0~14岁和65岁以上人口比重比“五普”时分别下降2.7个和4.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则上升了6.8个百分点。
少数民族人口老少比为29.9%,与全市总人口的老少比117.6%相比,少数民族人口在年龄结构上比较年轻,其老龄化程度远低于全市总人口的老龄化程度(见表3)。
表3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和全市人口年龄构成比较单位:%
3、少数民族中外来人口比重较大
少数民族人口中外来人口所占比重为64.4%,高于全市39%的总体水平(见图2)。
这表明,上海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正在吸引全国各族人民来工作、学习和定居。
图2 上海少数
民族人口户籍分布
4、少数民族人口文化程度较高与2000年相比,上海少数民族人口受教育状况也有长足的进步。
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所占比重来看,2010年全市少数民族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占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分别是3.5%、18%和9.8%,比2000年提高了2.2个、7.1个和1.1个百分点。
图3 少数
民族人口和全市人口受教育程度构成比较
全市少数民族人口受教育程度较高,特别是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全市。
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口比重(31.3%)比全市水平高出8.5个百分点,其中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历人口所占比重(18%和3.5%)分别比全市水平高出7.1个和1.6个百分点(见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