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医学模式下高职护理学课程设置的探讨
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精品课程的建设

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精品课程的建设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护理专业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高职护理专业作为培养护理人才的重要来源,其基础护理学课程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护理基本技能、护理理论知识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设高质量的基础护理学精品课程,对于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课程资源等方面对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精品课程的建设进行探讨。
一、课程设置1. 确定课程目标基础护理学课程的目标应该明确定位在培养学生的护理基本技能和护理理论知识上,使学生能够适应护理实践的需要,并具备不同场景下的护理能力。
这需要课程设计明确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内容和教学方法。
2. 设计课程内容基础护理学课程内容应涵盖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健康与疾病、护理伦理与法律、护理评估与护理诊断、护理干预与实施、护理评价与护理质量、护理学研究与护理实践等方面的知识。
还应该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其能够熟练掌握护理技能。
二、教学方法1. 多元化教学基础护理学精品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多元化,既要注重理论教学,又要注重实践操作。
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演示、案例分析、问题导向学习、病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了解理论知识,并且能够运用到实践中。
2. 班级分组实践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可以采取班级分组实践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参与到实际的护理操作中,以此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3. 临床实习临床实习是基础护理学学生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参与到临床实习中,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护理实践,锻炼实际护理能力。
三、课程资源1. 教材选用基础护理学精品课程的建设需要选择高质量的教材。
教材应该结合实际护理实践,内容丰富、系统、科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可以适当引进国外优质教材,推动教学内容的国际化。
院校结合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探析

,
选择合
实 践教 学 基地 建 设
商 丘 医 学 高等 专科 学 校 )
适 的教 学方 式 点
,
护 理 学具 有应 用 性和 实 践 性强 等特
,
高 职 院 校 护 理 专 业 采 用 院校 结 合 模 式 在 教 学 中应 用 中
曰。
,
对 其教 学应 当采用 独 特 的教 育 方式
,
如 院校 结
,
,
—
.
评 《护 理 美 学 》 山 当代教 育
.
讲解
且可 以将 比较典 型 的 突发 情 况和 护 理技 术
,
,
针 对教 学 工作
。
、
[ 』 3 刘彦 何坪 邓 宇 等 院 校 结 合 模 式 在 高
.
,
,
以 实践 直观 的 方式 传 达给 学 生 多 实践 能力
。
继 而让 学 生掌 握 更
生活 管 理等 进 行统 一 的管 理
19 89
一
教 学 基地
、
加 强对 先 进教 学 实验 设 备 的购 置
,
,
并制
)
,
女
,
本科 学 历
,
商丘医
。
一
在 高 职护 理 专 业 教 学 中应 用 院校 结 合 模
定科 学 合理 的 规章 制 度 育作 用
。
确 保充 分 起到 护 理专 业教
、
学 高等 专科 学 校教 师
,
研 究 方 向为护 理 医 学
教 育教 学
1N S I
院校 结 合模式在高 职 护理专业教学 中的实践 探析
文
_
杨 洋 杨雨 晴
护理学课程整合浅探

科的知识体系也 日益丰富。 护理教育中更重视学生综合能 力的培养 , 传统 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已不适应社会 的发 展, 由此使得关于护理教育课程整合 的研究势在必行 。 课程整合的内涵和意义 1 内 涵。 课程整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讲 , 课 程整合不仅是一种组织课程 内容 的方法 , 还是一种课程设 计的理论及与其相关的学校教育理念。 其中包括经验的整 合、 知识的整合 、 社会的整合和课程的整合 四个层面。 狭义 的课程整合是指一种特定的课程设计方法。 国内多同意课 程整合 的狭义定义 。 其中有代表性的定义为 : “ 课程整合是 指将原来 自成体系的各 门课程或各教学环节 中有关 的教 学 内容 , 通过新 的组合方式进行整理与合并 , 使相关课程 能够形成内容冗余度低 、 结构性好 、 整体协调的新型课程
选择此种课程模式的教师们会组成教学小组。 赵听从工作 过程 出发 , 基于行动体系重构课程 ; 林杰等提 出以实训教 学为突破点 ,构建职业导 向的护理专业三维实训课程体
系 ;程 梅 等 自 2 0 0 9 年开 始 实施 以系统 为 基础 的内外 科 护
理学课程整合 , 从而替代传统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
【 教师观点】
护理学课程整合浅探
陈雪霞
( 内蒙古 医科大 学 护理学 院基 础护理 教研室 , 内蒙 古 呼和浩 特 0 1 0 0 5 9 )
摘要 : 本 文从 护理 学课 程 整合 的 涵义 、 整合模式、 评价方法、 整 合 效 果进 行 综 述 , 指 出课 程 整 合 中可 能 出现 的 问题 ,
因素 , 使学生在不知不党中接受思想 的熏陶 , 从而有助于 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 进而潜移默化地达到教
高等护理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探讨

1 7 6・
TODAY NURSE, De c e mbe r, 201 3, No. 1 2
高等 护 理教 育 课程 设 置与 教 学方 法 的探讨
许红 兰
摘要
刘 伏 姣
本文提 出了关于我 国高等护理教 育课程与教 学方法 的改革建议 , 包括 : 减少公共基础课程 比例 、 以护理专业为主导、 加强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 的转 变及 人们 对 健康 需 求 的不 断 提 高 , 患 者 不但要求达 到 身体 健康 , 还要 求 达 到心 理 健康 。因此 护 士 良好的言行举 止和 仪表 能 给患 者一 个 美 的享 受 , 还 可增 加 患 者 战胜疾病 的信 心 。作 为 高等 护理 教 育 , 应 重视 这 门课 程 的
1 . 2 以护理学专业为 主导 , 将 课程分成 必修课 、 专业任选 、 专业
限选 等 类 别 , 并 开 设人 文社 科 类 课 程 。 1 . 2 . 1 开 设 护 理 美 学
加强遗传学和优生优育学的学 习, 对 于提高我 国人 口质量 有着
重要意义。
2 改 变 教 学 方 式 2 . 1 加 强 护 理 师 资 队 伍 建设 2 . 1 . 1 护理教育工作者应经 常进行理 论学 习, 增加新 知识 、 新
1 课 程 体 系 的 改 革
1 . 2 . 4 开设 社 区 护理 学 开 展 社 区 卫 生 服务 已 成 为 我 国 卫 生 发展 的 趋 势 , 也 是 社 会 进 步 和 文 明 的 标 志 。 随 着 我 国人 口老 龄 化 、 疾 病 谱 和 死 亡 谱 的 改变 、 家 庭 小 型 化 以及 医 疗 费 用 上 涨 , 探索社 区护理新途径 , 适
高职化护理专业定位与课程设置的思考

高职化护理专业定位与课程设置的思考摘要:现有的高等专科学校,属学科专业教育性质。
医药类专科学校设置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突出专科教育特色,专业课程中大量的教学时数放在内、外、妇、儿专科护理的教学上,强化了专科教学特点。
护士职业特点本身,是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决定了护理专业教育的高职特色。
三年制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应突出高职教育特色:专业基础知识够用,护理操作技能扎实,淡化专科护理,厚重人文素质教育,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定位;课程设置【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182-01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21世纪卫生保健服务发展需要的,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掌握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等技术应用型护理专门人才。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护理专业。
1专科学校护理专业高职特色定位大专层次可分为高等职业教育与学科教育两种不同类型。
专科更注重理论培养;而高职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更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高职”特色具体体现在:职业性与学科性结合,高职专业的划分,实行“以职业岗位群为主兼顾学科分类”的原则。
[1]高等专科教育这个层次区别于其它教育层次的、定型的、稳定发挥作用的特殊优势,就是专科特色,体现在专业服务范围上的针对性,知识能力结构上的实用性和人才素质培养上的应用性。
[2]专科教学要体现专科特,高等职业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
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
大学专科层次的高职,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门技能的教育训练,毕业生属于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现有的高等专科学校主要是专科层次的教育,许多专业与本科的同专业类似,属学科专业教育性质的,其中有些专业本来就是职业教育性质的,如:护士、财会、文秘、旅游等专业。
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整合的设想和实施

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整合的设想和实施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越来越重要。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基础医学知识,提高其护理技术水平,我们建议将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进行整合。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将以下课程整合为一个整体,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医学知识。
1. 生物学基础课程生物学是医学基础的重要一环,通过生物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可以使护理学生深入掌握生命系统的结构和生物组织的构造,在之后的学习中更深刻地理解生理、病理和药理学相关内容。
2. 解剖学和组织学课程解剖学和组织学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课程,这两门课程在护理专业中的深入学习,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体结构的组织构成,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生理学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它解释了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合作机制,帮助护理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体生理和病理现象,为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奠定基础。
4. 病理学课程病理学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课程,通过病理学的学习,能够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等方面的知识,在之后的临床实践中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药理学是医学学科,关注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代谢、分布和排泄等方面的机制,对于护理学生,药理学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对药物在身体中的影响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进行医疗护理工作。
为了实现以上课程整合,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统一课程设置将以上课程整合为一个统一的课程设置,将重点放在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三个方面。
这样可以避免单独学习某个课程时的枯燥和重复。
2. 教学方式改进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护理教育的需要,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比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网上学习等,更贴近实际护理工作情境。
3. 实践教学加强强调实践教学,加强护理实践和临床实习环节。
通过实践锻炼,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提高其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
综上所述,整合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可以使学习更加系统化和针对性,有助于学生深入掌握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运用。
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模块化整合改革

关键词:基础医学;高职;课程整合;模块化教学;护理;教学改革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还是沿用本科医学院校或者医高专课程体系,按照学科分类设置相关课程。
随着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传统的学科式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主要表现为基础医学各学科课程内容自成体系,相对独立,课程之间彼此缺乏联系,基础课程与临床缺乏联系[1]。
学生在分科学习过程中难以建立器官系统整体概念和整体医学观,学科式教学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
护理专业的任务是培养临床护理专业人才,有着自身鲜明的专业特色,高职护理教育是直接面向工作岗位的教育,完全采用医学类学科式教学模式不能够适应护理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2]。
为了适应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学发展新的形势,我校从2014年开始进行了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式改革研究实践,将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微生物与免疫学三门课程整合为疾病学基础一门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医学课程改革,同时也是配合我校护理专业省示范专业建设,从2017年开始,我们再次进行了基础医学整合式教学研究,将人体生理学、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以及生物化学三门课程进行了课程整合并且进行了课程模块化改革。
1课程整合和模块化改造思路我校进行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目标是促进基础医学学科整合,加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联系,培养学生整体医学观。
我们主要对基础医学课程理论课部分内容进行了整合,参考齐鲁医药学院“二导论,九系统”方式[3]和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课程模块化改造思路[4],将现有课程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人体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三门课程整合为人体正常功能形态学一门课程,并进行了课程模块化改造。
整合后课程结构包括11个单元,分别为人体组成结构概述、人体运动功能、人体呼吸功能、人体消化功能、人体泌尿功能、血液及循环系统、人体生殖功能、激素与内分泌、人体感觉功能和人体神经调控系统,整合后理论课总学时为148学时。
课程整合原则上按照形态功能一体化教学思路进行,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强调器官系统的结构功能与临床意义。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创设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创设摘要:基于高职教育的培养需求,结合护理专业实验教学实际,内容繁多,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的会过于死板的实际,为大健康产业培养高职专业的实用人才,拟对护理专业实验进行改革。
以实践技能考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护理专业实验最好将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接受教师的教学技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学生开心的学,教师愉快地教,在融洽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本文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展开分析,并给出个人建议,以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职学院;护理学科;实践教学;基础课程教学设计引言:现代护理理念的改变、以及社会各界对护理专业人才整体综合素养需求的日益增加,都推动着中国高职学校对护理专科教育的变革、创新,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教师应从提升实践性课程水平入手。
增强实践性课程的实效性,高职学校必须强化实践性教室、实践基地的建设,教师也应在教学内容上加以革新。
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1.实践教学中涉及的知识单一近年来,现代护理学发展得很快,在理论上与实际中都增加了很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专业技术。
由于这部分教学内容在实际课堂中体现过少,学生觉得课本上的很多知识在实践中没有体现。
2.缺乏一种较为固定、又可以深入开展实践性教育活动的方式环境一方面由于学校大量扩招,造成教学空间拥挤,时间紧迫。
协调好老师、学生、地方政府之间的时间与空间紧张问题,成为学校实施教学管理的主要难点。
但是实际教学课程时数很少,仅仅保证基本教学内容而没有包容新科技,仪器设备短缺。
因此使各类教学实验,尤其是综合性教学实验的开展更加艰难。
二、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趋势1.护理实践教学将更加突出按照高层次护理人员的培养目标,职业学校教师在开展护理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加大护理实践性课程,以充实他们的在护理工作中实践经验,并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也因此,护理教学中的实践性课程改革主要包括了如下三个步骤:①根据当前护理教学的大纲和教学计划,进一步改革护理教学实践性课程,既在护理课程中确保护理课程中必须有相应的演示性实践内容,还需要适当设置有关护理自主设计和综合性护理实践活动的内容,以便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护理实践技能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合医学模式下高职护理学课程设置的探讨
摘要:护理学属于综合性的学科,学生不仅要学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强调实
际的应用能力,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护理教学也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不断的更新才能提升教学效率。
本文基于
高职护理教学的实际,分析在整合医学模式教学理念下,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
操作相结合。
关键词:高职;护理学;课程设置;医学模式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的转型与变革期,对于高职护理教学也需要教师们不断
创新和改革,理论知识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也是学生们实际操作的基础,实际
操作也是对于理论知识的加强和巩固,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将两者有
效的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水准[1]。
一、高职护理专业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职业教育与一般的教学有着本质性的区别,一般的教育都是以提高学生的综
合能力为主,但是职业教育除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之外,还具有较强的就业导向,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为主要的教学参考,使学生通过高职的教育和培养,
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就业和发展趋势,具备较强的职业技术能力,这也是高职教
育的主要目标。
但是从当前的高职护理学实际教育情况来看,高职护理学教育与
社会人才需求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现象,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高等职业教育已经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因此与也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教学
形式。
在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理论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
计的过程中,一般也都会采用传统的设计观念,围绕理论教学开展教学活动。
但
是护理学科与实践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所以要想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单纯的讲解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和基础情况,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强化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联系,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
化对于护理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但
是当前高职的护理专业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和影响,一直沿用说教式的
教学方式,从而导致高职护理专业教育滞后于时代发展[2]。
二、整合医学模式下高职护理学课程的优化设置策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护理专业人才逐渐成为社会比较稀缺的人才,许
多医疗单位对于护理人才的需求程度也在逐渐提升。
高职院校是护理职业人才培
养的摇篮,承担着培养护理职业人才的重要责任,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教
学实践中,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方式,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
由于护理学科具
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高职教育实践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推
进护理专业教学实践性改革,改变以往的纯理论教学模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专
业实践机会,不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
实基础[3]。
(一)树立明确的护理专业教学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提升教学的导向性,使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更加具
有针对性。
以往的高职护理教学过程较为随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十分明
确的教学目标,只要学生掌握基本的护理学理论知识即可,这种教学思想显然与
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不符,也不利于教学创新的顺利开展。
因此要想有效提升高
职护理专业教学质量,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教育的基本规律,职业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发展方向,所以在护理学专
业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将其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强化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
生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专业综合能力。
(二)提升护理专业教学的自主性
与其他教育阶段不同,高职教育对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意识要求较高,在教
师进行了基本的知识讲解之后,就需要学生独立进行理解和消化,从护理专业教
学实践来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意识与护理专业教学质量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所以在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同样应该遵循自主性原则,积极采取有
效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将学生作为实践性教学的核心主体,并以此开
展教学活动的设计[4]。
如果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就会
发现,大多数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学习护理专业知识的时候,都缺少自主性,不能及时的学习相关知识内容,学习的积极性也没有被有效的调动起来,因
此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学习依然是一种任务,导致整个学习过程较为被动,因此
在护理专业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扭转这种被动学习的局面,提高学
生的学习自主性。
(三)提升护理专业教学的实践应用效果
高职院校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高级护理职业人才的必经之路,因此高职教育质量对于人才职业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以往的护理专
业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理论教育成为护理专业教学的重点,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将绝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强化学生护理理论知识
之上,因此经常会出现学生理论基础水平较高,但是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却无
法胜任相关工作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教学缺乏实践性所致。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
的改革和发展,传统的职业教育观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在开展护理
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循实用性原则,通过开展护理应用实践性
课程,有效培养学生的护理专业综合能力,切实发挥职业教育的积极作用[5]。
(四)探索创新性的高职护理专业教育路径
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因此课程改革的思想对于高职
院校护理专业教学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以往的职业教育过于注重学生理论知识
水平的提升,但是忽视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显然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
的发展趋势。
因此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创新性原则,积极对传
统的教学形式进行改革和发展,勇于打破传统护理专业课堂教学形式的束缚,科
学设计教学体系,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之中,不断提高护理专
业知识水平。
同时,在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及时发现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做出针对性的指导[6]。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护理专业客车仓教育创新是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不断向前发展
和进步的动力源泉,“墨守成规”只能让自己“故步自封”。
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技
能型人才,所以说提高创新意识、开拓创新思维对于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高
职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秉持着创新精神,既要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也要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对于护理这种综合性的学科必须要保证理论和实践相
结合。
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式、方法,为社会培养
全面性的人才做好铺垫,也为学生今后的继续教育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全面
素质的提高就是为我国培养优秀的护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刚,蒋刚.高职护理专业病理生理学和外科护理学课程整合研究[J].卫生职
业教育,2019,37(1):82-84.
[2]陈宝玲,胡颖辉.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内外科护理学优化整合的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2012,07(12):89-90.
[3]高颖.高职涉外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教材的改革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17):58-59.
[4]沙凯辉,刘同刚,吴臣,等."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临床整合课程成人护理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20):110-111.
[5]王磊.高职五官科护理学中双语教学的应用探讨[J].学周刊,2019(14):16-17.
[6]乐益娜.高职护理三校生基础护理学情分析及教学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4):109-110.
基金项目:潍坊护理职业学院2018年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项目名称:整合医学模式下构建高职护理学课程体系的研究
项目编号:2018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