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杏闹春”还是“山雨欲来”
山雨欲来的意思

山雨欲来的意思
山雨欲来,汉语成语,拼音是shān yǔyùlái,意思是预示有事情发生。
出自晚唐诗人许浑《咸阳城东楼》。
山雨欲来字面意思是山雨即将来临的意思,引申为预示有事情要发生。
出自郁达夫《大风圈外》:“这一种不平、怨愤与被压迫的悲啼,以及人心跃跃山雨欲来的空气,实在还不只是一个教会学校里的舆情。
”
例句:办公室里气愤非常诡异,大有山雨欲来之势。
“山雨欲来”实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省略,出自唐代诗人许浑的诗歌《咸阳城东楼》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浮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这首诗不仅充满诗情画意,而且语言优美凝练,更重要的是诗中“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句,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它既是自然现象的真实写照,又是社会重大变故的预言和征兆。
后来就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红杏枝头春意闹”:千年解读中的理论和方法问题

“红杏枝头春意闹”:千年解读中的理论和方法问题“红杏枝头春意闹”:千年解读中的理论和方法问题孙绍振【导读:唐诗的抒情艺术水准是世界高峰,巅峰越高,攀登的难度越大,但是艺术就是挑战难度。
几百年中,诗为考试科目,士子们奉献一生,攀登艺术的峰顶,作生命的赌博,只要留下几个脚印,也算不负此生。
】当我国古典诗歌在公元八世纪达到盛唐气象的抒情艺术高峰时,欧洲各大国还处在史诗传说时期。
英国最古老的叙事性史诗《贝奥武夫》,现存古英语、撒克逊方言的手抄本,出现于公元十世纪。
法国的史诗《罗兰之歌》,传唱于公元十一世纪。
德国的《尼拔龙根之歌》,以古德国高地方言完成于十三世纪左右。
三者号称欧洲文学的三大史诗。
至于俄国的史诗《伊戈尔王子远征记》还要等四百年。
欧洲的抒情性质的格律诗、十四行诗,最初以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方言写成,后来但丁、彼德拉克才以拉丁文写成风行欧洲的经典,那已经是公元十三、十四世纪,李白、杜甫、王维以后四五百年了。
当时的欧洲还没有一个抒情诗人足以与李白、杜甫、王维比肩。
在东方,日本、越南、朝鲜倒是有不少抒情诗人,但是当时的越南、朝鲜还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的诗人只能用汉字,依照中国近体诗的格律写作。
日本则以汉字为基础,加上他们的假名,总算有了自己的文字,但是贵族文士、妇女仍然以用汉语写作近体诗为荣。
唐诗的抒情艺术水准是世界高峰,巅峰越高,攀登的难度越大,但是艺术就是挑战难度。
几百年中,诗为考试科目,士子们奉献一生,攀登艺术的峰顶,作生命的赌博,只要留下几个脚印,也算不负此生。
正是无数人以生命作赌的积淀,为盛唐诗建构了豪华的基础。
一旦形成盛唐气象,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太多的杰作,不仅使一般读者,而且让专业人士,产生了审美疲劳,轻率地相信了“李白斗酒诗百篇”那样夸张的诗化论断,几乎忘记了每一首经典杰作都是生命的、情感的探险,都是诗人与形式、格律、语言漫长搏斗的记录。
要写出许多能够震撼当时、后世的诗作,须要苦心孤诣地耗费心血。
张先的朋友圈:苏轼是好友,王安石为他点赞

张先的朋友圈:苏轼是好友,王安石为他点赞张先在北宋中前期的精彩纷呈的词坛里,有这样一位词人,他有一个强大到令人惊叹的人脉系统。
朋友圈里是大咖云集,有:梅尧臣、欧阳修、苏轼、晏殊、王安石、宋祁、梅尧臣等人,常与赵抃、苏轼、蔡襄、郑獬、李常诸名士登山临水,吟唱往还。
阵容如此豪华,堪比那个时代的“大佬”。
他就是北宋著名词人张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人脉资源丰富的风流词人的朋友圈里的红尘趣事。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
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
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
晚年退居湖杭之间。
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著有《张子野词》(一名安陆词),存词一百八十多首。
他身上的光环,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北宋前期的词坛高手,更是因为他擅长绘画,画《十咏图》更是精妙绝伦,加之他的一些轶事,让他这个人物在历史长河里熠熠生辉。
提及张先,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张三影,他嗜好写“影”,花影、月影、人影、灯影皆入诗中。
《古今诗话》中:子野曰:“何不曰之为张三影?”客不晓。
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此余生平所得意也。
后来,人们就称呼他'张三影'。
据统计,他的诗词中用“影”字多达29处,当然,他所有带'影'的词作中,最为著名的要数“云破月来花弄影”这句。
它出自《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
伤流景。
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
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
人初静。
明日落红应满径。
此词上阕写春愁无限及人生遗憾,回忆往事历历,只有空怀旧梦;下阕通过月弄花影烘托出人生之无奈;全词将作者慨叹年老位卑、前途渺茫之情与暮春之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调子沉郁伤感,情蕴景中,用语精准,工于锻炼字句,体现了张词的主要艺术特色。
这么有名的一个词人,总该要有几个笔名才像样,这样才能显出他的成就与地位,除却他自谓张三影,他还有张三中、张子野、张安陆、“桃杏嫁东风郎中”等雅号。
红杏枝头春意闹古诗词春之意象三:杏花

红杏枝头春意闹——古诗词春之意象三:杏花红杏枝头春意闹——古诗词春之意象三:杏花川雪杏花是春天著名的标志之一。
说到春天,首先就要提起杏花。
杏花盛开时节,细雨蒙蒙,轻风剪剪,杨柳吐青,春风拂面。
中国古代文人们悠然徜徉春色里,徜徉在杏花雨、杨柳风的意境中,让他们心旌摇动。
他们将杏花入诗,把自己的审美理想寄寓于杏花,杏花也就成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写常新的意象。
我国古代最早描写杏花的诗篇当属南北朝时期庾信的《杏花》: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
依稀映村坞,烂漫开山城。
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
诵读这首小诗,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在茫茫无际的原野上,绽开着一枝枝鲜嫩之色的杏花:“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淡远的青绿与鲜艳的杏红,以一种和谐明快的色调,点染出浓郁的春意。
“依稀映村坞,烂漫开山城”,随着视线的移动,我们看到粉红色的杏花,或在远处的村庄隐约可见,或在近处的山城艳丽夺目,一派“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景象。
接着,作者笔调轻轻一转,抒写出人们对杏花的喜欢和珍爱:“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
红琼是红色的美玉,小心采折的杏花,衬托在金黄色的盘子里,就像一块块红色的美玉,敬献在宾客面前。
它象征着五彩缤纷、欣欣向荣的春天,传达出沸腾喧闹、生机盎然的春意,给予读者以无限惜春、爱春、赏春的欣喜和愉快。
如果说,宋人叶绍翁的“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以虚带实,以静衬动,烘托了春天的美丽和生动,那么,“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则是以鲜明的色彩和强烈的色调透露出春天的信息,迸发出人们对春晖的喜爱之情。
我们来看叶绍翁的诗《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人本想游园,却因主人不在而无法进去。
在失望之际,突然发现一枝杏花伸出墙外,于是分外惊喜。
对青苔都充满爱心的诗人从墙外一枝红杏感受到墙内万木春色,领悟到春天和一切生机勃勃的新鲜事物一样都是封锁不住的。
这样,诗人高尚的情趣、美好的追求,就与那枝关不住的红杏融为一体,呼之欲出了。
《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教后记(精选17篇)

《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教后记(精选17篇)《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教后记篇12008年的第一期《小学语文教师》上刊登了第三届全国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研讨会部分,其中薛特的《夜雪》一课叫我印象深刻。
薛特深谙古诗教学真谛,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诵读贯穿始终。
薛特精心设计了诵读指导的三个层次:会读,读懂,吟诵。
从实录来看,朴实,扎实,简洁,体现了古诗教学诗句要反复诵读,诗意要大致了解,诗篇须熟练背诵的“三要”原则。
今天,我也碰到了《古诗两首》——《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
受其启发,心里也萌动了模仿其教法的想法。
在对两首诗进行了一番诵读之后,我选择了《宿新市徐公店》作为实验品。
一来,《宿新市徐公店》相对较容易理解,二来,这是一首从六年级教材选到五年级的旧课文,以前上过,心里有些底。
古诗教学,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难,经历了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和个别纠正后,大多学生都能将整首诗读顺。
关键是理解诗意和读出诗情,读出诗味上较难把握。
以往在这方面,我生怕学生不能理解诗意,“死缠烂打”,结果时间花了,学生却不明就里,依然雾里看花。
这一环节的教学时,我设计了三个与诗的背景和内容相关的问题,抛给学生,告诉学生如果这三个问题能解决了,整首诗也就读懂了。
1、诗人写这首诗站在哪里?请从诗中找出依据。
2、《宿新市徐公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也从诗中找出依据。
3、儿童找不着蝴蝶,是因为他们走得太慢,蝴蝶飞得太快吗?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我抛出了这三个问题。
三个问题的依次呈现,就像向水塘了抛进了三块石子,立即击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
学生说得头头是道。
从他们的发言中,我知道他们已经读懂了这首诗,一幅由篱笆、小路、菜花、黄蝶构成的乡村田园图呈现在他们脑中,乡村田园的清新气息依稀可辨。
在这样的基础上,诵读诗歌就不怕没有诗歌味了。
同样,《游园不值》的教学,我也设计了三个思考题,以此指导学生切切实实地去理解古诗。
1、查字典,理解“怜”、“印”、“扣”的意思。
古诗词赏析鉴赏题答案解析

注:①君山:一名湘山,在洞庭湖中,由七十二个大小山峰 组成。②绾(wǎn)结:盘结。湘娥:楚辞神话传说中的湘 水女神。鬟:古代妇女梳的环形发髻。 材料:葛立方《韵语阳秋》:诗家有换骨法,谓用古人意而 点化之,使加工也。……刘禹锡云“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 盘里一青螺”山谷(黄庭坚)点化之,则云“可惜不当湖水 面,银山堆里看青山”……学诗者不可不知也。
参考答案: “城中桃李愁风雨”是愁苦之音,
感叹锦绣山河的残缺不全;“春在 溪头荠菜花”可看出辛弃疾对南宋 偏安局面还寄寓希望。
对《鹧鸪天》的词意的另一种理解
这是作者在罢官乡居期间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和对城市 上层社会的鄙弃,并由此把词的思想意义向纵深方向拓展。 荠菜花的花瓣碎小,颜色也不鲜艳,只有浓郁的香味,在 城市人眼里,一般是算不上什么花的,作者却偏偏热情地 赞美,除此之外,引起作者注意并捕捉到的,还有桑芽、 幼蚕、细草、黄犊等等,多半是新鲜的、富有生命力的事 物。这些,连同那出现在画面上的山村茅店的酒旗,都体 现了一种健康的审美观。 词中关于“城中桃李”和“溪头荠菜花”的对比,还含有 对生活的哲理性的思考,荠菜花不怕风雨,占有春光,在 它身上仿佛体现了一种人格精神。
古诗词赏析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天仙子 张先 时为嘉禾小倅①,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②,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 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③,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 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注:①嘉禾小倅:作者当时任秀州通判,年五 十有二。嘉禾,秀州的别称,即今浙江嘉兴。 倅(cuì ),副职。②水调:曲调名,流行于 唐。③并禽:双栖的鸟,如鸳鸯之类。
十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 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 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注:此词为南唐破国后所作,词作者当时 作为“违命侯”被囚于汴京。
红杏枝头春意闹:《玉楼春·春景》新译、新注及新解

红杏枝头春意闹:《玉楼春∙春景》新注、新译及新解作者简介宋祁(998—1061),字子京,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宋天圣二年(1024)进士,北宋文学家。
宋祁历任国子监直讲、太常博士、工部尚书员外郎等。
其诗词多写优游闲适生活,语言工丽,描写生动。
此文所选的《玉楼春·春景》中所含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吟成千古名句,词人因之有“红杏尚书”的雅称。
原文《玉楼春·春景》1东城渐觉风光好(hǎo),(仄声)縠皱(hú zhòu)波纹迎客棹(zhào)2。
(仄声)绿杨烟外晓寒轻3(qīng ),(平声)红杏枝头春意闹4(nào)。
(仄声)浮生长恨欢娱少(shǎo),(仄声)肯爱千金轻一笑5(xiào)。
(仄声)为君持酒劝斜阳(yáng),(平声)且向花间留晚照6(zhào)。
(仄声)注释1.玉楼春:词牌名,又名“木兰花”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阙各四句三仄韵。
在该词上阙中“好”、“棹”、“闹”三字和下阙中“少”、“笑”、“照”三字皆为仄声(声调为上声和去声),上下阙都押ao韵,且上下阙首行皆为上声,十分对称。
2.縠皱:绉(zhòu)纱似的皱纹,喻水的波纹。
绉纱:织出皱纹的丝织品。
棹:船桨,船。
3.烟:指笼罩在杨柳树稍的薄雾。
4.春意:春天的气象。
闹:浓盛。
5.肯爱:不吝惜。
轻:轻视,不愿交换。
一笑:《汉书·外戚传》载:李延年在汉武帝面前唱“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其妹李夫人由此引起汉武帝注意,得以入宫。
6.晚照:夕阳的余晖。
新译东城外面的春色感觉越来越好,湖面上绢纱一样的波纹喜迎载客的游船。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103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103古意珰札迢迢下碧城,至今耦意欠分明。
心如红杏专春闹,眼似黄梅乍雨晴。
每自损眠辜远梦,未因赚恨悔多情。
何时铲尽蓬山路,许傍妆台卜此生。
【笺说】1991年钱先生的《代拟无题七首》,夫人杨绛写了那七首诗的《缘起》,其中说,钱先生曾与友人竞写《古意》诗。
当是指1943年所写的三首《古意》。
至于与何人竞写,则难以考索了。
所谓《古意》,就是讽咏前代故事以寄意的诗题;《文镜秘府论·南卷·论文意》:“古意者,非若其古意,当何有今意;言其效古人意,斯盖未当拟古。
”唐代的李白、韩愈、李颀等,宋代的王安石、苏轼、陆游等,都写有《古意》。
大多也是借古人的情境,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而绝非只是代古人立言的拟古之作。
钱先生在1943年写下的这三首《古意》,第一首的风格类似于李商隐的《无题诗》,内容也是写男女情思,有些诗句与诗意,也是从李善隐的诗而来。
可说,钱先生是借李商隐诗中的相似意境,来写自己的情思。
珰札迢迢下碧城,至今耦意欠分明。
首联写道,女子的信札从遥远的仙境碧城而来;到今天,相许终身的情意还欠清晰。
上句的“珰”,即玉珰,是古女子耳饰,亦借指女子;杜牧《自宣州赴官入京题赠》诗:“梅花落径香缭绕,雪白玉珰花下行。
”就是以“玉珰”代指女子。
“珰札”,当是“玉珰缄札”之省,指女子的书信;语出李商隐《春雨》:“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碧城”,传说仙人所居之城;《太平御览》卷六七四引《上清经》:“元始(元始天尊)居紫云之阙,碧霞为城。
”李商隐《碧城三首》诗之一:“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
”冯浩注认为,“碧城”乃李商隐所描写的一女子“入道”“高居”之“仙境”。
下句“至今”,是指二人交往到今天,虽是书信往来,而情意未定。
“耦意”,即成为配偶的心意;清朱彝尊《清平乐》:“齐心耦意,下九同嬉戏。
”“耦”,本义二人並肩而耕;《周禮·地官·里宰》:“以歲時合耦於耡,以治稼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是把技术变成钱,发明是把钱变成技术。
——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红杏闹春”还是“山雨欲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机构素描1998 年11 月5 日,微软公司宣布,微软中国研究院在北京正式成立。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新闻立即成为中国信息产业内外关注的焦点。
其实,这不过是冰山之一角。
早在1995年,上海贝尔实验室、IBM 中国研究中心就已经在中国成立,从而掀起了以世界500 强为代表的世界知名跨国公司在华R&D 投资热潮,SUN、宝洁、杜邦、联合利华、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日立、松下、诺和诺得、罗克威尔等世界知名跨国公司相继在中国设立研究机构或实验室,而微软中国研究院和Intel 中国研究中心的设立更是将这一热潮推向了顶峰。
瓜熟蒂落1997 年的东亚金融危机,使这一地区的经济陷入了无底深渊,人们在反思以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为典型的东亚经济模式的同时,不禁将目光投向了美国,人们豁然发现:美国经济自1990 年第四季度起,已经连续7 年保持低通货膨胀、低失业、高经济增长的势头。
就在世人都在研究美国“新经济”之谜的时候,美国总统克林顿的一番话让人茅塞顿开:这一切都来源于美国在发展“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方面所做的努力。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newledge-based economy),简称知识经济,在知识经济下,R&D 作为生产知识和将新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经济活动,已经成为知识经济的核心。
为了建造知识经济的大厦,使自己在知识社会中更有“底气”,各国政府纷纷提出各种政策,抛出种种计划,竭力提高本国的R&D 能力,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也不惜花重金投资于R&D。
据统计,世界500 家最大跨国公司每年用于R&D 的投资支出,占其销售额的比例平均在10%以上。
与此同时,各国政府、企业、个人之间的R&D 国际合作也如火如荼:美国和俄罗斯在空间探索方面开展了最强者之间的合作;德国西门子与日本东芝、美国IBM联合开发256 兆位(RWC)项目中达成协议,允许两国政芯片;日本和美国在REELWORLD COMPUTING府的实验室交换光电技术方面的最新发现;中国政府经过不断努力,终于使欧盟同意将投入达150 亿美元的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对中国全面开放;中国和俄罗斯也成立了“中俄高技术中心”,积极加强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
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在R&D 方面的国际合作使R&D 全球化成为一种趋势。
这一趋势,加上跨国公司本身经营战略和R&D 投资的全球化,与中国特定的区位和环境结合,使近年来世界知名跨国公司在中国的R&D 投资不断升温。
中国正成为跨国公司进行研究与开发投资的一块炙手可热的风水宝地。
跨国公司(主要是世界500 强企业)在中国市场经过了三个阶段:出口产品、技术许可和创建合资企业。
在前两个阶段,跨国公司在中国的R&D 投资几乎没有,这方面的投资开始于合资企业的建立。
中外合资企业的建立开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在80 年代并没有显著的增长,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打消了跨国公司的顾虑,此后跨国公司开始在中国大规模兴办合资或独资企业,努力实现生产和销售的当地化。
此时,一些合资企业内部开始设立技术开发部门,主要进行产品本地化工作,消化母公司的相关技术。
随着跨国公司在华企业的增加,在华业务迅速膨胀,跨国公司纷纷要求成立投资性控股公司,以便对在华企业和业务进行统一管理,中国政府及时满足了这一要求。
1994 年 5 月,日本欧姆龙(中国)有限公司成立,成为第一家获批准设立的投资性控股公司。
其后,世界知名跨国公司纷纷在华设立投资性控股公司:1994 年10 月,日立(中国)有限公司在京成立;1994 年10 月,松下(中国)有限公司在京成立;1994 年10 月21 日,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在京成立;1995 年,富士通(中国)有限公司在京成立;1995 年,摩托罗拉(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京成立;1995 年,IBM(中国)有限公司在京成立;1996 年10 月,朗讯(中国)有限公司在京成立;……这些控股公司通过将其在华企业的股份转让给控股公司,把分散的单个企业统一为一个集团,实现资金、人员、技术等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的流动和优化配置,达到投资管理本地化的目的。
因此有人说,跨国公司在中国从此有了“头脑”。
随着投资性控股公司的成立,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已经进入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根据其对中国市场潜力的判断、对中国研发环境的分析以及其经营和研发全球化的综合考虑,跨国公司觉得有必要在中国建立专门的R&D 机构,实现R&D 当地化,为控股公司和其在华企业提供科技武装。
中国的市场和环境也为跨国公司的这一考虑提供了条件。
首先是市场潜力巨大。
1996 年,英特尔董事长贝瑞特和郎讯董事长麦金先后造访中国,分别留下了他们对中国市场的预测——前者预言“中国将是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计算机市场”,后者则认为“中国和美国将是最大的两个市场”。
“只要整个中国每秒多拍500 张相片,便相当于多了一个与日本或美国相等的市场”,中国的市场潜力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要优厚。
但是,要在这个市场上取得成功并不容易,激烈的竞争使得跨国公司不得不拿出他们最新最先进的技术,特别是在信息产业方面。
INTEL的奔腾Ⅱ型计算机芯片在中国的发布日期与美国相差1.5 年,到1999 年 2 月它的奔腾Ⅲ推出时,中国几乎与美国同步。
这样,在中国当地设立研究机构,当地开发当地生产,缩短产品周期就成为跨国公司争取市场竞争制高点的利剑。
另外,中国巨大的市场也有自己的特点,并不能一味照搬外国产品和技术,产品的当地适用性也要求跨国公司R&D 投资的当地化。
其次,中国市场已经具备了人才条件。
在美国,科技人才中有1/10 是华人,有近1/8的科研成果出自华人。
毫无疑问,中国人的才智是世界一流的。
为什么不到中国本土去设立研发机构?毕竟,哪里有成百上千倍这样的人才。
最近,某大公司惊奇地发现——并不得不承认——中国已经掌握了一种高质量洗衣粉的生产技术,其设备成本只有该公司同类设备成本的1/5。
这样的例子还不少,于是以世界500 强为主力的跨国公司开始到中国来淘金。
另外,中国还有许多其他优势。
比如,地理位置良好,劳动力成本低,资源丰富而且廉价,等等。
情形如何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跨国公司自1992 年开始的大规模投资,1995 年进入回收期,丰厚的利润、增长潜力极高的市场、稳定的投资环境,坚定了大跨国公司长期、大规模占领中国市场的决心,大规模针对中国市场的研究与开发投资也随之展开。
1994 年,北方电讯率先投资成立北京邮电大学——北方电信研究开发中心。
1995 年,贝尔实验室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
同年,IBM(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不久,IBM 中国研究中心也随之成立。
1996 年起,知名跨国公司掀起了在华独资建立R&D 机构的热潮,日用品行业的巨头美国宝洁、杜邦、联合利华,德国巴斯夫、汉高,通讯巨头如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日本日立、松下、三洋、富士通,精密仪器制造商罗克威尔等相继在华建立研究院、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实验室,或宣布大型R&D 投资计划。
而微软中国研究院和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的成立,则将这一热潮推向了顶点。
目前,世界知名跨国公司在华R&D 投资主要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独资研究中心或技术开发中心。
这是跨国公司在华R&D 投资最成熟、最高级的形式,它们与跨国公司总部联系紧密,而与其在中国的企业联系则相对较弱,主要任务是研究公司长期发展所需要的关键技术。
已经有部分500 强企业采取了这种形式。
第二种形式是在具体业务部门或合资企业内部设立研发部门。
这类研发投资经历了从消化吸收到技术创新两个阶段:在前一阶段,它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技术的本地化,将国外成熟技术根据本地市场的需求特点、原材料特点等进行技术改进,以实现生产的本地化;后一阶段,主要是在国外提供的设备、技术基础上研究开发新产品,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目前,大部分500 强在华独资合资企业内部的技术开发部门已经完成了消化吸收过程,进入了创新开发阶段。
第三种形式是与中国的大学、科研机构合作成立研究中心。
一般采取以下方式:项目委托;联合研究与开发;建立培训中心;建立联合研究中心。
这种形式一般为初级形式或是穿插在另外两种形式之中,其显著特点是中外合作进行研发工作。
从行业来看,跨国公司的中国研究机构集中在两个行业:日用品行业和信息产业。
而又尤其以信息产业为热点,它包括通讯行业和计算机行业,代表着未来高技术的发展方向,影响也更大。
从国别和投资形式看,以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如德国、法国、瑞典等国为母国的世界500强企业比较积极,多采用建立研发机构的形式,而以日本和韩国为母国的企业更倾向于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中建立研发部门,或者建立技术开发公司,这与各自的研究能力和它们对中国市场的战略有关。
应该说,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还处于初建或实验阶段,微软中国研究院只有70 人左右,IBM、SUN 的研究机构只有30 人,松下、诺基亚甚至只有几个人,而IBM 在全球的研究与开发人员超过3000 人。
但是,它们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例如微软公司计划在两年内将其研究院编制扩大一倍,届时研究人员将达140 人。
意欲何为人们听到微软中国研究院成立的第一反映,肯定是它为什么要到中国来和它到中国来干什么,后一问题就是动机问题。
对世界各国企业在海外设立研究机构的研究表明,跨国公司在国外进行R&D 投资主要有以下几种目的:其一,充当获取技术信息的窗口。
在国外技术发达国家或自己遇到较强竞争的国家设立研发机构,实际上是为了在国外技术发展的前沿阵地上设立据点和信息窗口,借此可以正确判断前沿技术发展的趋势,了解竞争对手的动态,加快自己开发新技术的效率,同时也为评估国外技术的价值,购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供方便。
显然,中国并不是技术领先国,世界500 强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首先是发挥信息窗口的作用,了解中国市场技术动态,了解他们在中国的对手,也就是中国的民族工业和国内企业。
只是在很小程度上,为自己长远的技术战略和全球战略服务。
其二,占领当地市场。
设立海外研究开发机构,可以直接获得海外市场的需求信息,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及时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为跨国公司或在海外的生产制造子公司及时提供富有竞争力的当地原型产品或先进的工艺技术,占领海外市场。
研发机构作用使得跨国公司在当地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具有定位准、反应快、周期短等特点,将大大增强跨国公司在当地市场的竞争力。
这是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大规模投资R&D 的又一重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