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鉴赏及译文
《木兰花》宋词赏析

《木兰花》宋词赏析《木兰花》宋词赏析导语:《木兰花》这首词章法井然,开阖自如,言情虽缠绵而不轻薄,措词虽华美而不浮艳,将执著人生、惜时自贵、流连春光的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
原文: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释:①縠皱波纹:形容波纹细如皱纹。
縠(hú)皱:即皱纱,有皱褶的纱。
棹:船桨,此指船②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
③肯爱:岂肯吝惜,即不吝惜。
一笑:特指美人之笑。
翻译:城东渐渐让人感觉到风光美好,湖面漾起皱纱似的波纹,迎接游人客船的来到。
绿杨垂柳笼聚着雾气如淡烟,拂晓的寒气在四处弥漫,唯有红艳的杏花在枝头簇绽,春意盎然,像火焰般闹喧。
人生如漂浮在水面上的泡沫,总是抱怨欢娱太少,谁肯吝惜千金却轻视美人的回眸一笑?为你我持酒盏劝说西斜的金色太阳,且为聚会的好友宾朋在百花丛中留下一抹晚霞夕照。
简评:早春郊游,地在东城,以东城先得春光。
风和日丽,水波不兴。
春日载阳,天气渐暖。
以“红杏”表春,诗词习见。
词人独得,在一个“闹”字。
王国维称道其“境界全出”。
而李渔却认为这个字用得无理:“争斗有声谓之‘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予未之见也。
‘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
”其实人的视听感觉,是可以打通的。
把无声的姿态说成有声的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
不但使人觉得那杏花红得热烈,甚至还可使人联想到花上蜂蝶飞舞,春鸟和鸣,从而感受到春天带来的活泼生机。
赏析:此词上片从游湖写起,讴歌春色,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下片则一反上片的明艳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梦,虚无缥缈,匆匆即逝,因而应及时行乐,反映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寻欢作乐思想。
作者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
起首一句泛写春光明媚。
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赏析

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赏析玉楼春北宋·宋祁【原词】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释】玉楼春:一名《木兰花》。
縠:轻纱。
棹:船桨,此处代指船。
浮生:指漂浮不定的人生。
肯:怎肯,岂肯的省略。
爱:吝惜。
【赏析】这是一首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暂的词。
此词上片从游湖写起,讴歌春色,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下片则一反上片的明艳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梦,虚无缥缈,匆匆即逝,因而应及时行乐,反映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寻欢作乐思想。
作者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
起首一句泛写春光明媚。
第二句以拟人化手法,将水波写得生动、亲切而又富于灵性。
“绿杨”句写远处杨柳如烟,一片嫩绿,虽是清晨,寒气却很轻微。
“红杏”句专写杏花,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
词人以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一个“闹”字,写尽了春意盎然的情致:杏花竞相开放,扬芳吐艳,蜂蝶或止或飞,忙忙碌碌。
烂漫之状,狂舞之态,一齐托出。
使人感到不仅仅是几株红杏,而是整个眼前视野、整个天地都呈现春色,充满勃勃生机。
过片两句,意谓浮生若梦,苦多乐少,不能吝惜金钱而轻易放弃这欢乐的瞬间。
此处化用“一笑倾人城”的典故,抒写词人携妓游春时的心绪。
结拍两句,写词人为使这次春游得以尽兴,要为同时冶游的朋友举杯挽留夕阳,请它在花丛间多陪伴些时候。
这里,词人对于美好春光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跃然纸上。
这首词章法井然,开阖自如,言情虽缠绵而不轻薄,措词虽华美而不浮艳,将执著人生、惜时自贵、流连春光的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
要赏此词,须看他开头两句,是何等地光景气象。
不从这里说起,直是舍本而逐末。
且道词人何以一上来便说东城?普天下时当艳阳气候,莫非西城便不可入咏?寒神退位,春自东来,故东城得气为先,正如写梅花,必曰“南枝”,亦正因它南枝向阳,得气早开。
晏殊《木兰花》全词赏析

晏殊《木兰花》全词赏析晏殊《木兰花》全词赏析《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是晏殊创作的一首词作。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晏殊《木兰花》全词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晏殊《木兰花》全词赏析1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晏殊池塘水绿风微暖。
记得玉真初见面。
重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
醉后不知斜日晚。
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译文春天的风,带着一丝微微的暖意,吹皱一池碧水,至今记忆犹新,与那玉真仙女头一次见面。
歌喉清脆又婉转,韵律往复又回环。
舞姿婀娜轻盈,脚踏节拍飞转,红裙飞舞眼缭乱。
玉砌的钩兰之下,花丛台阶之畔,醉酒之后,全然不觉夕阳西下,天色近晚。
当年和我一起赏花的人儿,如今细细查点,不足半数在身旁。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注释玉真;仙女的名字。
这里只晏殊家里的歌妓名。
重(chóng虫)头;一首词前后阕字句平仄完全相同者称作“重头”,如《木兰花》便是。
铮琮(chēngcōng称从);玉器撞击之声,形容乐曲声韵铿锵悦耳; 琮:玉声,比喻玉真嗓音脆美如玉声。
入破;唐宋大曲一个音乐段落的名称(唐、宋大曲在结构上分成三大段,名为散序、中序、破。
入破,即为破的第一遍。
乐曲中繁声,与“重头”一样为官弦家术语。
),这里形节奏开始加快。
红乱旋:大曲在中序时多为慢拍,入破后节奏转为急促,舞者的脚步此时亦随之加快,故云。
红旋,旋转飞舞的红裙。
香阶:飘满落花的石阶。
共我赏花人:自己和一同观看玉真歌舞的同伴。
点检:检查,细数。
“点检”句:言自己如今年纪已老,当年歌舞场上的同伴大都已经不在人世。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鉴赏这是一首怀旧之作。
本词追忆早年初见美人时的喜悦与欢欣及今日物是人非的惆怅,在对比中抒发好景不长的`人生感慨。
词中以往昔“歌韵琤琮”、“舞腰乱旋” 的欢乐场面与今日“点检无一半”的凄清境况对比,抒发了强烈的人生无常的伤感之情。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意思_全诗赏析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出自北宋诗人宋祁的《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赏析此词上片从游湖写起,讴歌春色,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下片则一反上片的明艳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梦,虚无缥缈,匆匆即逝,因而应及时行乐,反映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寻欢作乐思想。
作者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
起首一句泛写春光明媚。
第二句以拟人化手法,将水波写得生动、亲切而又富于灵性。
“绿杨”句写远处杨柳如烟,一片嫩绿,虽是清晨,寒气却很轻微。
“红杏”句专写杏花,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
词人以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过片两句,意谓浮生若梦,苦多乐少,不能吝惜金钱而轻易放弃这欢乐的瞬间。
此处化用“一笑倾人城”的典故,抒写词人携妓游春时的心绪。
结拍两句,写词人为使这次春游得以尽兴,要为同时冶游的朋友举杯挽留夕阳,请它在花丛间多陪伴些时候。
这里,词人对于美好春光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跃然纸上。
这首词章法井然,开阖自如,言情虽缠绵而不轻薄,措词虽华美而不浮艳,将执著人生、惜时自贵、流连春光的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
本词歌咏,洋溢着珍惜青春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上阙写初春的风景。
起句“东城渐觉风光好”,以叙述的语气缓缓写来,表面上似不经意,但“好”字已压抑不住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以下三句就是“风光好”的具体发挥与形象写照。
首先是“縠皱波纹迎客棹”,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盈盈春水,那一条条漾动着水的波纹,仿佛是在向客人招手表示欢迎。
然后又要人们随着他去观赏“绿杨”,“绿杨”句点出“客棹”来临的时光与特色。
“晓寒轻”写的是春意,也是作者心头的情意。
“波纹”、“绿杨”都象征着春天。
但是,更能象征春天的却是春花,在此前提下,上片最后一句终于咏出了“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绝唱。
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宋祁)原文

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宋祁)原文木兰东城渐觉光好作者: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①迎客棹②。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③。
浮生④长恨欢愉少,肯爱⑤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⑥。
【注释】①縠皱波纹:如绉纱般的细波纹。
縠(h ):有皱纹的纱。
②棹:船桨,代指船。
③闹:喧闹、浓盛④浮生:人生短暂若泡沫浮生于水面。
⑤肯爱:肯:岂肯、爱:吝惜。
怎肯吝啬。
⑥晚照:晚日的余辉。
【】来到城的东郊,感觉风光越来越好。
丝绸皱纹般的水波粼粼闪光,迎接着游客的船棹。
春柳如烟笼雾罩,远处的轻云飘浮。
枝头上盛开的红杏春意渗出,闹出春机盎然。
平生只恨遗憾太多,欢娱太少,何必吝啬金钱,轻视快乐?为此我端着酒杯规劝斜阳,多停留在花丛间,让欢乐更多人间常驻。
【】这首词是歌咏的名篇。
上片是从游湖写起,讴歌春色,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
开始写春游,地点在城东,开头总括一句,后面三句是风光好的具体描述,但不是纯客观描述,它处处有人的感情:湖面微波荡漾,似在迎着游客的轻舟;绿树含烟,春天清晨的微寒是轻的;红杏枝头饱含春意,竟然闹起来了。
的确,它既写出了真物,也写出了真感情。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
一向为人所传育的名句。
其中绿杨即绿柳,绿柳如烟,状其泛其淡绿之时那种若有若无的绿色,如头上的红杏,如火如茶,颇为耀眼。
行笔至此,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跃然纸上。
闹字写出杏花争鲜斗艳之神,也表现出作者的欣喜之情,境界全出。
也透露出作者人生如梦,虚无缥缈,即逝,因而应及时行乐,反映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寻欢作乐思想。
上片的过片两句,意谓浮生若梦,苦多乐少,不能吝惜金钱而轻易放弃这欢乐的瞬间。
此处化用一笑倾人城的典故,抒写词人携妓游春时的心绪。
结拍两句,写词人为使这次春游得以尽兴,要为同时冶游的朋友举杯挽留夕阳,请它花丛间多陪伴些时候。
这里,词人对于美好春光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跃然纸上。
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意思

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意思“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出自宋朝代诗人宋祁的古诗作品《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桌。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释】⑴縠皱波纹:形容波纹细如皱纹。
縠皱:即皱纱,有皱褶的纱。
桌:船桨,此指船。
⑵闹:浓盛。
⑶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
⑷肯爱:岂肯吝惜,即不吝惜。
一笑:特指美人之笑。
⑸持酒:端起酒杯。
【翻译】信步东城感到春光越来越好,皱纱般的水波上船儿慢摇。
条条绿柳在霞光晨雾中轻摆曼舞,粉红的杏花开满枝头春意妖娆。
总是抱怨人生短暂欢娱太少,怎肯为吝惜千金轻视欢笑?让我为你举起酒杯奉劝斜阳,请留下来把晚花照耀。
【赏析】此词上片从游湖写起,讴歌春色,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下片则一反上片的明艳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梦,虚无缥缈,匆匆即逝,因而应及时行乐,反映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寻欢作乐思想。
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
起首一句泛写春光明媚。
第二句以拟人化手法,将水波写得生动、亲切而又富于灵性。
“绿杨”句写远处杨柳如烟,一片嫩绿,虽是清晨,寒气却很轻微。
“红杏”句专写杏花,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
词人以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过片两句,意谓浮生若梦,苦多乐少,不能吝惜金钱而轻易放弃这欢乐的瞬间。
此处化用“一笑倾人城”的典故,抒写词人携妓游春时的心绪。
结拍两句,写词人为使这次春游得以尽兴,要为同时冶游的朋友举杯挽留夕阳,请它在花丛间多陪伴些时候。
这里,词人对于美好春光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跃然纸上。
这首词章法井然,开阖自如,言情虽缠绵而不轻薄,措词虽华美而不浮艳,将执着人生、惜时自贵、流连春光的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
“东城渐觉风光好。”原文、赏析

东城渐觉风光好。
出自宋代宋祁的《玉楼春·春景》
原文
东城渐觉风光好。
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
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
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
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
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
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创作背景:公元1060年(宋仁宗嘉祐五年),宋祁和欧阳修合撰的《新唐书》历时十余载终告完成,宋祁因撰书之功迁左丞,进工部尚书。
此词应该是作于宋祁任尚书期间,但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译文
信步东城感到春光越来越好,皱纱般的水波上船儿慢摇。
条条绿柳在霞光晨雾中轻摆曼舞,粉红的杏花开满枝头春意妖娆。
总是抱怨人生短暂欢娱太少,怎肯为吝惜千金而轻视欢笑?让我为你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宋祁)原文及翻译

《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宋祁)原文及翻译宋词:木兰花·绿杨芳草长亭路
木兰花·绿杨芳草长亭路
绿杨芳草长亭路。
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离愁一作:离情)
无情不似多情苦。
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译文】
在杨柳依依、芳草萋萋的长亭古道上,年少的人总是能轻易的抛弃送别之人登程远去。
楼头传来的五更钟声惊醒了离人残梦,花底飘洒的三月春雨增添了心中的愁思。
无情人哪里懂得多情的人的苦恼,一寸相思愁绪竟化作了万缕千丝。
天涯地角再远也有穷尽终了那一天,只有那相思是没有尽头,永不停止。
【注释】
1.长亭路:送别的路。
2.长亭:古代驿路上建有供行人休息的亭子。
3.年少抛人:人被年少所抛弃,言人由年少变为年老。
4.残梦:未做完的梦。
5.五更钟、三月雨:都是指思念人的时候。
6.一寸:指愁肠。
7.还:已经。
8.千万缕:千丝万缕。
比喻离恨无穷。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原文_翻译及赏析张先词《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宋词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鉴赏及译文
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鉴赏及译文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古诗简介
《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是宋代词人宋祁的作品,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此词上阕描绘春景。
“东城”句,总说春光渐好;“縠皱”句专写春水之轻柔;“绿杨烟”与“红杏枝”相互映衬,层次疏密有致;“晓寒轻”与“春意闹”互为渲染,表现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下阕直抒惜春情怀。
“浮生”二字,点出珍惜年华之意;“为君”二句,明为怅怨,实是依恋春光,情极浓丽。
全词收放自如,井井有条,用语华丽而不轻佻,言情直率而不扭捏,把对时光的留恋、对美好人生的`珍惜写得韵味十足,堪称千古佳作。
译文
信步东城感到春光越来越好,皱纱般的水波上船儿慢摇。
条条绿柳在霞光晨雾中轻摆曼舞,粉红的杏花开满枝头
春意妖娆。
总是抱怨人生短暂欢娱太少,怎肯为吝惜千金轻视欢笑?让我为你举起酒杯奉劝斜阳,请留下来把晚花照耀。
注释
⑴縠(hú)皱波纹:形容波纹细如皱纹。
縠皱:即皱纱,有皱褶的纱。
棹:船桨,此指船。
⑵闹:浓盛。
⑶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
⑷肯爱:岂肯吝惜,即不吝惜。
一笑:特指美人之笑。
⑸持酒:端起酒杯。
赏析/鉴赏
此词上片从游湖写起,讴歌春色,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下片则一反上片的明艳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梦,虚无缥缈,匆匆即逝,因而应及时行乐,反映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寻欢作乐思想。
作者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
起首一句泛写春光明媚。
第二句以拟人化手法,将水波写得生动、亲切而又富于灵性。
“绿杨”句写远处杨柳如烟,一片嫩绿,虽是清晨,寒气却很轻微。
“红杏”句专写杏花,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
词人以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过片两句,意谓浮生若梦,苦多乐少,不能吝惜金钱而
轻易放弃这欢乐的瞬间。
此处化用“一笑倾人城”的典故,抒写词人携妓游春时的心绪。
结拍两句,写词人为使这次春游得以尽兴,要为同时冶游的朋友举杯挽留夕阳,请它在花丛间多陪伴些时候。
这里,词人对于美好春光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跃然纸上。
这首词章法井然,开阖自如,言情虽缠绵而不轻薄,措词虽华美而不浮艳,将执著人生、惜时自贵、流连春光的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