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铃儿响叮当)跳跃教案

合集下载

幼儿园小班体育游戏教案铃儿响叮当

幼儿园小班体育游戏教案铃儿响叮当

幼儿园小班体育游戏教案铃儿响叮当教学目标:1.通过体育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提高幼儿的身体敏捷性和肢体协调能力。

3.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对韵律的认知。

教学重点: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对韵律的认知。

教学准备:鞭炮音效、铃儿响叮当的音乐、纸板(上面写着“叮当”“铃儿”“上钩”“滚球”等词语)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铃儿响叮当的音乐,让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做简单的运动,如手摆动、脚踏动等。

2.教师问幼儿他们对这首歌的感受,让幼儿表达自己对音乐的喜爱。

二、介绍游戏规则(5分钟)1.教师将纸板上写着的词语展示给幼儿看,并解释它们的含义。

如“叮当”表示手摆动,“铃儿”表示脚踏动,“上钩”表示腰部前后扭动,“滚球”表示双手放在地上滚动。

2.教师示范每个动作,并让幼儿模仿。

三、游戏练习(10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游戏,按照铃儿响叮当的音乐节奏进行各个动作。

2.鞭炮音效作为提示,幼儿根据提示尽快完成相应的动作。

四、小组对抗(15分钟)1.将幼儿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站成一列。

2.每个小组竖起一个纸板,上面写着不同的动作词语。

3.教师按照鞭炮音效的提示,随机一个小组,该小组成员需按照纸板上的动作词语快速完成相应动作,其他小组成员则要观察,并尽快判断该动作词语是否匹配该小组的动作。

如果匹配则尽快按下手中的纸板,如果不匹配则不按。

4.第一个按下纸板的小组可以得到一分,游戏进行多轮比赛,最终得分最高的小组获胜。

五、总结(5分钟)教师询问幼儿对这个游戏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幼儿总结这个游戏的规则和过程。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游戏,幼儿不仅锻炼了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对韵律的认知。

同时,通过小组对抗的方式,促进了幼儿的合作和团队意识的形成。

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难度,比如增加动作的种类和复杂度,以及增加随机性,增强幼儿的挑战性。

幼儿园小班体育活动教案《铃儿响叮当》

幼儿园小班体育活动教案《铃儿响叮当》

幼儿园小班体育活动教案《铃儿响叮当》幼儿园小班体育活动教案《铃儿响叮当》1设计意图:小班正在进行“真好吃”主题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我们会发现孩子一边玩彩泥一边自言自语:“这是必胜客的匹萨。

”、“那是元祖Much蛋糕。

”……应该说,他们对身边熟悉的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积累了一些粗浅的生活经验;小班后期,孩子对于颜色的认知又处于敏感期,因此,旨在培养孩子对玩色兴趣的角度,围绕“真好吃”主题的脉络,我预设了这一美术游戏“烤面包”:以各种颜色和熟悉的水果相对应想象,引出整个活动,孩子们会根据自身的经验,扩散思维:“黄颜色的果酱是柠檬酱,也可能是香蕉酱。

”“红颜色的果酱是草莓酱,也许是红苹果酱。

”“绿颜色的果酱大概是猕猴桃酱。

”有一个孩子还说:“绿颜色的果酱是西瓜皮酱。

”……这种用颜色和实物“替换”的想象符合小班孩子的心理特点,也留给孩子满足自己大胆想象的空间,无所谓唯一的“标准答案”,只要乐意表达。

我提供的材料是普通的浆糊里掺入各种颜色的颜料,调匀后与真的“果酱”十分相似,也满足了小班孩子喜欢模仿成人生活真实场景的游戏意愿,通过“舀”、“抹”、“涂”、“撕”等各种小肌肉动作的练习,小班孩子精细动作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活动临近结束时,又加入了小年龄孩子最喜欢的“娃娃家”的游戏情节——扮演“爸爸”“妈妈”给娃娃吃面包,再一次满足孩子的游戏需要,将自己的绘画作品转化为游戏中的“模拟道具”,从而进一步推动班上孩子社会性角色游戏的发展。

活动目标:1、认识各种常见的颜色,说出它们的名称2、尝试在“娃娃家”中运用绘画材料进行游戏,丰富游戏内容活动准备:1、在黄、绿、蓝、玫红、白等水粉颜料内调入少许浆糊,盛在小罐里,每个小罐内放一把小勺2、用稍厚的白纸剪成两片连在一起的“切片面包”3、餐巾纸盒做成的“面包烤箱”若干4、各色彩纸若干,淡黄色油画棒若干活动过程:一、分辨颜色名称,联系自己生活经验,想象各种常见的果酱颜色,如黄色为色拉酱、绿色为猕猴桃酱、白色为奶油、蓝色为蓝莓酱、玫红色为山楂酱、大红色为草莓酱、橙色为橘子酱等二、操作过程:1、将两片“面包”打开,“面包”上涂抹果酱:任选一、两种颜料,用小勺舀少许,四散地放在面包上涂抹,,再加上少许白色后,把两片面包合拢。

《铃儿响叮当》小班体育活动教案分享

《铃儿响叮当》小班体育活动教案分享

铃儿响叮当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小班体育活动,既可以促进孩子们身体健康,又可以锻炼孩子们的敏捷性和协作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享一份小班体育课的教案,在这个教案中,孩子们将学习如何玩铃儿响叮当,同时锻炼他们的身体和大脑。

一、活动名称铃儿响叮当二、活动对象小班(3-4岁)儿童三、教学目标1.孩子们能够通过玩铃儿响叮当活动来增强身体协调性和运动能力;2.孩子们能够在游戏中学习如何合作,并且学会分享游戏中的胜利和快乐;3.孩子们能够在游戏中不断挑战自己,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四、活动准备1.一张干净的草坪或者垫子2.一组铃儿(6个左右)3.一把铃铛或者哨子4.一份活动指导五、活动流程1.热身活动教师可以让孩子们通过做一些简单的体操,如简单的拉伸和跳跃等来进行热身。

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们适应运动环境,还可以减少受伤的风险。

2.活动规则铃儿响叮当由6个或8个玩家组成,每个玩家拿着一个或两个铃儿。

活动开始后,教师会吹哨或敲铃,所有的玩家开始跑动,同时在跑动的过程中也要躲避其他人手中的铃儿。

如果有人被别人的铃儿碰到了,他们就被淘汰。

最后只剩下最后一个玩家的领先者,被视为获胜者。

3.活动策略教师可以将铃儿放在不同的位置上,让孩子们跑动和躲避。

这样孩子们可以锻炼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运动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规则来让孩子们更好的合作和交流,让孩子们在交流中学习合作。

例如,如果两个孩子彼此靠近,可以让他们一起掌握铃儿,这样他们就可以一起玩耍。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习如何分享胜利和快乐,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4.结尾活动活动结束后,可以让孩子们做一些简单的舒展活动,让他们得到放松和休息,同时也能促进筋骨灵活度。

六、教学亮点1.增强协调性铃儿响叮当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增强身体协调性和运动能力。

通过跑动、躲避等活动,孩子们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平衡和协调性。

2.学习合作在玩铃儿响叮当活动时,往往需要孩子们互相合作。

幼儿园小班体育活动教案《铃儿响叮当》

幼儿园小班体育活动教案《铃儿响叮当》

幼儿园小班体育活动教案《铃儿响叮当》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并朗读“铃儿响叮当”的儿歌。

2.能通过课堂活动,了解小型球类运动的规定和技巧。

3.通过本次课程,能初步把握团队合作和相互帮忙的精神。

二、教学准备1.老师准备:儿歌《铃儿响叮当》歌曲和歌词,足球、篮球、排球,音响设备。

2.同学准备:运动鞋、运动服装,同学们自带一面铃铛。

三、教学过程1.集体唱儿歌:“铃儿响叮当”老师先向同学介绍“铃儿响叮当”的儿歌,并唱起来。

《铃儿响叮当》铃儿响叮当,彩球滚来滚。

我们来踢球,踢得很高兴。

(同学跟着唱)2.带领大家联系“滚球”老师向同学介绍“滚球”,并带领全班同学练习使用足球、篮球和排球滚球。

3.铃铛接力比赛老师将同学分为两组,每组7—8名同学。

每组人手拿一面铃铛,慢跑一圈,接力传递,直到每个人都跑过一次。

4.团队足球比赛老师将同学分为两个团队,每个团队在场上抢球,尝试用脚射门得分。

踢完第一轮后,老师会要求团队进行调整,尽可能地提高球队的搭配和合作本领。

5.团队篮球比赛老师将同学分成两个队,每个队尝试通过传球和运球来得分。

踢完第一轮比赛后,老师会要求每个团队在合适的时间相互合作,让队友找到机会得分。

6.团队排球比赛老师会将同学分为两个团队,每个团队尝试着把球打向对方的场地地面,以得到分数。

踢完第一轮比赛后,老师会要求两个团队相互合作,让队友轮番跳起,得到射球的机会。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节体育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小球”运动的基本技巧和规定有了初步的了解。

同时,在比赛和团队合作中培育了同学们的团队意识,让他们能更好的与他人沟通,相互帮忙。

这些本领对孩子们今后的成长和进展也具有很大的帮忙。

五、教学反思1.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加活跃自动,更好地参加到同学的体育活动之中。

2.在铃铛接力比赛的规定和方法查看上,老师应当更加细致的组织起同学的学习。

3.在同学的团队合作和相互帮忙上,家长应当搭配加强孩子的练习。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铃儿响叮当》(精选17篇)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铃儿响叮当》(精选17篇)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铃儿响叮当》〔精选17篇〕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铃儿响叮当》〔精选17篇〕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铃儿响叮当》篇1活动目的幼儿能听懂老师的英语指令,根据铃儿响叮当音乐做相关的舞蹈动作。

幼儿初步学习三人集团舞,体会舞蹈的快乐。

感受不断交换舞伴的快乐情绪。

在铃儿响叮当活动听、说英语。

活动准备铃儿响叮当音乐;1、2、3标志;事物:铃铛;5片雪花;幼儿比拟熟悉该音乐已会跳根本舞步三步一踏,跑跳步。

活动过程一、通过雪花游戏引出活动主题1、雪花加法游戏2、雪花的颜色雪花想和大家一起跳舞了。

二、分步初步学习集体舞1、感受音乐节奏〔1〕第一遍听音乐。

〔2〕三人一组自由跳舞。

2、激发幼儿主动学习集体舞中的动作〔1〕幼儿观看大屏幕三位幼儿表演的集体舞。

〔2〕讨论他们是怎样跳的。

〔3〕再次观看,注意观看钻过门洞的局部。

〔4〕老师通过唱英文歌和分解的PPT总结舞蹈跳法。

1-4小节;左脚起步,向左三步一踏,向右三步一踏,反复两次。

5 小节;拉着的手高举。

3号幼儿小跑步合拍地钻过1、2号举起的“门洞”。

在一小节音乐内完成钻门洞动作,并逐渐回原位。

6 小节;2号幼儿随着3号幼儿也钻这个‘门洞’。

7 小节:1号幼儿仍高举右手,同时向右后自转一周。

8 小节;三人拉成圆形。

9-10小节:三人同时逆时针方向做跑跳步。

11-12小节;幼儿双手左侧拍手同时跺左脚各八次。

13-16小节:动作同9-10小节,方向相反。

3、学习集体舞中的难点局部“钻门洞”小猫想知道是怎样钻过门洞的。

〔1〕两个孩子和老师一起戴上标志1、2、3示范,老师的标志是2.〔2〕三个小朋友示范。

〔3〕幼儿分成两组戴上数字标志练习钻门洞。

一半练习,一半唱英语歌曲。

〔4〕选择跳得好得好的幼儿再次示范,强调钻门洞和自转。

〔5〕幼儿集体跳一次,老师扮作圣诞老人帮助还没有会的幼儿。

〔6〕交换数字标志再次练习。

4、跟着较慢的音乐完好地跳舞〔1〕集体跟老师完好地跟着较慢的音乐跳舞。

2024年幼儿音乐律动《铃儿响叮当》教案

2024年幼儿音乐律动《铃儿响叮当》教案

2024年幼儿音乐律动《铃儿响叮当》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学会演唱歌曲《铃儿响叮当》。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

2.进行音乐律动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铃儿响叮当》。

2.教学难点:歌曲的节奏和动作的配合。

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它的名字叫《铃儿响叮当》。

你们听说过这首歌吗?知道它是什么时候最受欢迎的吗?生:过年的时候!师:没错,这首歌在过年的时候特别受欢迎。

那我们就一起听听这首歌,感受一下过年的气氛吧!2.学习歌曲师:我们先来学习一下这首歌的歌词,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读。

(老师带领幼儿朗读歌词)师:现在我们学会了歌词,我们来学习一下这首歌的旋律。

请大家跟着老师的钢琴声一起唱。

(老师弹奏钢琴,幼儿跟唱)师:很好,你们已经学会了这首歌的旋律。

现在我们来完整地唱一遍。

(幼儿完整演唱歌曲)3.音乐律动活动师:我们来做一个音乐律动活动。

请大家站成一个圆圈,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

(老师播放音乐,幼儿跟随节奏做动作)师:很好,你们做得非常棒!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这首歌的舞蹈动作。

(老师分解舞蹈动作,幼儿跟随学习)4.合成表演师:现在你们已经学会了歌曲和舞蹈,让我们一起来合练一遍,准备表演给其他小朋友看。

(幼儿合练,老师指导)师:今天我们学会了歌曲《铃儿响叮当》,还学会了它的舞蹈。

你们觉得这首歌和舞蹈好玩吗?生:好玩!师:那我们以后还要学习更多好听的歌和有趣的舞蹈,大家加油哦!现在请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

(幼儿分享感受)五、课后作业1.回家后,跟爸爸妈妈一起唱《铃儿响叮当》。

2.家长协助幼儿记录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下周向老师汇报。

六、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对学习有困难的幼儿给予个别辅导。

2.在舞蹈动作的教学中,要注重动作的规范性和美观性,提高幼儿的舞蹈素养。

小班体育游戏教案铃儿响叮当

小班体育游戏教案铃儿响叮当

小班体育游戏教案铃儿响叮当小班体育游戏教案铃儿响叮当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体育游戏教案铃儿响叮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体育游戏教案铃儿响叮当1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表演,让幼儿了解音乐的性质(活泼、欢快)和曲式结构。

2.让幼儿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学会用四分音符节奏和八分音符的节奏表现三段体的曲式结构,初步感知渐强、渐弱。

3.在感受乐曲的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掌握乐曲的节奏型:|X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并尝试演奏节奏乐。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有关圣诞、圣诞老人的知识。

2、教具准备:图片、图示谱、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一、游戏《小小作家》:教师出示节奏型卡片 XX XX| XX X||,并给幼儿一个主题,幼儿根据老师提供的节奏型和主题,编出相应的语言,如:白雪白雪|多美丽|;冬天冬天 |下大雪|….二、发声练习《新年真快乐》:师生对唱,启发幼儿用跳跃、连贯的声音唱出。

| 1 3| 5 5 5|5 4 3 4| 5 -| 55| 5 55| 5 4 3 2| 1 -||新年来到了,大家多快乐。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三、新授:1、感受音乐的性质:(1)幼儿完整欣赏音乐老师提问:音乐听上去什么感觉?(活泼欢快的)(2)感受三段体的曲式结构,边听音乐边拍手(两遍)“听听音乐的前面、中间、后面都一样吗?”2、听音乐观看老师配语言节奏朗诵的表演:“想想音乐好象说了一件什么事?”幼儿讨论后老师小结:“新年到了,圣诞老人赶着马车去给小朋友发新年礼物….3、启发幼儿边探索边拍出节奏型并配器(1)老师在A段音乐的伴奏下跳《赶马车》舞蹈.启发幼儿拍出第一乐段“赶马车”的节奏型( X X | XX XX| ) 并讨论用什么乐器配器。

幼儿园托班体育游戏《铃儿响叮当》教案

幼儿园托班体育游戏《铃儿响叮当》教案

幼儿园托班体育游戏《铃儿响叮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铃铛,了解铃铛的声音和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奔跑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幼儿的参与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用铃铛进行体育游戏,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难点:让幼儿在游戏中能够配合团队,共同完成任务。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铃铛、绳子、小筐等。

2. 环境准备:宽敞的场地,无障碍物。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 教学基本技能(10分钟):1. 教师向幼儿展示如何用铃铛发出声音,让幼儿亲手体验,感受铃铛的特点。

2. 教师教授幼儿如何将铃铛系在绳子上,并学会挥舞绳子使铃铛发出悦耳的声音。

3.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奔跑,边跑边挥舞绳子,使铃铛发出节奏感强的声音。

3. 游戏环节(10分钟):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铃儿响叮当”游戏,幼儿分为两队,分别站在场地的两端。

2. 当教师发出指令后,幼儿们挥舞着系有铃铛的绳子,奔跑向对方队伍,以铃铛声音为依据,先到达对方队伍的幼儿获胜。

3.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带领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

2. 教师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奔跑能力。

2. 关注幼儿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和参与意识。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类似的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相关主题墙饰,让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不断强化对铃铛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站在大圆圈中间做拍球人,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儿歌为:“大皮球,真正好,拍一拍,跳一跳。拍的轻,跳得低,拍的重,跳得高,拍拍拍,跳跳跳。”幼儿根据歌词有节奏地做双脚向上跳的动作。当老师说:“皮球漏气啦!”幼儿发出“哧,哧”声并起立。当老师说;“皮球滚掉了!”幼儿四散跑。当老师说:“皮球回来啦!”幼儿回原地围成大皮球。
班级
小班
任课教师
胖胖老师
活动日期
活动名称
铃儿响叮当
活动形式/地点
集体/,增强腿部肌肉力量,培养弹跳能力及协调能力。
2、初步培养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
教具准备




1、开始部分
(1)走成大圆圈。
走走走,向前走,我们跟着老师走,走走走,向前走,走成一个大皮球。
(2)玩“大皮球”游戏。
2、基本部分
(1)游戏“铃儿响叮当”。
幼儿四散站在悬挂的串铃下,老师交待游戏玩法:原地双脚向上跳起,用头去顶小串铃,铃儿就会发出叮当的响声。
(2)请个别幼儿示范一次。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双腿曲膝登第跳起的动作。
(3)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鼓励个别幼儿大胆地参加幼儿游戏。
(4)小结
3、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小鸟飞”。幼儿随音乐自由的做鸟飞,理羽毛等动作。
(2)在老师带领下愉快的飞下场。




动物模仿小朋友很喜欢,基本能完成游戏,能力得到发展与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