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粘连松解术
肠粘连32例腹腔镜松解术应用体会

肠粘连32例腹腔镜松解术应用体会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肠粘连32例腹腔镜松解术应用体会,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术后肠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方法:利用腹腔镜松解术治疗术后肠粘连32例,用电凝、分离钳、分离剪及超声刀分离切断粘连带。
结果:除3例空肠、回肠间紧密广泛粘连、1例外伤性空肠破裂修补术后结肠脾曲肿瘤,I例因阑尾炎术后合并回盲部肿瘤中转开腹手术外,其余均在腹腔镜下行肠粘连松解术,无手术并发症发生。
随访3-60个月无症状复发。
结论:腹腔镜松解术治疗术后肠粘连不仅具有创伤少、恢复快、费用少、痛苦轻、瘫痕小等微创外科的优点,而且再度粘连率低。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1资料与方法1.2方法:全部病人都使用经静脉全身麻醉,仰卧体位。
根据临床表现及原切口部位估计粘连梗阻位置,选择距粘连部位6cm以上处开放式置人套鞘作人镜孔后建立气腹,置入腹腔镜后,在明视下置入另外两枚穿刺套管,用于分离和松解肠管粘连。
后两处位置的确定,要保证操作时方便及视野清晰。
利用超声刀或电凝剪剪断粘连束带,腹壁直接与肠管粘连时,用无损伤钳抓住肠管牵离腹壁并用剪刀锐性分离粘连,原则是宁可使腹膜受损也要保护肠管。
对已有肠管血运障碍或坏死者,肠管之间粘连严重无法分离时,应果断转为开腹。
肠浆膜破损均用3一0薇乔线缝合修补。
出血或渗出较多者放置1根引流管,留置时间也不应过长。
2结果3讨论3.2病例的选择:适应证为选择在手术后一段时间(最好6个月以上),肠粘连反复发作,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估计粘连较局限,病人可耐受,有腹部手术史的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仍无好转;粘连性肠梗阻伴有局限性包块,固定在腹部某一部位,或经多次腹部平片提示固定的肠袢;经非手术治疗后已经有肛门排气排便,但肠梗阻症状仍没有完全解除者。
禁忌证:①术后有出现腹腔内感染及肠瘘等并发症者;②严重腹胀或有腹膜炎表现的肠梗阻:③发现有肠道占位性病变,肿瘤标志物阳性也列为手术禁忌:④术中探查肠管间、腹壁网膜间广泛、致密粘连者。
腹腔镜下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28例报告

( 疆 维 吾 尔 自治 区人 民医 院 北 院 普 外 科 , 鲁 木 齐 8 0 5 ) 新 乌 3 0 4
中 图 分 类 号 : 66 R 5
文 献 标 识 : B
文 章 编 号 :0 9— 6 4 2 1 ) 7—0 6 0 10 6 0 (0 1 0 6 3— 2
粘 连性 肠梗 阻是 肠粘 连 或腹 腔 内粘连 带所 致肠 梗阻 , 占各 类 肠 梗 阻 的 2 % ~4 % ¨ , 腹 部 手 术 0 0 是 后 常见 的并 发症 , 后 粘 连 性 肠 梗 阻 占粘 连 性 肠 梗 术
1 临床 资 料与 方法
1 1 一 般 资 料 .
扎止 血 , 尽可 能避 免使 用 电刀 , 以防损 伤肠 管 。如果 损伤 肠管 的浆 肌层 , 吸收 线修 补 , 的裂 口也 可缝 可 小 合 。术毕 大量 生理 盐水 冲洗 腹腔 , 吸净 冲洗液 , 分离 粘 连 处及 套管 口等 有创 伤处 用 注射器 喷涂 抗粘 连剂 透 明质酸 钠 ( 术 康 ) 结 束 手 术 。剥 离创 面 大 , 瑞 , 渗 出多 者 , 放置腹 腔 引流 管 。术后 常规 禁食水 , 胃肠减 压 , 炎 对症 支持 治疗 。 抗
3 讨 论
全 麻 。一般 采取 仰卧 位 。距 原 切 口 4~ m 置 6e 人 1 m t er 0 m oa 作为 观察 孔 , C 人工 气腹 , 腹 r 充 O 气 压力 1 2 m H 。操作 孔 及 辅 助操 作 孔 视 腹 内 2— 0 m g
情况 而 定 , 般 2~ 一 3个 。进 腹 后 , 正 常 肠 管 寻 至 沿 肠腔 扩 张部 位 , 明确梗 阻原 因 , 择 手术 方式 。原 则 选 上将 引起 梗 阻 的 粘 连 分 开 即 可 , 不 做 广 泛 分 离 。 而 先将 发 生扭 曲或 扭转及 套 人粘 连带 环孔 内的肠襻 复
手术讲解模板:肠粘连松解排列术

手术资料:肠粘连松解排列术
手术步骤:
⑶肠袢间粘连:肠袢间粘连如未引起梗阻, 可不作分离,以免损伤肠壁,引起更广泛 的粘连。如已引起梗阻,则应行肠袢间粘 连分离。粘连疏松者,可用手指钝性分离, 但应注意避免撕裂肠浆膜层;对紧密的粘 连,则可用剪刀作锐性分离。粘连分离后 的粗糙面,可采用肠管间互相缝合覆盖, 或将肠系膜缝于肠壁覆盖。
术前准备: 4.给镇静剂,术前给抗生素预防感染,控 制肠道细菌繁殖及毒素产生。
手术资料:肠粘连松解排列术
手术步骤: 1.体位 平卧位。
手术资料:肠粘连松解排列术
手术步骤:
2.切口 采用右侧经腹直肌切口;或根据 情况在梗阻部位作切口;也可在原手术刀 口切除瘢痕进入腹腔,但在切开腹膜时, 应避免自瘢痕处进入,先自上或下端正常 腹膜处作一小切口,手指探查腹壁与肠管 粘连情况,然后在手指保护下,逐渐切开 腹膜,以免损伤肠管。
手术资料:肠粘连松解排列术
手术步骤:
下行,梗阻以下瘪缩肠管再度充盈,说明 梗阻已经解除。此时,应观察肠壁受压处 能否存活。如该处有血运障碍,但范围较 窄者,可行浆肌层间断内翻缝合,将其向 肠腔内翻入。如坏死区域较大,应行肠切 除吻合术。粘连带切除后遗留的粗糙面, 可作间断内翻缝合,使重新被浆膜覆盖。
手术资料:肠粘连松解排列术
手术步骤:
肠管间相互缝合时,粗糙面应距肠管弯曲 部3cm以上,以免缝合后形成锐角,引起 梗阻。粗糙面也可将肠管沿纵轴旋转,用 其自身的系膜缝盖粗糙面;也可用大网膜 覆盖之。如广泛粘连,分离后应考虑行肠 折叠术。如局部肠管粘连成团,无法分离 或分离后浆膜层损伤严重时,可考虑作肠 切除及端端吻合术。
手术资料:肠粘连松解排列术
注意事项:
2.肠壁与腹壁切口广泛粘连时的处理 可 应用刀或剪锐性分离,宁可削下部分壁层 腹膜,而保证肠壁勿受损伤破裂,避免形 成腹膜炎或肠瘘。
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5例临床疗效观察

腹 腔 镜 下粘 连 松 解 术 治 疗 粘 连 性肠 梗 阻 3 5例 临床 疗 效观 察
黄 楚
信宜 5 2 5 3 0 0 广东省信宜市人 民医院,广东
【 摘
要】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 阻的l 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粘连性肠梗 阻患者按 治疗 方法不 同分 为观察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
医 疗 论 坛
Me d i c i a l T r e a t me n t Fo r u m
74 ・
C h i n e s e j o u ma l o f e t h n o me d i c i n e a n d e t h n o p h a r ma c y
注 :与 对 照 组 比较 , P< 0 . 0 5 。
3 讨 论
, 粘 连 性 肠 梗 阻 是 普 外 科 比 较 常 见 的 疾 病 ,不 仅 引 起 肠 壁形态学 和功能 的改变 更重 要 的是 引起 全身 性生 理紊 乱 。
2 结 果
观 察组 手术 时 间 、术 中 出血 量 、排 气 时 间 、 带 管 引 流 时间、住 院时间均 显著少 于对照组 ( P< 0 . 0 5 ) 。两组 患者 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 意义 ( P> 0 . 0 5 ) 。见表 1 。
表1 两 组 患 者 治 疗 效 果 比较
不理想 。手术是 治疗粘 连性肠 梗阻 最主要 、效 果最肯定 的 手段 ,但术后 可能会 造次粘 连 。目前 ,腹 腔镜技 术 日益成 熟并 广泛 推广 ,在 粘连性 肠梗 阻的治疗 中能 有效减 少或避 免传 统外科手术 给患者带来 的医源性创伤和合并症 。
1 资 料 与 方 法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6例

t n r dsoi l st et et f i l e n y r a r s a e o p ay s s dt a n o d p cdc dl n a o ln c c la ie r m s a o am
多用于髁突或髁 颈骨折 , 突外侧 重叠 移位 及髁 突 中度脱位 髁 的病例 , 不适宜髁 突脱 位严 重的 患者 。口外人 路多用 于严
s p ・ st pnta etJ. r aHf ug20 ,1 c ia ie oe et n[]J a M x o csr, 36 : o c ssd r m Ol i a 0
伤的危险 , 术后不遗 留面部 瘢痕 。但采 用该 切 口需 在全 麻下 进行 , 中剥离组织范 围大 , 术 术后肿胀严 重 , 应充分止血。此法
[] 张 1 诚, 孙 绍, 鲁 伟 . 钛板 在 颌骨 骨折 治疗 中 的临床评 价 [ ]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 0 ,0 3 :6 2 1 J. 2 0 1 ( ) 20— 6 . 0 [ ] 王正国. 2 微创外科新概念 [ ] 中华外科杂志 , 0 , ( ) l. J. 2 24 1 : 0 o 3 [ ] 邱尉六, 3 张震抗. 口腔 颌面外科 学 [ . 4版. M] 第 北京 : 民卫 生 人
4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9 4
重脱位 、 内侧移位及 粉碎性 等严 重 的髁 突骨折 。切 口位 置位 [] 刘美凤. 5 小钛板 坚强 内固定治 疗下颌 骨骨折 6 o例 [] 广西医 J. 于颌下 , 长约 3— m, 4c 于下颌骨下缘切 开皮肤和颈阔肌 , 分离 学 ,0 8,0 2 2 6 20 3 ( ):6 . 嚼肌 , 紧贴下颌骨升支 , 骨膜 下置 入 内镜 , 经 向上 剥离 至骨折 [ ] ShnR Fk r Glc C e a F e er xeec wt t 6 co ,al eM hN ,t1 i — a ep ̄ne i e e O, . v y Ih l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22例治疗体会

HA NA D C O N L I N ME I ALJ UR A
《 海南医学)oo 2l 年第 2 卷第 2 期 1 2
・
经验交流 ・
腹 腔 镜肠 粘 连松 解 术 2 2例治 疗 体 会
黄 效廷 , 慧模 , 仇 官明剑 ( 山县人 民 医院普 通 外科 , 灵 广西
a e a eo 5mi u e . e h s i l ai n wa ewe n 5 d y n a swi n a e a eo . d y . h ol w— p v r g f n ts Th o p t i to s t e a sa d 7d y t a v r g f 1 a s T ef l 6 az b h 6 o u
【 文章编号 】 10-65 (002- 15 2 03 302 1)2 1一O
∞ 一ig t ,C n HOU
Ex r e c n t e a p i a i n o a a o c p c e t r l ss A e o t o 2 c s s pe i n e i h p l to f i p r s o i n e o y i: c r p r f 2 a e .HU NG A
H n r u G A  ̄ n -in D p r e tf ugr, isa epes o i l isa 34 0 G a g iC I A u —n , U N h g-a . eat n S re Lnh nP ol’H s t , nh n5 5 0 , u nx, H N o j m o y pa L
u d r n a a o c p c e tr l ss Re u t Amo g t e n e we tlp r s o i n e oy i . s l s n h m,1 ai ns we e te td b a a o c p c e tr l ss pt t 9 e r a e y lp r s o i n eo y i,1 r
肠粘连松解术

(4)有时引起肠梗阻的不是粘连束带而是成片的粘连使肠管成锐角粘着或是引起肠管狭窄。这时,应将粘连松解,在细心地分离下,锐性分离较钝性分离为佳,创伤小,损破肠管的机会也少些。不论用刀或剪刀剥离都宜从容易剥离处开始逐渐向粘着最紧密的部分扩展,直至松解梗阻的部分。用锐性分离时,应先找到剥离的界面,后再扩展。应避免钝性剥离,钝性剥离将产生更多的损伤也容易撕破肠管。
肠粘连松解术
【名称】
肠粘连松解术(Lysis of Intestinal Adhesions)
【麻醉与体位】
肠粘连性梗阻手术要求有较好的显露,因此,常采用硬脊膜阻滞或全身麻醉。
【手术步骤】
(1)肠粘连与原腹部切口、腹腔内原手术部位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应选择合适的切口。为了便于分离粘连,多希望病变在切口显露部,除对粘连的部位在术前能有明确的定位外。如原有腹部手术切口,一般都应考虑粘连在切口的邻近,从原切口进入是合适的,但是肠襻很可能粘着在腹壁切口下,直接进入很容易伤及粘着的肠管。为便于进入腹腔,避免伤及粘着于切口的肠襻,可在超过原切口任一端4~5cm的部位切开进入腹腔。这样,可先进入肠管与腹膜无粘着或轻度粘着的部位。然后边分离边逐渐扩大切口直至达到需要的程度。
(的近段,反之,空瘪的肠曲是梗阻的远段。有时,肠梗阻的部位在切口部,将肠襻自切口部分离下来,梗阻即已解决,但仍可见到扩大与空瘪的肠管,判断梗阻部的所在。
(3)在肠管扩张明显占满整个腹腔难以探查时,可先行减压,后再探查。当找到梗阻的部位后,判明导致梗阻的原因,如为束带,则切断束带的起点及附着点并尽量修复粗糙的浆膜。粘连束带多是一端在一肠襻上,另一端在另一部位的肠系膜或后腹膜上。
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治疗68例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分析

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治疗68例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分析黄为民(松滋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北松滋434200)【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12月松滋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参考组与试验组,各68例。
参考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试验组行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比较2组复发情况。
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参考组,出血量少于参考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于参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予以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治疗利于优化手术指标,加快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肠粘连松解术腹腔镜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721(2021)13-1843-03DOI:10.19435/j.1672-1721.2021.13.031粘连性肠梗阻为腹腔炎症、腹腔内出血、腹腔受损等多种因素所致的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其可降低肠道畅通性,进而引发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排便异常等,使患者身心与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1]。
目前,临床可经非手术与手术等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若禁食、胃肠减压、水电解质紊乱纠正等无效,多需行手术治疗[2]。
传统开腹手术可将粘连解除,但创伤大、复发率高,因此效果并不理想。
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为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低等特点,已为临床广泛应用。
本研究选取6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一步分析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6年7月—2019年12月松滋市第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炎症反应在CI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均具有重要作用,其中IL-17属于新发现的白细胞介素家族成员,能够诱导白细胞介素-6与白细胞介素-8,是强大的炎症反应微调因子[11];IL-10主要由角化细胞、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分泌,对炎症反应有负调节效应,能够抑制白细胞介素-6等因子的生成,从而减轻炎症反应;hs-CRP属于急性特异性时相蛋白[12],当机体组织缺氧、损伤时,其浓度会急剧升高,且会参与内皮细胞功能失常、动脉炎症、脂质过氧化等病理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粘连松解术
[适应证]
1.粘连性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2.粘连性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缓解后,反复发作者。
[术前准备]
1.改善全身情况,纠正脱水及酸中毒。
2.有低蛋白血症时,可给输血。
疑有肠坏死者应备血。
3.放置胃肠减压管,抽尽胃肠中的积气积液,减轻腹胀,减少毒素的吸收。
4.给镇静剂,术前给抗生素预防感染,控制肠道细菌繁殖及毒素产生。
[麻醉]
一般用硬膜外阻滞麻醉,使肌肉松弛,便于探查及手术操作。
儿童或不合作的病人,可选用全麻。
病情危急,又拟行肠造瘘者,可采用局麻。
[手术步骤]
1.体位平卧位。
2.切口采用右侧经腹直肌切口;或根据情况在梗阻部位作切口;也可在原手术刀口切除瘢痕进入腹腔,但在切开腹膜时,应避免自瘢痕处进入,先自上或下端正常腹膜处作一小切口,手指探查腹壁与肠管粘连情况,然后在手指保护下,逐渐切开腹膜,以免损伤肠管。
3.探查确定梗阻部位肠粘连不一定都引起肠梗阻,因此进入腹腔后,不要盲目分离粘连,重要的是应先找到梗阻部位。
梗阻的部位即膨胀肠管与瘪缩肠管交界部位。
寻找时可自瘪缩肠管向上寻找梗阻部位,予以分离,解除梗阻。
但在梗阻情况下,瘪缩的肠管被膨胀肠管所覆盖,自瘪缩肠管向上寻找梗阻部常很困难;若自膨胀肠管向下寻找梗阻部位,提出肠管时又容易引起浆膜层破裂。
因此,只有在找不到瘪缩的肠管时,才提出膨胀肠管。
提出肠管时不用手指拎出,而是用双手合抱肠袢将其捧出为好,随即用温盐水大纱布垫包裹保护,然后逐渐向下寻找梗阻部位。
如果肠管膨胀严重,可在作好防止污染的情况下,排出肠内积气积液,然后寻找梗阻部位(肠切开减压术请参见无菌肠减压术)。
有时,肠管间、肠管和腹壁间有广泛粘连,需边分离粘连,才能逐步将肠管捧出。
4.松解粘连肠粘连引起的肠梗阻,大致有4种形态。
⑴粘连束带压迫牵引肠管折叠成角:这类梗阻可用止血钳夹住粘连带的两端,切除粘连带,予以结扎,此时梗阻下萎陷肠管可立刻胀气,表示梗阻已经解除。
如肠管无坏死,可将粘连带附着部切断后遗留的粗糙面,而腹膜及肠管浆膜作间断内翻缝合覆盖[图1 ⑴ ⑵]。
⑵粘连带压迫肠管形成内疝:此种粘连带的位置多较深,有时可同时压闭肠管及系膜,还可伴有部分性肠扭转[图2],常用手指探查,可能难以辨别是肠扭转还是粘连带。
因此,粘连带的切除必须在直视下进行,不可在手指探查下盲目切断,以免将肠系膜误认为是粘连带,造成不应有的损伤。
粘连带切除后,即可见肠内容物下行,梗阻以下瘪缩肠管再度充盈,说明梗阻已经解除。
此时,应观察肠壁受压处能否存活。
如该处有血运障碍,但范围较窄者,可行浆肌层间断内翻缝合,将其向肠腔内翻入。
如坏死区域较大,应行肠切除吻合术。
粘连带切除后遗留的粗糙面,可作间断内翻缝合,使重新被浆膜覆盖。
⑶肠袢间粘连:肠袢间粘连如未引起梗阻,可不作分离,以免损伤肠壁,引起更广泛的粘连。
如已引起梗阻,则应行肠袢间粘连分离。
粘连疏松者,可用手指钝性分离,但应注意避免撕裂肠浆膜层;对紧密的粘连,则可用剪刀作锐性分离[图3]。
粘连分离后的粗糙面,可采用肠管间互相缝合覆盖,或将肠系膜缝于肠壁覆盖[图4 ⑴ ⑵]。
肠管间相互缝合时,粗糙面应距肠管弯曲部3cm以上,以免缝合后形成锐角,引起梗阻。
粗糙面也可将肠管沿纵轴旋转,用其自身的系膜缝盖粗糙面;也可用大网膜覆盖之[图4 ⑶]。
如广泛粘连,分离后应考虑行肠折叠术。
如局部肠管粘连成团,无法分离或分离后浆膜层损伤严重时,可考虑作肠切除及端端吻合术。
⑷粘连成团:可行切除作对端吻合,但应尽量保留有生机的肠管,以防发生术后营养吸收障碍。
对不易切除的梗阻肠段,可用梗阻的上下肠袢间作侧侧吻合捷径手术,但术后每可发生腹痛、腹胀、腹泻、厌食、贫血、消瘦等症状,故应尽量避免。
5.缝合切口粘连松解,梗阻解除后,可将肠管自十二指肠悬韧带开始由上而下或自回盲部开始由下而上地顺序送回腹腔。
逐层缝合腹壁,一般不置引流条。
如肠管明显膨胀,分离粘连前未作肠减压,分离后送回腹腔有困难时,可作肠减压术,使肠排空后再送回腹腔,缝合腹壁;必要时可加张力缝合。
行肠减压及肠切除缝合的病人,切口以置胶皮片引流为宜。
[术中注意事项]
1.进腹腔困难由于手术引起的粘连性肠梗阻,手术切口瘢痕处多有肠管和腹壁的粘连,因此,切除原切口瘢痕进入腹腔时,常有损伤肠管的危险。
有时因病人进行过多次手术,进路更为困难。
故术中应提高警惕,细致分离,找到缺口,伸进手指,探明情况,以避免进入肠腔,使之安全进入腹腔。
2.肠壁与腹壁切口广泛粘连时的处理可应用刀或剪锐性分离,宁可削下部分壁层腹膜,而保证肠壁勿受损伤破裂,避免形成腹膜炎或肠瘘。
3.分离粘连要耐心细致分离广泛的肠粘连后难免会造成肠管的粗糙面,甚至浆膜肌层的损伤,要用钝性分离与锐性分离的方法相结合,耐心细致地进行,切勿使用暴力;否则,不仅可产生更严重的粘连,甚至还可造成腹膜炎、腹腔脓肿、肠瘘等严重并发症。
损伤的肠壁轻者可以认真修复,重者则须作肠切除。
4.缝合腹膜时要求麻醉满意时间过长,麻醉失效时,应追加麻醉。
如在病人屏气、腹壁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勉强复位肠管,可能造成肠扭转,再次引起肠梗阻。
预防再梗阻的方法是在追回麻醉、腹壁松弛后,按解剖位置,自左上腹至右下腹将肠管排列成行,顺序放入。
5.缝合腹膜时勿将肠壁误缝一起缝合腹膜时,应将肠管与腹壁用压肠板或纱布垫隔开,以免缝合时误将肠壁挂上,形成锐角,术后引起再梗阻。
[术后处理]
1.为使肠蠕动及早恢复,术后需要尽早活动,常翻身。
在腹胀时,可因势利导,给予电针强刺激足三里、支沟;或用新斯的明0.25~0.5mg,双足三里封闭;也可用复方大承气汤灌肠。
2.若病人一般情况差,有低蛋白等,则术后要给输新鲜血液或血浆,禁食期间要静脉点滴足量的葡萄糖,给予维生素C等。
同时还要注意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3.余同肠套叠复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