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典型事故案例分析试题答案
石油行业9月份典型事故案例分享

助生产和零星作业的安全生产监管。
2.对新的作业项目没有建立风险评价制度,导致作业的随意性, 给事故发生埋下了隐患。
“9.7”物体打击事故现场模拟视频
“9.7”物体打击事故
(四)事故的启示 1. 小事不等于风险就小,小事不重视也会引发大事故,要辩证看待
大和小的关系,不因事小而忽为之,新工艺、琐碎、辅助工作作业之前
安全提示
3. 换季安全教育和冬防措施要尽快落实。 9月份,天气逐渐转冷,“秋乏”也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状态和 精神面貌,要结合季节特点,以开展事故案例警示教育、作业前思 考三分钟等多种方式,加强员工的换季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干部员 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各单位要按照公司冬防 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提前制定好冬防保温措施,积极开展冬防保 温工作的自查自改,及时联系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 各项工作正常平稳入冬。
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吊装安装过程中,吊车拔杆突然摆动,导致截 流管汇向前窜出,将顾某右手小拇指挤伤。
(二)间接原因
1.吊车司机杨某在吊起管汇对接法兰过程中位置出现偏差,拔杆 误移动,致使管汇以较快速度向井口方向摆动。
2.吊装指挥徐某在指挥吊装作业时,安排进行交叉作业,既在指
挥吊车进行吊装操作,又在安排岗位人员移动,一定程度上造成吊车 误操作。
“9.2”硫化氢中毒事故
(二)间接原因
1.姚某和唐某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处理脱硫单元异常情况时,未
按规定佩戴正压式呼吸器;在姚某中毒后,施救方法不当,造成事故后 果扩大。
2.脱硫单元处理能力不足,超负荷运行,造成液化气产品和干气中
硫化氢含量超标,且硫化氢随着夏季环境温度升高,缓慢解析至罐顶部, 造成聚积。 3.V-1106罐在设计中未考虑到硫化氢腐蚀,在材料上选择没有选 择耐腐蚀材料,未考虑防腐措施,造成罐顶壁薄,强度下降。
车间火灾事故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车间火灾事故案例分析题及答案1. 案例背景2017年9月15日,一家广东省某城市集成电路制造企业的5号车间发生了一起火灾事故,造成22人死亡、2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33亿元。
2. 案例分析2.1 事故原因2.1.1 设计缺陷5号车间是一座临时搭建的厂房,结构和内部布局均存在严重的设计缺陷。
例如,车间的屋顶只用不耐高温的PVC材料覆盖,容易被火点燃并导致火势蔓延;车间内设备摆放不当,导致一些设备过于密集,造成防火走道通行不畅等问题。
2.1.2 设备损坏据事故调查报告显示,在火灾发生时,车间内的电焊设备工作状态不佳,电线老化、漏电等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维护,严重影响了车间的电气安全。
此外,火灾发生前一天,5号车间的送风设备也出现了故障,影响了车间内的通风情况,加速了火势蔓延。
2.1.3 人为操作失误据事故现场监控视频显示,车间内的一名操作员使用焊接设备时,没有按照相关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导致火花飞溅引燃车间内的易燃材料,最终引发火灾。
2.2 应急处置不当事故发生后,企业应急救援措施不当也导致了事故的加重。
调查报告指出,企业在事故发生后未立即组织撤离人员和善后处理,车间内的安保人员和消防人员也未能及时展开有效救援。
3. 答案分析针对这一起火灾事故,企业和相关监管部门应该采取以下措施:3.1 消防设施完善建立完善的消防管理制度和各项消防安全规程,配备完整、灵活、快速的应急救援和消防设备设施,参数要有一定保证。
3.2 防护设施完善各企业应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标准和消防安全规程要求,加强生产安全管理,完善车间屋顶、设备、通道、应急出口等防护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确保人员及财产的安全。
3.3 增加员工安全意识给员工进行相关安全知识培训,强化引导正确处理危险情况的能力,提高员工的安全法律意识和安全控制自觉性。
针对主要岗位进行重点培训,定期进行演练,提高部门的安全防范意识。
3.4 随时检修设备加强、常规检验生产设备、工具用具等,提高全员安全管理素质,消除不安全因素。
丙班九月份事故案例分析(1)

设计存在严重错误操作人员无辜遇难Description of the incident事故经过独山子石化分公司乙烯装置自2002年9月12日开工以来,裂解火炬时有波动。
车间多处排查,判断10—K—201四段出口放火炬仪表调节控制阀(PVl2004)可能有内漏。
2002年10月2日下午16时30分至17时15分,经裂解、仪表车间相关技术人员现场检查,认为PVl2004确有内漏。
下午17时40分左右,乙烯调度安排调试。
调度中心值班主任、乙烯车间副值班班长、仪表车间2名仪表工,到压缩机房外平台调试PVl2004仪表调节阀。
值班主任和副值班班长关闭消音器后手阀,以防裂解气向火炬大量排放,造成分离区进料中断停工。
值班主任调试阀杆行程达到50%后,通知仪表工处理阀杆,10L203消音器突然发生爆裂,喷出的物料随之着火。
车间人员迅速用现场消防设施灭火,石化分公司、乙烯厂两级调度随即启动全厂应急系统及分公司一级应急预案,消防队17时49分到达现场,18时32分控制住火势,20时5分将火扑灭。
事故造成调度中心值班主任、乙烯车间副值班班长当场死亡,两名仪表工在压缩机房外平台PVl2004仪表调节阀南侧被火烧伤,裂解车间操作工在压缩机房外平台北面巡检时,被火灼伤。
事发后,对PVl2004仪表调节阀解体检查发现,阀内有电焊条、焊渣等施工残留物。
The cause of the accident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1)设计单位违反设计规范。
事故调查组查阅设计单位———中国成达化学工程公司设计的PID图,乙烯装置PVl2004调节阀及前手阀压力设计是4.03兆帕,阀后压力设计是1.74兆帕。
查设计单线图,PVl2004调节阀及前手阀为4.03兆帕,阀后及后手阀为1.74兆帕,消音器未标注。
根据设计单位的设计,依据《化工装置工艺系统工程设计规定》(HG20559—94)第3.0.2.1的规定:“当控制阀后的压力降低时,控制阀后的切断阀和旁路阀的材料等级应取与控制阀材料等级相等,均采用上游管道的材料等级。
公司事故案例培训考试(9月)

公司事故案例培训考试(9月)(100分)请根据培训内容认真填写答卷!1、姓名【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工号【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班组【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022年1月19日宁夏晶创发生了()事故【单选题】(10分)A.烧伤B.高处坠落C.人员触电D.物体打击正确答案: B5、2022年3月24日单晶工厂发生了()事故【单选题】(10分)A.腿部刮伤B.氩气中毒C.锅炉爆炸D.手指骨折正确答案: B6、2022年5月20日综合运营部发生了()事件【单选题】(10分)A.货物倾倒B.卷帘门掉落C.叉车侧翻D.打架斗殴正确答案: C7、2022年7月1日单晶工厂马斌手部挤压伤害属于()事故【单选题】(10分)A.轻伤B.重伤C.险肇D.特别重大正确答案: A8、单晶刘瑞祥手背划伤原因是因为?【单选题】(10分)A.单晶尾部拉料炸裂B.工具刀划伤C.消火栓门体划伤正确答案: A9、2022年7月5日方棒工厂李浩进行()操作从而被机械手挤压。
【单选题】(10分)A.关机B.清理设备机械手胶带C.测量设备正确答案: B10、2022年7月1日单晶带班经理李伟右颈部、面部烧伤()【单选题】(10分)A.1%B.2%C.3%D.4%正确答案: C11、2022年7月15日中为广电员工使用叉车起吊ABB机器人仅仅系挂底座()个吊点,导致被起吊机器人重心偏移发生倾倒砸人事件。
【单选题】(10分)A.1B.2C.3D.4正确答案: C12、2022年7月22日中为广电分包昆山来运拉线作业安全带挂钩未系挂发生()事故【单选题】(10分)A.溺水B.高处坠落C.触电D.物体打击正确答案: B13、2022年3月21日任学玉因()发生腿部划伤事件。
【单选题】(10分)A.地面打滑B.左脚踩到玻璃C.机械绊倒D.右脚踩到石英碎片正确答案: D14、请您签字确认【签名题】。
胶桶火灾事故案例分析题

胶桶火灾事故案例分析题一、事件起因9月4日上午,位于河北省一家化工企业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火灾事故。
据初步调查,火灾是由生产车间内的胶桶起火引发的。
事发当时,生产车间内有大量的胶桶储存,这些胶桶内含有易燃易爆的化学品。
当地消防部门赶到现场后,经过几个小时的扑救,火势得以控制,但化工企业的部分设施和设备被损毁,损失惨重。
二、火灾原因分析1. 胶桶储存不当:根据事故调查报告显示,该化工企业内储存的胶桶没有得到合理的分类和隔离,易燃易爆的物质与其他化学品混放并堆放,增加了火灾的风险。
2. 环境控制不到位:生产车间内的通风设施和温度控制设备存在故障,导致化学品的蒸发和挥发不受控制,增加了起火的可能性。
3. 安全管理漏洞:该化工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忽视了化学品的安全性和危险性,严重违反了化学品安全操作规程,增加了事故的发生概率。
4. 应急处置不当:事发当时,化工企业的员工没有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导致火势无法得到及时控制,进一步扩大了损失。
三、责任认定针对此次火灾事故,责任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 企业责任:该化工企业在安全管理、环境控制等方面存在严重漏洞,对于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存在疏忽。
2. 监管责任:政府监管部门在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方面存在不足,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应急预案等方面缺乏有效监管和指导。
四、防范措施建议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化工企业应完善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规范,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2. 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化工企业应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操作化学品,减少事故的发生。
3. 加强监管力度: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时发现和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
4. 完善应急预案:化工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减少事故损失。
09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及答案

2009年度注册安全工程师试卷《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一、A家具生产企业木加工车间内有油漆木制件的砂、抛、磨加工等工序,车间内有有机溶剂和废弃的油漆桶等。
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
因新增了设备并扩大了生产规模,致使车间内粉尘浓度超标。
为了治理车间内粉尘污染,将布袋除尘器由原有的4套增加到8套,车间内木粉尘浓度经处理后小于10mg/m3。
2008年7月5日9时20分,除尘净化系统3号除尘器内发生燃爆着火,并瞬间引起4号除尘器内燃爆着火,造成燃爆点周围20M范围内部分厂房和设施损坏。
由于燃爆区域内当时无人,未造成人员伤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 分,每题2 分,1~3 题为单选题,4~7 题为多选题):1.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木粉尘属于()。
A.无机性粉尘B.有机性粉尘C.混合性粉尘D.二次扬尘E.次生粉尘2.该企业木加工车间除尘净化系统采用的除尘净化方法是()。
A.湿式除尘法B.静电除尘法C.吸附净化除尘法D.袋式过滤除尘法E.旋风除尘法3.根据《火灾分类》(GB4968—1985),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划分,此次事故属于()。
A.A类火灾事故B.B类火灾事故C.C类火灾事故D.D类火灾事故E.E类火灾事故4.为预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该企业可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A.布袋除尘系统采用防静电过滤材料B.除尘仓间采用隔爆设计C.定期开展防火防爆演练D.执行明火作业审批制度E.增加除尘器布袋清灰频次5.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下列关于该企业除尘净化系统设计和安装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A.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必须水平设置B.设置水平管道时,可不设清扫孔C.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应与地面成适度夹角D.在有爆炸性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的除尘净化系统中,应设置检测装置E.为便于测试,设计中应在除尘净化系统的适当位置设测试孔6.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该企业存在的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
2010年9月货运事故案例讲解2题库

2010年9月货运安全员事故案例讲解2一、试题名称.双氧水在途中站发生火灾事故的处理试题内容.事故概况8月17日甲站发乙站整车品名.双氧水,危险品编号51001A,一级氧化剂,车号P64GK3430250,货票号码.12345,货物保价20万元,运单“托运人记载”浓度40%以下。
该车8月20日25015次15时40分到达丙站,货检发现该车有液体滴漏并冒白色烟雾,并拍发电报编制普通记录扣车处理。
当日23时送到丙站10道存放,21日送危险品作业线,22日10时调出,又放到10道,当日18时10分发现该车起火,18时20分报警,消防队出动消防车扑救,于20时将火扑灭,货物损失10万元。
经会同有关部门现场勘察,货物检测和起火原因分析(除事故概况事实外),作出以下事实认定.(1)货物包装为塑料桶,按要求桶盖必须有通气孔,但实际桶盖为压模成型,抽检5个盖子,其中有2个内盖3个外盖的通气孔不畅。
(2)货物浓度测定为50%。
(3)货物装载堆码5个高,向车辆两端倾靠。
(4)起火原因为双氧水渗漏遇有机物反应生热,产生高温,长时间车内热量聚集不散引起火灾。
对以上事故和确定的事实,请按有关规章规定,作出分析解答。
1.发站在受理.承运和装车过程中,有哪些未按有关规定办理,应承担那些责任?2.事故发生站(丙站)发现滴漏后在处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应承担什么责任?答案要点.一、发站在受理承运和装车过程中下列情况未按规定办理.1.发站承运时对在运输中能引起剧烈反应的危险货物未按规定了解稳定剂或抑制剂的添加情况。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则》规定.“凡性质不稳定或由于聚合,分解在运输中能引起剧烈反应的危险货物,托运人应采用加入稳定剂或抑制剂等方法,保证运输安全”,承运时是否认真做到向托运人了解和确认后再承运。
2.发站违反车辆的使用规定。
《铁路危险货物品名表》第11栏内有特殊规定,双氧水限用全钢棚车,发站却使用木底棚车装运,违反车辆的使用规定。
9月矿井事故案例分析

永兴煤矿九月每周一案例案例一:焦煤集团古汉山煤矿“4.4”顶板事故焦煤(集团)公司古汉山矿“4·4”冒顶事故案例2003年4月4日4时42分焦煤(集团)公司古汉山矿西大巷发生一起冒顶事故,冒顶长度达12.5m,将正在工作面补打锚杆的5人堵在冒顶区;造成三人死亡,二人轻伤事故。
一、古汉山矿简介:古汉山矿位于焦作矿区东部,西距焦作市25km,井田范围东以赤庄断层为煤层-300m底板等高线分别与界,西以界碑断层为界,北以位村断层和二1煤层-1000m底板等高线。
白庄、吴村煤矿为界,南至油房蒋村断层和二1井田东西走向长10km,南北倾斜宽1.7km,面积17km2。
井田地质储量16187.05万吨,可采储量9416.69万吨。
古汉山矿为基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年(含位村矿50万吨/年),服务年限54年。
1991年12月26日开工,1997年4月二期工程结束,矿井生产系统基本形成。
2002年1月14日矿井通过安全设施验收。
矿井开拓方式采用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开拓,一水平标高-450m,二水平标高井田东翼-750m,西翼-600m。
井田内开采煤层为二1煤,煤层走向近NE,倾向ES,煤层倾角11~170,平均为150,煤层厚度3.15~6.42m,平均4.87m,煤层赋存稳定,结构简单。
煤层直接顶为泥岩、砂质泥岩,厚0.1~9.35m,平均2.19m,局部有炭质泥岩伪顶。
煤层直接底为泥岩、砂质泥岩,厚0.5~23.24m,平均3.48m,岩性松软,遇水易膨胀。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三类二型,目前矿井涌水量为7.2m3/min。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抽出式,主、副井进风,中央风井回风。
矿井瓦斯等级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二、事故发生经过西大巷为半圆拱形煤层顶板岩巷,锚网+网壳支护,巷道设计断面 13.3m2。
2003年4月4日零时,西大巷掘至通尺591.5m,工作面尚有锚网喷一次支护段12.5m,9棚未喷浆网壳段6.8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人员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培训测试题
日期: 2018年9月13日姓名:职务:成绩:
一. 单选题(每题10分,共50分)
1. 在特殊情况下,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经批准可延长,但不超过(C )日。
A. 40
B. 50
C. 60
2.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调查中发现涉嫌犯罪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及时将有关材料或者其复印件移交(B )处理。
A. 上级机关
B. 司法机关
C. 地方政府
3.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A )应当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A. 事故发生单位
B. 事故责任人员
C. 事故处理人员
4.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A )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A. 特别重大事故
B. 重大事故
C. 较大事故处
5. 要做到“安全第一”,就必须(C )。
A. 将高危作业统统关掉
B. 提高系统的安全系数
C. 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
三. 判断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某企业发生事故,死亡32人,重伤7人,该事故按级别划分为重大事故。
(×)
2.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发生事故后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可处上一年年收入的90%的罚款。
(×)
3.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关于组织事故调查的责任是按照“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
4.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
四. 简答题(每题10分,共10分)
1.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对事故的报告是如何规定的?
答:(一)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二)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三)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