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总结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及趋势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及趋势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通过回顾人民币国际化的历程、分析当前的局势以及展望未来的趋势,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及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历程人民币国际化的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
当时,中国政府开始推行“与国际接轨”的产业政策,并且开始试图将自己的货币引入到国际市场中。
1997年,人民币成为了亚洲货币危机之后反弹的一种货币,这引起了国际市场的关注。
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
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将人民币对外支付作为一个试点项目,并且成立了一个人民币国际化岗位,用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自此以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例如,人民币成为了国际清算行之一,能够直接参与国际结算。
2016年,人民币还被纳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这意味着人民币已经成为了全球货币体系的重要成员。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尽管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限制。
其中最大的限制是中国政府对资本流动的管制。
由于中国政府对外汇管理的实行,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使用仍然存在较大的限制。
此外,与其他国际化货币相比,人民币的受欢迎程度仍然不足。
目前,人民币在国际贸易领域的份额约为2%,而美元占据了80%以上的份额。
另外,人民币的国际化地位也取决于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和改革力度。
如果中国政府无法保持经济的稳定性,那么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也将遭受打击。
三、展望未来的趋势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将受到资本管制和国际贸易的影响。
随着中国政府对外汇管理的逐步放松,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使用将更加普及。
此外,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不断加深,人民币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将会不断扩大。
另外,中国政府将加强金融、货币和市场方面的改革,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更好的环境。
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与阻碍

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与阻碍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话题。
自从2010年开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以来,中国一直在不断努力,但是这一进程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顺利。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我们在很多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也面临着不少的阻碍。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与阻碍。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在2015年,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
这个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中国一直以来的努力。
自2010年以来,中国通过多种途径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其中最主要的两个途径是QFII和RQFII机制。
这两个机制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购买人民币计价的证券来投资中国的股票和债券市场。
通过这两个途径,境外投资者可以将外汇兑换成人民币,进而用于投资中国市场,这无疑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进展。
与此同时,中国还在不断地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另一个重要载体。
截至2019年,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贸易中的第二大结算货币。
这一成绩的背后,也离不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政策的推动。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阻碍虽然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仍然有不少的阻碍。
首先,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美元在对外支付和结算中的地位就意味着它有着难以逾越的壁垒。
再者,由于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限制,使得人民币不能够很好地进入全球市场,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大阻碍。
此外,另一个阻碍就是缺乏信用体系。
尽管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推出的多项政策极大地推动了人民币的推广,但是在国际上,人民币的信用体系还远没有建立起来。
这种情况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尤为突出。
在金融危机时期,美元得到全球的信赖并承担了避险资产的角色,而人民币却并没有受到同等的资金流向。
三、未来发展的趋势即使面临一些阻碍,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发展依然光明。
在不断地推进资本账户开放,丰富人民币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信用体系等方面,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
与此同时,一些国际性的事件为人民币的世界地位创造了机会。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与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与影响当前,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逐渐提升,人民币国际化也正在加速推进。
这一进程既有利于中国加强自身国际影响力,也会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和影响两方面展开分析。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自2010年开始,中国开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这一进程得到了一些重要进展。
首先,在人民币国际结算方面,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签署了人民币双边合作协议。
目前,人民币的跨境使用范围日益扩大,人民币汇率也得到逐步国际化。
此外,各国央行积极购买人民币资产,这一进程也在不断推进。
其次,在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方面,中国香港成为了人民币离岸市场中心。
经过多年发展,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人民币在国内市场的规模。
此外,伦敦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也在不断拓展离岸人民币市场。
第三,在国际贸易和投资方面,中国开始推动对以人民币结算的国际贸易、投资和融资。
目前,中国与包括俄罗斯、沙特、南非等国家在内的逾5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人民币结算协议。
此外,境外机构对中国投资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第四,在金融清算领域,中国推出了跨境人民币互联互通机制。
这一机制促进了中国大陆和香港两个市场的互联互通,同时改善了人民币资产的清算机制。
综上所述,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正在稳步推进,离不开中国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全球市场的逐步接受。
但是,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和全球经济均会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声誉和地位。
随着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增强,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话语权也将得到提升。
此外,人民币国际化还可以加强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
其次,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人民币国际化将促使中国银行业、汇率和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这对于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改革也有积极影响。
此外,人民币国际化还使中国企业能够更便利地拓展海外市场。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与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与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人民币国际化指的是人民币在国际贸易、投资和储备中的使用程度逐渐增加,以及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逐步提升。
本文将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和对中国及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初步推进阶段(2009年-2013年):在这一阶段,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其中包括扩大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CNH)等。
2. 加速推进阶段(2014年-2016年):在这一阶段,中国政府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包括推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设立离岸人民币清算银行等。
3. 深化推进阶段(2017年至今):在这一阶段,中国政府继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货币合作,提升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及全球经济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1.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促进贸易便利化:人民币国际化可以降低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结算成本,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
(2)提升金融体系稳定性: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促使中国金融体系更加开放和规范,提升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3)增加金融机构竞争力: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促使中国的金融机构更加国际化,提高其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
2.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1)多元化国际储备货币: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增加全球储备货币的多样性,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提高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2)促进国际贸易平衡: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平衡发展,减少国际支付结算中的汇率风险,促进全球贸易的稳定增长。
(3)推动金融市场改革:人民币国际化可以推动全球金融市场的改革,促进金融市场的开放和规范,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和透明度。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挑战与对策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国际信任度不足、金融体系不完善、资本流动限制等。
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历程

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历程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已经取得长足发展。
本文将从几个重要的阶段来讨论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历程。
首先,从改革开放开始,中国开始推进经济改革,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此时的人民币国际化主要集中在对外经贸领域。
1978年,中国取消了外汇管制,允许企业和个人自由进行外汇交易。
此举明显促进了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其次,进入21世纪初,中国政府加大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力度。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开放了经济。
随后,中国开始推动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使用。
2004年,中国发行了首批离岸人民币(CNH),使人民币在香港得到了广泛使用。
此后,中国陆续与其他国家签署了一系列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加强了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地位。
进入2010年代,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2015年,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成为全球储备货币之一。
同年,中国设立了人民币国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沪港通和深港通),进一步促进了人民币在国际资本市场的使用。
最近几年,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受到了一些挑战。
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和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对人民币的国际化产生了一定影响。
然而,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挑战。
例如,中国加大了对金融市场的改革力度,提高了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性,并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改革等。
总的来说,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对外经贸领域的使用,逐渐拓展到国际金融市场,再到储备货币的地位。
中国实现了从借助他国货币为主,到逐渐推动本国货币在国际上的使用的转变。
然而,人民币国际化仍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中国政府继续努力推进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提高人民币的国际竞争力。
相信在中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人民币国际化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发展分析-人民币-金融-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2008年,人民币正式开启其国际化道路。
以后的十多年,它在许多领域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并且成果显著。
截至2013年5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排名第十三位,市场份额仅为百分之零点八。
截至2018年,人民币目前是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占百分之一点六。
而在剔除边境贸易之后,排名会下降三个名次。
这与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身份是不符合的。
本文认为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和障碍,在现有制度安排下,根据国内经济现状,我们将详细讨论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
结论是,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有效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就是不能通过直接手段直接去干预刺激人民币国际化。
并通过借鉴国际发达国家货币国际化的经验,以为实现最终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基础结论。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市场国际货币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AbstractIn 2008, The yuan formally opened its international road. . Over the past decade or so, it has carried out reforms and innovations in many fields and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As of May 2013, the renminbi ranked 13th among the world's payment currencies, with a market share of only 0.8 percent. As of 2018, the renminbi is currently the fifth largest payment currency in the world, accounting for 1.6%. After excluding border trade, the ranking will fall by three places. This is inconsistent with China's status as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economy.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re are some institutional defects and obstacles in the current path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under the existing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the roo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economy, we will discuss the problem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detail.The necessity of effectively solving the problem in the proces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that it can not directly intervene to stimulate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by direct means. By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international developed countries, this paper lays the foundation conclusion for the final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MB.Keywords: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financial market;international currency.目录1 引言 (1)2 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分析 (2)2.1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2)2.1.1 人民币国际化的历程与现状 (2)2.1.2 人民币国际化的历程的特点 (3)2.2 人民币在国际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2.2.1 人民币在国际化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国内问题 (4)2.2.2 人民币在国际化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国际问题 (5)2.3 针对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问题的对策 (7)2.3.1 借鉴其它国家货币国际化的经验 (7)2.3.2 解决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8)结论 (11)谢辞 (12)参考文献 (13)1 引言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走出国门并且能够在国外流通的过程,并成为世界上公认的世界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现状及前瞻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现状及前瞻浅析摘要:人民币国际化涉及的是人民币的国际使用问题,包含其在职能范围、规模和地域上的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其在直接融资市场中的私人使用增加,套利活动、财富效应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将持续增加。
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金融市场自由化程度加深和金融部门成熟度提升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在全球经济地位提升的表现。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其远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货币。
本文简要回顾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和现状,并结合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提出了促进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健康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现状前瞻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增长,其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程度逐步加深,并极大提高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
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过程中,中国维持人民币稳定的举措标志着中国及其亚洲邻国已经认识到中国经济政策的外部影响。
进入21世纪,中国崛起的概念被广泛提及,这也意味着中国已经不能局限于全球金融活动之外。
当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贸易国家,也是全球拥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上世纪末以来,中国的国际金融政策在改革全球金融框架、促进区域金融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构建区域金融架构和协调区域汇率安排方面进行了较多的尝试,在此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展开。
实际上,过去的10年时间,只有区域金融合作取得了一些显而易见的成果。
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再次席卷各国,金融危机也暴露了中国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金融地位的脆弱性。
由于当美元被广泛用作其他国家的储备货币,其国内政策将对其他国家造成极大的外部性,中国也成为美国国内政策最易捕获的猎物。
美元贬值使得中国外汇储备大肆侵蚀。
进年来,尽管中国支持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改革的理由充分,但实际上短期内无力对此作出根本性的变革。
人民币国际化缘于人民币可自由兑换问题,国际化以人民币的资本项目全面开放为前提条件。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开始得到国内外的关注。
什么是人民币国际化,如何理解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三、什么是人民币国际化,如何理解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651)答: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走出国门,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1、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所谓双边货币互换,指市场中持有不同币种的两个交易主体,按事先约定交换等值货币,到期后再换回各自本金并支付相应利息的市场交易行为。
2008年12月以来,中国先后同韩国、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冰岛、新加坡、新西兰、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哈萨克斯坦、泰国、巴基斯坦、阿联酋等国家和香港地区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
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的意义:为跨境贸易中人民币结算作铺垫。
2、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所谓跨境人民币结算,指将人民币直接使用于国际交易,进出口均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居民可以向非居民支付人民币,允许非居民持有人民币存款账户。
2009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银监会六部门发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
2010年6月,境外结算地扩大至所有国家和地区。
2011年8月,境内结算地扩大至全国。
3、发行人民币国债2009年9月28日,中央政府在香港发行60亿元人民币国债,中央政府首次在内地以外地区发行人民币国债。
2012年3月,日本获准最多购入650亿元人民币国债。
人民币国际化的制约因素1、中国从整体上而言是一个贸易顺差国2、人民币尚未完全自由兑换3、缺乏成熟的人民币远期外汇市场4、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新的风险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1)增加本国货币遭受投机性冲击的可能性。
(2)使得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上升。
(3)削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
四、对货币失衡的调整方式主要有哪些?(134)答:1、调整货币供应量第一,公开市场业务;第二,再贴现率;第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调整货币需求量增加商品供给量,包括积极扩大进口3、混合型调整4、逆货币运行方向调整指在货币供应量大于货币需求量时,中央银行并不是压缩货币供应量,而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的途径来促进货币供需全面均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总结2012年,一直被视为金融改革的核心和难点,同时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和难点的利率市场化、人民币汇率改革、资本项目开放这三大改革皆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
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2012年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取得重要进展,但目前推进利率完全市场化改革时机尚不成熟,多项重要配套措施尚未建立。
2012年两次降息过程中央行趁机出台利率市场化政策,不但降低了存贷款利率,而且放宽了浮动幅度。
由于存贷款利率放开是利率市场化中最关键也最难推进的环节,因此2012年被认为是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的一年。
事实上,自1996年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以来,中国利率市场化步伐从未停止。
目前金融市场利率(国债、金融债和企业债等)、货币市场利率(银行同业拆借、贴现、转贴现等)、外币市场利率均已基本实现市场化;贷款利率下限管制在信贷需求旺盛、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基本发挥不了作用,因此也基本上市场化;目前尚未市场化的其实只有存款利率,但其借助信托理财、协议存款、财政存款招标等替代方式也已达到部分放开的效果。
但存款利率上限不能超过基准利率、贷款利率下限不能低于基准利率0.9倍的限制一直存在。
央行宣布扩大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是朝着利率市场化的方向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当前,利率市场化已成为众望所向,但其将导致社会财富分配格局的重大改变,对此必须有所准备。
我国目前利率管制的真正受益方是资金使用人,是各类工商企业和社会的基础建设项目。
政府通过存款利率上限管制保证了企业和社会基建项目较低的融资成本。
而如果放开利率管制,受益的将是存款人,受损的无疑是用款企业。
受益方和受损方互换,将导致整个社会财富分配格局的改变。
银行只是提供资金融通的一个中介,所能起到的只是价格传导的作用,即使放开存款利率管制,银行也需维持适度的基本可循环的净息差水平,结果只能导致贷款利率相应提高。
有鉴于此,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机必须较好把握,企业的承受能力必须重点考虑,只有在企业成本上升的和缓期才是存款利率放开的最佳时点:一是通胀较低时期,二是生产要素价格上升较稳定时期。
短期来看,目前推进利率完全市场化的时机还不够理想,主要是物价形势不稳定,尤其是近几年投放的超量货币所蕴藏的推动物价上涨的势能尚未完全释放。
但中期来看,放开利率管制的条件要好于前些年,主要是因为汇率、土地成本、人员工资等已经经历了一轮较快增长,目前涨幅逐渐趋稳,同时,我国经济逐渐步入调整周期,去产能化将带来主要生产要素价格的稳定甚至下降。
因此,当前可参考其他国家和地区利率市场化经验,制定未来3到5年存款利率放开的明确时间表,给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界以明确预期,以便提前应对资金成本的必然上升。
此外,利率市场化全面推进尚需诸多配套措施,目前仍有待完善。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利率市场化需要银行在市场上根据自身竞争力和自身企业经营核算成本进行定价,必然造成不适应市场的银行退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银行系统的脆弱性。
若没有退出机制,就等于金融机构没有硬性市场约束,其在市场中的利率定价行为就是扭曲的,就会产生恶性竞争。
为争抢客户和市场份额,银行会不惜一切代价抬高利率拉存款、降低利率放贷款。
央行在《2012年金融稳定报告》中称,目前我国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的时机已基本成熟,表明中国已将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提上议事日程。
但还应注意的一点是,若推出时机不对,可能会加速中小银行破产。
事实上我国目前是有隐性存款全额保险制度的,无论大小银行,其风险均由财政兜底。
一旦将其变为显性,人们会更愿意将存款放进大银行,从而加速中小银行覆灭。
此外,还包括放开对银行贷存比限制、金融业综合化经营、建立基准利率体系等。
人民币汇率改革2012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基本维持均衡水平,央行借机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
虽然9月份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重拾升势,但央行主动减少干预外汇市场,货币政策更加独立。
去年年底以来,人民币汇率逐渐接近均衡水平,为人民币汇率改革创造了良好条件。
基于此,4月16日起,央行决定放宽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
增加汇率弹性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要求,可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助于促进人民币形成真实、合理、可信的价格,为资本账户开放打好基础,增加国内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有效抑制短期资本流入,增强宏观调控自主性。
然而,9月份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在岸即期汇率重拾升势,11月份人民币即期汇价更是在22个交易日的20个交易日盘中均触及涨停位置。
但与此前人民币单边升值阶段央行在市场上持续购汇以稳定汇率不同的是,此轮人民币升值期间央行明显减少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显示其对汇率波动容忍度有所增加。
央行此举重大:首先,意味着央行将更多汇率定价权交给市场,短期内虽会引起市场波动,但却迫使市场主体主动探求汇率新定价。
而银行定价能力增强也为央行进一步推动汇率市场化,扩大即期汇率波幅和放松汇率中间价控制创造了有利条件;其次,央行减少外汇市场干预后使得传统的“人民币升值—热钱流入—央行买入外汇—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信用扩张”的机制不复存在,央行也就获得了更多货币政策独立权。
下半年以来,央行已开始逐渐运用逆回购操作调节市场流动性,并根据国内经济状况确定货币市场利率,使得海外宽松货币政策对国内流动性影响大减。
在汇率升值与外汇占款及货币宽松逐渐脱钩后,央行可以更好地借用人民币升值推动人民币跨境业务中的流出,有利于短期促进人民币离岸业务及国际化发展;第三,央行购汇力度减弱导致的外汇占款减少,意味着央行正在鼓励更多市场主体持有外汇,成为“藏汇于民”政策的一部分。
今后市场主体将更多追求外汇资产的独立运用,对于分散我国外汇投资风险、提高外汇资产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我国私人部门拥有大量外汇资产后,即使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不利变化,人民币汇率也会由于外汇资产回流而有望更加稳定。
资本项目开放提上议事日程资本项目开放正式提上议事日程,QFII、RQFII推进速度不断加快,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法律法规不断健全。
然而,放松资本管制只是手段而绝非目标,中国或应缓行待机。
今年两份官方文件的出台将资本项目开放隆重推出:一是2月份央行研究报告《我国加快资本账户开放条件基本成熟》发布,标志着启动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的议题进入议事日程;二是9月份央行发布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标志着资本项目开放在未来5年必将有所作为。
在此基本思想指引下,今年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相关措施不断推出。
首先,QFII与RQFII快速推进,尤其是QFII获批数量和额度获得爆炸性增长。
QFII丰富了境内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推动了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提高了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增加了国际社会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了解。
同时,QFII进入我国资本市场投资和日常资金汇出入,增加了我国对跨境证券投资和资本流动的监管经验,为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进行了积极探索。
但是,目前QFII占中国资本市场比重尚不足1%,而整个亚太区各市场平均值大概为35%,可见中国市场开放程度还有待提高。
RQFII自去年12月正式推出后,经过今年两次扩容,试点总额已扩大至2700亿元人民币。
目前,在台湾、新加坡、香港等地,机构投资者对RQFII产品需求甚高。
RQFII不仅有利于扩大我国资本市场开放水平,促进国内证券机构发展国际业务,而且拓宽了境外人民币投资渠道,更有利于境外机构或居民持有人民币,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其次,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一是4月11日央行决定组织开发独立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进一步整合现有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渠道和资源,提高跨境清算效率;满足各主要时区的人民币业务发展需要,提高交易安全性。
CIPS是人民币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的高速公路,是人民币跨境使用中的基础设施和技术准备。
在此基础上进行政策建设,可使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水到渠成,对人民币国际化有重要助推作用。
二是12月3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资本项目信息系统试点及相关数据报送工作的通知》称,资本项目信息系统的试点工作已经于2012年12月3日起开始实施。
新系统改变了过去旧系统独立操作的局面,外汇局此次将原本独立的三个系统合并成一个统一的资本项目信息系统,更有利于其在资本项目上的清算和管理,同时在监测国际资本进出时也将更加清晰,应是为接下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做准备。
第三,法律法规不断健全。
一是4月2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印发《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他推出一方面可促进特许经营机构发展,提高其市场占有率,降低成本,弥补我国个人本外币兑换服务不足,与银行等代兑机构形成互补,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方便国际经贸活动。
另一方面可促进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之间的市场竞争,最终有利于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控制外汇储备高、外汇占款较多带来的流动性风险,真正实现“藏汇于民”。
二是央行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企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在全国范围内铺开。
该通知的出台意义重大,首先,有利于各地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其次,此后我国从事进出口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其他经常项目的企业均可选择以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和收付,标志着人民币在支付清算方面的功能完全实现,为继续增强人民币投融资功能及作为储备货币的功能奠定了基础,对进一步促进人民币走向国际,完善国际货币体系意义重大。
三是该通知规定,为促进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正常规范开展,防范风险,提高监管有效性和针对性,有关部门将对近两年在税务、海关、金融等方面有比较严重违法行为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以督促其依法合规办理业务。
对重点监管范围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进行调整。
在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的背景下,对开展业务的企业加强监管,有助于防止企业利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渠道进行一些无真实贸易背景的资金往来,从而有助于加强对跨境资金的监测和管理,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的改革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最后一道屏障,此屏障一开,30余年改革形成的优势和不足都将瞬时暴露在国际经济体系之下,可能获取更多收益,也可能承担更大风险,其重要性无可匹敌。
总体上看,应按照周小川行长所提的,坚持以对外债总量和短期资本流动的管理为底线的原则,渐进稳妥地加以推进。
国际合作助推人民币国际化一是与多国开展双边货币互换。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等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积极通过区域内贸易本币结算,或与主要贸易伙伴达成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推动本国货币国际化。
中国已与诸多国家签署了一系列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以推动在跨境交易与投资活动中扩大使用人民币,其中尤以中澳开展双边本币互换意义最为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