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合集下载

西周政治制度

西周政治制度

西周政治制度西周政治制度是指古代中国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的政治组织和管理体系。

西周政治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份,对后世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封建制度西周政治制度以封建制度为基础。

西周王朝实行的是封建制度,以君主为核心,将国家划分为诸侯国,由诸侯负责统治。

君主赐予诸侯国土地和封号,并要求诸侯向王朝进贡。

二、天子与诸侯1. 天子:西周的最高统治者为天子,拥有最高权威和地位。

天子是王朝的创立者,代表天命统治天下。

天子的权力包括颁布法律、制定政策、管理国家财政、军队和外交等。

2. 诸侯:西周政权下分封了许多诸侯国,诸侯国是天子的亲属或者功臣,拥有一定的自治权。

诸侯国的统治者即为诸侯,负责管理和统治本国。

诸侯对天子表示忠诚,并向天子进贡。

三、官制和官职1. 官制:西周政权下设立了一套完善的官制,包括各级官职和相应的职责。

官职分为三公、九卿、卿大夫、士、仕、隶等。

2. 三公:三公是最高行政机构,包括宰相、司徒和司马。

他们负责协助天子管理国家事务,制定政策,监督各级官员。

3. 九卿:九卿是各级官员的领导,包括礼仪、兵、刑、工、农、财、徭、司、宗九个部门。

他们负责管理各自领域的事务,并向三公汇报。

四、分封制度西周政权通过分封制度来管理国家。

天子将国家划分为诸侯国,将土地和封号赐予诸侯,诸侯负责统治本国。

分封制度有助于巩固中央政权,同时也增强了诸侯的忠诚度。

五、礼乐制度西周政权实行了严格的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是一种封建统治的文化体系,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思想,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礼乐制度包括各种礼仪、音乐、舞蹈等,通过宴会、祭祀等活动来展示国家的威仪和统治者的权威。

六、祭祀制度西周政权实行了丰富多样的祭祀制度。

祭祀是一种宗教活动,通过祭祀神灵来祈求国家的繁荣和安定。

西周政权设立了许多祭祀官员和祭祀仪式,祭祀活动成为维护社会秩序和统治合法性的重要手段。

七、军事制度西周政权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以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

西周巩固统治的政治制度

西周巩固统治的政治制度

西周巩固统治的政治制度西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制度使得周天子巩固了自己的统治,最终使得周朝成为历代最为长久和稳定的朝代之一。

在西周时期,周天子采用了以周天子为中心的等级制度、封建制度和宗法制度。

这些制度在西周时期被完善和改进,在历代不断发展,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

1、等级制度在西周时期,等级制度是最为明显的政治制度之一。

周天子位于等级制度的最高端,各个官员按照其职务、资历等分别属于不同的等级。

周朝的等级制度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即上、中、下三等。

上等主要是周天子和贵族,中等是一些重要的官员和大夫,下等是民众和劳动者。

周天子对于整个上等群体有严格的控制,他们领导着周天子的各项政策,为周天子服务。

中等群体则主要担任一些政务或军事工作,比如管理各个州、县和城邦,组织农民和士兵,以及其他一些行政事务。

下等人则主要为贵族、大夫和政府服务,为他们提供劳力和其他资源。

等级制度主要为周天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行政管理工具,在社会上形成了一定的阶级关系。

这种阶级关系使得周天子能够统一王国中文人的政治力量,获得资源和支持,以巩固和扩大统治。

2、封建制度在西周时期,封建制度是最为基础的政治制度之一。

周朝的封建制度主要表现为封建官员的任免和地方行政分权。

周天子通过实行封建制度来控制和管理大部分的领土。

由贵族领主掌握的封地被分配给地区的统治者和军阀,这些军阀管理着封地的生产,忠诚于周天子,为他们提供兵源和其他资源,同时也对当地的居民进行管理和控制。

在周朝的各个封地中,最为出名的当属那些被封为诸侯的公子们。

封建制度在西周时期被不断完善和改进,以适应当时的经济和政治需要。

在这样的制度下,封建领主和周天子确立了互惠互利的关系,取得了相互合作的成果。

这一制度在后来不断演化和发展,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

3、宗法制度在西周时期,宗法制度是一种很重要的政治制度,它是指家族和原始部落的制度相结合。

周朝的宗法制度在很多方面类似于现代西方的家族制度。

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

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

宗法制嫡长子、大小宗宗法制是在父权家长制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族制度,它构成了我国早期社会的等级阶梯,形成了我国奴隶社会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

至西周时期,这一制度和分封制结合起来,达到了较为完备的程度。

(一)基本内容1.表现形式。

西周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分封。

按照宗法制的规定,周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余的嫡子和庶子应分封到地方去当诸侯;诸侯的嫡长子继承国君位,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的嫡长子即位,其余诸子分封为士。

2.大宗与小宗的相对性。

宗法制下有大宗与小宗之别,大宗与小宗是相对而言的。

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对卿大夫而言又是大宗;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在封地内对士而言又是大宗。

大宗与小宗的划分和区别,明确了下级贵族臣服上级贵族、全体贵族服从天子的政治隶属关系。

3.宗法制的补充。

宗法制只适应于同姓贵族之间,与异姓贵族之间的关系则以婚姻为纽带联结起来。

周代有“同姓不婚”的约束,姬姓贵族要亲迎娶异姓贵族的女子,而异姓贵族要娶妻也多在姬姓女子中选择。

姬姓贵族与异姓贵族互为姻亲的密切关系,是宗法制的重要补充。

(二)意义1.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定了贵族的亲疏、等级、分封和世袭的关系,保证了嫡长子继承王位,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诸子、诸弟的继承权争端,成为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

2.战国以后,家国一体的宗法社会统治秩序瓦解。

在此后的封建社会中,宗法制作为一种政治制度虽然不存在了,但宗法思想依然对中国政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分封制分封制,它与嫡长子世袭的宗法制紧密结合。

卿大夫在各自封地里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封爵仍由其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士。

这样,根据宗法制和分封制,便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族贵族组成的金字塔式等级制机构。

各个等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是大小宗关系,也是上下级关系。

西周政治制度

西周政治制度

西周政治制度西周政治制度是指中国古代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的政治组织和运作方式。

西周政治制度的核心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王权政治,其中包括了诸侯国的封建体制、王室的统治方式以及官员的选拔和管理制度等方面。

一、诸侯国的封建体制西周政治制度的核心是以封建体制为基础的诸侯国制度。

西周时期,王室将国土划分为诸侯国,并封给亲信的贵族作为封地,贵族成为诸侯。

诸侯国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享有相对的自治权,但仍然要向王室效忠,并定期朝见王室,向王室上贡。

诸侯国的封地大小不一,封地越大,封号越高,享有的特权也越多。

诸侯国内部,贵族统治,实行世袭制,贵族之间争夺封地和势力,形成为了一种复杂的政治格局。

二、王室的统治方式西周政治制度中,王室是最高统治者,拥有最高的权力和地位。

王室通过祭祀乾坤神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性和统治地位。

西周时期,王室实行了“天子之道”的统管理念,即以仁义为核心,通过德行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王室还通过举行隆重的宴会和祭祀活动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同时也是与诸侯国保持联系和掌握情报的重要手段。

三、官员的选拔和管理制度西周政治制度中,官员的选拔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官员由王室任命,负责管理和监督诸侯国的政务。

官员的选拔主要依据是贤能和品德,王室会对贵族子弟进行考察,选拔出适合担任官职的人材。

官员的管理由王室和贵族共同负责,王室会定期召开官员会议,审查和评价官员的表现。

同时,官员也要向王室和贵族汇报工作,接受监督和指导。

四、其他制度除了以上核心制度外,西周政治制度还包括了其他一些重要的制度。

例如,西周时期实行了世卿制,即将贵族分为不同等级,按照等级进行封爵和享受特权。

此外,西周还有一套完善的礼仪制度,用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交往方式,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总结:西周政治制度以封建制度为基础,通过诸侯国的封建体制、王室的统治方式以及官员的选拔和管理制度等方面来维护王权的稳定和统一。

这一政治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为后来的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并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周政治制度

西周政治制度

西周政治制度西周政治制度是指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的政治组织和运作方式。

西周政治制度的核心是封建制度和宗法制度,它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特点和价值观念。

一、封建制度西周政治制度的核心是封建制度。

西周的国家组织以封建制度为基础,国家的最高权力集中在天子手中,天子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神圣的地位和无上的权威。

天子通过封赏土地和封建爵位来控制贵族,使贵族成为他的臣属,从而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

1. 封赏土地:西周天子通过封赏土地来奖励和控制贵族。

天子将国家的土地分封给贵族,贵族成为封地的实际统治者,负责管理和开发封地。

贵族在封地上享有收取租税和征收劳役的权力,同时也要向天子进贡。

2. 封建爵位:西周天子通过封建爵位来奖励和控制贵族。

天子将不同的爵位赐予贵族,爵位的高低决定了贵族在社会等级中的地位和权力。

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等级,公爵位最高,男爵位最低。

贵族通过继承或授予获得爵位,爵位的高低也决定了贵族在政治和社会上的地位。

二、宗法制度西周政治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是以家族为基础的社会制度,通过家族的血缘关系和世袭制度来维持社会秩序和权力传承。

1. 家族血缘关系:在西周时期,家族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家族成员之间通过血缘关系联系在一起。

家族的继承权和权力传承是基于血缘关系的,只有家族内部的成员才有权利继承家族的财产和权力。

2. 世袭制度:在西周时期,贵族的爵位和地位是通过世袭制度来传承的。

爵位和地位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继承父亲的爵位和地位,成为家族的新一代领导者。

这种世袭制度保证了贵族家族的权力和地位得以延续,同时也加强了贵族之间的联系和团结。

三、政治运作方式西周政治制度的运作方式主要包括官制、礼制和文化传统。

1. 官制:西周政府设立了一套完善的官制,以管理国家事务和维护社会秩序。

官制包括君主、诸侯、卿、大夫、士等不同级别的官职,各级官员负责管理和监督封地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事务。

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

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

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西周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政治制度的实行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西周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了封建制度、郡县制度和分封制度等。

首先,西周实行了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础,其核心是以王为中心的封建国家。

西周的国家政权以王室为中心,王掌握着最高的政治权力。

王在政治上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政府的最高领导人。

王将国家划分为一系列的诸侯国,诸侯国作为王室的附属国,由诸侯负责管理和统治。

封建制度在西周时期形成并得到完善,为后来的封建王朝奠定了基础。

其次,西周还实行了郡县制度。

郡县制度是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西周将国家划分为一系列的郡县,并设立了地方政府,以实行地方的行政管理。

郡县制度的实行,增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和统一。

郡县制度还有利于财政税收的收取和管理,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西周还实行了分封制度。

西周将国家划分为一系列的分封地,这些地方被赋予了世袭的封号,成为了王室的领地。

分封制度实行后,各个分封地的统治者成为了诸侯,有着较大的政治和军事权力。

通过分封制度,西周实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散和分权,这对于巩固政府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西周的封建制度为后来中国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郡县制度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分封制度实现了政治权力的分散和分权。

这些制度的实行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为后来的政治体制奠定了基石,对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西周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政治制度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周武王灭商建周,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西周实行了一整套新的系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西周疆域空前扩大,实行分封制能够有效地巩固统治。

分封制度下,形成“周王—诸侯— 卿大夫—士”严格的等级制度
2、宗法制。

为巩固分封制,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土地上的继承问题,西周实行宗法制。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产生唯一的合法继承人。

宗法制,以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家国一体,对今天的仍产生深远影响。

如清明祭祖、修订家谱族谱、重男轻女等现象,均可追溯到西周宗法制。

3、礼乐制。

礼乐制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

西周的政治经济制度

西周的政治经济制度

西周的政治经济制度西周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政治经济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西周的政治经济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礼乐制、贡赋制、市易法和土地制度。

1.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周王将自己的领土分封给亲信、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在自己的领地内行使管理和统治权力。

这种制度的实行,使得西周的政治体系更加稳定和有序。

2.宗法制宗法制是西周时期的一项重要社会制度。

它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确定家族内部的地位和权力传承。

这种制度的实行,使得西周社会的组织形式更加稳定和有序。

3.井田制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一项重要土地制度。

它将土地划分为“井”字形,中间为公田,四周为私田。

农民需要在公田上耕种,而私田则归农民所有。

这种制度的实行,使得西周社会的土地分配更加公平和合理。

4.礼乐制礼乐制是西周时期的一项重要文化制度。

它规定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礼仪和音乐,强调等级差异和尊卑有序。

这种制度的实行,使得西周社会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和有序。

5.贡赋制贡赋制是西周时期的一项重要经济制度。

它规定了各个封地需要向周王交纳的贡品和赋税,包括粮食、丝绸、金属等。

这种制度的实行,使得西周社会的经济状况更加稳定和有序。

6.市易法市易法是西周时期的一项重要商业制度。

它规定了市场交易的基本规则和方式,包括商品交换、货币流通等。

这种制度的实行,使得西周社会的商业活动更加活跃和有序。

7.土地制度在土地制度方面,西周实行的是一种叫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制度。

在这个制度下,所有的土地都是属于周王所有的,而周王则是通过分封给亲信、功臣和贵族等方式来分配土地。

这种土地制度的实施,使得西周社会的土地分配更加有序和稳定。

总之,西周的政治经济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深远,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其政治经济制度的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编写人:贾成鹏审核人:徐春松时间:2010年8月31日
【江苏高考10考试说明】
1、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
2、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3、分封制、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及培养相关知识解题应用能力
1、了解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
2.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3.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4.通过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分封制、宗法制
『难点』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考点梳理:(教学过程)
Ⅰ、必背材料
1、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
①建立:建立者:周武王;主要战役:牧野之战;结果: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②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政权灭亡。

2、分封制:
①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
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③分封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

④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⑤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⑥作用: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但是随着兼并战争的开始,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

3、宗法制:
①含义: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②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③内容:核心(或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分大、小宗,小宗须服从大宗;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血缘关系(兄弟关系)与政治关系(君臣)相结合;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由血统关系的亲疏,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法等级。

④实质: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⑤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个儿女:大儿子(妃嫔所生);二儿子(王后所生);
老三是王后所生的女儿;小儿子(王后之子,是最贤明能干的一个)。

思考:几个子女都想争王位,请问王位该传给谁,为什么?
4、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他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5、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祭祀、占卜)。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Ⅱ、重难点分析(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讲授法、提问启发法等)
1.观察下面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⑴上面的示意图反映的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
宗法制
⑵这一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⑶分析其实质和作用:
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
系。

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
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阅读下面两幅图:
图1周王分封示意图
图2西周宗法示意图
请回答:
(1)根据图1举例说明西周封国主要有哪几类?
同姓亲族建立的封国,如鲁、晋等;功臣建立的封国,如齐国等;前代贵族建立的封国,如宋国等。

(2)图2反映出西周的宗法制有哪些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为主要特点;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3)根据你的理解,上述两种制度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他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巩固练习】
1.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A.实行分封制B.进行封建改革C.实行宗法制D.任人唯亲
2.西周推行的分封制
A.主要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
B.规定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
C.诸侯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
D.实施范围仅限于王族内部
3.分封制在西周前期的主要影响是
①扩大了统治范围②加强了地方的统治③巩固了周天子地位④形成了割据混战局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10年广东卷)12.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 宗法制
B. 郡县制C.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
5.西周实行的宗法制
A.引起了贵族内部的争斗
B.保证了贵族的特权地位
C.导致诸侯问鼎中原局面
D.加剧了大小宗间的矛盾
6.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7.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是()
A、世袭制
B、君主专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8、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
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C、体现了中央和地方的行政关系
D、体现了官僚机构对人民的压迫关系
9、《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

”这反映了当时
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10.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
11.史论结合,即客观史实和科学理论的结合,它是历史学习与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与策略。

惟有尊重客观史实,确立唯物史观,贯彻论从史出,才能真正学好历史。

试以这一原则与策略,回答下列有关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问题。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这是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其中的两个特点。

你选择哪些史实(政治制度)证实这一论点?为什么?(5分)
(1)分封制;宗法制(2分)因为: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周王无法对其进行直接地干涉和控制;分封制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实行的;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与众子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

(3分)
《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第,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
A.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
C.大宗和小宗之间无隶属关系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