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底斯的诱惑

合集下载

冈底斯的诱惑

冈底斯的诱惑
她太美了,她的美和我和人们拉开了距离,她成了一种象征。就像花朵、雄鹰、大海、雪山这些东西一样代 表着某种精神上的东西。美丽的姑娘比任何别人都更能让人直观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感受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雪已经停了一些时候,满地素白色,空间很亮,可以看出去很远。不远处的湖面竟像沸水一样腾起老高的白 气。天是暗蓝色的,没有月亮,星星又低又密;白气柱向上似乎接到了星星,袅袅腾腾向上浮动着。我相信这景 致从没有人看见过,我甚至不相信我就站在这景致跟前。这是一条通向蓝色夜幕的路,是连接着星星的通道。
冈底斯的诱惑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小说
作家
冈底斯 山
青罗布
牧神
帆船
冈底斯
叙事
生活 想法
台灯
诱惑
印象
西海
扎西
灵感
夜班
诱惑
内容摘要
不可不读的当代文学经典,一个先锋作家创造的秘境、远方和叙事圈套;文坛射雕五虎将之“西毒”马原以 深具灵性的语言写“藏族人千百年来所过的那种生活”,8个藏区故事、8种游走雪域高原的方式;雪域高原的灵 感之光加上奇崛瑰丽的文字迷宫。《冈底斯的诱惑》是作家马原在西藏生活时期创作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入《冈 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山的印象》《叠纸鹞的三种方法》等八篇。这些小说围绕“我”或“我”的内 地文艺工作者朋友、藏族朋友在雪域高原发生的故事展开:“我”和朋友探寻野人、穷布孤身猎熊、小小牧羊人 翻越雪山朝圣、三位独居的老太太各自携带神秘的过往……他们大多是因命运波折或浪漫情怀而变得离群索居的 人,带着孤独和苦难的色彩,但又时时迸发出惊人的勇气和毅力。同时,这些小说敞开了叙事的边界,借助西藏 的神秘氛围,建构出梦幻一般的叙事迷宫。

《冈底斯的诱惑》原文

《冈底斯的诱惑》原文

冈底斯的诱惑冈底斯山脉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座著名山脉,也是世界上最壮观的山脉之一。

它位于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省的交界处,被誉为“雪山之王”。

冈底斯山脉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闻名,吸引了大批的旅游者前来探索和体验。

冈底斯山脉的雄伟壮丽令人叹为观止。

它由一系列高耸入云的山峰组成,其中最高峰是冈底斯峰,海拔达到8000多米,被誉为“世界屋脊”。

这里的山峰常年被白雪覆盖,山川之间蜿蜒流淌着清澈的河流和湖泊,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

冈底斯山脉还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许多珍稀濒危的物种在这里繁衍生息。

冈底斯山脉不仅仅是一座自然景观,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里是藏传佛教的发源地之一,许多寺庙和传统建筑保存完好。

世界上最高的拉萨宗古德寺就座落在这里。

寺庙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内部供奉着众多佛教法器和文物。

每年,成千上万的朝圣者和学者都会来到这里,感受佛教信仰的力量和智慧。

此外,冈底斯山脉还是一座探险者的天堂。

这里有着丰富多样的户外活动,包括徒步旅行、攀岩、滑雪等。

登上冈底斯山脉的山峰是许多登山爱好者的梦想,虽然挑战巨大,但是壮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经历一定会让人难以忘怀。

如果你对探险活动有兴趣,冈底斯山脉绝对会是一个理想的目的地。

除了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冈底斯山脉还有着世界独特的地质特征。

这里是欧亚大陆板块和印度大陆板块的交汇处,地壳运动频繁,形成了众多火山、断层和峡谷。

这些地质奇观为地质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源,也为旅游者提供了独特的观光体验。

虽然冈底斯山脉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令人陶醉,但是在探索冈底斯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安全。

由于气候恶劣和地形复杂,冈底斯山脉的探险活动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在前往冈底斯之前,应该充分了解目的地的情况,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选择合适的季节和线路进行旅行,随身携带必要的装备和药物,确保自身安全。

总之,冈底斯山脉以其雄伟壮丽的景色、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的旅游者和探险者。

论文资料冈底斯的诱惑

论文资料冈底斯的诱惑

内容简介《冈底斯的诱惑》是马原代表作之一。

小说以几个外来的年轻探求者在进藏后的见闻,写出了冈底斯高原神秘的风土人情,并且借助独具一格的艺术手法,微妙地传达了西藏神话世界和藏民原始生存状态对现代文明的"诱惑"和这种诱惑的内在含义。

小说以几个外来的探求者---我(汉族老作家)和姚亮、陆高、穷布一起组织探险队在进藏后的见闻为主线索,其中穿插了顿珠、顿月兄弟的故事,着重描写了藏民的基本生存状态,如狩猎、放牧、天葬等;着意突出西藏那被宗教气氛包围的神话般的世界,诸如不许外人参观的天葬、雪夜中的温泉景观、高耸于沼泽地的巨大羊头形石块等。

应该说,写西藏的作家也不算少,但马原是以真实西藏吸引我们的。

结尾马原再次带领读者走出故事,开始讨论起技术与技巧问题,为他的革新划上圆满句号。

小说以冈底斯山作为人和事遥远的背景,叙述了西藏迷人的景致与神奇的风俗,展示了充满魅力的生存方式和生存氛围。

作品有几个方面引人注目。

首先,作者对西藏生活的表现,不注重外部世界影响下的变化,而着眼于藏民的基本生存状态,如狩猎、放牧、天葬等;着意突出西藏那被宗教气氛包围的神话般的世界,诸如不许外人参观的天葬、雪夜中的温泉景观、高耸于沼泽地的巨大羊头形石块等。

这个神话般世界与西藏自然景色的原始荒凉、神秘奇丽相一致,也与藏民生活的粗犷传奇相谐调,从而完整地构成了独特的“初民的世界”。

其次,为了与这个神秘的世界相契合,作者采用了独特的叙述方式。

几个故事没有什么关联,它们单独成立又串连在一起;故事线索也不很明确,往往突如其来,倏然而去;事件常常没有确定的时间、地点,或者在过程上或者在结果上进行省略;虽然运用讲故事的方式叙述,但又无通常小说中的烘托、渲染与人物形象的着意塑造;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被更强烈的具象性和更深邃的偶然性所推动、一方面展开变幻无穷的叙述层次,一方面又显露出神秘莫测的故事内核。

作品从头至尾没有统一的人称,没有贯穿的人物,而是不停地转换人称。

《冈底斯的诱惑》叙事分析3

《冈底斯的诱惑》叙事分析3

《冈底斯的诱惑》叙事分析马原是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他的风格独树一帜,突破了传统的故事发展的顺序,借鉴西方现代主义小说并运用结构主义的美学方法,开创了小说界“以形式为内容”的风气,《冈底斯的诱惑》正是其中影响较深的一篇。

小说是根据作者去西藏的经历编写的,具有很强的神秘的宗教地域色彩,全书共分为十六个小结,分别讲述了四个各自独立的故事:开始到第三节讲述老作家在西藏的经历以及野人的故事,第四节到第十节是雨中看天葬的故事,十一到十五指顿珠、顿月兄弟的故事,最后以两首牧歌结束。

马原是一个玩弄叙事圈套的老手,他把这四个互不关联的故事组织在一起叙述, 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圈套,以这种独特的叙事手段分解重构,形成鲜明的层次感。

首先,本文有意虚设人物,虚构情节,消解了现实主义的作家一般都以艺术的真实性作为创作的基本原则,马原在小说中故意告诉读者作品内容的虚构性,以一种游戏叙事的手法消解了作品的真实。

例如,“现在要讲另一个故事,关于陆高和姚亮的另一个故事。

应该明确一下,姚亮并不一定确有其人,因为姚亮不一定在若干年内一直跟着陆高。

但姚亮也不一定不可以来西藏工作啊”“不过那故事是很久远了,久远到连年龄最大的老人都说这故事是听曾祖父讲来的”“我们来设想一下”等等,这些都是作者在文中不时穿插进来提醒读者,这讲述的不是真实的,只是故事,只是虚构,你们可以相信也可以不信,但是在这虚假中又掺杂着真实,一些情节环境的描写反映了西藏地区特有的宗教民俗风情,像游牧,天葬等以及西藏荒凉原始的地域特征:“你和父亲一样靠山吃山”“特异的气候和雪崩,还有深不可测的冰川裂缝”等等,真真假假,虚虚幻幻,任凭读者去想象,正如作品一开始就说到“当然,信不信都由你们”。

其次,随意变换人称,营造出一种神秘虚幻的色彩,作者不停地转换叙述角度,三种人称交错使用,故事情节随意转换,没有时间的逻辑性,打乱了读者思维的连贯性,使读者跟随叙述人的讲述进入一个混乱的迷宫之中。

马原《冈底斯的诱惑》分析

马原《冈底斯的诱惑》分析

*马原《冈底斯的诱惑》分析。

*马原与五虎上将:马原、余华、苏童、洪峰、格非并称为先锋文学五虎将。

*《冈底斯的诱惑》有点“怪”:马原的中篇小说《冈底斯的诱惑》发表于《上海文学》,1985年第2期。

刚发表就有人写评论文章称:读起来有点“怪”,有点反常。

并认为,这“怪”,这反常,“有时就是有所变革的先兆。

”*小说在“叙述”上的特点:一,小说的“叙述”。

(一)、对“真实”叙述观的悬置。

小说开始有个小序:“当然,信不信由你们,打猎的故事本来不不能强要人相信的。

”1、不把“信”,即真实作为叙述的前提和要求,这与以往的小说是不一样的。

2、把“信不信”的权力交给读者,“你们”显然指读者。

3、小说好像是讲一个“打猎”的故事,但问题是,你读完小说以后,你会发现,它讲的并非全是打猎的故事。

于是,这个“序”与内容之间就有了不少的裂痕,这又使“序”本身的真实性受到质疑。

这样小说一开始就进入了一个悖论。

这个悖论给我们的感觉是:一切都不确定,一切都可能发生。

4、对“真实”叙述观的悬置,恐怕是这篇小说之所以被称为“先锋”小说的最根本的原因,也是作家的叙述的一种基本立场。

正是这样一种立场决定了他的小说如何“叙述”。

5、为什么作家要放弃“真实”的叙述观呢?它基于怎样的“世界观”和“文学观”呢?请大家思考。

也就是,什么才是小说的真实呢?或者问,文学的真实是谁的真实,怎样的真实?可以从197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艾萨克.B.辛格的短篇小说《傻瓜吉尔佩尔》和《扫烟囱的雅什》等来说明。

(小说追求真相,自然科学追求真知,共同到达真理?)(二)、“叙述”视角的不断转换。

小说共分16节,有四个叙述视角。

第一、第二、第五节,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

第三、第六节: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

第四、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六用第三人称叙述。

小序、第七节、第十五节,叙述者直接进行叙述。

“叙述”的多声部:叙述视角的不断转换,就会使读者“眼花缭乱”,但同时,也可能有这样的好处:形成“叙述”的多声部,形成音乐式的“复调”。

马原 冈底斯的诱惑

马原 冈底斯的诱惑

马原《冈底斯的诱惑》的写作特点⑴“元叙事”手法的运用拆除了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墙壁。

⑵把几个互不相关有头无尾的故事强行拼合在一起,达到一种亦真亦幻的艺术效果。

冈底斯的诱惑简介内容简介:《冈底斯的诱惑》是马原代表作之一。

小说以几个外来的年轻探求者在进藏后的见闻,写出了冈底斯高原神秘的风土人情,并且借助独具一格的艺术手法,微妙地传达了西藏神话世界和藏民原始生存状态对现代文明的“诱惑”和这种诱惑的内在含义.小说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只是交错叙述了几个各不相关的故事。

悍的藏族神猎手穷布被人请去猎熊,结果发现的是喜玛拉雅山雪人;探险者陆高认识一位漂亮的藏族姑娘央金,央金却意外地死于车祸;陆高和姚亮去看“天葬”,可遭到天葬师的拒绝,以及生性好幻想的弟弟顿月和老实木讷的哥哥顿珠传奇般的生命历程。

小说以冈底斯山作为人和事遥远的背景,叙述了西藏迷人的景致与神奇的风俗,展示了充满魅力的生存方式和生存氛围。

作品有几个方面引人注目。

首先,作者对西藏生活的表现,不注重外部世界影响下的变化,而着眼于藏民的基本生存状态,如狩猎、放牧、天葬等;着意突出西藏那被宗教气氛包围的神话般的世界,诸如不许外人参观的天葬、雪夜中的温泉景观、高耸于沼泽地的巨大羊头形石块等。

这个神话般世界与西藏自然景色的原始荒凉、神秘奇丽相一致,也与藏民生活的粗犷传奇相谐调,从而完整地构成了独特的“初民的世界”。

其次,为了与这个神秘的世界相契合,作者采用了独特的叙述方式。

几个故事没有什么关联,它们单独成立又串连在一起;故事线索也不很明确,往往突如其来,倏然而去;事件常常没有确定的时间、地点,或者在过程上或者在结果上进行省略;虽然运用讲故事的方式叙述,但又无通常小说中的烘托、渲染与人物形象的着意塑造;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被更强烈的具象性和更深邃的偶然性所推动、一方面展开变幻无穷的叙述层次,一方面又显露出神秘莫测的故事内核。

作品从头至尾没有统一的人称,没有贯穿的人物,而是不停地转换人称。

冈底斯的诱惑 的简单分析

冈底斯的诱惑 的简单分析

《冈底斯的诱惑》《冈底斯的诱惑》是马原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以几个外来探求者在进藏后的见闻,写出了冈底斯高原神秘的风土人情,并且借助独具一格的艺术手法传达了西藏神话世界和藏民原始生存状态对现代文明的“诱惑”和这种诱惑的内在含义。

小说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只是交错叙述了几个各不相关的故事,在小说的叙事方法上进行了革命性的试验,给传统的小说观念带来了有力的冲击和挑战,其主要特色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作者将叙事本身看作审美对象,纳入叙事之中,他在小说中经常大谈自己写作的目的、动机、写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以及解决这些困难和疑惑的方法等等,这一种手法在小说中被作者反复的使用。

小说中第四节叙述者直接对读者声明这里的故事不是爱情故事,尽管这里有帅哥和美女。

在第十五节,他站出来与读者直接讨论小说的“结构”、“线索”、“遗留问题”,如顿月为什么莫名其妙的断线,为什么不给尼姆写信接着叙述者编译讨论的态度直接告诉读者顿月“顿月入伍不久就因公牺牲了”等等。

马原这种做法显然是出于小说技术的考虑,这种自觉的暴露小说虚构性的技法可以产生一种离间效果,明确地告诉读者虚构就是虚构,不能把小说当成现实。

马原通过这种叙事方法讽刺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情节的连贯性、整体性和真实性,动摇了小说的“似真幻觉”。

其次是小说的结构。

在结构上,采取了几个毫无关联的故事的非逻辑性组合的方法。

小说由这几个故事组成:老作家的故事;猎人穷布的故事;陆高姚亮的故事;顿珠顿月的故事。

这几个故事毫无关联、有头无尾的神秘的拼凑到一起,不但是对小说有序化整体化结构的颠覆,还使那些神秘的求知的因素构成了一种浓重的神秘氛围。

但是作者从来不准备告诉读者这些神秘因素是什么他们是否真实存在还是人们的观想和臆造而这种种疑问在小说中式没有结果的,只是等待读者去阅读、思考。

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产生了鲜明的对比。

再者就是叙述方式的任意选择和叙述角度的随意转换。

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的叙述方式是受因果关系制约的。

冈底斯的诱惑读后感

冈底斯的诱惑读后感

冈底斯的诱惑读后感《冈底斯的诱惑》是一部由英国作家W·萨默塞特·毛姆所著的小说,讲述了一位年轻的英国医生在追求理想和追求爱情之间所经历的挣扎和磨难。

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文学技巧而闻名,读后感触动人心。

在小说中,主人公拉里·达雷尔是一个怀着追求真理和理想的医生,他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和对人类苦难的深刻理解。

然而,在他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他陷入了一段感情的纠葛。

他爱上了一个名叫伊莎贝尔的女人,但伊莎贝尔却对他的理想和追求不以为然,她只在乎金钱和享乐。

在这种矛盾的纠葛中,拉里不断地挣扎着,他试图逃避现实,却又无法割舍对伊莎贝尔的爱恋。

小说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拉里的内心挣扎和痛苦,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的痛苦和无助。

他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摇摆不定,最终选择了逃避。

这种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让人深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这部小说,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更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小说告诉我们,人生充满了挣扎和磨难,但只有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拉里虽然在爱情和理想之间挣扎,但他最终选择了追求真理和理想,这种选择给了他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同时,小说也告诉我们,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理想和追求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

伊莎贝尔的出现让拉里陷入了痛苦和挣扎,但最终他选择了追求真理和理想,这种选择给了他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通过拉里的经历,我们也能够得到一些启示,即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理想和追求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

总的来说,《冈底斯的诱惑》是一部充满了哲理的小说,它通过主人公拉里的经历,让我们深刻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文学技巧,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读后感触动人心。

通过这部小说,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更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冈底斯的诱惑》的故事性
《冈底斯的诱惑》被看作是马原“先锋小说”的代表作。

作为“先锋小说”,它常常被冠以“形式主义”的名号。

很多人仅仅关注这部小说的叙事方式,话语表现形式,结构艺术。

而在内容上,却往往关注不够。

大多数人认为这部小说缺少内容实质,缺少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的故事情节,很多人对这部小说的评价是“看不懂”。

然而,我认为这部小说是有内容和故事性的,它不像有些人评价的那样仅仅是“文字的游戏”。

小说的四个故事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仔细阅读和思考,能够体会到作者的创作意图,它的可读性不单单在于体会它作为“先锋小说”所体现的形式技巧的成就。

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理解。

(一)
小说命名为《冈底斯的诱惑》。

我想先从“诱惑”这个词说起,因为一般来说,题目是主旨的体现,这应该是比较受关注的。

这也是我认为始终贯穿这部小说的一个主题,是联系四个看起来无关的故事的线索。

“诱惑”,从字典上可以查出两个意思:一是“使用手段使人迷惑上当”;二是“招引,吸引”。

从某种程度上说,作者似乎综合运用了这个词语的意义。

从小说整体来说,作者运用了多种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方式,如“元叙述”方式,蒙太奇的视角转换等,来达到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疑惑,在接受故事时产生阻碍,进入“马原的叙事全套”的效果。

另一方面,正由于这种叙述方式,读者为了获得作者的创作意图,就会被“吸引”着读下去。

此外,要更确切地理解作者对于“诱惑”第二个意义的运用,就要和“冈底斯”联系在一起,也就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联系起来。

“冈底斯”是作者心目中西藏原始文明的象征。

作者所要表达的就是那种文明对于他的吸引和震撼,以及他对于那种文明的痴迷。

这样,作者的创作意图就很明了了。

就是对于西藏原始文明的崇拜和赞美,表现西藏那种特殊的生存方式和奇特的文明。

马原受到西藏宗教文化的影响,对那种文化似乎有着一种狂热的迷恋。

他要表现的是西藏文化的美——宗教美,人情美,生活美。

小说中描写了西藏特有的神圣的丧葬方式——天葬,奇特的打猎故事,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的说唱艺术的神奇的来源,这些都是作者用来表达他对西藏文明的独特的感情,我认为这就是这部小说的主旨。

(二)
小说叙述了四个的故事:老作家的西藏经历;猎人穷布的猎熊故事;陆高、姚亮等去看天葬的故事;藏民顿珠、顿月兄弟的故事。

表面上,几个故事各自独立、既不完整又无明确的线索,往往突如其来,又倏忽而去。

似乎在孤立的故事范围内缺乏连贯性和完整性,然而却耐人寻味地和其他故事发生一种相关的互渗的联络,这可以由他的小说经常彼此援引来得到证明。

确切地说马原的小说主要意义不是叙述了一个(或几个片断的)故事,而是叙述了故事的一个(或几个片断)。

作者曾说过:“细节是绝对的至高无上的,是建筑的构件和基础。

我像画家崇拜色彩一样崇拜细节。

没有结实的出色的细节就谈不上有好的小说。

我不承认有大的或小的情节。

细节就是细节,一如情节就是情节”。

正如作者所说的,如果我们关注细节就会发现其实这四个故事是联系在一起的,都是来表现西藏特有的生存方式和宗教文明的崇拜。

在故事老作家的西藏经历中,作者以老作家的口吻描绘了西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习惯:“磕长头的,转经的,供奉酥油和钱的,八角街的小贩诵经人。

布达拉山脚下凿石片经的匠人,山上岩石雕出的巨大着色神祗,寺院喇嘛金顶,牦牛,五颜六色的经幡,沐浴节赛马节”。

他将西藏描绘成一个神话之地,他说:“除了说他们本身的生活整个是一个神话时代,他们日常生活也是和神话传奇密不可分的。

神话不是他们生活的点缀,而是他们的生活自身,是他们存在的理由和基础,他们因此是藏族而不是别的什么”。

从这一叙述,我们对于老作
家神话般的境遇以及其他故事中对于奇幻力量的描述(穷布遇到喜马拉雅山野人,藏民顿珠、顿月兄弟的传说)就不会再感到奇怪和匪夷所思。

这也是四个故事一种内在的联系。

小说中还有一些细节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

作者在讲述穷布猎熊的故事时,有一句说:“你跟他们没说什么,你想到了一个头发快掉光的汉族朋友”。

而在叙述老作家神奇经历的时候又以“我以我所剩无几的白头发向你们起誓”,这就把两则故事联系了起来。

作者写探险队的目的就是去寻找野人和羊角龙,小说中提到“陆高还写了关于说唱艺人的真实故事”,这又可以引出顿珠、顿月兄弟的故事。

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对细节的解读我们可以把小说中的故事联系在一起组成一个大的故事,因而小说并不是没有故事内容。

(三)
故事中,有一些情节似乎看起来是多余的,使读者看起来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其实不然,我想对此解读一下。

小说中,在讲陆高和姚亮看天葬时,出现了一个人物——漂亮的藏族姑娘央金,然而不久就因车祸死去,这似乎在故事情节是多余的。

但是细读故事,却能够发现作者写此的意图。

小说中通过陆高的话:“她太美了,她的美和我和人们拉开了距离,她成了一种象征。

就像花朵、雄鹰、大海、雪山这些东西一样代表着某种精神上的东西。

美丽的姑娘比任何别人都更能让人直观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感受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这么说有点抽象,我有时就觉得因为姑娘们,特别是因为那些漂亮姑娘人类才生气勃勃地延续和发展……”我觉得这个人物仍是作者为表达写作意图所写的。

央金就是西藏人民的象征,正如所说的:“他从挽联上知道她叫央金。

西藏成千上万的女孩子女人都叫这个名字”。

写央金就是来表现西藏人民那种美好的生活存在,人生价值和意义。

小说中还有一处就是陆高他们看天葬归来,作者安排司机小何讲了一个意外的小小插曲,表面上看来很突兀,其实作者是想表现藏族人民对于生命的重视。

“藏族是真心向善的,他们对佛祈祷的都是心里话。

她说已经死了一个,在不能死另一个了。


这是我对于这部小说一些独特的感受。

总的来说这部小说给读者设置许多的阅读障碍,但并不是小说没有故事情节,而是作者不愿直接地写出故事,他要读者去思考,由被动接受转入主动解读,这也是我认为这部小说的独特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