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资料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研究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研究幼儿园教育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要阶段,而课程游戏化教学正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能够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提高课程吸引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的研究,并探讨其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的定义及特点课程游戏化教学是指将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融入到游戏中,使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教学模式。
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在课堂上增加一些游戏元素,更强调以游戏为媒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让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情境化。
游戏是一种可以在特定情境下展开的活动,通过情境化的教学可以使幼儿更容易把握学习内容。
2、趣味性。
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富有趣味性的活动,通过游戏教学可以调动幼儿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3、整合性。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综合运用各种技能,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
4、参与性。
游戏是一种参与性极强的活动,可以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培养团队精神。
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的意义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1、促进认知发展。
游戏是一种融合认知、情感、社交等各个方面的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的认知能力的发展。
2、培养社交能力。
在游戏中,幼儿需要与其他伙伴协作,这可以促进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精神。
3、提高动手能力。
游戏中,幼儿需要进行各种操作,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4、塑造积极的学习态度。
游戏是一种积极、阳光的活动,可以促使幼儿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5、促进情感发展。
游戏中,幼儿可以感受到成功和失败,可以培养他们的各种情感,提高情商。
三、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的方法1、情景游戏。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营造出各种情景,让幼儿在情景中体验学习。
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幼儿园教育也逐渐受到关注。
在传统的幼儿园教育中,重视课程内容的传授和学习的效果,但忽视了幼儿们的兴趣和游戏性。
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倡导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将课程内容融入到各种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本文将从游戏化的定义、特点和优势等方面,谈一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游戏化的定义游戏化教育是指将教育教学活动用游戏的形式进行,以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在教育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因为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内容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化教学是一种更贴合幼儿认知和兴趣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1. 情景化:游戏是可以模拟各种情景的,可以将教学内容融入到不同的情景中,使学生在情景中感受和体验,提高学习的效果。
2. 互动性:游戏是一种互动性很强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游戏中来,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3. 在玩中学:游戏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也是一种娱乐的方式,通过游戏,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知识。
4. 多样性:游戏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设计不同形式的游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三、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优势1. 提高幼儿的兴趣:幼儿们天生对游戏有着特别的喜好,通过游戏化教学,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2. 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游戏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的身体和大脑的发育,同时也能够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提升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游戏化教学,可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许多游戏是需要团队合作的,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1. 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兴趣特点设计各种形式的游戏,包括角色扮演游戏、问题解决游戏、趣味竞赛游戏等。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课程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课程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游戏化教学,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培养社交合作意识,促进全面发展。
因此,设计一套适合幼儿园的游戏化教学课程,能够极大地提升幼儿园教学的效果和兴趣。
1. 游戏化教学的定义游戏化教学是一种将游戏元素引入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
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激励性和挑战性的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游戏化教学能够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如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合作精神等。
2. 游戏化教学的优势2.1. 提高兴趣和积极性:游戏化教学能够以游戏的形式学习,打破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2. 提升学习效果:通过游戏化教学,幼儿能够在主动参与中,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2.3. 培养综合能力:在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幼儿需要思考、合作、创造,提高了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合作精神等综合能力。
3. 游戏化教学课程设计3.1. 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科内容,确定每个游戏化教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如认识字母、数字、色彩等。
3.2. 游戏规则和界面设计: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游戏规则和界面,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3.3. 激励机制设计:通过设置奖励机制、积分制度等激励幼儿的参与和努力,增强学习动力。
3.4. 游戏化教学资源准备:准备与游戏化教学相对应的教学资源,如游戏道具、互动设备等,确保游戏进行的顺利。
3.5. 游戏评估和反馈:设计相应的评估方式,对幼儿进行游戏学习效果的评估,并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幼儿不断提升。
4. 游戏化教学课程实施4.1. 教师引导和示范:教师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担任引导者和示范者的角色,帮助幼儿理解游戏规则和目标。
4.2.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分析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分析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是一种通过游戏来进行教学的方法,它以幼儿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为基础,借助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在幼儿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幼儿园教学游戏化进行深入分析。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天性好动,喜欢玩耍,他们对于新奇有趣的游戏活动都非常感兴趣。
通过将教学内容融入各种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在幼儿园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各种情景模拟、游戏竞赛、角色扮演等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幼儿在游戏中能够通过模拟各种情境,体验生活,并从中学习和成长。
游戏能够让幼儿在各种角色扮演和游戏竞赛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促进幼儿的身体协调和运动技能的发展。
在游戏中,幼儿还能够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对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能够提高幼儿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在游戏中,幼儿需要不断地思考和运用知识,通过猜谜解谜、找规律等游戏活动,可以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在游戏中,幼儿还需要不断地记忆游戏规则和内容,这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记忆力。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能够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游戏中,幼儿往往是主动参与者,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选择游戏方式和对象,自主探索和学习。
通过游戏活动,幼儿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自己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逐渐形成独立思考和学习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是一种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促进身心发展、提高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教育方法。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分析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分析在幼儿教育领域中,游戏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而受欢迎的教学方式。
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天生的学习方式,他们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各种知识和技能。
将教学与游戏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游戏化教学的概念、优点和实践方法三个方面对幼儿园教学游戏化进行分析。
一、游戏化教学的概念游戏化教学是指将游戏的元素融入教学中,使学习活动更像游戏,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进行学习。
游戏化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不会感到学习的繁重和枯燥,从而更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
二、游戏化教学的优点1. 激发学习兴趣。
游戏化教学能够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 提升学习动力。
通过游戏,幼儿可以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
3.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许多教育游戏都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发展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游戏化教学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锻炼自己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5. 加强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幼儿能够更加深刻地记忆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
三、游戏化教学的实践方法1. 制定游戏规则。
在幼儿园教学中,老师可以制定一些游戏规则,比如抢椅子游戏、躲猫猫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2. 创设游戏环境。
老师可以将教室打造成一个充满游戏氛围的环境,比如在教室中摆放一些各种形状和颜色的图案和物品,让幼儿可以在玩耍中学习。
3. 制作教育游戏。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专门的教育游戏,比如数字连连看、形状拼图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知识。
4. 结合游戏与故事。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游戏与故事,比如故事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故事知识。
5. 培养游戏化教学意识。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人生中关键的学习环境,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许多幼儿园采用游戏化教学方法。
游戏化教学通过以游戏为媒介,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优势和挑战,并提供几个案例来说明其实施方式。
一、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优势1. 激发学习兴趣幼儿园游戏化教学通过融入游戏元素,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游戏化教学可以打破孩子们对学习的抵触情绪,让他们愿意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提高互动与合作游戏化教学注重团队合作和互动交流,通过游戏中的各种任务和挑战,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
在游戏中,孩子们必须相互协作,分享资源和信息,这不仅有助于他们的学习,也有助于他们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
3.个性化学习游戏化教学可以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模式。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节奏,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满足每个孩子的需求。
而在游戏化教学中,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设置不同的游戏关卡,让孩子在自己的舒适区内学习。
二、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挑战1.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在游戏化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并确保游戏场景和任务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
如果教学目标不清晰,孩子可能只把游戏当作娱乐,而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
2.游戏与学习内容的结合游戏化教学要求将游戏和学习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这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设计游戏,确保游戏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果游戏与学习内容脱节,孩子可能无法真正从游戏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3. 学生自主探索的平衡游戏中自主探索是培养孩子能力的重要环节,但同时也需要教师的引导。
教师应根据孩子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反馈,避免孩子走向盲目探索,或在游戏中卡住无法前进。
三、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的实施方式1. 制定游戏化教学计划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园的教学大纲和学习目标,制定游戏化教学计划。
计划中可以包括教学内容、游戏关卡设计、评估方式等。
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

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幼儿园是儿童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其课程内容对于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传统的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忽略了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兴趣发展。
而游戏化教育则强调通过游戏的形式来促进儿童的综合发展。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旨在提供更具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学习环境,以及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第一部分:游戏化教育的理论基础游戏化教育是一种基于儿童游戏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的教育方法。
它注重儿童的主体地位,通过游戏引发儿童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
游戏化教育融合了游戏元素和课程内容,使学习过程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第二部分:游戏化课程设计的重要性游戏化的课程设计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喜好,帮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通过游戏,教师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让儿童在游戏中获得有关知识的探索和实践经验。
游戏化课程设计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部分:游戏化教学的实施策略1. 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创设富有挑战性和互动性的游戏环境,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引导儿童主动学习:让儿童通过游戏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充当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3. 结合幼儿的兴趣和生活经验:根据儿童的兴趣和生活经验设计游戏化课程内容,提高学习的吸引力和针对性。
4. 鼓励儿童的合作和竞争:通过游戏中的合作和竞争激发儿童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进取心。
5. 提供适当的挑战和反馈:设置适应儿童发展水平的游戏目标和任务,及时给予儿童积极的反馈鼓励。
第四部分:游戏化教育的效果评估游戏化教育的效果评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用于监测和改进教学实践。
通过定期的观察和评估,教师可以了解儿童在游戏化教学中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状况。
同时,家长的参与和反馈也是评估的重要依据,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总结: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趣味发展和创造力。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教育观念的改变,幼儿园教育在逐渐引领趋势。
幼儿园音乐教学也逐渐探索游戏化的方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
下面将从游戏化的定义、游戏化在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优势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游戏化教学这三个方面进行浅谈。
游戏化是一种教育技术,即将游戏的元素和机制融入到教学中。
游戏化的核心是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参与度,以提高学习的效果。
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就是将游戏的元素与音乐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和音乐能力。
游戏化教学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探索欲和自主性,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具有多种优势。
游戏化教学可以提高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幼儿在游戏中扮演各种角色,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游戏化教学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很多音乐游戏需要幼儿合作完成,通过与他人互动,幼儿能够学会与人相处,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游戏化教学可以提高幼儿的记忆力和创造力。
幼儿通过游戏中的音乐活动,不仅能够记忆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如何有效地进行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呢?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游戏的内容和规则,使其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教师应该成为幼儿的引路人和监督者,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自由探索,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教师需要及时进行反馈和评估,帮助幼儿总结经验,激励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游戏化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创造力,设计出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游戏化教学方案,为幼儿的音乐教育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单位:扬州市邗江汊河幼儿园邮编:225127姓名:裴杨梅【摘要】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教学游戏化的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各种课程论研究的不断发展,使幼儿教育工作者对幼儿游戏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游戏化教学是指教师以游戏为手段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实践中,关于“游戏”与“教学”有许多人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用游戏的手段来组织教学,教学就是游戏;或认为它们是两个互不相干的概念。
游戏化教学的研究,涉及到教学、游戏以及其之间的关系。
本文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原理,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拟对上述问题作一阐述和归纳。
具体叙述了教学、游戏的概念及特点,介绍了游戏化教学的概念和实施策略,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游戏化教学。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幼儿阶段“生活即教育,游戏即生活”。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儿童视游戏为生活,儿童好游戏是天性。
对于幼儿来说,除了吃饭睡眠等生活活动之外,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时间就是在游戏,甚至生活也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
由于传统幼儿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过分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幼儿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许多地方、许多时候,小学化、成人化的教学使很多天真活泼的孩子失去了童真,失去了快乐,许多孩子未进校门就已经产生了厌学情绪。
因此,开展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不同主题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游戏手段,积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灵活的运用集体、小组、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这对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加上自己的思考与研究,将从正确认识和认识游戏化教学、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中有效方法两大方面进行了论述,一、正确理解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意味着游戏不只是教学的手段,还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不只为教学服务,游戏也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因此教学也应为游戏服务。
孩子以“融合式”的认知方式来认识世界,这种“融合式”的认知方式通常转化为幼儿的游戏。
孩子们在游戏和生活实践中,通过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等互相交往和接触,学习和积累相关的经验,游戏既是课程的内容,又是课程的实施途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同时也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为他们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也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游戏化教学的研究,涉及到教学、游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此有必要对它们作一阐述。
1、何为游戏?从主观上而言,人们对游戏本质的理解和把握的不同,是导致游戏概念解释不同的根本原因之一。
儿童游戏的历史和人类社会历史一样古老悠久,德国的福禄贝尔四教育史上系统研究游戏的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第一个教育家。
他认为,游戏四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通过游戏可以表现额发展神的本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许多研究者开始尝试把游戏活动的本质概括为主体性活动,认为游戏是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活动,这使人们对游戏的看法和认识的再一次深化和提升。
我国学者丁海东在他的《学前游戏论》中这样论述:“游戏是发生在一定情景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
它具有这样的一些特征:①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
主动性是游戏的主要特点,是适应幼儿内部的需要而产生的。
学前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有活动的需要,有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有操作物体的需要及反复练习的需要。
而游戏有动作,有活动,有玩具和游戏材料。
游戏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引人入胜,有些游戏又可以自由活动。
所以幼儿乐于从事游戏,并易于在游戏中接受教育。
②游戏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
幼儿的游戏具有社会性,是周围生活的反映,但又不是周围生活的翻版,而是通过想象,创造新情景。
如把“奶瓶”当话筒,小瓶、小碗作乐器等。
并能够根据游戏的需要,改变物品的用途,如冰糕棒即可以做注射器又可以做手枪…③游戏是令幼儿感兴趣的愉快的活动。
兴趣性、娱乐性是游戏的又一重要特点。
游戏适应幼儿的需要及身心发展水平,因而可使幼儿感到满足和愉快。
他们通过操作材料、物品,在游戏中体验成功与创造的快乐。
④游戏具有具体性。
幼儿游戏有主题情节,有实物材料,由具体的活动和实际的动作等,游戏的内容形式丰富、灵活多变。
这种具体性适合于幼儿的认识和心理活动特征(思维的知觉行动性与具体形象性、兴奋大于控制、心理活动无意性等)⑤游戏包含着积极的约束。
如在建构游戏中,幼儿对自己的注意力和动作进行不断的调节和控制,养成坚持性,在游戏中学习克服困难,尝试解决问题,完成搭建任务等;因此有人说“儿童不是由于自由才进行游戏,而是在游戏中变得自由了”。
只有分析认识理解游戏的概念、特点,我们幼教工作者才会真正利用游戏作为手段进行教育教学和正确有效的指导游戏的前提。
2、幼儿园教学,学者黄人颂是这样定义的:“我国幼儿园的教学,是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活动。
教师根据教育目的、教学大纲,有目的、有计划的领导幼儿的学习活动,以上课为基本模式的班级集体或小组的活动,日常生活中由教师参与和指导的分散、个别的活动以及幼儿自发的学习活动等,它们有机结合,互相影响,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教学由于受幼儿身心发展的制约,有着不同于中小学教学的特点。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①幼儿好奇心强,容易被外界的新异刺激引起探究和兴趣,但幼儿的兴趣不持久。
因此,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幼儿的好奇和兴趣,引起幼儿学习的内部动机,使幼儿主动学习,鼓励、支持、参与幼儿自发的探究学习活动。
②幼儿是通过摆弄、操作、观看、触摸、倾听等感受客观实物,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的外部特征,发现事物的变化和关系,获取感性经验的。
因此,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身体的活动,运用各种感官和肌肉运动,直接接触周围世界,与环境、物体互相作用过程中去认识事物和现象,是幼儿园的教学特点之一。
③幼儿通过与成人和同伴的相互交往、相互作用,通过游戏、观察、学习、模仿教师、同伴或周围熟悉的人们的语言、表情、声调、技能、举止行为以习得易于理解、力所能及的语言、道德行为、习惯、技能等等。
所以给予幼儿良好的榜样、通过正确示范进行学习,是幼儿园教学的又一特点。
④幼儿期语言发展迅速,能较好的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与学习,但这一时期的语言概括性还很差,思维存在很大的具体性。
幼儿通过语言进行学习必须和具体事物相结合,这里所说的是口头语言而不是抽象的文字符号。
这也是幼儿园教学的特点之一。
⑤由于幼儿知识经验贫乏,思维具体形象,注意不稳定、抑制能力差,神经系统容易兴奋和疲劳等特点。
因此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以易于理解的、简单的、具有启蒙性的知识为内容,通过有趣的游戏、自身的操作活动、直观的教具、灵活的形式进行。
3、游戏化教学,在实践中,关于“游戏”与“教学”有许多人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用游戏的手段来组织教学,教学就是游戏;或认为它们是两个互不相干的概念。
游戏化教学的研究,涉及到教学、游戏以及其之间的关系。
游戏化教学是指教师以游戏为手段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要正确认识、把握与协调幼儿园各项活动之间的关系,使它们有机联系、相互融合、彼此渗透、相辅相成,才能够为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服务。
“游戏化教学”是指以游戏为手段,贯穿幼儿园的整个教学活动,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任务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符合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及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其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二、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有效策略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发展能够得到更快地发展。
幼儿的游戏又离不开教师组织和指导,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在活动中指导幼儿才能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更好地去展示自己呢?针对游戏组织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以下提出几点策略与建议:1 游戏化教学环境的创设。
教学环境的核心是激起幼儿的情绪体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欲望。
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常常利用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隐性的教学环境)来达到使幼儿主动学、喜欢学的目的。
如在大班以发展幼儿弹跳能力(双脚跳)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创设了一个以“参观动物园”为主线的新颖、有趣的游戏情境。
通过生动的语言帮助幼儿张开想象的翅膀,将他们带入了一个富有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创造性地模仿各种小动物。
然后让幼儿在喜欢的音乐伴奏下开始了热身操,热身时还不时用“嗨、嗨”的喊声和“wonderful”的叫声鼓励自己。
教学活动中,老师设计4个环节:小青蛙找家、模仿大象走、模仿鸭子走、青蛙跳荷叶,使幼儿初步了解了“双脚跳”的动作方法:双脚起跳,双脚落地,起跳时蹬地摆臂,落地时屈膝缓冲,从而突出了教学的重点,用较短的时间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2 游戏化教学目标的隐藏。
教学与游戏不同,它总是具有相对明确的教学目标,有与《纲要》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幼儿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过分强调幼儿对知识技能的学习而使幼儿园教学小学化、成人化,从而扼杀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未进学校大门就产生的厌学情绪。
如在美术教学中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接受能力,常常以“像不像、好不好”去评价孩子的作品,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使幼儿对绘画失去了兴趣,这是多么悲惨的事情呀。
而游戏化教学其目的就在于将教学目标适当隐藏,使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有更多游戏般的体验。
如:在进行“欢乐的曲线”教学时,我让幼儿手持彩带,随音乐有节奏地舞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曲线,并让幼儿根据舞动彩带的情形,记录不同方向,不同形态的曲线。
然后以小鱼的口吻引出情景:请小朋友帮我在池塘里画上清清的河水,长长的水草,还有我爱吃的小虫子。
接着让幼儿根据不同的曲线形态自由地表现。
最后请幼儿把彩带的一头塞在裤腰扮演小鱼,游到每个“池塘”看一看,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家”。
整个活动的目标都隐藏渗透在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在玩中得到了发展,并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充分体现了游戏化教学的特征。
3、游戏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1 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完整的游戏,使教学活动游戏化。
幼儿园游戏既是活动的内容,又是活动的途径,因此教师常常利用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