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峰谷时段的电力用户削峰填谷的研究
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电网削峰填谷与能源调度研究

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电网削峰填谷与能源调度研究智能电网是近年来电力行业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旨在通过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来优化电网的运行效率和能源调度。
本文将围绕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电网削峰填谷与能源调度展开研究,从理论与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1. 研究背景与意义智能电网作为一种革新性的电力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电力供需情况并根据需求调整能源分配。
这种机制的引入能够最大程度地优化电网系统的能源利用率,减少电力浪费,并有效削减电网负荷峰值。
这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具有重要意义。
2. 削峰填谷技术削峰填谷是指在电力需求量高峰时通过调整能源供应曲线使电力系统负荷降至较低水平,以避免因负荷过大而造成电力系统的异常运行或崩溃。
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电网可以利用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通过预测和预测电力需求峰谷,优化电网能源分配和调度,以实现削峰填谷的目的。
3. 机器学习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机器学习作为一种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可以利用大数据和先进算法来分析历史数据,实现对未来电力需求和能源分配的预测与优化。
常见的应用包括:- 负荷预测:通过分析历史负荷数据以及与负荷相关的气象、经济等因素,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负荷预测模型,从而更准确地预测未来负荷情况。
- 储能调度:智能电网可以基于历史和实时数据,利用机器学习算法优化储能装置的充放电策略,使其在电力需求峰谷期间实现最佳能源利用。
- 能源分配: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结合电力需求、能源供应和储能情况等多方面因素,优化电网中不同能源源头的分配策略,确保电网供需平衡和能源利用效率。
4. 智能电网研究挑战与展望虽然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电网在理论和技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需要克服。
首先,数据质量和数据隐私保护是智能电网研究中的重要问题,需要寻找有效的方法来处理大数据并确保隐私安全。
其次,智能电网的系统复杂性较高,需要建立完善的模型和算法来解决不同的问题。
面向用户的削峰填谷储能系统优化调度研究

面向用户的削峰填谷储能系统优化调度研究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系统中常见的用户电力负荷会呈现出峰谷差距较大的特点,这就有可能造成电力系统供需不平衡的情况出现。
国家电力系统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电网负荷削峰填谷,而单纯依靠加大投入来增加装机容量和对输配电线路进行扩容,不仅成本较高,且设备使用率较低。
而随着储能系统技术的发展,应用储能系统来进行削峰填谷已经普及开来。
然而,由于储能系统自身成本较高,因此,其经济性分析是不容忽略的研究问题。
同时,针对个体用电用户而言,虽然在国外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商用削峰填谷系统,但国内方面,与其相关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针对上述研究挑战,本文以用户用电负荷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应用于削峰填谷的电池储能系统的调度问题。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针对已有的电池储能系统硬件实验平台,设计了一套包含用电负荷预测算法和削峰填谷优化算法的用户用电优化解决方案,并阐述了该方案的软件体系架构及设计流程,该方案在电池储能系统硬件平台上已经得到了验证,目前已应用实际的商用场景中。
接下来,为使用户的综合收益最大化,针对现有的电力市场收费制度,引入精确的电池储能系统损耗模型,结合用户的用电习惯和电池储能系统的实际情况等约束条件,考虑用户综合收益,构造了一个非线性的优化问题。
同时配合已有的收费周期,提出了一套与该收费制度匹配的优化策略框架,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案对于提高用户综合收益的有效性。
最后,为使用户收益得到保证的同时,能够为电网削减电力波动,针对用户已有的电池储能系统,提出了一个双阶段的优化问题,第一阶段的优化问题为线性规划问题,第二阶段的优化问题为混合整数二次型规划问题。
通过两个阶段的优化,能够在保证用户收益不受影响的情况下,为电网提供减少电力负荷波动的辅助服务,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双阶段优化问题的研究意义,提供了一种电池储能系统为用户和电网同时服务的可能性。
削峰填谷法求和 -回复

削峰填谷法求和-回复削峰填谷法(Peak Shaving and Valley Filling)是一种电力调度和能源管理策略,旨在平衡电力供求,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效率。
本文将深入介绍削峰填谷法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优点和挑战等方面。
一、削峰填谷法的工作原理削峰填谷法通过在高峰期减少电力需求并在低谷期提高电力供应,从而实现供需平衡的目标。
具体而言,该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1. 削峰:在电力需求高峰期间,采取措施减少电力消耗。
这可以通过调整生产计划、推广节能用电和鼓励用户采取主动的用电策略等方式实现。
2. 填谷:在电力需求低谷期间,增加电力供应以满足需求。
这可以通过启动备用发电机组、调度储能设备或引入可再生能源等方式实现。
通过这种方式,电力供需之间的差异得以减少,电网的稳定性得到提高。
二、削峰填谷法的应用领域削峰填谷法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 工业生产:许多工业企业的电力需求存在明显的高峰期。
通过采用削峰填谷法,企业可以有效管理电力需求,降低用电峰值,减少能源成本,并在低谷期间利用廉价电力进行生产。
2. 电网调度:削峰填谷法在电力调度中起到关键作用。
电网运营商可以通过优化电力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平衡,减少电网的过载风险,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城市能源管理:城市能源管理部门可以利用削峰填谷法优化电网运行,提高供电质量,降低电力采购成本,从而为城市提供可持续和经济高效的能源供应。
三、削峰填谷法的优点削峰填谷法具有如下优点:1. 提高电网系统的供电质量和可靠性:通过调整电力供需平衡,削峰填谷法可以减少电力拥堵和过载现象,保证供电质量和可靠性。
2. 降低能源成本:通过在低谷时段调度廉价电力,削峰填谷法可以降低能源采购成本,为企业和用户节约能源支出。
3. 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削峰填谷法可以根据可再生能源的波动特性,合理利用风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优化电力供应结构,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
四、削峰填谷法的挑战削峰填谷法在实际应用中面临一些挑战:1. 系统复杂性:实施削峰填谷策略需要对电力市场、电网系统和用户需求有深入了解,涉及到复杂的决策和调度问题。
削峰填谷指标范文

削峰填谷指标范文
削峰填谷是一种电力调峰的手段,通过降低电网负荷峰值,提高电网
负荷谷值,实现电力供需平衡。
而削峰填谷指标则是对削峰填谷效果的一
种量化评估指标。
1.峰谷差比:峰谷差比是指电网负荷峰值与谷值的比值,即峰值/谷值。
这个指标越小,说明电网负荷平稳性越好,即削峰填谷的效果越好。
2.谷电比:谷电比是指谷电量与总电量的比值,即谷电量/总电量。
谷电比越大,说明削峰填谷效果越好,因为谷电比增大表示谷电量的占比
增加,相对于峰电量减少了。
3.谷电偏差率:谷电偏差率是指谷电量与目标谷电量之间的偏差程度,即(实际谷电量-目标谷电量)/目标谷电量。
该指标能够反映削峰填谷策
略的实施效果,偏差率越小,说明其策略实施的效果越好。
4.峰消平移指标:峰消平移指标是指电网负荷峰值与谷值之间的时间差。
通过将电力负荷从峰时段移至谷时段,可以减轻峰值负荷对电网的冲击,提高电网负荷平稳性。
峰消平移指标越大,说明峰值与谷值之间的时
间差越大,说明削峰填谷效果越好。
5.峰谷容量比:峰谷容量比是电网负荷峰值与谷值之间的容量差。
该
指标越小,说明电网具备更好的削峰填谷能力。
在实际削峰填谷工作中,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更加细致和精确的
指标,以适应不同电力系统和削峰填谷方案的需求。
当然,要确定合适的
削峰填谷指标,还需要考虑到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总而言之,削峰填谷指标是对电力负荷削峰填谷效果进行量化评估的依据和衡量指标。
通过监测和评估这些指标,可以优化削峰填谷策略,提高电力供应效率,减轻电网负荷压力,实现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面向“削峰填谷”的电力客户用电行为分析

面向“削峰填谷”的电力客户用电行为分析王炳鑫;侯岩;方红旺;陈雨泽;刘建【摘要】In order to implement well-directed peak load shifting for massive customers,a method for analyzing massive customers'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behavior for peak load shifting wasproposed.Firstly,clustering algorithm was used to cluster daily load curves of the main power grid in the previous year and get load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dates.Then the load curves of all customers under every date cluster were clustered,the peak load shifting method was derived by comparing the loa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power grid and customers.Finally,the peak load shifting method in a future day was given by date matching between the future day with a historical day using dynamic time warping (DTW).Empirical study shows that the method is conductive to peak-valley electricity pricing and orderly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and can further achieve peak load shifting and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main power grid.%为对海量电力客户实施有针对性的“削峰填谷”措施,提出了一种面向“削峰填谷”的海量电力客户用电行为分析方法.首先,利用聚类算法对国网某省公司主网一年的日负荷曲线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不同时期主网的负荷特征.然后,分别对每个时期下所有电力客户的日负荷曲线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不同主网特征下用户群体的负荷特征,对比主网和用户的负荷特征得到用户群体的“削峰填谷”模式.最后,利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将未来日期与历史日期进行匹配,得到未来日期用户群体的“削峰填谷”模式.实证研究表明,分析结果可以为有序用电、峰谷电价等公司决策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参考依据,以更进一步实现配电网负荷的“削峰填谷”和平稳运行.【期刊名称】《电信科学》【年(卷),期】2017(033)005【总页数】7页(P164-170)【关键词】用电行为分析;削峰填谷;聚类分析;动态时间规整【作者】王炳鑫;侯岩;方红旺;陈雨泽;刘建【作者单位】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泉州供电公司,福建泉州362000;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85;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85;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85;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8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32随着电力信息化的深化应用,电力信息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趋势,电力行业的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
电力系统中的削峰填谷技术研究

电力系统中的削峰填谷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能源消费量快速增长,电力系统负荷波动频繁,对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削峰填谷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电力系统中的削峰填谷技术进行研究。
一、削峰填谷技术的定义和意义所谓削峰填谷技术,指的是通过对电力系统中负荷进行管理,从而达到减缓系统负荷峰值、调整系统用电峰谷差、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的一种技术。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电力系统是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对电网的可靠和稳定性有着极高的要求。
如果电网负荷过大或者不平衡,就会引发电力事故,导致严重经济损失。
削峰填谷技术的出现,可以协助电网实现负荷平衡、规避电力事故,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削峰填谷技术的实现方式实现削峰填谷技术主要有三种方式,分别是管理型的削峰填谷技术、设备型的削峰填谷技术和市场型的削峰填谷技术。
1. 管理型的削峰填谷技术管理型的削峰填谷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变人们用电的行为和用电容量,达到削峰填谷的目的。
其中包括电力调峰、电网压力管理和储能管理等。
电力调峰指的是在系统瞬时负荷峰值出现时,通过调整系统中的某些参数,将峰值压低,从而实现削峰的目的。
电网压力管理指的是通过电压自动控制系统,调节电网电压,使其保持稳定状态,规避电网电压过高或过低所引发的电力事故。
储能管理指的是通过某些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储存起来,待电网用电高峰期时再将其释放使用,从而实现削峰填谷的目的。
2. 设备型的削峰填谷技术设备型的削峰填谷技术是通过运用先进的电力设备,优化电网运行方式,实现削峰填谷的目的。
其中包括高效节能电器、多联式变压器、容量可调谐电容器等。
高效节能电器指的是以节能效果为目标的电器,能够在保证用电质量的前提下,使得用电更加节能。
多联式变压器可以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使得电能更有效的利用,从而达到削峰填谷的效果。
容量可调谐电容器则可以随着电网负荷变化自动调整电容大小,保证电网电压稳定,从而减缓电网的负荷峰值。
电网数据分析与削峰填谷技术研究

电网数据分析与削峰填谷技术研究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而削峰填谷技术作为一种解决电网负荷平衡的重要手段,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电网数据分析与削峰填谷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电网削峰填谷技术。
简单来说,削峰填谷技术是指通过柔性负荷的调整和能量存储的利用,平衡电网负荷波动,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
而电网数据分析是支撑削峰填谷技术实施的关键环节,它能提供负荷预测、能源优化调度、智能网联,以及故障诊断等方面的支持。
因此,电网数据分析与削峰填谷技术密不可分。
目前,电网数据分析技术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首先是负荷预测。
通过分析历史负荷数据、天气数据、用户行为数据等,可以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预测未来负荷变化趋势,为削峰填谷技术的实施提供参考。
其次是能源优化调度。
通过对电网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实时调整各类能源的供给和需求,从而优化电网运行效率,提高能源利用率。
此外,智能网联技术的引入,还可以实现对电网的实时监控和控制,为削峰填谷提供精确的支持。
最后是故障诊断。
电网数据可以通过故障诊断算法进行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电网故障,减少故障停电时间,提高电网的可靠性。
在削峰填谷技术方面,目前主要的方法包括柔性负荷调整和能量存储利用。
柔性负荷调整通过与用户进行双向通信,调整其能耗的时间和量,以实现对电网负荷的调整。
而能量存储利用则通过将多余的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进行储存,待电网需要时再释放出来。
当前常见的能量存储技术包括电池、超级电容器、压缩空气储能等。
这些技术在削峰填谷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平衡电网负荷波动,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电网数据分析与削峰填谷技术的研究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电网数据量大、类型繁多,如何高效采集和处理这些数据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其次是预测和优化模型的精准性。
负荷预测和能源优化调度的准确性对削峰填谷技术的实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模型的精确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峰谷平用电分析范文

峰谷平用电分析范文峰谷平用电分析是指通过对用电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对电力的峰谷平用电情况进行评估和预测。
峰谷平用电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用电负荷的变化情况。
峰电是指用电负荷较高的时段,谷电是指用电负荷较低的时段,平电是指用电负荷稳定不变的时段。
峰谷平用电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制定合理的用电计划,节约电力资源,提高电力的利用效率。
下面是峰谷平用电分析的相关内容。
首先,峰谷平用电分析可以通过对历史用电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来进行。
通过分析过去一段时间的用电数据,可以了解用电的峰谷平规律,包括峰谷平用电的时间段和用电负荷的变化情况。
然后,可以根据历史数据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峰谷平用电情况,为电力部门提供用电计划的参考。
通过统计和分析历史用电数据,还可以发现用电的特点和规律,为制定合理的用电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其次,峰谷平用电分析还可以通过对用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用电负荷的监测来进行。
现代化电力系统可以通过智能电表和实时监测设备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用电负荷和设备运行状态。
通过对用电负荷和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用电负荷的变化和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例如,在用电负荷较高的时段,可以通过降低一些设备的用电负荷或者启动备用发电设备等手段,以平衡用电负荷,提高电力的利用效率。
再次,峰谷平用电分析还可以通过对电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和电力价格的波动情况来进行。
电力市场是一个供需关系相互影响的市场,供给的电力要满足用户的需求。
通过分析电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可以了解用电负荷的变化和电力资源的利用情况。
同时,电力价格的波动也会对用户的用电行为产生影响。
通过分析电力价格的波动情况,可以了解用户的用电习惯和用电需求的变化,从而调整用电计划,以实现节约用电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最后,峰谷平用电分析还可以通过对电力调度和用电负荷管理的优化来进行。
电力调度是指根据电力供给和用户需求的情况,合理安排电力资源的供应,以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曲线[6],然后充分挖掘各用户典型日负荷曲线中隐藏的负荷特性指标,融合各项 特性指标建立避峰价值模型,定量地计算各用户的避峰价值。最后考虑设置 5 级 避峰序列,分别表示避峰能力很强、强、较强、划分成 5 个用户组,根据分类情况产生避峰排序 表,避峰能力强的用户组优先进行避峰,同一个用户组内的各用户同时进行避峰。 (简化一下) 1 电网的负荷特性分析 电网的负荷特性主要反映在负荷曲线上,分析电网的负荷曲线可以寻找电网 负荷的变化规律。通过年负荷特性,可以看出电网各月的供电情况,找出供电压 力最大的月份;通过月负荷特性,可以看出电网每月负荷变化规律,掌握电网负 荷是否受周六、周日影响;通过日负荷特性,可以得到电网一天的峰、平、谷时 段,掌握电网一天中哪个时段是用电高峰,从而为指导电力用户避峰提供依据。 1.1 年负荷特性分析 图 1 为某地区电网 2014 年的月最大负荷曲线。
— 2 —
电网日负荷曲线描述的是电网一天 24 小时的供电负荷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但 是根据测量数据的系统得到多条日负荷曲线,所以进行日负荷特性分析时需要找 出电网的典型日负荷曲线。并且对电网的典型日负荷曲线进行分析时,关键是要 得到电网一天的峰、平、谷时段,也就是需要对电网典型日负荷曲线进行峰谷时 段的划分。 (1)典型日负荷曲线 图 3 为某地区电网 2014 年 7 月的典型日负荷曲线。
图 3 典型日负荷曲线 Fig. 3 The typical daily load curve 通过 1.1、1.2 分析电网的年负荷特性、月负荷特性,确定对电网 2014 年 7 月 份正常工作日的日负荷曲线进行分析,图 3 是对电网 2014 年 7 月份正常工作日的 日负荷曲线相加取平均得到的负荷曲线,把它作为电网的典型日负荷曲线。 (2)峰谷时段划分 目前很多省份都在执行峰谷电价政策,峰谷电价就是基于电网峰谷时段划分 执行的。由于各省电网的经济发展、用电结构都有所不同,所以峰谷时段划分也 不同。一般每个省份都会制定一个峰谷时段划分以及峰谷电价比例执行方案,但 是每个省份不同地区的用电结构不一定与该地区所在省份的峰谷时段划分表完全 吻合,所以根据地区电网的实际供电负荷曲线进行峰谷时段划分更为准确。 本文采用模糊隶属度函数法对电网的典型日负荷曲线进行峰谷时段的划分。 依据隶属度函数可以判断电网实际负荷曲线上各个时间点处于峰、谷时段的可能 性大小[7]。最终得到电网的峰谷时段划分为峰时段 :9:00-11:00 14:00 -17:00;平 时段:7:00-9:00 11:00-14:00 17:00-24:00;谷时段:0:00-7:00。 2 电力用户的负荷特性分析 2.1 典型日负荷曲线 通过数据量测系统可以获取电力客户大量的历史负荷数据,从而绘制客户每 天的日负荷曲线,但是不可能分析所有的日负荷曲线,需要找到电力客户的典型 日负荷曲线。这里对客户 7 月份 31 天的日负荷曲线进行聚类分析,从而找到每个 客户的典型日负荷曲线。典型日负荷曲线作为客户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一天的负荷 变化情况,对以后的研究非常有意义。 采集到某地区某些电力客户 7 月份的历史负荷数据, 然后绘制成多条日负荷曲 线。为了得到各用户的典型日负荷曲线,利用 K-means 算法对各用户 7 月份 31 天 的日负荷曲线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将各用户 7 月份的用电情况分为几类,选择分
图 1 月最大负荷曲线 Fig. 1 The maximum load curve of each month 图 1 中显示了该地区电网 2014 年每月的最大供电负荷,可以看出冬、夏两个 季节的供电负荷比较突出,负荷受温度与季节的影响比较大,所以该地区避峰用 电主要是针对冬、夏两个季节。而夏季中 7 月份的供电负荷是最大的,本文主要 分析该地区各电力用户 7 月份的用电情况。 1.2 月负荷特性分析 图 2 是某地区电网 2014 年 7 月的日最大负荷曲线。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各行业对用电量的需求越 来越大。全国大部分地区都面临严峻的电力供需紧张局面,这种严重的供需不平 衡不仅给电网带来困扰,也无法为电力用户提供优质、稳定的电能。本文提到的 避峰用电可以理解为削峰填谷,即在电网高峰时刻削减用电,在电网低谷时刻增 加用电。 当前有些电力部门在建立避峰方案时,主要关注运行容量大的用户,安排大用 户优先参与避峰[2],这样只考虑了避峰对缓解供需矛盾的利处,没有考虑到用户 的利益。站在公平的角度上,电网应安排更多的用户参与避峰,这样可以将避峰 带来的损失分摊到各个用户,单个用户承担的避峰损失就相应很小,能够调动各 用户参与避峰的积极性。由于工业用电比重较大,所以应鼓励各工业用户都参与 到避峰的工作中,电网应适当地给参与避峰的用户一些激励政策,以调动用户的 积极性。 目前关于避峰方面的工作还不是很成熟。文献 [3]只是把节省电费的大小作为 避峰潜力分析的一个因素,而且通过风能、太阳能等作为外界的能源补充。文献 [4]定量分析了用户的错避峰综合限电能力,但是没有对用户的避峰能力进行单独 分析。文献[5]对用户的避峰潜力进行了定量的分析,但是避峰价值模型中考虑了 单位电量产出,认为单位电量产出较低的用户优先进行避峰,在考虑社会经济效 益的同时忽略了用户避峰的公平性。用户避峰某种程度上会有一些经济损失,所 以在避峰工作中,用户的公平原则非常重要。本文提出的方法正是站在用户公平 的角度上,分析海量用户的避峰潜力,调动更多的用户参与避峰。 根据电力用户的容量及负荷曲线可以定性地感知其避峰能力强弱, 但是这样不 够准确。用户是否适合避峰,不应该只考虑负荷曲线的形状,还需要挖掘更多的 负荷特性进行定量地分析。本文首先通过 K-means 聚类找到各用户的典型日负荷
图 2 日最大负荷曲线 Fig. 2 The maximum load curve of each day 图 2 中显示了该地区电网 2014 年 7 月份每天的日最大供电负荷,可以看出月 负荷特性呈现周期性,7 天一个周期。周六、周日的供电负荷小于工作日的供电负 荷。供电负荷受周六、周日的影响比较大,所以主要分析该地区各电力用户 7 月 份正常工作日的用电情况。 1.3 日负荷特性分析
基于峰谷时段的电力用户避峰价值研究
摘要:为了保障电网安全经济地运行, 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电力用户避开 高峰用电。如何分析海量用户的避峰价值,并向用户提供避峰决策支持尤为 重要。本文首先利用 K-means 聚类找到各用户的典型日负荷曲线,然后定义 了适用于避峰价值分析的负荷特性指标体系,并从典型日负荷曲线中挖掘出 各项特性指标,建立了融合各项特性指标的避峰价值模型,定量地计算各用 户的避峰价值大小。最后对各用户的避峰价值进行聚类分析,将海量用户聚 为几类,并根据聚类情况产生指导性的避峰排序表,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避 峰排序的准确有效性。 关键词: 避峰价值;数据挖掘; K-means 聚类;特性指标 0 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