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上》重要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重点 西方经济学

1、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消费数量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总效用增量是递减的。
3、生产函数:表示生产要素投入与产品产出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的函数。
4、机会成本:当资源用于某种用途,取得某种收入时,所必须放弃的用于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收入。
5、边际替代率:在保持同等效用水平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它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6、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消费一定数量的资源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差。
7、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
8、GDP: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9、消费函数:反映收入量与消费量之间对应关系的函数。
10、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产品的持续增长。
11、通货膨胀: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过程。
12、内在稳定器:某些财政政策由于其自身特征,具有自动发挥作用实现宏观经济稳定的功能,具有这种功能的财政政策被称为内在稳定器。
13、周期性失业:由于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1、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稀缺问题将最终消失(n)2、同一矿泉水具有相同的效用(n)3、在同一坐标平面上,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肯能相交(y)4、利润就是收益,因此利润最大化就是收益最大化(n)5、完全竞争厂商实现短期利润最大化时就不可能出现亏损(n)6、洛伦茨曲线是用来反映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y)7、所谓固定成本,是指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y)8、短期内厂商的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在生产的第二阶段(y)9、同商业银行一样,中央银行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将盈利作为其经济行为的根本目的(n)10、在消费和投资支出不变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国民收入水平,政府应增加支出和鼓励出口(y)11、同财政政策不一样,货币政策没有对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自动稳定器(y)12、均衡的国民收入必然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n)13、一国货币汇率贬值对本国有好处,而升值没有好处,因此在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期间,泰国等国的货币纷纷贬值(n)14、政府为现役军人发放的津贴同政府为公务员发放的福利一样,属于无偿性的政府转移支付(n)15、在经济增长的诸因素中,资本因素是最重要的(n)16、经济周期的循环顺序一般是繁荣、衰退、萧条、复苏(y)。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二章需求、供给、价格1.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特定时间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
2.需求表:表示某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
3.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画出来的,是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4.互补品:是指共同满足一种欲望的两种商品。
5.替代品:是指可以互相代替来满足同一种欲望的两种商品。
6.需求函数:用函数关系来表示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之间的关系7.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本身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8.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9.供求表:表示某种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
10.供给曲线:是根据供给表画出的,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曲线。
11.供给函数:用函数关系来表示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之间的关系。
12.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13.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14.均衡数量:该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15.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6.价格机制:是指价格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方式和规律。
17.价格上限:又称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限制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而规定的这种商品的最高价格。
18.价格下限:又称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植某种商品的生产而规定的这种商品的最低价格。
第三章弹性理论1.需求价格弹性:又称需求弹性,是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2.弧弹性:表示某商品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
3.需求无弹性:无论价格如何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
4.需求缺乏弹性: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5.需求富有弹性:需求量的变动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6.需求收入弹性:又称收入弹性,指收入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
大一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大一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在大一西方经济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经济学术语和概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经济学术语和概念的解释:
1. 供求关系:指市场上商品的供应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关系。
当供应过剩时,商品价格下降,需求增加;当供应不足时,商品价格上涨,需求减少。
2. 市场价格:商品在市场上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
3. 边际效益:指额外增加一单位生产或消费所带来的收益或成本。
4. 弹性:指商品价格或需求量对市场变化的敏感程度。
价格弹性越大,需求对价格变化的反应就越大。
5. 生产成本:指制造或生产商品所需的全部成本,包括原材料、劳动力、设备等。
6. 机会成本:指选择某种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所付出的成本。
7. 就业率:指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8.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是衡量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
9. 通货膨胀:指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
10. 经济周期:指经济发展的波动周期,包括经济繁荣期、经济衰退期、经济复苏期和经济停滞期。
以上是一些在大一西方经济学课程中常见的术语和概念的解释。
通过学习这些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市场运作的规律。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4.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增加量。
6.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8.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14.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1.边际生产力: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
2.边际产品价值: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值P的乘积。
6.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增加的储蓄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
3.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C13.长期成本:是指厂商长期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8.产权制度:产权是指个人或单位使用资源或资产的权力。
产权制度是指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相对于稀缺资源使用时的地位的经济和社会关系。
4.储蓄函数: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9.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例。
8.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条件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8.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是指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并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特点,一般称这样的财政政策及其效应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9.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是指由扩张型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
10.财政赤字:又称预算赤字,是一国政府财政年度支出超过年度收入的差额。
1.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D7.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9.等成本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2.短期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1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2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该产品的数量。
3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4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5等成本线:在既定成本和既定的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的数量组合的轨迹。
6预算约束线:它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假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
7机会成本:生产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使用的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8边际成本:是厂商在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
(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9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10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实际得到的价格与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异。
11价格歧视: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
12公共物品:既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竞用性的物品13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一过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或劳务)的市场价值。
14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驻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
15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16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17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消费与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倾向。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第一章导言1、经济学; 指研究在一定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
2、西方经济学; 指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与利用。
3、微观经济学; 指采用个量的分析方法,以市场价格为中心,以主体利益为目标,研究单个居民户,单个市场,单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的经济行为,以怎样通过市场竞争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的经济学。
4、宏观经济学; 指采用总量分析法,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社会福利为目标,研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公共财政,国际收支的协调发展,研究怎样通过宏观调控达到资源合理配置的经济学。
5、实证经济学; 指企图通过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6、规范经济学; 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第二章需求、供给、价格1、需求; 指居民户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2、需求定理; 指在假定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商品本身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3、需求函数:A、线性需求函数:D=a-b*pB、非线性需求函数:D=a*p﹣a(是负a次方)4、替代效应; 指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
5、收入效应; 指货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
6、供给; 指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供应的商品量。
7、供给定理; 指在假定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商品本身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9、均衡价格; 指一种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
10、支持价格; 指政府为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11、限制价格;指政府为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最高价。
第三章弹性理论1、需求的价格弹性; 又称需求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汇总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汇总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逆向选择(Adverse choice)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
3.选择成本(Alternative cost)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
4.需求的弧弹性( Arc elasticity of demand)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 和Q2 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Q1-Q2)(P1+P2)/(P1-P2)(Q1+Q2)5.非对称的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
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
6.平均成本(Average cost)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
也称为平均总成本。
7.平均固定成本( Average fixed cost) 平均固定成本是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8.平均产品(Average product) 平均产品是总产量除以投入品的数量。
9.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 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10.投资的β(Beta)β度量的是与投资相联的不可分散的风险。
对于一种股票而言,它表示所有现行股票的收益发生变化时,一种股票的收益会如何敏感地变化。
11.债券收益(Bond yield) 债券收益是债券所获得的利率。
12.收支平衡图(Break-even chart)收支平衡图表示一种产品所出售的总数量改变时总收益和总成本是如何变化的。
收支平衡点是为避免损失而必须卖出的最小数量。
13.预算线(Budget line)预算线表示消费者所能购买的商品X和商品Y的数量的全部组合。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西方经济学是指西方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学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体系。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西方经济学名词及其解释:1. 供给与需求(Supply and Demand):供给和需求是指市场上的商品或服务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的关系。
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相互关系决定了市场的价格和交易量。
2.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边际效用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感。
它用来解释为什么人们会在满足基本需求后,追求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3.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市场失灵是指在自由市场机制下,由于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公共产品等原因,市场无法有效分配资源和解决社会问题。
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来进行矫正。
4. 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时相对于其他国家具有更低的机会成本。
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分配。
5. 外汇市场(Foreign Exchange Market):外汇市场是国际货币的交易市场,用于买卖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外汇市场是全球最大、最活跃的金融市场之一,对于国际贸易和投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6. 通货膨胀(Inflation):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升,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
通货膨胀通常由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或需求的增加引起,影响经济增长和个人消费能力。
7. 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旨在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达到控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国内货币的目的。
8.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波动的周期性变化。
它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等不同阶段,对经济政策和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
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
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
●供给: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
的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而且能够
供应的商品数量。
●均衡价格: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
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同一价格。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
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
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
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
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恩格尔定律:
●【静态】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其
食品支出在总的消费支出中的比
重不同:
●收入水平越低的家庭,其食品支出
比重越高;
●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其食品支出
比重较低。
●【动态】恩格尔定律:其他条件不
变,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支
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有下降趋
势
●短期: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
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
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
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对某商品
消费量的增加,人们从该商品连续
增加的每个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满
足程度逐渐下降。
●边际替代率: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
情况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
品的消费量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
商品消费量。
●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
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消费两种商
品,维持效用不变,随着一种商品
量的连续增加,所需放弃的另一种
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价格—消费曲线:在消费者偏好、
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
件下,某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引起的
消费者均衡点移动的轨迹。
●收入—消费曲线:消费者偏好和商
品价格不变,消费者收入变动引起
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替代效应:价格变动引起其相对价
格的变动,进而引起其需求量的变
动。
●收入效应:因价格变化而带来的实
际收入的变化,导致需求量的变化●等产量线:表示两种生产要素L、
K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
产量的一条曲线。
●边际技术替代率:产量不变,增加
一单位某种要素所需要减少的另
一种要素的投入。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产量不
变,一种要素不断增加,每一单位
这种要素所能代替的另一种生产
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隐成本:对自己拥有的、且被用于
生产的要素应支付的费用。
不在帐
目上反映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
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
值;也可以理解为在面临多方案择
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
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还
指厂商把相同的生产要素投入到
其他行业当中去可以获得的最高
收益。
●正常利润:是指企业主如果把资源
用于其它相同风险的事业所可能
得到的收入,它属于机会成本性质。
●价格歧视: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
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
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
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
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
准。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
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
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
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
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
个人变得更好。
●效用:对于消费者通过消费或者享
受闲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
到的满足的一个度量。
●帕累托改进: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
状态的任意改变使得社会中至少
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同时又没有
使其他人的状况变坏,则认为这种
资源配置状态的变化是“好”的;
否则就是“坏”的。
以帕累托标准
衡量为“好”的状态改变被成为
帕累托改进
●边际转换率:企业在生产两种产品
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这种
产品,会使另一种产品的产量减少
多少。
●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表示经济社
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
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
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
济学特征。
●规模报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
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
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市场失灵: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发挥
作用,资源配置不能达到最优
●外部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
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
商无偿地带来好处,即这项经济活
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
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
厂商带来无法补偿的危害,即这项
经济活动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
本。
●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
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
效配置的产品。
●扩展线:厂商在长期的扩张或收缩
生产时所必须遵循的路线。
●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
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
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道德风险: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
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
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36.“ 搭便车”:通常情况下,公
共产品涉及的人越多,免费搭车问
题越严重,公共产品由私人提供的
可能性就越小,因为人数越多,谈
判涉及的就人越多,协调起来就越
困难。
●37.“寻租”:在没有从事生产的
情况下,为垄断社会资源或维持垄
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亦即
经济租)所从事的一种非生产性寻
利活动。
●38.理想产量:理想产量通常指
MC=MR,也就是利润最大化的产量
如果MC>MR,说明生产下一个产品
的成本大于它带来的收益,所以会
亏,所以不生产如果MC<MR,说
明生产下一个产品的成本小于它
带来的收益,所以会赚,所以要继
续生产 MC为边际成本,MR为边际
利润
●39.补偿预算线:当商品的价格发
生变化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
平发生变化时,补偿预算线是用来
表示以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
维持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不变的一
种分析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