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福建省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

2020年福建省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策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是近年来中考语文命题的热点题型。许多考生面对这类考题,没有很好地把握各则材料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往往受到干扰信息的影响,不得要领。要么仅仅是对材料内容的概括,筛选不出要点信息;要么理解偏颇,答不到点子上,因而失分较多。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的答题策略吧!

一、课标及考纲要求

1.《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新课标在第四学段(7~9年级)学段目标与内容的“阅读”部分提出了:“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2.《福建中考语文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中的学习要求:

能阅读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文本,能从文字材料或图表、漫画等材料中捕捉信息,读懂信息,得出结论。

了解各类非连续文本的阅读要求。(1)对于文字类的文本,能关注标题、中心句、结构等,学会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本内容,探究文本所持的态度、观点或揭示的主要问题。(2)对于图画类的文本,能按一定的顺序客观地说明其构图要素,准确描述漫画、图标等画面的内容,指出其含义,学会关注徽标的变形,领会其寓意,找准漫画讽刺颂扬的对象。(3)对于表格类的文本,能准确分析图表数据,抓住变化规律,比较概括图表反映的主要信息,学会谈看法和建议;对于图示类的文本,能根据地图,示意图说明方位和路线。

二、走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一)何为“非连续性文本”?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新闻类、评述类文本和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试题围绕着同一个主题把相关的文字材料、图片、表格等相关材料组合在一起,要求考生通过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1.在内容上,多文本。非连续性文本大多由多种材料组成,除了文字之外,还有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具有直观、简明、醒目、信息量大、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生活实用性突出,在现代社会中运用广泛。

2.在文体上,跨文体。非连续性文本不同于议论文、说明文等一般文章体裁,它强调各种文体的综合应用,把连续的线性思维和零散的点状、碎片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让我们在众多跳跃的信息中感知文本内容。

3.角度多元,但问题聚焦,主题具有集中性。

4.内容具有时代性。材料一般都散发着时代的温热,亟需考生了解关注的问题,体现阅读与生活日益

紧密的特点。

三、考点透视

非连续性文本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的一种集综合性阅读、比较性阅读、研究性阅读于一体的大视野阅读形式。其考查的主要特点:

(1)考查形式灵活多样。非连续性文本蕴含丰富的信息资源,其话题鲜活,信息量大,概括性强,言语理解与表达问法新颖,题目设置机动灵便。

(2)具有较强的探究性。阅读材料中明显的信息容易获取,而分辨隐含信息较为困难,考生要善于抓住文中负载信息的关键词句,快速梳理、汲取与阅读目的相关的有效信息,并整合语言,简洁、准确地表达。

(3)注重个性阅读体验。考生阅读材料时,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转换认知能力,即必须联系积累的知识经验及生活体验去解释文本的意义,注重提高个性思考和判断能力,并提出自己对文本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反思与评价。

四、答题策略及真题训练

A.提取、筛选、整合、概括信息类

(一)设问方式

1.“××”一词是什么意思?(或:请简要谈谈对“××”词语的理解)

2.人们对该事件(现象)有哪些观点?请简要概括。

3.请概括某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4.(选择题)阅读文本,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错误)的一项。

5.概括或推断这种问题或现象出现的原因。

(二)答题策略

1.仔细审读题干,确定答题范围,在文本中找到相关信息的确切位置。

2.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点归纳作答。

3.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比较选项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问题。

(三)选择题的答题步骤

(1)读材料:仔细阅读材料,论点句、限制词和时间点等信息要重点注意;(2)定范围:根据各选项表述内容确定其在材料中的对应范围;(3)辨正误:根据材料仔细考察选项表述的正误。

(四)真题呈现:(2018年福建中考)

【材料一】2014年初,一封习近平总书记给全体留德学子的回信传遍全球。“走,回中国!”一时间归国成潮。这是一个国家崛起于世界舞台的“磁场效应”:良好的政治环境、强劲的经济实力和庞大的市场份额,对留学生形成了强大的吸附力。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的肺腑之言就道出众多海外学子的心声:“在外国做得再好,也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旁观者。回到国内,我会成为祖国变化的一部分。”与此同时,来中

国求学的海外留学生数量也在迅猛增加

【材料二】下表是“归旧潮”的有关数据

“归国潮”经历三段式发展期

【材料三】国家重点项目学科带头人中,超过七成是有留学背景的“海归”。目前,全国共有留学人员创业园300多个,近8万名留学人才创建了一大批如环保、新能源、生物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与高徒陈宇翱、陆朝阳先后回国,他们组建了一支令世人倾慕的中国物理界的“梦之队”。“打破体制壁垒,制定优惠政策,诚纳天下英才”,在“归国潮”风起云涌之际,国家有关部门敏锐地把握住中国的发展大势,适时做出了加快人才建设的诸多战略决策。

1. 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 近几年,80%左右的留学生归国,促使来华求学的海外留学生数最迅猛增加。

B. 我国政治、经济和市场强大的综合实力是形成留学生“归国潮”的主要原因。

C. 众多海外留学生不愿在国外做“旁观者”,希望同到国内,为祖国发展做贡献。

D. 潘建伟与高徒回国,是中国崛起于世界舞台的“磁场效应”的一种具体表现。

2. 阅读【材料三】,请简要概括“归国潮”为我国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分析选项,对照与选项有关的段落,找出不同或相同(相似)之处即可。近几年,80%左右的留学生归国,不是“来华求学的海外留学生数最迅猛增加”的原因。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结合材料三的内容分析概括即可。“目前,全国共有留学人员创业园300多个,近8万名留学人才创建了一大批如环保、新能源、生物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中国经济注放了新的活力。”可概括出:促进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与高徒陈宇翔、陆朝阳先后回国,他们组建了一支令世人倾慕的“梦之队”。可以概括出:增强中国科技队伍

的实力;在“归国潮”风起云涌之际,国家有关部门敏锐地把握住中国的发展大势,适时做出了加快人才建设的诸多战略决策。可以概括出:推动国家做出加快人才建设的战略决策。

答案为:促进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增强中国科技队伍的实力;推动国家做出加快人才建设的战略决。

B.图表信息题

图表是形象化的语言,直观简明,信息量密集,能综合考查考生捕捉信息,分析解释信息,并作出评价等诸多能力。因此,答题时要首先要看清楚图表的标题、内容,了解清楚图表说明的内容和比较的角度,对图表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通过准确获取图表中的文字提示及细节等方面情况,汲取有价值的信息。

(一)图表提取信息的方法

1.读图表,提取表头或表头关键词;

2.提取横行记录的信息(横向对比);

3.提取纵列记录的信息(纵向对比);

4.把数字转换为文字后的用词要准确:

(1)不出现具体数字、分数、小数、百分数,用相对应的文字代替;

(2)数字只出现趋势(越来越……)、“最”值(最大或最小)、比较关系(A比B……)。

5.将表头、横行、纵列关键信息和数字信息组合答题。

(二)真题呈现(2019年福建中考)

注:“t”是计量单位,吨。上行货重比=上行能力/发射质量,上行货重比越高,货物上行效率越高。

(摘编自白明生等《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研制》)

1.中国天舟一号与国外货运飞船相比,具有哪些优势?请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

答案:(4分)①全球率先掌握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技术;②在航天领域首次实现了100V高压锂离子蓄电池组在轨应用;③货物运送上行能力位居第二;④货物运送上行货重比最高

C.漫画类题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多从生活现象和政治事件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等手法,借以讽刺、批评或颂扬某些人或事。漫画一般主要有标题、注释文字、画面三部分组成。

(一)答题策略

第一步:读画面,明白画中有什么。

1.看标题;

2.看画面;

3.看画中字;

4.关注夸张处。

第二步:联系现实展开想像,揣摩画外是什么。

1.先在画面中找出其讽刺、颂扬、批评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

2.再看画面指向,联系并结合其余几则材料,对应相关现实,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一般可选用“反映”“讽刺”“揭露”“批评”等词语作为概括寓意的谓语中心词。

(二)真题呈现(2018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

【材料一】中的漫画,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技巧点拨:

这幅漫画的关键信息在文字上,这个人在“浏览购物”,而他所面对的这个购物平台得意得之处:“哈,你的信息我全知道!”,再结合题目“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好个人隐私?”及其余几则材料,于是,答案就清晰可见了。

参考答案: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极易被泄露。

D.材料探究题

(一)答题策略

1.在进行材料探究时,如果几则材料共同讲述一个主题,那在探究材料之间的共性的同时,更应探究它们的个性。

2.有些材料看似讲述不同的主题,其实只是形式不同而实质是相同的。对于这样的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性,再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找出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变化规律,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3.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

(二)真题呈现【2018·北京大兴】

【材料一】

“北京8分钟”亮相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其中最吸引眼球的当属贯穿全场的“冰屏”机器人。这24块透明又多彩的屏幕是怎么制作的呢?研发团队采用了透明的LED作为显示介质。不仅因为LED亮度高,足以保证“冰屏”机器人在几万人的体育场中表演效果完美,还因为LED完全是由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每块“冰屏”由两块屏幕组成,跨度长3米,中间没有支柱,很难稳定,研发团队对此进行了专门的技术攻关,制作了结构非常精密的卡槽,卡槽与屏幕之间的距离细致到可以用微米计算。这项源自中国本土可以实现透明图像显示的创新设计,在国内外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其研发者骄傲地宣称:“目前‘冰屏’技术我们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种工艺世界上也仅此一家。”而载着“冰屏”跳出华丽舞步的,是24个动作灵活的机器人。表演中,它们不仅需要做非常复杂又有艺术特点的动作——像芭蕾舞演员一样一边旋转,一边画出完美的弧形,完整地呈现出舞美创意,而且还需多台协调,最大的难题是运动姿态的多样性与演员表演、演出音乐、地面投影、场地灯光等的高度统一。这不仅要求机器人看到更远、看得更清,同时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并迅速调整。这是中国新一代智能机器人第一次在国际赛事上表演高难度舞蹈动作,也是中国在技术领域中完成地又一次升级创新。24个“冰屏”机器人展现了中国翻天覆地的科技巨变,同时也展现了更加自信的中国力量!

【材料二】

两只活泼可爱、表演自如的“大熊猫队长”闪亮冬奥会舞台。这两位主角与表演中出现的中国结、中国龙、长城、京剧演员、凤凰开屏等传统意象和文化元素共同彰显了中国这一大国的文化自信。这两只2.35米高的熊猫木偶,采用了碳纤维等全新材质,整体重量仅有20斤。在“大熊猫队长”的制作过程中,川北大木偶300多年的历史和独有的传统制作工艺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熊猫队长的身上传承着目前全世界唯一保留下来的大木偶艺术的精髓,流淌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血脉,有着浓浓的中国味道。为了完全贴合舞台演出的需要,实现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道具内置数千个LED小灯,每一个都被固定在相应位置上,密布的丝线细得像纳鞋底的线,制作木偶就像姑娘绣花,一针一线都是功夫活。另外,在熊猫木偶的外挂摄像头上加装云台,与内部演员所使用的我国自主研发的双目增强现实智能眼镜相结合,使熊猫木偶内的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能够无差别观测到外面的环境。突破传统、创新思维,制作团队攻克了传统艺术融合高科技的难关,经历了反复修改、完善地磨练,克服了新问题接踵而至的考验,将“川北大木偶”与“中国大熊猫”完美结合呈现,赢得了世界的喝彩。

【材料三】

2012—2017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及投入强度

—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亿元)-----投人强度(%)

1.请综合三则材料的内容,探究“冰屏”机器人和“大熊猫队长”被成功制造的原因。(2分)

参考答案:从2012—2017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及投入强度持续增长与提升;研发团队面对困难和挑战,迎难而上,不断创新。(2分)

F.观点、看法、建议、启示类题

(一)设问方式

1.就“××”问题或现象、事件,谈谈你的看法。

2.结合生活体验,谈谈材料给你的启示。

3.请根据以上材料,请你提出几点建议。

(二)答题策略

1.表达自己的看法、认识或感受,要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精炼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组织答案时可以采用总分结构,即“我认为……,理由是……”;

2.启示类答题时要注意联系文本的主题思想,看文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不能反其道而行之。针对文中出现的问题、现象,着重回答应该怎么做。

3.建议类答题时要紧扣阅读材料,提出的建议要合理,具有操作性,然后分点组织答案。

4.题目中如果有要求要结合你的生活实际,那就要举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或一种现象,注意也是要与材料相关的。

(三)真题呈现(2018·福建厦门质检)

【材料一】 10月11日,国宝《清明上河图》撤展的前一天,上千群众在故宫彻夜排队,次日凌晨四点,最后一位参观者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此次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庆“石渠宝笈特展”,不仅有十年一现的《清明上河图》,还有现存最古老的纸本中国画《五牛图》等国宝级展品。这些珍品承载着中华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让人感到无限的自豪。观展群众热情高涨,曾出现过早晨午门一开就有千人跑步冲向武英殿的情形,被网友戏称“故宫跑”。

【材料二】长长的观展队伍,是国人消费转型升级的小小缩影。已不必再为柴米油盐烦恼的中国百姓,文化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日益增长。依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超过3 000美元时,文化消费会快速增长;接近或超过5 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就会井喷。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3 000美元,2014年

已超过7 000美元,文化消费走强正逢其时且势不可挡。(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以上是记者对观众观展后的采访:

【真题呈现】根据【材料三】民众的观展感受,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让博物馆“沉睡”的藏品“活”起来?请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让民众接近、了解藏品;②要加强宣传和解说,让民众了解藏品的内涵;③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更多“沉睡”的珍宝有机会展出。

最后还有几点小建议:

1.因为非连续性文本材料众多,阅读量大,信息多,因此在这类阅读中建议先读题目再读材料,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2.在阅读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圈点勾画表明特点、观点、理由等的关键词句,以节约时间。

3.应强化练题,在练习中总结,在总结中练习提升。

五、实践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问题。

【材料一】当前,全球掀起了人工智能的研究浪潮,中国政府正加快人工智能的布局。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摘编自刘少华、郭超凯《人工智能,中国加速前进》) 【材料二】一些有识之士参与了“人工智能”讨论,如物理学家霍金认为:“人工智能可能自行启动,以不断加快的速度重新设计自己。而人类局限于缓慢的生物进化过程,根本无法竞争,最终将被超越。彻底开发人工智能可能导致人类灭亡。”特斯拉公司总裁马斯克则表示:“如果不能战胜人工智能,那就加入他们。人类和机器之间的最佳结果就是共生,意即人类自身转变为人工智能。”然而,这些讨论都或多或少脱离了我们的现实。霍金等人虽然很聪明,但他们毕竟没有亲自从事人工智能的研究。

(摘编自《2017·菠萝科学奖人工智能主题解读》)

【材料三】 1993年,科幻作家弗诺·文奇提出“人工智能发展的时间线”设想。(如图)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当前全球新形势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人工智能研究的步伐。

B.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人工智能将为建设强国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C.相比马斯克,霍金比较悲观,他认为彻底开发人工智能可能导致人类灭亡。

D.马斯克、霍金和弗诺·文奇等有识之士对人工智能的解读都很有现实意义。

2.阅读【材料三】,请简要描述人工智能“智力水平”的发展过程。

3.如何正确看待人工智能?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2019年3月11日,中国植树节设立40周年暨首枚植树节纪念邮票在京发布。首枚植树节纪念邮票,画面由双手、绿叶、城镇乡村、河流山川和飞鸟白云等构成。

【材料二】我国古代就有在清明节插柳植树的传统。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仪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确定每年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如今,我国森林覆盖率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2%提高到目前的21.66%,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中国成为世界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植树节逐渐成为彰显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摘编自《首枚中国植树节纪念邮票发布》)【材料三】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

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下列说法与材料不符的一项是()

A.《中国植树节》纪念邮票由中国邮政发行,邮票面值1.20元。

B.1915年、1928年、1979年,是我国植树节发展的重要年份。

C.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经超过21.66%,森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D.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阅读【材料一】,《中国植树节》纪念邮票图标有什么寓意?请简要分析。

3.阅读以上材料,我国植树节的意义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一)

1.D

2.人工智能“智力水平”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进入21世纪后很快便与人类智力水平持平,不远的将来会迅速发展并远超人类。

3.发展人工智能,是时代和科技发展的大势所趋;对迅速发展的人工智能,人类应该保持一颗警醒之心。

(二)

1.(3分)C(超过言过其实,森林面积偷换概念,原文是“人工林”。)

2.(4分)①两只张开的手像树干,五指像树枝,寓意人人植树,共同改善地球的生态环境。②树叶围绕城镇乡村、河流山川、飞鸟白云,寓意绿色的地球美好的家园。

评分说明:意思对即可。

3.纪念孙中山;传承民族传统(彰显中华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