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
金融工程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金融工程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对本选题参考的讲明:1、以下选题仅提供了写作的方向,请学生自己依据写作重点确定论文题目。
题目应该简洁明了,直截了当反映出论文的要紧内容。
2、本参考选题仅列出局部要紧的研究主题,学生能够依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其他的题目。
一、国际金融咨询题6.亚洲〔欧洲〕区域金融合作二、宏瞧金融调控咨询题3.中国与美国〔或其他国家〕货币政策的区不5.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效果、效率分析三、我国的利率政策咨询题研究6.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或中小商业银行〕的碍事四、金融工程11.我国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票市场的碍事12.权证与其标的资产相关性的实证分析五、商业银行六、货币市场咨询题七、资本市场咨询题5.我国风险投资开展现状,咨询题及对策分析八、上市公司咨询题5.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理论评述、分析及相关研究8.xx市上市公司股份制改造的制度经济学分析10.上市公司股利支付理论评述、分析及相关研究九、保险学论题11.某地区机动车保险市场研究十、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十一、农村金融咨询题研究2.论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制度创新5.论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十二、其它金融学院2021届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金融学院发表时刻:2010-10-20 阅读:2196]1、保险企业对区域性商业银行银保渠道评价初探2、大型运动会保险安排体系及评估3、中小企业融资信用保证平台设计与评估初探4、基于移动性的金融保险电子平台产品概念设计与评估5、专业养老〔健康〕保险机构经营与盈利模式初探6、专业农业保险机构经营与盈利模式初探7、寿〔产〕险公司内部客户综合评级模型研究8、保险经纪公司核心竞争力体系设计与评估9、中小型保险代理公司核心竞争力体系设计与评估10、江苏区域性保险生态评价体系建设与应用初探11、基于理财标准的寿险效劳深化研究1、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瓶颈和出路2、兴盛国家中小企业融资机制及启发3、后危机时代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开展战略4、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5、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开展路径选择6、商业银行**风险成因与防范对策7、浅析商业银行内部操纵制度8、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国际经验比立与借鉴9、***私人银行开展对我国的启发10、我国金融租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咨询题的研究11、开展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12、商业银行托管业务开展的现状、咨询题及对策〕1、中国社会保险咨询题研究2、中国产品责任保险开展瓶颈咨询题研究3、中国抵押房地产保险咨询题研究4、中国巨灾保险咨询题研究5、中国保险业竞争力咨询题研究6、中国农业保险咨询题研究7、中国保险法存在的咨询题及缺陷研究8、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咨询题研究9、中国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咨询题研究10、中国保险业投资咨询题研究1、农村经济开展对小额农贷提出的新挑战及应对策略2、农村金融效劳供求现状、咨询题及对策建议3、农村金融抑制及金融深化4、农户金融需求行为的差异和农村金融的分层提供5、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的深层缘故及其碍事分析6、农村合作金融的产权制度缺陷及改革路径7、试论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8、国外农村金融开展中的政府支持经验与启发9、关于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分析与考虑10、农业贷款、财政支农投进与农民收进增长有效性研究金融危机下的中国金融平安咨询题研究1、我国地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与研究2、区域金融开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以XX地区为例3、地点中小商业银行金融效劳的咨询题及对策研究4、金融危机下人民币国际化的途径选择5、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咨询题研究6、创业板对主板市场的碍事分析7、人民币升值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研究8、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治理研究9、信用卡业务的风险与防范研究10、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治理研究1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咨询题研究12、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咨询题研究13、我国通货膨胀率碍事因素的实证研究14、XX市场价格动摇对我国XX市场收益率的碍事研究15、上市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的XX效应研究1、关于某一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与诊断;2、关于某一上市公司的价值评估;3、关于某一上市公司股票〔或某指数〕风险评估;4、行业间系统风险的评估及比立分析;5、基金投资〔行业〕风险的评估及比立研究;6、中国房地产业经济周期分析;7、中国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选股与择时能力的比立分析;8、物业税对我国房地产业开展的利弊分析;9、中国证券市场融资融券的模式选择;10、中国金融效劳外包产业开展的风险分析;11、金融效劳外包产业开展的国际比立与中国的选择;12、中国中小企业资信评估的现状及评估模型选择;13、中国证券市场的跳跃性特征分析。
股权结构与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治理——基于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

产 出 , 明伴 随着 中国企业投 资率 的不 断上升 , 说 企业 的投 资效率却 在降低 , 中国 目前 的高投 资率是 以牺牲 资本 即 利用 的效率为代价 的 , 过高 的投 资率 导致 了大量 的企业 非效率投资行为 。
在我 国企业 的非效率投 资行 为中 , 国有企业 的非效 率投资行为尤为严重 。3 %的国有企业 占有几乎 7 %的国 0 0
提高的企业投 资率却伴 随着 较低 的投资效率 , 给 中国经济 的长期健 康发展 造成 了隐患 。 自 19 这 96年 以来 , 国 中 实际增 量资本产 出比一直保 持在 4 5~ . . 5 0的高位上 , 这意 味着增加 4 5元 ~ . . 5 0元 的资本 才 能增加 1 的 G P 元 D
的股权结构反 映了企业 的不 同治理结构 , 将导致不 同的公 司治理效 率 , 并最终在企 业的投 资决 策 中反 映出来 , 形 成不 同的股权结构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 。 1 控股股权性质与企业 投资行 为 . 企业控股股权性质对企业投资行 为产生影响 。早期 的所 有权结构研 究就认识 到 了大股 东身份 的重要 性 , 指
年期的贷款利率是 5 3 % 。这就是说 , .1 国有工业企业 的资金利润率仅为 同期银行 贷款利率的一半左右 , 比整个社 会低 0 8 . 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 , 由于很多 国企 的利 润来 源都是 行业 垄断和领域垄 断 , 因而 , 果没有垄 断 , 如 国企 的 投 资效率还会进一 步降低 。
股权结构 与 国有企 业非效率投资 行为治理 木
基 于 国有 企 业上 市公 司数 据 的 实证 分 析
溺 陈 艳
[ 内容提 要] 本文基 于我 国制度 背景 , 利用 国有企 业上 市公 司的财务数据 , 实证检验 了股权结构对 我 国国有 企业上 市公 司非效率投 资行 为的治理效应。研 究表明 : 股权 结构在 国有企业非效率投 资行 为治理 中起 着 重要 的作 用。其 中, 国有股控 股
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的实证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的实证研究□冉光圭[摘要]本文选用沪、深股市40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用样本公司2006 2008年连续三年的截面数据对公司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
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法人股比例与公司治理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国有股比例、股权制衡度、社会公众股比例与公司治理绩效呈负相关关系;资产负债率、应付债券比例、长期负债比率、流动负债比率与公司治理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借款比例与公司治理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公司治理绩效;实证研究[中图分类号]F27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11)05-0171-06[基金项目]贵州省省长基金项目“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调整与公司治理优化研究”(批准号:黔省专合字[2006]01号);贵州大学文科重大科研项目“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公司财务研究”(批准号:GDZT2010004号)[作者简介]冉光圭,贵州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注册会计师,研究方向为会计学、公司财务。
(贵州贵阳550025)Abstract:This paper chooses400listed companies of Shanghai and Shenzhen stock exchanges as samples,conducts an empirical tes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ng structure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performance from2006to2008.The results of empirical test show that the first shareholder s equity ratio,and institutional shares have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corporate governance performance;state-owned share proportion,equity balance degree,and public share ratio have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cor-poration governance;asset-debt ratio,bond-ration,long-term debt ratio,short-term debt ratio have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corporate governance performance;loan-ration has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corporate governance performance.Keywords:listed companies;financing structure;corporate governance performance;empirical research一、文献回顾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Modigliani and Miller发表的开拓性论文《资本成本、公司融资与投资理论》拉开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先河。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信号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信号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信号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引言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公司董事会决策并影响着公司股东的财富分配。
股利政策的确定对于公司的股东权益、现金流结构以及市场参与者的投资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信号传递效应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对市场的影响,以期揭示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信号的重要性。
股利政策信号的定义及传递机制股利政策信号是指上市公司通过股利政策的决策和实施向外界传递的信息。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分为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两种形式,分别以现金和股票的方式向股东分配利润。
股利政策信号有助于公司向投资者和市场传递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现金流稳定性以及治理质量等有关信息,以影响市场参与者的投资决策。
股利政策信号的传递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盈利能力传递:如果公司宣布支付高额股利,则意味着公司具有较高的盈利能力。
公司如果有能力分配相对较高的股利,通常表明公司的盈利水平较好,市场参与者对其未来发展抱有信心。
其次,现金流稳定性传递:现金股利政策较高的公司通常拥有较为稳定的现金流,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这样的公司进行投资。
最后,治理质量传递:公司通过支付股利向市场传递出良好的治理质量信号,因为高质量的公司通常更倾向于保持稳定的股利支付,以维护股东权益。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信号的影响因素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信号的传递效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公司内部因素和市场环境因素。
公司内部因素主要包括盈利能力、现金流稳定性以及公司治理质量等。
较高的盈利能力使得公司有能力支付相对较高的股利,从而向市场传递出公司未来盈利能力较好的信号。
现金流稳定性是决定公司股利政策信号的重要因素之一,公司如果具有稳定的现金流,就更有可能采取高股利政策来吸引投资者。
治理质量也是影响股利政策信号的关键因素,良好的治理质量可以让市场参与者相信公司会遵守承诺,并持续支付相对较高的股利。
mm定理实证研究的论文

论文论文题目:试论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院校: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系别: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班级:10级国贸本科一班学号:20100111150姓名:张鹏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2011年10月07日试论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论文关键词:MM定理资本结构实证分析影响因素混合回归论文摘要:有关资本结构的理论在西方已经较为成熟,但我国在引进过程中还存在不适应性,并且国内学者研究结果还存在差异,因此在理论上存在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我们根据国外理论和国内的实际情况提出假设,运用了单因素分析法、多元线型回归模型和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相关启示并提出了建议。
本文运用固定效应方法,对资本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利用深圳交易所256家上市公司近七年的数据资料,建立了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模型。
结果表明,公司规模、担保价值、盈利能力和成长性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显着。
一、引言MM定理由莫迪利安尼(F.Modigliani)和米勒(l)两位经济学家提出。
莫迪利安尼1918年生于意大利的罗马,1939年毕业于罗马大学,1940年移居美国。
他在经济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消费函数理论中的生命周期假说,与米勒共同提出了公司资本成本定理,即MM定理。
1985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MM定理就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无论以负债筹资还是以权益资本筹资都不影响企业的市场总价值。
企业如果偏好债务筹资,债务比例相应上升,企业的风险随之增大,进而反映到股票的价格上,股票价格就会下降。
也就是说,企业从债务筹资上得到的好处会被股票价格的下跌所抹掉,从而导致企业的总价值(股票加上债务)保持不变。
企业以不同的方式筹资只是改变了企业的总价值在股权者和债权者之间分割的比例,而不改变企业价值的总额。
MM定理是在高度抽象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难免会遇到来自现实生活的挑战。
因为税收的列支的先后、破产的可能性、对经理行为的制约、维持生活的挑战。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对资本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 内容提要 ]在公 司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础上 ,根据我 国证券 市场 的特 殊性 ,作 者 对我 国上 市公 司治理 结构和 资本结 构
之间的相 互关系提 出 了五个假设 ,并以我 国 沪、深两市 9 0家上市公 司作 为研 究样本 ,建 立 了相应 的模 型对相 应假 设进行 5
涉及 到新兴市场在 资本结构方 面的内容 ,缺乏这方 面 研究 的实证证据 。国内关 于股权结构与 资本结构 的研
究 主要集 中在股权结构形成 的原 因 、股权 结构与公 司
的 。按照这种理论假设 ,外 部大股东有监 督和影 响管
理人员 以保护他们投 资 的激励 (F ed& ag) i r n Ln 。考
于股权 的压力 ,使债权监督 在一定程度上 能弥补 这种
单纯依赖股权监督而导致 的此类 问题 。因此 ,股权 的
没有收集信息 和承担收集信息成本 的激励 以使 他们监
督 和控 制 管 理 者 行 为 ,于是 产 生 “ 便 车 ” 现 象 。 搭 中国上市 公司 的股权结构特点是 以国家股 和法 人股等 非流 通 股 为 主 体 ,流 动 股 在 股 权 结 构 中极 少 超 过 5 % ,在董事 会 或 监事 会 中几 乎 没有 个 人 股 东 的代 0 表 ,个人股东对 公司治理结构 的影响甚 微 。而且 ,中 国多数上市 公司召开股东大会 时 ,对与会 股东有 最小 持股数量 的限制 ,而 大 多数 流 通 股 持 股 主 体 是小 股 东 ,他们 的利益 不受保 护 。他们 既无 监督 管理 者的动
例增加 时 ,使得 控股股东能够 以更 小的成 本操 纵上市
公司 ,进 而降低 控股股东增加 负债的成 本。并 且 由于
流通股和非流通 股的人为市场 分割使得基 于企 业控制 权 的非对称信息 无法形成 良好 的传达途径 。 假设 五 :高 管薪酬 与公 司负债 比例无关 B re 等 ( 9 7 egr 19 )在研 究 C O薪酬 与公司债务水 E
《2024年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范文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中国资本市场在日益发展的过程中,上市公司数量持续增长。
公司治理结构作为影响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因素,逐渐引起了广大投资者、股东以及市场监管部门的重视。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稳健发展及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保护。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企业及监管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日益凸显。
一个合理的治理结构有助于企业实现科学决策、规范运作,保障股东权益,降低企业风险。
因此,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进行实证分析,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还能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可靠的决策依据,同时为监管部门提供政策建议。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收集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治理结构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上市公司年报、证券交易所公告等。
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分析(一)股权结构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以国有控股、民营控股为主。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股权集中度上较高,而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则呈现出较为分散的股权结构。
(二)董事会结构董事会作为公司决策的核心机构,其结构与运作效率直接影响到公司的治理水平。
目前,大多数上市公司均设立了董事会,并配备了相应的董事会委员会。
然而,部分公司的董事会独立性不足,董事会成员的选任机制有待完善。
(三)监事会与监事监事会与监事是监督公司运营的重要机构和人员。
然而,部分公司的监事会与监事未能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导致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失效。
五、实证分析(一)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本研究假设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分析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发现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企业治理结构和自愿性信息披露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小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

作者简介 : 陈晓红 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长沙市 ,103 408 ;
林 莎 中南大学商学院博士研 究生。
经济与管理研究 (09 20 年第 5 ) I eerho cnmc n ngmet 期 R sac nE oo is dMaae n a
都不可能完全单独地成为公司治理机制的完美替代 , 因而 , 理想的情况是这两种治理机制实现最佳配合与均衡。
一
、
引言
在现代资本市场 中, 对上市公 司信息披露 的要 求源 于管理层 和外 部股东 之间 的信 息不对 称和利 益 冲突。有
效的信息披露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 , 使股价更准确地反 映公 司信 息 , 而强化资本市场对公 司管理层 的约束 。特 从
别是随着安然 、 田等事件的相继曝光 , 蓝 投资者更趋 于理性 , 对上 市公 司信息披露的要求不 断提高 , 制性信 息披 强 露已不能满 足投 资者多样 化的信息需求 , 而要求有更多 的 自愿性信息 披露来 提高信 息披 露质 量 。公 司治理 结构 建立在所 有权与经 营权分 离 的基 础上 , 是控制 、 管理 公 司的一种机 制或 制度安排 。它通 过对企 业 的股 东会 、 董 事会 、 监事会 、 经理层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 间的权力进 行分配和制衡 , 对各种越权和违 规行为进 行防范 和制约 , 对
香港上市公 司的四个治理指标 ( 董会 中独立董事 比例 、 总经理董事长是否两职合 一、 是否存在稽查委员会 、 董事会 的
家族成员 比例 ) 来考察 自愿性信息披露情况 , 发现存在稽查委员会 的上市公司对公司 自愿性 信息披露具有显著正相
关, 家族成员构成与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呈负相关。Fka M、a aI Pt n D(96 的代理理论提供了考察信息披 er Cr 和 e i 1 ) t l m 7 露行为与公司治理关系的理论框架。M r N wo Ca egn( 9 ) a es c n和 r g ea 1 9 却认为 , iD 9 无论内部治理机制还是外部治理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何 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 100015)内容提要:公司治理结构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来说是崭新的,同时又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本文以截至1996年底,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全部530家公司为样本,从公司的股权结构入手,分不同行业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股权结构畸形、国有资本主体缺位、股东控制权残缺和经理人员的约束机制不健全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缺陷。
此外,本文引入了 内部人控制度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的状况进行了分析。
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的经营绩效有重大影响。
随着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标的确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试图从股权结构入手,分析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际状况,为揭示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初步依据。
所调查的样本包括截至1996年底上市的全部530家公司,这些公司的招股说明书、股票上市公告书以及各年的中期报表和年度报表是本文原始资料的来源。
一、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1 股权结构概况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本有国家股、法人股、A股、B股、H股、内部职工股和转配股之分。
其中,国家股、法人股、内部职工股和转配股不能在市场上自由流通,A股、B股和H股虽然可以在股票市场上自由流通,但三种股票流通的市场是彼此分割的。
由于内部职工股和转配股在总股本中所占比例较小,为研究方便,本文将他们合并称为其它股份。
截至1996年底,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530家。
其中,只发行A种流通股股票的有433家,只发行B种流通股股票的有15家,既发行A股又发行B股的有69家,发行H种流通股股票的有13家,分别占上市公司总数的81 7%、2 8%、13%和2 5%。
如果按上市公司的产业分类,则工业类企业318家,房地产类28家,综合类73家,商业类68家,公用事业类38家,金融类5家,分别占上市公司总数的60%、5 3%、13 8%、12 8%、7 2%和0 9%。
从总的股本结构来看,流通股在总股本中所占的比例为35 2%,国家股和法人股在总股本文是中国经济改革基金会北京国民经济研究所1997年度 资本市场发展与企业治理结构的变革系列招标课题的子课题成果。
本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5 1%和27 6%,包含内部职工股和转配股在内的其它股份仅占总股本的2 1%。
从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分布情况看,流通股所占比例在30%以下的有239家,占总样本数的45 1%,在30%至50%之间的有231家,占样本总数的43 6%,在50%至70%之间的有50家,占样本总数的9 4%,70%以上的有10家,占样本总数的1 9%。
或者换个角度看,非流通股处于主导地位(所占比例在50%以上)的上市公司共有470家,占样本总数的88 7% (参见表1)。
在全部样本公司中,最大股东平均持股!43 9%。
其中,只有8 5%(45家)的公司的最大股东持股在20%以下,而38 3%(203家)的公司的最大股东持股超过50%,使公司被单个股东绝对控股。
在最大股东中,有284家是国家股股东,占总样本的53 6%,其中,持股份额超过50%,处于绝对控股地位的有129家,占样本总数的24 3%。
表1流通股所占比例及最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布区间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90%90%~100%流通股比例在相应区间的公司数527207132993911604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相应区间的公司数837909597858035302 不同产业公司的股权结构表2列出了不同产业部门公司的股权结构。
表2不同产业部门公司的股权结构分组情况工业类房地产类综合类商业类公用事业类金融类样本个数318287368385A股所占比例 (%)18 822 134 932 417 659 0B股所占比例 (%)6 811 72 53 56 70 0H股所占比例 (%)10 30 00 00 00 00 0国家股所占比例 (%)36 843 618 828 641 811 3法人股所占比例 (%)25 521 140 531 231 429 7其它股所占比例 (%)1 81 53 34 32 50 0按国家股在总股本中所占的比例大小排序,依次是房地产类、公用事业类、工业类、商业类、综合类和金融类。
显然,房地产和公用事业是国家投资的重点,商业类企业中国家股和法人股的比例相当,也占有较大的比重,综合类企业则以法人持股为主,而5家金融类公司中,A 股所占份额最大,平均达59 0%。
由于工业类上市公司所属行业分布较广,为了弄清不同工业行业股权结构的特点,进一步!本文所列的平均值均为加权平均值。
对石化(包括化工、化纤)、医药、机械、冶金、建材、纺织、电子和家电等8个工业行业加以考察,表3列示了这8个工业行业的股权结构情况。
表3不同工业行业公司的股权结构分组情况石化医药机械家电冶金建材纺织电子样本个数5321441921151920A股所占比例 (%)14 035 619 821 715 528 622 721 7 B股所占比例 (%)3 32 013 611 90 011 18 911 7 H股所占比例 (%)18 00 03 10 015 80 00 06 4国家股所占比例 (%)45 339 132 134 549 830 035 026 1法人股所占比例 (%)18 519 529 429 317 926 933 032 5其它股所占比例 (%)0 93 82 02 61 03 40 41 6单从国家股来看,比重最大的是冶金行业,占总股本的49 8%,最小的是电子行业,占26 1%,但从国家股和法人股之和来看,各行业彼此相差不大。
如果考虑到法人股中主要是国有法人股,则不能通过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来判断国家的产业政策。
二、国家股持股主体国有股本投资主体的缺位是近年来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这一点在上市公司国家股的持股主体上也表现出来。
全部530家样本公司中,有332家公司有国家股股份,占总样本数的62 6%。
以这332家含有国家股股份的公司为有效样本,从上市公司的股东名册上看,有39家(占有效样本数的11 8%)公司只是标明国家股有多少多少,至于是谁代表国家行使股东权利和承担股东责任则不得而知。
注明的国家股持股主体有集团公司(或总公司)106家,国资局100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或国有控股公司47家,企业主管部门20家,财政局13家,分别占有效样本数的31 9%、30 1%、14 2%、6 0%和3 9%,另有6家公司的国家股由多家单位分散持有,1家公司的国家股由省政府持有,共占有效样本数的2 1%。
国资局、财政局和企业主管部门等政府机关代表国家行使股东权利有多种弊端。
首先,他们有各自的行政目标,所有者目标并不是他们的主要目标,!当所有者目标和行政目标发生冲突时,他们有可能以行政目标代替所有者目标,而使所有者的利益受到损害;其次,他们不是投资的受益人,又不受产权约束,本身缺乏监督经理层的激励,尤其是企业主管部门,由于同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他们容易结成一体,形成事实上的 内部人控制问题;再次,政府拥有行政权力,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维护者,他们作为股东参与市场,既当 裁判,又当 球员,会导致权力的滥用,破坏市场规则。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或国有控股公司是否能够真正代表国家行使股东权利和承担相应的责任,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其自身是否真正实现了 政企分开;二是是否解决了自身的监督与!因为所有者目标和行政目标往往并不一致,如果这些政府机关将所有者目标作为主要目标,那么他们的行为就会偏离其行政职责,不能正常地行使其政府职能。
激励问题。
如果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或国有控股公司不是由于行政授权,而确实是按产权关系建立起来的,在∀公司法#规定的权力范围内行使权力不会受到干预,其自身又有完善的治理结构,则它就能够代表国家持股,对国家负责(当然,和一般法人股东一样,代理问题还是存在的),如果它自身是个 翻牌公司,和政府的关系还没能理顺,自身的激励监督机制还不健全,那么它就不可能真正尽到股东的责任。
集团公司(或总公司)代表国家持股有两种情况:一是集团公司以其一部分企业为基础改组设立股份公司,或以其占有的一部分国有资产投资设立,或通过收购、兼并建立股份公司时,代表国家持有股份公司的国家股股份;二是有些国有企业在实行股份制改组时,将其骨干部分或主体部分剥离出来改组为股份公司,而将企业的余下部分组成 集团公司,再由政府授权所谓的 集团公司代表国家持有股份公司的国家股股份。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除该股份公司外,企业集团内还有很多其它的公司,集团公司按其在股份公司的出资份额,在股份公司的董事会中占有一定比例的席位,而后者和所建立的股份公司实质上是一回事,甚至二者的 领导班子都相同,股份公司的董事会成员、经理班子(或者绝大部分重要成员)就是 集团公司的经营班子,扣除投入股份公司的资产, 集团公司就会变成一个 空壳。
在106家 集团公司代表国家持股的上市公司中,属于第一种情况的只有25家,属于第二种情况的达81家。
为区别两种不同性质的集团公司股东,本文将第二种 集团公司持有国家股份称为 空壳持股。
从治理结构的角度来看, 空壳持股意味着经理班子基本上不受股东的约束,因为在这些公司中,国家股股东基本上都是公司的最大股东,处于相对控股甚至是绝对控股的地位。
不过,依据∀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管理暂行规定#,国有股的转让必须通过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和省级国有资产管理局批准。
因此,以上国家股股东在转让国家股股权方面仍受到行政约束。
三、上市公司中的内部人控制1 上市公司中的内部人控制状况分析对于我国企业中存在的 内部人控制问题,近年来有很多学者进行了讨论(张春霖,1995;张承耀,1995)。
为了对上市公司中内部人控制的程度进行分析,本文引入 内部人控制度概念。
用k表示内部人控制度,则k=内部董事人数/董事会成员总数引入这一概念的理由是因为很多关于公司重大问题的决策都是由董事会作出的。
上式中内部董事主要是指董事会中属于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或职工的董事,少数公司(约18家)董事会中含有企业主管部门的领导(或由主管部门改组而成的总公司的管理人员,共计34人),在产权不明、政企不分的情况下,企业主管部门自身的产权关系也不清楚,他还常常能直接干预公司的经营管理,因而,在实际统计时,董事会成员中企业主管部门的领导(或由企业主管部门改组而成的总公司的管理人员)也被纳入内部董事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