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 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人口问题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跨入新世纪,攀枝花市人口的规模、结构、分布、迁移和素质等状况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显示出攀枝花市在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改善人口分布和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效。

“十二五”时期是攀枝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口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研究攀枝花市人口形势及人口发展趋势,对打造百万人口城市,构建富裕幸福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根据攀枝花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十年来攀枝花市人口发展的基本状况、主要特点、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就如何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一、现状及主要特点(一)人口总量增加,增长速度减缓根据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数据显示,以2010年11月1日零点为标准时间,攀枝花市常住人口注121.41万人(表一),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相比,十年间攀枝花市常住人口共增加12.25万人,增长11.22%,年平均增长率为1.07%。

攀枝花常住人口总量居全省第19位,占全省的比重为1.51%,比“五普”提高0.2个百分点。

表一:历次普查攀枝花市常住人口情况历次普查常住人口(万人)增加量(万人)每年平均增加量(万人)增长率(%)1964年“二普”28.931982年“三普”81.5252.59 2.92 5.921990年“四普”94.8113.29 1.66 1.912000年“五普”109.1714.36 1.44 1.422010年“六普”121.4112.25 1.22 1.07资料来源:历次攀枝花人口普查资料(二)常住人口区域分布不均,攀枝花市人口密度提高“六普”资料显示,攀枝花市常住人口区域分布差异较大,东区人口总量最大,达到36.4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30.01%。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人口问题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跨入新世纪,攀枝花市人口的规模、结构、分布、迁移和素质等状况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显示出攀枝花市在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改善人口分布和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效。

“十二五”时期是攀枝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口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研究攀枝花市人口形势及人口发展趋势,对打造百万人口城市,构建富裕幸福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根据攀枝花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十年来攀枝花市人口发展的基本状况、主要特点、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就如何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一、现状及主要特点(一)人口总量增加,增长速度减缓根据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数据显示,以2010年11月1日零点为标准时间,攀枝花市常住人口注万人(表一),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相比,十年间攀枝花市常住人口共增加万人,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

攀枝花常住人口总量居全省第19位,占全省的比重为%,比“五普”提高个百分点。

表一:历次普查攀枝花市常住人口情况资料来源:历次攀枝花人口普查资料(二)常住人口区域分布不均,攀枝花市人口密度提高“六普”资料显示,攀枝花市常住人口区域分布差异较大,东区人口总量最大,达到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

仁和区人口增加最快,仁和区常住人口占攀枝花市比重由“五普”的%上升为%,上升个百分点,东区上升个百分点,西区、米易县、盐边县占攀枝花市比重分别下降、、个百分点。

人口密度是表现人口分布和衡量人口分布地区差异的主要指标。

一般而言,生产力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越高,人口的密度会越大,聚集的人口会越多。

攀枝花市场分析

攀枝花市场分析

攀枝花市场分析一、市场概况攀枝花市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南部,是四川省的一个重要城市。

市场规模庞大,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潜力。

本文将对攀枝花市的市场概况进行详细分析。

1.1 地理位置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地处北纬26°06′至27°46′,东经101°56′至103°20′之间。

市区地势由北向南逐渐升高,地貌类型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势较为复杂。

1.2 人口和消费水平攀枝花市的人口数量稳步增长,截至2022年底,总人口已达到300万。

市民的消费水平逐年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稳步增长。

这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3 产业结构攀枝花市的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包括零售、餐饮、金融、旅游等行业。

此外,农业和工业也是该市的重要支柱产业。

攀枝花市以农产品、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为主要经济支柱。

二、市场需求分析了解市场需求是制定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要基础。

在攀枝花市场分析中,我们将对市场的需求进行细致的分析。

2.1 食品需求攀枝花市人口众多,对食品的需求量大。

市民对于食品的安全性和品质要求较高,对有机食品和健康食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食品格业应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满足市场需求。

2.2 旅游需求攀枝花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游客对于旅游服务的需求包括旅游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方面。

旅游行业应注重提升服务质量,满足游客的需求,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

2.3 电子产品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加。

攀枝花市的消费者对于电子产品的需求量大,包括手机、电脑、家电等。

电子产品格业应关注产品的创新和技术升级,满足市场的需求。

三、竞争分析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对于制定市场策略至关重要。

在攀枝花市场分析中,我们将对竞争对手进行详细分析。

3.1 零售业竞争攀枝花市的零售业竞争激烈,市场上有多家大型连锁超市和商场。

这些竞争对手在产品种类、价格、服务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和对策研究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和对策研究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人口问题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跨入新世纪,攀枝花市人口的规模、结构、分布、迁移和素质等状况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显示出攀枝花市在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改善人口分布和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效。

“十二五”时期是攀枝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口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研究攀枝花市人口形势及人口发展趋势,对打造百万人口城市,构建富裕幸福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根据攀枝花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十年来攀枝花市人口发展的基本状况、主要特点、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就如何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一、现状及主要特点(一)人口总量增加,增长速度减缓根据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数据显示,以2010年11月1日零点为标准时间,攀枝花市常住人口注121.41万人(表一),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相比,十年间攀枝花市常住人口共增加12.25万人,增长11.22%,年平均增长率为1.07%。

攀枝花常住人口总量居全省第19位,占全省的比重为1.51%,比“五普”提高0.2个百分点。

表一:历次普查攀枝花市常住人口情况资料来源:历次攀枝花人口普查资料(二)常住人口区域分布不均,攀枝花市人口密度提高“六普”资料显示,攀枝花市常住人口区域分布差异较大,东区人口总量最大,达到36.4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30.01%。

仁和区人口增加最快,仁和区常住人口占攀枝花市比重由“五普”的18.7%上升为21.44%,上升2.74个百分点,东区上升1.09个百分点,西区、米易县、盐边县占攀枝花市比重分别下降2.23、0.93、0.64个百分点。

人口密度是表现人口分布和衡量人口分布地区差异的主要指标。

一般而言,生产力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越高,人口的密度会越大,聚集的人口会越多。

攀枝花市场分析

攀枝花市场分析

攀枝花市场分析一、市场概况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四川省的一个重要城市。

该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市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人口与消费水平攀枝花市的人口数量逐年增长,截至2021年底,总人口已经达到300万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也在逐渐增强。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攀枝花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多年保持较高增长速度,消费水平稳步提升。

三、主要产业1. 农业:攀枝花市农业发达,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小麦、豆类等。

农产品产量稳定,品质优良,深受市场欢迎。

2. 工业:攀枝花市的工业经济也相对发达,主要涉及有色金属冶炼、化工、电力等行业。

市内有多家大型企业,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产品和就业机会。

3. 旅游业:攀枝花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旅游业成为了市场的重要支柱产业。

四、市场竞争分析1. 竞争对手分析:攀枝花市的市场竞争主要来自本地企业和外地品牌的产品。

本地企业在市场上有一定的优势,但外地品牌的产品也在不断渗透进来。

2. 产品差异化:市场上的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缺乏差异化竞争。

因此,企业需要通过提升产品品质、创新包装和服务等方面来脱颖而出。

3. 市场份额:攀枝花市场规模较大,市场份额分布相对均衡。

主要企业之间的市场份额差距不大,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五、市场发展趋势1. 消费升级: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市场需求逐渐向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转移,消费升级成为市场的主要趋势。

2. 网络销售: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销售在攀枝花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企业需要积极拓展线上渠道,提升网络销售能力。

3. 绿色环保:在社会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绿色环保产品将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企业应积极响应环保政策,推出绿色环保产品。

六、市场策略建议1. 提升产品品质:企业应不断提升产品品质,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攀枝花市场分析

攀枝花市场分析

攀枝花市场分析引言概述:攀枝花市场作为四川省的一个重要经济中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攀枝花市场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市场竞争、市场趋势、市场机会和市场挑战。

正文内容:1. 市场规模1.1 攀枝花市场的地理位置优势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毗邻重庆市,具有便捷的交通网络和丰富的资源,这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1.2 攀枝花市场的消费潜力攀枝花市场的人口规模庞大,且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人均收入增加,消费能力逐渐增强,这为市场的扩大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2. 市场竞争2.1 攀枝花市场的行业竞争格局攀枝花市场的主要行业包括农业、创造业、服务业等,各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份额分散,市场竞争压力较大。

2.2 攀枝花市场的竞争对手攀枝花市场的竞争对手主要来自周边城市和其他地区,他们在产品品质、价格、营销策略等方面与攀枝花市场展开竞争。

2.3 攀枝花市场的竞争优势攀枝花市场具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同时政府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长也为市场竞争提供了一定的优势。

3. 市场趋势3.1 攀枝花市场的消费升级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攀枝花市场的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人们对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3.2 攀枝花市场的数字化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攀枝花市场的数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电子商务、智能化设备等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4. 市场机会4.1 农业产品市场机会攀枝花市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特殊是水果、茶叶等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有较大的发展机会。

4.2 旅游业市场机会攀枝花市区的自然体面独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旅游业市场潜力巨大,有利于相关产业的发展。

5. 市场挑战5.1 交通运输挑战攀枝花市区交通运输设施相对滞后,交通拥堵和物流成本较高,给市场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

5.2 人材短缺挑战攀枝花市区的人材储备相对不足,特殊是高技能人材的供给不足,给市场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

总结:综上所述,攀枝花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攀枝花市场分析

攀枝花市场分析

攀枝花市场分析一、市场概述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四川省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

该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本文将对攀枝花市的市场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二、人口与消费能力攀枝花市的人口规模约为30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0%。

近年来,攀枝花市的人口稳定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居民的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对市场需求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三、行业分析1. 农业攀枝花市的农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主要农产品包括水稻、玉米、烟草、柑橘等。

农业产值占据了攀枝花市经济总量的一部分,但受制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农业发展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2. 工业攀枝花市的工业主要以冶金、化工、建材等为主导,其中冶金行业是攀枝花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攀枝花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铜、铁、锌等,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 服务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攀枝花市的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餐饮、旅游、金融、教育、医疗等服务业领域的需求不断增长,为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

四、市场竞争攀枝花市的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零售、餐饮、旅游、房地产等领域。

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能力的提升,各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在零售业中,大型商超和连锁店占据主导地位,小型零售店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

餐饮业方面,攀枝花市以传统川菜为主,但随着消费者口味的多样化,其他类型的餐饮业态也逐渐兴起。

五、市场前景与发展机遇1. 旅游业攀枝花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如攀枝花大佛、红格尔公园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未来,攀枝花市可以进一步发展旅游业,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游客,推动经济的发展。

2. 农产品加工业攀枝花市的农产品产量丰富,可以进一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通过加工和包装,将农产品转化为高品质的农副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3. 电子商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兴起,攀枝花市的电子商务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攀枝花市场分析

攀枝花市场分析

攀枝花市场分析一、市场概述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四川省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

市场分析是了解攀枝花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商业环境的重要手段,有助于企业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和拓展业务。

二、经济发展攀枝花市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导,主要农产品包括水稻、玉米、蔬菜和水果等。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工业的兴起,攀枝花市的经济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旅游业成为了攀枝花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三、人口状况攀枝花市的人口数量稳步增长,目前已经超过200万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口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年轻人和外来人口的比例逐渐增加。

这为市场开发和消费需求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四、消费市场攀枝花市的消费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和综合化的特点。

购物中心、超市、专卖店、餐饮店等商业设施遍布全市各个区域。

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升级,对品质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五、竞争分析攀枝花市的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零售、餐饮、旅游和房地产等行业。

目前,攀枝花市的零售业主要由大型连锁超市和购物中心主导,餐饮业则以中餐和小吃为主。

旅游业的竞争主要来自于周边城市,如成都和重庆等。

房地产市场也面临激烈的竞争,需求量大但供应量也相对较多。

六、市场机会1. 旅游业发展:攀枝花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具备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可以通过推广攀枝花市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2. 农产品加工业:攀枝花市农产品丰富,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3. 教育培训市场: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攀枝花市的教育需求也在增加。

可以开设各类培训机构,满足市民对教育的需求。

七、市场挑战1. 市场竞争激烈:攀枝花市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各个行业都面临着来自本地和外地企业的竞争压力。

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不断创新和改进产品和服务。

2. 交通不便:攀枝花市的交通网络相对不发达,对市场开发和物流运输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人口问题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跨入新世纪,攀枝花市人口的规模、结构、分布、迁移和素质等状况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显示出攀枝花市在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改善人口分布和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效。

“十二五”时期是攀枝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口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研究攀枝花市人口形势及人口发展趋势,对打造百万人口城市,构建富裕幸福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根据攀枝花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十年来攀枝花市人口发展的基本状况、主要特点、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就如何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一、现状及主要特点?(一)人口总量增加,增长速度减缓?根据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数据显示,以2010年11月1日零点为标准时间,攀枝花市常住人口注万人(表一),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相比,十年间攀枝花市常住人口共增加万人,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

攀枝花常住人口总量居全省第19位,占全省的比重为%,比“五普”提高个百分点。

?表一:历次普查攀枝花市常住人口情况资料来源:历次攀枝花人口普查资料?(二)常住人口区域分布不均,攀枝花市人口密度提高?“六普”资料显示,攀枝花市常住人口区域分布差异较大,东区人口总量最大,达到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

仁和区人口增加最快,仁和区常住人口占攀枝花市比重由“五普”的%上升为%,上升个百分点,东区上升个百分点,西区、米易县、盐边县占攀枝花市比重分别下降、、个百分点。

?人口密度是表现人口分布和衡量人口分布地区差异的主要指标。

一般而言,生产力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越高,人口的密度会越大,聚集的人口会越多。

攀枝花市人口密度由“五普”的每平方公里147人增加到“六普”的163人。

东区人口密度一直居攀枝花市各区(县)之首,每平方公里达到2182人,比“五普”增加292人,比人口密度最小的盐边县高33倍。

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每平方公里达到151人、102人、64人,比“五普”增加33人、6人、5人。

西区每平方公里达到1311人,比“五普”减少67人。

?(三)城镇人口继续增加,少数民族人口略有增长?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地区社会进步、经济发达的标志。

“五普”以来,攀枝花市深入实施城镇化战略,着力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问题,科学引导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城镇化水平跨上了新的台阶。

“六普”结果显示,攀枝花市城镇人口达到万人,城镇化率为%,比全省高个百分点。

表明攀枝花市城镇化进程得以深入推进,城市对人口的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

?与“五普”普查结果相比,“六普”少数民族人口在人口总量中所占比例提高,少数民族人数增加的速度超过汉族。

攀枝花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万人,占%;各少数民族人口为万人,占%。

同“五普”相比,汉族人口减少万人,减少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万人,增长个百分点。

?(四)性别比略有下降,但仍偏高?人口性别比是指人口中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之比,主要反映的是男性和女性人口之间的比例关系。

“六普”资料显示,攀枝花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万人,占%;女性人口为万人,占%,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五普”总人口性别比为,十年间攀枝花市人口性别比下降。

?常住人口性别比除了受到出生婴儿性别比、分年龄性别比等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净迁移人口性别比差异的影响。

本市人口迁移流动量相对稳定,因而其常住人口性别比也一直较为稳定。

从历次人口普查看,随着攀枝花市产业结构调整,性别比呈明显下降趋势。

?(五)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家庭户规模缩小?“六普”资料显示,攀枝花市有家庭户万户(表二),家庭户均人口为人,比“五普”减少人/户。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平方米,平均每户拥有间房间,两人便可拥有一间房间。

家庭户规模进一步缩小的原因:一是生育人口减少,二是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三是子女与老年人分居的增多。

?家庭户规模的缩小,必然伴随着本市家庭代际关系的变化。

普查数据显示,二代户占家庭户总数的%;一代户和三代户,占家庭户总数的比重分别是%和%;四代及以上户仅占家庭户总数的%。

与2000年相比,一代户占家庭户的比重上升了个百分点,而二代户的比重则下降了个百分点。

二代户组成的家庭仍然是本市家庭户的主体。

其中,又以核心家庭即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为主要形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的转变,独立意识的增强和晚婚晚育思想的深入。

越来越多的大家庭“变”为小家庭,未婚男女的独立意识也越来越强。

?表二:攀枝花市家庭户类别单位:户、%?(六)流动人口总量增加,流入人口多于流出?“六普”结果显示,攀枝花市共登记外来半年以上人口万人。

其中,市内万人,市外万人。

外出半年以上人口万人。

分区(县)看,外来人口最多的为东区,占攀枝花流入人口总数的%,其次为仁和区,占%。

在外出人口中东区流出人口占攀枝花流出总数的%,其次是西区占%。

?从外省流入地看,云南、重庆流入最多,分别达到万人,万人,占外省流入总数的34%和33%,攀枝花流入人口中青年占绝大部分。

15~29岁流入人口占流入人口总数的%,30~39岁占%。

15-44岁之间的青壮年劳动力成为流入人口的主流,所占比例高达%。

流入人口的性别构成突出表现为男性多于女性,男性流入人口占流入人口总数的%,比女性高个百分点。

从流入人口所从事职业来看,从事商业、服务业人员所占比例最高,达%。

流入低文化程度人口占大多数,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人口达到%。

?四川省共登记外来半年以上人口万人,外出半年以上人口万人,外出比外来人口多万人。

同口径比较,攀枝花市外来人口比外出人口多万人。

大量外来人口流入攀枝花,在满足攀枝花劳动力需求、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给攀枝花在就业、教育、住房、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方面造成相当大的压力,给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

?(七)人口文化素质提高,总体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六普”结果显示,攀枝花市常住人口中各种文化程度人口为万人,占攀枝花市常住人口%。

?攀枝花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万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万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五普”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5080人上升为9358人,增长%,比全省平均人数高出倍;具有高中程度的由13982人上升为14260人,增长%,比全省平均人数高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0097人上升为32693人,增长%;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2160人下降为30752人,下降%。

大学受教育程度人口的大幅增加以及小学受教育程度人口的大量减少是这一时期人口文化结构变化最显着的特点。

?攀枝花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81628人,同“五普”相比,文盲人口减少4635人,文盲率由%下降为%,下降个百分点。

?十年间,攀枝花市的人口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也充分说明攀枝花市在扫除文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等方面有一定的成绩,培养了一大批大中专学生。

但从横向来看,与省内先进地市比,差距仍较为明显,高素质人才不足,对今后攀枝花市产业升级转型和科技创新不利,今后必须把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提高人口文化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

?(八)儿童人口下降,年龄结构已进入“老年型”?根据“六普”结果显示,攀枝花市0-14岁年龄组的人口为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5-64岁的人口为万人,占%;65岁以上的人口为万人,占%(表三)。

?1、儿童人口比重大幅度下降。

2010年攀枝花市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比2000年降低了和个千分点。

因此儿童人口比重大幅度下降,攀枝花市儿童比重由2000年的%下降为2010年的%,比重降幅达个百分点。

?2、老年人口比重增加。

“六普”攀枝花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万人,占%,比“五普”提高个百分点,高于国际老龄化社会通用标准2个百分点。

人口数量的增加,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不仅加重社会和家庭的养老负担,冲击着目前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而且对生产结构与产品结构,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乃至整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生产生活都将带来巨大影响和严峻挑战。

?根据目前国际通用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判别标准,对照攀枝花市“六普”相关数据,可以判断,十年来攀枝花市人口年龄结构已发生显着变化,老龄化趋势更加明显,已进入“老年型”。

?表三:攀枝花市2010、2000年人口年龄结构类型比较表?上表显示,十年前攀枝花市“少年儿童人口比例”、“老年人口比例”、“老少比”3个指标的数值还在“成年型”标准之内,但十年后上述3个指标数值已达到“老年型”标准,由此判断,2010年攀枝花市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已为“老年型”。

?二、预测2020年的人口总数?(一)人口总数的时间序列预测?人口的增长与时间有密切联系。

以2005年~2011年的攀枝花常住人口为基础数据(见表四),预测期限为2012年~2020年。

假定预测期内每年的增长量相等,建立人口总数的时间序列线型增长拟合方程:?Y1=+(t=0,1,2,……)?以该方程来预测,到2020年人口总数达到万人。

?表四:攀枝花市2005年~2011年常住人口数和国内生产总值?(二)利用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预测未来人口总数?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最为直接,影响最大。

在对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衡量和评价的众多指标中,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最优指标。

因为该指标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各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状况还影响着投资和就业人口的收入,从而影响人口迁移。

?以2005年~2011年的攀枝花国内生产总值为基础数据(见表四),预测期限为2012年~2020年。

建立国内生产总值的时间序列线型增长拟合方程:?X=+(t=1,2,3,……)?人口总数与国内生产总值存在显着性线性相关关系(r=),建立回归方程为Y2=+,判定系数R^2=。

以该方程来预测,到2020年人口总数达到万人。

?(三)对人口总数预测结果的评价?上述两种预测方法,预测结果都比较好,数据比较理想。

将两种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作为该地未来人口发展的上限和下限,将二者进行简单算术平均,得出攀枝花未来人口发展的平均规模。

(见表五)?表五:攀枝花未来总人口发展趋势?到2015年,攀枝花人口数约在131万人左右,到2020年在142万人左右。

?三、对策与建议?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针对攀枝花市人口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特提出以下措施:?(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根据“六普”结果显示,攀枝花市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已经从2000年的成年型进入老年型社会行业,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