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变身记”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旧作业本大变身》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旧作业本大变身》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旧作业本大变身》教学设计本课是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线上教育课程。

随着人类环保意识日益增强,资源的循环使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懂得重新运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也能为环保尽一份心力。

在校园里我们见得最多的生活垃圾是同学们用过的作业纸。

纸对于我们来说,每天都离不开它,纸制品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

对孩子来说,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珍惜资源作为一种文明习惯从小养成尤为重要。

把身边这些废旧物品回收利用,再加上一点巧思,一点创意,就能赋予其新的造型,新的用途,焕发新的生命,这不仅能为家居增添新意,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因此,研究变废为宝——旧作业本大变身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对于小学生来说,环保意识从小抓起,利己利国家意义大。

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皆是环保教育的契机。

好比如旧作业本,如果教师引导学生把旧作业折制成创意物品,不单起到节约资源、变废为宝的作用,而且帮助学生提高环保意识,激发创意潜能,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五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初步形成简单设计与制作的技能,并且具有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改进自身的学习与生活状态的强烈愿望。

通过学习“旧作业大变身”一课,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高从生活中发掘变废为宝的能力;指导学生动手折制旧作业本创意物品,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折制方法和技巧,激发劳动热情,感受劳动创造美的真谛,培养创新精神。

1.价值体认:认识旧作业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体验制作的乐趣;旧物改造,提高环保的意识,提高创造美的能力,养成热爱生活、主动参与生活的积极态度。

2.责任担当:通过亲历折制过程,激发劳动的热情;旧作业本创意使用节约资源、变废为宝,培养节俭品质和创新精神。

3.问题解决: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学会利用剪刀、订书机、尺子等工具,掌握用旧作业本制作手工笔记本和纸花瓶的方法,培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关注细节、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

《7 废旧物品大变身》作业设计方案-小学劳动技术人民版五年级上册

《7 废旧物品大变身》作业设计方案-小学劳动技术人民版五年级上册

《废旧物品大变身》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不同类型的废旧物品,培养垃圾分类和资源再利用的意识;2. 学会通过手工制作和创意设计,将废旧物品变成具有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的艺术品;3. 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和对环保的责任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作业内容:1. 观察和收集废旧物品:学生需要在家中或学校周围收集不同类型的废旧物品,如纸箱、塑料瓶、废旧布料、旧家具等。

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废旧物品供学生选择。

2. 了解废旧物品的再利用价值:学生需要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所收集废旧物品的再利用价值,如纸张可以制作手工制品,塑料瓶可以制作花瓶或植物容器等。

3. 创意设计废旧物品:学生需要根据所收集的废旧物品和查阅的资料,设计制作一件或一系列艺术品。

作品可以是实用品,如文具盒、装饰画框等,也可以是装饰品,如挂件、摆件等。

4. 制作过程记录:学生需要记录制作废旧物品的过程和心得体会,包括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以及作品完成后对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三、作业要求:1. 学生在完成废旧物品的收集和了解再利用价值后,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创意设计和制作过程记录;2. 作品应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符合环保理念;3.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应注重安全,避免意外伤害;4. 学生需独立完成作品,如有需要可寻求家长或同学的帮助,但不得抄袭或使用其他人的成果。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质量和创意设计记录,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反馈;2. 教师可邀请其他同学和教师对作品进行评选,选出最佳作品并给予奖励;3. 对于在制作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可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热情。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根据教师的评价和反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改进;2. 学生可向教师提出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疑问和困惑,寻求帮助和建议;3.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反馈,对下一次的作业内容和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7废旧物品大变身》作业设计方案-小学劳动技术人民版五年级上册

《7废旧物品大变身》作业设计方案-小学劳动技术人民版五年级上册

《废旧物品大变身》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培养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他们通过废旧物品的创意改造,提升环保意识与审美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学会用身边的物品创作出有趣的装饰物和实用小物品。

二、作业内容1. 材料收集与分类:要求学生在家中寻找各类废旧物品,如废旧纸箱、塑料瓶、废旧布料等,并按照材质进行分类整理。

2. 创意构思:学生根据所收集的废旧物品,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一种或多种改造方案。

3. 制作准备: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初步准备,例如剪刀、胶水、线等。

4. 制作实践:按照构思方案,开始动手制作装饰物或实用小物品。

鼓励使用所收集的废旧物品的创意性改造,以“环保”和“美观”为主题。

5. 完善细节:制作完成后,学生需对作品进行细节调整和完善,确保作品既美观又实用。

三、作业要求1. 安全性: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注意安全,正确使用工具和材料,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2. 创新性: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创造力,制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3. 环保性:在创作时要注意合理利用材料,注重废旧物品的回收和利用。

不提倡购买过多新的材料。

4. 整洁度: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制作习惯,保持桌面和环境的整洁。

5. 时间控制:本次作业为课后家庭作业,建议学生安排合理的时间完成作品制作。

要求在一周内完成制作过程。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所交的作品进行评价,从设计、材料使用、创新程度、环保性、整洁度等方面进行评分。

2.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作品,鼓励同学们相互学习、交流创意。

评价标准可包括作品创意、实用性及美观程度等。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完成作品后需向老师提交作品并简要介绍创作过程和创意来源。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指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同时对学生的劳动态度和合作精神给予肯定和鼓励。

3. 鼓励学生将作品带到学校或家中进行展示,增强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表达能力。

变化的影子实践作业

变化的影子实践作业

变化的影子实践作业1. 哇塞!老师今天布置了个超级有意思的作业,叫"变化的影子实践作业"。

我一听就兴奋得不得了,心想:"这不就是玩影子的游戏吗?太棒啦!"2.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开始准备。

找了个大白纸,贴在墙上,然后拿出手电筒,对着自己的手比划。

哎呀,没想到这么简单的东西,居然能玩出这么多花样来!3. 我先试着做了个小兔子,两只耳朵竖起来,可爱极了。

我得意洋洋地喊:"妈妈快来看,我变出了一只小兔子!"妈妈走过来一看,笑着说:"哎呀,真像!不过怎么感觉你的兔子有点胖?"我嘟着嘴说:"这叫可爱,懂不懂?"4. 接着,我又试着做了只小狗。

我把手指弯曲,做出狗耳朵的样子,然后用另一只手做出狗嘴。

我兴奋地对着影子"汪汪"叫了两声,把自己都逗笑了。

爸爸听到声音走过来,问:"你这是在学狗叫吗?"我骄傲地说:"不是学,是表演!"5. 玩着玩着,我突发奇想,要不要试试做个大象?我把手臂弯成长鼻子的样子,然后用另一只手做大耳朵。

结果这个"大象"看起来怪怪的,像是一只长了翅膀的蚊子。

我哭笑不得地说:"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大象了!"6. 突然,我灵机一动,决定来个高难度动作。

我用双手做出一只展翅高飞的鸟。

我兴奋地喊:"看,这是一只正在飞的老鹰!"妹妹在旁边看了半天,疑惑地说:"我怎么看着像只被电到的蝙蝠?"我顿时泄气了,心想:"这创意果然还是太超前了。

"7. 为了让影子更有趣,我开始尝试移动光源。

哇!影子竟然会变大变小,简直太神奇了!我兴奋地喊:"妈妈,快来看!我发现了改变世界的秘密!"妈妈无奈地说:"是是是,你可真是个小爱因斯坦。

寒假作业“变形记”--记一次有设计感的德育活动

寒假作业“变形记”--记一次有设计感的德育活动

寒假作业“变形记”-记一次有设计感的德育活动沈晔摘要:寒假作业并不会随假期的结束而终止,相反,它恰可以成为新学期德育工作的起点,由此窥见德育活动设计的前瞻性、系统性、生长性、趣味性。

一份寒假实践作业“小雪花”变形为开学典礼梦想灯、“小雪花”开学活动课、独特的校园文化符号的旅程,其中变的是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变的是设计的角度和长度、德育的温度和效度,不变的是教育的初心。

关键词:德育活动&设计感&寒假作业《江阴日报》2019年1月26日和2019年2月21日头版分别刊发了一则图片新闻,日期是放寒假的前一天和开学的第一天。

图片新闻的文字部分如下:第一则:昨天上午,江阴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大桥中心小学,同学们开心领取寒假雪花卡片。

在卡片上,校方为同学们策划了红色基因传承、劳动健身、书香阅读、年味分享、志愿服务、传统文化发扬等多个文明实践內容,力求学生在寒假过得精彩、充实。

第二则:昨天下午,江阴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大桥中心小学,花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灯笼吸引着下课学生的目光。

据了解,这些灯笼由一张张雪花卡片拼接而成,卡片上记载着同学们在寒假中参加志愿服务、书香阅读、传统文化发扬等多项文明实践內容,新颖的展示形式和活动內容颇受学生们关注。

将这两则图片新闻放在一起对比,读者会发现其间的巧妙连接,关键词正是“变形”。

变形一:寒假作业“小雪花”"开学典礼梦想灯放寒假前,学生拿在手中的“小雪花”就是学校精心设计的寒假实践作业。

“小雪花”的六个情境教育研究与评论2021年4月102瓣,对应六种不同类型的实践作业:红色基因我传承、志愿服务我奉献、劳动健身我能行、书香阅读我坚持、新年味道我乐享和传统文化我发扬。

“小雪花”的正面清楚地罗列了每项作业的要求,反面则要求学生简要填写自己的暑期实践成果并附“点赞框”和评价栏,希望学生带上“小雪花””过一个缤纷多彩、与众不同的寒假。

为什么是“小雪花”?一来,雪花是冬天的礼物,能够代表寒假这一时节,体现时令性;二来,雪花是学生喜欢的事物,设计成雪花造型,能够让他们对这份作业产生亲近感,体现儿童立场;第三,“诗情花园”是学校着力打造的一个校园品牌,雪花从某种意义上也是花,能体现校本特色;第四,将作业内容从口头布置转化为雪花造型卡片上的一项项任务,物化的形式让寒假开启更具仪式感。

美术作业“变形记”——基于核心素养下美术作业设计研究及策略

美术作业“变形记”——基于核心素养下美术作业设计研究及策略

2019/01【摘要】美术教学中美术作业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美术课堂中教和学的聚焦点。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于美术作业的设计缺少创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术教学的效果。

本文试图通过四方面的美术作业变化,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改传统,适当地将一些合适的课程的一次作业变成分段多次;找创意,把常规的绘画平面作业变成生活化及有创意的DIY 作品;改人数,让学生孤军奋战地完成作业变成团队合作;传承中华文化,让现在学生将对国外盲目崇拜转化成对中华文化的欣赏与骄傲。

【关键词】作业变化美术创新美术作业“变形记”——基于核心素养下美术作业设计研究及策略江苏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殷莺尹少淳教授指出:“美术教师已经习惯了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必不可少,但它不等于素养和能力。

教师应当思考怎样真正地将知识与技能转化为素养和能力。

”笔者经过研究与实践,发现通过教师科学、创新地设计美术作业是一个有效途径。

一、改传统,一次作业变分段式挑战分段的作业模式是指:让学生在课堂中,循序渐进地分成多段模式完成美术作业。

传统的美术课堂大多前段讲授,后段绘画,称为“两段式教学”,而作业设计就是一成不变的白纸一张。

教师根据课程需要,将原来的作业方式变为“分段”,让学生在课堂中边学边画,再想再画。

这样作业过程是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

在这样作业设计学习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主探索式学习实践。

教学内容从总目标着手,把总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在每一个分段小目标中,不断递增难度的作业设计,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学生作业从简单到丰富再到深入并加以创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感到太大的难度,都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跳一跳便可以获得成功,能够让学生享受多次成功的体验。

例如,在执教《想想说说写写画画》中,笔者模仿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任务单形式,创设情境“教师去哪儿”,让学生接到3个任务单,进行3次作业练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边学边想,边想边画,3个环节由简入繁,层层推进。

作业本的奇妙变身之旅

作业本的奇妙变身之旅

我是一本平平无奇的作业本,最后一页被写满字时就完成了使命,成了可回收物家族的一员。

我被小主人放在房间角落的盒子里,遇到了其他和我一样的废旧纸张。

日子在等待中慢慢度过,大家都担心小主人会喜新厌旧,再也不理我们。

等待我们的命运是被丢弃、烧毁,还是被卖到回收站,跟着货车一路颠簸,奔向未知的远方呢?作为一本有梦想的作业本,我时常幻想有一天能变废为宝,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

想啊,想啊,不知不觉中我就进入了梦乡。

突然,一阵晃动把我从睡梦中惊醒。

睁开眼睛一看,小主人正抱着装满纸的盒子急匆匆地上楼。

这是要去哪儿?我不由紧张起来。

小主人把我送进门上写着“手工活动室”的教室。

还没等心情平复,我就被一位同学从盒子里拿了出来。

“刺啦”一声,她竟残忍地把我撕成两半。

我害怕极了,大声喊着:“这是要干什么?是不是弄错了?小主人救救我!”“刺啦,刺啦”,很快我就被“大卸八块”,变成一堆大大小小的纸片,散落在盆子里,就像飘落的雪花。

盆子里陆续来了很多新伙伴,我的情绪也渐渐平复下来。

清凉的水扑面而来,装满纸片的大盆变成了泳池。

小纸片们欢呼着、跳跃着,我也跟着翻滚起来,水里泛起了白色的浪花。

不知不觉中,水融入身体,我们开始变胖变软。

同学们拿来搓衣板,把我们放在上面反复揉搓,直到我们变成细腻的纸浆。

从他们的交谈中我得知,原来同学们是要用纸浆制作工艺品。

那我岂不是要经历一场奇妙的变身之旅?经历了两次变身的我开始期盼下一次的改变。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中长小学六年级四班刘丁瑞作业本的奇妙之旅佳作秀场佳作秀场万物有灵我的第三次变身从笊篱把我从盆里捞起来开始。

一双双小手用力挤去纸浆里的水分,接着,糨糊、白矾等配料被陆续加进来,搅拌均匀后我变得特别细腻。

同学们又找来一些盘子、盆子、花瓶等器具,在外面贴上湿布条,把纸浆紧紧铺在表面。

他们的小手不停地拍打,还用抹刀等小工具把我们压平整。

做好造型后,我们被送到窗台上,享受“日光浴”。

纸浆里残留的水分慢慢变成水蒸气,它们挥手向我们告别,唱着歌飞向空中。

变身记作文300字

变身记作文300字

变身记作文300字
作文范文一:《我的变身记》
那天早晨醒来,我感觉有点不对劲。

平时闹钟响了起码得在床上滚个两三圈才起得来,今天怎么这么轻松就睁开了眼睛?一低头,哇塞,我的手呢?取而代之的是长长的,绿色的,还有点黏糊糊的触角。

这下好了,不用伸手去关闹钟,直接用触角啪叽一下就搞定了。

再看看周围,床变得巨大无比,天花板也是高得吓人。

我这才意识到,自己变成了一个外星小怪物。

好吧,既来之则安之,先得解决肚子问题。

平时最爱的面包肯定是吃不了了,得找点别的。

爬到厨房,发现蚂蚁看起来还挺好吃的样子,就试着用触角卷了一只过来,嘿,味道还真不错!
变成外星生物的第一天就这么过去了,虽然有点惊慌失措,但也挺好玩的。

晚上睡觉的时候,我还在想,明天要不要试试看用触角来画画呢?
作文范文二:《不可思议的一天》
本来打算周末好好补个觉,结果早上一起来,发现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居然飘到了半空中。

低头一看,哇哦,我竟然变成了一朵云!这可真是出乎意料之外。

不过,既然已经这样了,那就好好玩玩吧。

于是,我就开始在天空中飘来飘去,一会儿飞到东边看看城市的高楼
大厦,一会儿又飘到西边欣赏乡村的宁静风光。

有时候,我会和其他的云朵聚在一起,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让地面上的小朋友们指指点点,乐此不疲。

到了傍晚,太阳落山了,天空变得五彩斑斓,我也跟着染上了金黄色的光芒。

这时候,我觉得自己好像成了天空中最耀眼的那一朵。

这一天过得真是太奇妙了,虽然最后我还是变回了原来的自己,但这段经历却让我难以忘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变身记”
作者:顾沁
来源:《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刊》2018年第01期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形成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检验课堂教学效果、改进课堂教学策略的主要手段。

一、“变身”的原因
低年级的学生对于作业的认识处于混沌状态,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做题的方法,更没有养成一定的好习惯。

需要我们教师研究作业、用好作业、提高作业的质量,实现对作业质量的监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于作业,大家有着不同的认识,出现了以下几种错误倾向:
1.重视程度不够
大部分老师觉得低年级孩子的作业只要能交上来就好了,缺少对于质量的思考,尤其是新课程标准中对于低年级孩子的书写质量的要求是十分重视的。

老师也不去重视孩子完成作业这个过程中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每项作业完成的时间。

2.針对性不够
低年级经常出现的作业类型就是抄写和背诵,而且形式十分单一,没有找到孩子的兴趣点。

3.层次性不分明
老师往往向全班的所有同学布置一样的作业,但未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

如果只是一味要求全班抄写词语,那么一些学有余力的孩子的发展空间就缩小了。

可以适当地让学有余力的孩子进行写话作业,中等的孩子阅读故事书,薄弱的孩子做基础的默写词语。

4.科学性不强
对于作业的数量和时间把控不到位。

比如让孩子上网搜查关于青蛙的介绍,但是低年级的孩子还没有整理信息的能力。

但如果改成“青蛙是_____虫”的填空形式,我想很多孩子就能概括出是“益虫”。

这些现象的背后是教育理念的落后,需要我们老师重温《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低语作业设计与落实的指导理念。

二、“变身”的方法
针对低年级孩子有意注意时间较短的特点,我们老师在设计作业时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布置作业时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孩子们的好胜心和好奇心,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得他们全身心地投入作业中。

1.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加强作业的趣味性
喜欢玩乐是儿童的天性,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那些活动多变、丰富多彩的在玩中学的作业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能使他们用大部分时间来完成作业,而且会做得又快又好。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设计实践型作业,消除简单重复的弊端,以往单调、枯燥、乏味的作业可以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有趣。

在识字教学中,我会带孩子们到“识字王国”去交新朋友,帮他们制作名片。

课后,让孩子们一起玩“打字牌说词语”的游戏,在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巩固所学的新的生字。

到了期末,我会组织评选,评出“字词大王”“小小书法家”称号。

经过这样的游戏和评比,抓住孩子的心理,能够很好地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兴趣,收到不错的效果。

教学一上练习一,有一个内容就是认识自己的手。

我让孩子将自己的手印画在纸上,画出自己的手,在相对应的手指头上标出手指的名字,然后再画出“拍皮球”“拿筷子”“打电脑”“弹钢琴”等图片,以此让学生自己思考:我的手能做什么呢?
通过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方式,不但可以摒弃过去的机械抄写,而且将趣味和实用融入进去,以此提高学生的趣味性,增加孩子作业的兴趣。

2.作业与生活相结合,加强作业的实践性
学生学习到的文本知识只有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亲身参加实践活动,动口、动手、动脑,才能更好地运用知识,把知识转变为技能,形成自己的能力。

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演课本剧等,是开发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业形式。

出去看一看:让孩子们与父母一起到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回到学校说一说。

校园里的海棠花开花时,我们就带孩子走出教室,去看、去闻、去说、去想,有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与人交流。

比如在学完《雨点》后,让学生展开想象:雨点还能去哪里呢?这是我们班艾苏婧写的:雨点落在屋顶上,在屋顶上跳舞。

雨点落在草地上,在草地上打滚。

雨点落在雨伞上,在雨伞上玩滑梯。

雨点落在我的手心里,在我的手心里笑。

作业与生活相结合,加强作业的实践性,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我们的。

3.模仿与探究相结合,提升作业的创造性
探索未知世界是最引人入胜、最具诱惑力的学习过程。

因此,小学低年级的语文作业设计要善于挖掘教材知识的潜在功能,让学生在好奇的情境中进行探索,使学生从传统模仿习题转化到对知识的研究上,培养学生“再创造”的能力。

教学《识字5》,关于昆虫的词语:蜻蜓、天牛等等。

我引导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到生活中去观察和发现,围绕“科学家之昆虫我知道”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新奇中去探索、去发掘新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小雪花》的时候,让孩子想想:雪花会去哪里旅行呢?一个孩子写:小雪花飘呀飘呀,飘到雪人的头上,好像给雪人戴上了一顶帽子;飘到屋顶的瓦片上,好像给瓦片刷了一层雪白的油漆。

小雪花飘呀飘呀,雪人的帽子越来越高,瓦片的油漆越来越厚。

雪人和瓦片都笑了,他们正看着美丽的风景。

我想任何一篇教材,只要我们好好利用,孩子“再创造”的能力将大大提高。

4.预设和留白相结合,提升作业的自主性
做老师的,要时刻记住留给孩子们足够的自由时间,让他们去做自己爱做、想做、乐做的事情。

于是,在家庭作业的布置中,也要为学生们留下属于他们自己的“自由创作”的空间。

一星期中,放手一次由学生自己布置作业,内容与形式各不相同。

可以是自己喜爱的剪剪贴贴,也可以是画画,可以是与小伙伴的一次跑步比赛,也可以是帮助妈妈做一次家务……然后利用晨会课交流,重点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在这儿,他们有个性化的创造空间,更重要的是,学生们找到了自己是学习的真正主人的感觉。

作业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应该敢于创新,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作业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

作业的设计不仅要活跃学生的思维,使作业质量大大提高,还要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充分体现了“课标”中强调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

作业,不应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是作为他们的享受。

我们老师要敢于创新,敢于思考,敢于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